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使用版钠及其化合物(一)教案

第一节 使用版钠及其化合物(一)教案
第一节 使用版钠及其化合物(一)教案

巴州石油高中“四四二”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案.pdf

第一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 【考纲解读】 1、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钠的用途和在实验室中的保存方法。 2、掌握重要的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及有关计算。 【知识梳理】 一、化学发展史 被称为近代化学发展史的里程碑四大史实是: 1、1661年,英国科学家提出的概念。 2、1771年,法国化学家建立学说。 3、1803年,英国科学家提出了学说。 4、1869年,俄国化学家发现。 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包括、、、等,另外还有模型法和假说法。 2、基本程序:物质的外观、物质的性质、以及 是研究过程的重要环节。 三、钠 1.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 2.化学性质: (1)跟氧气反应: Na+O2──(切面很快变___ ,Na2O加热时不稳定易转化成___ ) Na+O2──(_____火焰,大量烟,生成_____色固体)以上反应说明Na2O2比Na2O 稳定。 点燃 (2)在氯气中燃烧:2Na+Cl2 ==== 2NaCl(白烟) (3)钠与硫混合研磨即生成Na2S Na+S--- (4)钠与水反应,可见到下列现象:浮、熔、游、响、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离子方程式:。 (5)钠与酸反应: Na + H+ --- 实质是钠与氢离子直接反应,比与水的反应更激烈,极易爆炸,要特别小心。 (6)钠与醇的反应 试描述钠与乙醇反应的现象:_ 化学方程式 (7)与盐溶液的反应 先考虑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再考虑NaOH 是否与盐溶液反应。如将钠投入FeCl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和沉淀生成。 写出钠和氯化铵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 3.钠的存放、取用和制法

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

《多变的天气》试讲稿 课题: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能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与气候。通过对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分析学生学会用 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增强自身应对变化多端的天气的防护意识,进而增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对比法、综合分析法。 课时:1课时 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首先请两位同学表演场景对话,让学生们注意观看。 场景对话如下。 小明:天可真热啊,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我都快中暑了。我真想去北方避暑。唉,对了, 我的好朋友小亮,他家搬到了黑龙江的齐齐哈尔,那里肯定很凉快,不如我去他那里避一避暑。对,我得赶快给他打电话。喂,你好!是小亮吗?我是小明。 小亮:你好你好!小明,好久不见了,你还好吗? 小明:好什么呀!天太热了,我都快中暑了,上海这一个星期持续高温,每天气温都在35℃以上,这不,我给你打电话,想去你那里避暑。 小亮:你可千万别来,我这里一连下了三天大雨,电闪雷鸣,树被风吹断了,铁路让洪水冲 垮了。 小明:那可怎么办呢?要不等天好了,你给我打电话吧。 小亮:打电话多费钱啊!我们去看天气预报吧。 小明:对啊,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天气早知道。我们现在就去查看天气预报。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钠及其化合物

