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 (2)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 (2)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 (2)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1、文言文两则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练习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匆匆》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题练习册 2 匆匆 【字词荟萃】 1、仿照例子写词语。 (1)例:赤裸裸 ()()() (2)例:匆匆忙忙 ()()() 2、选词填空。 爱护爱惜 (1)他从小就养成了()书籍的习惯。 (2)粮食是宝中宝,人人都要()。 维持保持 (3)解放前,爷爷起早贪黑地干活,可还是()不了一家人的生活。 (4)老红军战士始终()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3、反义词填空。 聪明()空虚()伶俐() 【句段集锦】 照样子写句子。 (1)例: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____________ ,有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有________ 的时候;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的时候。 【课文链接】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下来。 (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从这个句子,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时间比作_____ ______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延伸】 1、阅读: 毛驴和牛大哥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它背(bēi,bèi)回家。毛驴向它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拒绝了,自己一瘸一拐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 “千斤。”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练习题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汉字。 wǔ rǔ wēi ǎi qín ( ) ( ) 风()小家() gān jú péi jǔ zéi ( ) ( )不是规()盗() 二、用“√”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儿应(yīng yìng)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dōu dū)临淄住满了人。 3、我最不中(zhōng zhòng)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三、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冷笑为难招待安居乐业 B、出息取笑笑嘻嘻鸟如指掌 C、囚犯解释实话实说面不改色 D、负责大臣完好无损不惜代价 四、选关联词填空。 即使……也……不管……也……是……还是…… 宁可……也不……如果……就…… 1、( )多么艰苦,你()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2、邱少云()牺牲自己,()挪动一寸地方。 3、()只剩下一个人,我们()要渡过江。 五、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为设果():A、假设 B、摆放 C、假使 2、乃呼儿出():A、你、你的 B、竟 C、就,于是 3、若无其事():A、若是、如果 B、如同、好象 C、你 六、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 1、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2、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神态表演艺术。() 3、杰奎琳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杰克像个男子汉似的挺挺胸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七、仿写句子。 1、用比喻的方法把下面句子写具体、生动。 雨下得很大。 2、用拟人的方法把下面句子写生动。 太阳落山了。 八、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并写一句课外积累的对联。 1、地满红花红满地, 2、,,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3、,山外白云,池边绿树,,雨落溪边,。 九、根据下面所描绘的情境,回答下列的问题。 有同学没征得到老师的允许,就离开教室,这时正好给你看见了,你会说:

语文主题学习六年级下第一课

“语文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学习主题“感悟生活”第 1 课时主备人 课时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字词认写课型单元整体认 读课 课时教学目标: 学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 预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8个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单元的8个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教学准备: 单元预习卡 预习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词、读准 字音。(方法:借助拼音或查字典) 2、完成预习卡。 课件出示课题 教学过程设 主备人教学设计 一、以“感悟生活”为话题,导入本单元学习 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然而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有所感悟,收到启发,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作者们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吧。 二、自主预习环节:

计出示本课自读要求: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方法:借 助拼音或查字典) 2、完成预习卡。 三:词语检查: 出示本单元词语: 学奕、鸿鹄缴而盘盂萦绕一摞愧疚肩胛瘙痒窈窕附庸游丝哲理 爱憎秽物纽扣蘸药渺小鼻涕徘徊挪移蒸融插秧枯萎汲水 薄弱惊羡慌乱喧哗锻炼机敏艰难冒险英俊幅度赤裸裸 头涔涔泪潸潸伶伶俐俐语重心长优雅自在勃勃生机沧沧凉凉 座无虚席惊心动魄不知所措无缘无故养 尊处优意想不到狂风暴雨专心致志 1、学生齐读。 2、小组内自读 四、读课文 出示要求: 1、同桌用一本书轮读课文,每人读一段,要求读正 确读流利。 2、小组合作把自己认读的最好的文章读给小组同学 听。 五、学写字: 1、出示本单元要求书写的字:秧番锻雅勃挪 蒸萎 正确读出字音,齐读指名读 你发现了什么?(前几个是左右结构后两个是上下结构)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预习作业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预习作业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是文言文两则,那么这到底有哪两篇文言文呢?同学们应该怎样进行预习呢?下面是由WTT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预习作业,希望对您有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预习作业一 一、辨字组词。 弈( ) 诲( ) 惧( ) 奕( ) 悔( ) 俱( ) 矣( ) 曰( ) 援( ) 唉( ) 日( ) 缓( ) 二、写出下列加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学弈 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 非然也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及其日中如探汤 三、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四、抄写《两小儿辩日》中的比喻句,并写出这些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出四个打比方的成语。 如:对答如流、多如牛毛 ( )( )( )( ) 六、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七、结合注释读古文,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 ①我所欲也:是我所想要的。②熊掌:熊的脚掌,是珍贵的食品。③亦:也。④二者:指鱼和熊掌。⑤兼:同时都得到。⑥舍:舍弃。⑦取:选择。⑧生:生命。⑨义:正义。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要求背诵的有全文更好)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两小儿辨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盘盂(yú).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第二课:《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 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 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 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 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 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 .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 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 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 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创新教案

