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福韦酯原料药工艺规程模板

阿德福韦酯原料药工艺规程模板
阿德福韦酯原料药工艺规程模板

工艺规程编号:1108·005-00

××××工艺规程

起草人: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日期:年月日

批准人:日期:年月日

生效日期:

药业有限公司

××××工艺规程

1.主题内容 (3)

2.适用范围 (3)

3.职责 (3)

4.产品概述 (3)

5.工艺流程图 (4)

6.依据 (4)

7.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4)

8.工艺卫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原辅料、中间体、包装材料、成品以及工艺用水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操作规程编码。 (15)

11.物料平衡 (17)

12.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及原料、辅料、包装材料消耗定额 (17)

13.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18)

14.劳动组织与单位劳动定额、产品生产周期 (19)

15.设备 (20)

16.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20)

17.附录 (21)

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原料药××××生产全过程的工艺技术、质量、物耗、安全、工艺卫生等内容,符合GMP规范要求。本工艺规程具有技术法规作用。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原料药××××生产全过程,是各部门共同遵循的技术准则。

3.职责

起草:原料车间主任

审核:生产工程部经理、质量部经理

批准:质量副总

执行批准:QA主任

执行:各级生产质量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

监督管理:生产质量管理人员

4.产品概述

4.1.产品名称

4.1.1.通用名:××××

4.1.2.汉语拼音名:

4.1.3.英文名:

4.2.产品概述

4.2.1. 主要成份:本品为×××,分子式:×××,分子量:×××;分子结构式:

NH2

O

CH3

N

N o CH

3

CH

o O

3

N

N

o p CH

3

o o

o CH3

CH3

按干燥品计算,含×××不得少于98.5%。

4.2.2.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固体。

4.2.3.类别:抗病毒药。

4.2.4.包装规格:聚乙烯薄膜袋装, 5kg/袋。

4.2.

5.贮藏:密封,在冷处保存。

4.2.6.有效期:12个月。

4.2.7.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0200

5.工艺流程图

物料工序检验中间站入库

量为5kg;精品生产场地在化学原料车间。

7.2.领料:由操作人员根据生产指令及配核料单,对物料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领取使用。领料过程中复核所领各物料的名称、批号、规格、性状等应符合要求,包装或盛装容器应完好,数量准确。所领物料的质量状态应为合格放行。

7.3.中间体I:×××的制备(生产场地在×××车间)

7.3.1.配料比例表

原料名称 物料代码 投料量 投料比 备 注

2-××× 03-027 7.0L(8.43kg) 1.00 相对密度:1.204

多聚甲醛 03-028 3.15kg 0.45 ——

浓硫酸 04-029 35L 5.00 用于产生氯化氢气体

氯化钠 04-067 15kg 2.14 用于产生氯化氢气体

浓盐酸 04-073 20L 2.86 用于产生氯化氢气体

氯化钙 04-046 1.5kg 0.21 干燥剂

7.3.2.合成路线图

7.3.3.操作规程

在I#反应罐中,加入2-×××7.0L(8.43Kg)、×××3.15Kg;开启搅拌器,通入经浓硫酸干燥的HCl气体,通气饱和后,再室温搅拌12小时;停止搅拌,将反应液转移至分液器中,搅拌10分钟后静置30分钟,分离出下层溶液置于20L不锈钢桶中,加入氯化钙1.5kg干燥8小时;经布氏漏斗抽滤,收集滤液于抽滤瓶中,将滤液转移至玻璃蒸馏瓶中,减压蒸馏,收集沸程为80~84℃/28~32mmHg的馏分,即为中间体I(×××),将中间体I装入玻璃试剂瓶内,贴上标签,注明品名、批号、数量、操作人、复核人、生产日期,计算收率,收率范围应为:50%~60%。

收率计算公式:[(中间体Ⅰ重量÷2-×××体积)×0.519]×100%。

7.4.中间体II:三异丙基亚膦酸酯的制备

7.4.1.配料比例表

原料药名称 物料代码 投料量 投料比 备 注

三氯化磷 03-030

3×2.5L

(3×3.94kg)

1.00 ——

异丙醇 03-029 3×6.7L 2.68 ——

(3×5.26kg )

吡啶

04-071

3×7L (3×6.87kg ) 2.80 ——

×××

04-048

3×28.5L

11.40 ——

3×11.5L 4.60 与三氯化磷混合 3×5L

2.00

洗滤饼用

7.4.2. 合成路线

7.4.3. 操作规程

本步合成分3个亚批投料,至玻璃蒸馏器减压蒸馏时合并,下述投料量为1亚批量。 在20L 不锈钢桶中加入×××11.5L 、三氯化磷2.5L(3.94Kg),用不锈钢棒搅拌均匀后真空抽入Ⅲ#高位罐中;在VI #反应罐中,加入异丙醇6.7L (5.26kg )、吡啶7L (6.87kg )、×××28.5L ,开启搅拌,冷却至0~5℃后,开启Ⅲ#高位罐下的阀门,将三氯化磷×××溶液滴加于VI #反应罐中(控制在3~4小时内滴完,反应液温度控制在0~5℃);滴加完后升温至50±5℃搅拌反应1小时;停止搅拌,反应液经IV #抽滤器抽滤至Ⅲ#贮液罐,将滤饼用5L ×××洗涤;合并洗滤液,将滤液转移至Ⅲ#反应罐中,于60±5℃/<-0.08MPa 减压蒸去溶剂;残留物用不锈钢桶转移至玻璃蒸馏瓶中,减压蒸馏,收集沸程为106~108℃/58~62mmHg 的馏分,即为中间体II (三异丙基亚膦酸酯),将中间体II

装入玻璃试剂瓶内,贴上标签,注明品名、批号、数量、操作人、复核人、生产日期,计算收率。收率范围为:70%~80%。

收率计算公式:[(中间体II 重量÷三氯化磷体积)×0.419]×100%。 7.5. 中间体Ⅲ:2-(二异丙基-膦酰基甲氧基)-乙基氯的制备 7.5.1. 配料比例表

原料药名称 物料代码 投料量

投料比 备 注 中间体I 02-011 7.15kg 1.00 —— 中间体II 02-012

13.61kg

1.90

——

7.5.2. 合成路线

7.5.3.操作规程

将7.15kg中间体I加入II#反应罐中;开启搅拌器,加热升温至90±5℃,从Ⅰ#高位罐中,滴加中间体II 13.6kg于II#反应罐中(控制3~4小时滴完);滴加完后,升温至125±5℃,搅拌反应4小时,取样,用硅胶GF

254

薄层板检测反应是否完全,展开剂:乙酸乙酯,碘缸观察,反应产物的Rf=0.6±0.03;如反应不完全,则继续搅拌反应1小时后再次检测。如反应完全,则停止加热,把反应液降温至55℃以下后将物料空压至不锈钢桶中,转移到玻璃蒸馏瓶中进行减压蒸馏,收集沸程为118~122℃/1~3mmHg的馏分,即为中间体III (2-(二异丙基-膦酰基甲氧基)-乙基氯),将中间体III装入玻璃试剂瓶内,贴上标签,注明品名、批号、数量、操作人、复核人、生产日期,计算收率。收率范围为:75%~85%。

收率计算公式:[(中间体III重量÷中间体I重量)×0.500]×100%。

7.6.中间体IV:9-(二异丙氧基膦酰基甲氧基乙基)-腺嘌呤的制备

7.6.1.配料比例表

原料药名称 物料代码 投料量 投料比 备 注 腺嘌呤 03-031 5.42kg 1.00 ——

二甲基甲酰胺

04-040 56L 10.33 ——

4L 0.74 过滤时洗滤饼

无水碳酸钾 04-031 5.6kg 1.03 ——

中间体III 02-007 11.4kg 2.10 —— 乙腈 04-0502×50L 9.23 重结晶2次

7.6.2.合成路线

7.6.3.操作规程

在IV#反应罐中,加入二甲基甲酰胺56L,开启搅拌器,在搅拌状态下,加入腺嘌呤5.42kg,无水碳酸钾5.6kg;开启夹套加热至100±5℃;在搅拌状态下,从Ⅱ#高位罐中滴加中间体III 11.4kg于IV#反应罐中(控制在3~4小时内滴完);滴加完后继续搅拌反应8小时;取样,用硅胶GF254薄层板检测反应是否完全,展开剂:氯仿:甲醇=8:2,紫外灯下

