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酒文化比较

合集下载

俄罗斯的酒文化

俄罗斯的酒文化

俄罗斯的酒文化第一篇:俄罗斯的酒文化题目:俄罗斯的酒文化摘要:俄罗斯人酷爱喝酒,在俄罗斯伏特加酒可以看做是俄罗斯人民重要的精神营养品。

酒业的发展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俄罗斯索具备的性格:勇敢无畏,奔放,豪爽与伏特加酒密不可分。

关键词:俄罗斯饮酒文化国酒伏特加俄罗斯人的生活非常有情调,酒就是他们调节生活的重要元素之一,假如我们做个调查,世界上哪个民族是最愿意饮酒的,那么俄罗斯必定会首当其冲。

在俄罗斯你经常会看到的是一些中年甚至是老年妇女来到酒吧里连座位都不用找,到了吧台直接就是“来个100克!”,二三分钟就可以搞定这些伏特加。

1.俄罗斯人民对酒的喜爱由于俄罗斯天然的地理环境,大部分地区常年处于严寒状态,为了对抗苛刻的自然条件,酒便成了俄罗斯人最好的朋友,这也就解释为什么酒文化在俄罗斯文化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

饮酒习俗是人类生活习俗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国家、地域和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饮酒习俗,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及生活习惯甚至是性格特色,都可以在其饮酒习俗中得到一定的体现。

在饮食文化中,各个民族的传统酒与各国特有的酒文化一同发展,并且形成了这个民族特有的文化色彩。

在俄罗斯,绝大多数的男人爱喝酒、能喝酒,有的人甚至于把酒称之为俄罗斯男人的“第一妻子”,这种比喻虽然不是很恰当,但是从中却可以发现俄罗斯人对酒的钟爱程度之高。

许多年来,酒早已成为了俄罗斯人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以前有一则故事里面讲到:中国人在见面的时侯常问“吃了吗?”,俄罗斯人在见面时常问“你喝了吗?”。

俄罗斯的酒文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由于俄罗斯制蜜业的发展,俄罗斯酒业也随之应运而生。

2)自公元880-890年与葡萄酒酿造工艺相似的蜜酒开始在俄罗斯民间出售。

3)公元921年桦汁酒开始出现,同时人们开始尝试蜂蜜和啤酒花的新组合。

4)公元996年俄罗斯民间已经熟练运用对于蜂蜜的蒸煮。

5)公元1284年,俄罗斯啤酒终于出现了。

俄罗斯人酒文化的特点

俄罗斯人酒文化的特点

俄罗斯人酒文化的特点俄罗斯人对每个节日都非常重视,每逢节日,都要郑重其事地喝酒。

大家喝酒时祝酒辞颇多,总有要喝的理由,经常一醉方休。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俄罗斯人酒文化的特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俄罗斯人酒文化的特点(一)俄罗斯人的酒神崇拜的狂欢文化说起俄罗斯人的酒文化来,有历史学家曾经概括的称其为:“俄罗斯人的酒神崇拜的狂欢文化。

”由此可见,俄罗斯人的酒文化具有“酒神崇拜”和“狂欢”两大特征。

关于酒神崇拜,说白了就是对酒精的一种无可节制的迷恋和依赖。

俄罗斯人的先祖斯拉夫人,一直生活在气候条件较为恶劣的北西伯利亚寒带地区。

为了驱除严寒,为了打发漫长的冬季,在文化生活极端贫乏的那个年代,人民别无选择,只有聚在一起饮酒作乐。

久而久之,饮酒作乐便成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习俗。

众所周知,酒精对人的大脑神经具有一定的麻醉和抑制作用,喝多了会给人以飘飘欲仙的感觉。

对此,俄罗斯人颇有领悟,他们在享受酒的美味的同时,也在追求饮酒后心灵上是那种“成仙”的感觉,以求进入迷蒙的酒神状态,从而获取酒神无拘无束的狂欢激情。

俄罗斯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喜欢喝酒,多数人也都很有酒量。

因此,饮酒便成了人们的家常便饭,酗酒者、酗酒闹事者也屡见不鲜。

在当年的俄国乃至后来的苏联,酗酒成了一大社会问题。

为此,前苏联就曾颁布过一道“禁酒令”。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性格开朗大方、热情奔放的民族,特别是在几百年前的那个时代,人民的文化素养普遍较低,文化生活又相对落后。

