弟子与大师的对话

合集下载

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孔子等圣贤之间的对话

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孔子等圣贤之间的对话

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孔子等圣贤之间的对话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孔子等圣贤之间的对话一个有趣的现象一直引起我的注意,为什么老子、释迦牟尼、孔子、苏格拉底、埃斯库罗斯、管子等中外最顶尖的历史上超一流人物几乎都在同一个时代出生?假如他们在一起聚会,又会是怎样一幅场景呢?怀着这样的好奇心,无知的我,利用小说体,胆大包天地试图把他们放在一起聚会,他们无与伦比的思想冲撞会是怎样一幅壮观的场景呢?夕阳西下,函谷关前的一个大草亭里,一个眉清目秀、神情调皮的12岁左右的小男孩,把一头青牛栓在离草亭不远的一块大石头上。

小男孩正准备离开,草亭里一个老头叫住了小男孩:“灵儿,别把牛栓在石头上,让牛自由自在的吃草吧。

”小男孩眼珠子一转,心领神会:“爷爷,你是不是要让青牛也道法自然呀?嘻嘻嘻……”草亭里的老头大约七十多岁,宽大的额头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老头用疼爱的眼光朝小男孩笑道:“灵儿,你很聪明,可惜生不逢时啊。

你现在也去道法自然吧,呵呵呵。

”老头转过身,对着草亭里面南背北端坐着一位慈眉善目的外国老人笑道:“释迦牟尼先生,刚才您说自己大概比我小六岁,不过您看上去却像四十多岁,虽说人都要道法自然,但道不同,领悟和践行的程度不同,一个人的实际岁数给人外在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您说呢?呵呵呵。

”释迦牟尼微微露出一丝笑意:“老子先生,您长我六岁,我应该尊称你为兄长。

您的孙子天赋聪颖、悟性非凡,兄长果然法眼不同寻常,已经看到了您的孙子未来的必然结果,不如让您的孙子进入佛道,也许现在的因会转化为未来更大的善果,人在天地间的时间不过瞬间,一个孩子有更大的善果恐怕也是符合您所说的道法自然吧?”老子沉吟了一会儿,缓慢地答道:“住在与世无争、独立自由的小国家,老百姓彼此不来往,就是一种超脱世俗烦恼的最好选择,孩子既然更喜欢大自然,那就不要勉强他去践行他不熟悉的佛道,顺其自然吧。

”释迦牟尼略含笑意地颔首道:“佛不度无缘之人,有缘无缘都有定数。

【幽默段子】18个笑死人的“青年问禅师”

【幽默段子】18个笑死人的“青年问禅师”

【幽默段子】18个笑死人的“青年问禅师”【幽默段子】18个笑死人的“青年问禅师”1.青年问禅师:“我时常受到欺负,没办法挺直脊梁做人。

”老禅师微笑,拿出一条蛇。

青年大悟:“您是要我像蛇一样能屈能伸对吗?”老禅师笑答:“谁欺负你,就把这东西放他被窝……”2.青年问禅师:“大师,我现在很富有,但是我却一点也不快乐,您能指点我该怎么做吗?”禅师问道:“何谓富有?”青年回道:“银行卡里8位数,五道口有3套房不算富有吗?”禅师没说话,只伸出右手。

青年恍然大悟:“禅师是让我懂得感恩与回报?”“不,土豪…我们…可以做朋友吗?”3.青年问禅师:“大师,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是不是?”青年惊呼:“大师怎么知道?”“来来来,”禅师拉着青年边走边说:“热水我都烧好了,你们这些傻X 不挨烫就是难受。

”4.青年问禅师:“我对生活很绝望,因为我老婆把所有钱都带走了。

”禅师拿出一个斧头砍断了桌子。

青年若有所思的说:“禅师是让我用力打破眼前的的恐惧吗?”禅师说:“没钱还想找我唠嗑!信不信老子砍死你!”5.青年问禅师:“怎么才能结束单身?”禅师指了指对面的一座山。