创新教案 《腊八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积累叠词,了解小说背景。 2.了解小说借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用读对话梳理情节的方法,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3.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4.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的。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2,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略得当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文体 1.播放微视频,引出小说背景。 2.板书课题,读准课题。 二、字词教学,了解环境 1.出示字词,读准字词,引导学生从词语内容和形式上发现规律。 2.情境朗读,了解环境。 三、梳理情节,初识形象 1.快速默读第6—19自然段,思考:八儿想吃腊八粥却吃不到,他是怎么办的? 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小说情节。 3.根据板书,串联情节,了解小说主要内容。 4.小结:这篇小说就是用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刚才,我们读了八儿和妈妈的对话,梳理出的情节就是小说的情节。 5.交流:从这些情节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八儿? 四、品读语言,丰盈形象

1.聚焦情节中八儿的语言,初步感受语言的变化。 2.品读短句。 (1)齐读,思考:本句中哪个字最精彩? (2)对比朗读,从“那”字,你感受到什么? (3)联系自己生活经历,感知八儿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一个“那”字,又让我们看到一个(回扣板书)的八儿。刚才,我们抓住了八儿的语言,品读“那”这个关键词,揣摩了八儿的心理,从而让八儿的形象在我们头脑中更加丰满。 3.品读长句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填一填:八儿每次是怎么分的,有什么变化? 写一写:你又读到一个怎样的八儿,并想想理由(填在磁卡上,一张磁卡写一个词)。一定要填在磁卡上。 温馨提示:四人小组,一人主持,其他三人一人汇报一处。 (3)小组汇报。 (4)小结:刚才,我们读了八儿这处长的语言,从分粥的变化中揣摩了八儿的心理,让他的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更加丰盈。 (5)串读三次分粥的句子,读出变化。 4.小结:刚才我们品读了八儿的语言,关注了关键词句,揣摩了八儿的心理,让八儿的形象跃然纸上。沈从文不愧为语言大师,在对人物语言进行描写时,每个词语,每句话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也不行,借助不同的语言形式展现人物不同的形象。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梳理环境中的情节,品读八儿的语言,揣摩他的心理,看到了一个(回扣板书)的八儿。八儿心里隐藏的语言和那锅不断叹气的粥,这又藏着什么奥秘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揭秘。 第二课时

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语文教案

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重点语句深刻感悟其内在意思,从中懂得时间的宝贵 教学难点:体会时光飞逝的含义,抓住人生有限的宝贵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时间飞逝,日月如梭,时间就像流淌的河水,只会流逝,不会回头。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不仅只有我们才会发出如此感叹,朱自清先生也有此感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3.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4.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紧扣“匆匆”儿子,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流露出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可分为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第二段(第2、3、4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第三段(5自然段):照应开头,再次提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小结:文章开篇就提出了问题,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通过具体描述过去以及现在日子的来去匆匆,抒发出自己对时光流逝而无法挽留的感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四、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课 匆匆

