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汤治疗脾胃湿热型疲劳综合征
三仁汤治疗脾胃湿热型疲劳综合征

三仁汤治疗脾胃湿热型疲劳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fatiguesyndrome,CFS),是人体亚健康状态的一种特殊表现,临床可见反复、持续性的不同程度的疲劳,常伴有记忆力减退,头痛,肌肉痛,无关节红肿的多关节疼痛,咽喉痛,失眠、抑郁等躯体、精神症状[1]。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亦逐渐增加,CFS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发达国家发病率高达14%~29%,因此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2]。
由于患者症状繁多,理化检查多为正常,所以,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
尤其是在江南地区,脾胃湿热型疲劳综合症多发,笔者应用三仁汤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中医认为CFS主要是由起居失常、饮食不节、劳逸损伤、情志不遂、素体虚弱等,导致人体气血、脏腑、阴阳失,气机紊乱,病位在脾、肾、肝三脏,旁兼心、肺两脏,但以脾脏为主[3]。
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云:“四肢者,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脾乃得禀”。
脾胃功能失调,以致气血不足是导致CFS发病的关键因机。
脾胃为气血后天生化之本,四肢之所禀、头窍之所依,莫不因脾胃功能受扰而气血化源与升发不足,气血、清阳无以实机体,因而出现体力、精力之疲象。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朴、半夏、滑石、通草、竹叶组成。
方中杏仁苦温,善开上焦,宣畅肺气,以通调水道,使气化则湿化;薏苡仁甘淡,功在疏导下焦,兼渗湿益脾;白蔻仁芳香苦辛,《本草正义》说它能上能下“先升后降”,故能转输中焦,醒脾和胃,振复运化水湿之机。
配以半夏苦温燥湿;厚朴苦辛化湿;滑石、通草淡渗利湿,再用清灵透利之竹叶,一则宣泄内外之湿,二则清透湿郁所化之热。
全方宣、化、利具备,融宣肺健脾淡渗数法于其中,且方中药性平和,无寒热之偏及温燥辛散太过之弊。
笔者在临证过程中发现CFS患者虽以疲劳为主诉来就诊,但伴随症状也比较突出,虽表现不同,但有好多共同之处。
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一方面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多坐少动、喜暖避寒,尤其是身居江南流域,气候暖湿,使聚湿生痰、痰湿困阻中焦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饮食失宜,各种食疗、补品繁多,增加了脾胃的运化负荷;另外,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各种情志不遂影响气机升降,终致脾不键运,湿邪困厄,闭阻清阳,气血不能宣畅升达,因而出现体力、精力之疲象[4]。
三仁汤的功效与作用

三仁汤的功效与作用
三仁汤是常用的中药汤剂,主要的成分是杏仁、白蔻仁和生薏仁,再加上半夏、厚朴、飞滑石、白通草、竹叶等组成,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祛湿利水、调理肠胃等功效。
1、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三仁汤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薏苡仁渗湿利水健脾,三仁合用,三焦分消,可用于湿温初起,湿重于热之证。
2、祛湿利水:祛湿利水也是三仁汤的功效,对湿热初起和暑热身重等症,都有一定治疗作用,出现头痛、恶寒和肢体倦怠以及面色淡黄时,及时服用三仁汤能有效缓解症状,还可用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症。
3、调理肠胃:三仁汤对脾胃有调理作用,能提高身体的消化功能,促进代谢,对于消化功能不调、消化功能紊乱以及大便燥结、恶心呕吐等多种不良症状,都有出色的治疗功效。
适量食用可缓解体内湿毒过重或脾虚引起的大便稀溏。
三仁汤的功能主治

三仁汤的功能主治1. 三仁汤的介绍三仁汤是一种常见的传统中医药方剂,由南杏、北杏和苦杏三味药材组成。
它被广泛用于调理脾胃虚弱、湿热症状等身体不适。
三仁汤是一种煎剂,通过煮煎药材后喝下药汤,从而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2. 三仁汤的功能三仁汤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清热解毒三仁汤的成分中含有苦杏,苦杏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苦杏能够凉血解毒,有助于清除体内的湿热毒素,减轻湿热症状。
例如,对于湿热引起的口干舌燥、疮疖肿痛等症状,三仁汤可以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2.2 调理脾胃三仁汤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调理脾胃。
