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教学设计

生物技术教学设计
生物技术教学设计

《现代生物技术》教学设计

---------------- 杨妮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中心内容有两部分:一是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二是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对这两部分知识,课本上都是先给出概念,然后分别举出“巨型小鼠”和“多利羊”的例子介绍两种技术的过程。

二、设计思路

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克隆→认识克隆羊的产生过程→引导学生得出细胞核与生物的特征关系密切→因为细胞核中有基因→引出基因的概念→认识基因工程

克隆和基因工程这两部分都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自己探究,教师要设计好问题,才能做好学生的思维引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了解细胞工程其应用

2、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了解基因工程其应用

3、培养观察能力,拓展性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美好前景,激发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克隆技术的应用。

3、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2、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难点突破:对技术的理解一定是基于知识储备之上,所以要突破技术理解的难点,就要给学生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

五、教学流程:

课前有一句话:我要上的这节课大家已经上过了,但是我要求大家时光倒流到这学期开学的那一刻,以一种新的心情来感受这节课。

导课:通过科幻片的片段直接引出“克隆”这个词,这些现象足以让我们感叹现代生物技术的神奇(出示课题)。

看到学案,齐读学习目标。

根据学习目标,这节课要弄清楚两个技术-----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

衔接:刚才我们知道谁提供细胞核,多利羊就长得像谁,出示图片,可以看出,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举例,具有双眼皮基因的就是双眼皮,具有单眼皮基因的就是单眼皮,小麦的高矮,宠物狗的品种不一样是因为基因不一样,因此,基因可以控制生物的特征。那如果我们把优秀的基因切下来,导入到另一个生物体内,这个生物有可能具有优秀的特性了。第二部分我们就来看看转基因技术。

当堂检测:练习题

记一记:总结本节课重点让学生记忆一下。教学反思: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精)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基因结构、基因表达,以及生物大分子互相作用以及生理功能,以此了解不同生命形式特殊规律的化学和物理的基础。分子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奥秘的学科,代表当前生命科学的主流和发展的趋势。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分支,本课程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二是阐述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三是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本大纲适用于夜大专升本等专业学生。 二、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做到: 1. 掌握、熟悉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与相关临床知识的联系。 2. 学会应用基本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并能应用于临床。 3. 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时数分配

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内容。 课程内容 一、介绍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二、介绍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史。 三、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现状与未来。 考核知识点 一、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二、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内容。 三、医学分子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 四、医学分子生物学的现状与未来。 考核要求 一、掌握 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二、熟悉 医学分子生物学主要解决的问题。 三、了解 1. 医学分子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 2. 医学分子生物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章基因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的结构特点及基因的遗传功能,了解基因突变的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课程内容 一、基因的基本概念及基因的结构特点 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大部分生物中构成基因的核酸物质是DNA, 少数生物(如RNA病毒)中是RNA。 2.基因的基本概念 基因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概念。 3.基因的结构特点 基因的基本结构包括结构基因和转录调控序列。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连续的,而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不连续的,由内含子和外显子组成。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调控序列包括启动子、终止子、操纵元件、正调控蛋白结合位点等。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调控序列称为顺式调控元件或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反应元件等。 二、结构基因中贮存的遗传信息

初中生物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教案2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明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的应用。 2、引导学生关注和评价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分析科学家利用细菌合成人胰岛素的研究过程,知道转基因技术的基本过程。 2、通过举例说明转基因技术在制药、遗传病诊治、农业、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认识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3、通过活动分析、寻找科学家培养克隆羊“多莉”的成功奥秘,了解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基本过程。 4、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关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领会现代生物技术和克隆技术的一般过程,感悟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去关注和评价生物科学的发展对未来社会的影响,树立利用生物科学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活动:寻找科学家培养克隆羊“多莉”的成功奥秘。 3、现代生物技术引发的社会问题。 三、教学难点: 活动:分析科学家利用细菌合成人胰岛素的研究过程。 四、教学准备: 1、转基因技术应用的相关图片和实例。 2、布置课前收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方面的资料。 五、教学步骤: 创设情景引入:

