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艇

救生艇
救生艇

MSC/Circ.1093

2003-6-17

救生艇、降落设备和承载释放装置定期检修和维护保养指南

1.海上安全委员会在第62次会议上(1993年5月24日-28日),提出救生艇、释放装置检修和维护保养

指南,签发MSC/Circ.614.

2.意识到在MSC62上提出这一指南获得的经验,扩大和改进指南有助于降低救生艇事故发生率,海上

安全委员会在其第77次会议上提出救生艇,降落设备和承载释放装置定期检修和维护保养指南,具体内容见附录。这一指南还可用在对救生筏、救援艇和快速救援艇及其降落设施和承载释放装置的定期检修和维护保养。

3.成员国尽快反馈附录中指南的效果,引起船东、船舶经营者、船舶、验船师、制造商和其他有关救生

艇、救生筏、救援艇和快速救援艇及其降落设施和承载释放装置的人员的注意。

4.本通函取代MSC/Circ.614.

救生艇、降落设备和承载释放装置定期检修和维护保养指南

概述:

1.本指南的目的是建立统一、安全和有文件指导的救生艇、降落设备和承载释放装置定期检修和维护保

养行为。

2.本指南与ISM规则的申请相关,救生艇及其设备的定期检修和保养必须按照符合规则的程序反映出

来。

3.本指南同样适用于救生筏、救援艇和快速救援艇及其降落设施和承载释放装置的定期检修和维护保养。

4.本指南有关一些程序的详细的指导在附录中提供。

SOLAS公约:

5.本指南符合以下规定:

.1 SOLAS公约第Ⅲ章第20条:工作准备情况、维护保养和检查。

.2 SOLAS公约第Ⅲ章第36条:船上维护保养说明书。

职责:

6.根据SOLAS公约第Ⅲ章第20条公司*对其船的维护保养和维护保养过程中的健康、安全和环境(HSE)

的制定和执行负责。

7.根据第九段的规定船上实施维护保养的全体船员对其工作的效果负责。

8.上述人员还需对遵守HSE的指令和程序负责。

9.如果制造商不能提供检修、维护保养指导服务,主管机关可以授权具有检修、维护保养指导能力的符

合要求的机构来替代制造商在本指南中指定的功能。

授权

10.本指南要求维修人员具备证书,这一证书必须由制造商根据一个专门建立的培训和认可系统签发。

条件

11.制造商规定的每周、每月检查,日常维护保养必须按照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书,在高级船员的监督下进

行。

12.所有其他检查、维修必须由制造商代表或者经制造商培训发证的人员进行操作。

报告和记录

13.所有的报告和清单必须正确填写,由具体检查和维修的人员签字,并且需要公司代表签字。

14.检查、维修和保养的记录必须更新和存档,保持在船。

15.在进行修理,彻底维修和年度保养之后,制造商代表要签发声明来证实救生艇设备符合使用要求.

维护保养和检修的特殊过程

1 概述

1.1 任何检查、维修和保养必须依照制造商开发的检查修理体系进行。

1.2 制造商签发的一全套的维护保养手册和相关文件必须在船上保持有效,供检查、维护保养、调整和重置救生艇及相关设备,如吊艇柱和释放设备之用。

1.3 制造商的检查、维护保养体系必须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2 彻底检查

2.1 每周/每月检查清单上列出的所有项目构成了彻底检查的第一部分,这些检查项目必须由船员在制造商代表或经过制造商培训并认证的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2.2 船员进行检修和维护保养的检查和维护保养记录和释放装置、设备的适用证书应该保持有效。

2.3 修理和更换零部件必须按照制造商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操作。

救生艇

2.4 下列所有项目必须检查确认达到令人满意的状况和运作水平:

.1 救生艇结构包括固定和释放设备的状况;

.2 发动机和动力装置;

.3 洒水系统,若安装;

.4 空气供应系统,若安装;

.5 操作系统;

.6 供电系统;

.7 排水系统

释放装置

2.5 下列所有项目必须检查确认达到令人满意的状况和运作水平:

.1 用于激活释放装置的设备的运行;

.2 过度空转(容许限度)

.3 流体静力学联锁系统,若安装;

.4 控制和释放缆绳;

.5 固定吊钩。

注意:

1.释放装置的安装和维护保养在考虑到保持对救生艇的安全操作和救生艇内人员的安全来进行。这

一设备的所有检查和维护保养必须尽可能的仔细。

2.当吊钩负荷时,不能进行维护保养或调整工作。

3.可以拉开短绳进行操作,但是在救生艇正常装载或进行演习训练时,不能连接起来。

2.6 带负荷释放功能操作测试

.1 将救生艇的一部分放入水中,调所承受大部分重量,流体静力学系统关闭,若安装。

.2 操作带负荷释放装置

.3 带负荷释放装置复位

2.7 无负荷释放功能操作测试

.1 将救生艇完全夫在水面上

.2 操作无负荷释放装置

.3 无负荷释放装置复位

.4 将救生艇收回原位,做好准备状态

注意:

1.在吊起之前,确保释放装置完全正确地复位。最后收回救生艇必须在甲板上无人的情况下进行。

吊艇柱

2.8下列所有项目必须检查确认达到令人满意的状况和运作水平:

.1 吊艇柱结构,尤其要考虑腐蚀,轴线错位,变形和过度空转;

.2 金属线和滑轮,可能由于打结和腐蚀而受损;

.3 金属线,滑轮和运动部件的润滑;

艇机

2.9下列所有项目必须检查确认达到令人满意的状况和运作水平:

.1 打开检查刹车装置;

.2 更换莎车皮,如有必要;

.3 遥控系统;和

.4 供电系统。

3 艇机刹车试验

3.1 每年的操作试验尽可能通过空的救生艇的降落来进行。当救生艇在入水之前达到它的最大降落速度,刹车系统立即启动。

3.2 五年一次的操作试验通过降落的装载绞盘最大工作负荷的1.1倍的标准负荷的救生艇来进行。当救生艇在入水之前达到它的最大降落速度,刹车系统立即启动。

3.3 这些测试之后,刹车皮和受力部位需要重新检查。

注意:

在救生艇负荷的试验中,必须采取预防措施确保救生艇的稳定,不受自由液面或上升时重心的影响。

4 彻底检修负载释放装置

彻底检修负载释放装置包括以下内容:

.1 吊钩释放部件的拆卸;

.2 考虑到容许最大值和设计要求的检验;

.3 在安装之后调整释放系统;

.4 按照SOLAS公约第Ⅲ章第20.11.2.3的要求负荷,对上面的每一步进行操作测试;

.5 检查关键性部件是否有故障和裂纹。

注意:

适合使用非破坏性实验技术(NDE),例如染色渗透液(DPE)。

INTER NATI ON AL MARITI ME OR GANIZA TI ON

E 4 ALBER T EM BAN KM ENT

LON D ON SE1 7SR

Telephone:020 7735 7611

Fax:020 7587 3210

Telex:23588 IM OLD N G IMO

Ref. T4/3.01 MSC/Circ.1093

17 June 2003 GUIDELINES FOR PERIODIC SERVICING AND MAINTENANCE OF LIFEBOATS, LAUNCHING APPLIANCES AND ON-LOAD RELEASE GEAR

1 The Maritime Safety Committee, at its sixty-second session (24 to 28 May 1993), approved Guidelines on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lifeboat on-load release gear, issued as MSC/Circ.614.

2 Recognizing the experience gained since the approval of the Guidelines by MSC 62 an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panded and improved guidelines could contribute towards a reduction of the incidence of accidents with lifeboats, the Maritime Safety Committee, at its seventy-seventh session (28 May to 6 June 2003), approved the Guidelines for periodic servicing and maintenance of lifeboats, launching appliances and on-load release gear, set out in the annex, which could also be used for the periodic servicing and maintenance of liferafts, rescue boats and fast rescue boats and their launching appliances and on-load release gear.