观察,反应产物的R f=0.58±0.03,如反应不完全,则再搅拌反应1小时后再次检测;如反应完全,则将反应液经Ⅱ#抽滤器抽滤至Ⅱ#贮液罐中,滤饼用4L二甲基甲酰胺洗涤,合并滤液,将滤液转移至Ⅲ#反应罐,于100±5℃/<-0.08MPa减压蒸除溶剂;蒸除溶剂后降至45℃以下,在Ⅲ#反应罐中加入乙腈50L,搅拌,加热油温至80±5℃恒温1小时;降温至45℃以下,将溶液用不锈钢桶转移至Ⅰ#抽滤器中抽滤,滤液转移至Ⅰ#结晶罐中,于0~10℃放置10小时析晶;经Ⅰ#抽滤器抽滤,再将结晶转移至Ⅲ#反应罐中,加入乙腈50L,搅拌,加热油温至80±5℃恒温1小时,降温至45℃以下,将溶液用不锈钢桶转移至Ⅰ#抽滤器中抽滤,滤液转移至Ⅰ#结晶罐中,于0~10℃放置10小时析晶;经Ⅰ#抽滤器抽滤,收集结晶,即为中间体IV(9-(二异丙氧基膦酰基甲氧基乙基)-腺嘌呤),将中间体IV在60±5℃/<-0.08MPa条件下干燥2小时,收集于清洁干燥的PVC自封袋中,贴上标签,注明品名、批号、数量、操作人、复核人、生产日期,计算收率。收率范围为:60%~70% 检测产物熔点应符合规定,133-135℃(熔解)。

收率计算公式:[(中间体IV重量÷腺嘌呤重量)×0.378]×100%。

7.7.中间体Ⅴ:9-(2-膦酰基甲氧基乙基)-腺嘌呤的制备

7.7.1.配料比例表

原料药名称 物料代码 投料量 投料比备 注

中间体IV 02-008 9.46kg 1.00 ——

无水乙腈 04-066 100L 10.57 —— 三甲基溴硅烷 03-032 32.3kg 3.41 —— 纯化水 07-002 50L 5.29 ——

丙酮 04-032 90L 60L 6.34 ——

30L 3.71 洗滤饼2次

无水乙醚 04-069 15L 1.59 洗滤饼用 氮气 04-020 保护气体 7.7.2.合成路线

7.7.3.操作规程

在Ⅲ#反应罐中,通入氮气,加入无水乙腈100L、开启搅拌器,加入中间体IV9.46kg,三甲基溴硅烷32.3kg,室温搅拌反应16小时;取样,用硅胶GF254薄层板检测反应是否完全,展开剂:氯仿:甲醇=8.5:1.5,紫外灯下观察,原料中间体IV的Rf=0.6±0.03,产物的Rf=0;如反应不完全,则再搅拌反应1小时后再次检测;反应完全则在60±5℃/-0.08MPa 减压蒸除溶剂,得残留物,继续抽真空放置5小时;加入纯化水50L,开启搅拌器,再加入丙酮60L,室温搅拌14小时;将反应物用不锈钢桶转移至Ⅰ#抽滤器抽滤,分别用15L丙酮洗涤滤饼2次,再用15L无水乙醚洗涤1次;收集所得固体于不锈钢桶中,即为中间体V(9-(2-膦酰基甲氧基乙基)-腺嘌呤),将收集的固体自然挥发溶剂后在室温/<-0.08MPa 条件下干燥2小时,收集于自封袋中,贴上标签,称重,注明品名、批号、数量、操作人、复核人、生产日期,计算收率,收率范围为:85%~95%。

收率计算公式:[(中间体V重量÷中间体IV重量)×1.308]×100%。

检测产物熔点应符合规定,285℃(分解)。

7.8.××××(9-[双[(特戊酰氧基)-甲氧基]膦酰基]-甲氧基]乙基]腺嘌呤)粗品的制备 7.8.1.配料比例表

原料药名称 物料代码 投料量 投料比 备 注

中间体V 02-009 6.4kg 1.00 ——

无水乙腈 04-066 58L 9.06 ——

N,N'-二环己基-4-吗啉脒 04-056 13.32kg 2.08

——

新戊酸氯甲酯 03-033 17.54kg 2.74 ——

乙酸乙酯

04-065 118L 68L 10.63 ——

50L 7.81 洗滤饼及反应罐

纯化水 07-002 40L 6.25 —— 7.8.2.合成路线

7.8.3.操作规程

在Ⅴ#反应罐中,通入氮气,加入无水乙腈58L,开启搅拌器,加入中间体V6.4kg、N,N'-二环己基-4-吗啉脒13.32kg,新戊酸氯甲酯17.54kg;室温搅拌反应24小时;取样,用硅胶GF254薄层板检测反应是否完全,展开剂:二氯甲烷:甲醇=95:5,反应产物的R f=0.32±0.03,中间体Ⅴ的R f=0;如反应不完全,则再搅拌反应1小时后再次检测;如反应完全,则向反应罐中加入68L乙酸乙酯,室温搅拌1小时;经III#抽滤器抽滤,用50L乙酸乙酯洗涤反应罐及滤饼,合并洗滤液,转移至Ⅴ#反应罐中,用纯化水洗涤,搅拌10分钟,静置30分钟收集有机层,洗涤2次,每次用纯化水20L。将收集的有机层转移置Ⅲ#反应罐,于35±5℃/<-0.08MPa减压浓缩,蒸干溶剂,得油状物(××××粗品),将油状物装入试剂瓶中,称重,贴上桶签,注明品名、批号、数量、操作人、复核人、生产日期,冷处2-10℃保存,待验。计算××××粗品收率,收率范围为:50%~60%。

收率计算公式:[(××××粗品重量÷中间体V重量)×0.544]×100%。

按粗品标准检验合格后, 装于泡沫箱内,放上冰袋,运回公司本部,粗品冷处存放8小时以上,采用泡沫箱冰袋保温转运回广州冷处保存,转运时限不得过12小时。

7.9.××××精制——层析分离

本工序分4次进行柱层析精制,每次投入粗品量为总量的1/4,约1.6kg;以下为单柱配料量。

7.9.1.配料比例表

原料药名称 规格 物料代码 投料量 备注

××××粗品 —— 02-010 1.5~1.8kg —— 层析硅胶 层析用 08-001 17kg ——

二氯甲烷 分析纯 04-054

150L

(200kg)

相对密度:1.3266

甲醇 分析纯 03-013 7.94L

(6.28kg)

相对密度:0.7913

7.9.2. 层析参数:

层析用硅胶100~200目,层析柱(柱高150cm、半径10.5cm),装柱高度108cm±3cm;

上样量1.5~1.8kg,样品层:硅胶层<1:8,洗脱液二氯甲烷:甲醇=95:5,常压洗脱,

液面高度15~20cm,洗脱流速14~15L/h;核酸蛋白仪波长254nm处在线监测;硅胶 GF

254薄层板层析鉴别,展开剂二氯甲烷:甲醇=95:5<体积比>,紫外灯下254nm用展开剂配制的对照品做对照。

7.9.3.操作规程

在贮液罐中配制二氯甲烷:甲醇=95:5的溶液为洗脱液,称取15kg层析硅胶加洗脱液搅拌匀浆,湿法装柱,沉降加压,平衡洗脱,待在线监测A值稳定后,调整记录仪基线,洗脱液薄层点板作为空白对照。待洗脱液液面下降至高于硅胶层约1cm时,关闭阀门,待上样。

另取1.5~1.8kg ××××粗品(单批粗品1/4量)用洗脱液约1L稀释,拌加1kg硅胶均匀,缓慢加到层析柱上,再加入1kg用洗脱液润湿的硅胶,开启层析系统,控制洗脱液面高度15~20cm,流速为14~15L/h连续洗脱,分段收集。

用核酸蛋白监测仪在线监测记录,用GF254硅胶薄层鉴别,弃去空白及含杂质的洗脱液,收集含产品单一斑点的洗脱液。

当在线监测A值上升或降低时,点样254nm观察是否出现斑点,每5分钟1次;有斑点出现时,用对照品同时点样进行薄层鉴别。当出现与对照品一致的单一产品斑点时,开始分段收集为组分洗脱液,当产品斑点变淡时,停止收集。

在线监测A值上升后稳定期间,每30分钟点样进行薄层层析鉴别。

7.10.××××精制——蒸发干燥

在组分收集过程中,产品组分液用蠕动泵经0.22μm聚四氟乙烯微孔滤膜过滤入洁净区内干燥间缓冲瓶,用旋转蒸发仪35±5℃/<-0.06Mpa旋转蒸干溶剂后,停止加热,调整真空<-0.09MPa继续干燥4小时,得××××精品。取样后装入双层薄膜袋内,封口称重,于2~10℃暂存,待验。

过滤器使用前、后用洗脱液进行完整性测试,起泡点压力不得低于规定要求。

计算收率,精制收率范围为:75%~85%。

收率计算公式:(××××精品重量÷××××粗品重量)×100%。

7.11.混合分装

接到指令后,领取合格精品,用玻璃乳钵研细分散,使全部过100目筛,用HD25型多向运动混合机30转/分(40Hz),混合5分钟。

将混合的物料按5㎏/袋分装入双层薄膜袋内热合封口,转出洁净区进行外包装。

本工序操作时限不得过4小时。分装过程中前、中、后分别取样混合,进行成品检验。

7.12.外包装

将已内包装封口的产品,装入铝罐,贴上已印好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的××××标签,上盖封闭。转入库房冷处(2~10℃)贮存。

