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颅脑外伤康复治疗
颅脑外伤的诊断及处理

颅脑外伤的诊断及处理引言颅脑外伤是指外力作用于颅骨及其内容物,包括颅骨骨折、脑挫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颅脑外伤常见于交通事故、工伤、运动受伤等各种意外事件中,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及时准确的诊断与处理对患者的生存与康复至关重要。
诊断1. 临床表现颅脑外伤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头痛:剧烈的头痛常见于颅脑外伤,尤其是颅骨骨折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 意识障碍:轻度外伤后可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严重者可能出现昏迷。
- 呕吐:呕吐是颅脑外伤的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脑震荡或颅内出血时。
- 头晕:头晕是颅脑外伤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同时出现。
- 抽搐:严重的颅脑外伤可能导致癫痫样发作。
- 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是颅脑外伤最常见、最重要的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意识清楚、嗜睡、昏迷等不同程度。
2. 影像学检查颅脑外伤的诊断离不开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 X线检查:X线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检测颅骨骨折和颅内出血等。
- CT扫描:CT扫描是高分辨率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内的结构与异常情况。
- MRI检查:MRI检查对于颅脑外伤的诊断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检测脑组织的功能与代谢,对轻微损伤也具有高度敏感性。
3. 临床评分临床评分是判断颅脑外伤严重程度和危险性的重要手段,在诊断和处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GCS评分是最常用的临床评分系统,通过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功能和眼球运动等指标来评价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
处理颅脑外伤的处理应根据伤情的不同程度和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一般情况下,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性措施在处理颅脑外伤之前,首先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性措施,以避免进一步损伤。
这包括固定颈椎、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颅内压力等。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颅脑外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药物:- 降颅内压药物:如甘露醇,能够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减少颅内压力。
颅脑外伤的早期康复治疗进展

泉 、 宣 、 阴交 为 主 穴 , 三 里 、 中 、 谷 、 泉 为 配 穴 , 十 三 足 委 合 廉 对 颅 脑 外 伤 昏迷 患 者 进 行 催 醒 治 疗 , 效 显 著 。 黄 建 龙 等 … 疗 与
致 的偏 瘫并 非单 纯 的 肌 力 丧 失 , 是 由 于 大 脑 支 配 的 高 级 运 而
动 态平 衡 , 脑 细胞 免受 损 害 。许 多 研 究 还 认 为 , 脑 损 伤 后 使 颅
综 合征 的患 者 , 组 织 中往 往 存 在 着 可 变 性 缺 氧 区 ( 氧 性 脑 缺 间生态区)这个 区域 内的脑 组织 有相 对性缺 氧 、 度水 肿、 , 轻
氏腹 针 理 论 认 为 : 神 阙 为 轴 心 的 腹 部 不 仅 有 一 个 已 知 的 与 以 全 身气 血 运 行 相 关 的循 环 系 统 , 且 还 拥 有 一 个 全 身 高 级 调 而
控 系统 , 此 , 用 腹 针 治 疗 脑 出血 、 外 伤 手 术 后 昏 迷 不 仅 因 应 脑
[ 献标识码 ]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8 4 (0 10 0 2 0 0 8— 89 2 1 1— 12— 2 l
差异。
颅 脑 损 伤 严 重 威 胁 患 者 的 生 命 , 病 死 率 和 致 残 率 在 其 5 % 以 上 … 。 目前 诊 断 与 治 疗 水 平 有 了 明 显 的提 高 , 由 于 0 但
・
12・ 2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enJunl fnert rd i a C i s n s r Mei n 0 1Jn 2 ( ) dr ra o t a dTaio l hn eadWet n dc e 1 a , 0 1 o I g e tn e e i 2
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颅脑外伤是指外力作用于头部导致的颅内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颅脑外伤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他们的康复期也成为了重点关注的问题。
颅脑外伤患者在康复期内需要接受各种护理干预措施,以帮助他们尽快康复。
本文将从护理干预的重要性、相关干预措施及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有所帮助。