3 Member Governments are invited to give effect to the annexed Guidelines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o bring them to the attention of shipowners, ship operators, ship personnel, surveyors, manufacturers and all others concerned with th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lifeboats, liferafts, rescue boats and fast rescue boats and their launching appliances and on-load release gear.

4 This circular supersedes MSC/Circ.614.

***

MSC/Circ.1093

ANNEX

GUIDELINES FOR PERIODIC SERVICING AND MAINTENANCE OF LIFEBOATS, LAUNCHING APPLIANCES AND ON-LOAD RELEASE GEAR

General

1 The objective of these Guidelines is to establish a uniform, safe and documented performance of periodic servicing and maintenance of lifeboats, launching appliances and on-load release gear.

2 These Guidelines relate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SM Code to periodic servicing and maintenance of lifeboat arrangements and should therefore be reflected in procedures developed for

a ship under that Code.

3 These Guidelines can also be used for the periodic servicing and maintenance of life rafts, rescue boats and fast rescue boats and their launching appliances and release gear.

4 Detailed guidance regarding some procedures covered by these Guidelines is provided in the appendix.

SOLAS regulations

5 The Guidelines relate to the requirements contained in:

.1 SOLAS regulation III/20 - Operational readiness,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s; and .2 SOLAS regulation III/36 - Instructions for on-board maintenance. Responsibility

6 The company*is responsible for servicing and maintenance onboard its ships in accordance with SOLAS regulation III/20 and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HSE) procedures covering all activities during servicing and maintenance.

7 The personnel carrying out servicing and maintenance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ork as authoriz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ystem specified in paragraph 9.

8 The above personnel is also responsible for complying with HSE instructions and procedures.

9 Where satisfied with an organization’s ability to carry out these functions, the Administration may authorize such organization to perform the functions of the manufacturer as assigned under these Guidelines, if the manufacturer is unable to provide the service.

Authorization

10 Where these Guidelines require certification of servicing personnel, such certification should be issued by the manufacturer in accordance with an established system for training and authoriz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th ese Guidelines, —co m pan y“is as d efin ed in S OL AS regul ation IX/1.2.

MSC/Circ.1093

ANNEX

Page 2

Qualification levels

11 Weekly and monthly inspections, and routine maintenance as defined by the manufacturer, should be conducted under the direct supervision of a senior ship‘s offic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structions provided by the manufacturer.

12 All other inspections, servicing and repair should be conducted by the manufacturer‘s representative or a person appropriately trained and certified by the manufacturer for the work to be done.

Reports and records

13 All reports and checklists should be correctly filled out and signed by the person who carries out th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work and should also be signed by the company‘s representative.

14 Records of inspections, servicing, repairs and maintenance should be updated and filed onboard the ship.

15 When repairs, thorough servicing and annual servicing are completed, a statement confirming that the lifeboat arrangements remain fit for purpose should be issued by the m anufacturer’s representative.

MSC/Circ.1093

ANNEX

Page 3

APPENDIX

SPECIFIC PROCEDURES FOR MAINTENANCE AND SERVICING

1 G E NE RAL

1.1 Any inspection, servicing and repair should b 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system for inspection and services developed by the manufacturer.

1.2 A full set of maintenance manuals and associated documentation issued by the manufacturer should be available on board for use in all operations involved in the inspection, maintenance, adjustment and re-setting of the lifeboat and associated equipment, such as davits and release gear.

1.3 The m anufacturer’s system for inspection and services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items as

a minimum.

2 T HOROUGH E XAMI NATION

2.1 As items listed in checklists for the weekly/monthly inspections also form the first part of the thorough examination, the inspection of these items should be performed by the ships‘crew in the presence of the manufacturer‘s representative or a person appropriately trained and certified by the manufacturer for the work to be done.

2.2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records of inspections and routine maintenance carried out by the ship‘s crew and the applicable certificates for the launching appliances and equipment should be available.

2.3 Repairs and replacement of parts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anufacturer‘s requirements and standards.

Lifeboat

2.4 The following items should be examined and checked for satisfactory condition and operation:

.1 condition of lifeboat structure including fixed and loose equipment;

.2 engine and propulsion system;

.3 sprinkler system, where fitted;

.4 air supply system, where fitted;

.5 manoeuvring system;

.6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7 bailing system.

MSC/Circ.1093

ANNEX

Page 4

Release gear

2.5 The following should be examined for satisfactory condition and operation:

.1 operation of devices for activation of release gear;

.2 excessive free play (tolerances);

.3 hydrostatic interlock system, where fitted;

.4 cables for control and release; and

.5 hook fastening.

Notes:

1 The setting and maintenance of release gear are critical operations with regard to

maintaining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lifeboat and the safety of personnel in the

lifeboat. All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operations on this equipment should

therefore be carried out with the utmost care.

2 No maintenance or adjustment of the release gear should be undertaken while the

hooks are under load.

3 Hanging-off pennants may be used for this purpose but should not remain connected

at other times, such as when the lifeboat is normally stowed and during training

exercises.

2.6 Operational test of on-load release function:

.1 position the lifeboat partially into the water such that the mass of the boat is substantially supported by the falls and the hydrostatic interlock system, where fitted,

is not triggered;

.2 operate the on-load release mechanism; and

.3 reset the on-load release mechanism.

2.7 Operational test of off-load release function:

.1 position the lifeboat fully waterborne;

.2 operate the off-load release gear;

.3 reset the on-load release gear; and

.4 recover the lifeboat to the stowed position and prepare for operational readiness.

MSC/Circ.1093

ANNEX

Page 5 Note:

Prior to hoisting, check that the release gear is completely and properly reset. The final turning-in of the lifeboat should be done without any persons on board.

Davit

2.8 The following items should be examined for satisfactory condition and operation:

.1 davit structure, in particular with regard to corrosion, misalignments, deformations and excessive free play;

.2 wires and sheaves, possible damages such as kinks and corrosion;

.3 lubrication of wires, sheaves and moving parts;

.4 functioning of limit switches;

.5 stored power systems; and

.6 hydraulic systems.

Winch

2.9 The following items should be examined for satisfactory condition and operation:

.1 open and inspect brake mechanism;

.2 replace brake pads, if necessary;

.3 remote control system; and

.4 power supply system.

3 D YNAMI C WI NCH B RAKE TEST

3.1 Annual operational testing should preferably be done by lowering the empty boat. When the boat has reached its maximum lowering speed and before the boat enters the water, the brake should be abruptly applied.

3.2 Five-yearly operational testing should be done by lowering the boat loaded to a proof load of 1.1 times the maximum working load of the winch, or equivalent load. When the boat has reached its maximum lowering speed and before the boat enters the water, the brake should be abruptly applied.

MSC/Circ.1093

ANNEX Page 6

3.3 Following these tests, the brake pads and stressed structural parts should be

re-inspected.

Note:

In loading the boat for this test, precautions should be taken to ensure that the

stability of the boat is not adversely affected by free surface effects or the raising

of the centre of gravity.

4 O VE RHAUL OF O N-L OAD REL E ASE GE AR

Overhaul of on-load release gear includes:

.1 dismantling of hook release units;

.2 examination with regard to tolerances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3 adjustment of release gear system after assembly;

.4 operational test as per above and with a load according to SOLAS regulation III/20.11.2.3; and

.5 examination of vital parts with regard to defects and cracks.

Note:

Non-destructive examination (NDE) techniques, such as dye penetrants (DPE),

may be suitable.