媒体展示:科学家改造的转基因的生物,如蕃茄、猴等。这些都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 一、活动:分析科学家利用细菌合成人胰岛素的研究过程。 提问:同学们知道目前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 出示资料: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多媒体展示) 提问:胰岛素是从哪儿来的?传统方法产生胰岛素的特点是什么?科学家用什么方法生产胰岛素?(学生回答)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25图25—7, 提问:想一想科学家是怎样操作的?(学生讨论) 根据学生的讨论总结归纳合成胰岛素的操作步骤。(幻灯片展示其过程) 二、转基因产品: 媒体展示“转有人的a—抗胰岛素的酶的转基因羊”并提问这是什么动物?(学生回答)讲解“转基因羊”的一些特点。(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图片) 三、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转基因技术与制药: 提问:(1)利用转基因技术制药有哪些特点? (2)目前有哪些转基因药品? (3)其前景怎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讨论提出的问题。 归纳小结上述三个问题。 2、转基因技术与遗传病诊治: 出示资料:基因诊断肿瘤。(多媒体展示)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尽早诊断疾病呢?(学生思考并讨论) 1)转基因技术与农业: 提问:(1)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一些农作物新品种,你能举例吗? (2)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分析教材P129的表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27—P129的有关内容,思考并讨论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2、)转基因技术与环境保护: 提问:转基因技术在治理环境方面有哪些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29的内容并讨论。(学生回答)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33201 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 总学时数:64 实验学时:0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为《生物化学》,《遗传学》;后续课为《基因工程》 一、说明部分 1. 课程性质:生物技术专业课,必修 2. 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生物专业的专业课。旨在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并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3. 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安排在学生完成《生物化学》、《遗传学》等有关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之后的第六学期。内容上注意与以上课程的衔接,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同时注意与后续课程《基因工程》等课程的衔接。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史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熟练掌握DNA的结构与功能、DNA的复制、RNA的转录、蛋白质的合成、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功能、遗传密码、基因表达与调控的本质、基因组与比较基因组学;由于该课程内容繁多,发展迅速,故授课教师在吃透教材基础上,应广泛阅读相关参考资料,紧跟本学科发展,随时补充新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态。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依赖于现代分析和研究技术,因此,配合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讲解一些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4.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DNA的结构与功能;DNA的转座;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难点:基因表达的调控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提问、综述、实验、作业、教学辅助材料等,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在教学过程应注意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朱玉贤,李毅.《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主要参考书: (1)杨岐生.《分子生物学基础》,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2)郜金荣等.《分子生物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3)阎隆飞,张玉麟.《分子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 (4)魏群,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李振刚.《分子遗传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6)Weaver R. Molecular Biology. 2nd Edition.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北师大初中生物八下《生物技术》教案

第25章现代生物技术 第一节发酵技术(第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 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的发酵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 (2)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等实践活动。 难点: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三、安排 1 四、教学模式 讲练结合式 五、教学过程

一、身边的发酵技术(板书) 提问:利用他们制作食品时,主要根据什么原理呢?[ (一)制作酸奶(板书) 1. 提问:为什么要将鲜奶煮沸呢? 2. 提问:人类在把细菌和真菌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时,应该给他们提供怎样的条件呢? 3.乳酸菌的发酵原理是什么? 4. 评价、鼓励。 制酸奶利用的是细菌中的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才能将牛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5、请例举一种利用同样原理制作的食品小组讨论、思索、回答 适宜的温度、现成的有机物、潮湿的环境。 小组讨论、思索、回答。 回答:利用乳酸菌将牛奶中的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乳酸,因此酸奶酸溜溜的。 四川泡菜、韩国泡菜还有我们自己制的泡菜。xx (二)制作泡菜(板书) 1、提问:为什么要用一圈水来封坛口? 2、提问:微生物从哪里来? 3、提问:在配料中为什么要加入白砂糖?小组讨论、思索、回答 造成无氧环境,因为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才能将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微生物从菜坛子或配料中来。 白砂糖为微生物提供营养。 过度句:有没有那些同学参观过沼气池,知道沼气池是怎样利用微生物发酵的吗?(四)沼气发酵(板书) 用课件展示沼气池结构示意图(或观看课文P121图255)小组讨论、思索、回答主要成分是甲烷