人民唯一的乐趣就是聚在一起自娱自乐。

希腊人的酒神崇拜具有鲜明的狂欢性;而俄罗斯人的狂欢更夹杂着许多非理性的蛮夷因素。

俄罗斯人的狂欢文化不仅表现在各种节日如复活节(俗称巴斯克节)、扮鬼节、圣诞节等重大节日和婚姻嫁娶、老人寿诞等庆典活动中;就连日常生活的一日三餐中,其酒文化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即便不是年节也没有庆典,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也常常仨一帮、俩一伙的聚在一起开怀畅饮。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借着酒兴弹起来、唱起来、跳起来。

从语言世界图景的角度看汉俄酒文化

从语言世界图景的角度看汉俄酒文化

从语言世界图景的角度看汉俄酒文化摘要:“语言世界图景是语言中折射出来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思维。

”(冯未卿.2008)了解语言世界图景有利于了解两国的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的深入有利于对语言世界图景进行更全面的研究。

因此,为了提高汉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必须要掌握汉俄的语言世界图景。

本文就是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出发点,从语言世界图景的角度对汉俄酒文化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对汉俄的民族性格进行对比。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言世界图景汉俄酒文化对比汉俄民族性格对比前言跨文化交际与语言世界图景都把语言和文化巧妙的联系在一起。

了解语言世界图景有利于了解两国的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的深入有利于对语言世界图景进行更全面的研究。

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也是各民族民族语言世界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酒为载体而产生的酒文化,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

不同的酒文化里又蕴含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

中国、俄罗斯酒文化有许许多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了解把握两国酒文化,对于了解汉俄两国的民族性格和提高汉俄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语言世界图景简介语言世界图景是语言文化学的核心概念,简单的说,语言世界图景就是语言中折射出来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思维。

语言世界图景理论来源于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提出的“语言世界观”理论。

该理论认为:语言的功能并不是表达思想和交际,而是塑造语言主题的世界观。

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的把某种独特的主观意识带入自己的语言,在语言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

而语言有制约着民族的思维和心理,从而对民族世界观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人生下来就注定要用自己的母语来认识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所认识的世界并不是真正的客观世界,而是一个由民族语言构建起来的世界。

因此,在人与客观世界之间存在着一个“语言中间世界”即语言世界图景的形象概括。

语言世界图景对思维,认知的影响是通过概念世界图景来实现的。

俄罗斯的酒文化

俄罗斯的酒文化

俄罗斯的酒文化2010级广告专业徐金莹2010512773也许是由于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北部寒冷地区,气候寒冷,为了对抗严酷的自然条件,长期以来把自己灌醉可能是唯一的消遣,也只有喝醉了才能度过漫漫寒冬。