______

______

I:\CIR C\MS C\1093.DOC

救生艇艇钩

Form: RWPRR401-B C C S通函 Circular中国船级社 (2014 年)通函第25号总第509 号 2014 年6月12 日(共6+6页) 发:总部有关处室、上海规范所、各审图中心、各分社、本社验船师、有关船厂、产品制造厂、设计院及航运公司、海洋工程业主 实施有关救生艇钩的SOLAS公约和救生设备规则修正案的的补充通知 (本通函替代我社“(2011年)通函第81号总第145号”的正文部分,还新增两个 附件。为便于使用,显示删改标记。) 背景 1. 为防止救生艇事故,针对SOLAS 公约船舶所配备的救生艇的释放及回收系统(以下简称“艇钩系统”)的安全性,在2011年5月的第89次海安会上通过了一套对SOLAS 公约和救生设备规则的修正案以及相关文件。这套修正案及相关文件适用于所有船舶上以及海上移动设施上安装的救生艇(及适用的救助艇)上的艇钩系统(含现有及新建的客船和货船不包括自由降落救生艇上的艇钩系统,也不包括1986年7月1日前建造的船舶上配备的救生艇无载艇钩系统)。 本通函供海上固定设施参照执行。 实施要求 2. 于2014年7月1日及以后建造(铺设龙骨)的船舶 2014年7月1日及以后建造的船舶上配备的艇钩系统必须是符合经MSC.320(89)号决议(见本通函附件2)修正的LSA规则4.4.7.6节要求的新艇钩系统。应按照MSC.321(89)号决议(见本通函附件3)对“救生设备试验建议”的修正进行试验。3.于2011年5月20日及以后但在2014年7月1日前建造的船舶 虽然这些船舶可以仅满足本通函第4条关于现有艇钩系统的要求。但是根据89次海安会通过的MSC.1/Circ.1393号通函“关于尽早实施新的SOLAS III/1.5款”(见本通函附件6)的建议,鼓励船东及各艇钩系统制造厂为这些船舶配备本通函第2条所述的新艇钩系统。 4.于2011年5月20日前建造的船舶

救生艇安全操作规定

救生艇安全操作规定 第一条:除演习操作及应急救助外,不得随意使用救生艇。放艇须经船长同意。港内放艇应得到当地港监批准。 第二条:除“应变部署表”规定外,操艇不少于7人,机动艇不少于5人,其中必须有驾驶员1人、轮机员1人、水手2人、机匠1人,由驾驶员担任艇长并携带手提对讲机与大船保持联系。所有登艇人员必须穿着救生衣,服从艇长指挥。 第三条:按船舶应变部署同时放多艘艇时,由各艇长分别负责检查和指挥。放一艘艇时,由大副或水手长负责检查和指挥。机械部分由轮机长派人检查。 第四条:放艇前,应检查、配齐艇内属具及备品,机动艇尤应检查储油是否充足,并须发动机器一次。吊艇机械应进行运转实验,制动器应完好。每个导向滑车、吊艇滑车、钢丝缆及吊艇钩等均应检查无损,艇底塞塞妥,装好舵板,首尾缆备好。随艇人员必须穿着救生衣,带好安全帽。随艇机舱人员,必须携带必要工具登艇。艇机内应备有足够24小时油量的燃油和机油。 第五条:负责指挥放艇的人,应向船长报告放艇前的准备工作情况,认可后才能放艇。放艇前,应确认艇下船旁附近无障碍物。 第六条:航行中船长应掌握放艇时机,一定要在缓速、停车后余速不大时,才能下令放艇入水。一般情况下,应放大船下风一舷的艇。在风浪中放艇,应防止艇身与大船互相碰撞,必须在艇旁加放小靠垫。解脱吊艇钩时,尽可能动作协调做到前后同时脱钩,防止先脱前钩。对吊艇索及其滑车,事先应用缆索套住,脱钩后,及时拉紧,防止滑

车晃荡伤人。登艇人员除放艇操作者由舷边软梯登艇外,其它人员一律在登艇甲板上艇。 第七条:登艇后要保持低蹲姿势,并当心钩头等碰头,艇在离开大船之前要始终紧握救生索,无论天气如何都必须使用止荡索。 第八条:吊艇时,所有人员必须按指挥者命令操作,严禁擅自扳动刹车、使用摇柄和启动电机,一切动作都应密切配合,放艇时应保持匀速,禁止忽快忽慢,以保持随艇人员安全。管理机电设备人员要注意限位开关的位置和动作情况。 第九条:救生艇在行驶时,必须遵守安全航行规章。大船值班人员应加强了望和联系,注意救生艇动态。救生艇返回大船应立即吊起,把艇底塞打开放尽积水。冬天,三管轮要放尽引擎内的冷却水,不准艇在水面过夜。 第十条:收艇时要首尾同时挂钩,艇升至登艇甲板时随艇人员上大船。艇在艇架就位时间,艇上禁止有人。就位完毕,收紧吊艇钢丝缆,缚牢缚稳艇索。 第十一条:使用救生艇,应将艇号,使用原因及时间详细记入《航海日志》。 神华浚2 轮

救生艇承载释放装置的缺陷及检验

救生艇承载释放装置的缺陷及检验 发表时间:2018-10-16T15:14:48.61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1期作者:谭玉颖[导读] 救生艇释放装置的PSC检查缺陷率有增无减。参照PSC检查项目和检查中常见的缺陷,从安全意识,机组操作技能,机组人员培训等方面分析了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谭玉颖南通欣通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000摘要:当前,救生艇事故频频发生,此外,救生艇释放装置的PSC检查缺陷率有增无减。参照PSC检查项目和检查中常见的缺陷,从安全意识,机组操作技能,机组人员培训等方面分析了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关键词:救生艇;承载释放装置;缺陷;检验前言: 船舶安全救生主要工具就是救生艇,肩负着沉船的最后希望和使命。然而,近些年,涉及船舶救生艇的事故,尤其是救生艇承载释放装置事故出现频率很高。参照近年来GARD协会的统计分析,约80%的救生艇事故是由于救生艇搭载救生艇的故障和人员误操作造成的。为了大幅度减少救生艇安全事故的频发,提升船员的实际操作技能,通过对装卸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深入探究,详细分析了承载释放装置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1. 救生艇释放装置的结构与运行原理 救生艇艏、静水压力装置以及释放操作手柄等都属于救生艇释放装置。利用实际操作操舵位置周边的释放手柄来实现救生艇的释放。为了预防救生艇进入水中之前,不会因为救生人员误操作,导致意外事故发生,使人丧失生命,救生艇配备了包括静水压力下的锁定装置的安全防脱钩系统。 1.1救生艇的艏和艉钩不但具有相同的结构,而且设置的方向是相反的。 1.2回收和释放吊艇钩 当救生艇被释放时,需要拉动释放手柄,分离艇钩固定器与凸轮轴,艇钩由于受到艇体的自身重力影响,向后旋转,救生艇离开释放;当要收回救生艇时,其过程刚好与放艇操作相反。在收回救生艇之前,最值得注意的是确定和检查复位杆是否完全达到复位状态。因为,目前很多救生艇事故多与复位杆为复位有关联 1.3救生艇空载和承载释放操作 当救生艇被释放入海时,海水在静水压力下推动锁定装置中的浮体,浮体利用连杆打开游艇控制杆的内锁定杆。根据上文操作,进行拉动前后艇钩的脱钩上的释放手柄,并且进入船舶水后的释放操作被视为空载释放。但是当船只处于危险、或弃船状态时,有必要释放救生艇逃生。可以想象,在大多数情况下,海况非常恶劣、糟糕的。在空载下释放救生艇是不可能的,强制执行只为陷入到非常危险的境遇。此时,有必要承载释放救生艇的方式来帮助逃生。将救生艇缓慢释放靠近海面时,船员可以利用手动操纵内锁杆,徒手操控救生艇的静水压力内锁装置来释放救生艇。 2.承载释放装置检查中常见缺陷 2.1吊艇钩出现问题。由于日常缺少相应的维护,吊艇钩常常会出现腐蚀断裂想象,在回收船艇时掉入海水中。未打开脱钩装置,但同时吊艇钩开口的挡口已经被碰到,无法立刻复位。当救生艇摆脱吊艇架向外摆动时,出现晃动是不可避免的,进而使吊艇环脱离艇钩,最终导致救生艇的首或尾意外脱钩。 2.2释放手柄和连锁装置都没有复位。这种缺陷是非常有害的。在演习过程中很容易误操作,释放手柄,导致人员伤亡。 2.3当救生艇进行脱开试验或降落时,船员往往不能熟练掌握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和操作程序。 3.缺陷成因分析 3.1根据《国际救生装备(LSA)规则》以及《1974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船员必须熟练掌握船舶救生装置和设备,但对于不同的船舶,它所配备的装置都大相径庭。当前,人员流动性很大,与此同时,每艘船上的装置和设备都可能存在不同。根据相关要求,如果存在1/4以上船员更换,必须在24小时之内安排一次演习。现在轮船停靠的时间缩减很多,给船员留下的交接时间很短暂,许多船员还没有完全熟悉新环境新设备就已经参加演习,根本没有时间去训练和熟悉设备。事实显示,很多事故就是在船员还没掌握熟练的情况下发生的。 3.2安全防范意识差 安全防范意识差就造成事故的罪魁祸首。一些船员培训机构对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注重考试合格率,往往忽略对安全意识的培养,强制的将素质教育转化为应试教育。船员上船后,由于船长和船员主观上对安全防范意识不够重视,此外还受到船舶运行周期的影响,将救生设备的维修和救生演习视为应付PSC检查的任务。日常生活和消防设备仅在每周和每月检查表格和纸面上,流于形式,在演习过程中并没有做到对救生艇设备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在日常检查中,船公司只做表面工作,只查看记录是否达到相关要求,没有切实检查船员的专业技能,以及演习是够真正达到真实目的。 4.相应完善措施 4.1提高船员安全意识 在船员培训中,应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参照培训的具体内容和目的,有针对性选择海事案件,使警钟长,提升船员安全意识,构建船舶安全文化。让管理人员和船员们充分意识到安全在心里,生命在手中。 4.2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完全掌握救生艇释放操作技能 1) 船舶公司要注重与救生艇制造商之间沟通和联系,派遣船员入工厂学习,主要倾向于学习救生艇释放回收装置、船钩结构等专业知识,然后回去之后对船队中高级船员传授所学知识。新船员上船后,不但要尽快掌握救生艇释放系统的类型,而且还要熟练掌握操作程序、方法和注意事项,此外,对于没有掌握的设备,及时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完全掌握和灵活使用救生设备上的安全培训材料以及救生艇指令。