《现代生物技术》教案

第四章现代生物技术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的应用。 2.能够区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举例说出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 【教学重点】 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难点】 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搜集生物技术和日常生活关系的资料,搜集生物技术涉及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的资料。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近年来转基因食品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大家可以举一些例子吗 学生:举例,如:玉米、番茄、大豆等等。 教师:播放克隆羊多莉视频,提问同学们是否知道创造多莉所应用的是什么技术。 学生:讨论回答是克隆技术 教师: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它们都属于现代生物技术,那么究竟什么是现代生物技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转基因技术 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1资料分析内容,学生阅读讨论转基因番茄

的形成原理。接着用多媒体演示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什么是基因工程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总结。 学生: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修饰过的基因(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的基因组中,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由于外源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性状的可遗传的变化,这种技术叫转基因技术。 教师:通过课前你们搜集的资料,大家说说你们所知道的转基因生物。学生纷纷发言,介绍各种转基因动、植物。 教师:应用转基因技术构建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转基因食品就是用转基因生物生产和加工的食品。三、克隆技术 教师:刚才的视频短片中除了介绍基因工程以外,还介绍了一种现在经常说到的生物技术是什么 生: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内容,思考什么是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3资料分析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克隆牛的形成原理。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1)细胞工程是指在细胞水平上,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遗传结构,培育人类所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 (2)克隆就是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一般是指通过无性繁殖形成后代。 师:通过同学们的阅读与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了细胞工程与克隆技术。那你们除了知道有克隆羊以外,还知道其他的克隆生物吗 学生回答,教师展示克隆猪、克隆猴等其他克隆生物的图片。 教师:我们学习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区别吗

分子生物学课程(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中文版)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案 2007~2008学年第 1 学期 授课专业:生物技术 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 主讲教师:何宁佳 查幸福 赵爱春

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 二、总课时数:45 三、先修课程:基因工程原理 四、使用教材: PC Turner, AG McLennan, AD Bates&MRH White, 《Instant notes in Molecular Biology》, 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八次印刷 五、教学参考书: 1 PC特纳、AG麦克伦南、AD贝茨、MRH怀特,《分子生物学-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中文版》,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七次印刷。 2 朱玉贤,李毅编著《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3次印刷。 六、考核方式:理论课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总成绩,平时成绩30%,中期考试10%,期末考试60% 七、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 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教案可以按每堂课(指同一主题连续1~2节课)设计编写。教案编写说明 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相应课型栏内选择打“√”。 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4、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 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5、教学方式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教学手段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 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 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7、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8、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生物技术》教案-新版

第二节关注生物技术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 2、学习调查方法,掌握调查技巧。 3、关注生物技术的社会伦理道德。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 2、学习调查方法,学会书写调查报告。 3、伦理观、价值观的形成。 教学难点: 调查方法与技巧的掌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一些能充分说明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的事例,制作成课件。 2、将辩论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制成课件。 3、提前一周布置调查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作出具体的指导。 学生准备: 1、搜集生物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的资料。 2、在教师的帮助下自由组成调查小组,通过讨论制定调查内容和对象,制定调查方案,设计好调查报告。在课前完成调查,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为在课堂上汇报作好准备。 3、搜集生物技术涉及的安全和社会伦理问题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播放一段转基因生物培育过程的视频,引出生物技术话题。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汇报课前进行的“生物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的调查结果。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调查结果,其他小组在倾听后可以提问,并对该组进行评价。教师在这个环节中是个组织者,更是个倾听者,其任务就是给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示成就的舞台。在学生汇报时教师不能打断学生的发言,不能轻率地进行评价。在学生汇报后再播放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应用的视频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生物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益。 活动二:关注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 设计一个辩论活动,辩题一:正方——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的都是利益。反方——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的不都是利益。辩题二:正方——只要技术上可行,克隆技术可以应用于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反方——虽然技术上可行,克隆技术也不能应用于人的克隆。 让学生选择自己的立场观点,持共同观点的学生组成一个辩论团,正反双方进行辩论。辩论前教师要提出辩论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特别要强调辩论过程中的语言文明和修养风度。教师在辩论过程中要充当裁判的角色,引导学生的辩论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让每个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都有收获。 最后教师总结:科学技术往往是一把双刃剑,生物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带来了一些显在的或潜在的威胁和社会伦理问题。科学技术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就看它被人怎样利用。如将生物技术用于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就将为人类带来福祉。反之将生物技术应用于战争,就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怎样应用生物技术,将是每个现代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当然即使人们应用生物技术的初衷是好的,某些生物技术也存在着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成熟继续被人们关注,人们会不断尝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在这些领域里展示你的才华,将来解决这些难题的重任就落在你们的肩上了! 活动三:自我评价,盘点收获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经过讨论共同完成,并在全班交流。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4现代生物技术教案

