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卫生经济学分析评估资料讲解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卫生经济学分析评估资料讲解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卫生经济学分析评估资料讲解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卫生经济学分析评估

单病种临床路径标准

单病种的质量控制一直是政府、保险业以及医院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内容、项目及当前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最新模式。此外,笔者还对单病种质量控制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今后急需进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近20年以来,单病种的质量控制一直是政府、保险业以及医院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卫生制度的不断改革,特别是近几年实行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后,单病种的质量控制显得更加重要。 1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目的与意义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Donabedian提出应根据基本结构,实施过程以及医疗效果三方面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医疗效果是最终的可靠依据,其中最重要的是疾病的诊断是否及时、准确,治疗是否迅速、有效和安全,治疗的费用是否合理、经济,其成本是否得到很好的控制。 单病种的质量控制最终目的和意义是通过对单病种从诊断、检查、治疗、治疗效果以及成本费用实行较全面的监控,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成本、减少不合理费用,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增强服务效益的目的。 2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内容及项目 1992年,在卫生部医政司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卫生局编写了《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试行草案)》,并将它作为全国《综合医院分级管理的标准(试行草案)》附件之八。该标准选择了102种临床各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作为全国病种质量的评价范围。 标准中所列每种病种的质量控制评估内容及项目包括:诊断依据、入院指标、疗效标准、出院标准、临床评定指标(包括疗效、平均住院日)。其中临床评定指标中,设置有平均医疗费用,当时由于全国收费情况比较复杂,且缺乏大量真实而客观的数据,故此项未列出全国统一的参考指标值。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研究者提出了疾病诊断相关分类

2015年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报告

2016年度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报告2016年1-11月份全院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如下:

1、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181人,出径175人,变异97人,入径率为87.02%,出径率为96.69%,变异率53.59%,平均住院日7.34天。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181人,出径175人,变异97人,入径率为87.02%,出径率为96.69%,变异率53.59%,平均住院日7.34天。 2、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2015年病种未入径27人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2015年病种未入径27人 3、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2015年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6人(其中外三科4人[胆囊结石2人、腹股沟疝2人],外一科急性阑尾炎1人,内五科1人)。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 二、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符合路径未入径6人:其中内科3人(住院号164175、主管医生张子陆,住院号164669、164745主管医生周胜利,漏入径),内六科1人(住院号164435、主管医生宋艳红,漏入径),内五科1人(住院号164534、主管医生周江敏,漏入径),外一科急性阑尾炎1人(住院号164834、主管医生黄根,漏入径)。 2、变异原因笼统,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或未做评估说明3人:其中产科12人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住院号分别是:164358、16477 3、164612、164275、164373、165380、16507 4、16471 5、164714、164748、164849、164919),儿科3人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7 6、163903、164188),内二科16人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45、163924、16400 7、164572、165046、163853、164815、164507、164437、164489、164610、164640、164753、164755、164756、165130), 3、变异情况统计分析: 181例入路径病种变异97例,变异率53.59%(其中产科24例,占77.42%;儿科18例,占56.25%;妇科2例,占50%;属患者因素69例(占71.13%),属医护因素4例(占4.12%),属系统因素19例(占19.59%),属出院因素5例(占5.15%)。 4、科室上报资料仍存在不规范不准确的问题: 其原因是统计出错和入院诊断不符合ICD-10编码及标准诊断对应程序规定,医生自由录入所致,请各科室按照11月份全院临床路径病种月统计情况逐一核查。

临床路径实施计划4篇

临床路径实施计划4篇 (2684字)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临床路径定义与内容 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种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是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是医院实施实时质量管理的最简单易行的方式。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服务、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它主要是针对icd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诊断,包括多种检查、治疗及护理要依据预先指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预算的费用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 临床路径的内容包括预期结果、评估、多学科的服务措施、病人与其家人的相关教育、会诊、营养、用药、活动、

