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眼的疗效

合集下载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关键词】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是眼科临床上常见致盲的眼病,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方法,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滤过性手术,传统的手术方法,术后容易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如早期低眼压,浅或无前房,远期滤过泡纤维化是主要并发症,如何尽可能减少并发症,提高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形成功能良好的滤过泡。

我院从2009-1/2010-12对89例92眼青光眼在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联合抗代谢药物,可调节缝线,取得良好疗效。

对象:我院2009-1/2010-12收治青光眼89例92眼,男38例39眼,女51例53例,年龄45-66岁(平均55.5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5例45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0例42眼,继发性青光眼4例4眼。

方法:术前20%甘露醇250ml静滴,尽量降眼压降至正常,表面麻醉采用5g/L爱尔凯因(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术前结膜囊给药,1-2滴/次,每次间隔5min,共3次开始手术,与眼球上方以穹窿为基底的“L”型结膜瓣,烧灼之血,作以角膜为基底1/3-1/2厚,4mmx5mm大小梯形巩膜瓣,向前剥离至角膜缘,中间潜行分离至透明角膜1.0mm-1.5mm,将浸有0.2-0.4g/L的丝裂霉素(MMC)的棉片放于巩膜瓣下1-3min移去,生理盐水冲洗残留的丝裂霉素,与10:00处角膜缘作前房穿刺,缓慢放出部分房水,切除2.0mmx1.5mm小梁组织,并做宽基底虹膜周边切除,巩膜瓣复位,将巩膜瓣两柱角各缝合一针,前方穿刺口注入生理盐水恢复前房,观察渗漏情况,决定做一根或两根可调节缝线。

密闭缝合球结膜瓣,下方球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注射液,包术眼。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全身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有禁忌者除外)3天,典必殊滴眼,复方托吡卡胺滴眼。

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房闪,瞳孔,虹膜周切口。

对于前房恢复,眼压不高,滤过泡形成患者进行复方托吡卡胺散瞳,活动瞳孔减少前房的渗出及术后反应;2例出现浅前房,均为I度浅前房,给予加压包扎及散瞳,静滴20%甘露醇注射液。

复合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复合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复合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发表时间:2015-09-29T15:41:15.1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7期作者:张文玲[导读]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的终身性眼病,患者常因视神经不可逆损伤和持续高眼压而引发视功能损害.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76例青光眼患者分为复合组和传统组(各38例),传统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复合组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复合组的浅前房形成率显著低于传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眼压水平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

复合组的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92.11%,显著高于传统组的68.42%(P<0.05)。

结论: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更为显著,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浅前房发生率,提高远期手术疗效,促进功能性滤泡形成,临床应用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功能性滤泡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的终身性眼病,患者常因视神经不可逆损伤和持续高眼压而引发视功能损害[1]。

早期行手术治疗降低眼压是治疗青光眼的关键。

我院应用了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6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1例,女35例,年龄38~75岁,平均(45.2±1.9)岁,疾病类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慢性开角型青光眼20例,残余青光眼2例,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8例。

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分为复合组和传统组(各3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传统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

术前使用盐酸奥布卡因、利多卡因分别做表面麻醉和球周浸润麻醉,在12点~3点位置在穹窿部做结膜瓣,对暴露的巩膜进行烧灼止血,再在角膜缘上做巩膜瓣,在巩膜瓣下方巩膜床前进行剥离,直至清亮角膜区内1mm处。

116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116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相贴 。
12 1 本组手术均采取球后麻醉 , .. 间歇按压 眼球 , 以达 降压 目的 。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并 向后分离 , 以穹窿部为基 底 做 的结膜瓣 。然后做约 12巩膜厚度 4ml× 5 结膜泡分型 ..
分级按 Kof d法 JI rn l e : 型滤过 泡呈微
满 意 。 结论