所以俄罗斯人爱酒是有其原因的。

俄罗斯是个酒的民族,性情开放的民族,好客的民族,野性的民族。

俄罗斯人嗜酒如命是全世界出了名的。

无论男女老幼,对酒都是一样痴迷。

有一则故事说:中国人见面时常问“吃了吗”,而俄罗斯人见面时则问“你喝了吗”。

由此可以看出,俄罗斯人对于酒的喜爱。

就饮酒的习惯而言,俄罗斯与中国是不尽相同的。

中国人饮酒讲究的很多,不是很多美味佳肴相配衬,就是良辰好景作辅助,讲究诗情画意,酣畅淋漓。

而俄罗斯则不如中国讲究,酒桌上甚至可以说是简陋异常。

条件许可的话可能会准备一些肉丸子、奶酪、凉菜,不允许的话,只有一个切开的西红柿、两根酸黄瓜、一个大面包,当然必不可少的是酒。

据说,革命以前,穷人实在是喝酒吃不起菜,就是喝一口酒,闻一下味道丰富的袖口,以此作下酒菜。

由此可见,俄罗斯人喝酒就是喝酒,很是痛快。

姑娘们一只手牵着爱犬,一手提着啤酒瓶,她们坚信啤酒就是面包;男人们手里拿的一准儿是伏特加,边走边喝。

这样的场景在俄罗斯随处可见。

从饮酒的种类来看,俄罗斯与中国也是有很多的不同的。

中国的酒类很多,各种香型也是不尽其数,而且中国的葡萄酒相对于白酒来说不是很突出。

而俄罗斯人喜欢纯正的白酒,不喜欢浆香型的,中国的二锅头比较适合他们。

在俄罗斯,伏特加,啤酒,葡萄酒是三大饮用酒,三者之中,最著名的酒当属伏特加无疑。

俄罗斯人酷爱的伏特加是烈酒,事实上它的酒精度数并不太高,基本与白兰地、威士忌相同,在40度左右。

不过饮用伏特加的酒杯大多是100毫升的,饮用伏特加之前需把它放进冰箱冷却一下,这样口感更好。

与中国白酒不同,伏特加应该是越凉越好喝。

伏特加又称俄得克,俄斯克,是俄罗斯的国酒。

严格地说,伏特加酒在俄语中含义大体相当于中国所说的白酒,泛指一类酒。

从中俄饮食习惯看民族文化

从中俄饮食习惯看民族文化

从中俄饮食习惯看民族文化作者:罗鑫来源:《文学教育》2020年第01期内容摘要: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民族特性的反映。

中国和俄罗斯分别是亚欧两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又相互接壤,两国在饮食上也承载着各自的民族传统。

对比研究中俄两国饮食文化,一方面可以普及相关知识,增进相互了解。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饮食文化桥梁,加强中俄人民友谊,从而助推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和经济合作。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饮食习惯民族文化《书·酒诰》中有言:“尔乃饮食饱醉”,所谓饮食,通俗点就是吃喝,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满足人类生理需要的同时,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饮食的风俗和文化内涵也逐渐丰富。

然而,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各地饮食习惯和饮食观念各不相同,“吃什么”“怎么吃”客观上就存在差异,这其中也反映出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民族传统。

(张璐2013(21):260-261)一.中俄“饮”文化对比从“饮”的角度看,在正式进食的过程中,中俄人民都喜欢喝汤。

汤是人们所吃食物中最富营养、最易消化的品种之一。

(百度百科)而在休息时间,中国人习惯喝较为清淡的饮品,放松身心;而俄罗斯人习惯喝刺激性的饮品。

其中以中俄两国的茶文化和酒文化最为典型。

(一)汤文化1.中国汤类花样繁多,清香可口。

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食用菜汤。

中国的汤种类繁多,从原料上可分为肉类、禽蛋类、水产类、蔬菜类、水果类、食用菌类。

口味上可分为咸鲜类、酸辣类和甜类。

烹饪时,汤的选料要严、火候要准。

在中国宴席上,通常情况下,可以上三次汤,宴前、宴中和宴末。

宴前的汤应该清淡稀薄,利于刺激食欲,清楚口中异味。

三巡酒过,宴中上汤,用于清除前面的酒菜之味,开启后面的美味佳肴。

宴末,酒足饭饱,上酸辣汤,用于解腻、消食。

(百度百科)然而受到传统饮食习惯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饭后喝汤,只有南方少数地区保持饭前喝汤的习惯。