检验与检查、治疗和出院计划以及变异的记录等内容。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四、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分析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分析 从2015年我院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监测工作,我院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小组,每年制定工作计划,经全院医务人员的配合及努力,各项指标均较前提高。现将2017年上半年(1-6月)工作总结如下: 1. 进入不稳定型心绞痛路径患者总数达31例,且全部完成,完成率达到100%。平均住院天数为7.4天,较前半年9.5天明显减少。平均住院费用由前半年7362元降至5241元,平均药品费用由前半年3162元降至后半年2218元,平均检查费用由2761元降至2101元。(如图所示) 平均住院天数 51015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天数

平均住院费用 2000 40006000800010000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费用(元 ) 平均药品费用 1000 2000300040005000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费用(元 ) 平均检查费用 1000 2000300040005000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费用(元) 2.进入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路径患者总数达13例,且全部完成,完成率达到100%。平均住院天数为6.78天,较前半年4.64有所增加。平均住院费用由前半年8623元增加至8817元,平均药品费用由前半年4439元降至后半年4211元,平均检查费用由前半年2287元增加至2985元。(如图所示)

平均住院天数 51015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天数 平均住院费用 5000 100001500020000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费用(元) 平均药品费用 5000 100001500020000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月份 费用(元)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文本本

临床路径管理记录本 科室: 年份: 西充县人民医院

西充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制度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和相关专业的人员针对某个诊断或某种手术指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二、各临床科室、相关科室应当参照本制度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三、成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管理指导评价小组(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和“指导评价小组”),工作开展在医院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由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以下简称“科室实施小组”)具体实施,院长任管理委员会主任,科室主任为科室实施小组第一责任人。 四、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全院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织对相关临床与医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对院内各部门统一协调、督导并定期

检查各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 五、管理委员会应定期(每季度)组织召开由院领导主持,医疗、护理、质控主管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定期组织召开医疗、护理、医技、药房等部门的协调会;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及相关委员会,对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路径实施科室。 六、科室实施小组应定期(至少每季度一次)召开临床路径总结评估会议,根据本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对试点疾病的监测指标(如入组率、完成率、住院天数、费用等)进行分析评估,并上报医务科。总结影响试点疾病质量监控的问题,对管理委员会的反馈意见及时落实,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七、临床路径文本的制定应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和文本,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严格按照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要求,对于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 八、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在患者入院时向其详细介绍临床路径的目的、意义、以及相应的诊疗项目等,并将患者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九、经治医师应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以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十、诊治过程中出现变异的,应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医嘱及病程记录中,护理应将变异记录在临床路径护理篇中,并对变异情况

临床路径考核

临床路径考核 姓名: 一、选择题:(每空4分,共20分) 1、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意义:() A、规范医疗服务 B、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C、控制医疗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D、获得最佳服务 E、以上都是 2、临床路径病种选择遵循的原则:() A、常见病、多发病; B、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C、结合医疗机构实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D、A+B+C E、A+B 3、变异的处理步骤:() A、记录 B、提出解决方法 C、优化改进 D、A+B+C E、A+B 4、变异的原因分析包括:() A、病情变化或出现并发症 B、遇周末,调整日期; C、病人要求(拒绝)使用抗生素/做该项检查/继续补液/继续住院/出院 D、需要治疗其他疾病 E、以上都是 F、B+C+D 5、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内容包括:() A、平均住院日数; B、平均住院费用 C、治愈好转率 D、变异率 E、变异原因分析 F、顾客满意度 G、以上都是; H、A+B+C+F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60分) 1、临床路径是指 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针对某个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为基础,以提高 _________和保障 _____________为目的,所制定的有____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___要求的_______、标准化的诊疗计划,以减少_________及_______,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 2、变异是指 ________的结果或医务人员的______行为不符合路径 ____________要求的情况。 3、患者纳入临床路径需签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科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变异的分类:实施临床路径时有时会产生变异,即任何不同于临床路径的偏差。变异有正负之分,负变异是__________________(或结果没有产生),或推迟完成,如延迟出院、CT检查延迟;正变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提前出院、CT检查提前等。 三、简答题: 1、临床路径退出标准 2、临床路径管理中医生的职责

