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机制与防治研究概况
预防放射性皮肤病

预防放射性皮肤病放射性皮肤病是一种由长期或高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引起的疾病。
这种疾病可能会对皮肤和组织产生严重损害,导致疼痛、红肿、溃疡和潜在的感染。
因此,预防放射性皮肤病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预防放射性皮肤病的方法。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可能有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场所或环境后。
同时,保持在放射源附近的卫生清洁。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来清洁可能受放射性污染的表面。
2.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在需要接触放射源的情况下,佩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面罩等。
避免直接接触患者或物体,特别是在放射治疗期间。
3.避免暴露于放射源:尽量减少自己暴露在放射源附近的时间。
在接受放射治疗的情况下,根据医生的建议遵循放射源保护指南。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太阳光下,因为太阳能辐射也可能对皮肤造成损害。
4.增加抗氧化剂的摄入:抗氧化剂可以帮助减少由于放射线照射所引起的氧化损伤。
增加食物中富含抗氧化剂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和坚果,有助于提供更多的抗氧化剂,从而有助于减少放射线的损害。
5.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充足的睡眠、定期运动和避免吸烟等,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减少放射线对皮肤的损害。
6.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对于那些可能接触放射源的人群。
及早发现皮肤损伤和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是预防放射性皮肤病的关键。
7.教育和培训:对于那些可能与放射源接触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需要了解有关放射源的相关知识,如如何正确操作、如何使用防护设备以及应急处理等。
8.密切监测:对于那些已经发生放射性皮肤病的人员,密切监测他们的病情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定期检查皮肤状况、做血液检查等,以便及早发现任何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预防放射性皮肤病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减少皮肤的损伤,还可以减少其他相关的健康问题。
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避免暴露于放射源等,可以有效降低患上放射性皮肤病的风险。
放疗后产生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评估与护理

放疗后产生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评估与护理放射性皮肤损伤(Radiation-induced skin injury)是一种特殊的皮肤损伤,是由于放疗过程中射线与皮肤接触而引起的损伤。
目前,放射性皮肤损伤在放疗后很常见,产生的缓慢和强烈的放射性反应往往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正确的评估与护理放射性皮肤损伤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产生原因放疗时急性束面下皮肤感受剂量超过阈值,对皮肤周围的细胞组织产生影响。
导致的皮肤组织损伤常表现为瘙痒,疼痛,发红,肿胀甚至出现溃疡,感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这种放射性皮肤损伤一般从放疗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会发生和恶化。
该皮肤损伤严重程度多会随着放疗总量的增加而增加。
二、对放疗后皮肤损伤的评估2.1 皮肤评估评估包括皮肤外观、局部皮肤温度、触觉、疼痛、灼热感、渗出物及局部肿胀等情况。
日常观察病情,及时记录,以便于比较治疗前后皮肤情况的变化。
2.2 放疗反应评估放疗反应的评估包括活动能力受限、不适感、焦虑、精神障碍等,其中以局部皮肤症状情况和其他综合评估为主。
2.3 认真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放疗后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复查,观察血常规、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对患者的影响。
此外对于出现高分化恶性肿瘤,还要定期进行MRI检查。
三、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3.1 皮肤护理尽管放疗后皮肤受损,但不应使用止痛药或给予任何其他真皮层外形式的治疗。
因为这些干扰皮肤恢复的过程。
就是想皮肤症状变得越来越严重,也应该停止责任药物的使用。
特别是市售药物,好比花生油、洗发水、香料、酒精、塑料餐具、烟、皮肤类药物、化妆品等等。
3.2 休息及营养护理卧床休息,适当的加强营养摄入,多吃新鲜的蔬果、坚果类食物,增强身体的耐受力,有益于放疗后皮肤恢复健康。
3.3 避免受到外界刺激刺激避免佩戴发夹、耳环等饰品,宽松透气的衣袍,避免与汗液和化学物质接触,同时避免晒黑并使用含有spf防晒霜保护皮肤不受紫外线侵害。
放射性皮肤损伤PPT课件