青年若有所思的说:“禅师指的是,对面山上有另一高人能够解答我?”禅师说:“我他妈当年就是没人要才来当禅师。

你居然还来问我? 对面山上还有空位,你也趁早去当个禅师吧。

”6.青年问禅师:“大家都说我丑,我真的很丑吗?”禅师端起一杯水,浇到青年脑袋上。

青年不解:“你的意思是,我每天都洗头就不那么丑了?”禅师回答说:“丑到端水水更流,举杯浇丑丑更丑。

”7.女青年问禅师:“为什么我年轻漂亮,楚楚动人,可没有男人喜欢我?”禅师问:“你知道男人为什么喜欢大海,而不喜欢湖吗?”女青年想了想,激动地回答:“我知道了,因为大海挑战大,男人都喜欢挑战,所以喜欢大海,对吗?”禅师:“挑战个屁啊,因为大海波大!”8.青年问禅师:“我一直追不到我心仪的女孩,我该怎么办才好?”禅师睁开眼指了指旁边树杆上正在艰难爬行的蜗牛。

禅和子说禅

禅和子说禅
著《禅门锻炼说》中就强调:“欲期克日成功,则非立限打七不可。立限起七,不独健武英灵,奋迅百倍。即懦夫弱人,一求入保社而心必死,亦肯捐身而舍命矣!故七不可以不限也。”同时,禅七之中规矩甚严,入七者首先要向方丈大和尚告生死假。进禅堂后先学坐香、行香、跪香,乃至中途喝茶端水的姿势等规矩。禅七期间,参加者全天在禅堂,不上殿,也不过堂,一心只是参究“念佛是谁”之话头,以求悟道、了生、脱死。因而历代禅师在禅七中开悟者不少。高旻寺的禅七更是以规矩严,在此开悟得道者甚多而著称于天下。 虽是大病尚未痊愈,德清进了高旻寺禅堂参加禅七后,就一心放下,杂念全无,了生脱死心切。每日昼夜精勤,行住坐卧,如如不动,“如猫捕鼠”、“似鸡抱卵”一般紧紧咬住“念佛是谁”之话头不放,澄清一念。过了二十多天,禅境大长,诸病痊愈,精神焕发,身体更加充实。在禅堂里,德清万念放下,工夫落堂,昼夜如一,精勤猛进,心境清彻无比。一天夜里,放晚息香时,德清开目一看,忽见大光明彻照室内外,好似日正当中的光芒普照。转眼看见隔墙外,有香灯师在小解,尿臊熏鼻。再望前看,又见西单师在圃中。继续往远处看,见运河中来来往往的船只,船帆高挂,船夫撑篙,船妇摇橹,两岸杨柳枝繁叶茂,低垂水面;榆树飞钱,无不尽入眼帘,宛如身临其境。侧耳细听,寺外三更更声清晰入耳。又抬头望去,远山寺景,历历在目。第二天,悄悄地询问香灯与西单两师,悉如所见。德清知道这是自己在禅境所见境界,不以为异。同时,尊奉六祖慧能大师“见境勿喜”之教导,头脑清醒,泰然处之,不以为之为什么成就,更不敢就此而自满。而且,想到自己已有跪拜朝礼五台,孤身礼佛圣迹的名声在外,亦已由此而多遭妒忌。所以对禅中见境之事,德清缄口不说与别人知晓,只是道心更坚,更加精勤参禅,刻苦习定,除了参加禅七,旁的一概戒语。 时光如流水,转眼到了十二月,进入第八个七期,德清觉得自己工夫更加落堂,心中禅悦更为充满。就在第三天晚上,六支香开静后,护七沙弥给德清冲开水时,一不小心,开水溅到德清手上,德清本能地猛一缩手,端在手中的茶杯就坠落掉地。“啪”的一声,清脆的破碎声,陡然间犹如闪电一般,德清法师顿时感到特别异常,瞬间似桶底脱落,一切疑根都在此一刹那间一扫而空,一切无明也在此一刹那间一闪而明了。真正体会到禅关悟透,彻见本来之境界。德清法师心中法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充实。 也就在这一刹那间,德清法师觉得自己胜似大梦初醒。回想当年在黄河之畔,大雪中的茅棚内,被文吉问到瓦钵里的雪水是什么?又问南海有这个吗?自己竟悟不出机锋,窘得无言以对,多么的愚钝啊!假如在眼下,再有此问话,自己只要立即将灶壶都打翻踏碎,看他文吉还有什么话可相诘? 也就在这一刹那间,德清法师猛然认识到自己往日真是太愚钝了。历尽千辛万苦,走了大半个中国,又从中国走到印度,经过数十年的苦修苦行,到今日方才如梦初醒,识透世界本是空中不空。是的,那“啪”的一声杯碎,自己心中心波一震,电光迸现,眼前一切还是一切。至此,德清法师对着被吓呆了,却依然站立在一旁的小沙弥脱口诵了一偈: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