卫生部临床路径合集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的标准住院流程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的均按此执行。 一、诊断依据。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型)。 二、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点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4)胸片、心电图、腹部及妇科B超;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C肽释放试验(病情允许时); (6)并发症相关检查(新诊断糖尿病和病程超过5年定期复诊者):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AA、IA-2等),行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2)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 三、选择用药。 1.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及剂量调整: (1)餐前短效(或速效)和睡前中效(长效或长效类似物)胰岛素方案; (2)三餐前短效和早晚餐前中效胰岛素方案; (3)预混胰岛素注射方案; (4)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 2.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8岁以下不宜使用)。 3.对症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0天 五、出院标准。 1.治疗方案确定,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趋于稳定。 2.患者得到基本技能培训并学会自我血糖监测。 3.完成相关并发病的检查。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六、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则按相应路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考试试题及答案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知识考试试题 姓名科室总分100分,得分 一、选择题:(每空两分,共20分) 1、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意义:() A、规范医疗服务 B、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C、控制医疗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D、获得最佳服务 E、以上都是 2、临床路径病种选择遵循的原则:() A、常见病、多发病; B、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C、结合医疗机构实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D、A+B+C E、A+B 3、变异的处理步骤:() A、记录 B、提出解决方法 C、优化改进 D、A+B+C E、A+B 4、变异的原因分析包括:() A、病情变化或出现并发症 B、遇周末,调整日期; C、病人要求(拒绝)使用抗生素/做该项检查/继续补液/继续住院/出院 D、需要治疗其他疾病 E、以上都是 F、B+C+D 5、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内容包括:() A、平均住院日数; B、平均住院费用 C、治愈好转率 D、变异率 E、变异原因分析 F、顾客满意度 G、以上都是; H、A+B+C+F 6、急性心肌梗死单病种质量指标正确的是:() A、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给予氯吡格雷) B、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C、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D、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E、到达医院后使用即刻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症) F、以上说法都对 G、A+B+D 7、急性心肌梗死出院后继续使用:() A、阿司匹林 B、β-受体阻滞剂 C、ACEI/ ARB D、他汀类 E、健康教育 F、以上说法都对 8、关于肺炎单病种质控管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B、氧合评估; C、首次抗菌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D、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E、以上都对 9、髋关节置换术后质量控制指标正确的是:() A、实施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 B、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C、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D、单侧手术输血量小于400ml E、内科原有疾病治疗 F、健康教育 G、以上都对 H、除D之外其余都对 10、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时机正确的是:( ) A、术前1小时使用 B、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追加一次 C、术中用血大于1500ml追加一次 D、C+D E、以上都对 二、填空题:(每空两分,共40分) 1、临床路径是指、及,针对某个或,以为基础,以提高和保障为目的,所制定的有顺序和要求的、的,以减少及,使患者获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最新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各科室更好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依据此制度执行。 第二章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 第三条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任正、副主任及各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及专家委员会成员任成员。 第四条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五条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医务部、护理部、财务部)主任任成员。指导评价小组日常工作由医务部负责。 第六条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二)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三)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七条各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护理长任副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财务部等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第八条各科室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科秘书担任。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二)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三)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四)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第三章临床路径的选择与制订

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

**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 我院2014年9月正式开始临床路径工作已半年,选出我院临床路径完成例数较多的7个病种与实施临床路径前比较,从患者平均住院日和平均医疗费用的变化进行效果分析评价。 一、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威宁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病案室,选择白内障、腹股沟疝、阑尾炎、2型糖尿病、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七个病种,将按临床路径管理的七个病种出院统计资料作为临床路径组,从病案管理系统中筛选出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之前的相同条件的七个病种的统计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历史对照组研究方法,对这两组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医疗费用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二、结果 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平均住院日比较

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平均医疗费用比较 选出的7个病种临床路径中平均住院日指标下降幅度达到11%—44%,平均住院费用除白内障无变化外,其他6个病种指标下降幅度达到4.8%—35.5%,说明衽临床路径管理后,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住院天数,降低住院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通过临床路径实时监控,又能维护和提高医疗质量,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三、讨论 我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半年来,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减少了医疗费用,表明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单病种质量管理模式,是值得我们去实践和推行的。 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次数,可以有效利用宝贵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院效率。实施临床路径,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