钠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 1.(2016·9月台州市选考教学质量评估,4)在反应2Na+2H2O===2NaOH+H2↑中,还原剂是( ) A.Na B.H2O C.NaOH D.H2 解析反应中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是还原剂,故选A。 答案 A 2.(2016·浙江余姚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关于Na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钠投入FeSO4溶液中,可以得到单质铁 B.足量Cl2、S分别和二份等质量的Na反应,前者得到电子多 C.Na2O与Na2O2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D.在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每生成1 mol O2,消耗2 mol氧化剂 解析A.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H2O===2NaOH+H2↑、2NaOH+FeSO4===Fe(OH)2↓+Na2SO4,所以得不到铁,故A错误;B.Na的质量相等,反应中只有钠失电子,所以转移电子相等,故B错误;C.Na2O与Na2O2中阴、阳离子分别是氧离子和钠离子、过氧根离子和钠离子,所以其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故C正确;D.该反应中O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和-2价,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每生成1 mol O2,消耗1 mol氧化剂,故D错误。 答案 C 3.(2015·浙江余杭联考,15)将一小块钠投入下列溶液时,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白色沉淀的是( ) A.稀H2SO4B.氢氧化钠饱和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铁溶液 解析因钠能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有气体产生,饱和溶液中水的减少会导致晶体的析出,所以变浑浊,故B正确。 答案 B 4.(2016·台州市高一上期末)已知钡的活性处于钾和钠之间,下列反应可以实现的是( )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1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教案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教学重点 1.从钠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2Na O 和22Na O 的对比,23Na CO 与3NaHCO 比较;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物理性质比较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及钠的化学性质;23Na CO 与3NaHCO 的鉴别,23Na CO 和3NaHCO 之间的除杂问题 2.难点聚焦 一.钠的性质 (1)钠的物理性质及钠跟水的反应 新切开的钠的断面是光亮的银白色,易跟氧起反应,但产物较复杂,如氧化钠(Na 2O)、过氧化钠(Na 2O 2)等. 金属钠跟水反应生成氢气的实验,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倒放入烧杯中,这样的操作对学生来讲,不熟练可能会使一部分空气进入试管.所以在正式做收集气体的实验之前,教师可安排学生练习几次放入试管的操作.如果操作还是有困难,可用一个与试管口大小合适的橡皮塞堵住试管口,放入水中后再拔去橡皮塞.本实验也可以用水槽代替烧杯,这样口径比较大,操作方便. 注意在实验时不能取用较大的钠块.这是因为钠的性质很活泼,它跟水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甚至能使周围的水沸腾,因此钠同时也跟水蒸气反应.如果在水面上游动的钠被容器壁上的油污粘住,不能游动,放出的热不易扩散,会使氢气着火燃烧,甚至还会发生小爆炸,使生成的氢氧化钠飞溅出来. (2)钠与氧气的反应 在做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时,为了保证倾斜的空气能够流通,玻璃管不能太细,而且装入玻璃管中的钠粒不能太大.待玻璃管中的钠受热溶化并开始燃烧时,稍稍倾斜玻璃管即可看到燃烧后由白色变为黄色的过程.实验时如果没有太粗的玻璃管,也可用去底的试管代替.注意本实验中所用的钠块,应去掉其表面的氧化物,否则燃烧时会使试管壁显黑色,影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碳酸氢钠粉末在试管中应铺平些,这样受热比较均匀,分解也比较完全,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后,应将盛石灰水的试管移去,因为若通入过多的二氧化碳,会使生成的碳酸钙变成碳酸氢钙而溶解于水中,使浑浊现象消失. 当实验结束时,一定要先移去装有石灰水的烧杯,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本实验也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 取相同式样的100 mL 细口瓶两只,各注入25 mL 1.0 moL ·L -1 HCl 溶液.再取两只气球,一只装入 1.0 g 无水碳酸钠,另一只装入1.0 g 碳酸氢钠,分别套在两只细口瓶的口上. 实验时,掀起两只气球,使里面的固体全部落到细口瓶里的盐酸中,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碳酸氢钠的反应剧烈得多,碳酸氢钠放出的气体也比碳酸钠多. 4.焰色反应 这个实验是以不同的碱金属盐类呈现各自的特征焰色为基础的,为了能够便于观察,最好用无色火焰,所以用煤气灯较好,因煤气灯的火焰本身颜色较微弱,干扰较小.一般酒精灯火焰呈杂色,可向学生作适当说明,每做一次实验,都要把铂丝重新用稀盐酸和蒸馏水反复洗净,再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才可继续做实验.做焰色反应实验时,要把蘸有金属化合物溶液的铂丝放在灯焰外焰上灼烧,使形成的火焰较长,焰色反应现象比较明显. 焰色反应实验也可采用下述方法进行: 在铁丝(或玻璃棒)一端捆少量棉花,蘸些酒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向燃着的棉花上滴钠盐或钾盐的溶液. 如无铂丝,可用无锈洁净的铁丝代替,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溶液的浓度大一些为好,浓度太小呈现的焰色很快消去,不易观察,做实验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1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与气候。 2.通过对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法】 问题导向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对比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个机会让你免费去海南旅游,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呢?你的父母最关心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问题。 师:相信天气与安全问题,是每个人首先要考虑的事情。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谈谈天气的有关知识。出示题目──多变的天气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一、天气及其影响──谈天论气话天气 问题1: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我们这里昨天和今天的天气呢?(从身边的事情谈起,让学生感受地理