产品经检验审核放行后,货物运输采用冷链运输。

8.工艺卫生

8.1.执行的管理程序及编号:

人员健康管理程序 1201·002 厂区环境卫生管理程序 1204·001生产区卫生管理程序 1204·002清场管理程序 1204·004清洁剂、消毒剂管理程序 1204·005 8.2.执行的清洁SOP及编号:

物品进出生产区SOP1304·001工作服清洁、消毒SOP1304·002洁净区薰蒸消毒SOP1304·003废弃物储器清洁SOP1304·004硅胶管清洁、灭菌SOP1304·005玻璃仪器清洁、灭菌SOP1304·006房间卫生清洁SOP 1304·007洁净区臭氧消毒SOP 1304·008清洁剂、消毒剂配制SOP 1304·009工作台面清洁SOP 1304·010一般生产区、洁净区公用器具清洁SOP 1304·011洁净区传递窗清洁SOP 1304·012不锈钢桶清洁、灭菌SOP 1304·013平板过滤器清洁、灭菌SOP 1304·015 生产车间洁具清洁、消毒SOP 1304·016 仓库清洁SOP 1304·019 人员进出生产区SOP1304·020洗手SOP 1304·021 HD-25型多向运动混合机清洁SOP 1304·093 ××××中间体Ⅰ合成用设备清洁SOP1304·072××××中间体Ⅱ合成用设备清洁SOP1304·073××××中间体Ⅲ合成用设备清洁SOP1304·074××××中间体Ⅳ合成用设备清洁SOP1304·075××××中间体Ⅴ合成用设备清洁SOP1304·076××××粗品合成用设备清洁SOP 1304·088 R1002型旋转蒸发器清洁SOP 1304·078 ××××层析系统清洁SOP 1304·081 饶平车间容器具清洁SOP 1304·091 饶平车间玻璃蒸馏器清洁SOP 1304·092

9.关键工艺质量控制点

生产工艺质量控制项目监控频次要求

中间体I 制备

投料量1次/批与配核料单相符通入HCI气体的量1次/批达到饱和搅拌反应时间1次/批 12小时

收集馏分的温度2次/批 80~84℃

收集馏分的压力2次/批 28~32mmHg 收率1次/批 55±5%

中间体II 制备

投料量1次/亚批与配核料单相符加料反应温度1次/小时0~5℃加料速度2次/亚批3~4小时滴完搅拌反应温度1次/小时 50±5℃

搅拌反应时间1次/批1小时

收集馏分的温度2次/批 106~108℃收集馏分的压力2次/批 58~62mmHg 收率1次/批 75±5%

中间体III

制备

投料量1次/批与配核料单相符

加料反应温度1次/小时 90±5℃加料速度2次/批3~4小时滴完

搅拌反应温度1次/小时 125±5℃

搅拌反应时间1次/批4小时

反应是否完全1次/批薄层层析,Rf=0.60±0.03 收集馏分的温度2次/批 118~122℃

收集馏分的压力2次/批1~3mmHg 收率1次/批 80±5%

中间体IV

制备

投料量1次/批与配核料单相符加料反应温度1次/小时 100±5℃加料速度1次/批3~4小时滴完搅拌反应温度1次/2小时 100±5℃

搅拌反应时间1次/批8小时

反应是否完全1次/批薄层层析,Rf=0.58±0.03 回流时间1次/批1小时

析晶时间1次/批 12小时

结晶次数1次/批2次

干燥温度1次/批 60±5℃

干燥真空度1次/批 <-0.08MPa 收率1次/批 65±5%

中间体V 制备

投料量1次/批与配核料单相符

搅拌反应时间1次/批 16小时

反应是否完全1次/批薄层层析,反应产物的Rf=0 收率1次/批 90±5%

粗品制备

投料量1次/批与配核料单相符

反应时间1次/批 24小时

反应是否完全1次/批薄层层析,反应产物的Rf=0.32±0.03减压浓缩温度1次/批 35±5℃

收率1次/批 55±5%

粗品贮运转运条件1次/批冷处存放8h以上,保温转运时限12h 贮存时限1次/批冷处贮存不得过60天

层析分离

装柱1次/柱装填均匀,洗脱液浸润充分,无气泡上样1次/柱样品层均匀一致

洗脱液位高度3次/批液面高于硅胶层15~20cm 洗脱速度1次/30分钟 14~15L/H

A值、组分鉴别

1次/30分钟A值稳定时

1次/10分钟A值波动时

蒸发干燥

滤器完整性各1次/亚批生产前、后泡点压力均大于滤膜规定

蒸发的真空度1次/小时 <-0.06MPa 水浴温度1次/小时 35±5℃

干燥真空压力1次/小时 <-0.09MPa 干燥时间1次/亚批4小时

混合分装

分散1次/亚批过100目筛

混合机转速1次/亚批 30转/分钟(40Hz)混合时间1次/亚批5分钟

工序时限1次/批不得过4小时

内包密封情况1次/批密闭不漏气物料平衡1次/批 96.0-100.0%

外包装印字内容 1次/批 完整、清晰、无误

记录填写填写时间、内容随时/班

填写规范、准确及时、 真实、完整,按规定修改

10.监控执行的SOP、管理规程及编号。

监控管理程序1202·015

审核放行管理程序 1202·017 原辅料、中间体、包装材料、成品以及工艺用水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操作规程编码。

2-×××质量标准 1101·021 多聚甲醛质量标准 1101·022 异丙醇质量标准 1101·023 三氯化磷质量标准 1101·024 腺嘌呤质量标准1101·025 三甲基溴硅烷质量标准 1101·026 新戊酸氯甲酯质量标准 1101·027 N,N-二环己基-4-吗啉脒质量标准 1101·028 氯化钙质量标准1102·037 吡啶质量标准1102·049 ×××质量标准1102·042 二甲基甲酰胺质量标准1102·029 无水碳酸钾质量标准1102·022 乙腈质量标准1102·043 丙酮质量标准1102·023 无水乙醚质量标准1102·051 乙酸乙酯质量标准1102·045 二氯甲烷质量标准1102·046 甲醇质量标准1101·013 浓硫酸质量标准 1102·020 无水乙腈质量标准 1102·044

××××中间体Ⅲ质量标准 1104·007 ××××中间体Ⅳ质量标准 1104·008 ××××中间体Ⅴ质量标准 1104·009 ××××粗品质量标准 1104·010 ××××精品质量标准1104·206 聚乙烯薄膜袋质量标准 1103·001 标签内控质量标准 1103·102 铝罐质量标准 1103·108 饮用水质量标准 1105·001 纯化水质量标准 1105·002 ××××质量标准 1106·205 2-×××检验操作规程 1302·166 多聚甲醛检验操作规程 1302·167 异丙醇检验操作规程 1302·168 三氯化磷检验操作规程 1302·169 腺嘌呤检验操作规程1302·170 三甲基溴硅烷检验操作规程 1302·171 新戊酸氯甲酯检验操作规程 1302·172 N,N-二环己基-4-吗啉脒检验操作规程 1302·179 氯化钙检验操作规程1302·181 吡啶检验操作规程1302·189 ×××检验操作规程1302·182 二甲基甲酰胺检验操作规程1302·158 无水碳酸钾检验操作规程1302·151 乙腈检验操作规程1302·183 丙酮检验操作规程1302·152 无水乙醚检验操作规程1302·165 乙酸乙酯检验操作规程1302·185 二氯甲烷检验操作规程1302·186 甲醇检验操作规程1302·139 浓硫酸检验操作规程 1302·149 无水乙腈检验操作规程 1302·184 ××××中间体Ⅲ检验操作规程 1302·507 ××××中间体Ⅳ检验操作规程 1302·508 ××××中间体Ⅴ检验操作规程 1302·509 ××××粗品检验操作规程 1302·510 ××××精品检验操作规程 1302·806

聚乙烯薄膜袋检验操作规程 1302·106 铝罐检验规程 1302·408 标签内控检验操作规程 1302·402 饮用水检验操作规程 1302·108 纯化水检验操作规程 1302·109 ××××检验操作规程 1302·807

11. 物料平衡

11.1. 粉碎混合、分装工序物料平衡率计算公式

%

100×=

理论值

实际值

物料平衡率理论值:按照所用的原料(包装材料)量在生产中无任何损失或差错的情况下得出的最大值。

实际值:为生产过程实际产出量。包括:本工序产出量、收集的废品、生产中取样量(检品)以及丢弃的其它不合格物料(如捕尘系统、真空系统、管道系统中收集的废弃物)等。 11.2. 物料平衡率

车间 原料药车间

计算工序 精制 混合分装 包装材料 范 围 ——

98.0-100.0%

100.0%

11.3. 收率计算 车间 饶平车间 原料车间 计算工序 中间体I 中间体II 中间体III 合成 IV 中间体V 粗品制备 精制 范 围

50%~60%

70%~80%

75%~85%

60%~70%

85%~95%

50%~60%

75%~85%

计算公

合成I 收率=[(中间体Ⅰ重量÷2-×××重量)×0.624]×100% 合成II 收率=[(中间体II 重量÷三氯化磷重量)×0.661]×100% 合成III 收率=[(中间体III 重量÷中间体I 重量)×0.500]×100%