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有效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减少无效住院日,使患者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医疗及护理服务。 对有变异的患者,认真记录,寻找原因,不断完善各病种临床路径流程,并持续改进,以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 **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二0一五年三月一日

(完整版)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考试题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测试 科室: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意义 A、规范医疗服务 B、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C、控制医疗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D、获得最佳服务 E、以上都是 2、临床路径病种选择遵循的原则 A、常见病、多发病 B、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C、结合医疗机构实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D、A+B+C E、A+B 3、变异的处理步骤 A、记录 B、提出解决方法 C、优化改进; D、A+B+C ; E、A+B 4、变异的原因分析包括 A、病情变化或出现并发症 B、遇周末调整日期 C、病人要求拒绝使用抗生素/做该项检查/继续补液/继续住院/出院 D、需要治疗其他疾病 E、以上都是; F、B+C+D 5、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内容包括 A、平均住院日数 B、平均住院费用 C、治愈好转率 D、变异率 E、变异原因分析 F、顾客满意度 G、以上都是; H、A+B+C+F 6、急性心肌梗死单病种质量指标正确的是 A、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给予氯吡格雷) B、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C、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D、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E、到达医院后使用即刻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症 F、以上说法都对; G、A+B+D 7、急性心肌梗死出院后继续使用 A、阿司匹林 B、β-受体阻滞剂 C、ACEI/ ARB D、他汀类 E、健康教育 F、以上说法都对 8、关于肺炎单病种质控管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B、氧合评估 C、首次抗菌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D、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E、以上都对。 9、髋关节置换术后质量控制指标正确的是 A、实施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 B、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C、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D、单侧手术输血量小于400ml E、内科原有疾病治疗 F、健康教育 G、以上都对 H、除D之外其余都对 10、关于病历书写质量需立即完成的内容包括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考题

2014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测试 科室: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意义 A、规范医疗服务 B、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C、控制医疗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D、获得最佳服务 E、以上都是 2、临床路径病种选择遵循的原则 A、常见病、多发病 B、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C、结合医疗机构实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D、A+B+C E、A+B 3、变异的处理步骤 A、记录 B、提出解决方法 C、优化改进; D、A+B+C ; E、A+B 4、变异的原因分析包括 A、病情变化或出现并发症 B、遇周末调整日期 C、病人要求拒绝使用抗生素/做该项检查/继续补液/继续住院/出院 D、需要治疗其他疾病 E、以上都是; F、B+C+D 5、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内容包括 A、平均住院日数 B、平均住院费用 C、治愈好转率 D、变异率 E、变异原因分析 F、顾客满意度 G、以上都是; H、A+B+C+F 6、急性心肌梗死单病种质量指标正确的是 A、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给予氯吡格雷) B、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C、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D、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E、到达医院后使用即刻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症 F、以上说法都对; G、A+B+D 7、急性心肌梗死出院后继续使用 A、阿司匹林 B、β-受体阻滞剂 C、ACEI/ ARB D、他汀类 E、健康教育 F、以上说法都对 8、关于肺炎单病种质控管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住院治疗标准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B、氧合评估 C、首次抗菌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D、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E、以上都对。 9、髋关节置换术后质量控制指标正确的是 A、实施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 B、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C、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D、单侧手术输血量小于400ml E、内科原有疾病治疗 F、健康教育 G、以上都对 H、除D之外其余都对 10、关于病历书写质量需立即完成的内容包括

卫生部临床路径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 E1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糖尿病宣传教育和管理。 2.饮食疗法。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及联合口服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2- E10.9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培训考试题答案.doc