就在身边。)学生交流发言。 (一)天气与气候 先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的图片,请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内容。 师:刚才同学们都描述了图片中的天气情况,你能总结一下他们都用到了哪些词语吗?天气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交流发言。 师总结:天气就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通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词语描述,此外还有冰雹、沙尘暴、台风等。(图片展示)

高中化学_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知道Na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⑵能利用Na及其氧化物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 ⑶能规范解答以Na及其氧化物为载体的实验探究、框图推断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师生研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钠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 钠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 通过课前学案指导等过程,诱导学生思考、推理、探究。首先由 教师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测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 1、学生研究学案、多媒体辅助教学。

2、课件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多媒体教学平台。 六:教学过程 1.学生完成基础过关部分 钠是一种光亮的银白色金属(说明有金属光泽)。质地柔软,可以用刀切割(说明硬度小)。熔点较低(97.81℃,鲁科版第9页),沸点为882.9℃。钠虽为金属,密度(0.97g/cm3,鲁科版第9页),却比水小。当然身为金属,钠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先变暗;生成的是(写化学式,下同) ,再变白;生成的是。然后表面逐渐潮湿并形成溶液,这是NaOH潮解的缘故。(此时溶液中在默默地进行着:CO2 + 2NaOH = Na2CO3 + H2O)这一反应。再后来又结块;生成的是,最后变成粉末;这种现象在化学上称为风化,写出风化过程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师生探讨提高部分 01.钠与足量的O2反应,无论反应生成的是Na2O2还是Na2O,只要参与反应的Na的质量相等,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一定(填“前者多”或“相等”或“后者多”,下同)。得到的Na2O2固体的质量与Na2O固体的质量一定是。 02. 一定条件下,取钠与氧气反应后的生成物7.8g溶于水。若所得溶液恰好能被100mL浓度为1.00mol/L的稀H2SO4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 D.都正确

2020-2021北京备战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

2020-2021北京备战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 一、钠及其化合物 1.A、B、C、X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B、C含有相同元素甲,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转化(水参与的反应,水未标出)。 (1)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A、X、B、C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NaOH CO2 Na2CO3 NaHCO3 b.Na O2 Na2O Na2O2 c.NH3 O2 NO NO2 d.Fe Cl2 FeCl2 FeCl3 (2)X为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C为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B中混有少量C杂质,除杂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C为红棕色气体,则A是_______或________(填化学式),若A的水溶液显碱性,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和C可相互转化,写出 C→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C为淡黄色固体,则B为___________,写出C在潜水艇中作为供氧剂牵涉的两个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除(1)涉及的转化外,再写出一组符合转换关系的A、X、B、C ____ (填化学式)。 【答案】abc NaHCO3 2NaHCO3ΔNa2CO3+H2O+CO2↑ NH3 N2 4NH3+O24NO+4H2O 3NO2+H2O=2HNO3+NO Na2O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S(H2S)、O2、SO2、SO3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氧化钠与氧气反应能生成过氧化钠,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或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或硫化氢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硫在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共热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详解】 (1)a.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符合上述转化关系,故正确; b.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氧化钠与氧气反应能生成过氧化钠,符合上述转化关系,故正确; c.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