一、护理干预的重要性颅脑外伤患者在康复期内需要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方面,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对于颅脑外伤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二、相关干预措施(一)生命体征监测颅脑外伤患者在康复期内需要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这些数据能够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是护理干预的首要工作。
(二)神经功能评估颅脑外伤患者通常会出现意识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症状,因此需要进行神经功能评估。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言语、行为、瞳孔等指标,进行神经功能评估,以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
(三)皮肤护理颅脑外伤患者在康复期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出现压疮和湿疹等皮肤损伤。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翻身、按摩、清洁患者的皮肤,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预防皮肤损伤的发生。
(四)饮食护理颅脑外伤患者在康复期内需要合理的饮食护理,以满足其身体的营养需求。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五)心理护理颅脑外伤患者在康复期内通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情绪疏导、心理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其康复的信心。
(六)运动康复颅脑外伤患者在康复期内需要进行运动康复,以恢复其受损的运动功能。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康复阶段和能力,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如何正确判断并处理颅脑外伤

如何正确判断并处理颅脑外伤在日常生活中,颅脑外伤是一种较为常见且严重的损伤。
无论是交通事故、意外跌倒、运动损伤还是暴力冲突等,都可能导致颅脑受到伤害。
正确判断和处理颅脑外伤至关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伤者的生命安全和预后。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颅脑外伤的常见类型。
闭合性颅脑外伤是指头皮完整,但颅骨和脑组织可能受到损伤,比如脑震荡、脑挫裂伤等。
开放性颅脑外伤则是头皮、颅骨和硬脑膜都有破损,脑组织直接与外界相通,这种情况往往更加危急。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了颅脑外伤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一是观察伤者的意识状态。
如果伤者出现昏迷、意识模糊、嗜睡或者烦躁不安等情况,都可能是颅脑外伤的表现。
比如,脑震荡患者可能会在受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但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而严重的颅脑损伤,如颅内血肿,可能导致伤者昏迷程度逐渐加深。
二是检查伤者的瞳孔。
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射的变化可以反映颅脑损伤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瞳孔应该等大等圆,直径约 25 4 毫米,对光反射灵敏。
如果一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往往提示同侧颅内有血肿,压迫了动眼神经。
三是查看伤者的头部外观。
有没有头皮血肿、头皮裂伤、颅骨凹陷等情况。
头皮血肿通常会在受伤部位出现隆起,伴有疼痛。
颅骨凹陷则需要仔细触摸才能发现。
四是留意伤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呼吸、心跳、血压等。
如果出现呼吸节律不整、心跳缓慢或者血压升高,都可能是颅脑损伤导致的。
五是询问伤者受伤的经过。
了解受伤的原因、受伤时的姿势、受力的部位以及受伤后的症状等,这些信息对于判断伤情有很大的帮助。
在判断出可能存在颅脑外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非常重要。
现场急救是关键的第一步。
要保持伤者呼吸道通畅,如果伤者昏迷,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
如果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止血。
对于疑似颅脑外伤的患者,在搬运时要特别小心。
避免头部晃动和扭曲,最好使用担架,并将头部固定。
颅脑外伤处理原则

颅脑外伤处理原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颅脑外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导致颅骨或脑组织受损的一种病症,其临床表现各种各样,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在面对颅脑外伤时,及时正确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关于颅脑外伤处理原则的详细介绍。
一、快速评估当患者遭受颅脑外伤后,首要任务是快速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患者的呼吸、心跳、神志状态等。
如果患者有呼吸困难或心跳不齐等紧急情况,应立即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
若患者神志清楚,可以通过询问患者或目击者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有助于确定后续救治措施。
二、保护颅脑在对患者进行处理时,要保护其颅脑部位,避免进一步受伤。