合成IV 收率=[(中间体IV 重量÷腺嘌呤重量)×0.378]×100%

合成V 收率=[(中间体V 重量÷中间体IV 重量)×1.308]×100%

合成VI 收率=[(××××粗品重量÷中间体V 重量)×0.544]×100%

精制收率=精品重量/粗品重量×100%

总收率=合成I 收率×合成II 收率×合成III 收率×合成IV 收率×合成V 收率

×合成VI 收率×精制收率

12. 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及原料、辅料、包装材料消耗定额 12.1. 计算公式

12.2.计算单位 产量: kg

12.3. 原料、包材的消耗定额及技术经济指标

原料、包材的消耗定额以公司所定××××的单耗为基准;若消耗出现异常,须分析具体原因所在,作好记录以便为以后修订提供依据。

原 料 单位 单耗(kg)包装材料 单位单耗(kg)

2-××× L 1.68 标签张 0.8

多聚甲醛 kg 0.758 大聚乙烯薄膜袋 个 0.6

异丙醇 L 4.8 小聚乙烯薄膜袋 个 2.4

三氯化磷 L 1.8 铝罐 个 0.2

腺嘌呤kg 1.30

三甲基溴硅烷 L 6.72

新戊酸氯甲酯 kg 4.21

N,N-二环己基-4-

kg 3.197

吗啉脒

氯化钙kg 0.75

吡啶L 5.04

×××L 29.28

二甲基甲酰胺L 13.44

无水碳酸钾kg 1.344

乙腈L 61.92

丙酮L 18.0

无水乙醚L 3.6

乙酸乙酯L 22.08

二氯甲烷L 120.0

甲醇L 6.3

饮用水

纯化水

13.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13.1.技术安全

13.1.1.车间一般生产区及洁净区须有应急灯及紧急出口。

13.1.2.生产区的道路必须平坦、畅通,夜间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13.1.3.劳动场所必须符合防火要求,并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和器材。

13.1.4.生产设备不准超温、超压、超负荷和带病运行。

13.1.5.为防止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伤亡事故,须采取相应安全措施,进行安全培训。

13.1.6.原料药车间应设计为防爆区,精制间必须有防爆设施。

13.2.劳动保护

13.2.1.根据工种需要,供给人员工作衣、帽、鞋、手套、口罩、肥皂等劳动保护品,并适当配备防尘设施。

13.2.2.根据各岗位的安全性不同,配制相应的防护面罩、眼罩和防酸碱手套。

13.2.3.机器和工作台等设备的布置便于工人安全操作,通道宽度不得小于1米。

13.2.4.操作间温、湿度适宜,通风设备良好。

13.2.5.洁净室内主要操作间照明的照度不低于300lx。

13.2.6.保证洁净室内每人每小时新鲜空气量不少于40m3。

13.3.车间劳动保护

13.3.1.车间员工应根据一般生产区、洁净区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服装及胶鞋。

13.3.2.机器和工作台等设备、设施的布置应便于操作人员安全操作,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

米。

13.3.3.操作间温、湿度应符合要求,通风设备良好。洁净区温度18~26℃,相对湿度45%~

65%。

13.3.4.洁净室内主要工作室照度不低于300lax。

13.3.5.保证洁净室内每人每小时新鲜空气量不少于40m3。

14.劳动组织与单位劳动定额、产品生产周期

14.1.劳动组织与单位劳动定额

原料药车间岗位名称 班次 人/班总人数生产能力/班单位劳动定额/人合成I 5 2 10 1/5批 0.75kg

合成II 5 2 10 1/5批 1.43kg

合成III 2.5 2 5 2/5批 2.30kg

合成IV 7 2 14 1/7批 0.66kg

合成V 6.5 2 13 2/13批 0.58kg

合成VI 4.5 2 9 2/9批 0.72kg

精制干燥 12 2 24 1/12批 0.21kg 粉碎、混合、分装 0.5 2 2 2批 5kg

14.2.批有效生产周期(小时)

工序名称合成Ⅰ 合成Ⅱ 合成Ⅲ合成Ⅳ合成Ⅴ合成Ⅵ精制

干燥

混合

分装

生产周期40 40 20 56 44 34 96 4 1 总周期335

注1.生产周期以现在在岗人员完成1批料计;

2.有效生产周期为本工序完成生产任务所需的时间(不包括生产物料停留、检验时间) 15.设备

15.1.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技术规格数量材质 生产厂家

1 反应罐非标 50L

2 不锈钢自制,广州重型机械厂

2 反应罐非标 100L 2 陶瓷 自制,广州重型机械厂

3 反应罐非标 150L 1 不锈钢自制

4 反应罐非标 100L 2 陶瓷 江苏常熟工业搪瓷厂

5 反应罐非标 300L 1 陶瓷 江苏常熟工业搪瓷厂

6 分液器非标 100L 1 不锈钢自制

7 氯化氢发生器非标 300L 1 陶瓷 江苏常熟工业搪瓷厂

8 贮液罐非标 40L 3 不锈钢自制

9 高位罐非标 20L 1 不锈钢自制

10 高位罐非标 30L 2 不锈钢自制

11 抽滤器非标 30L 4 不锈钢自制

12 玻璃蒸馏器非标 20L 1 不锈钢上海贝凯生物化工设备有限

公司

13 层析柱----- ----- 1 玻璃

14 蠕动泵----- ----- 1 -----millipore

15 平板过滤器----- ----- 1 PTFE millipore

16 旋转蒸发仪R1002型 10L 1 玻璃 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

17 旋涡振荡筛ZS-200型 3kg 1 不锈钢江阴市瑰宝制药机械厂

18 混合机 HD-25 20kg 1 不锈钢浙江江南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16.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16.1.综合利用

反应步骤 回收产品名称 状态 处理方式

第二步合成 ××× 液态 回收委托外加工处理 第四步合成 二甲基甲酰胺、乙腈液态 回收委托外加工处理 第五步合成 乙腈 液态 回收委托外加工处理 第六步合成 乙酸乙酯 液态 回收委托外加工处理

精制工序 二氯甲烷 液态 回收委托外加工处理 16.2.环境保护

非无菌原料药工艺验证方案模版

工艺验证方案 本公司氯化钾产品是非无菌原料药产品,为保证生产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故对其进行工艺验证,本工艺验证采用同步验证的方式。本生产工艺的验证是由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生产技术部、设备工程部、生产车间及QC检验室有关人员参与实施。 本工艺验证方案参考了GMP2010年版的生产工艺验证的指导原则。 验证小组成员 方案制订 方案审核 方案批准

目录 1. 基本情况 (4) 1.1. 概述 (4) 1.2. 生产工艺 (4) 1.2.1. 生产工艺流程图 (4) 1.2.2. 生产工艺的详细描述 (4) 1.2.3. 关键工艺步骤和参数 (4) 2. 验证目的 (5) 3. 验证前提 (5) 3.1. 工艺环境包括公用系统情况 (5) 3.2. 工艺设备情况 (5) 3.3. 所用原辅料和包装材料情况 (5) 3.4. 所用文件的准备情况 (6) 3.5. 人员情况 (6) 4. 验证方案 (6) 4.1. 验证计划 (6) 4.2. 第一步反应(生产XXXXX粗品)的验证(应包括所有重点 考察的生产关键参数、结晶、离心、干燥) (6) 4.2.1第一步反应(生产XXXXX粗品)关键工艺参数验证 (6) 4.2.2第一步反应收率情况验证 (7) 4.2.3第一步反应中间体的质量情况验证 (7) 4.3. 粗品精制工序的验证 (8) 4.3.1溶解脱色验证 (8) 4.3.2 结晶工序验证 (8) 4.3.3 分离工序验证 (9) 4.3.4 干燥工序验证 (10) 4.3.5小批成品收率情况验证 (10) 4.3.6小批成品的质量情况验证 (11) 4.4批混合工艺的验证 (11) 4.4.1批混合工序关键工艺参数验证 (11) 4.4.2批混合效果的验证 (11) 4.5最终成品的质量情况验证 (12)

板蓝根颗粒制剂生产工艺规程

板蓝根颗粒制剂生产 工艺规程 山西华元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产品概述 1.1 产品名称:板蓝根颗粒 汉语拼音:Banlangen Keli 产品代码:CP001 1.2 产品剂型:颗粒剂 规格:每袋装10g(相当于饮片14g)。 批量:10万袋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9983005 1.3产品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性状:本品为浅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1.4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1.5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g。 1.6 包装:复合膜袋包装。 1.7 有效期:24个月。 1.8 贮藏:密封。 2.生产处方 2.1生产处方(每100袋用量) 板蓝根颗粒清膏随批量蔗糖粉 750g 糊精150g 2.2所用原辅料清单(10万袋) 3.生产工艺流程 3.1生产工艺流程图(见下页)