南杏和北杏作为药材,都有健脾开胃的功效。
它们可以帮助消化吸收,促进食欲,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三仁汤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脾胃虚弱的方剂,帮助改善相关症状。
2.3 缓解咳嗽症状三仁汤也被广泛应用于缓解咳嗽症状。
南杏和北杏有润肺化痰的作用,可以缓解咳嗽引起的不适。
三仁汤中的杏仁成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可以起到滋润肺部、缓解干咳和喉咙痛等症状的作用。
3. 三仁汤的主治病症根据三仁汤的药性和功效,它适用于以下主要病症:3.1 脾胃虚弱三仁汤中的南杏和北杏具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可以帮助调理脾胃虚弱引起的不适症状。
脾胃虚弱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等,三仁汤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方剂缓解这些症状。
3.2 湿热症状苦杏是三仁汤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湿热症状常表现为口干舌燥、疮疖肿痛等,三仁汤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的作用,有助于缓解这些症状。
3.3 咳嗽三仁汤中的南杏和北杏含有润肺化痰的成分,可以缓解咳嗽症状。
对于干咳、喉咙痛等症状,三仁汤可以起到舒缓的作用。
4. 三仁汤的用法用量三仁汤一般以20克的药材用水煎煮,煎至原来的1/3即可。
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每天可以分2-3次服用。
一般建议在饭前30分钟服用,空腹时效果更佳。
5. 注意事项使用三仁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5.1 三仁汤适用于脾胃虚弱、湿热症状、咳嗽等病症,不适用于其他病症的治疗。
三仁汤加减治疗湿热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

三仁汤加减治疗湿热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刘洋;杨婷;李壮;高傲;赵妍;柏立群;曹蕾【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年(卷),期】2023(43)1【摘要】目的观察三仁汤加减对湿热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100例湿热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
治疗组给予三仁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四妙丸治疗,2组均给予湿热体质的常规中医体质调理方案,共观察12周。
治疗结束后结合湿热体质转化分、躯体和心理健康报告表(SPHERE量表)及血清自由基指标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在湿热体质转化分、躯体和心理健康报告表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改善(P<0.05或P<0.01)。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自由基代谢指标SOD、GSH-Px 及CAT均有提高(P<0.01);脂质过氧化指标MDA和LPO的含量均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自由基代谢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三仁汤加减对于湿热体质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四妙丸,可明显改善患者湿热质体征,降低SPHERE量表积分,纠正自由基代谢紊乱,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躯体和心理疲劳状态。
【总页数】4页(P40-43)【作者】刘洋;杨婷;李壮;高傲;赵妍;柏立群;曹蕾【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亚健康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医务处【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相关文献】1.三仁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89例2.三仁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3.三仁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4.三仁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效果评价5.三仁汤加减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仁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慢I 生胃炎的治疗主要是清胃热 , 化内湿 , 再佐以理气。三仁汤