6.4 现代生物技术 一、学习目标 1、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的实质及应用。 2、概说转基因和克隆生物的培育过程。 3、分析克克隆技术与伦理。 4、通过辩论活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确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进入21世纪,生物种类的发现与研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研究生物的技术更是日新月异,通过影片与生活经验,你知道的生物技术都有什么? 生:回答(发酵工程、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 师:你们回答的都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现代生物技术。 设计思想渗透STS理念,是我们生物教师的教学之重。通过多媒体介绍生物科技,学生直观地看到21世纪的生物技术,从而激发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投身这一领域研究的动力。 (一)转基因技术 导学问题(一) 1. 转基因抗冻番茄获得的外源基因是什么基因?如何转移到小鼠的体内? 2. 转基因抗冻番茄研究有什么意义? 3.转基因烟草为什么有良好的抗虫作用? 请同学们分组阅读、观察课本转基因抗冻番茄育成示意图的图片,探究问题。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阅读、讨论、交流。 教师进行学习指导、关键点拨。 (二)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导学问题(二)克隆技术及应用 1、阅读课本“探究竟·资料分析”,观察克隆牛的培养过程示意图。 思考完成以下几个问题(小组合作完成): (1)述说克隆牛的培养过程。 (2)在进行克隆实验时,克隆牛选用不同品种绵羊的目的是什么?

(3)克隆牛的遗传物质与哪只绵羊相同?请说明你的理由。 (4)与普通牛的繁殖相比,克隆牛的产生有什么特殊之处? 2、理解了克隆牛的培育过程后,看P99叶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克隆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好处? 导学问题(三)隆技术与伦理 1、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你认为克隆人可以吗? 然后完成辩论活动:关于是否应该禁止克隆人的辩论(要求:参考课本P99的辩论说明,每小组共同找出一个论点进行辩论,最后进行小组表达交流。老师具体组织,并给以适当的指导。) 结合辩论的观点,得出我们如何对待隆技术与伦理的关系? (三)点收获,提出困惑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概念; 转基因技术: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 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进展迅速;已经成功培育出许多抗虫抗病的作物新品种; 我国科学家也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黄瓜、烟草、番茄、油菜等多种新品种; 克隆就是不经过受精过程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细胞生产出与这一动物几乎相同的生命体; 利用人体细胞克隆组织或器官,这不仅可能消除人体器官移植中的排异反应,而且还可能解决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严重缺乏的难题。 (四)比一比,试一试 1、克隆牛的卵细胞核来自于() A体细胞 B神经细胞 C生殖细胞 D其它细胞 2、克隆羊“多利”是将绵羊的乳腺卵细胞核移植到黑面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后经一系列培育而成的。根据遗传学原理,“多利”面部毛色应时()A黑色 B白色 C黑白相间 D不能确定 3、下列繁殖新植物的方法中,不属于克隆的是() A利用扦插的方法,培育葡萄幼苗 B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烟草 C利用马铃薯的块茎来繁殖新个体 D利用种子来繁殖玉米植株 4、克隆是指()

