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件第五版李景宁主编第3章单烯烃.ppt
第三章 烯烃炔烃二烯烃PPT课件

5、与H2SO4反应
H—O-SO2-OH ,一种不对称试剂(P37)
a.符合马氏规则:
b.应用:加成产物水解后,得到醇
二、氧化反应
1、与KMnO4 (P39) a.现象:KMnO4紫红色褪去 b.产物:与条件有关
(1)冷中(碱)性溶液时,得邻二醇
1、与KMnO4反应
1 - 丁 烯
2 - 丁 烯
三、顺反异构(P31-32)
顺-2-丁烯(b.p. 3.7℃) 反-2-丁烯 (b.p. 0.9℃)
Z、E命名法(次序规则法)
一个化合物的构型是Z型还是E型,要由“次序规则” 来决定 。
Z、E命名法的具体内容是: 分别比较两个双键碳原子上的取代基团按“次序规
则”排出的先后顺序,如果两个双键碳上排列顺序在前 的基团位于双键的同侧,则为Z构型,反之为E构型。
到含氢较多的碳原子上。
3、与HX(X=Br、Cl)
b.亲电加成历程(P35-36)
Ⅰ为2o碳正离子,Ⅱ为1o碳正离子,类似于自由基, 取代基越多越稳定,故Ⅰ比Ⅱ稳定,因此:
3、与HX(X=Br、Cl)
c.碳正离子的稳定性顺序(P36)
应用:
3o >2o >1o>CH3+
第三章 不饱和烃
第一节 烯烃的含义 第二节 烯烃的命名和异构 第三节 烯烃的化学性质 第四节 自然界的烯烃 第五节 炔烃的含义和命名 第六节 炔烃的化学性质 第七节 二烯烃
[本章作业]
P48:T1、2、 5、6、8(a-d)、 11(a、b、d、 e)、12、13、14、 16、17(a)、19、 20、21(a-d)、 22、23
3、命名时标出烯的位置,以烯结尾。 eg3:
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

H—Cl
μ=1.03D
CH3—Cl
μ=1.87D
H—CC—H
μ=0
1.5 共价键的断裂--均裂与异裂 (1)均裂:
A:B A·+ B· Cl : Cl (光照) Cl·+ Cl· CH4 + Cl · CH3 ·+ H : Cl
• 离解能——一个共价键离解所需的能量.指离解特定
共价键的键能.
( 4 ) 键 的 极 性 和 元 素 的 电 负 性 —— 分 子 的 偶 极 矩
H—H,Cl—Cl,成键电子云对称分布于两个
原子之间,这样的共价键没有极性。下列化合
物有极性:
诱导效应
• H(+)Cl(-), • H3C(+) Cl(-)
1.2.2 有机化合物性质上的特点
•与无机物,无机盐相比,有机化合物一般有以下特点:
(1)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可以燃烧(如汽油). (2) 一般有机化合物热稳定性较差,易受热分解.
许多有机化合物在200~300℃时就逐渐分解.
(3) 许多有机化合物在常温下为气体 、液体.
常温下为固体的有机化合物,其熔点一般也很低,一 般很少超过300℃,因为有机化合物晶体一般是由较 弱的分子间力维持所致.
(2) 碱的强弱
• 同理碱强度以 pKb表示,也常用其共轭酸的 pKa 值来 表示. 共轭酸强则其共轭碱是个弱碱.
1.6.2 酸碱的强弱和酸碱反应 • 利用各化合物的pKa值来预测酸碱反应的进行,例:
CH3COOH + OH- CH3COO- + H-OH
乙酸(pKa=4.72) 共轭碱(强) 共轭碱(弱) 水(pKa=15.74) • 乙酸的酸性比水强 • 质子的转移总是由弱碱转移到强碱 • 反应向右进行.
用学有机课件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Alkenes and Alkynes
有机化学
一、烯烃的结构
❖ 通式CnH2n ❖ 不饱和烃。 ❖ 单烯烃、二烯烃、多烯烃 ❖ 单烯烃和共轭二烯烃最为重要。 ❖ 通常是指单烯烃 ❖ 官能团:>C=C<
有机化学
sp2杂化
❖2个p轨道与1个S参与 杂化生成三个相同的 sp2杂化轨道
有机化学
乙烯基
丙烯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H3 CH2=CH C=CH2
烯丙基 2-戊烯 5-甲基-3-庚烯
2-甲基-1,3-丁二烯
有机化学
(二)烯烃的异构现象(P41)
1. 构造异构
❖ 碳链异构 ❖ 位置异构:官能团位置不同而产生 ❖ 都属于构造异构。
1-丁烯
2-丁烯
2-甲基-1-丙烯
有机化学
2. 顺反异构
a.顺反异构产生原因和条件:
溴鎓离子
有机化学
❖ 第二步Br-从溴鎓离子的背面进攻,得加成产物 。
❖整个反应是加成反应,又由于决定反应速度的一 步是由亲电试剂发动进攻的,故叫做亲电加成反应。
有机化学
2.与卤化氢的加成
❖活性顺序:HI>HBr>HCl ❖第一步,质子(H+)与烯烃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
❖第二步,X-与碳正离子结合,生成卤代烷
(1)分子中存在限制碳原子自由旋转的因素, 如双键或脂环。
(2)不能自由旋转的碳原子,各连有两个不 同的原子或基团时。即a≠b 且 d≠e
a
d
CC
b
e
有机化学
b、顺反异构的命名方法
(1)顺反式命名法(P40) ❖相同的基团在双键的同侧,顺式(cis-) ❖相同的基团在双键的异侧,反式(trans-) ❖如:
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