坊子区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考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定义:(每题5分,共10分) 1、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后,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某种手术制 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 2、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的重耍措施,也是综合医院治疗评价的重耍指标Z-o 二、问答:(第1-7题,每题10分,第8题20分,共90分) 1、进入路径病历的选择要求有哪些? 答:⑴诊断明确,⑵无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和伴发病,⑶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⑷诊 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合并症。 2、临床路径的工作冃标是什么? 答: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T作效率和内涵质量。 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3、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工作冃标是什么? 答:通过学习和实践七个单病种的临床诊疗常规和质量控制指标,逐步掌握如何应用医院优化服务管理丁具,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进医院的服务流程,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T作效率,规范单病种的临床医疗行为。 4、什么情况下临床路径退出? 1、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转入其它科室实施治疗; 2、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不得不中止临床路径诊疗流程; 3、由于入院前检查检验结果报告不准确或其它原因,导致入院第一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诊疗流程的患者。 5、请写出本科室某一个临床路径的出院标准?

卫生部诊疗技术指南临床路径2019版295页word

第一篇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罗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培养、血气分析、胸部CT、D-二聚体、血氧饱和度、B超、有创性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入院后尽快(4-8小时内)给予抗菌药物。 2.药物选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初始治疗2-3天后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抗菌药物。 4.对症支持治疗:退热、止咳化痰、吸氧。 (八)出院标准。 1.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超过72小时。 2.影像学提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病情较重,符合重症肺炎标准,转入相应路径。 3.常规治疗无效或加重,转入相应路径。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J44.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2.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常规用药者。 3.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或痰的性状发生改变,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指导各科室更好的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各科室临床路径工作依据此制度执行。 第二章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 第三条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任正、副主任及各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相关职能科室主任及专家委员会成员任成员。 第四条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一)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二)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四)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五)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六)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第五条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医务部、护理部、财务部)主任任成员。指导评价小组日常工作由医务部负责。 第六条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二)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三)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四)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七条各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护理长任副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 (二)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财务部等制订临床路径文本; (三)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 (四)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第八条各科室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科秘书担任。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 (二)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 (三)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四)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第三章临床路径的选择与制订

中医临床路径评估表

中医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评估表 路径名称消渴病科室名称糖尿病科医院名称临朐县中医院 路径对应标准中医病名消渴病_____________________ TCD代码BNV060 路径对应标准西医病名2型糖尿病ICD代码(6位码)E11.902 入径例数_______________ 填表人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注: 1.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本表针对入径病例,填表单位应尽量使用标准中医病名并配用TCD代码, 如无标准中医病名相对应的代码(无TCD代码)请在中医病名后标明病名出处(如诊疗常规版本、教材版本等等)。对应西医病名务必规范准确并配用 ICD-10疾病编码,请使用标准6位码。 3.路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如认为不规范或不可操作请说明具体情况。

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估表

注: 1.统计表编号由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编码和录入,填表者不需要填写该项。 2.本表针对出径病例。本表治疗方法指本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中的中 医治疗方法,如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推拿等。如仅采用其中一种中医治疗方法的病例,需填写此表单的“单一治疗方法”一栏,注明中医治疗方法名称并进行疗效统计; 如联合采用2种或2种以上中医治疗方法的病例,需填写此表单的“综合治疗方法” 一栏,依据使用中医治疗方法的种类数量统计病例数量,并进行疗效统计。 3.治疗效果中三项指标依据各病种临床路径中出院标准/出路径标准进行具体 填写。 4.序号10-18均填写入径病例总数的相关统计数据 5.“单一治疗方法”与“综合治疗方法”病例数之和应于总出径病例数相等;其相应的 疗效统计结果例数之和也应于总体出径病例数相应疗效统计结果例数之和相等。