分子生物学电子教案

操纵子:原核生物中由一个或多个相关基因以及转录、翻译、调控原件组成的基因表达单元。内含子:一个基因中非编码DNA片段,它分开相邻的外显子,内含子是阻断基因线性表达的序列。 外显子: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后仍会被保存下来,并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表达为蛋白质。 弱化子:原核生物操纵子中能显著减弱甚至终止转录作用的一段核苷酸序列,该区域能形成不同的二级结构,利用原核微生物转录与翻译的偶联机制对转录进行调节。 顺式作用元件:是指与结构基因串联的特定DNA序列,是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它们通过与转录因子结合而调控基因转录的精确起始和转录效率,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顺式作用:顺式作用元件对基因表达起调控作用的过程。 增强子:增加同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率的DNA序列,因为它能强化转录的起始,又称强化子。 反义RNA:为大肠杆菌编码许多小分子mRNA,它们能也不同的mRNA结合,从而在翻译水平上正调控和负调控,可能关闭SD序列和释放SD序列,由于这些小分子通过与反义RNA 进行碱基配对结合来行使功能。 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是指一段DNA序列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重叠基因有多种重叠方式。常见于细菌和噬菌体的基因组中。核糖开关:mRNA一些非编码区的序列折叠成一定的构象,这些构象的改变应答于体内的一些代谢分子,从而通过这些构象的改变达到调节mRNA转录的目的 回文序列:双链DNA中的一段倒置重复序列;两条链从5 ‘到3 ‘方向阅读序列一致,从3 ‘到5 ‘方向的序列一致 转座子:插入序列,复合型转座子。效应:引起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产生染色体畸变,引起生物进化 魔斑核苷酸:细菌生长过程中在缺乏氨基酸供应时产生的一个应急产物。主要是三磷酸鸟苷合成的四磷酸鸟苷和五磷酸鸟苷。主要功能是干扰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的专一性,诱发细菌的应急反应,帮助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得以存活。 反式作用因子:是指能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或RNA。RNA聚合酶是催化基因转录最主要的酶。 基因沉默:真核生物中由双链RNA诱导的识别和清除细胞中非正常RNA的一种机制;分为转录水平基因沉默和转录后基因沉默。 RNA干扰:是指双链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技术,而使相应基因表达沉默。 单顺反子mRNA:只编码一种蛋白质的mRNA。 原核生物染色体的特征:结构简单,存在转录单元,有重叠基因。 DNA的修复:错配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DNA的直接修复,SOS反应。 玉米中的转座子:自主性,具有自主剪接和转座的功能;非自主性,单独存在时是稳定的,当基因组中存在与非自主性转座子同家族的自主性转座子时,才具备转座功能。 RNA的转录:是按5'→3'方向合成的,以DNA双链中的反义链为模板,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合成的RNA带有与DNA编码链相同的序列。包括模板识别、转录起始、转录延伸、转录终止。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1.5'端存在帽子结构,常常被甲基化,使mRNA免遭核酸酶的破坏2.具有多(A)尾巴。 蛋白质的生物学合成:氨基酸活化、肽链的起始、伸长、终止,新合成多肽链的折叠和加工。

《生物技术制药》教案

《生物技术制药》教案 生物技术制药教案 使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 一教学方案 1. 本课程总学时 72 学时(四年制本科生),其中理论课讲授 54 学时,实验 课 18 学时 2. 本课程注重教学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除课堂 教学衔接了其他的相关课程,同时还建立了实验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解 决问题和科研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生命科学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3. 本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并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学生自学、课堂教学及课后辅导 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4. 本课程实践性教学详见实验教学大纲 二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 1. 作业 1.1 预习作业:每堂课后布置课后预习作业,并要求做好预习笔记,以培养学 生的自学能力 1.2 课后作业:每堂课后布置书面作业,教师批阅后并给出参考答案,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思考 1.3 课堂作业:根据需要在课堂安排一定的练习,并当堂讲评,以培养学生解 决问题与分析 问题的能力 2 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2.1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2.2 平时小测与作业以书面为主,口试为辅,占总成绩的10% 2.3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三教材和学习参考书 1. 教材 夏焕章,熊宗贵.生物技术制药(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学习参考书郭勇.生物制药技术(第2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G 沃尔什.生物制药学(原著第2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宋航.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天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指导.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四本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进行考核,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考核分的70%;平时成绩占10%,平时成绩包括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考勤等;实验占20%。 生物技术教案(章节备课) 学时:2 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一讲 教学目的 1. 掌握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简史和要求 2. 熟悉生物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重点重点:生物技术制药、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和特征难点难点:生物技术药物的分类、特征 第一节生物技术的发展史,1学时, 1. 生物技术的概念 2. 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生物技术药物,1学时,