引发救生艇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引发救生艇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救生艇作为船舶安全救生的重要工具,承载着海难事故发生时最后的希望。然而有关船舶救生艇事故却屡屡发生,那么,引发救生艇事故的原因有哪些呢? 1、人为原因。 船员技能业务缺陷和船员流动性大是救生艇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按照《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国际救生设备(LSA)规则》,船员必须熟悉本船的救生设备和装置,然而每艘船舶所配备的救生设备和装置是不尽相同的,很多船员没有进行充分的上船前培训和知识更新,甚至部分船员对本船所配备的救生艇设备的操作原理不熟悉,安全操作方法和程序不了解,导致操作失误。另外,指挥人员与操作人员信息交换存在歧意,在工作中信息交换不够规范,易导致误听误传,也是产生救生艇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据相关统计在救生艇操纵训练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率远高于事故伤亡率。 2、救生艇设计缺陷。

救生艇释放装置设计本身不合理,设计时也未能考虑到人机工程学原理。吊艇架、救生艇、释放装置等设备由不同的厂家设计、制造和生产,然后汇总到船厂进行组装,这些设备一旦被安装到船并集成系统,设备之间的不匹配就有可能导致施放和回收救生艇事故。2004年10月,某船在吊放救生艇时,艇首的吊艇钩突然脱开,救生艇从约16米的半空直坠海中,造成两名船员死亡,三名船员重伤。经检查后发现,在闭合脱钩保险装置时,艇钩与保险装置的锁定部分较少,在回收过程中由于船体晃动和救生艇的抖动作用,致使艇首的艇钩与保险装置的锁定部分被强行脱开。主要原因分析:在救生艇脱钩后首尾艇钩不能自行扶正,需艇内人员从前后瞭望窗口伸出手将艇钩归位,由于空间较小,加之救生艇晃动厉害,扶正人员不能够牢固把持住艇钩,导致保险装置的闭合部分锁定较少,而人员又无法进行有效检查,从而酿成了事故的发生。 3、海上环境恶劣。 救生艇长期遭受海水的侵蚀和烈日的暴晒,特别是裸露在外的救生艇机械部分,很容易被腐蚀,使其对压力变化变得十分敏感,极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2006年10月,某船在长江口组织航训,在

自由降落式救生艇的施放、回收操作技术要领

自由降落式救生艇的施放、回收操作技术要领 上海远洋运输公司船长黄卫浩 【内容提要】自由降落式救生艇与重力式救生艇的存放、施放和回收方法截然不同,多数船员对此种救生艇不熟,在此作较具体的介绍。 根据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三章救生设备与装置第31条的规定:货船每舷应配备1艘或多艘救生艇,其总容量应能容纳船上人员的总数;或配备1艘或多艘能在船尾自由降落的救生艇,其总容量应能容纳船上人员的总数。有些船东为降低建造成本,选择了在船尾配备自由降落式救生艇,以满足公约要求。由于自由降落式救生艇的施放、回收操作与传统的重力式救生艇施放、回收截然不同,日常抛投入水受外界条件限制,多数船员缺乏实际抛投实践经验,本文根据海事组织建议的:从行进船上降放救生艇和救助艇的船员培训指南:结合本人多次实放的实践经验,侧重介绍利用船尾滑台使救生艇自动滑降落水的新型自由降落式救生艇的施放、回收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日常的维护保养的具体做法,以供同行们在实践中作参考。如有不足之处,敬请同仁指正补充。 一、自由降落式救生艇的安装要求 船舶尾部配置与水平线呈45度抛投滑台,滑台两侧各配备一组滑轮,救生艇艏部向下尾部向上,利用脱钩锁定及固定钢索将救生艇固定在滑台上,船舶配有专用吊,可将救生艇从水中吊起至滑台上复位。按公约要求,这类船舶还应配备专用救助艇一艘(通常采用充气橡胶艇,艇尾配备悬挂式引擎)。 二、公约对自由降落式救生艇的施放要求 传统的重力式救生艇,公约要求每月弃船演习时,至少降下一艘救生艇;每艘救生艇每三个月至少降落下水一次,并在水面操纵。由于自由降落式救生艇施放、回收受外界条件限制,公约要求:当自由降落降放不可行时,允许不作自由降落降放,应使用专用吊将救生艇降放水中,但6个月内至少有一次乘载指派的操作船员作自由降落降放,并在水面操纵。 三、施放时机的选择 (1)由于自由降落式救生艇存放设计位置处于船尾一侧,一般靠泊时不宜施放。据施放时的观察,救生艇下滑时的惯性冲力很大,救生艇落水后的第一位置至母船船尾的距离约50-60米之远。因此,演习应选择在海航行或港口锚地施放比较安全。若准备在某港口锚地