金属钠及其化合物教案电子教案

金属钠及其化合物教 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二、复习预习 1.通过回忆初中学过的镁、铝、铁、铜的部分性质,来认识钠是一种活泼金属 2.写出一些与钠元素相关的反应方程式 3.金属的性质与存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三、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金属钠 1、钠原子结构: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呈现很强的金属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做还原剂。 2、钠的物理性质:钠是银白色金属,密度小(0.97g/cm3),熔点低(97℃),硬度小,质软,可用刀切割。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3、钠的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可知钠是活泼的金属单质。 (1)钠与非金属反应:2Na+S=Na2S 4Na+O2=2Na2O(钠先熔化成小球,再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钠与水(冷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实验原理 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成小球,钠的熔点低,反应放热 在水面上迅速游动,逐渐变小,最后消失,反应产生的气体推动小球运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与水反应发出哧哧的声音钠与水反应剧烈,反应放热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有碱性物质生成 (3)钠与酸反应: 2Na+2HCl=2NaCl+H2↑ (4)钠与碱反应:实质是钠与水的反应 (5)钠与盐反应:Na与盐溶液一般不发生置换反应,但与熔融的盐可发生置换反应。(如4Na+TiCl4(熔 融)Ti+4NaCl) Na放入盐溶液时,先与水反应,它包括两种情况:(1)如果盐溶液的溶质不与NaOH反应:如氯化钠溶液;(2)如果盐溶液中的溶质与NaOH反应:生成的碱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例如:将Na放入CuSO4溶液中,反应剧烈,有气体和沉淀生成。 2Na+H2O=2NaOH+H2↑ 2NaOH+CuSO4=Cu(OH)2↓+Na2SO4 因Na与水反应时有热量放出,生成的Cu(OH)2是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所以此反应中有时会有黑色沉淀CuO生成。(Cu(OH)2CuO+H2O) 通电 4、工业制钠:电解熔融的NaCl,2NaCl(熔融) 2Na + Cl2↑。 5、钠的用途:在熔融的条件下钠可以制取一些金属,如钛、锆、铌、钽等;钠钾合金是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钠蒸气可作高压钠灯,发出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 6、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天津市宝坻区七年级地理上册3.1多变的天气教案新人教版

多变的天气 七年级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地理七年级学生 1课时 宝坻区大口屯初级中学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主要涉及到天气和气候定义及其区别,天气预报等知识。通过本节课学习,为后面章节中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等的教学打下基础。而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章内容是以后学生生活、参与生产的必备知识。 (一)知识目标:1、学会正确使用天气述语。2、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3、学会识读卫星云图、城市天气预报图。 (二)能力目标1、培养读图能力。2、培养收集各种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2、学会寻找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引发兴趣,并将学会的知识用于生活。 天气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导入,介绍天气对我们的影响,对学生来说,只要能获取天气预报并看懂天气预报的内容即可。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通过设计课前作业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探究学习。 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入手,去理解知识,培养能力。 4、通过问题探讨、分组抢答、模拟训练、方案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会把有关天气知识与人类生活联系起来。 2、了解人类对大气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措施。 教师:展示学生的答案,启发学生补充 更多与天气有关的人类活动例子,尤其 是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如卖炭翁、哈尔 滨的冰灯、天气与心情、天气与疾病等)学生练习:完成课本P43活动题1、2 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 “天气”两个特征的 认识 教师谈话式启发引导: ①通过再次观看录像片,通常天气预报最基本的内容包括什么? 天气预报图用什么表示天气状况?学生回答:温度、降水、风、阴晴。 在边问边答中让学生 识读卫星云图。

金属钠及其化合物教案

金属钠及其化合物教案

金属钠及其化合物 适用学科高中化学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 适用区域全国通用课时时长(分钟)60分钟 知识点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钠的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金属钠的性质,用途;2、钠氧化物的性质与用途;3、钠的氢氧 化物的性质以及用途;4、钠盐(碳酸钠、碳酸氢钠为例)的性质与用途。 能力过程与方法:类比碱金属元素的学习,学习有关钠,钠氧化物,氢氧化物,以 及钠盐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比较,总结知识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钠的过氧化物的性质,钠盐的性质、用途 教学难点有关钠氧化物,钠盐的相关计算 2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3

二、复习预习 1.通过回忆初中学过的镁、铝、铁、铜的部分性质,来认识钠是一种活泼金属 2.写出一些与钠元素相关的反应方程式 3.金属的性质与存在 4

三、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金属钠 1、钠原子结构: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呈现很强的金属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做还原剂。 2、钠的物理性质:钠是银白色金属,密度小(0.97g/cm3),熔点低(97℃),硬度小,质软,可用刀切割。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3、钠的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可知钠是活泼的金属单质。 (1)钠与非金属反应:2Na+S=Na2S4Na+O2=2Na2O(钠先熔化成小球,再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钠与水(冷水)反应2Na+2H2O=2NaOH+H2↑ 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实验原理 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成小球,钠的熔点低,反应放热 5