2021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章现代生物技术复习教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1章现代生物技术复习教案苏教版 复习重点 1、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2、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3、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练习 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重点知识归纳 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 1、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基因工程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 2、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技术。此技术可以用于培育转基因动植物中,如巨型小鼠、转基因烟草等。被导入外源基因的动植物称为转基因动植物。 3、细胞工程是指在细胞水平上,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遗传结构,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等的技术。 4、克隆是指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

5、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标志着细胞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6、利用人体细胞克隆出组织或器官,不仅可以消除人体器官移植中的排异反应,而且还可以解决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严重缺乏的问题。 7、多利羊和以往的克隆动物的最大区别是它的细胞核来源于高度分化了的乳腺细胞。 8、如果将克隆技术用于人,则会出现的后果是威胁人类社会现有的法律、伦理和道德观念。 二、重点习题讲解 1、简要叙述转基因抗虫烟草的培育过程。 分析:首先从苏云金杆菌中提取杀虫毒素基因,然后将此基因转入普通烟草的细胞核中,使其与普通烟草细胞的核物质相互融合,从而培育出具有抗虫特性的烟草新品种。 2、判断:利用生物技术可以促进化石能源的开发,但不能开发生物能源。 分析:错误。利用生物技术可以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能源,但不可以促进化石能源的开发。 3、判断:生物技术可以克隆生物体,但不能克隆生物的器官。 分析:错误。利用生物技术既可以克隆生物器官,又可以克隆生物体。 4、假如将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克隆,克隆出的人也能获得诺贝尔奖吗? 分析:不可能。原因是人的发展不完全取决于遗传,后天的各种因素也非常重要。 5、如果将克隆技术用于人,则会出现的后果是() A.解决很多科学难题,促进社会加速进步

济南版生物八下第二章《现代生物技术》教案

(3)应用基因工程方法,我们可以生产,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干扰素等,基因工程可以大大,。 (二)观察课件:根据课本92--93页观察,小组内讨论完成下列思考题: 1、以科学家把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为例,简要说明“工程菌”的培育过程。 2、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在细菌细胞内得到了成功表达,说明了什么问题? 3、利用“工程菌”生产人的生长激素,有哪些好处? 4、讨论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小试牛刀: (1)巨型小鼠比普通小鼠长的大是因为()。 A.巨型小鼠比普通小鼠吃的食物多 B.巨型小鼠注射了大鼠生长激素 C.普通小鼠的体细胞内注射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D.普通小鼠的受精卵内注射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 (2)巨型小鼠的培育成功是下列哪种生物技术的产物?() A.细胞工程 B.酶工程 C.基因工程 D.发酵工程 问题二:克隆技术 阅读97-100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克隆的概念:“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利用了生殖中的,他们没有经过的结合,与原来植株的完全相同,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做,它是通过进行的。 ※2、观察7.2-7,并阅读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1)该实验中选用了几只母羊?(2)实验时,威尔穆特选用不同品种的绵羊的目的是什么? (3)多莉的性状大多数象哪只母羊?这说明了什么? (4)与普通绵羊的繁殖相比,多莉的产生有什么特殊之处? (5)有人说:这几只母羊都不是多莉生物学上的母亲。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3、克隆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3、克隆技术可能给生物界带来什么变化?讨论并介绍克隆的应用价值。 问题三:克隆技术与伦理 1、介绍关于克隆问题的争论和思考。 2、模拟辩论:是否应该禁止克隆人。