2、匆匆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

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⑴注意“涔、潸”的读音。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4.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5.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6.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7.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评 价人物。 2. 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 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3. 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 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4. 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教学重点 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 价人物。 2.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 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教学难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本单元学的几篇文章吗? 1. 展示课文中的插图, 让学生说一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 并说一说从哪里可 以看出来。 2. 出示文中重点的语句。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讨论人物性格特点。 3. 探讨评价人物的角度。《骑鹅旅行记》(节选) 中的尼尔斯是个怎样的男 孩?除了顽皮、淘气, 你觉得他还是个怎样的孩子?(从他担心父母发现雄鹅不见 后会伤心可以看出他其实也是个好孩子。) 4. 教师总结阅读名著的方法。 (1) 我们要结合事件, 对人物作出评价。例如, 汤姆·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 喜欢冒险的人, 这是从他五次历险的经历中分析出来的。从他叙述历险经过时, 添加了许多动人的情节, 大肆渲染了一番, 可以看出他的有趣和有点儿虚荣心的 特点。评价人物要立体、全面。例如,《骑鹅旅行记》(节选) 中的尼尔斯有淘气、顽皮的一面, 也有有孝心的一面。经历了骑鹅旅行之后, 他更是变成了一个具有 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 (2) 评价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中的鲁滨逊, 正是由于受当时英国的航海和冒险热潮的鼓动, 而参加的冒险活 动。 (3) 塑造人物可以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 通过这些 描写可以分析出人物性格, 这样就能更好地评价人物。例如, 《骑鹅旅行记》(节选) 中“‘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 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他想, ‘父母从教堂回 来时, 发现雄鹅不见了, 他们会伤心的。’当他这样想的时候, 他又忘记了他是多么弱小无力。他一下子从墙上跳下来, 跑进鹅群里, 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这些心理、动作描写细致地刻画了尼尔斯有孝心、勇敢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 第一题。 1. 读下面的例句, 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课件展示: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加点部分的共同特点是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读后感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读后感 分别写出下面两句中“说”的含义。(2 分)⑴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孙权劝学》中的两个成语,并解释。(2 分)(1)(2)4.“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中写到了众多著名作家,请各写出他们的一部代表作。(4 分)福楼拜:歌德:屠格涅夫:左拉:6.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议论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结构严谨,思路清晰。金书铁卷B《邓稼先》是作者带着传统意识、全球视野、历史眼光、民族感情而写作成的。C《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作者通过一次会见来表现贝多芬在音乐上的巨大造诣。D《孙权劝学》以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刻画人物。7.写出你最喜欢的一位名人并对他作出评价。(2 分) 姓名:______________ 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8.贝多芬的生命因耳聋而遭遇了人生的休止符,却在短暂的休止之后奏出了热烈的最强音;他的生命波澜起伏,却如一支乐曲一样在低谷之后掀起动人的高潮。所以,有人说,贝多芬的生命本身就是