在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喝汤不仅可以滋补润肺,还可以怡养性情。

浅谈俄罗斯的酒文化

浅谈俄罗斯的酒文化

浅谈俄罗斯的酒文化关键词:历史;气候;政府;伏特加俄罗斯人的豪饮世界闻名,形成了其独特的酒文化。

俄国人饮用伏特加酒时, 表现出勇敢、豪放的民族性格。

俄罗斯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 伏特加酒开瓶后必须喝光,瓶中有剩酒是不吉利的。

因而,俄罗斯国内出售的伏特加酒的瓶盖都是薄薄的铝箔制成, 用手指即可将其撕开。

俄罗斯人有着奔放、豪爽、充满活力的性格。

他们的生活非常有情调,酒就是他们调节生活得重要元素之一。

俄罗斯人十分爱酒、好酒,在遵循着一系列的饮酒礼仪中,享受无穷无尽的乐趣。

虽然酒业的发展给俄罗斯经济带来巨大利益,但是过度饮酒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要点来论述俄罗斯酒文化的发展史。

分别是气候,历史发展,政府干扰这几个点。

首先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气候温差比较大。

大部分的地区,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所以俄罗斯人普遍要面临漫长而且酷寒的冬天。

不仅如此,降雨降雪量充沛的俄罗斯,在忍受漫长冬夜的同时,还伴随着潮湿。

因此,由于地理和气候因素,直接影响到了当地人的行为习惯以及身心发展。

心理学上说,潮湿阴冷的环境,会更容易使人抑郁。

而又恰好,酒精可以加速血液流动,可以让人亢奋,驱寒,提神。

自然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很容易就贪杯,然后变成酗酒。

不过,喜欢喝酒,并不是俄罗斯人与生俱来的爱好。

人们在俄罗斯喝酒的原因可以通过社会和经济因素来解释,但不能用“俄罗斯人对伏特加酒的天然热情”来解释。

社会的不安定,缺乏工作机会和前景,以及社会的不公正,贫穷等等,这些才是俄罗斯人民倾向于借助伏特加酒摆脱现实的真正原因。

在大城市中,这种情况并不那么明显,但是在乡村和小城镇中,这是显而易见的。

有当地人说,苏联之前,我们并没有那么狂热的喜欢酗酒。

古罗斯人,几乎不怎么喝酒。

那个时候,只有皇家贵族等少数人,才喝的起蜂蜜酿的酒。

也并不会让人贪杯。

曾经有一批意大利商人,把酒精运往俄罗斯,当地政府立即禁止了这个商品。

因此,那个时候的欧洲人,把俄罗斯人称呼为,不爱喝酒的人。

酒文化 (1)

酒文化 (1)

中俄酒文化对比【摘要】:俄罗斯是横跨欧亚两大洲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一的国家,这个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与"酒"有着密不可分离的联系。

俄罗斯族是一个十分热爱酒的民族,它有着自己独有的酒文化。

19世纪酿造出了俄罗斯的国酒——伏特加。

而且,伏特加一词意为"生命之水",可见俄罗斯人对酒的重视的程度。

【正文】:酒,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饮料,酒的出现让人类体验到了一种没有约束,非自我的状态。

从古至今人类对酒的青睐也是未能割舍的。

从酿酒工艺,饮酒礼节,到酒器,诗歌。

人类无处不在的表达着自己对于酒的膜拜,宣泄着源自酒的感情。

当今世界上的许多民族,或先进或落后,都拥有着自己悠久的酿酒历史。

对酒,中国与俄罗斯虽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认识和理解上也是各有不同.一,酒文化在中国人眼中,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

它炽热似火,冷酷象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

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

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

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

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以升华,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俄罗斯伏特加独特而坚韧的酒文化

俄罗斯伏特加独特而坚韧的酒文化

俄罗斯伏特加独特而坚韧的酒文化俄罗斯,这个庞大而神秘的国家,以其特色的酒文化而闻名于世。

其中,伏特加作为俄罗斯最具代表性的酒类之一,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承载着俄罗斯人民独特的历史和精神的象征。

一、伏特加的历史渊源伏特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的俄罗斯,早在14世纪,它就已经出现在文献中。

当时的伏特加并不像今天这样被广泛饮用,而是被用于医疗和娱乐活动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伏特加的制作工艺逐渐完善,其品质也逐渐提高。