教学大纲分子生物学

教学大纲分子生物学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方向)(本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其核心内容是通过生物的物质基础——核酸、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等运动规律的研究来阐明生命现象的分子基础,从而探索生命的奥秘。 本课程侧重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从基因展开,围绕DNA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等方面给予论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而深入地掌握核酸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拓宽专业口径,为学生以后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研究新药以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代谢规律,阐明药物作用的机理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左右,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30%左右,了解及大纲外内容不超过5%。 本大纲主要的参考教材为《药学分子生物学(第4版)》(张景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7月),该教材属于“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讨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药学专业第七轮规划教材”。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安排 本课程36学时,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药学分子生物学基础,主要介绍了基因的结构、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细胞信号转导、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第二篇药学分子生物学应用,主要介绍了药物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药物蛋白质组学、基因工程药物制备原理等分子生物学在药学领域应用的相关知识。 第一篇药学分子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基因与基因组(3学时) 【掌握】 1.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定义。 2. 基因的分子结构。 3. 基因组的概念。 4. 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5.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6. 基因组学的概念。 7. 遗传图、物理图、基因图、转录图的概念及意义。 8. 一些重要的概念:结构基因,操纵子,断裂基因,内含子,外显子。【熟悉】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word版 公开课获奖教案 (8)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 3、关注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区分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 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2、让学生能利用说学知识解释生活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目标: 1、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2、能正确理解对待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基因工程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细胞工程及克隆技术的应用。 教学难点: 1、转基因抗虫烟草培育过程。 2、多利羊的克隆技术。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收集、分析各种相应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多媒体展示介绍生物技术 师: 我们进入21世纪,生物种类的发现与研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研究生物的技术更是日新月异,通过影片与生活经验,你知道的生物技术都有什么? 生: 发酵工程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师:回答的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些现代生物技术。 二、讲授新课 1.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通过多媒体展示,我们知道聊基因工程及转基因技术这两个名词,那他们代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他们离我们的生活远不远? 生:不远,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转基因食品。 师:请同学们列举自己的家庭和平时逛超市看到的转基因食品 生:交流 小结:现代生物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如果对此比较感兴趣的话就应该从我们的身边去仔细观察去搜集。 师:那请同学们回答“什么是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总结 生: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 转基因技术:将人工分离,修饰过的基因到与生物体的基因组中,并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由于外源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形状的可遗传的变化。这种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师(知识延伸):除了转基因食品外,你们还知道什么是转基因生物 介绍其他的转基因动.植物 师:引用转基因技术构建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转基因食品就是用转基因生物和加工的食品。 师: 多媒体除了介绍基因工程外,还介绍了一种现在经常说到的工程技术是什么? 下面我们共同了解什么是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现代生物技术第14课时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同步备课教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

第14课时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学习导航] 1.阅读教材P74~75内容,理解电泳、同工酶和蛋白质组学。2.结合教材P73~75内容,进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提取和电泳分离。3.结合教材P73~75内容,总结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影响蛋白质迁移率的因素。 [重难点击] 1.进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提取和电泳分离。2.总结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影响蛋白质迁移率的因素。 一、电泳、同工酶和蛋白质组学 带电荷的物质在电场中的趋向运动称为电泳。电泳的种类多,应用非常广泛,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技术中分离生物大分子的重要手段。 1.电泳 (1)概念: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2)原理 ①带电粒子: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核酸等都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 下,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 ②迁移动力与方向: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③分离依据: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3)常用的电泳方法 ①琼脂糖凝胶电泳:在电泳缓冲液和凝胶中加入琼脂糖,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率主要取决于其所带净电荷以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 ②变性胶电泳:在电泳缓冲液和凝胶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变性剂,蛋白质都变为椭圆

形,SDS带有大量的负电荷,掩盖了不同蛋白质的电荷差异,因此变性胶电泳中影响蛋白质的迁移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分子的大小。 2.同工酶 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乳酸脱氢酶一般含有5种同工酶,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所带电荷不同。 3.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学指的是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立体结构研究和蛋白质的人工合成等。由此获得蛋白质水平上的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不仅能分析生物体内蛋白质的组成,还可以揭示各种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相互作用与联系。 1.从电荷方面思考,适合电泳法分离的各种分子需具备什么条件? 答案各种分子应带有不同种类和不同量的电荷。 2.变性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是否依据蛋白质所带电荷的差异?为什么? 答案否。因为SDS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SDS所带负电荷的量远大于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异,使电泳迁移率完全由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决定。 归纳总结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变性胶电泳的两点区别 (1)分离原理不同 ①琼脂糖凝胶电泳依据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和分子大小、形状等。 ②变性胶电泳则完全取决于分子大小,而非电荷性质和分子形状。 (2)用途不同 ①琼脂糖凝胶电泳广泛应用于核酸的研究中,用于分离大分子核酸。 ②变性胶电泳则广泛应用于分离蛋白质和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核酸。 1.带电荷的蛋白质在电场中移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 ) A.所带的电荷多少 B.蛋白质的分子大小 C.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D.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和所带的电荷多少 答案 D