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小练笔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小练笔 一、看拼音,写汉字,你一定能规范地写出来!(3分) bùxíng hóng wàng tìcán 恐( ) 绞( ) ( )毛兴( ) 抽( ) ( )暴 二、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2分) 1.妹妹换上了新夹(jiájiā)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sàn sǎn)步了。 2.他那披散(sǎn sàn)的长头发中间露(lùlòu)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三、用“”划出错别字,在括号里改正过来。(4分) 1.“精兵减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题出来的。( )( ) 2.父亲仍旧穿着那件灰布旧绵袍,可是没带眼镜。( )( ) 四、选词填空。(4分) 严肃严重严厉 1.违法乱纪的人要受到政府( )的处置。 2.今天,大会的气氛非常( )。 激烈猛烈剧烈 3.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 )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4.大地( )地震动起来,看来火山爆发又要开始了。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4分) 1.比喻事物轻微,不足道。( ) 2.形容死的有意义、有价值。( ) 3.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 ) 4.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 六、修改下列病句。(3分) 1.局势越来越沉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 2.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3.一进学校,我就看见一排教学楼和一阵阵读书声。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3分) 1.赵虎说:“我要向灾区人民捐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3.在证据面前,他不得不承认错误。(改为肯定句) 八、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4分) 1.“兴旺”应读作“xìng wàng”。() 2.《囚歌》这首诗是著名爱国将领叶挺写于敌人狱中的。( )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司马迁说的。( ) 4.江姐是革命小说《红日》中的主要人物。( ) 九、你一定读过不少革命题材的书吧!请你把最喜欢的一本推荐给同学,并告诉同学你喜欢的的原因。(2分)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第二课小练笔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第二课小练笔 一、你一定记得这些同音字,想一想,把字写准确、美观。(6分) 1、jiāo ( )往()傲()花()气 2、shì( )迹()样()言()验 3、yǜ荣( ) ()险()防养() 二、填一填。(2分) 1、“却”应查大写字母(),它的读音是()。“却”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后退,B、推辞,拒绝,C、去、掉,D、表示转折。“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却”应选第()种解释,“好意难却”中的“却”应选第()种解释。 2、照样子写词,(至少各两个词)。(6分) A、苍松翠柏 B、茫茫大海缕缕白云 C、奇花异草枯枝败叶 三、请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8分) 盛气()人兴国安()憨厚()朴力倦神() 巍()丰碑()死如归()之不理飞舞盘() 奇花()草()珑娇小()烛夜游腰()腿疼 ()天席地喜不自()责无旁()百年千() 四、选词填空。(2分) 驱逐追逐亲热亲密 1、战士们()着敌人,把来犯者全部()出境。 2、他俩是()的友人,一见面就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极了。 五、请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春秋,()秦汉,()辽金,()元明,上下两千年”写出了长城经历的年代及时间。(2分) 2、宋朝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本册书上有首,把你最喜欢的一首默写下来,。,。(4分) 3、《美猴王》是明朝作家()写的,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2分) 4、在家过年贴春联一定非常有趣吧?请写出有关“乐趣”的名言,或者写跟“遗迹”有关的对联。。(2分)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妈妈叫我。我看电视。 。 2、扩句:同学们听报告。 。 3、缩句:从到校的第一天起,他就刻苦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 4、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为陈述句) 。 5、李宁严肃地对小明说:“如果你再迟到,我就一个人去。”(改为间接叙述) 6、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为双重否定句) 。 七、请用修改符号把病句改正过来。(3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教案

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课时二课时课题 1 文言文两则授课时间2月25日主备人 目标问题1.能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说出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难点问题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够突破字词.理解语句.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内容和告诉我们的道理。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孟子、孔子的生平资料。2.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意 图 一、预设问题(一环) 第一步:谈话导入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 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 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 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 弈》。(板书:学弈)抽生说说搜集的有关孟子的资料。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抽生回答 4.引导学生说出本课的预习目标.师板书: ⑴谁学下棋?⑵怎么学下棋?⑶学得结果怎么样?⑷《学弈》这 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 事? 二、问题探究(二环) 第二步:学习生字新词 1.小组交流展示本文生字.师抽查。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小组交流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三步:探究课文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 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 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 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 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 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谈 话导 入.揭 发学生 热爱祖 国灿烂 的文化 培 养学生 口语表 达能力 培 养合 作、探 究、自 主学习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学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人生感悟 教材解读: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本单元选编的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预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本组导语点出了“人生感悟”的专题。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教学本组教材时,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单元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略读课文)《顶碗少年》、《手指》;《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 教学时间:13-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第1课文言文两则 学习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学弈》) 学习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齐读)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一 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激发习作兴趣。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 一、照样子写词语。 1、飞来飞去:来去来去 2、湿漉漉: 3、半睡半醒: 4、无边无际: 5、千千万万: 6、描写“天气晴朗”的成语: 7、带有“脸部器官”的成语: 8、又厚又软:___ _ 9、亮晶晶:________ 10、例:瘦瘦的 11、例:又大又丑 12、请写几个表示“高兴”的词语(至少三个)。 二、比一比,组词 飘()状()副() 漂()壮()幅() 蜂()枪()峭() 峰()抢()悄() 浪()辩()孤()凶()狼()辫()狐()汹() 三、照样子写一写 例:热闹热热闹闹 四、选词填空: 1、显露朗诵教训演奏 ()寓言()才能 ()儿子()乐曲 2、动听佩服高兴流利 屠格涅夫朗诵得很(),也很()。 大作家听了屠格涅夫的话,很(),也很()。 3、一根魔术棒一颗开心果一座桥梁一扇大门 称赞是,给人带来自信和勇气。 称赞是,带给人们快乐和喜悦。 称赞是,拉进了彼此的友谊。 称赞是,当你不高兴的时候,请打开门,走向快乐的家。