14段与高僧的对话:句句说到心坎

14段与高僧的对话:句句说到心坎

14段与⾼僧的对话:句句说到⼼坎14段与⾼僧的对话:句句说到⼼坎读书2015-09-30 11:271、当我们⾝处逆境时,是该委屈求全,还是奋起反搏?活佛:放下。

2、失去的东西,有必要去追讨吗?活佛: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不必惋惜,更不必追讨。

3、如何理解永远?活佛:⼈⼈都觉得永远会很远其实它可能短暂得你都看不见。

4、⽣活太累,如何轻松?活佛:⽣活累,⼀⼩半源于⽣存,⼀⼩半源于欲望与攀⽐。

5、昨天与今天,我们该如何把握?活佛:不要让太多昨天占据你的今天。

6、如何对⾃⼰,对他⼈?活佛:对⾃⼰好点,因为⼀辈⼦不长;对⾝边的⼈好点,因为下辈⼦不⼀定能够遇见。

7、您如何诠释礼貌?活佛:对不起是⼀种真诚,没关系是⼀种风度。

如果你付出了真诚,却得不到风度,那只能说明对⽅的⽆知与粗俗。

8、我们如何确定⾃⼰的⽬标?活佛: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9、怎样平衡快乐与悲伤?活佛:⼀个⼈只有⼀个⼼脏,却有两个⼼房。

⼀个住着快乐,⼀个住着悲伤,不要笑得太⼤声,不然会吵醒旁边的悲伤。

10、有些⼈总是怨声载道,您怎样看?活佛:许多⼈在重组⾃⼰的偏见时,还以为⾃⼰是在思考,思考如何拯救世界。

11、我们怎样做才叫“脚踏实地”?活佛:只要你的脚还在地⾯上,就别把⾃⼰看得太轻;只要你还⽣活在地球上,就别把⾃⼰看得太⼤。

12、有⼈说爱情会因为时间⽽冲淡,您认为呢?活佛:爱情使⼈忘记时间,时间也使⼈忘记爱情。

13、您怎样看待“爱与幸福?活佛:很多⼈,因为所谓的幸福⽽爱错⼀⼈,但更多的⼈,因为爱对⼀⼈,⽽幸福⼀⽣。

14、两个相爱的⼈不能在⼀起,怎么办?活佛:不能在⼀起就不能在⼀起吧,其实⼀辈⼦也没那么长。

一个跟着印顺导师足迹走的有心人(与体方法师的通话记录)

一个跟着印顺导师足迹走的有心人(与体方法师的通话记录)

一个跟着印顺导师足迹走的有心人(与体方法师的通话记录)第一篇:一个跟着印顺导师足迹走的有心人(与体方法师的通话记录) 一个跟着导师足迹走的有心人――与体方法师的通话记录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我们拨通了体方法师的电话,海峡的那边传来师父那浑厚的男中音。

下面是通话记录:问:“师父:您好!首先请您谈谈您出家的因缘好吗”?答:“我在家时三十岁那年,有一个因缘看到一本关于禅的书,于是焕发起我无限的兴趣和向往,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生命的终极意义到底是什么?难道只是结婚生子传宗接代?于是我放弃了兴旺的事业,一头钻了进去。

好友们不理解我的举止,纷纷劝说甚至指责我,我说:你们不用再说了,二十年以后我们再来辩论这桩事的对错是非。

二十年过去了,我曾有过身心脱落的体验,还蒙过大师的印证,但我自己知道,那个生死的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

虽然我能辩会论,别人说不过我,但每逢夜深人静时,我扪心自问,心里不能悄然,还有一层透明的薄薄的膜。

一个真正为法而活的人,他是不会欺骗自己的。

接着,我又涉猎了净土与密宗,还是不能解决那个根本问题。

我也曾请教过大师级的人,他说:没有我,谁在生死,谁在修行,谁解脱?当时,我是怎么参也参不透,怎么问也问不出,那种瓶颈的不能突破,心中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真的是不得了的苦哇!所以赵州和尚八十岁还行脚,心中未悄然哪!就在我无限的苦楚中,一个因缘使我接触到印顺导师的[妙云集],啊,我当下知道:我要找的就是它!于是深入下去,那层膜也就由于这样的因缘而去除了。