图例: 洁净区一般生产区物料

3.2质量监控 4.生产操作要求 4.1环境区域划分 4.2操作过程及工艺要求 4.2.1生产前检查 根据《生产过程管理规定》进行生产前检查。 4.2.1.1检查生产用工器具、设备是否清洁,并在清洁有效期内。如果超过有效期应重新清场并要求现场监控员检查,做好生产前清场记录。 4.2.1.2检查各种空白生产记录是否齐全,称量器具是否在校验期内。根据设备操作规

4.2.2收料 物料在拆包间(31042)脱去外包装,清洁、消毒后,在内包装外表贴上相应的“物料标示卡”,领料人员将物料转入气闸间(31003-4)与中间站管理员根据批生产指令、领料单、出库凭单,逐一核对物料品名、数量、规格、批号、检验合格报告单等正确无误进行物料交接后,将物料转入指定存放间,岗位班组长与中间站管理员进行物料交接。 注意:所有物料要码放整齐,放置明显的货位卡、物料标示卡。 4.2.3预处理 4.2.3.1设备 4.2.3.2粉碎过程 称取蔗糖,在洁净区粉碎过筛间(31027),按《粉碎过筛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及《SF-320不锈钢粉碎机组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要求,粉碎成80目细粉,用 聚乙烯袋装好,进入称量配料间(31028-2)称重贴上“物料标示卡”,移至备料间(31029),码放整齐备用。 4.2.3.3质量控制要点 4.2.4称量配料 4.2.4.1设备 4.2.4.2称量配料表

工艺规程模板

xxxxxx工艺规程 湖南迪诺制药有限公司

xxxxxxx工艺规程 目录 一、产品概述 二、原材料、包装材料规格及质量标准 三、生产过程执行文件 四、化学反应过程及生产流程图 五、工艺过程 六、成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七、技术安全、工艺卫生及劳动保护 八、综合利用与“三废”治理 九、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 十、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十一、主要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十二、原材料消耗定额和技术经济指标 十三、总摩尔收率计算公式 十四、物料平衡 十五、附录

一、产品概述 1、产品名称 中文名称: 汉语拼音: 英文名称: 2、化学结构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l分子量: 3、理化性质:。 二、原材料、包装材料规格及质量标准 1、原材料规格及质量标准 2、包装材料 外包:.

内包:. 三、生产过程执行文件 1、工艺规程 ?? xxxxx工艺规程 2、管理制度 SMP-PR-02000 生产前检查管理制度 SMP-PR-02100 生产结束操作规程 3、生产SOP SOP-PR-01600 原料车间外包岗位SOP SOP-PR-02001 原料车间内包岗位SOP SOP-PR-? xxxxxxx合成岗位SOP SOP-PR-? xxxxxx合成岗位SOP SOP-PR-? xxxxxxx岗位SOP SOP-PR-?xxxxxx岗位SOP SOP-PR-02302 车间中间站岗位SOP SOP-PR-03602 洗衣岗位SOP 4、设备SOP SOP-EQ-18500 搪玻璃反应釜设备操作SOP SOP-EQ-18600 搪玻璃反应釜设备维护保养检修SOP SOP-EQ-?热风循环烘箱操作SOP SOP-EQ-?热风循环烘箱维护保养检修SOP SOP-EQ-? YZG-1400(单开门)型真空干燥机操作SOP SOP-EQ-? YZG-1400(单开门)型真空干燥机维护保养检修SOP SOP-EQ-19700 YZG-1400(双开门)型真空干燥机操作SOP SOP-EQ-19800 YZG-1400(双开门)型真空干燥机维护保养检修SOP SOP-EQ-? SS-800三足式离心机操作SOP SOP-EQ-? SS-800三足式离心机维护保养检修SOP SOP-EQ-18900 SS-1000三足式离心机操作SOP

板蓝根提取液工艺规程样本

产品工艺规程 (中药提取) 板蓝根提取液工艺规程 编码:SMP-SCGY06901 潍坊富邦药业有限公司

?产品概述 本规程规定了板蓝根提取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各项技术要求。本规程适 用于板蓝根提取液生产过程,作为岗位操作规程、原始记录等有关技术文件制定的依据。 本品是用板蓝根饮片中药材,以水醇法提取,经浓缩醇沉所得的提取液。

3. 处方 板蓝根饮片100kg 得提取液约65kg 4. 操作过程及流程: 4.1 第一次煎煮: 备料工序完成后, 先将多能提取罐出渣门关闭, 提取操作人员将处方量的板蓝根饮片经过提取罐上部投料口投入, 并做好记录, 打开提取罐进水阀门, 向提取罐内计量加入板蓝根饮片6 倍量饮用水, 关闭进水阀门和投料口。加温至40C左右,浸泡30分钟后,打开蒸汽阀门,加热至沸腾后保持微沸进行煎煮。罐内液体沸腾后, 打开回流冷凝器的冷却水系统, 二次蒸汽经除沫器——冷凝器——冷却器——提取罐, 完成回汽循环提取。 在煎煮过程中随时观察蒸汽压力表、温度表和提取罐压力表数值, 并记录开始煮沸时间、温度。蒸汽压力控制在0.1-0.3Mpa,温度控制在100C左右,保持沸腾,此时夹层压力保持w 0.1 Mpa,煎煮90分钟。 待煎煮90 分钟后, 关闭蒸汽阀门, 打开提取罐的出液阀门提取液经120目的过滤器输送至储液罐。4.2 第二次煎煮: 打开提取罐进水阀门, 计量加入4 倍量饮用水, 打开蒸汽阀门重复以上煎煮操作,待煎煮1h后将提取液用120目筛过滤至药液储罐,与第一次药液合并。操作过程有专人进行过程监控, 并做好记录。 4.3 浓缩 打开输送泵将药液储罐中的提取液输送到浓缩罐, 然后关闭进料阀门后打开真空阀门进行减压浓缩, 真空度小于或等于-0.09Mpa、蒸汽压力控制在0.1-0.3Mpa,在70C以下将药液减压浓缩至130-140kg之内,打开冷却系统将浓缩液冷却至60C以下,用泵输送至在醇沉罐内,浓缩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各表数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并作好记录。浓缩近结束时, 关闭蒸汽阀门和浓缩冷凝器、冷却器水阀门, 打开蒸发室的放空阀。 4.4醇沉 将欲醇沉的板蓝根浓缩液泵至醇沉罐后,根据浓缩液量计算浓乙醇用量,在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95聽醇,待溶液中乙醇量达到60%t,静置24小时使沉淀,静置结束后用120目的滤网过滤,过滤后的药液输送

5-工艺操作规程((模板)

XXXXXX(产品)生产工艺操作规程1、产品概述 2、产品和原料的物化性质 2.1产品XXXXX 2.1.1、化学名称: 化学结构: 分子量: 2.1.2、产品的物理性质: 2.1.3、化学性质 2.2、原料的物化性质: 2.2.1、原料XXXX物化性质 2.2.2、原料XXXXXX物化性质

. . . . . 3、产品及原料质量标准:3.1、产品XXXXXX质量标准 外观: 3.2、原料质量标准:(例如) 3.2.3、环已烷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含量≥99.0%,水分≤0.02%。 3.2.4、三氯甲烷 符合GB4118—92一等品标准,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含量≥99.0%,酸度≤0.001%,水分≤0.01%。 3.2.5、硫酸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含量≥98%。 3.2.6、碳酸钠 符合GB210—92一级品标准, 外观:白色固体,含量≥98.8%,水不溶物≤0.1%。 4、生产工艺原理 5、生产工艺流程叙述 5.1、工艺流程叙述: 7、主要工艺控制点: 7.2、原料配比及生产控制点 (分工序叙述) 7.2.6、公用工程准备:

8、开停车操作:(例如) 8.1、开车前准备: 8.1.1、仔细检查各种设备、管道和阀门,是否漏气、漏料,管道是否畅通; 8.1.2、各阀门是否灵活好用,开关位置是否正确; 8.1.3、各泵机是否能正常运转; 8.1.4、仪表是否指示正确灵活好用。 8.1.5、空车时中间罐、成粉器试真空达到0.06MPa 以上; 8.1.6、备足各种原料,通知冷冻准备开车送冷冻盐水,做好开车记录; 8.1.7、放空冷凝器开启冷乙二醇水溶液进出口阀门,吸附器充填硅胶; 8.2、备料 8.2.1、在乙二醇水溶液罐E118、E117、E120中配制足量的30%乙二醇水溶液, 8.2.2、E118的乙二醇水溶液通过盘管用冷冻盐水降温到约00C用于冷凝器E111、成 粉器R116、真空泵前冷凝器E127、真空泵后冷凝器E130、集中放空冷凝器E152冷凝物料、中间罐R114物料的冷却、冷凝; 8.2.3、E117、E120的用蒸汽分别加热到约400C、80~850C备用; 8.2.4、在碱溶液罐V103中放入约4吨自来水,加入200kg无水碳酸钠,用P104打 循环配制成约5%的碳酸钠水溶液,经分析合格后,再用P104打到碱高位罐V113中备用。 8.2.5、原料、公用工程达到生产要求和规定指标后,往高位罐备足各种原料。 8.3、开车操作 8.3.1、合成工序: 1)、关闭反应锅放料底阀,打开反应锅冷凝器冷乙二醇水溶液进出口阀门,往冷凝器 中通冷乙二醇水溶液; 2)、从高位罐中放入1000L环已烷, 从高位罐加三氯乙醛,开动搅拌; 3)、打开反应锅夹套进出口阀门,往夹套内通80~850C的热乙二醇水溶液预热物料, 当物料温度达到600C以上时,开始自高位罐滴加二甲酯; 4)、滴加二甲酯时,控制滴加速度及调节反应锅夹套进出口阀门,保持反应温度76—

