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工程建设科学技术奖名单

合集下载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摘要:1.介绍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背景和意义2.列举获奖项目的领域和特点3.分析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和挑战4.阐述获奖项目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5.提出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正文:一、介绍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背景和意义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的一项重要荣誉。

每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旨在表彰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2019年度的获奖项目涵盖了众多领域,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实干作风。

二、列举获奖项目的领域和特点1.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包括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突破;2.生命科学与医学:涉及基因编辑、新型疫苗、肿瘤免疫治疗等领域的创新;3.材料科学与能源:涵盖了高性能材料、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突破;4.航空航天与信息技术:包括卫星导航、航空发动机、5G通信等技术在内;5.工程技术与基础设施:涉及高铁、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创新;6.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围绕水资源、土壤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分析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和挑战1.现状: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部分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挑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整体科技创新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方面。

四、阐述获奖项目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1.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获奖项目代表了我国科技领域的较高水平,有助于提高整体科技创新能力;2.促进产业升级:许多获奖项目具有很强的产业应用价值,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3.解决民生问题:部分获奖项目关注民生领域,如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有助于改善民生;4.强化国家战略支柱:获奖项目涵盖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强化国家战略支柱。

五、提出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1.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2.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重视人才培养,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地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3.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创新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水平。

铁路行业6个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铁路行业6个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105·铁道技术监督第48卷第2期续表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非磁性不锈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阻燃电力电缆21斯凯孚分拨(上海)有限公司动车组轴箱动车组轴箱后盖动车组轴箱轴承22通号工程局集团天津通泽铁路工程设备有限公司隧道缆线固定装置23金世纪电缆集团有限公司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内护粗钢丝铠装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24铁科华铁经纬(天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地面设备无线闭塞中心25信承瑞技术有限公司电气化铁路用铜合金绞线256418000347,256418000356,256418000417256057000162,256057000171256057000180256057000126,256057000153256698000079,256698000088256768000015,256768000024,256768000033,256768000042256743000030160047000699,160047000705,160047000714,160047000723产品标准名称产品标识代码注:产品标准名称相同,基本属性不同的产品赋予不同的产品标识代码。

企业可登录铁路产品标识代码管理系统 查询本企业代码的详细信息。

(编辑范庆平)铁路行业6个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

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5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5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160项;授予10名外籍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铁路行业共6个项目获奖,其中2个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均为国家铁路局提名;4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序号123456奖种技术发明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奖参评等级二等二等二等二等二等二等项目名称高压大电流IGBT 芯片关键技术及应用高速列车-轨道-桥梁系统随机动力模拟技术及应用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成套技术与工程应用长大深埋挤压性围岩铁路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及应用强风作用下高速铁路桥上行车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重载列车与轨道相互作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提名单位国家铁路局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四川省第1完成单位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第1完成人刘国友余志武何华武赵勇何旭辉王开云摘编自国家铁路局网站1.证书编号:CRCC10218P20401R2M产品名称:城市轨道交通弹条Ⅰ型扣件弹条规格型号:A 型;B 型标准和技术要求:TB/T 1495.2—1992和第1号修改单有效期:2019年12月5日至2021年8月12日2.证书编号:CRCC10218P20401R2M-1产品名称:城市轨道交通弹条Ⅱ型扣件弹条规格型号:Ⅱ型标准和技术要求:TB/T 3065.2—2002和第1号修改单有效期:2019年12月5日至2021年8月12日CRCC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邮编:100081电话:010-********,51849324传真:010-********(编辑范庆平)(上接第102页)。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自然科学奖)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自然科学奖)

附件: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自然科学奖)项目名称: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演化理论与调控方法提名者:谈和平,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工程热物理一、提名意见二、项目简介(限1页)天然气水合物是最具开采价值的新型清洁能源,我国南海储量达800亿吨油当量,是我国石油与天然气已探明储量的总和,实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是我国重大战略需求。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过程存在水合物分解相变复杂、热质传递困难、储层胶结强度弱化显著等问题,导致水合物分解产气效率低、持续性差,甚至引起储层失稳等重大安全风险,因此实现其安全高效开采是世界性难题。