【科普】船舶救生艇及其操作

【科普】船舶救生艇及其操作 救生艇是能搭乘一定人数的小艇。它载人比较安全,是船舶必备的救生设备。但救生艇重量大,吊艇设备占用甲板面积大,其主要作用是在船舶遇难时帮助人员脱险待救,此外还可作为临时短程水上交通工具。 救生艇的构造﹀﹀﹀救生艇按建造材料可分为木质、钢质、铝合金、玻璃钢等类型。玻璃钢救生艇易于建造和保养,是目前采用最普遍的。救生艇按结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开敞式、全封闭式和部分封闭式等。开敞式遇4-5级以上风浪时,乘员就会受到海水侵袭,在低温或暴晒时乘员还会受到死亡的威胁。因此,《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要求客船应配有部分封闭式或全封闭式救生艇,货船与油船应配有全封闭式救生艇。(1)开敞式救生艇开敞式救生艇是传统的救生艇,它没有盖只能架设临时的顶篷,对乘员保护能力差。开敞式救生艇的骨架有龙骨、首柱、尾柱、肋骨、横座板、纵座板(边座板)等。这些骨架保证船壳救生艇的强度。它的外壳有艇壳、护舷顶缘材(或称艇缘)等部分组成。艇壳不但保证救生艇的浮力和水密,而且也保证艇体的强度。护舷材在艇的两舷起保护作用。艇缘是两舷的上缘,在它的上面有桨叉孔划将时可以插桨叉,艇缘内侧还装有顶棚架插座,供架设尼龙布顶篷用。为了保证救生艇在灌满水或破漏

时仍有浮力,在边座板下设有空气箱或硬质闭孔泡沫塑料浮体,其外面设护板加以保护。艇的首尾踏板上装有吊艇钩,艇底有垫板(或格板)、艇底排水孔及艇底塞。在横座板下面艇底垫板的上面还设有搁脚板,艇员乘坐在横座板上时两脚可以搁在搁脚板上面。为了划桨方便在搁脚板上还可以设置套在脚上的脚套。救生艇的外面设有两舷悬链状的可浮救生索(把手索),供落水人员抓扶,也可以作为攀登上艇的踏脚。在艇底两侧设有舭龙骨或龙骨扶拦以及经龙骨底系于两舷艇缘的把手索。当艇倾覆以后乘员可以抓住把手索爬上艇底并扶住舭龙骨,在倾覆的艇上待救。开敞式救生艇有机动艇和非机动艇之分。没有发动机的非机动的开敞式救生艇,艇上除配桨、篙外还有桅帆并在横座板上设有夹桅环(桅箍),艇底上设有桅座,艇缘上设有供装桅支索及缭绳导索滑车用的小眼环。(2)全封闭式救生艇它是在开敞式救生艇的基础上加设一个刚性的封闭顶盖,这样可以保证乘员不受冷、热的侵害。全封闭救生艇的艇体及刚性封闭顶盖的材料都是阻燃的或不燃的。艇员可以在封闭盖下完成收、放工作并能进行划桨。封闭盖的进口处设有通道盖,开启时能夹住,乘员无须跨过横座板或其他障碍物而能迅速到达座位(对货船全部乘员能在3分钟内登艇完毕)。它关闭时能水密,并当救生艇倾覆时无显著漏水。通道盖应能在内外两面都可以开启和关闭。具有空气维持系统的救生艇除具有全封

自由降落式救生艇设备的日常保养及注意事项

自由降落式救生艇设备的日常保养及注意事项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自由降落式救生艇设备的日常保养及注意事项 武汉理工大学 摘要:探讨船舶的重要救生设备—救生艇,重点介绍了自由降落式救生艇的维修、保养、注意事项及其不足关键词:救生艇自由降落式维修 上,有全封闭的结构,艇内设有自供气系0 引言统,艇外还设有由艇内操控的洒水降温系 统,其放艇速度快,具有传统重力式救生 救生艇是能搭乘一定人数的小艇,它 载人比较安全,是船舶上不可或缺的救生 艇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无疑是一种功能较设备。不管是发生海难还是平时的救生演 为完善的救生艇。 习中,它的安全问题都是很值得重视的。 平时必须严加检查与保养,使之处于随时1.1自由降落式救生艇的不足 [1]可用的良好状态。一般来说,救生艇事 故除了个别人为或偶发性因素外应该说是但是,自由降落式救生艇的日常维护可以预防的,因此日常的维修保养显得尤保养工作难度较大,不少船舶由于日常维由降落式救生艇其重要。下面重点介绍自护保养工作不到位,造成有的自由降落式的日常保养工作。救生艇在施放时脱钩困难,甚至无法脱钩,有的在滑落过程中磕磕碰碰,有的在船舶1自由降落式救生艇失事沉没后,救生艇无法自由漂浮出水面

等。总的来说,自由降落式救生艇的不足 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艇内操控台刚性材料结构,自由 降落时,易使操纵人员受伤 (2)吊艇柱上加装一横向保险螺栓, 艇自由上浮脱离难船时,易因此而受阻 (3)安放艇机的艇底位置空间过于狭 目前,越来越多的船舶配备自由降落 小,不方便平时的保养和检修式救生艇,与重力式救生艇相比,自由降(4)艇机启动用的蓄电池没有电量的落式救生艇具有操纵简单、施放速度快、指示,电量不足时不易发现,容安全性能好等特点。同时它还具有自动抛 易因电量不足而造成启动困难投、自行扶正、防火等功能。在硬件设施 1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5)艇壳上自动洒水系统的出水口的出现艇的自动脱钩现象。对装有自动脱钩防尘罩过小,易因积尘而堵塞装置的救生艇,最好加上简易保险装置以

救生艇释放步骤

团队合作请记住自己床头卡的职责 一人释放救生艇操作详细步骤 1.穿戴救生衣,携带保温服,双向无线电话,SART及抛绳器(在驾驶台),如有可能请携带航海日志,轮机日志等重要文件; 2.放置登乘梯(如因船舶倾斜或者艇机,钩头等设备出现问题无法释放,悬于半空等情况出现,可从登乘梯爬回来,放救生筏或想其他逃生方法); 3.打开前后保险杠,拔去救生艇充电插头,将艇首缆挂好; 4.进入救生艇,艇内前部地板上打开黑色盖子,舱底有艇底塞,艇底塞为螺纹杆,逆时针上紧; 5.系好安全带,启动艇机:(1)打开电源(在救生艇驾驶台座位膝盖位置有两个红色开关,一号电瓶,二号电瓶,任意选择一个打开);(2)启动艇机马达(在艇内驾驶台操纵面板上插着一把钥匙,顺时针旋转到底不要松手,直至听见马达启动的声音,如天冷打不着火,逆时针旋转钥匙,松手,放置30秒左右后,再次启动艇机马达); 6.释放救生艇(成功启动艇机后,用力下拉左手处的细钢丝绳,直至救生艇降落至水面); 7.打开辅助释放保险装置(在右脚位置侧面的红色杆,向前推到底); 8.释放救生艇吊艇钩(在右胸前橘黄色把手E/F,脱开把手前拔掉把手上的保险销A,在把手右侧面,如果救生艇没有降落至水面,把手是无法打开的,因为没有触动艇底的浸水压力释放器,此时需要拉起橘黄色把手上面有机玻璃盖子B下面的应急释放装置C,向上拎起来,然后脱开橘黄色把手,注意!!!在做这个动作前确保救生艇离水面的高度不足以把自己摔死,如果太高或者还有其他逃生的可能请离开救生艇通过登乘梯爬回母船); 9.成功脱钩以后,释放艇首缆(在橘黄色脱钩把手的下面,右手处红色把手); 10.推动操车杆,尽快驶离大船,在离大船足够安全的距离后,可以发出求救信号,开启SART,雷达反射器及双向无线电话进行呼叫联系,白天橙色烟雾信号,晚上降落伞信号,近距离有船只经过晚上可用手持红光火焰信号及白天可用日光镜(反光镜)等。