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

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规程通则 目录 1.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图、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概况(附图)2.需要验证的关键工序及工艺验证(列表) 3.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4.技术安全、工艺卫生及劳动保护 5.物料平衡及技经指标 6.设备一览表 7.岗位定员 8.附件目录(岗位操作、清洁规程)

1.可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的生产流程图 100000级区域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概况(附图) 说明:由质监科按洁净厂房监控制度SMP-ZL-014对洁净区进行监控,由工

程设备科负责维修,车间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保证洁净厂房在 使用中符合GMP的规定。 2.需要验证的关键工序及工艺验证(列表) 说明:每年需按验证管理制度SMP-ZL-012对上述关键工序及工艺进行验证(再验证或回顾性验证)。若系统、设备设施发生变更则必须进行相应的验证。 验证由厂验证小组负责。车间应根据情况及时提出相应的申请。 3.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3.1 工艺用水: 3.1.1 操作过程: 3.1.1.1 原水为符合国家饮用水的标准自来水。 3.1.1.2 纯化水由原水经石英砂过滤→精滤(PE棒)→阴床→阳床→混床→ 紫外灯灭菌→进入贮罐。 3.1.1.3 注射用水由纯化水经多效蒸馏水机经过蒸馏而得。 3.1.2 工艺条件: 3.1.2.1 原水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3.1.2.2 原水的预处理的进水流量应≤3m3/h。 3.1.2.3 温床的流量为3m3/h。 3.1.2.4 多放蒸馏水机蒸气压力应在0.30~0.4Mpa之间,压缩空气压力应在 0.3~0.4MPa之间。 3.1.2.5 纯化水的电导率应≤2us/cm,离子检查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二 部“纯化水”的标准。 注射用水的电导率≤2us/cm,离子检查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注射用水”的标准。 3.2 理瓶工序 3.2.1 本公司可灭菌小容量注射剂所选用直接接触药品的容器为低硼硅玻璃 安瓿,执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用包装容器(材料)标准(试行)YBB00332002,以下均可简称安瓿。 3.2.2 操作过程: 按批生产指令领取安瓿并除去外包装,烧字安瓿要核对批号、品名、规格、数量。在理瓶间逐盘理好后送入联动机清洗或送入粗洗间用纯化水粗洗后送入精洗间超声,注射用水甩干并检查清洁符合规定后送隧道烘房。 3.2.3 工艺条件: 3.2.3.1 纯化水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标准 注射用水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标准 3.2.3.2 洗瓶用注射用水水温应为50℃±5℃,冲瓶水压应在0.15-0.2MPa 之间。 3.3 配制工序: 3.3.1 操作过程 3.3.1.1 按批生产指令,领取原辅料。 3.3.1.2 特别注意:注射剂用原料药,非水溶媒,部分辅料经本公司检验 核发的检验报告单加注了“供注射用”字样,请仔细核对!! 3.3.1.3 根据原辅料检验报告书,对原辅料的品名、批号、生产厂家规程 及数量核对,并分别标(量)取原辅料,各不同品种的具体操作按“工艺规程各论”执行。 3.3.1.4 原辅料的计算、称量、投料必须进行复核,操作人、复核人均应 在原始记录上签名。 3.3.1.5 过滤前后,过滤器均需要做起泡点试验,应合格。

年产2亿袋板蓝根颗粒剂车间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年产2亿袋板蓝根颗粒剂车间工艺设计 学院轻工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 12制药工程(1)班 组员姓名马展鹏 73 (组长) 吴健辉 77 陈少茹 84 韩冬秀 87 韦增晖 96 叶芷欣 00 指导老师谭伟 2015年12月 目录

一、设计任务与分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产品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生产处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所用原辅材料清单.........................................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产处方.................................................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生产工艺规程与物料衡算图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药材炮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药材炮制收率..............................................错误!未定义书签。 提取:....................................................错误!未定义书签。 领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煎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醇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回收乙醇并浓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制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体(半成品)、成品质量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1原辅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间体(半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消耗定额和物料平衡........................................ 错误!未定义书签。 . 物料消耗定额计算及损耗率................................错误!未定义书签。 各工序物料平衡...........................................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设备选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提取罐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醇沉罐....................................................错误!未定义书签。

制剂工艺规程模板

1 目的 建立****制剂工艺规程,保证工艺控制和工艺步骤严格的按规定执行。 2 范围

适用于****-的生产过程和中间控制。 3 职责 生产管理部、技术管理部、质量管理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4制定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年修订); 中国药典(*****年修订); (标准的名称、编号、以再注册上为准); ***制剂工艺验证报告(编号:**)。 5 程序 5.1 产品名称、剂型、规格 产品名称:***** 汉语拼音: 产品代码: 剂型:以再注册上为准 规格:以再注册上为准 有效期:以注册证或补充批件为准 性状:以最新质量标准描述一致。 药品批准文号: 批代表量:**万片。 5.2 处方

5.3 产品的法定质量标准和内控标准 5.3.1 原辅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质量标准5.3.1.1 原料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见: 5.3.1.2 辅料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见: 5.3.1.3中间产品质量标准:(如有)

5.3.1.4待包装产品质量标准见: 5.4工艺流程图及环境区域划分。 5.4.1工艺流程图 5.4.2、环境区域划分 5.5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5.5.1工序名称 5.5.1.1操作前准备(如清洗、组装、校准等)所采用的方法或相应操作规程编号。 5.5.1.2本工序所需物料的计算公式; 5.5.1.3具体操作步骤及工艺参数(如物料的核对、加入物料的顺序、煎煮时间、温度 等); 5.5.1.4本工序中间产品的抽验要求(需注明抽验人、抽验数量、控制方法、中间体标 准等); 5.5.1.5本工序所产中间产品的存储要求(注明盛装容器材质、容积、清洁要求、状态 标志要求、封口要求、堆码高度、存放地点、存放条件、存放时间)。 5.5.1.6物料平衡计算公式、平衡率范围。

工艺验证的方案模版原料药

工艺验证方案 本公司产品XXXXX是非无菌原料药产品,为保证生产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故对其进行工艺验证,本工艺验证采用同步验证的方式。本生产工艺的验证是由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生产技术部、设备工程部、生产车间及QC检验室有关人员参与实施。 本工艺验证方案参考了ICH Q7A的生产工艺验证的指导原则。 验证小组成员 方案制订 方案审核 方案批准

目录 1. 基本情况 (4) 1.1. 概述 (4) 1.2. 生产工艺 (4) 1.2.1. 生产工艺流程图 (4) 1.2.2. 生产工艺的详细描述 (4) 1.2.3. 关键工艺步骤和参数 (4) 2. 验证目的 (5) 3. 验证前提 (5) 3.1. 工艺环境包括公用系统情况 (5) 3.2. 工艺设备情况 (5) 3.3. 所用原辅料和包装材料情况 (5) 3.4. 所用文件的准备情况 (6) 3.5. 人员情况 (6) 4. 验证方案 (6) 4.1. 验证计划 (6) 4.2. 第一步反应(生产XXXXX粗品)的验证(应包括所有重点 考察的生产关键参数、结晶、离心、干燥) (6) 4.2.1第一步反应(生产XXXXX粗品)关键工艺参数验证 (6) 4.2.2第一步反应收率情况验证 (7) 4.2.3第一步反应中间体的质量情况验证 (7) 4.3. 粗品精制工序的验证 (8) 4.3.1溶解脱色验证 (8) 4.3.2 结晶工序验证 (8) 4.3.3 分离工序验证 (9) 4.3.4 干燥工序验证 (10) 4.3.5小批成品收率情况验证 (10) 4.3.6小批成品的质量情况验证 (11) 4.4批混合工艺的验证 (11) 4.4.1批混合工序关键工艺参数验证 (11) 4.4.2批混合效果的验证 (11) 4.5最终成品的质量情况验证 (12)

板蓝根颗粒工艺规程介绍

目录: 1、产品名称及剂型 2、产品概述 3、处方和依据 4、生产工艺流程图 5、原药材的整理炮制 6、提取生产操作过程和工艺条件 7、制剂生产操作过程和工艺条件 8、成品放行 9、质量监控 10、原辅料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及复检前最长储存期 11、半成品质量标准、成品法定标准和企业内控标准及依据 12、包装材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及内包材包装前的最长贮存时间 13、成品放行依据 14、工艺卫生要求 15、各设备标准操作程序 16、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17、劳动组织、岗位定员、工时定额、产品生产周期 18、原辅料消耗定额 19、包装材料消耗定额 20、动力消耗定额 21、物料平衡 22、成品容器、包装材料 23、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1.产品名称及剂型

1.1产品名称:板蓝根颗粒 1.2汉语拼音:Banlangen Keli 1.3产品代码:01 1.4剂型:颗粒剂 1.5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数字(8个) 2.产品概述 2.1性状:本品为浅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2.2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2.3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g,一日3-4次。 2.4规格:每袋装10g。 2.5 贮藏:密封。 2.6有效期:36个月 3.处方和依据 3.1处方: 理论产量222袋(每袋10g) 板蓝根 3.1kg 蔗糖2kg 糊精55g 制成颗粒 2.22kg 3.2处方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

4.