三、炔烃的活泼氢的反应
H3C CH2 H H2C CH H HC C H
电负性 pKa
2.48 42
2.75 36.5
3.29 25
1、炔化物的形成 乙炔或末端炔烃在氨基钠(液氨)中反应生成炔化物
R C CH + NaNH 2 R C CNa + NH3
2、炔化物和卤代烃的反应
R C _ + CNa + R' X R C C R' + NaX
1,4-加成
CH2=CH-CHBr-CH 3 CH3-CH=CH-CH 2Br
二、Diels-Alder 反应 1、定义:共轭二烯烃在加热情况下和活泼烯烃反应生成取代 环己烯的环加成反应
+ 加热
2、反应条件为加热:一般不能省略 3、烯烃一般为活泼的烯烃,即烯烃上连有吸电子基
O + O 加热 加热 O O O O
O C CH3
烯醇
醛酮
Example
HC CH CH C CH HgSO4 H2O H2SO4 HO CH3CHO PhCOCH 3 O HO C CH3 Ph C
4、炔烃的硼氢化氧化反应
R C CH 1/2B2H6 RCH=CH B H2O2 OH
-
OH RCH=CH RCH2CHO
3
烯醇 规则:末端炔烃产物为醛;对称的炔烃产物为酮
Br C
Br CH
3、炔烃和水的加成
通式:
R C CH HgSO4 H2O H2SO4
+
OH R C CH2
O R C CH3
历程:
R C _ H+ CH H
R
+ C
有机化学课件第三章烯烃和炔烃

炔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此反应也可 作为炔烃的鉴定试验,但褪色速率比烯烃慢。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一节 烯烃 (三、烯烃的性质)
2. 加卤化氢 (HX)
烯烃与卤化氢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生成一卤代烃。
C C + H X
慢
C H
C
+
X快
C H
C X
正碳离子中间体
反应通常在烃类及中等极性的无水溶剂中进行。 烯烃与HX加成活性序: HI > HBr > HCl, HCl 与卤 化氢的酸性顺序相一致。HF也能发生加成反应, 但同时使烯烃聚合。极性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
Br Br
δ
δ
C C
Br + Br
C C Br
反式加成
按翁型离子机理进行反应的事实:
Br Br CH3 C C
SbF5 CH3 SO 60 .C 2
H3C H3C
Br C C
CH3 CH3
CH 烃(三、炔烃的性质)
2.炔烃加卤素
与烯烃一样,炔烃也可以和卤素(Br2或Cl2) 进行亲电加成, 但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比烯烃困 难,有时需要催化剂反应才能发生。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一节 烯烃 (三、烯烃的性质)
马尔可夫尼可夫规则 (Markovnikov’s Rule): 不对称烯烃与不对称试剂的加成,氢主要加到 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
(CH3)2C=CH2 + HCl CH3CH2CH=CH2 + HBr (CH3)2CCl—CH3 (100%)
CH3CH2-CHBr-CH3 (80%)
Z-E构型命名法适用于所有具有顺反异构 体的烯烃的命名。目前Z-E构型命名法与顺反 构型命名法同时并用,但这两套命名法之间 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例如:
有机化学第五版课件