救生艇的全面介绍

第一部分全封闭救生艇的介绍 1.1、主要参数 总长7.10m 型长7.00m 总宽2.80m 型宽2.70m 型深1.10m 最大高度3.10m 吊距6.60m 吊钩中心距基线高度(约)前1585m,后1645mm 乘员(最大)50P 航速(大于)6knots 空艇重3030kg 乘员重(75KG/人)3375 kg 满载艇重6405kg 机型380J-3 油箱容量195L 螺旋桨直径400mm 吊钩工作负荷(每钩)4000kg 救生艇属具清单

2、登陆 (1)、所有仓盖均设有把手,并分别标有“开”和“关”标记。 (2)、转动把手至“开”位置,然后推或拉,该舱即可 打开,并可固定在打开位置。

(3)、前舱、侧门、驾驶舱操作类似。 (4)、当关闭门窗时,首先从固定处松开,如是侧门,一旦关闭应检 查头靠和安全带。 (5)、救生艇内每一座位用黑色标记标明。 (6)、在束紧安全带前,确保两肩处皮带在正确位置。 (7)、安全带为交互带扣式,通过拉动右边突出部分来束紧。 第二部分操作 步骤1、放艇前准备 1、船员携带SART(搜索和救助的雷达收发机)到集合区。 2、驾驶员或其他指定人员携带VHF(双向甚高频)无线电话设备到集合区并检查其操作。 3、指定人员收集多余的燃料、水、衣物/毯子和其他设备,并穿上救生衣。 4、驾驶员和指定的操作员进入舱内,并执行以下任务: a、确定艇架控制缆接通艇内部; b、艇底塞关闭; c、蓄电池开关位于开位置(必要时) d、断开充电电缆; e、检查燃油和冷却水水位,开关是否在(打开)位置; f、检查吊钩释放互锁位置是否在安全位置; 5、指定人员到大船甲板执行以下任务并同时检查: a、首缆固定在艇首并和大船相连; b、免维护“悬—挂”式吊艇和艇相连; c、另外,设备属具递给艇内人员存放; d、检查降放区是否有障碍物,如无,通知操作人员并报告“准备”放艇; e、操作人员发出命令登艇和放艇。 步骤2、登艇 1、乘员从储放位置直接登陆,担架上的伤员安全进人艇内,然后束紧安全带,驾驶员启动机器; 2、最后登艇人员再次确认释放区无人;

海上施工船舶救生艇操作规程

海上施工船舶救生艇操作规程 一、经常保持救生设备良好,定期按规定进行检查、保养。使用救生艇必须经船长同意;港内放艇,事先还应得到海事主管机关批准。 二、放艇前应检查艇内属具、设备及备用品,进行吊艇机械、制动器试验和导向轮、吊艇滑车、钢丝绳、吊艇钩等的检查,确认无故障后,塞妥艇底塞,带好艇艏艉缆,并派专人照管。 三、放艇时必须在水手长或值班驾驶员的指挥下进行,要掌握好风流和船速,一般情况下,应在停车后余速不大时,且在船舶下风舷进行。在风浪中放艇,应防止艇身与船舶碰撞。解脱吊钩时尽可能动作协调,做到前后同时脱钩,防止先脱前钩。对吊艇索及其滑车,事先应用绳索套住,脱钩后,及时拉紧,防止晃动伤人。 四、随艇人员应穿救生衣、戴安全帽,最多不得超过三人(不得超过该艇最大核载人数),而且一定要握牢安全绳,要服从艇长指挥。其他人员应从绳梯上下。艇长要携带对讲机,随时与船舶保持联系。 五、人员在登艇后,要保持低蹲姿势,并当心钩头碰头。艇在离开船舶之前,要紧握救生索,无论天气如何,都必须使用止荡索。 六、吊艇时,所有人员都必须按指挥者的命令操作。严禁擅自板动刹车、使用摇柄和启动电机,一切动作都应密切配合。 七、收艇时,要首尾同时挂钩。艇升至登艇甲板时,随艇人员随艇人员登船。艇在艇架就位时,艇上禁止有人。就位完毕,收紧吊艇钢丝绳,缚牢缚稳艇索。 八、救生艇在离开船舶航行(作业)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航行(作业)的规章制度,船舶值班人员应加强了望和联系,注意观察其动态。救生艇返回船舶后,应立即吊起,把艇底塞打开放尽艇内积水,寒冷季节应放尽救生艇发动机的冷却水。严禁救生艇在水面过夜。 九、救生艇使用后,值班驾驶员应将使用时间及原因详细记入《航海日志》。 1/ 1

船舶救生设备简介

船舶救生设备知识 一、什么是船舶救生设备 船舶救生设备是为救助落水人员或当船舶遇险时撤离乘员而在船上设置的专用设备及其附件的总称。 二、船舶救生设备的要求有哪些 1、紧急时即刻可用,停泊、航行时,设备为可用状态; 2、在-30℃到65℃空气温度范围存放而不致损坏; 3、浸没在海水中,在-1℃到30℃海水温度范围内可用; 4、能防腐烂、耐腐蚀,并不受海水、原油和霉菌侵袭的过度影响; 5、暴露在阳光下,应能抗老化变质; 6、有助于探测的部位具有鲜明易见的颜色; 7、有利于探测的位置张贴逆向反光材料; 8、清晰地标记批准的资料,包括批准的主管机关及任何操作限制; 9、主管机关应确定容易老化变质的救生设备的使用期限。 三、船舶救生设备种类和使用方法 1.救生艇 救生艇不仅有足够的干舷和充裕的稳性,而且艇内设有由水密的空气箱或泡沫塑料浮体构成的贮备浮力,以保证艇在载满额定乘员、属具并灌满水时也不会沉没。此外艇内还备有干粮、淡水、药品、帆、桨等物品。 2.救生筏 传统式救生筏为刚性救生筏,周边有空气箱或硬质泡沫塑料浮力块。 气胀式救生筏依靠自身配备的二氧化碳加氮气混合气体充胀成型,并浮于水面。 3.救生浮 救生浮是以泡沫塑料为芯材,外壳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或帆布制成的。浮具的中间设有绳网和木格踏板,外围设有一圈救生索并有浮子把手,但无食品、淡水,只适用于沿海和内河使用。 4.救生圈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练习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也叫作橡皮圈。 5.救生衣 救生衣是用帆布或尼龙制成的,其浮力材料可以是木棉或闭孔软质泡沫塑料。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新要求: 对国际航行的客船,要求配备能自动扶正的部分封闭救生艇或全封闭救生艇。 对运载易燃货物的油船、化学品船等,要求配备能防火至少8min的耐火救生艇。 对2万总吨以上的大型货船,要求其救生艇能在船舶以5kn航速航行是降落下水。 要求救生艇能保温。 要求救生圈配备自亮灯和自发烟雾信号。 要求救生艇、救生筏在船舶横倾20°时能安全降落下水。 6.救生艇使用方法 一般来说,此种船只在大型船只上面是具有专门的存放地点的,当事故发生时,我们可以将其直接的抛到水里面,此救生船只就可以自己自动的充气,变成船只的模样,此时遇险人员就可以坐进去逃离险境。假如说你所乘坐的大型船只突遇事故,船只很快就下沉了,你已经没有时间将救生船只扔入水里的时候,当大型船只沉到了一定深度的时候,救生船只上的存放装置是会自动的脱钩的,这样救生船只就会被释放出来,以便遇险人员乘坐,同时帮助遇险人员逃生。7.救生筏使用方法 救生筏平时包装存放在玻璃钢存放筒内。安装在船舷专用筏架上的救生筏直接抛入水中既可自动充胀成形,供遇险人员乘坐。如果船舶下沉太快,来不及将筏抛入水中,当船舶沉到水下一定深度时,救生筏架上的静水压力释放器会自动脱钩,释放出救生筏。 8.救生衣使用方法