二、伏特加的制作工艺伏特加的制作工艺可谓独特而精湛。

具体而言,伏特加主要以碾碎的淀粉作物(如小麦、大麦、玉米等)发酵为原料,并通过蒸馏的过程将其转化为酒精。

与其他酒类相比,伏特加具有独特的纯净度和口感,这要归功于其特殊的蒸馏方式。

俄罗斯人通过多次蒸馏,将酒精过滤多次,以确保伏特加的纯净度达到最高。

三、伏特加在俄罗斯文化中的地位伏特加在俄罗斯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俄罗斯人有一句谚语:“伏特加是我们的国家饮料”,可见伏特加在俄罗斯文化中的地位。

无论是庆祝夜晚的派对,还是家庭聚会,伏特加总能找到它的位置。

在俄罗斯的传统宴会上,伏特加更是必不可少的饮品之一。

四、伏特加的国际影响伏特加作为俄罗斯的代表酒品,也在国际间广受认可和喜爱。

伏特加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赢得了全球酒市场的尊重。

无论是在顶级酒吧还是奢华的活动中,伏特加都是贵宾们心目中的首选。

它的声誉跨越国界,成为一种国际化的饮品。

五、酒文化中的“伏特加体验”俄罗斯的酒文化并不仅仅是饮酒本身,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

在俄罗斯,喝伏特加往往被视为一种仪式。

人们会相互敬酒,用伏特加来表达友谊和团结。

同时伴随着伏特加的是相应的仪式,如喝前吃咸菜、喝后咬一口纯正的黑面包。

这些习俗和仪式使得伏特加在俄罗斯文化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结语:俄罗斯伏特加的独特而坚韧的酒文化,承载着俄罗斯人民的历史和精神。

伏特加的制作工艺独特,口感纯净,为人们带来享受和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俄酒文化比较
一、中俄酿酒历史
伏特加(водка)一词源自俄语“水”(вода)的发音,意为“生命之水”。

伏特加的配方是由俄科学家门捷列夫于1865年贡献并取名,而伏特加之前一直被称为“谷酒”。

俄罗斯人14 世纪时开始生产烈性酒伏特加, 15世纪开始批量生产并出口,到18世纪伏特加的品质达到了顶峰,被作为大贵族的跨国礼品。

19世纪俄罗斯人尝试用廉价的马铃薯作为制造伏特加的主要原料,开始工业化生产。

19 世纪末20世纪初, 伏特加的生产销售是沙俄政府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伏特加的销量和名气也越来越大。

中国传统的白酒是最具代表性的蒸馏酒,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

大约在6世纪-8世纪,中国就已有了蒸馏酒。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引进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工程知识,中国传统的酿酒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国传统工艺所生产的白酒酒精含量为41%—65%。

二、酒与民族性
俄罗斯人的豪饮世界闻名,形成了其独特的酒文化。

俄国人饮用伏特加酒时, 表现出勇敢、豪放的民族性格。

俄罗斯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 伏特加酒开瓶后必须喝光,瓶中有剩酒是不吉利的。

因而,俄罗斯国内出售的伏特加酒的瓶盖都是薄薄的铝箔制成, 用手指即可将其撕开。

中国人好客,在酒席上发挥的淋漓尽致,并且以酒为媒介进行社交活动,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喝酒时得到升华。

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

三、中俄饮酒习俗比较
1. 下酒菜
中国人喝酒比较讲究下酒菜,讲究荤素搭配,凉热兼顾,且下酒菜最好是双数为佳。

俄罗斯人则不同,他们不大讲究下酒菜,一块奶酪或半根酸黄瓜就可以。

2.饮酒习惯
俄罗斯人爱喝伏特加酒,通常都是一口喝干,非常豪爽。

俄罗斯人喝酒讲究要留有余地,他们认为喝醉酒是最大的失礼。

最后一杯祝酒词要献给女主人,表示对她高超厨艺的赞赏和辛勤劳动的感谢。

与俄罗斯人相比,中国人也有自己的饮酒礼仪。

在酒宴上,主人往往先讲上几句话,之后就开始第一轮敬酒,主人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即所谓“先干为敬”,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客人要回敬主人,敬酒时还要说上几句敬酒词。