多变的天气 名师教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 认识环境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计算机与地理学科整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 为习惯。 教学重点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早晨到现在,我们一直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那么,什么是天气呢?谁能说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生: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回答。 教学新课 (版书)一、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注意“短时间”、“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因而天气有多变的特点,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 天气对人类有那些影响呢? 资料:长江中游和四川盆地伏旱天气的危害。 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两道思考题:1人类喜欢这种天气吗?为什么? 2、这种天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阅读、讨论、回答。学生可能回答得很肤浅,教师讲述这一带受副高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结束语:人类不喜欢这种天气,但这种天气的产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应该注意人类活动要规避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减少天气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学会阅读和看懂天气预报。 (版书)二、明天的天气会怎么样? 1、城市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专题一 钠及其化合物

专题一钠及其化合物 【考纲要求】 1.知道Na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2.能利用Na及其氧化物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 3.能规范解答以Na及其氧化物为载体的实验探究。 4.了解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5.能正确鉴别Na2CO3和NaHCO3,并能用实验的方法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6.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Ⅰ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7.了解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8.记住Na、K等重要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教学重难点】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综合应用 【教学内容】 【重点知识部分】 一.物理性质 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主要是从颜色与状态方面掌握) 3.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强腐蚀性 ....的强碱,一般为片状或颗粒形态,易溶于水(溶于水 时放热)并形成碱性溶液,另有潮解性 ...,易吸取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和二氧化碳(变质)。 4.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主要从色态和水溶性方面掌握) 二.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问题讨论部分】 1.从上面重要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制备掌握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2.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____________。 ①MgSO4溶液②NaCl溶液③Na2SO4溶液④饱和澄清石灰水 ⑤Ca(HCO3)2溶液⑥CuSO4溶液⑦饱和NaCl溶液 3.硼氢化钠(NaBH4)在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某研究小组采用偏硼酸钠(NaBO2)为主要原料制备NaBH4,其流程如下: 已知:NaBH4常温下能与水反应,可溶于异丙胺(沸点33 ℃)。 (1)在第①步反应加料之前,需要将反应器加热至100℃以上并通入氩气,该操作的目的是 , 原料中的金属钠通常保存在中,实验室取用少量金属钠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有、、玻璃片和小刀等。 (2)写出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4.写出下列物质间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NaOH溶液与NH4HCO3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NaOH溶液与Ca(HCO3)2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4) Ca(OH)2溶液与NaHCO3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习题部分】 【题型一】过氧化钠的性质与应用 1.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潜水艇中用作制氧剂,供人类呼吸之用.某学生为了验证这一实验,以足量的大理石、足量的盐酸和1.95g过氧化钠样品为原料,制取O2,设计出如下实验装置: (1)A中制取CO2的装置,应从下列图①②③中选哪个图; (2)B装置的作用是除CO2中的; (3)为了检验E中收集到的气体,在取出集气瓶后,用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会出现; (4)若E中石灰水出现轻微白色浑浊,请说明原因; (5)当D中的1.95g过氧化钠样品接近反应完毕时,你预测E装置内有何现象?。(6)反应完毕时,若测得E中的集气瓶收集到的气体为250mL,又知氧气的密度为1.43g/L,当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实际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比理论计算值(大或小),相差约 mL(取整数值,所用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这是由于。