5.原药材的整理炮制: 6. 提取生产操作过程和工艺条件: 6.1药材称量:领料称量人员按生产指令领取所需药材。在领取时,应先核对物料品名是否与指令相符,在称量前应先检查衡器的定期校验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并调整至零位平衡后方可称量。称量时,应1人称量,另1人独立复核,及时填写称量记录、复核记录,并由称量人、复核人签字确认。 6.2提取、浓缩:取处方量净制后的板蓝根药材,投入多功能提取罐内,第一次加药材5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药材5倍量水,煎煮1小时,煎液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测),置沉淀罐中,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搅拌均匀,静置沉淀8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30(80℃),得浸膏,装入洁净容器内,称重,挂标签,检验合格后入冷库。 7.制剂生产操作过程和工艺条件: 7.1称配:按生产指令领取所需板蓝根浸膏、蔗糖、糊精,并核对品名、批号、数量是否与指令相符,执行称量岗位标准操作程序,及时记录。 7.2粉碎:蔗糖按粉碎岗位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粉碎,全部通过80目筛,98%通过100目。 7.3混合、制粒:取蔗糖粉、糊精置槽型混合机内,混合均匀,加入浸膏搅拌均匀,用14目尼龙筛网,按摇摆式颗粒机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制粒。 7.4干燥:按沸腾干燥机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干燥,进风温度控制在90-100℃,出风温度55-65℃,干颗粒水分控制在≤3.0%。 7.5整粒:用10目和40目筛网,按方型振动筛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整粒,将合格颗粒置洁净容器内,密封,并标明品名、批号、数量、操作人。 7.6混合:将合格颗粒置多项运动混合机中混合90分钟,挂标签,入中转站,执行中转站管理规程。 7.7分装:按岗位生产指令,领取检验合格的颗粒,并核对品名、批号、数量是否和指令相符。按指令领取并核对复合膜品名、规格、数量是否与指令相符。按颗粒分装机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分装。在分装过程中及时自检,装量范围±4%。半成品及时传入外包间。 7.8外包装:按生产指令领取说明书、印有批号的中袋(小盒)、大箱,并核对品名、数量及检验单后,按外包装岗位SOP进行操作。QA按取样标准取样,按成品项下标准要求进行全检。 7.9入库:将检验合格的药品登记品名、数量后,入常温成品库。批与批之间,不同品种之间应有明显界限,不得混放。按该品种的贮存条件进行贮存。

板蓝根颗粒工艺规程完整

目录 1.产品名称及剂型??????????????????????????3 2.产品概述?????????????????????????????3 3.处方和依据?????????????????????????????3 4.生产工艺流程图???????????????????????????3 5.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5 6.工序质量监控????????????????????????????6 7.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体、成品质量标准????????????????7 8.消耗定额及物料平衡?????????????????????????7 9.主要设备一览表??????????????????????????8 10.工艺卫生要求???????????????????????????9 11.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9 12.劳动组织、定岗定员、生产周期???????????????????10 13.环境保护?????????????????????????????11

14.附录 11 1. 产品名称及剂型 1.1. 产品名称:板蓝根颗粒 产品剂型:颗粒剂 2. 产品概述: 2.1. 品名:板蓝根颗粒 2.2. 产品特点: 2.2.1. 性状:本品为棕色或棕褐色颗粒;味甜、微苦。 2.2.2.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 2.2. 3.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g ,一日3~4 次。 2.2.4. 规格:每袋装10 克或5 克。 2.2.5. 包装规格:20 袋/包×80 包/箱。贮藏:密封保存。有效期:2 年 3. 处方和依据

新版模具主要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模板

新版模具主要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模板

毕业设计( 论文) 论文( 设计) 题目冷冲压模具设计 专业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级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施加压力, 使其产生分离或塑 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 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

( 金属或非金属) 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 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 批量冲压生产与自动化。 ( 2) 冲压时由于模具保证了冲压件的尺寸与形状精度, 且一般不破坏冲压件的表面质量,而模具的寿命一般较长,因此冲压的质量稳定,互换性好,具有”一模一样”的特征。 ( 3) 冲压可加工出尺寸范围较大、形状较复杂的零件, 如小到钟表的秒表, 大到汽车纵梁、覆盖件等, 加上冲压时材料的冷变形硬化效应, 冲压的强度和刚度均较高。 ( 4) 冲压一般没有切屑碎料生成, 材料的消耗较少, 且不需其它加热设备, 因而是一种省料, 节能的加工方法, 冲压件的成本较低。 由于冲压加工的零件种类繁多, 各类零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又各不相同, 因而生产中采用的冲压工艺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 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大类; 分离工序是指使坯料沿一定的轮廓线分离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断面质量的冲压( 俗称冲裁件) 的工序; 成形工序是指使坯料在不破裂的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冲压件的工序。 上述两类工序, 按基本变形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冲裁、弯曲、拉深和成形四种基本工序, 每种基本工序还包含有多种单一工序。 在实际生产中, 当冲压件的生产批量较大、尺寸较少而公差要求较小时, 若用分散的单一工序来冲压是不经济甚至难于达到要求。这时在工艺上多采用集中的方案, 即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

小容量注射剂工艺规程

一、概述: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水针剂)是装量小于50 ml,采用湿热灭菌法制备的最终灭菌注射剂,除 一般理化性质外,无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澄明度、pH值等项目检查均应符合规定。 根据GMP要求制定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注射液生产工艺规程,规范整个生产操作过程,确保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出合格、均一、稳定的小容量注射剂****注射液产品。 二、产品名称、剂型、规格、代码 1. 产品名称 1.1. 通用名称:_______ 12英文名称:_________ 拼音名称:_______ 2. 产品代码:_______ 3. 产品剂型:小容量注射液 4. 规格及批准文号:________ 4.1. 产品规格:_______ 4.2. 包装规格:纸箱_________ 4.3.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 三、生产处方及依据 1.处方 处方量(-)万支(_)万支 原料 辅料 注射用水加至ml ml

2.批量:取大量:—ml 支取小量—ml 支 取大量:—ml 支取小量—ml 支 3.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产品注册要求文件》 四、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 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区域图 五、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1、纯化水制备将饮用水经石英砂过滤和活性碳过滤去除水中有机质及微粒,再经过阳离子交换柱(软化 器)制的软化水,精密过滤器过滤后经二级反渗透制得纯化水。 1.1. 纯化水制备操作过程:

饮用水T机械过滤T活性炭过滤T精密过滤T阳离子交换柱T一级反渗透f二级反渗透f贮罐f至各用水点。 1.2. 纯化水制备工艺条件 121、纯水制备以合格饮用水为水源,纯化水水质w 2.0us/cm或》0.5 Q /cm。 122、纯化水贮存在密闭不锈钢(316L)罐。 1.2.3 纯化水制备存放时间不超过72小时。 1.2.4 纯化水经紫外灯灭菌用泵输送至各使用点,各使用点使用前须安装0.45um 和0.22um滤芯(膜)过滤后使用。 1.2.5 反渗透装置在进口处须安装保安过滤器。 1.2.6 机械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正常工作时每班生产前进行反冲一次。 1.2.7 纯化水制备操作过程在线监测,应每2小时检查一次电导率、总有机碳、铵盐、酸碱度均应符合规定。 2.注射用水的制备 纯化水经多效蒸馏水机蒸馏制得注射用水,经80T以上保温或70C以上保温循环,用泵输送至各使用点,各使用点使用前须安装0.45um和0.22um滤芯(膜)过滤后使用。 2.1. 注射用水制备操作过程: 2.2. 纯化水f多效蒸馏水机蒸馏f注射用水f贮存f至各用水点。 2.2.1. 注射用水制备工艺条件 2.2.2. 注射用水的制备必须以合格的纯化水为制备水源。 2.2. 3. 注射用水贮存在密闭不锈钢(316L)罐。 2.2.4 注射用水制备操作过程,应每2 小时检查电导率、总有机碳、铵盐、pH 值均应合格。 2.1.5 贮水罐夹套保温良好,注射用水应在80C以上保温贮存,70E以上保温 循环。 2.1.6 注射用水贮存、输送系统应做到每星期工作结束后进行在线清洗(CIP)、灭菌(SIP);生产前用注射用水清洗后使用。 3. 备料 备料程序:批生产指令f确认所需物料f计算f复核f领料单f仓库备料f 检查、复核领取所需物料一脱去外包装一清洁一物料暂存间备用。 3.1 根据生产指令确认所需物料名称、规格、生产厂家及批号,并按产量及消耗定额(原辅料需折干折