3
四、皮肤放疗反应
分期
早期
晚期
发生时间 表现
照射后7天内 照射后10周内
红斑(最先出 萎缩、脱皮、毛
现)、色素沉着、细血管扩张、皮
脱毛、脱皮
下组织纤维化和
坏死
4
五、评价与分级
RTOC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
器官组织 0
1级
2级
3级
4级
皮肤
无变化
滤泡样暗 红色斑/脱 发/干性脱 皮/出汗减 少
8
❖ 4)切忌用手搔抓和剥去脱屑之皮 ❖ 5)照射区禁止注射 ❖ 6)妥善处理放射野的切口,尤其是接近软组
级骨组织的切口 ❖ 7)做好饮食护理,加强饮食 ❖ 8)摘下金属制品(假牙、耳环、项链、手表、
钢笔、钥匙) ❖ 9)修剪指甲
9
❖ 2、放疗期间: ❖ 1)护理人员随时观察患者的皮肤 Nhomakorabea并倾听其
触痛或鲜 皮肤褶皱 溃疡、出 红色斑/ 以外部位 血、坏死 片状湿性 出现融合 脱皮/中 性湿性脱 度水肿 皮
5
RTOC晚期放射性损伤分级
器官组织 0
1级
2级
3级
4级
皮肤
无 轻度萎缩, 片状萎缩, 明显萎缩, 溃 直接死于
色素沉着, 中度毛细血 显著的毛 疡 放射晚期
少许脱发 管扩张,完 细血管扩
主诉,如干燥、瘙痒等,并及时对症处理。 ❖ 2)不要在接受放疗的部位使用含锌膏剂、滑
石粉、护肤霜、家用药物等。 ❖ 3)避免阳光直射,穿宽松的衣服、外出戴头
巾、太阳镜,按医嘱使用润肤剂,保证足够 水分及营养。
10
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
❖ 1.药物防治:植物提取物如芦荟凝胶;维生 素C、维生素E、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中药 类、透明质酸酶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药防治研究现状

照 ,至 疗 程 结 束 ,2组 显 效 率 分 别 为 7 0 . 0 %、 4 0 . 0 % ,其 临床疗 效 、治 疗 后 1天 疼 痛 消失 情 况 、
治 疗后 1 2 h瘙 痒 消失 情 况 比较 ,差 异 均有 统计 学
意义( P< 0 . 0 5 ) 。于振洋等H 应用 中药溃疡油 ( 当 归、生大黄 、红花 、紫草 、生黄 芪、色 拉油 )预
箍 卷 第 3期
B e i j i n g J o u na r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M a r c h . 2 0 1 4 . V o 1 . 3 3 .N 0 . 3
・
文
献
综
述
性皮炎 ,与 V i t B 、地塞米松 、庆大霉素针剂联合 湿敷 对 照 ,至 创 面 愈 合 ,治 疗 组 治 愈 率 8 1 . 8 %、 有效 率 9 5 . 5 % ,对 照 组 治愈 率 7 0 . 2 %、有 效 率 9 3 . 9 %, 2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 5 )獾 油 ,由鼬 科 动 物 獾 的皮 下 脂 肪 加 工 而 成 ,能加速烧烫 伤创面 的再 上皮 化 ,促进 创 面愈 合 。孙冬英等 研究发现獾 油外敷 能有效减轻 头 颈部肿瘤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 ( 6 )黄芩 ,苦 寒 ,清热泻 火、燥 湿解 毒 ,具 有抗 炎 抑 菌 、抗 氧 化 的 作 用 J 。殷 剑 明 等 _ 9 研 究
防头颈部 肿 瘤放 射 性皮 肤 损伤 ,与 比亚 芬 对照 ,
京 中 医药 2 0 1 4年 3月第 3 3卷 第 3期
B e i i i n g J o u r n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Ma r c h , 2 0 1 4。 V 0 1 . 3 3 , N o . 3
放射性皮肤损伤相关机制及新型水凝胶和纳米材料潜在疗效研究的进展

放射性皮肤损伤相关机制及新型水凝胶和纳米材料潜在疗效研究的进展王艺任1,杨蕾2,周平2*1.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四川 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Progress in research the mechanism of radiation skin injury and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of novel hydrogels and nanomaterialsWANG Yiren, YANG Lei, ZHOU PingNursing Schoo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Sichuan 646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OUPing,E⁃mail:*******************.cnKeywords radiation skin injury; radiodermatitis; hydrogel; nanoparticles; review摘要回顾近年来放射性皮肤损伤在皮肤纤维化、氧化应激反应、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细胞凋亡自噬等方向的机制研究,综合阐述组织工程学应用的新型水凝胶和纳米材料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针对性提出在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领域中的方案和设想。
关键词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性皮炎;水凝胶;纳米粒子;综述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3.20.012放射性皮肤损伤(radiation skin injury,RSI)是病人在接受放射治疗期间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放射治疗诱发的皮肤炎症往往会在放射治疗1~4周内出现[1⁃2]。
已有研究报道,超过85%的放疗病人有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经历[3]。
放射性皮肤损伤轻症病人通常表现出红斑、干性脱屑和湿性脱屑等症状,重症病人则会出现皮肤溃疡、出血、坏死等症状,严重者需考虑手术治疗,增加了诱发感染的风险与病人的经济压力[4⁃5]。
放射性皮炎的防治研究进展