(完整版)第一节使用版钠及其化合物(一)教案

巴州石油高中“四四二”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过渡】初中过程,你们学过一类金属与酸的反应,例如Zn与HCl,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学生】置换反应:Zn+2HCl=ZnCl2+ H2↑ 【问】如果我把钠投入盐酸中,他们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 【演示】:实验:钠与盐酸的反应 【问】大家看到什么现象吗? 【学生】:反应剧烈,有气泡产生 【板书】4. 与酸反应 2Na+2HCl=2NaCl+H2↑2Na+2H2O=2NaOH+H2↑ 【过渡】初中过程,你们学过一类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例如Fe与CuSO4溶液,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还记得吗? 【学生】Zn+CuSO4=ZnSO4+Cu 【问】那么把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置换反应呢? 演示:实验将钠投入CuSO4溶液,请学生观察现象 【问】:大家看到什么现象了 【学生】:反应剧烈、放出无色气体、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讲述】这说明钠与CuSO4溶液并没有发生置换反应 【问】:那么把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到底发生了什么反应呢 【学生】:从现象分析,发生了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讲述】钠先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CuSO4发生复分解反应。【问】:有同学能写出这个实验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吗? 【板书】5、钠与某些盐的反应 2Na+2H2O=2NaOH+H2↑CuSO4 +2NaOH ==Cu(OH)2↓+Na2SO4 2Na+2H2O=2Na++2OH-+H2↑Cu2++2OH -==Cu(OH)2↓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金属钠的一些性质。在化学性质的学习过程中,研究了钠与氧气,水的反应。 4Na+O2=2Na2O 2Na+O2△Na2O22Na+2H2O=2NaOH+H2↑ 【问】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钠在几个反应中都作什么呢?表现出什么性质?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性质呢? 【学生】都做还原剂,表现还原性。 【板书】强还原性是钠的化学特性 【板书】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讲述】金属钠的主要用途有:钠钾合金;作还原剂冶炼金属;钠光源 【课堂练习】 1.金属钠在空气中点燃燃烧,生成的产物是(B ) A. Na2O B. Na2O2 C. NaO D. Na2O3 2.金属钠与水反应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C ) A.钠的熔点低 B. 钠的密度小 C. 钠的硬度小 D. 有强还原性

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复习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 壱、复习导入 教学中先展示近几年的高考题,让学生从高考中领会常见的考查形式和常见考点。进一步来掌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并指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意图】这样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复习的目的及这节课重点,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 二、教学过程 1、自主复习,知识再现。 首先,课下通过学案表格的完成复习基础知识,课上循着图示想一想,物质之间的转化,为性质的应用打基础 2、利用已有知识来解决这节课的四类问题。 第一类问题是碳酸钠、碳酸氢钠的鉴别。 例.有两试管分别装有Na2CO3 和NaHCO3 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

正确的是 方案操作判断 A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的为Na2CO3 B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较剧烈的为Na2CO3 C 分别加入CaCl2 溶液产生沉淀的为Na2CO3 D逐渐加入等浓度的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为 Na2CO3 【思考讨论】如何鉴别Na2CO3、NaHCO3 【意图】应用例题引入让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然后通学生回答完善答案并留有时间整理,从而也巩固了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 第二类问题是有关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 (1)Na2CO3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写出反应过程的离子方程式(2)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2CO 3 溶液,写出反应离子方程式 (3)NaHCO3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能力提升】 (1)放出CO2 的速率 同浓度的Na2CO3、NaHCO3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放出CO2 的速率快的是. (2)Na2CO3 溶液与盐酸互滴的现象 向Na2CO3 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气泡产生,而向盐酸中滴加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题训练(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钠及其化合物专题训练(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金属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Mg 在CO 2中燃烧生成MgO 和C ,是放热反应 B .工业上通过电解MgCl 2溶液制取金属镁 C .Mg 和稀硫酸反应时,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 D .镁可以用来制造信号弹和焰火,MgO 可以作耐高温材料 答案 B 解析 金属Mg 可以在CO 2中燃烧生成MgO 和C ,同时放出大量的热,A 项正确;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MgCl 2来制取金属镁,B 项错误;Mg 和稀硫酸反应时,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Mg 置换出Cu ,形成原电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 项正确;Mg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常用来制造信号弹和焰火,MgO 的熔点很高,常用作耐高温材料,D 项正确。 2. .(2019·金华高三模拟)向分别盛有100 mL 水、100 mL 0.1 mol·L -1盐酸、100 mL 0.01 mol·L -1NaOH 溶液的X 、Y 、Z 三个烧杯中各投入0.05 mol Na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个烧杯中均先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Na +2H 2O===2Na ++2OH -+H 2↑ B .三个烧杯中钠均在液面上剧烈反应,且X 烧杯中的反应最剧烈 C .三个烧杯反应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D .三个烧杯反应后,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一定相同 答案 D 解析 钠与盐酸反应时钠先与H +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 +2H +===2Na ++H 2↑,A 错误;三个烧杯中,Y 烧杯中的氢离子浓度最大,反应最剧烈,B 错误;X 烧杯中生成的溶质为NaOH ,Y 烧杯中生成的溶质为NaCl 、NaOH ,Z 烧杯中生成NaOH ,且Z 烧杯中原溶质为NaOH ,故三个烧杯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C 错误;因向三个烧杯中加入钠的物质的量相同且钠全部反应完,故生成H 2的量相同,D 正确。 3以下是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生产流程的示意图: 气体A 的饱和溶液―――→Ⅰ加入食盐A 与食盐的饱和溶液―――――→Ⅱ通入足量气体B 悬浊液――→Ⅲ过滤 晶体――→Ⅳ 纯碱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2、学会分析新型钠的化合物的性质 3、通过材料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新型钠的化合物的性质 难点 新型钠的化合物的材料分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 通过钠及其化合物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化学性质,使知识系统化