是《 温病条辨 》 中的著名药方, 中杏仁理气 , 方 半夏去痰散痞 , 薏苡 仁、 白蔻仁 、 厚朴化湿去热 , 辅以滑石 、 竹叶 、 胃热。众药合用 , 以清
检查是 目前 产前诊断胎儿脐带 绕颈 的主要方法 。
产 前超声诊 断胎儿真性 脐带绕 颈对胎儿及母 体 的安全 , 分
结果 不相符。此外对 于胎儿 枕后位 、 羊水少等不 利于显示胎 儿 后 颈部情 况 的, 可嘱 孕妇的选择 都有重要 意义 。当脐带绕颈过 紧或 周数较 多时 , 胎 儿血运 直接 受到 影响 , 可能 导致 胎儿宫 内窘 迫 、 羊水 胎粪污
列 。脐 带表 面被覆 羊膜 , 中间有胶 状结 缔组织 充填 , 保护着 血
折返 现象 , 要注意用 探 头横 切胎儿 颈部 , 细追踪脐 带是 否 围 仔
绕完 胎儿颈 部 ;4 单 纯见 到胎 儿前 颈部 有脐带 声影 , 可盲 () 不
目诊断胎儿真 性脐 带绕 颈 , 须在胎儿 后颈部 同时查到脐带 绕 必 颈 图像方 可诊 断; 5) ( 由于探头 检查 角度 的原 因 , 颈部 与 肩 使 部之 间出现 凹陷 , 似颈后脐 带压迹 , 形 易造成假 阳性 , 故探查 时 应尽量保 持探 头与胎 儿脊柱平行 , 晰显示脊柱 的两条平行 强 清 回声 , 可排 除误诊 ; 6) ( 超声 检查与胎 儿分娩 时间间隔较 长 , 胎 儿在 子宫 内游动时 颈部 的脐 带 自行漂 浮脱落 , 造成误诊 。对 此 笔者认为产前 3—7d 超声 检查有助于提高超声诊 断准确率 [; 行 5 1
注 :与用 药 前 比较 ,P < 00 ‘ .5
中医名方三仁汤临床运用

中医名方三仁汤临床运用【组成】杏仁15克,飞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
【用法】甘澜水1600毫升,煮取600毫升,每服200毫升,每日服3次,每日1剂。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加减】若热重于湿,症见脘腹满闷,心烦呕恶,身热口渴,或汗出热解,继而复热者,可酌加连翘、黄芩、黄连、山栀等;若热盛湿阻,症见高热、汗多、身重、面赤、气粗、口渴、心烦,可去半夏、厚朴,加生石膏、知母、苍术等;若热盛伤津,症见口渴、唇焦、苔黄而干,舌边尖红,可去厚朴、半夏,加石斛、麦冬、天花粉;若夹秽浊,症见呕恶,脘痞较重,舌苔垢腻,可加藿香、佩兰、豆卷、石菖蒲、郁金等以化浊;若卫分症状未罢,有恶寒现象者,可加香薷以解表邪;有寒热往来者,酌加草果、青蒿以退寒热。
【方论】本方所治证属湿温邪留恋气分,气机失宣所致,治宜清热利湿,宣畅气机。
方中杏仁宣通上焦肺气,使气化有助于湿化;白蔻仁开发中焦湿滞以醒脾;薏苡仁益脾渗湿,利下焦之湿热,共成宣上、畅中、渗下之剂,三药为主,故名“三仁汤”。
辅以半夏、厚朴以燥湿消痞,行气散满;用通草、滑石、竹叶清利湿热为佐使。
诸药合用,共成清热利湿,宣畅气机之剂,使三焦宣畅,上下分消,湿化热清,诸症自除。
【医论】湿温初起,邪气逗留气分,湿重热轻,症见头痛,身重疼痛,不口渴,面色淡黄,胸中气闷,不觉饥饿,中午后身体发热,舌苔白,脉弦细而濡软,症状好像阴虚发热,这种病一时不能很快痊愈,病名叫湿温。
本病不论是在夏季、秋季、冬季一律以三仁汤来治疗,不要用汗法、下法和养阴法乱治。
因为头痛恶寒,身重疼痛,有似伤寒表证,但伤寒脉浮紧,此脉弦细而濡,这不是伤寒;舌白不渴,面色淡黄,也不是暑邪偏于火热,乃湿郁之象;胸中气闷,不觉饥饿,不是食滞,食滞则嗳气痞胀,是湿邪阻闭气机,清阳之道不通所为;午后身热,很像阴虚发热,但阴虚发热面必赤,此则淡黄,这是因湿为阴邪,旺于阴分,午后阳气渐衰,故身热。
三仁汤的应用(附医案)

三仁汤的应用(附医案)三仁汤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为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主要方剂。
本方由杏仁、薏苡仁、白蔻仁、厚朴、淡竹叶、半夏、通草、滑石8味药组成。
三仁汤原方及其类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湿热病证。
[1]药理研究[1](1)抗内毒素作用通过观察三仁汤对湿热证大鼠血浆内毒素廓清作用,有学者认为三仁汤对湿热证血浆内毒素的廓清作用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抑制细菌繁殖,使细菌释放内毒素的总量降低,恢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源性内毒素入血,恢复肠道正常菌群保护屏障;减少内毒素肠源性入血,加快肝脏功能恢复,缓解肝脏损害;增强机体对内毒素的清除能力。
(2)调节胃的分泌功能通过建立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对照观察了三仁汤对胃的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三仁汤有促进湿热证大鼠模型血浆胃动素升高的作用,并具有调节湿热证大鼠模型血浆胃泌素低下的功能。
(3)调节免疫功能通过观察三仁汤对抗在湿热环境、肥甘饮食、病原微生物等复合因素特别是鼠伤寒杆菌的作用下所导致的淋巴细胞HSP70增强表达的作用,对湿热证、湿偏重证大鼠尿液中AQP2的降低有调节作用,能较好地恢复AQP2在机体内的含量至正常水平,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