该项目在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支持下,针对水合物分解多孔介质内复杂相态转化理论、含相变过程多相多组分运移机制、储层胶结强度弱化及其与海底结构物(井筒、桩基础等)相互作用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十余年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突破和科学发现:1. 发现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相态转化-多相渗流-胶结弱化规律,建立了水合物分解运移与储层变形演化理论。

建立了海洋多组分体系水合物相平衡方程,突破了传统热力学模型的理论局限;首次发现了水合物分解亚稳态纳米气泡富集现象,认识了分解过程水合物再生成逆反应的内在本质;发现了微孔隙内水合物赋存形态转化特性,提出了水合物相变多相渗流模型,构建了水合物分解气、水运移理论框架;发现了水合物储层粘聚力随水合物分解的衰减规律,揭示了水合物储层变形过程中胶结结构的演化机制。

2. 揭示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驱动与失稳机理,提出了水合物分解强化与储层安全调控方法。

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存在压差驱动-显热主导-传热控制表观动力学演化三历程,提出了压-热联调强化水合物分解方法;首次发现了二氧化碳水合物具有更高的抗变形能力,创造性地提出注二氧化碳强化储层结构强度方法;建立了水合物储层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模型,确定了水合物分解对海底结构物的影响边界。

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 .doc

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 .doc

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一、项目名称基于国产基础软硬件的交通行业复杂实时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二、候选单位1、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2、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3、北京工业大学;4、东华软件股份公司;5、北京东华合创科技有限公司;6、北京通途永久科技有限公司三、候选人1、葛昱;2、吴国全;3、隋莉颖;4、王立勋;5、陈智宏;6、翁剑成;7、黄建玲;8、侯志国;9、王伟;10、李伟;11、程磊;12、梁泉;13、史英;14、杜勇;15、于海涛四、项目简介随着城市治理、交通行业管理模式和交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复杂巨系统的交通运输系统越来越依赖于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

而长期以来,交通行业业务系统严重依赖于国外软硬件平台,客观上带来了采购和运行维护成本高、信息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

在国产基础软硬件环境下突破交通行业实时数据高效处理,保障业务系统兼容性和稳定性,成为促进国产软硬件集成适配和产业扩张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2010年以来,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先后两次承担“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关键技术研发和交通行业解决方案攻关,以交通行业复杂实时业务系统向国产基础软硬件平台迁移与优化为目标,从业务实时性保障、兼容性测试、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典型行业应用平台研制四方面开展创新技术研发,形成如下创新成果:1)首次提出基于国产基础软硬件的交通行业实时、高可用流式数据处理、缓冲与存储优化技术,提高了国产基础软硬件环境下实时业务的响应性和可扩展性;2)创新性地提出国产基础软硬件环境下复杂业务系统端到端兼容性测试与分析技术,自动检测并辅助分析复杂业务系统迁移前后在功能方面的不一致,有效提升了国产软硬件整体兼容适配水平;3)攻克了国产基础软硬件环境下地理空间数据的高效存储、高频查询和实时显示难题,融合内存镜像、分区和索引技术,满足交通行业复杂实时业务对地理空间数据的高效处理需求;4)研制了国内首个基于国产基础软硬件的综合交通应急保障平台, 并突破了基于多维物联感知的重大活动时空影响智能监测与跨领域协同保障技术。

2018~2019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获奖名单

2018~2019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获奖名单

2018~2019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获奖名单《2018~2019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获奖名单》一、导言近年来,我国的建设工程在不断提升质量和水平,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表彰和鼓励优秀的建设工程项目,国家设立了国家优质工程奖。

本文将就2018~2019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获奖名单进行全面评估,以期为读者深入解读这些优质工程的特点和价值。

二、评估1. 获奖工程项目的类型和规模在2018~2019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获奖名单中,涵盖了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工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环保工程等。

这些项目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展现了我国建设工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 获奖工程项目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在获奖工程项目中,不乏具有前沿技术和创新应用的典范。

这些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突破传统,采用了新的技术和方法,有效提升了工程质量和效率。

3. 获奖工程项目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2018~2019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获奖项目在建成后,对当地社会和经济都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