环节二: 钠的新型化合物的研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总结出钠的新型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1、氢化钠 离子型氢化物,熔融态能导电,电解时在阳极放出氢气。氢的化合价为-1,具有强烈失电子趋势,是很强的还原剂。 氢化钠与水作用比钠与水作用剧烈的多,常因反应热使氢气燃烧,是一种良好的 储氢材料。在高温下还原性更强,如:与氨起反应生成胺化钠(NaNH2);400℃ 时,氢化钠能还原TiCl4 为金属钛。 氢化钠的工业合成是通过钠与氢气直接化合来完成的。具体操作为:首先在氮气氛围下将钠熔融,熔融完毕后,将熔融钠分散到液体石蜡中(防止氢化钠在金属钠表面 形成薄膜不利于吸收),高速搅拌,升温通氢气。 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2、硼氢化钠 NaBH4 是常见的还原剂和重要的储氢载体,能与水较缓慢的反应生成NaBO2,且反应前后B 的化合价不变。硼氢化钠在酸性条件会快速分解生成H3BO3 并释放氢气。在强碱性条件下,常用NaBH4 处理含Au3+的废液生成单质Au,已知,反应后硼元素以BO2-形式存在,反应前后硼元素化合价不变,且无气体生成。 制备过程: 1.用偏硼酸钠(NaBO2)、石英砂(SiO2)、金属钠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生成硼氢化钠和硅酸钠。 2.用无水硼砂Na2B4O7 和石英砂在高温熔融下反应,后与金属钠和氢气,在450 ~500℃温度和( 3.04~5.07)×105Pa 压力下反应,生成硼氢化钠和硅酸钠。 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3、叠氮化钠 NaN3 亦称“三氮化钠”,在真空中加热不爆炸,可逐渐分解为金属钠及氮气,是高 纯度金属钠的实验室制造方法之一。 与酸反应产生氢叠氮酸(HN3)。用于汽车的安全气囊中,当发生车祸时迅速分解放出氮气,撞击时发生反应 6NaN3+Fe2O3=3Na2O+2Fe+9N2↑剧毒,可以使用次氯酸钠溶液对含有叠氮化钠的溶液进行销毁。 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环节三

专题一钠及其化合物

专题一钠及其化合物 知识清单 一.方程式过关 1.钠与水 2.钠与盐酸 3.钠与食盐水 4.钠与硫酸铜溶液 5.钠与熔融硫酸铜 6.钠与TiCl4 7.钠与氧气(常温) 8.钠与氧气(点燃或加热) 9.钠与氯气 10.钠与硫粉 11.钠的制备(冶炼) 12. 过氧化钠和水 13.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 14.过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 15.过氧化钠与氯化亚铁溶液 16.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 17.碳酸钠与盐酸(少量) 18.碳酸钠与盐酸(足量) 19.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 20.向盐酸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21.小苏打与盐酸 22.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 23.小苏打与氢氧化钠 24.小苏打与少量氢氧化钙 25.小苏打与过量氢氧化钙 26.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27.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少量) 28.氢氧化钠与二氧化钠(过量) 二.例题选讲 例1.不用任何其他的试剂你能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吗?如果能,简述你实验方案 例2.将100ml1mol/l的碳酸钠溶液和100ml 某浓度的盐酸按两种方式互滴,若都有气体产生但产生的气体的量不同,求该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取值范围