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

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 编辑:陈惠忠发布科室:科教科发布时间:11-11-01 摘要: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 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胆总管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肾结石、股骨干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凹陷性颅骨骨折、高血压脑出血等县医院外科10个常见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乳腺良性肿瘤等普通外科2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乳腺良性肿瘤、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癌、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管结石(无胆管炎或胆囊炎)、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原发性肝细胞癌、肝门胆管癌、细菌性肝脓肿、胃癌、脾破裂、胰腺癌、胰腺假性囊肿、肠梗阻、小肠间质瘤、克罗恩病、肠外瘘、肛裂、肛周脓肿等普通外科21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大血管外科8个临床路径的通知 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人工机械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病变人工生物瓣置换术、升主动脉瘤、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心脏大血管外科8个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血液内科专业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血友病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血液内科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角膜裂伤、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等眼科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一:单病种 单病种是指没有并发症,单一的疾病,是通过监测某个病种的质量指标情况来评价医院,最早实行单病种时指标就是平均住院日、平均费用、好转率、死亡率等基础指标,由于医院在服务、技术、设备、治疗方法上的不同,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很难用这些指标进行评价医院,从而逐渐演变成我们目前使用的监测指标表,现在最新的单病种的发展趋势是为推广单病种付费做准备。 单病种付费指的是患者确诊入院,按规定的临床路径接受相应治疗,最终达到临床疗效标准出院,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化验检查、手术、住院、医用耗材等各项费用,由医保部门根据平均情况确定某一个病种的费用总额,然后按照这个价格将医保报销的钱交给医院。费用如果有节余,纳入医院收入;如果超标,医院补齐,与住院个人再无关系。这种方式将控制医院的过度服务,同时遏制病人看病贵现象。 北京市已经约有20个病种实施费用“包干”,这些病种包括: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子宫肌瘤切除术、卵巢囊肿切除术、白内障状体切除术等。 二、DRGs 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它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

及转归等因素把病人分入几百个诊断相关组,它认为你这一个组内付出的医疗技术成本、物质成本等相似,然后决定应该给医院多少补偿费用。 单病种与DRGs 相同点: 两者的付费标准都预先制定,并且都以疾病诊断以及ICD编码为基础. 不同点: DRGs组仅有几百个,却可以覆盖所有病种;而病种数有近万个,单病种付费只能选择少数病种;另外,DRGs比单病种付费的组合方案更为科学、合理。 目前已经开始实行单病种付费,DRGs分组付费在实验逐步推广阶段。 三、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是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标准化诊疗流程,属于大众化而没有个体化。 临床路径为单病种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DRGs)等付费方式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四、单病种和临床路径区别 单病种是一个病种,需要对该病种整个治疗过程当中某些重要节点进行监测,来评价质量,卫生部收集数据,为付费改革奠定基础。

临床路径工作计划

篇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计划a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让患者接受更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的通知》(卫医管发〔2009〕99号)、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暂行办法》(见湘卫医发〔2011〕71号)及湖南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通知》(湘卫医发〔2011〕84号)要求,并结合我院三级综合医院的创建要求,经医院研究决定,从2013年10月15日起,对我院16个专业26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为确保临床路径管理实施的实效性,特制定本工作计划。一、启动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1月) 1、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临床路径评估小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2、各临床科室,在卫生部正式公布的专业病种内选择符合本科室的病种(各内科至少一个病种、各外科至少两个病种)开展建立临床路径工作。 3、各临床科室指定个案管理员(医师、护士各一名)。 4、建立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管理信息平台。 5、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修订临床路径文本样稿。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1、组织、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培训。(各临床科室医生以及临床路径管理人员)。 2、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于2013年11月20日前上报临床路径文本样稿至医务部。 3、建立临床路径开展奖惩机制。 4、2013年11月21-30日审核临床路径文本,同时开展临床路径医疗系统网络表单制作。 5、临床路径紧急情况警告值制度管理严格遵守危急值管理制度实施。 6、制度临床路径相关统计表单。三、开展预评估阶段(2013年12月1日起) 1、验收各科室临床路径医疗系统网络表单。 2、临床路径文本定稿后严格按出入径标准开始全院实施。 3、每月对本院临床路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4、每季度对本院临床路径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总结。 附件:1、临床路径病种目录 2、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3、临床路径工作人员相关职责 4、临床路径管理培训计划 5、临床路径统计表 6、临床路径绩效考核奖罚制度 医务部2013-10-30 附件1:邵阳医专临床路径管理科室及病种目录 附件2: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