这些工程项目不仅满足了基本的建设需求,还带来了就业机会、商业机会和发展机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4. 获奖工程项目的环境友好和可持续性在评估2018~2019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获奖名单时,需要关注工程项目的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

有许多获奖工程项目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5. 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对2018~2019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获奖名单的综合评估,我深刻理解到我国建设工程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

优质工程奖的设立,为我国建设工程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三、总结和回顾2018~2019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获奖名单中的工程项目,展现了我国建设工程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变革。

这些优质工程不仅代表了行业的最高水平和最新成果,也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和标杆。

国家科技进步奖资料

国家科技进步奖资料

国家科技进步奖资料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为了奖励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等过程中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中国公民和组织。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主要授予在以下方面作出创造性贡献的公民和组织:
1. 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
2. 新技术推广应用;
3. 高新技术产业化;
4. 企业技术改造及技术进步;
5. 技术基础和重大工程建设;
6. 重大设备研制中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新技术,或自主开发创新的技术等。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励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是一项覆盖面广泛的科学技术奖。

从候选人、候选单位所完成项目的性质来讲,包括了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化、企业技术改造及技术进步、技术基础和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设备研制中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新技术,或自主开发创新的技术等。

2020年1月10日,科技部公布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目录。

这个奖项创办机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创办于
1984年9月,是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科学技术奖5大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之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访问科技部官网或查阅相关新闻报道。

2019年电力工程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结果

2019年电力工程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结果

电厂余热供热综合利 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马晓峰,赵耀华,刘冲,王海亮,黄运波, 闫斌,卜江东,刘闯,范勇,李芸,郝相俊, 王琼,倪玖欣,李日鑫,张兴隆
3
核电站常规岛性能 计算与分析研究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吴志钢,张桂英,张小勇,席学章,胡善云, 郝玉华,丁楠,宋泽,邢照凯,邵佳晔, 刘琦,王珊珊,徐国彬,周永锋,郝兴茂
魏星,陈浩,吴列,韩虎,佟继春
9
T型触探技术研究与 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应用
贾宁,孟庆辉,湛川,王洪播,雷磊,燕慧晓, 赖海林,闫晓君,赵少阳,李振华,张 磊,卫瑞峰,曾吉文,何坤,苏美亮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李磊,谷洪钦,李志龙,倪恒,陈楠,韩力,
10 工程穿越新疆大风地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孙成秋,于万春,张梦飞,郭卫国,赵博
输电工程三维数字化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12 设计平台
北京道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张世恒,华俊厅,史亚锋,李连永,余志飞,
惠圣达,王恒,王晖,刘建立,郭洪飞
三等奖 ( 排名不分先后 )
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强震区跨活断层高
刘昌桂,张战午,卫书满,邱树先,赵路,
水 头 长 大 深 埋 隧 洞 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
赵承刚,祝佳兵,周轩漾,徐斌,熊启明, 及 压 力 钢 管 设 计 与 中国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
王增武,谭永华,李冲
施工关键技术
5
桩节点框格式地下 连续墙深基础关键 技术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成都水电 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项目名称基于纳米改性技术的耐蚀导电接地材料开发及应用主要完成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刘世念(高级工程师、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实施、技术方案设计和纳米改性电导防腐涂层的研制,对创新点1、2、3做出贡献;第1、2篇SCI论文第一作者、第3、6、9、10篇中文核心期刊的第一作者;第1、2、10项知识产权第一发明人;第8项知识产权发明人。

)2.王成(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负责纳米改性涂层成分设计、涂层制备工艺,对创新点1、2、3做出贡献;第1、2篇SCI论文通讯作者、第3、6、9、10篇中文核心期刊的主要作者;第8项知识产权第一发明人;1、2、10项知识产权第二发明人。

)3.吕旺燕(高级工程师、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参与项目技术方案设计、负责纳米改性涂层涂层技术方案拟定、优化,涂层性能检验和试验以及现场试验等工作。