4、一顶一顶顶一朵一朵朵一棵一棵棵 降落伞从天空中飘落下来。 妹妹的头上戴着小花帽。 教师节到了,我把红花献给老师。 蓝天上飘着白云。 植树节那天,我亲手种下了柳树。 放眼望去,山上种满了高大挺拔的白杨树。 好奇新奇奇特惊喜奇怪古怪 ①人群里,衣着()的他特别显眼。大家都()地看着他,不知说什么才好。 ②对于周围的一切,才满一岁的东东永远感到()。 ③在沙漠地区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的景象。 的地得 ①小猫吃()饱饱(),得意洋洋()唱着歌,唱()真好听。 ②松鼠有一条毛茸茸()大尾巴,可以把屋子打扫()干干净净;可以当降落伞,从树上安全()落到地上。 猜测推测 1、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作了种种()。 2、我()是小明拿走了钢笔。 救护救援 1、水上飞机接到警报,马上赶往出事地点()。 2、医生马上进行紧急(),终于使他们脱离了危险。 四、运用恰当的词语描写下列植物。 ()的枫叶 ()的水晶葡萄 ()的红玫瑰葡萄 ()的荷叶 ()的荷花 ()的绿叶 ()的石榴子儿 ()松树 五、填空 1、、、换个部首变成“绕”。 2、“敏捷”与“聪明”合起来,可以用“”这个词语来代替。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4. 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5. 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6. 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第一课时 一、回忆人物形象 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

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鲁滨孙、汤姆?索亚、尼尔斯。 二.探究人物的评价方法 (一)从作品情节评价人物 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性格的汤姆索亚? 出示段落:“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 2.学生归纳反馈:充满虚荣心的汤姆。 3.你还能从课文的那些情节中的找出不一样汤姆? 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 4.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板书:作品情节) (二)从人物描写评价人物 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桑娜? 出示段落: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2.学生归纳反馈。 3.你还能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人物描写吗?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练习及答案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匆匆》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题练习册 2 匆匆 【字词荟萃】 1、仿照例子写词语。 (1)例:赤裸裸 ()()() (2)例:匆匆忙忙 ()()() \ 2、选词填空。 爱护爱惜 (1)他从小就养成了()书籍的习惯。 (2)粮食是宝中宝,人人都要()。 维持保持 (3)解放前,爷爷起早贪黑地干活,可还是()不了一家人的生活。 (4)老红军战士始终()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3、反义词填空。 [ 聪明()空虚()伶俐() 【句段集锦】 照样子写句子。 (1)例: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____________ ,有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有 ________ 的时候;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的时候。 【课文链接】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下来。 (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从这个句子,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时间比作_____ ______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延伸】 、 1、阅读: 毛驴和牛大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二课《匆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 执教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匆匆》(课文内容见附件)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朱自清是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的大家。文章开篇寄兴于燕去燕来、草木枯荣这些再自然不过的现象,引发出作者本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求索。全篇文字清隽洗练、思路缜密、情景交融、表达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内涵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感悟生活和表达感悟的方法,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应有效利用课文的有利资源,充分体现单元的学习重点。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但由于朱自清的文章写作年代较早,一些句子含义深刻、句式独特,学生第一次接触,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阅读实践,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在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并尝试表达。 3.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按大赛组委会统一要求,学生准备如下: 1.读读课文,查找并筛选相关资料。 2.借助课后思考题或阅读提示把握课文大意。 3.针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拟定问题。 教师准备: 1.摸清文脉,细读文本。 2.查阅并收集相关资料。

3.设计教学环节。 教具准备:幻灯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1.揭题。 (1)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正确,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2)围绕文题谈话,学生交流自己对文题的理解。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大意的把握情况。 2.初步了解作者,为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1)学生谈谈预习中对作者朱自清的了解。 (2)出示幻灯: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清华大学教授。他的散文语言精炼、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他一生勤奋,出版著作百余部,共二百多万字。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3.鼓励学生提出预习中的问题。 (二)初读全文,初步感知。 1.听读课文。 (1)听课文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表达听课文配乐朗读后的初步感受。 2.自读全文。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并在读中印证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围绕“匆匆”,作者做了哪些思考? 3.学生交流,老师关注是否有新的问题产生。 (三)品读句段,读中悟情。 1.尝试读段,指导学法。 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指导读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