放射性皮炎的防治研究进展【摘要】放射性湿性皮炎是放射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
本文综述了放射性湿性皮炎的机制、因素及防治研究进展,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放射性皮炎;放射治疗;治疗;护理;预防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射线引起的皮肤反应是肿瘤放疗的常见副作用,同期放化疗增加皮肤反应的发生[1]。
87%的放疗患者会出现皮肤红斑及其以上的放射性皮肤反应,其中湿性脱皮的发生率为10~15%[2]。
临床医务人员一直在探索其防治手段,虽然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推荐防治措施,但总体上在不断取得新进展。
现将中西医防治放射性湿性皮炎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
皮肤的表层有自我更新能力,随着最外层角质层细胞的脱落,位于表皮和真皮交界处的基底层细胞不断增殖。
Goldberg[3]等研究发现电离辐射产生自由基和活性氧损伤基底层细胞,从而发生放射性皮炎。
Sitton[4]报道第一次照射后24 小时,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即可出现暂时性的红斑,而之后真皮内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渗出会使红斑持续存在。
低剂量放疗使基底层细胞分裂减慢,从而引起皮肤变薄;而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部分基底层细胞完全破坏,导致干性脱皮;高剂量的放疗会引起湿性脱皮甚至溃疡和坏死。
而机体为了保护基底层细胞免受进一步的损伤,黑色素细胞将会释放大量黑色素入血,导致色素沉着[5]。
皮脂腺和汗腺的破坏可引起皮肤干燥、萎缩、纤维化,造成皮肤弹性逐步丧失。
放射线也可引起P53,Bax等凋亡诱导基因过表达及Bcl-2,Ras等凋亡抑制基因低表达,结果导致过度的细胞凋亡,甚至引起皮肤损伤[6]。
龚海英等[7]研究发现,头颈部鳞癌可诱发并加重糖代谢紊乱,合并糖代谢紊乱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高,且程度重,影响愈后。
Barlfesi等[8]研究发现许多化疗药物可引起记忆效应,如博来霉素、多柔比星、氟尿嘧啶、甲氨喋呤和更生霉素等,近年来一些新药如紫杉醇、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也发现有记忆效应。
早读|关于放射性皮肤损伤,干性愈合or湿性愈合?

早读|关于放射性皮肤损伤,干性愈合or湿性愈合?放射治疗能够快速准确的杀死癌细胞或者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较好,但是放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正常细胞也受到影响,放射性皮肤损伤即是其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01发生机制目前对放射性皮肤损伤机制的研究主要为细胞生物学层面和分子生物学2个层面,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过氧化、调节凋亡基因(p53、Bax/Bcl-2)表达、调节生长因子的作用等。
细胞生物学层面主要是上皮的发生层细胞和皮下血管的变化,在各种炎症介质作用下导致基底层干细胞和祖细胞丧失以及血管损伤。
放射线产生的自由基和活性氧(ROS)可损伤基底层细胞,阻止基底层细胞分裂增殖、向表层迁移、角化,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导致细胞分裂延迟;照射部位毛细血管扩张,在皮肤溃疡形成之前发生血管损伤和微循环障碍,进行性的微血管阻塞导致上皮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增生不良、创面愈合不良。
分子生物学层面放射性皮肤损伤难以愈合与其对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多种生长因子生成的改变、信号通路改变相关。
细胞因子表达放射线会使p53、Bax等表达增高、 Bcl-2表达抑制,使照射皮肤组织中多种细胞发生凋亡,影响新血管生成,导致创面愈合延迟。
受照射后皮肤局部的多种生长因子表达减少,影响内皮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的增殖、迁移以及血管的重建。
信号通路传导酸性鞘磷脂酶(ASMase)/神经酰胺信号通路在内皮细胞损伤反应的启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辐射通过ASMase引起神经酰胺的增加,使死亡受体分子和其配体结合从而引起细胞的凋亡,是辐射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必要步骤。
02发生的相关因素内在影响因素皮肤特点、照射部位、营养状况、年龄等外在影响因素放射线能量、放射剂量及分割方式、射线种类等03诊断分级标准根据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将放疗过程中出现的急性皮肤损害程度分为5级:0级:皮肤无改变1级:红斑,放射野皮肤微红,有时瘙痒2级:色素沉着,发黑干燥,有皮肤裂纹及干性脱皮3级:干反应,皮肤明显色素沉着,发黑干燥,有皮肤裂纹干性脱皮4级:湿性反应,重度色素沉着,皮肤水肿、渗出,可有破溃疗效标准目前放射性皮炎的疗效标准并不统一,较常用的是以下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治疗后12h见效,2—3d治愈,局部皮肤干燥、光滑、无痂皮痛、痒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后创面逐渐缩小,7—12d治愈,局部皮肤干燥,痛、痒症状消失,结痂③无效治疗15d以上症状无明显好转,局部渗出伴脓性分泌物增多旧04创面愈合的影响因素局部护理保持患者放射野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注意褶皱处皮肤,禁止涂抹刺激性药品或化妆品,如酒精、碘酒等,勿用手抓挠,禁贴胶布,避免冷热刺激、阳光直接照射,有创面时注意防止感染。
核辐射对皮肤的损伤与治疗方法