对创新点1、2、3做出贡献;第1、2篇SCI论文主要作者、第6、10篇中文核心期刊的作者;第1、2、8项知识产权发明人。

)4.王利民(高级工程师、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参与纳米改性涂层制备工艺以及接地降阻模块制备工艺,对创新点1、2、3均做出贡献;第5篇论文第一作者、第4、7、8篇中文核心期刊的主要作者;第3、4项知识产权第一发明人。

)5.李清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参与纳米改性涂层制备工艺以及接地降阻模块制备工艺,对创新点1、3均做出贡献;第5、6项知识产权第一发明人;第7、9项知识产权发明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 司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 司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 公司
孙晓阳、陈新喜、李赟、 颜卫东、梁志荣、张帅、 欧阳元文、于健伟、韩 桂圣、邢利兵、朱农、 左岗、王延生、杨人光、 唐鑫坤 邓伟华、周鹏华、周杰 刚、张一锋、王健、李 鹏、武超、付国、李健 强、程康、蒲勇、黄挡 玉、陈小明、魏立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 司、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 公司、上海通正铝合金结构 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苏州金 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华 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二局集团建筑安装工 程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成都 局集团有限公司客站建设指 挥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 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太 原理工大学 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 司、江苏建院营造股份有限 公司、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 任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 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交通 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江苏 地质基桩工程公司
章中华(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
4
核电站 CA 结构模块 立式拼装技术
中国建筑业协 会核工业建设 分会
司)、吴海宾(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 公司)、肖志威(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 限公司)、朱称生(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
有限公司)、朱华泽(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
设有限公司)
唐杰伟(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
2019 年工程建设科学技术奖名单
工程建设最高科学技术奖
序号 获奖人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
1
毛志兵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2
宗敦峰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工程建设技术发明奖
一等奖(1 项)
序号
项目名称
推荐单位
主要完成人员
翟世鸿(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
司)、杨秀礼(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
吴方明(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杜合雨(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罗宏涛(甘肃路桥第四公路工程有限责
任公司)、张举鹏(甘肃路桥第四公路工程
公路隧道中倒凸字型 甘肃省建筑业 有限责任公司)、王龙飞(甘肃路桥建设集
9 整体中心排水沟装置 联合会
团有限公司)、金明亮(甘肃路桥第四公路
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任伟红(甘肃路桥第
高军、申百囤、林晓、 谭发刚、杨立云、赵建 岐、李波、吴德兴、曹 振兴、贾超、王晓康、 项小珍、刘凯文、武亮 月、侯小军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 龚剑、房霆宸、黄玉林、
超高复杂结构数 上海市建 司、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 赵一鸣、杨佳林、周虹、
5 字化建造关键技 筑施工行 公司、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 吴联定、朱毅敏、陈晓
12 工程量计量体系
பைடு நூலகம்
协会
集团有限公司)、周舜英(永道工程咨询
有限公司)
工程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60 项)
序 号
项目名称
推荐单位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员
许金林、王鹏禹、黄继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 敏、杜立杰、左立富、
敞开式 TBM 安全 中国电力 限公司、石家庄铁道大学、 韩小亮、李东锋、王永、
四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缪弼东(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赵
10
一种高铁线路故障测 距方法及故障测距系 统
中国中铁股份 有限公司
正路(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张玉 平(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艾广宁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许红(中 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张忠义(中铁
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张志明、朱忠义、王建 涛、李子欣、杨艳红、 王全逵、仇健、马立功、 张琳、姜会浩、冯霄雷、 王广宇、荣彬、杨文侠、 刘龙飞
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吴迪军、余烈、方辉兵、
跨海桥隧工程高 3 精度测量基准建
设与应用
中国中铁 股份有限 公司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 限公司、港珠澳大桥管理局
熊伟、熊金海、郑强、 李书亮、张建军、熊小 莉、丁川、李剑坤、周 瑞祥、陈峰、李书银、
超长大跨劲性清 11 水混凝土结构施
工技术
超大高科技电子 12 厂房关键施工技
术研究与应用
集团有限公司
张阿晋
中国建筑 集团有限 公司科学 技术协会
湖北省建 筑业协会
山西省建 筑业协会
北京市建 筑业联合 会
中国建筑 集团有限 公司科学 技术协会
中国建筑 集团有限 公司科学 技术协会
北京市建 筑业联合 会
1
“分片掘进式装配”地下 中国交通建设
综合管廊建造技术
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孟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 公司)、蒋道东(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 限公司)、杨睿(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
限公司)、许超(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
限公司)