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

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

敬酒时,一般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在酒席上,客人喝的越多,主人酒越高兴。

3.酒具
俄罗斯人喝酒对酒杯的要求与西方人的习惯一样,是比较讲究的。

普通百姓家里都备有饮用伏特加、啤酒、葡萄酒等的各式专用酒杯,斟酒只斟酒杯的三分之二。

伏特加酒杯大多是20-50毫升的水晶酒杯,在喝伏特加酒之前需把它放进
冰箱里冷却一下,据说这样口感更好。

中国人喝酒一般要斟满酒杯,且民间普遍用小型酒杯,这种酒杯主要用于饮用白酒。

酒杯制作材料主要是玻璃、瓷器等,近年也有用玉,不锈钢等材料制成。

4.选酒
俄罗斯人讲究不同的场合喝不同的酒,酒有时还是身份、品味的象征。

这一点对中国而言并不适合。

中国市场上的酒也分高中低档,但中国人挑选酒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的香型、口感和品牌。

四、中俄酒文化精髓
俄罗斯人豪饮的酒文化是有其原因的,(1)俄罗斯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天气阴沉,在这种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饮酒可起到御寒和舒缓压抑的精神的作用,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2)广袤肥沃的土地造就了俄罗斯人豪迈、奔放粗犷的性格,缺乏纪律性,喝酒豪饮而不加节制。

(3)俄罗斯历史上不断地战乱和严酷的专制统治对俄罗斯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伏特加酒是一种良好的精神慰藉,支撑着人们去面对生活上得挫折。

俄罗斯男人称伏特加为“第一妻子”,人均年消费酒精约15升。

一直以来,伏特加是俄罗斯人的精神支柱,也是无数俄罗斯人与社会悲痛的祸首。

为避免俄罗斯人陷入对伏特加无尽的沉溺,俄罗斯政府采取了反酗酒措施,但仍禁止不了
俄罗斯人的酒瘾。

相对而言,中国的酒文化比较温和,而且更注重精神的升华。

这是儒家重礼的哲学理念在酒文化中的反映。

中国的酒礼、酒俗几乎与酒同步诞生,一些风俗仍保留至今。

可以说,“喜酒”、“交杯酒”、“回门酒”、“满月酒”等是中国各民族的普遍风俗。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

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

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

中俄两国的名人都与酒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前苏联到俄罗斯,历届入住克里姆林宫的主人,无不与酒有着密切的关系。

列宁在流亡国外时期就养成了喝酒的习惯,但他喝酒适量。

赫鲁晓夫更是海量,他特别爱喝白酒或泡辣椒的伏特加酒。

之后的勃列日涅夫喝酒也毫不逊色。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更是“酒精考验”,他口口声声不能容忍醉鬼,但在1994年柏林的一次庆典上,他醉醺醺的当着全世界媒体的面,指挥一支军乐队自取其辱,令国家蒙羞。

当今俄罗斯普京总统也许是看到了他的前任们与酒的故事,他不喜欢喝白酒,只喜欢喝啤酒,且适量而止,成为俄罗斯人广泛拥戴的总统。

在中国自从古代就有许多文人墨客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千古佳话。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们豪放的性格和对酒的热爱。

诗中有酒,酒中有诗的李白、杜甫,都是闻名中外的伟大诗人。

由于中国诗歌、音乐、绘画等传统艺术的抒情性都很强,酒能使人回归自然,激发艺术家的创作才华,因而让人对酒、艺术、文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浪漫的遐想。

中俄两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在某种程度上对两国人民的生活方式都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对两国的社会、民族的性格、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它们
是中俄两个民族传统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结晶。

可以说,俄罗斯不能没有伏特加酒,伏特加酒也不能离开俄罗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