(4)改善血液流变学通过对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血中1L -1及血液流变学的研究,揭示了三仁汤能有效改善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诸症状、体征,能使升高的血清1L -1降至正常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医案举隅[2](1)三仁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发热三仁汤畅达三焦,小柴胡汤通达表里,二方合用多有治疗发热的机会。
病例一:患者,男46岁。
2011年12月27日初诊。
主诉发热1周。
近1周精神欠佳,周身不适,每下午6时左右开始出现恶寒,渐发热,至9时左右体温上升至39℃左右,口服退热药汗出热退。
伴见口干多饮,咽干咽痛,时有咳嗽。
静滴抗生素6d,效果不显。
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腻,脉浮濡。
证属湿阻肺卫,表里不和。
治以宣肺化湿,和解表里。
三仁汤在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中的临床应用

三仁汤在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中的临床应用作为一名中医学爱好者,我有幸参与了三仁汤在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在此,我愿分享我的经验与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胀满、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该病机为湿热内蕴,脾胃失和。
三仁汤作为一种经典的古方,具有清热利湿、和胃止痛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
在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的过程中,我严格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望、闻、问、切四诊合诊。
根据病情轻重、体质差异,我将患者分为湿重、热重和湿热并重三种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药物配比和剂量。
对于湿重患者,我以三仁汤为基础方,加大茯苓、泽泻等利湿药物的用量,同时配以陈皮、法半夏等理气化湿药物。
我还根据患者的体质,适当加入白术、山药等健脾药物,以增强脾胃运化湿邪的能力。
对于热重患者,我在三仁汤基础上加大黄芩、黄连等清热药物的用量,同时配以山栀、豆豉等清利湿热的药物。
为了防止清热药物伤及脾胃,我还会适当加入干姜、肉桂等温里药物,以顾护脾胃。
对于湿热并重患者,我采用三仁汤原方,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
如患者伴有胃脘疼痛,我会加入元胡、川楝子等止痛药物;如患者伴有呕吐,我会加入半夏、竹茹等止呕药物。
然而,在临床应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患者在服用三仁汤后,出现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
这可能与患者体质偏虚、药物剂量不当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我注重根据患者体质调整药物剂量,并在必要时配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在我作为一名中医学的爱好者并参与三仁汤在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中,我有幸目睹了中医药的神奇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验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也感受到了中医药在治疗疾病中的独特优势。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湿热中阻型是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
患者的胃脘疼痛、胀满、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让人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仁汤治疗脾胃湿热型疲劳综合征
发表时间:2017-12-27T11:09:09.5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2期作者:孙慧茹杨庆有
[导读]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fatiguesyndrome,CFS),是人体亚健康状态的一种特殊表现,临床可见反复、持续性的不同程度的疲劳。
无锡市中医医院 214000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fatiguesyndrome,CFS),是人体亚健康状态的一种特殊表现,临床可见反复、持续性的不同程度的疲劳,常伴有记忆力减退,头痛,肌肉痛,无关节红肿的多关节疼痛,咽喉痛,失眠、抑郁等躯体、精神症状[1]。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亦逐渐增加,CFS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发达国家发病率高达14%~29%,因此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2]。