核辐射对皮肤的损伤与治疗方法核辐射是指核能物质放射的电离辐射,包括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当人体暴露在核辐射下时,皮肤是最先受到损害的部位。
本文将探讨核辐射对皮肤的损伤及其相关治疗方法。
一、核辐射对皮肤的损伤核辐射对皮肤的损伤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1. 急性辐射损伤急性核辐射损伤通常发生在高剂量、短期暴露的情况下,如核事故或放射治疗过程中。
急性辐射损伤的表现包括红斑、水肿、疼痛和紫斑等。
严重的急性核辐射损伤可能导致皮肤坏死和溃疡形成。
2. 慢性辐射损伤慢性核辐射损伤通常发生在低剂量、长期暴露的情况下,如放射治疗后的患者或从事核能相关工作的人员。
慢性辐射损伤的表现包括皮肤干燥、脱屑、红斑和色素沉着等。
长期受到低剂量核辐射的作用可能导致皮肤肿瘤的发生。
二、核辐射对皮肤的治疗方法针对核辐射对皮肤的损伤,有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并促进皮肤的修复。
1. 温和清洁对于急性辐射损伤,温和地清洁受损皮肤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温水和含有温和洗涤剂的纱布轻轻清洁受损皮肤,避免磨擦和使用过于刺激的洗涤剂。
2. 保湿核辐射损伤后,皮肤容易干燥、脱屑和瘙痒。
因此,保持皮肤的湿润非常重要。
可以使用保湿剂或植物油轻轻涂抹在受损皮肤上,以增加水分保持。
3. 局部药物治疗对于急性核辐射损伤,局部药物治疗可以帮助减轻症状。
例如,使用类固醇类药物能够减轻红斑和疼痛,抗生素类药物可以预防继发感染。
4. 光疗对于慢性核辐射损伤,光疗可以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式。
蓝光治疗、激光疗法和紫外线治疗等光疗方法可以改善皮肤的色素沉着和红斑等问题。
5. 手术治疗严重的核辐射损伤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包括切除坏死组织、植皮和皮肤移植等方法,以修复和重建受损皮肤。
综上所述,核辐射对皮肤的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但通过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症状并促进皮肤的恢复。
了解核辐射损伤及其治疗方法的重要性,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核辐射对皮肤造成的不可逆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机制与防治研究概况作者:王雪燕游达坤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5年第11期
【摘要】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常见有效的方法,通过电离辐射对生物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而在放疗的过程中会对患者造成放射性的皮肤损伤,成为这一治疗方法的常见并发症。
为了进一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做好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工作,了解其发病机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从而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肿瘤;放疗;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病机制;防治方法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
目前,对于肿瘤重要的治疗方法为放射治疗,该方法是通过电离辐射对生物细胞进行损伤,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肿瘤患者在不同的发病时期,由于不同的原因会接受放射治疗,而在放疗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较为常见的为放射性皮肤损伤。
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照射野皮肤可逐渐出现红斑、烧灼感、刺痛、瘙痒、色素沉着、干性脱皮,严重者可见水泡、溃疡、出血和坏死,部分患者被迫中断放疗。
如何对放射性皮肤损伤进行防治,成为医务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现就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进行如下分析,以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1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病机制
(1)放射线造成DNA的破坏导致可逆或不可逆的DNA合成和分化不平衡,使皮肤基底细胞不能产生新的细胞,成熟的上皮细胞持续丢失,若不能及时增殖补充脱落的表层细胞,即引起皮肤损伤;(2)射线引起的小血管管腔狭窄或血栓形成,从而加重缺血、缺氧,加重皮肤损伤的程度,另外放射性皮肤损伤与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等分子受电离辐射的作用,体内分子激发和电离,产生自由基以及氧效应的存在,导致大分子断裂和细胞内DNA 损伤,引起双螺旋结构的复制紊乱和错误有关。
2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措施
2.1健康知识宣教护理人员在放疗前应向患者讲解该疗法治疗的重要性、治疗原理、治疗效果及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使患者在放疗前有一个心理准备,重点介绍出现放射性皮肤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并教给如何对放射野皮肤进行保护,让患者明白一旦出现放射性皮肤损伤应如何应对。
有研究显示,通过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前的健康教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且患者均能顺利地接受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