二等奖(12 项)
序号
项目名称
推荐单位
主要完成人员
黎光军(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
瑶、康凯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 李新刚、徐立斌、王林
13
C100 高性能山砂 混凝土配制及 331 米超高泵送技术
中国建筑 集团有限 公司科学 技术协会
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 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 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中建西 部建设贵州有限公司、中建
枫、韦永斌、潘佩瑶、 黄巧玲、林喜华、陈尚 伟、钟安鑫、秦锴、朱 国良、马佳、何信周、
控关键技术
中国水利 企业协会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河南省出山店水库建设管理 局、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 究有限公司
王玉杰、温彦锋、肖恩 尚、陈祖煜、赵宇飞、 杨峰、姜龙、赵明华、 林兴超、黄晓勇、宋全 香、曹瑞琅、李云松、 刘立鹏、皮进
抽水蓄能电站过 渡过程压力安全 21 评价关键技术研 究及应用
7 摊铺成套技术
协会
设工程有限公司)、曾业礼(广东冠粤路桥
有限公司)、陈才敏(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
司)
董合林(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席兵印(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黄土隧道一次衬砌液 中国交通建设 贺胜利(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8
压模板台车
股份有限公司 吴金龙(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司)、管聪聪(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
零能耗太阳能独立住 中国建筑集团 公司)、周子璐(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
1 宅研发设计与施工综 有限公司科学 限公司)、潘怡华(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
合技术
技术协会
有限公司)、刘芳玲(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
程有限公司)、祝阳(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
有限公司)
2
一种变截面变坡度大 体积混凝土导流槽施 工方法
内蒙古自治区 建筑业协会
高俊义(中交一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朱士良(中交一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王建军(中交一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王兆辉(中交一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孙瑞隆(中交一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李连生(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朱勇强
(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曾伟兴(广东
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 广东省建筑业 冠粤路桥有限公司)、罗灵先(广州华旭建
中国电力 建设企业 协会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技术 中心、黑龙江牡丹江抽水蓄 能有限公司、武汉大学
邓磊、张飞、何万成、 宫奎、杨桀彬、丁景焕、 樊玉林、尹和松、周攀、 胡金弘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
高掺粉煤灰常态 混凝土与碾压混 22 凝土联合筑坝新 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电力 建设集团 有限公司
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三峡 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国葛 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 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 究院、清华大学、长江水利
1 高效施工关键技 建设集团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 杨元红、李光前、吴根
术研究及应用
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 生、郭坤、陈忠伟、郑
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继光、李世民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
严寒地区大型室 内滑雪场施工关 2 键技术研究及应 用
黑龙江省 建筑业协 会
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铭星冰雪(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 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大学、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 计有限公司、江苏沪宁钢机 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精工钢
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鲁超、廖昶
侯玉杰、余地华、包联
超高层结构复杂 中国建筑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华 进、叶建、袁启涛、冯
截面钢管混凝土 集团有限 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 源、付国、张凤超、李 14 巨型柱设计与建 公司科学 院、中建西部建设北方有限 干椿、赖国梁、王伟、
造技术
技术协会 公司
震性能研究
北京市建 筑业联合 会
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 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亚泰智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张文学、李萌、谢全懿、 那金兰、付勇攀、马祎 斌、杜修力、孙菁、郑 艳龙、李朝旭、向少波、
李洪涛
刘卫未、廖钢林、王晶、
17
中国国际贸易中 北京市建
心三期 B 工程施工 筑业联合
关键技术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 公司
北京市建筑业 联合会
孙喆(中航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刘振东 (中航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修勇(中航 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高佳(中航天建设 工程有限公司)
3
高大模板倒锥形支撑 体系集中承载施工技 术研究
河北省建筑业 协会
田军果(河北省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苏伸青(河北省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刘军(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

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陕
超大型钢结构电
西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 王西胜、马小波、葛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