生物选修3电子教案模板

(1)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2)基因操作的工具和基本操作程序。(3) 运用所学的DNA重组技术,模拟制作DNA重组模型。 (1)用类比的方法比较基因工程的三种基本工具及其作用。(2)通过模拟 制作充足DNA分子模型理解基因工程的原理 (1)通过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科学方法的正确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比较 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具备能利用学到的生物知 识评价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因操作的工具和基本程序及应用。 1.限制酶和运载体的作用。2.提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和目的基因导入受体 细胞的途径。3.基因工程的应用。 [第一课时]: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2.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是什么?3.为什么生物界的各种生物间的性状有如此大的差别呢?4.生物的性状是怎样表达的?5.各种生物的性状都是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结果,那么,人类能不能改造基因呢?使原来本身没有某一性状的生物而具有某个特定的性状呢?6.各种生物间的性状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回答:生物体的不同性状是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结果。 教师举例:1.青霉菌能产生对人类有用的抗生素——青霉素2.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3.人的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浓度 教师提问:以上几种生物各有其特定的性状,这些性状都是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结果。 但是人类能不能改造基因呢? 二、讲授新课 1.基因工程的概念: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植物学电子教案

植物学电子教案 (下篇)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教研室

引言 一、两种分类系统: 人为分类系统:不是根据植物的自然性质,也没有考察彼此间在演化上的亲疏关系,就一、两个特点或应用价值进行分类。 自然分类系统: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植物化学、植物生态学等不同角度,反映植物界自然演化过程及彼此间亲缘关系进行分类。将植物界50万种以上植物分为16个门 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 (一)植物界的分类单位(taxa): 界、门、纲、目、科、属、种(species)、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理类群,同种个体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状,而且彼此杂交可以产生后代。 种群(Population):在一个分布区的所有种内植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二)植物界分类的依据: 1 形态学依据:依据形态结构特征分类。优点是:直观、简便。 2 细胞学依据:以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性质来作为植物分类的依据。 3.化学依据:植物的化学组成随种类而异,因而化学成分可以作为分类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植物碱、酚、萜、糖、蛋白质、DNA等等。常用的有血清学方法和电泳分析法。 4.分子生物学依据:在染色体DNA结构上寻求分子水平差异,作为分类的依据。 5. 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依据:利用电镜技术研究植物在超微结构的差异作为分类依据。(三)植物命名法 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在命名上十分混乱,往往存在同物异名的现象,如番茄,南方称为番茄,北方称为西红柿,英语称tomato ;马铃薯,南方称为洋芋,北方叫土豆,英语叫potato,此外还有同名异物的现象,如黄瓜香,可能是荚果蕨,也可能是地榆(蔷薇科)。 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1753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巨著?植物种志?中,提出了为植物命名的双名法。双名法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为植物命名。 属名 + 种加词 + 命名人缩写 属名:一般为拉丁名词,词首大写。 种加词:一般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形容词一般与属名在性、数、格上一致,开头字母小写。命名原则: 1、优先律原则:植物新种名称的发表有优先权,符合法规的最早发表的名称为正确名词。 2、单一原则:每种植物只有一个合法的正确名称。 第一章藻类植物Alage 第一节藻类概述 一、藻类植物的共同特征 1.具有进行光和作用的色素 2.原植体植物,形态差异较大 3.生殖器官多数为单细胞 4.合子不形成胚,直接发育为个体 5.主要生活于水中,适应性强;深海、高山、温泉、等均有分布 二、藻类的起源及演化: 藻类植物出现在35—33亿年前,最早出现蓝藻, 地球上大约有三万种藻类,一般分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