特别是在发生交通事故或高掉落等剧烈碰撞情况下,应尽快检查颅骨是否受损或者是否有颅内出血等情况,避免进一步加重颅脑损伤。
三、迅速送医对于怀疑有颅脑外伤的患者,尤其是发生头部剧烈碰撞或严重撞击后出现头晕、呕吐、意识丧失等情况的患者,应立即送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
在送医途中,应尽可能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加重颅脑损伤。
四、控制颅内压力对于发生颅脑外伤的患者,常常伴随着颅内压力的增加,可能导致脑组织水肿、脑出血等情况。
在进行救治时,应尽快控制颅内压力,可以采取降低患者头部垂直度、使用强制性呼吸通气等方法进行治疗。
五、神经功能监测一旦发生颅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如出现意识丧失、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神经功能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神经功能的异常状况。
六、积极对症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颅脑外伤,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对于颅内出血患者,可通过手术减压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于颅骨骨折患者,可采取外科固定手术等方法;而对于轻微的颅脑外伤,可以通过休息、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控制。
七、预防并发症颅脑外伤后常常伴随着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颅内感染、脑脓肿等。
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在后续的康复过程中,也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复发。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颅脑创伤是指外力作用于颅骨或脑组织,引起脑部损伤的一种临床疾病。
在临床中,颅脑创伤病人常常出现意识丧失、呕吐、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给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对于颅脑创伤的救治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提高颅脑创伤的救治水平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编制了此《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份科学、规范的救治指南,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一、诊断与分级(一)临床表现:颅脑外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部僵硬、复视、意识障碍等症状。
需密切观察颅内压增高的表现,确保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治疗。
(二)影像学检查:颅脑外伤的诊断主要依靠CT和MRI检查。
CT可显示骨折、血肿、脑水肿等损伤,MRI可对脑组织进行更加清晰的显示,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分级:颅脑外伤的临床分级主要包括轻度脑震荡、中度脑震荡和重度脑震荡。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分级,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急诊救治(一)监测生命体征:颅脑外伤病人在急诊救治阶段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状态、呼吸、血压、心率等,确保病人在急诊阶段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二)控制颅内压:对于颅内压增高的病人,需立即给予降颅压的治疗。
可采用镇静、头低位、通畅呼吸道、控制颅外伤出血、呼吸机辅助等措施降低颅内压,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三)积极止血:对于颅脑外伤病人出现颅内出血、颅骨骨折等情况,需积极进行止血治疗,防止出血加重颅内压。
(四)预防继发性脑损伤:对于颅脑外伤病人需预防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
包括预防颅内感染、预防脑水肿、预防脑梗死等措施。
三、手术治疗对于颅脑外伤病人,部分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主要包括开颅减压术、颅内血肿清除术、颅骨骨折复位术等。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综合治疗(一)脱水疗法:对于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可采用脱水疗法。
颅脑外伤的康复护理措施

案例:
患者,男性,48岁,因头部外伤后神志不清约1 h于×年×月×日7:18入院。 查体:昏迷状态,鼾式呼吸,疼痛刺激无睁眼及发音,左侧肢体屈曲,右侧肢体活 动差,被动体位,查体不合作,门诊以“头部外伤后神志不清约1 h”于×-×-× 07:18:09收入院,于脑外科治疗,患者处于昏迷状态,鼾式呼吸,疼痛刺激无睁眼 及发音,左侧肢体稍屈曲,右侧肢体活动差,右侧瞳孔直径约5mm,左侧瞳孔直 径约4.5mm,形状不规则,光反射消失,双侧Babinski征(+) 入院后在全麻下 行右侧大骨瓣开颅硬膜下血肿及脑挫裂伤清除去骨瓣减压手术,术后患者带气管插 管转入ICU病房,术后左侧瞳孔恢复,右侧瞳孔仍散大固定, ×年×月×日 复查头 颅CT示右侧枕部出现迟发硬膜外血肿,于9:20在全麻下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手 术顺利,术后患者右侧瞳孔直径约5mm,左侧瞳孔直径约2mm,对光反射消失,患 者带气管插管,返回ICU病房。 具体任务:结合病例患者需要做哪些功能评估?