术 后浅前房 、 眼压、 低 视力 下降等并 发症减 少 , 临床效果
复 合 式 小梁 切 除术 治 疗 青 光 眼 安 全 性 高 , 后 并 发 症 少 , 高 手 术 的成 功 率 , 效 确 切 , 术 提 疗 是
种 值 得 推 广 且 安 全 有效 的治 疗 手 段 。
瓣, 向前剥离 达角膜后弹力层止端 。将浓 度为 0 2 m / l . gm 的
丝 裂 霉 素 c 片放 于 巩 膜 瓣 及 其 周 围 的结 膜 瓣 下 3mi, 棉 n 取 出棉 片 , 0 9 生 理 盐 水 约 10 m 充 分 冲洗 滤 过 区 。2:0 用 .% 5 l 0 位 角 膜 缘 内 05mn做 一 l m 水 平 角 膜 穿 刺 口 , 出 适 量 房 . l m 放 水 , 压 下 降 至 略 低 于 正 常 眼 压 水 平 。巩 膜 瓣 中 央 切 除 约 2 眼
虹 膜 根 部 阻塞 内切 口 , 先 缩 瞳 , 后 用 虹 膜 恢 复 器 压 迫 巩 可 然
1 11 我 科 从 20 .. 0 6年 l 至 20 2月 0 9年 1 2月 收 治 各 种 类 型
膜瓣处 , 使虹膜根部脱离 内切 口; 为内切 口处有 血块堵塞 , 若
房水 流出不 畅 , 可用食 指经 下睑压 迫 眼球 下部 , 增加 眼压 促 进血块排 出; 为缝线 过紧 , 除可调节 缝线 。总之 。术后 若 拆 要根据 眼压情况 , 滤过 泡形态 功能 , 前房 深浅决 定分 次或一 次性拆除可调节缝线 , 一般在术后 3~1 4d拆除 , 滤过 泡功 能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探讨重点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探讨重点

临床中, 青光眼会对视力健康造成影响, 属于终 身性疾病, 其患病者在近几年间不断增加, 且呈快速 上升的态势
[ 1]
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依据数字表法对 80 例患者进 行随机 分 组, 对 照 组 与 治 疗 组 每 组 40 例, 分别为 42 眼与 43 眼。治疗组年龄 43 ~ 62 岁, 53. 62 ± 平均( 5 71) 19 例; 20 眼为原 岁; 男、 女患者分别为 21 例、 23 眼为原发闭角型青光眼; 0. 3~ 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 0 的术前视力, 36. 12 ± 7. 41 ) mmHg。 术前眼压 ( 64 岁, 53. 82 ± 5. 47 ) 对照组年龄 43 ~ 平均 ( 岁; 男、 18 例; 19 眼为原发性开角型青 女患者分别为 22 例、 23 眼为原发闭角型青光眼; 0. 3 ~1 . 0 的术前 光眼, 35 . 82 ± 6. 52 ) mmHg。 两组一般资 视力, 术前眼压( 0. 05 ) , 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 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手术在显微镜下操作。 给予对照 组患者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利多卡因注射液 和布比卡因注射液球后注射约 3 mL, 鼻上方或者颞 上方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 巩膜表面烧灼 以角膜缘为基底做梯形巩膜瓣, 厚度为 止血充分,
2 group ( 71 . 43%) ,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 5. 16 , P< 0. 05 ) . Conclusion The χ= 2
treatment effect of composite trabeculectomy for glaucoma is significant. 【 Key words 】 Glaucoma; M icrosurgery; Treatment

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复合式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比较目的:探讨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0例(109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眼)和对照组(54眼),观察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

结果:观察组眼压完全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眼压,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提高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传统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有研究表明,青光眼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3.8%~40.2%[1],且其发病率近年来有快速上升趋势[2]。

青光眼是由于眼内压异常增高而导致视神经不可逆性损伤,视野部分或全部损害,如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最终将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药物治疗、激光疗法及外科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治疗青光眼的方法,其中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临床上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取得了显著效果[3]。

2009年1月-2012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对青光眼患者分别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以探讨两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00例(109眼),均为原发性青光眼,均经眼压测量、房角检查、视野检查及眼底检查等确诊,视力模糊、失明是其临床主要表现。

将全部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55眼),男31例(35眼),女19例(20眼);年龄20~61岁,平均(42.9±5.8)岁;术前平均眼压为(42.2±9.7)mm Hg;闭角型43例(48眼),开角型7例(7眼);对照组50例(54眼),男30例(34眼),女20例(20眼);年龄20~61岁,平均(41.9±6.4)岁;术前平均眼压为(43.1±8.5)mm Hg;闭角型43例(47眼),开角型7例(7眼)。