例3.向100ml 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a mol CO2,减压小心蒸干溶液得固体。 (1)讨论当a取不同值时,所得固体的组成。 (2)当固体质量为7.78g时,求固体组分和a的值。 1.(2012·北京朝阳区高一检测)下列关于钠的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a2CO3和NaHCO3均能与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 B.Na2CO3固体中含有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 C.Na2O2和Na2O均为白色固体,与CO2反应均放出O2 D.分别向Na2O2和Na2O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立即滴入酚酞溶液,现象相同 2.将一小块钠投入到滴有石蕊的水中,下列有关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钠浮在液面上B.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C.水溶液变为蓝色D.水溶液变为红色 3.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过量的Na2O2粉末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A.溶液仍为紫色B.溶液最终变蓝色 C.最终溶液褪色,而无其他现象D.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溶液最终变为无色 4.(2013·试题调研)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固体,有四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以下不同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A.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 B.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 C.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加入CaCl2溶液, D.分别加热,再用石灰水检测是否有CO2产生 5.(2013·经典习题选萃)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甲图装置可制得金属锰B.用乙图装置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C.用丙图装置分离制取蒸馏水D.用丁图装置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6.下列有关焰色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知道Na 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⑵能利用Na 及其氧化物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 ⑶能规范解答以Na 及其氧化物为载体的实验探究、框图推断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师生研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钠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 钠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 通过课前学案指导等过程,诱导学生思考、推理、探究。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测评练习巩固所 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 1、学生研究学案、多媒体辅助教学。 2、课件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多媒体教学平台。 六:教学过程 1.学生完成基础过关部分 钠是一种光亮的银白色金属(说明有金属光泽)。质地柔软,可以用刀切割(说明硬度小)。熔点较低(97.81℃,鲁科版第9 页),沸点为882.9℃。钠虽为金属,密度(0.97g/cm3,鲁科版第9 页),却比水小。当然身为金属,钠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先变暗;生成的是(写化学式,下同),再变白;生成的是。然后表面逐渐潮湿并形成溶液,这是NaOH 潮解的缘故。(此时溶液中

在默默地进行着:CO2 + 2NaOH = Na2CO3 + H2O)这一反应。再后来又结块;生成的是,最后变成粉末;这种现象在化学上称为风化,写出风化过程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师生探讨提高部分 01.钠与足量的O2 反应,无论反应生成的是Na2O2 还是Na2O,只要参与反应的Na 的质量相等,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一定(填“前者多”或“相等”或“后者多”,下同)。得到的Na2O2 固体的质量与Na2O 固体的质量一定是。 02.一定条件下,取钠与氧气反应后的生成物7.8g 溶于水。若所得溶液恰好能被100mL 浓度为1.00mol/L 的稀H2SO4 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 A.Na2O B.Na2O2 C.Na2O 和Na2O2 D.都正确 03.(2016 上海虹口高三一模题)如图,倒置的坩埚盖子上放入硫粉,在硫粉中央放一小块钠,用胶头滴管向金属钠滴加一滴水,立即 倒扣上大烧杯,发现坩埚盖子内, 火星四溅,烧杯内出现大量白烟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 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阅读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方法】 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任务1 结合近期天气状况,学会正确描述某地区某时段的天气状况。 教师出示近5天的天气预报,引导学生观察天气预报中包含那些信息? (学生回答天气的阴晴、温度、风力、风向等) 提问:你了解天气预报主持人口中的这些常用语吗?归纳描述某地区某时段天气状况的用语。 出示天气的概念,描述天气就是描述该地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此外还有雪、冰雹、雾、沙尘暴等天气状况。 问题:我们这里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 (学生发言) 教师出示一段材料,提问:从时间上、变化上归纳天气的特点。

根据这段材料包含信息,可归纳天气的特点时间短,变化快。 教师再次展示两段材料,追问:你能根据下面的话归纳出天气的特点吗? 东边日出,西边雨——第一,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 早晨雾,中午晴天,傍晚刮风下雨——第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课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 2、其余几个描述的是什么呢?(气候) 引出下一个讨论问题: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解释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 联系 天气是气候在某段时间内的具体表现; 气候是对长期以来天气变化规律的总结和概括。 教师组织课堂活动: 讨论1: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 讨论2:哪些人最关心天气?为什么? (有人说天气就像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那我们为什么还经常谈论天气呢?那是因为天气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会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