李景宁《有机化学》第5版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单烯烃)【圣才出品】

李景宁《有机化学》第5版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单烯烃3.1复习笔记一、烯烃的结构1.乙、丙烯的分子结构(1)乙烯乙烯分子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每个碳原子只和3个原子相连,键长和键角为:(2)丙烯丙烯分子中的3个碳原子和双键上的氢原子也在同一平面上,键长和键角为:2.双键烯烃的碳碳双键,都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组成的,π键的直剖面垂直于σ键所在的平面。
3.π键的特点(1)π键没有轴对称,以双键相连的2个原子之间,不能自由旋转;(2)π键不如碳碳σ键稳定,比较容易破裂;(3)π键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容易受外界电场的影响,电子云比较容易变形极化,发生反应。
4.双键的键长(1)键的键长为0.134nm,比C-C键短;(2)双键往往用两条短线来表示,一条代表σ键,另一条代表π键。
二、烯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1.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1)烯烃的通式为C n H2n;(2)烯烃除了有碳干异构以外,还有由于双键位置不同引起的位置异构,以及由于双键两侧的基团在空间的位置不同引起的顺反异构;(3)乙烯和丙烯都没有同分异构,丁烯有如下同分异构体:(1)、(2)和(3)是碳干异构体,(1)与(2)又是双键位置异构,而2–丁烯又有两种顺反异构体(4)和(5):(4)顺反异构①顺反异构现象是由于组成双键的两个碳原子不能相对自由旋转,使得这两个碳原子上所连接的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配置不同,形成的几何构型不同;②顺型是指在双键两个碳原子上的两个氢原子在同一侧,两个甲基也同在另一侧;③反型是指两个氢原子处在相反的一侧,两个甲基也处在相反的一侧;④并不是所有含双键的烯烃都有顺反异构现象,产生顺反异构的条件是构成双键的任何一个碳原子上所连接的必须是两个不相同的原子或基团。
2.烯基当烯烃从形式上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一价基团称为烯基。
3.烯烃的系统命名(1)选择主链选择含双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母体烯烃),依主链碳原子的数目命名称为“某烯”,英文名称将烷烃的词尾“ane”改为“ene”。
有机化学课件--第三章炔烃和二烯烃-PPT精品文档

?
2. 加酸
CH C H + HBr
CH 2 C HBr
HBr
CH 3CHBr 2
( 活性 HI > HBr > HCl )
注意(1) R-C≡C-H 与HX等加成时,遵循马氏规则。 (2) 炔烃的亲电加成比烯烃困难。例如:
2019/2/15
课件
17
3. 水合
在炔烃加水的反应中,先生成一个很不稳定 的烯醇,烯醇很快转变为稳定的羰基化合物(酮 式结构)。乙炔加水反应得到乙醛,其他的炔烃 水化时得到酮。
NaNH 2
n -C3H7C CCH3
HC
CH
HC
C Na
-
+
亲核试剂
NaNH 2
(伯卤代烷)
CH 3I
CH 3 C
CH
亲核取代反应
CH 3C
CNa
n H Br - C 3 7
课件
(伯卤代烷)
n -C3H7C CCH3
碳链增长
12
2019/2/15
二. 催化加氢
CH CH + H2
Pt
H 2C
Pd / BaSO 4
2019/2/15
sp 3 sp 2 sp 2 sp 3 sp sp 课件 CH C C C H HC H H 3 C 2
3
二、炔烃的异构和命名 1. 炔烃的系统命名法和烯烃相似,只是将“烯” 字改为“炔”字 2. 烯炔(同时含有三键和双键的分子)的命名: (1)选择含有三键和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2)主链的编号遵循链中双、三键位次最低系 列原则。 (3)通常使双键具有最小的位次。 三、炔烃的物理性质:见书P153-154 炔烃的异构是由于碳架不同或三键位置不同而 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