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比较

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比较

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比较目的观察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

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97例共102眼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手术,观察比较临床疗效。

结果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 3.8%,术后发生功能型滤过泡为96.2%,术后眼压在17 mm Hg以下占92.3%,未观察到明显并发症。

结论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能有效减少滤过泡穿破,减少术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能提高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有效地挽救和保留患者的视功能。

标签: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单纯小梁切除术;效果比较单纯小梁切除术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复合小梁切除术更是能有效地减少了一些单纯小梁切除术的并发症[1]。

但术后常见滤过泡穿破或缝合切口漏水而造成术后术眼前房变浅、低眼压等情况,使手术效果下降甚至青光眼反复发作。

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种类型青光眼进行效果比较,显示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使术后功能型滤过泡增加,提高术后眼压长期平稳控制的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97例共102只眼。

其中男43例共44只眼,女54例共57只眼;年龄20~66岁,平均(49±2)岁。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5例共37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共38只眼,原发慢性开角型青光眼23例共25只眼,青光眼二次手术患者2例共2只眼。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为采用结膜下褥式缝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49例患者52只眼,对照组为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49例50只眼。

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1.5±0.5)个月。

1.2?手术方法1.2.1?对照组?单纯小梁切除术,用2%利多卡因针于10:30至1:30范围作球结膜下侵润麻醉,于上述钟点沿剪开角巩缘形成结膜瓣[2],巩膜止血,作以角膜缘为基底、1/2巩膜厚度,约4 mm×4 mm三角形巩膜瓣,切除巩膜瓣下角膜小梁组织1 mm×1.5 mm,剪除小部分虹膜形成周切口,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巩膜瓣尖角1针,两侧0~2针,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双侧结膜切口共2针。

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发布时间:2022-12-26T06:01:50.35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6期作者:周晓[导读] 目的:分析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5月-2020年周晓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 551700摘要:目的:分析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11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取复合小梁切除术。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和眼压恢复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复合小梁切除术后视力明显得到恢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青光眼患者治疗采取复合小梁切除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患者眼压,具有显著应用效果。

关键词: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临床应用在临床上青光眼被称为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由于持续性、过高眼压使视神经受到损害后无法进行视力修复。

目前,相关资料显示青光眼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我国青光眼多以原发性为主,在诊断为青光眼后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为主,临床上常以小梁切除术为主,该手术是最经典的抗青光眼手术,该手术方式主要用于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由于闭角型青光眼眼压生活是因为特殊的解剖结构,例如房角狭窄、前房浅、房角引流结构异常,所以通过切除部分小梁组织方式形成新的引流通道,进而控制眼压,降低青光眼发作几率[1-2],然而该手术方式同时伴有较高的并发症,如浅前房、高眼压、黄斑水肿等,这些并发症会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预后效果。

近几年来相关资料提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相比传统的小梁切除术应用效果更加明显,且具有术后预后效果佳、恢复快,术后前房控制好等优势。

本文将分析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小梁切除术的应用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复合式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

复合式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

住院时间和术后随访1a期间内的宫内孕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切除吻合组的患者。

分析其原因为[10-12]:输卵管开窗取胚无需切除患侧输卵管及其系膜,不会破坏卵巢系膜与输卵管之间的神经与血运,能最大限度保障患侧卵巢、输卵管的血供及功能,提高宫内孕率。