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规程通则

目 录 1. 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图、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概况(附图) 2. 需要验证的关键工序及工艺验证(列表) 3. 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4. 技术安全、工艺卫生及劳动保护 5. 物料平衡及技经指标 6. 设备一览表 7. 岗位定员 8. 附件目录(岗位操作、清洁规程) ? 1. 可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的生产流程图

100000级区域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概况(附图) 说明:由质监科按洁净厂房监控制度SMP-ZL-014对洁净区进行监控,由工程设备科负责维修,车间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保证洁净厂房在使用中符合GMP的规定。

说明:每年需按验证管理制度SMP-ZL-012对上述关键工序及工艺进行验证(再验证或回顾性验证)。若系统、设备设施发生变更则必须进行相应的验证。 验证由厂验证小组负责。车间应根据情况及时提出相应的申请。 3.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3.1工艺用水: 3.1.1操作过程: 3.1.1.1原水为符合国家饮用水的标准自来水。 3.1.1.2 纯化水由原水经石英砂过滤→精滤(PE棒)→阴床→阳床→混床→紫外灯灭菌→进入贮罐。 3.1.1.3 注射用水由纯化水经多效蒸馏水机经过蒸馏而得。 3.1.2工艺条件: 3.1.2.1 原水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3.1.2.2 原水的预处理的进水流量应≤3m3/h。 3.1.2.3 温床的流量为3m3/h。 3.1.2.4 多放蒸馏水机蒸气压力应在0.30~0.4Mpa之间,压缩空气压力应在0.3~0.4MPa之间。 3.1.2.5纯化水的电导率应≤2us/cm,离子检查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纯化水”的标准。 注射用水的电导率≤2us/cm,离子检查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注射用水”的标准。 3.2 理瓶工序

板蓝根颗粒制剂生产工艺规程.doc

工艺规程 山西华元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产品概述 1.1 产品名称:板蓝根颗粒 汉语拼音:Banlangen Keli 产品代码:CP001 1.2 产品剂型:颗粒剂 规格:每袋装10g(相当于饮片14g)。 批量:10万袋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9983005 1.3产品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性状:本品为浅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1.4 效用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1.5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g。 1.6 包装:复合膜袋包装。 1.7 有效期:24个月。 1.8 贮藏:密封。 2.生产处方 2.1生产处方(每100袋用量) 板蓝根颗粒清膏随批量蔗糖粉 750g 糊精150g 2.2所用原辅料清单(10万袋) 3.生产工艺流程 3.1生产工艺流程图(见下页)

图例: 洁净区 一般生产区 物料 3.2质量监控 4.生产操作要求 4.1环境区域划分 4.2操作过程及工艺要求 4.2.1生产前检查 根据《生产过程管理规定》进行生产前检查。 4.2.1.1检查生产用工器具、设备是否清洁,并在清洁有效期内。如果超过有效期应重 新清场并要求现场监控员检查,做好生产前清场记录。 4.2.1.2检查各种空白生产记录是否齐全,称量器具是否在校验期内。根据设备操作规 程,

4.2.2收料 物料在拆包间(31042)脱去外包装,清洁、消毒后,在内包装外表贴上相应的“物料标示卡”, 领料人员将物料转入气闸间(31003-4)与中间站管理员根据批生产指令、领料单、出库笔据,逐一核对物料品名、数量、规格、批号、检验合格报告单等正确无误进行物料交接后,将物料转入指定存放间,岗位班组长与中间站管理员进行物料交接。 注意:所有物料要码放整齐,放置明显的货位卡、物料标示卡。 4.2.3预处理 4.2.3.1设备 4.2.3.2粉碎过程 称取蔗糖,在洁净区粉碎过筛间(31027),按《粉碎过筛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及 《SF-320不锈钢粉碎机组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要求,粉碎成80目细粉,用 聚乙烯袋装好,进入称量配料间(31028-2)称重贴上“物料标示卡”,移至备料间 (31029),码放整齐备用。 4.2.3.3质量控制要点 4.2.4称量配料 4.2.4.1设备 4.2.4.3称配过程 根据批生产指令,在洁净区称量配料间(31028-2)中进行,按照《称量配料岗位操作规程》操作。20Kg及20Kg以下的物料采用LT20K电子秤称量,20Kg以上的物料用TCS150电子秤称量。按照《电子计价台秤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操作。称量配料严格执行双人复核制,称量人、复核人均应在记录上记录并签名。一种物料装入一个洁净塑料袋中,分别扎口密封(液体物料装入洁净的不锈钢容器内),并贴“物料标示卡”,注明物料名称、重量等。该批配料结束后,剩余物料及时办理退库手续,并做记录。 注意事项:每天首次称量前要使用标准砝码对电子秤进行校验,并做好校验记录。 4.2.4.4质量控制要点 4.2.6制粒、干燥、过筛 4.2.6.1设备

工艺规程模版

文件形成: 文件控制: 变更记载: 目录.

1.目的 (2) 2.适用范围 (2) 3.引用标准 (2) 4.职责 (2) 5.产品名称 (2) 6.产品概述 (2) 7.饮片品种 (3) 8.工艺流程图 (3) 9.工艺控制要点 (4) 10.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4) 11.工艺卫生 (5) 12.质量监控 (5) 13.质量标准 (5) 14.技术安全、工业卫生及劳动保护 (6) 15.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 (7) 16.劳动组合与岗位定员 (7) 17.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7) 18.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和技术经济指标 (7) 19.物料平衡的计算 (8) 附录 A 常用理化常数、换算表 (9) .

1.目的:建立本公司三七炮制生产全过程的工艺技术、质量、物耗、安全、工艺卫生、 环境保护等内容的技术法规。 2.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适用于三七炮制生产全过程,是各部门共同遵循的技术准则。 3.引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4.职责 4.1.生产技术部:负责起草本规程,并按本规程的要求执行。 4.2.质量部:负责审核本规程,并监督检查本规程的执行情况。 5.产品名称 5.1.品名:三七 5.2.汉语拼音: Sanqi 5.3.英文名: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 6.产品概述 6.1.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的干燥根。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茎基,干燥。支根习称“筋条”,茎基习称“剪口”。 6.2.性状 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 筋条呈圆柱形,长2 ~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约0.3cm 。 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及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白色,边缘灰色。 6.3.炮制 三七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6.4.性味归经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6.5.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 6.6.用法与用量 3~9g;研粉吞服,一次1~3g。外用适量。孕妇慎用。 6.7.贮藏 .

(完整版)板蓝根工艺规程

目的:建立板蓝根颗粒工艺规程,指导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范围:板蓝根颗粒生产的全过程。 责任:生产部、固体制剂车间、供应部、储运部。 内容: 1. 药品名称 1.1 商品名:板蓝根颗粒 1.2 汉语拼音:BANLANGEN KELI 2. 药品剂型:颗粒剂 3. 药品概述 3.1 性状:本品为棕色或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3.2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用于热毒壅盛,咽喉肿痛;扁桃腺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3.2 规格:每袋装10g 3.3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g,一日3~4次。 3.4有效期:二年。 3.5贮藏:密封。 4. 药品处方 4.1 处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4.2 标准处方:1000g 板蓝根:1400g 5.颗粒剂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及环境区域划分

图标: 物料 检验 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

6.操作过程及工艺方法 6.1 备料: 6.1.1车间领料员根据批生产指令填写领料单,按照车间领料操作规程(编号:SOP-A0-023-00 )从仓库领取各种需要的原辅料,进行外包装的清洁处理。 6.1.2按照《粉碎、过筛工序标准操作规程》(编号:SOP-A1-021-00 )操作,过80目筛。 6.1.3清场:按照生产部制定的清场管理规程要求,对备料、粉碎操作涉及的工作场所、操作台面和环境进行清场; 6.1.4及时填写批生产记录。 6.2称量: 6.2.1校正衡器、检查原辅料外观质量、核对品名及检验报告书、按处方准确称取符合细度要求的原料和辅料; 6.2.2按照称配工序操作规程(编号:SOP-A1-022-00 )分别进行生产板蓝根颗粒各原辅料的称量。 6.2.3 称量容器的重量要记录; 6.2.4 往容器中加所称量的物料时,要轻拿轻放,防止产生灰尘。直到达到所需要的重量为止并记录; 6.2.5第二个操作者进行全过程的复核,包括:所称量物料的名称、批号和数量,称量操作经双人复核无误后转入下一生产工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