从我自己二十多年的心路历程,我深深知道:佛法中正见的不彰,宗派山头的林立,使众生无法抉择佛陀出世的本怀,是令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不知佛法与世不共的地方在哪里,因此都在方便里头,被欲钩钩住而透不出来。

从【妙云集】的深入探讨,我明白了佛法的活水源头在哪里,明白了唯有导师的智慧而能厘清二千多年来佛法的演变。

于是我毅然地走上了出家的道路。

我要穷毕生之力介绍导师思想的真正用意,希望能使佛教界中正见的抉发有所共识,以消弭宗派的山头之立,或使各人之修行理解有所助益”。

一位禅师问他的徒弟作文

一位禅师问他的徒弟作文

一位禅师问他的徒弟作文从前呐,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他有一群聪明机灵的徒弟。

有一天,禅师把他的徒弟们都召集到了一块儿,一脸神秘地问:“徒儿们呐,你们说说,这世间什么东西跑得最快?”
徒弟们一听,这问题简单呀!一个小徒弟抢着说:“师父,那肯定是猎豹呀,那家伙跑起来像一阵风!”
禅师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另一个徒弟想了想,大声说:“师父,我觉得是千里马,日行千里,够快了吧!”
禅师还是笑着摇摇头。

这时候,一个平时就爱思考的徒弟站出来,缓缓说道:“师父,依我看,这世间跑得最快的,应该是念头。

念头一闪,瞬间就能跨越千山万水。


禅师听了,终于满意地点了点头。

接着,禅师又问:“那你们再说说,什么东西最沉重?”
徒弟们又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有的说大石头最沉重,有的说装满货物的马车最沉重。

禅师依旧摇头。

这下徒弟们可犯难了,一个个皱着眉头苦思冥想。

突然,一个最小的徒弟怯生生地说:“师父,我觉得……是责任最沉重。


禅师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笑着问:“为啥这么说呀?”
小徒弟认真地回答:“因为一个人要是肩负着责任,那心里就像压着一座大山,怎么能不沉重呢?”
禅师哈哈大笑,拍着小徒弟的肩膀说:“不错不错,你们呐,都要好好领悟这些道理。


徒弟们听了,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你看,这禅师和徒弟们的交流是不是挺有意思?。

苏格拉底与弟子柏拉图的对话

苏格拉底与弟子柏拉图的对话

苏格拉底与弟子柏拉图的对话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

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

"(爱情是一种理想,很难达到,也很容易错过。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叫他到彬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的杉树,但只可以取一次,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

”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婚姻。

"(婚姻是一种理智,是分析、判断、综合平衡的结果。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外遇?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图又充满信心地出去,两个小时之后,他精神抖擞地带回了一支颜色艳丽但稍稍焉掉的花。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花吗?”柏拉图回答老师:“我找了两小时,发觉这是最盛开最美丽的花,但我采下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

”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外遇。

"(外遇是一种诱惑,亮丽惹人,但稍纵即逝。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又充满信心地出去,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

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

回到平静(印顺导师与弟子的对话)---辜隐

回到平静(印顺导师与弟子的对话)---辜隐
师:你目前怎麼修学的呀?
生: 我觉得:让自己的心时时回到平静是狠重要的,只要一发现心念有波动,就警觉到,并且立即回到平静!
师:你怎麼让心念回到平静的呢?
生: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心念就自然回到平静了!
师:如果杂念的力量狠强,心回不来的话,怎麼办?
生: 那就迷失在境界裡了!如果事务繁杂,太花心思,难免心浮气躁,这时候,不带情绪,理智地处理眼前的事,也可以回到平静!
师:可以!你看到这些想法和要求,知道错在哪裡吗?
生:我的想法狠平常,家庭主妇都这麼样的,不是吗?
师: 没有接纳事实!没有看到无常、变易!有因有缘事情就会发生;要求一件事发生,或不要它发生,要它如何如何,都是狠主观、不切实际的!
生:难道不能有一点点要求吗?
师: 主观的要求,如果不太合乎事理,不如放弃!接受客观的真相,内心才会回到平静;只要稍有一点点要求,内心就可能生起衝突!
师:如何不带情绪?
生:情绪其实是一种牵绊,是累赘!知道它的生起不理它就是了!
师: 这当然狠好,但情绪也有它的意义,就像警灯一样,不能视若无睹,要实际地面对、处理!忧愁、悲伤、气愤、恐惧表示内心存在着衝突、矛盾;愉快、兴跃表示内心和谐、充满活力。一概不理,不是最好的方式!
生:那如何处理呢?
师: 不理它,随它去,只能算是禪定的方法;来了去,去了又来,永无休止,只能勉强地治标。要澈底根治,就得发掘情绪生起的因缘,解开心结,用智慧的方法回到平静!
生:情绪生起的因缘是什麼?
师:这要如实观照,像侦探一样,搜寻、比对、过滤,才能找出真正的原因!
生:情绪波动的原因是什麼?
师:错误的认知和预期心理是情绪波动的两大原因!
生:比方说,我看到先生把地板弄脏了,一下子气就上来了,是什麼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弟子问大师:“天底下谁最睿智?”“善于学习他人之长处者。