关于救生艇操作和检查相关规定的解释

标题: 关于救生艇操作和检查相关规定的解释 Title: 内容: Contents: 救生艇是船员在危难时刻的救星,是保证海上人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但让船员莫名惶恐的是一个统计信息:在救生艇操作事故中伤亡的人比它从海上救起的人还多。相当一部分船员对放艇操作谈虎色变,宁愿违反规定,也不冒放艇导致事故的危险。这种思维方式可能导致的直接结果是船舶在港口国检查中被开具缺陷甚至被滞留,而其潜在危险在于救生艇的操作可靠性没法得到验证,船员不熟悉操作要领,以至于在紧急情况下不能有效予以使用,甚至导致事故。 公司曾就救生艇降落操作问题与大量船员进行过沟通,了解他们不按规定实施放艇操作的原因,结果发现超过半数人员并不知道如何进行操作和检查能符合SOLAS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只是简单的认为:放艇危险。最典型的事例是救生艇的自由降落操作,当进一步问起辅助方式降落和模拟方式降落操作时,鲜有人能准确予以解释。也就是说船员并不一定清楚,即使不必自由降落救生艇,也可以用其他方式的操作满足“公约”的相关要求,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在此,把相关要求进一步予以解释。一、 从存放位置做必要的移动 按照“公约”第III章,第20条6.3的规定:“如果天气和海况允许,货船上除自由降落式救生艇外,应将救生艇在不载人的情况下从其存放位置作必要的移动,以证实降落设备可正常操作”。这个操作应每周进行,并把检查结果记入“航海日志”。 常见的问题是,没有真正进行检查,没有把检查结果记入“航海日志”,或对自由降落式救生艇记录了同样检查和试验。这种检查是很容易验证的,因为吊艇钢丝的导向滑轮转动会留下痕迹,如果滑轮轴的润滑油表面干燥且被厚厚的灰尘覆盖,显然没有在近期进行过这种操作。按规定这种检查的结果应记入“航海日志”重大记事栏,而这一栏只能由大副或船长填写。如果船舶所配备的救生艇是自由降落式仍每周记录这种检查,很容易招致PSCO对记录真实性的质疑,并提出检查操作的细节问题,这显然给船舶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如果在实施港口国检查时救生艇不能靠重力自动释放出,船舶无疑会被PSCO滞留。 二、降下救生艇 “公约”在第III章,第19条3.3.1.5规定,每次弃船演习应包括“在完成任何必要的降落准备工作后,至少降下一艘救生艇”。公约没有规定重力式救生艇应降落到什么程度,一般认为是降到船员能够登乘的位置(如果船员从救生甲板登乘)。这个规定并不适用于自由降落式救生艇。这个操作可能面临的风险是如果救生艇的放艇刹车失效,救生艇可能直接降落水面。故如果艇员不需要登艇进行该操作,尽量避免人员登艇,大船的速度应降到足够安全速度(5节)以下,带好救生艇首尾缆绳。按规定,弃船演习的过程同样要记入航海日志,但在实际操作时有两项内容常常被忽略:模拟搜救几位被困于客舱中的旅客(“公约”第III章,第19条3.3.1.8),以及测试应急照明系统(“公约”第III章,第19条3.3.9)。 三、救生艇降落下水,并在水面进行操纵 每艘救生艇(包括左右舷的重力式救生艇及船尾的自由降落式救生艇)都需要在3个月内至少进行一次搭载操艇船员,降落水面,并在水面操纵的操作(“公约”第III章,

救生艇操作说明

救生艇操作说明 Operation manual for lifeboat 一.救生艇释放操作规程 LAUNCH PROCEDURE OF LIFE BOAT 1.解开救生艇的捆绑钢丝,拔掉充电电源 Remove lashings and electrical supply. 2.人员登艇 Embarkation. 3.坐好位置,系好安全带 Take seated positions and secure seat belt. 4.确保救生艇内没有松动的物品 Ensure no loose or movable objects in boat. 5.关闭救生艇门窗 Secure hatches. 6.去掉安全栓的保险插销,向上拉开安全栓再向前推 Remove red safety pin on safety lever, and lift safety lever up and forward. 7.启动引擎 Start engine. 8.确定救生艇下方水面无障碍物 Ensure clear landing area. 9.逆时针操作主释放装置盘,直到救生艇脱钩. Turn main release anti-clockwise ,until hook is open and boat is released. 10.驶离大船。 Steer away. 二 .使用吊臂放艇步骤 Procedure for launch life boat by davit. 首先按下液压电源,启动动力装置。 Switch on the power of hydraulic pump. 1.解开小艇顶部及尾部的绑扎绳。 Remove the lashes and secures. 2.用LEVER A控制杆控制横向吊钩,使之与小艇的吊环连接,然后絞紧 Operate lever A, connect the hook and the ring of life boat, make it tight. 3.用LEVER A控制杆使小艇沿着滑道下滑,直到小艇的前部超过滑道的末端。 Operate lever A, let the boat slid downward , until the bow of the boat go out of the davit. 4.LEVER B控制杆控制吊臂甩出,直到最大限度。 Operate lever B , make the davit move outbound, until the max angle. 5.用LEVER A控制杆控制吊艇钢丝使小艇下降。

救生艇释放操作说明

救生艇释放操作说明 救生艇释放操作说明 1.检查艇底塞并把其塞装妥当; 2.检查并拨出救生艇在港固定销; 3.放下软梯; 4.打开所有固定栓夹或制动器; 5.放艇到登艇甲板; 6.系好系艇索; 7.装好收紧滑车等索具并拉紧; 8.解开止荡索(打开滑环); 9.随艇下人员按命令登艇; 10.坐好并把手放入艇内; 11.放松并解开收紧索至吊索垂直; 12.检查外档保持清爽,抬起刹车顺利放艇下落; 13.脱钩,装舵柄; 14.船员登艇; 15.解开首尾系艇索; 16.用艇钩篙撑开艇体; 注意:穿好救生衣,带上防寒衣并尽量多穿衣服,戴好有边帽。 补充: 在大风浪情况下降落救生艇,除了应做好在天气正常情况下降落救生艇的工作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大船减速,把定航向,将放艇的一舷始终处于下风,必要时可撒镇浪油。 2、为防止横摇时救生艇的剧烈摇荡,在艇舷和大船舷侧安放碰垫,对面艇员可用撑篙撑。 3、先择适当时机降艇,一般在两、三个浪后,当海面稍平静后,立即松止荡索;降艇入水横摇时,应选择大船自放艇侧向另一舷摇摆;回复到中间位置时,立即松止荡索,降艇入水。 4、艇着水后,立即一齐摘掉前后吊艇钩,如动作迟缓或其它原因不能一齐摘掉时,如大船向前移动,则先摘掉艇尾吊艇钩,向后移动时,则先摘掉艇前吊钩,如遇吊艇钩发生故障而不能摘掉时,为保安全,可用太平斧砍断吊艇索。 5、降落机动艇时,应在艇入水前发动机噐,使其空转,以便艇下水后立即开车,驶离大船。 再补充: 在船舶倾斜15°时的情况下放艇可采用以下方法 1.船在放艇的一舷倾斜达15°时,当救生艇降至救生艇甲板平行时,可利用吊艇架设置定位索,使艇能贴靠舷边,还可以在救生艇或艇索上固定一拉索,待艇员登艇后将定位索、 拉索、艇篙松开,松吊艇索,将艇降落到海面。