章节目标
2.熟悉
熟悉常用的颅脑损伤后的严 重程度评估和分级方法 熟悉中、重型颅脑损伤后各 个时期的康复目标、康复治 疗的内容
1.掌握
掌握颅脑外伤的康复 护理措施
3.了解
了解常用认知 能力训练的内 容
(一) 概念
颅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也 称脑外伤,是外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 骨折和脑损伤。其中脑损伤因其伤情复杂严重,死亡率高,成为常见的 致命创伤之一;经过及时抢救治疗,大部分重、中度脑损伤患者虽然能 幸存下来,但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躯体、智力残疾、心理障碍及社会残 障,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或较正常的生活和劳动能力并参加社会活动, 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颅脑损伤康复

颅脑损伤功能评定
肢体运动功能
主被动ROM、Ashworth痉挛评定、Berg平衡量表、 协调测试评定、步态分析等。
动态评估:卧位、卧-坐转移、坐位、 坐-站、站立、步行
肢体感觉功能
肢体轻触觉,髋、膝、踝和足趾的本体感觉。 VAS疼痛评分。
23
颅脑损伤功能评定
• 认知功能评定
简易智能评定量表(MMSE)、MoCA、改良长谷川痴呆 量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 、 Rivermead行为记忆功能、偏侧忽视症、失认症、失用症、 注意力、记忆力、失语的WAB、简式Token测试量表、构 音障碍Frenchay法评定。
15
颅脑损伤结局-Glasgow结局量表 (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
16
颅脑损伤主要功能障碍
• 躯体方面 • 认知方面 • 情绪行为方面 • ADL • 社会方面
17
颅脑损伤躯体方面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
肌张力高多见,出现痉挛、姿势异常、偏瘫、四肢 瘫、共济失调、手足徐动等
• 全身发作以意识丧失5~15 min和全身抽搐为特征。局限性 发作以短暂意识障碍或丧失为特征,一般持续数秒,无全 身痉挛现象。
19
颅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
• 认知功能障碍 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思 维、学习、归纳、演绎等障碍。
➢知觉障碍
➢ 失认症和失用症 ➢ 忽视症 ➢ 体象障碍
➢言语障碍
➢ 构音障碍、失语症
38
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改善运动感觉及活动功能:物理治疗
•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 牵张训练 • 肌力训练 ? •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 平衡训练 • 步行训练 • 医疗体操 • 生物反馈治疗 • 功能性电刺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预后评测颅脑损伤的预后与诸多因素有关。
三、小儿颅脑损伤的康复
(一)颅脑损伤急性期的处理 • 小儿颅脑损伤常迅速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体征,有
时哪怕是较轻的颅腑损伤,也会在伤后数分钟或数 小时内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升高,产生严重后果。所 以,迅速对小儿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作出科学判定 和对原发颅脑损伤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是非常必要 的。
• 外伤性颅脑损伤包括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组织 损伤。
• 许多颅脑损伤的患儿都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伤害和压力。
• 轻者表现为易惊、无原因哭闹、情绪不稳、注意力 不集中、记忆力差、烦跺等症状。重者表现为不同 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感知、认知障碍,心理行为 障碍,以及大脑综合能力障得等。
小儿颅脑外伤的康复治疗
长沙民政学院康复系 张晓霞
目的与要求
• 1、了解新生儿颅脑损伤和儿童颅脑损伤 的病因、特点及种类
• 2、掌握小儿颅脑损伤的评价 • 3、熟悉小儿颅脑损伤急性期的急救和常
规处理 • 4、熟悉小儿颅脑损伤早期康复的目的及
方法 • 5、掌握小儿颅脑损伤康复训练
一、颅脑损伤
• 是由各种理化因素所致的脑部伤害,本章侧重于外 伤性原因所致的颅脑损伤的康复。