”大师答。

“谁最强大?”“善于自控者”大师答。

“谁值得尊重?”“自重并敬重邻里者。

”“大师所言,皆显而易见。

”另一弟子说。

大师微微一笑:“显而易见,不过很多人却视而不见。


读了上面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悟或联想?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边缘·细节·态度
曾经有人问过我,什么是边缘。

我微微一笑,回答他:我就是边缘!他听了很震惊,没曾想过我会如此回答他,只是在他的理解中,他就是中心。

人们共性的认知就是:中心总比边缘好。

身处中心,即可为所欲为,真的是这样吗?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里讲到:适者生存。

难道我们不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真的和我们人类没有关系吗?当你处在中心时,狂妄自大者总会被人淘汰,正如学生在学习中由于成绩的进步而沾沾自喜导致的成绩退步。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当你努力时,边缘不一定永远是边缘;而当你自大时,中心一定会成为边缘。

往往边缘的人不会被“伯乐”所相中,所以他们的潜力才会无穷大。

那作为“伯乐”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别人觉得显而易见的你却觉得视而不见?把自己定位成中心的人,即使显而易见的东西,他也会视而不见。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成功在此一举。

深入思考,边缘成为中心,而中心沦落边缘,是不是也“在此一举”呢?某房地产商接了一笔大买卖,老板很高兴。

有一天对方急需要一本报告来辅助工作,于是对方给这个老板打电话说:您好,我们现在急需要这本报告来工作,能麻烦您给加班处理一下吗?老板说:好的!于是,老板便开始给手下的员工分配工作。

到了该提交报告的时候,有的忘了签字,有的忘了盖章,匆匆忙忙的收拾好,便提交了上去。

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对方很生气的给老板打电话:你们的报告是怎么做的?章盖错了,字也没签,而且还犯低级错误,报告中重要部分竟然少了一个零。

老板便赔礼道歉,重新给对方做了一份新的报告。

仔细想想,到底是图了什么?有了工作,不去合理安排时间,最后集中到一天去完成,急急忙忙的,反而最后前功尽弃,还得重新再来。

如果你是一个注意细节的人,便不会把工作集中到某一时刻去完成,而是想我要把每个细节做好,那么我即使是边缘,我也不担心,因为细节才是我成功的密码!
同时,深层次的来说,懂得细节的人才是有态度的人。

有的人问:我也有态度啊,我也有细节啊,我也工作认真啊......抱怨的越多,你的麻烦就越多。

有你这些抱怨,还不如平平淡淡的生活。

不管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中,要做一个简单的人,抱怨总是那些没有执行力的人,总的来说,还是态度不认真。

最近听说马云当选了浙江商会首任商会会长,他演讲时气场十足讲到:“抢钱的时代哪有功夫跟那些思想还在原始社会的人磨叽,只要是思想不对的人直接下一个,看不到商机的人也直接下一个,我们要找的是合适的人,而不是把谁改变成合适的人!”由此看来,马云的态度很坚决,他认为要适应当代社会首先你要改变自己,而不是等待别人去改变你,当然别人也不会去因为改变你而影响了别人。

有能力的人影响别人,没能力的人受人影响!
宋濂说到:“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古人都知道什么是态度,更何况你呢?他的态度就是勤奋!态度决定一切,不是只是说说。

所以,要想成为中心,态度最重要,要有慢下来的态度,才能发现不经意的细节,最后才能成为梦寐以求的中心。

鸡叫了会天亮,鸡不叫天仍然会亮,天亮不亮鸡说了不算,关键是谁醒了。

当一个人只有经历过失败,他才懂得生活中围绕在他身边的“显而易见”被他“视而不见”。

没有态度何谈细节?
生命的本质是态度,态度的表现是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成功在此一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