由于患者症状繁多,理化检查多为正常,所以,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
尤其是在江南地区,脾胃湿热型疲劳综合症多发,笔者应用三仁汤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中医认为CFS主要是由起居失常、饮食不节、劳逸损伤、情志不遂、素体虚弱等,导致人体气血、脏腑、阴阳失,气机紊乱,病位在脾、肾、肝三脏,旁兼心、肺两脏,但以脾脏为主[3]。
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云:“四肢者,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脾乃得禀”。
脾胃功能失调,以致气血不足是导致CFS发病的关键因机。
脾胃为气血后天生化之本,四肢之所禀、头窍之所依,莫不因脾胃功能受扰而气血化源与升发不足,气血、清阳无以实机体,因而出现体力、精力之疲象。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朴、半夏、滑石、通草、竹叶组成。
方中杏仁苦温,善开上焦,宣畅肺气,以通调水道,使气化则湿化;薏苡仁甘淡,功在疏导下焦,兼渗湿益脾;白蔻仁芳香苦辛,《本草正义》说它能上能下“先升后降”,故能转输中焦,醒脾和胃,振复运化水湿之机。
配以半夏苦温燥湿;厚朴苦辛化湿;滑石、通草淡渗利湿,再用清灵透利之竹叶,一则宣泄内外之湿,二则清透湿郁所化之热。
全方宣、化、利具备,融宣肺健脾淡渗数法于其中,且方中药性平和,无寒热之偏及温燥辛散太过之弊。
笔者在临证过程中发现CFS患者虽以疲劳为主诉来就诊,但伴随症状也比较突出,虽表现不同,但有好多共同之处。
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一方面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多坐少动、喜暖避寒,尤其是身居江南流域,气候暖湿,使聚湿生痰、痰湿困阻中焦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饮食失宜,各种食疗、补品繁多,增加了脾胃的运化负荷;另外,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各种情志不遂影响气机升降,终致脾不键运,湿邪困厄,闭阻清阳,气血不能宣畅升达,因而出现体力、精力之疲象[4]。
其临床特点是:疲劳且全身困重,肢软,嗜卧不得眠,纳呆食不馨,伴记忆力减退、情志抑郁。
舌体稍胖大,色淡红边有齿痕,苔薄滑或腻,脉濡。
笔者在治疗该病时基本以原方为主,根据患者体质情况及病情变化随症进行加减。
以疲劳为主,伴汗出、短气、怕冷等,可加益气健脾温阳之品如白术、黄芪、仙茅等;疼痛明显者根据疼痛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药物,头痛为主加川芎、葛根等,关节肌肉疼痛为主者加威灵仙、羌活、独活等;气郁表现明显者加疏肝理气之品如香附、郁金等;伴有湿邪较重的加健脾利湿之品如薏苡仁、苍术、白术、泽泻等。
病案举例:患者王某,男,41岁,2016年11月9日因乏力、周身困倦不适反复发作10年加重半年就诊。
患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腻,因经营暖气设备常年在25-30度房间,经常汗出,10年前出现乏力,初期休息后能好转,后逐渐加重,休息后仍感头昏沉乏力,伴周身困倦,梅雨季加重,稍劳即心慌,夜寐不安,情绪低落,大便粘,小便正常。
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濡滑。
患者曾多次住院诊查,各项检查均未见异常,经输液治疗等症状稍改善。
上述症状时轻时重,一直持续到现在。
根据患者症状以及近期检查结果,考虑脾胃湿热型慢性疲劳综合征。
杏仁10g、白蔻仁5 g、生炒薏苡仁各15 g、竹叶10 g、滑石10 g、通草10 g、厚朴10 g、半夏10 g、党参10 g、麦冬10 g、五味子5 g、甘草6 g、藿香10 g
2016年11月16日复诊诉乏力减轻,情绪转好,舌脉同前。
患者前后加减应用三仁汤月余恢复正常。
2017年6月14日,梅雨天再发乏力,讲话后疲劳感尤重。
自述1年来疲劳感不明显,今年梅雨季再发但较往年症状轻,舌质红苔薄腻脉濡,给予三仁汤合生脉饮加减7剂后症状缓解。
参考文献:
[1]罗华丽,汪莹,黄思琴.节气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107-109.
[2]李春杰,贾丹兵,李乃民,等.中医治未病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防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5):946 -947.
[3]王小峰.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病机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7):140-142.
[4]胡玲,陈苇菁,潘怀耿,等. 基于脾胃湿热辨治慢性疲劳综合征探析 [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3):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