同时,由于其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故患者术后恢复迅速。

但需注意:(1)需根据患者对生育的要求、受精卵着床部位,以及输卵管病变情况选择术式。

(2)为防止术后残余滋养细胞有可能继续生长,输卵管病变处理后应在局部注射甲氨蝶呤。

术后仍需密切监测β-HCG水平,以确定是否存在持续性异位妊娠[4]。

4 参考文献[1] 韩桂花,韩品香,沈丽芳,等.宫外孕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与病原学特点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21):3312-3315.[2] 周琴,王颖楠,徐英姿.气腹腹腔镜和无气腹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0):1680-1682.[3] 楚光华,刘晨,胡春艳,等.三种保守性腹腔镜手术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比较[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6):512-516.[4] 谢辛,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74-79.[5] 彭超,周应芳.异位的早期诊治-输卵管间质部妊娠高危因素及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7,33(9):885-888.[6] 李淑芬.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4):2067-2068.[7] 陈君玉,伍亚玲,何金华.腹腔镜下两种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与妊娠结局评价[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8,10(6):71-74.[8] 金倩燕,金小英,张松英.腹腔镜下切开取胚术治疗直径小于3cm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14):1077-1080.[9] 张媛,解蓓蓓.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对输卵管妊娠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19,35(4):347-350.[10]樊松峰.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2):163-165.[11]王文仪,乔晓林,郭红霞,等.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治疗宫外孕患者54例疗效观察及术后中、远期随访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8,20(5):735-737.[12]朱爱媚,侯翠,李初升.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与输卵管切除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7,22(12):956-958.(收稿 2021-05-11)复合式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刘平河南淮滨县人民医院眼科 淮滨 464400 【摘要】 目的 探讨复合式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眼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6-11-28T14:11:31.4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作者:张宗生
[导读] 研究晚期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新疆哈密地区中心医院眼科 839000
摘要:目的研究晚期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临床纳入48例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晚期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4例。

其中24例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作为传统组,另24例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作为复合组。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前和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眼压情况无差异,P >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复合组眼压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

复合组、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3%、20.83%,复合组明显较低,P<0.05。

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眼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术后眼压控制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青光眼;传统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疗效
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可导致患者持续性高眼压,导致视神经不可逆性损伤,永久性影响患者视力[1]。

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各类青光眼的治疗,但小梁切除术后存在浅前房或无前房、黄斑水肿等症状,最终导致治疗失败[2]。

因此如何有效治疗青光眼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出现为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对两种小梁切除术进行对比,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48例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晚期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检查和诊断均符合晚期青光眼诊断标准[3]。

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24例。

传统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1.8±4.6)岁。

复合组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1.4±4.5)岁。

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性别以及年龄)均无差异,P>0.05。

1.2 方法
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前利多卡因眼球局部浸润麻醉,12点-3点方向以穹窿部基底做结膜瓣,灼烧浅层巩膜进行止血,后以角膜缘基底做巩膜瓣,1/2巩膜厚度。

切除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和虹膜组织,修整巩膜瓣后在顶端缝合,并在两侧切口进行缝合,结膜下方注射2.5mg地塞米松,常规敷料包扎。

复合组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手术同传统组一致,仅在制作完巩膜瓣后,将浸泡有0.2mg/ml丝裂霉素C棉片放于巩膜瓣下3min,取出后生理盐水冲洗,颞侧角膜缘1mm进行前房穿刺,缝合巩膜瓣顶端及两侧切口打结,对前房重建,常规敷料包扎。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月、术后6月、术后12月眼压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眼压情况
术前和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眼压情况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复合组眼压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

见表1。

3 讨论
青光眼是一种致盲性眼科疾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既往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将房水引流至结膜下,从而吸收房水,降低眼压。

但由于传统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较多,容易导致路径堵塞、感染等症状,使治疗失效[4]。

因此进一步研究治疗青光眼的手术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建立于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应用可拆除线和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丝裂霉素),可使功能性滤过泡成型,调节功能性滤过能力,防止浅前房的发生[5]。

本文对比两种手术发现,复合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眼压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

提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应用丝裂霉素可抑制、破坏DNA结构,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从而避免了滤道堵塞的结果,术后眼压控制好。

在并发
症中发现,复合组、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3%、20.83%,复合组明显较低,P<0.05。

可见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使用可吸收线和丝裂霉素促进了伤口的愈合,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眼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术后眼压控制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娟,秦岭.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眼的疗效[J].四川医学,2015,36(2):198-200.
[2]张海江,董洁玉,吴昊等.泛视网膜冷凝或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3,35(7):540-542.
[3]曲验兵,解蕊.45例晚期青光眼患者的延误诊断分析及治疗[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3,23(2):137-140.
[4]杜青卫,杨林声.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0):1766-1768.
[5]杨晓.晚期残余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11):2361-23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