锐器伤、钝器伤和自然灾害等。其特点足闭合性和 开放性损伤皆台之。 • 儿童颅脑损伤,是常见的外伤,其发生率仅次于四 肢外伤,
一、颅脑损伤
(二)儿童颅脑损伤 1、儿童颅脑损伤的病因和特点 • 有些轻症颅脑损伤患儿可不留后遗症,也有一些轻
症颅脑损伤患儿则留有一些后遗症,如头痛、头晕、 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等症状,严重的颅 脑损伤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肢体瘫 痪同时也可伴有心理行为异常和认知功能障碍。
一、颅脑损伤
(一)新生儿颅脑损伤 1、新生儿颅脑损伤的病因与特点
新生儿颅脑损伤,绝大多数是在各种原因难产时头 经过骨盆、产道和软产通受挤压所致,还有一部分 足由于难产时实施器械助产所致。 • 新生儿颅脑损伤与儿童颅脑损伤和成人颅脑损伤有 着不同的特点,新生儿其颅脑损伤主要以闭合性颅 脑损伤为主。
一、颅脑损伤
一、颅脑损伤
2、儿童颅脑损伤种类 (1)头皮损伤 1)头皮挫伤:头外伤着力点处的头皮有挫伤痕迹或青
紫,局部有压痛,不需特殊治疗。 2)头皮血肿:①皮下血肿:血肿较小、局限在损伤部
位,头皮外凸,有波动或有压痛,一般无需特殊治 疗,两周后吸收不好耆,可穿刺吸加压包扎; ②)帽状腱膜下血肿:早期(24~48小时)头部冷敷,一 周后血肿不缩小反而增大者,可局麻下穿刺抽吸, 加压包扎。仍无好转者,考虑是否有动脉活动出血 或疑有凝血功能障碍,进一步进行相应鉴别诊断与 治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小儿颅脑损伤的评价
(二)康复评价和预后评测
在对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评价同时,还要对运动功能、 言语功能、认知功能、大脑综合能力等进行评价, 只有这样才能对患儿的康复潜能和康复日标的确立 做出科学的判定,才能对患儿的预后作出科学的判 断。临床康复评价工作须由专业康复医师和专业康 复治疗人员来完成。
二、小儿颅脑损伤的评价
一、颅脑损伤
2、儿童颅脑损伤种类 (3)脑损伤 1)脑震荡: 2)脑挫裂伤:为脑实质的局限性损伤,常表现为头痛、
恶心、哭闹、不安、嗜睡、呕吐,生命体征改变, 严重意识障碍等症状。 3)硬膜外血肿 4)硬膜下血肿 5)硬膜下积液 6)脑内血肿
二、小儿颅脑损伤的评价
(一)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价 根据伤后遗忘(PTA)时间长短评定 • <10min为极轻度颅脑损伤; • 10min~l小时为轻度颅脑损伤; • 1小时~1天为中度颅脑损伤; • l天~l周为重型颅脑损伤; • 1周以上为极重度颅脑损伤 (二)康复评价和预后评测
一、颅脑损伤
2、儿童颅脑损伤种类 (3)脑损伤 • 由于儿童颅脑的生理解剖特点,对损伤的耐受性比
成人要好,特别是婴幼儿,脑损伤后的症状相应也 较轻,但病情变化迅速,严重程度不容忽视。 • 临床上将脑损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脑损 伤形成于受伤当时,主要为脑震荡与脑挫裂伤。继 发性脑损伤形成于伤后一段时间后,主要为脑水肿 和脑血肿。
一、颅脑损伤
2、儿童颅脑损伤种类 ③骨膜下血肿:常伴有颅骨骨折,由于儿童颅骨骨膜
在骨缝处连接较紧,所以血肿局限于颅骨外板与骨 膜之间,可穿刺抽吸排血后加压包扎。 3)头皮裂伤:锐器直接作用于头皮所致,常因流血过 多而产生贫血,亦或体虚,尽早进行清创缝合、抗 炎、抗破伤风治疗。 4)头皮撕脱伤:多因长发卷入高速旋转的机器所致, 分为不完全撕脱和完全撕脱。头皮完全撕脱时,需 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复杂程度,选择不同的疗法 进行治疗,大多需要做二期整形手术。 • 血运良好者,经严格清创缝合及抗炎治疗可痊愈;
(一)新生儿颅脑损伤 2、新生儿颅脑损伤种类 (1)头皮外伤 一般包括:①胎头水肿;②头皮挫
伤;⑧帽状腱膜下血肿;④头血肿;⑤头皮撕裂伤 (2)颅骨骨折 一般包括:①颅骨缝重叠骨折;②
枕骨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 (3)脑损伤 1)颅内出血 2)脑挫伤
一、颅脑损伤
(二)儿童颅脑损伤 1、儿童颅脑损伤的病因和特点 • 常见的病因为:交通事故、失足跌撞、高空坠落、
1、精神(心理)功能评价 包括情绪评定、心理状态 评定、认知障碍(注意力、记忆、思维)的评定、智 力测定、性格评定等。
2、躯体功能评价 包括肢体功能评定、关节功能评定、 步态分析、协调与平衡的评定、姿势反射与原始反 射判定、脊柱功能评定、神经电生理评定、痉挛与 弛缓的评定、感觉与知觉的评定、使用辅助支具后 的评定等。
一、颅脑损伤
2、儿童颅脑损伤种类 (2)颅骨骨折 (1)颅盖骨线性骨折:单纯颅盖骨线性骨折无需特殊治
疗。 (2)颅盖骨凹陷骨折:凹陷面积<1cm,非手术治疗;凹
陷面积>1cm,选择手术治疗. (3)颅底骨折:颅底骨折多由间接外力所致。 表现为嗅觉功能减退和眶周广泛淤血的“熊猫眼征”。
严重者立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