救生艇调试程序剖析

QHD32-6 WHPH生活模块项目 CMP-WHPH(LQ)-MA-0001 版次:0 目录 1.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规范和标准 (3) 4.文件和图纸 (4) 5.调试准备 (4) 5.1动力 (4) 5.2材料 (4) 5.3人力 (4) 5.4仪器仪表及工机具 (4) 5.5调试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6调试前检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安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证书和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调试 (6) 7.1外观检查 (6) 7.2绝缘检查 (6) 7.3功能模拟测试 (6) 7.4试验载荷 (7) 7.5吊艇架静力试验 (7) 7.6起艇机试验 (8) 7.7救生艇及起艇机试验 (8) 7.8试验注意事项 (10) 8.调试总结 (10)

重力式救生艇释放装置的检验要点

重力式救生艇的脱钩装置 救生艇作为船舶的主要救生设备,其性能和状况一直以来都受到海事组织,船旗国,港口国以及船级社的关注。各类安全检查中,救生艇的缺陷在安检缺陷统计中所占比例相当高,特别是重力式救生艇,其释放装置机构较为复杂,其作为此系统的关键性设备,自1974SOLAS公约生效以来,对其的要求也经过多次的演变,先后多次提高了对救生艇释放脱钩装置的技术要求以及试验和维护保养的要求。为了相关人员正确理解和执行公约和海安会相关通函的的要求,提高对救生艇脱钩装置的维护及检验质量,本文将从各个时期该装置的运作机理和典型缺陷两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以期船员和相关检验人员能对此有更深的认识,明确维护重点从而提高维护质量,保障船员安全。 一,救生艇脱钩装置的演变。 释放装置 (一)SOLAS公约83修正案以前的 1974年SOLAS公约的规定:应设有将救生艇与吊艇索迅速但不必同时脱开的装置(Ch.III Reg.36.12)”。故仅在吊艇索和艇钩之间设置链环,确保两者能在救生艇浮于水面时能脱开即可。此时的救生艇为开敞式救生艇,故其脱钩装置较为简单,维护要求也相对较低; 图一典型型式图片 (二)SOLAS公约1983修正案之后的脱钩装置(适用于1986年6 月1 日后建造的船舶)SOLAS 1983修正案开启了“全封闭式救生艇”时代,这带来的最本质的变化是艇内外空间的隔离,这就造成了海难时有可能发生如下情况:海上有油类燃烧因此艇内乘员无法钻出救生艇摘除艇钩上的卸扣;海况恶劣容易导致救生艇触水后难以摘除艇钩上的卸扣;在大船还有剩余航速时降艇容易导致救生艇触水后难以摘除艇钩上的卸扣;由于发生降艇机械故障而导致救生艇悬吊于半空,人员无法撤离. 为了在以上情况下仍能够保证其脱钩能力,83修正案规定每艘使用单根或多根吊艇索降落的救生艇应设置符合下列要求的脱开机械装置: 1,该装置的布置应能同时脱开所有吊艇钩; 2,该装置应具有下列两种脱开能力: (1)正常脱开能力,当救生艇浮在水面或吊艇钩无负荷时会把救生艇脱开; (2)受载脱开能力,吊艇钩有负荷时它会把救生艇脱开。此脱开的布置应使救生艇在有任何负荷的情况下,从漂浮在水面上救生艇的无负荷情况到等于救生艇载足全部成员及属具后

船舶救生艇救助艇的检查

一:初步检查 PSC检查官首先检查救生艇的船首是否有船名标志(中国船籍船舶还要有中文船名)、乘客定员标志;船尾是否有船名标志,船籍港标志;救生艇发动机外观是否干净整洁。然后登艇,检查救生艇发动机原动机各管路接头处是否有滴、漏油现象;救生艇发动机是否有耐火材料制成的防护罩;救生艇发动机尾轴及转动部分是否有防护罩;救生艇发动机排烟管是否有石棉布等绝热材料包装等,初步检查满意后,PSC检查官可进行下一步检查。 2、设备性能检查 对救生艇发动机的设备性能检查,主要检查救生艇发动机是否冷态下可迅速启动;救生艇发动机离合器及倒车装置是否正常;救生艇发动机电启动及照明用蓄电池电压是否足够;封闭式救生艇内空气瓶是否充满空气;放艇设备装置是否灵活;救生艇和用吊架降落的救生筏是否可在SOLAS公约规定时间内降落水面;重力式放艇装置钢丝是否在检验期限内。 3、日常管理检查 除对设备性能进行检查外,还要着重检查船员对设备的日常管理,即检查救生艇发动机原动机是否有备件清单及备件;是否配备救生艇发动机原动机启动步骤说明书;机舱责任人员(三管轮)是否明确知道柴油发电机原动机启动的实际操作;每周是否至少启动救生艇发动机一次并记入《轮机日志》;船员是否熟练使用放艇设备装置;船员是否了解自身在救生应变部署中职责等。 为了对救生艇发动机的PSC检查更加明了,现将检查项目列表如下:

4.缺陷处理 在对船舶救生艇发动机的检查项目进行PSC检查发现 缺陷时,应责成船方及时采取措施纠正缺陷并复查。对于实际操作不合格的船员,各海事部门应对其复查,直至复查合格后方可允许其继续履行证书规定的职责,并按照《船员违法记分管理办法(试行)》作出处理。对于不合格的海船船员,各海事部门应按照《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第105条的规定作出处理。如果船员实际操作和安全知识检查的不合格项目涉及到专业培训、特殊培训机构,应对专业培训、特殊培训证书号码、培训机构名称、发证机关名称做出记录。

救生艇操作规程

救生艇操作规程 1 救生艇时船舶救生工作工具之一,在施救或演戏时,由安全大副负责统一指挥、收放机艇,值班驾驶员任现场指挥,水手长领导操作,并带领值班水手负责做好准备工作和收回后的清洁工作,其余水手听从水手长安排,参加收放工作。 2 救生艇由三人操作,舵工驾艇、机工开机、水手带缆,如水流急,需二人操作,增派一名水手参加。 3 放救生艇前,水手长应检查艇内工属具,备品等(机工检查储油情况),并发动机器试动转,待起艇机械及各种传动、制动装置、钢丝绳及吊钩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放救生艇。 4 放救生艇时,应注意下方无障碍物,航行中放救生艇,应掌握流态比较好,流速慢的地段进行(一般应在停车后,没有余速时进行) 5 救生艇的日常保养,发动机由大管轮负责,电气部分由电工负责,船体保养由水手长负责。 6 放救生艇操作 6.1 揭开救生艇上的帆布罩。 6.2 关闭救生艇海底阀,拆除电瓶充电线。 6.3 拆除救生艇上的保护索和甲板舷边栏索。 6.4 按住刹手柄。

6.5 提起刹车手柄,使救生艇靠自重缓慢下降,待救生艇与主甲板平齐时,操作人员方能上救生艇系缆绳。 6.6 救生艇入水后,应及时系好前后缆绳,逆流船(上水船)应先取后吊钩,顺流船(下水船)应前吊钩,并把吊钩系在船舷上,救生艇发动带桨操作后解缆。 7 收艇操作: 7.1 救生艇完成任务回船舷边后,应系好缆绳,退出艇机手摇柄,装妥前后吊钩,放好跳板,操作人员全部离艇,揭开系揽绳,方可起吊。主船接到起吊通知后,用电动或手动起吊将艇缓慢上升,待到位后,同时用艇架钩钩位。 7.2 打开海底阀,系好保护索和栏索。 7.3 停放后,必须注意检查艇身是否稳妥安置在起落架上。 7.4 关闭电源,罩好操纵台。 8 有关操纵注意事项: 8.1 每次使用救生艇后,应将使用是由及时间记在航行日记上。 8.2 用手动起艇,先断开起艇机电源开关,插上手摇柄摇动,手柄转动范围内不得站人,以防反关伤人。 8.3 用电动起艇,必须及时拔出摇手柄 8.4 救生艇在使用中,救生艇上的人员必须穿好救生衣,并不得站在艇的一舷,以防艇身倾斜造成人员落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