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物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用于外伤脊柱手术观察
氟比洛芬脂超前镇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

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并使粥样硬化斑块回缩;辛伐他汀还可减少血管内膜表面的巨噬细胞数量,抑制其活性,减少巨噬细胞分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9),稳定斑块纤维帽,避免斑块破裂,减少血栓栓塞的危险。
所以,辛伐他汀通过非调脂作用以及调脂作用稳定和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本试验中两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个剂量二级预防效果相当,但可能也与本试验样本量小,观察时间较短有关。
本研究表明,40mg/d辛伐他汀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还明显降低CRP的浓度,并且在短期内降低TIA 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和减少斑块面积。
因此尽早地对TIA患者使用大剂量的辛伐他汀可更好地发挥该药调脂、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由于本实验样本较小和观察时间较短,值得进行更大样本和延长观察时间的进一步研究。
4参考文献权青云,李茂林,林芝惠.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卒中与神经疾病[J],2008,15(3):139-141.逄涛.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10):754-756.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Rost N S,Wolf P A,Kase C S,et al.Plasma concentr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Stroke,2001,32(11):2575-2579.Di Napoli M,Papa F,Bocola V.Prognostic influence of increased C-reactive protein and fibrinogen levels in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1,32(1):133-138.Amarenco P,Boqousslavsky J,Callahan A,et al.High-dose atorvastatin after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N Engl J Med,2006,355(6):549-559.曹红,孙长凯,刘丽杰,等.辛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RP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3):290-292.Kwak B,Muhauot F,Myit S,et al.Statins as newly recognized type of immunomodulator[J].Nat Ad,2000,6(12):1399-1402.Hong M K,Lee C W,Kim Y H,et al.Usefulness of follow-up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 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changes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size as determined by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analysis after statin[J].Am J Cardiol,2006,98(7):866-870.Bea F,Blessing E,Bennet B,et al.Simvastatin promotes atherosclerotic plaque stability in apoe-deficient mice independently of lipid lowering[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2,22(11):1832-1837.刘志军,范生尧.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11(4):260-262.(收稿:2008-11-05编辑:陈兵)氟比洛芬脂是一种以脂微球为药物载体的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发挥镇痛作用。
地佐辛应用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术后痛觉过敏观察

患 者 3例 , 龄 2 3 年 2~ 6 岁 ;体 重4 0 5~ 7 k 。 除 老 龄 ( 5 次之 ,B组和 C组最长 ,B、c组间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0g 排 >6 详见表 l 岁 )有严重心肺疾患和 既往 经常服用镇痛类药物 的患者 。 、 随机分 和表 2 不 良反应 中呼吸抑制 发生 率 D组最 高 , 6 (0 , 次 。 为 N 3 %)其
为4 , 组 每组 2 例 。 0
c组 , 2 (0 恶 心呕 吐发生 率 D组最 高 , 5 (5 。 为 例 1%) 为 例 2 %) 四组
表 1 四组患 者苏醒时间、 管时 问和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拔
12 麻醉方法 .
术前 3 mi 肌注 阿托品0 5 g 鲁 米那 1 0 。 患者 均未出现烦躁 。 0 n .r , a 0 mg 详见表 3 。
01 /g . mgk( ,n 2 ) . /gB ,n 2 ) . /gC组 ,n 2)对 照组 给 予 芬 太尼 lgk ( ,n 2)记 录各 组 苏醒 时 间、 管 时 A组 = 0、O mgk( 组 2 = 0、O mgk ( 3 = 0, u/gD组 = 0。 拔 间、 管时 患者 的血 流动 力 学指标 、 管后 的 V S 分 、Ra a 评 分及 要 求镇痛 距 离拔 管 的 时间 、 管后 苏醒 室 内患者 恶心呕 吐及 烦躁 等 不 拔 拔 A评 ms y 拔 良反 应 。 结果 拔 管 时 的血 流动 力 学指 标 四组 比较 无统 计 学意 义 ( P>O 5 ; 醒时 间及 拔 管 时间 D组 最长 , 心呕 吐发 生 率 D组 最 高 , . )苏 0 恶 苏醒
地佐辛应用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后患者的痛觉过敏观察

地佐辛应用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后患者的痛觉过敏观察苏圣贤【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年(卷),期】2013(19)9【摘要】目的探析地佐辛对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术后患者疼痛过敏的影响,评价其镇痛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选择腹腔镜下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要求进行镇痛距手术结束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患者在T1、T2、T3时点Ramsay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T3时点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苏醒和拔管的时间、呼吸抑制、恶习呕吐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能有效的得到控制或者改善疼痛过敏,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安全性高.%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ezocine on hyperalgesia in patients receiving intravenous anesthesia with remifentanil,and to assess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dezocine.Methods Sixty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laparoscopic surgery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The duration from the beginning of analgesis to the completion of surgery was markedly longer in the study group of patient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study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Ramsay score at T1,T2,and T3 (P<0.05); VAS score was bett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T3 (P< 0.05).Time to awakening and tube drawing,respiratory depression,and nausea and vomiting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P>0.05).Conclusions Dezocine caneffectively control or improve hyperalgesia and relieve postoperative pain in patients,and it has higher safety.【总页数】2页(P1317-1318)【作者】苏圣贤【作者单位】528403 中山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啶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喻平;叶波林;袁泽粤;梁佩玲;吴静静2.地佐辛与芬太尼在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比较观察 [J], 陈丽慧3.地佐辛与芬太尼用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比较 [J], 刘奕君4.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地佐辛应用于胸科手术麻醉抑制瑞芬太尼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观察 [J], 朱毅;程桥;武毅彬5.不同剂量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比较 [J], 邓唯杰;侯杰;邱弛宇;林杰;江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盐酸羟考酮联合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手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分析

盐酸羟考酮联合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手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分析陈丽【摘要】研究盐酸羟考酮联合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手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选择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80例,随机分为I组和II组,I组单纯进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II组采用盐酸羟考酮联合帕瑞昔布钠.比较两组寒战、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0.5~4h疼痛评分;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的差异.II组相较于I组寒战、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II组术后0.5~4h 疼痛评分更低(P<0.05);两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相似(P>0.05).盐酸羟考酮联合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手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大,可有效发挥镇痛作用,减轻手术后痛觉过敏,降低术后躁动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7(028)013【总页数】2页(P2436-2437)【关键词】盐酸羟考酮;帕瑞昔布钠;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手术后痛觉过敏【作者】陈丽【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暨孝感市中心医院,湖北孝感 4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2瑞芬太尼镇痛作用强,持续时间短,无蓄积,在停药后镇痛作用消失快,容易引发术后痛觉过敏,增加了患者身心痛苦,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1,2]。
本研究对盐酸羟考酮联合帕瑞昔布钠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手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80例,ASA I~II级,除外滥用阿片类药物、长期阿片类药物治疗史、精神病史、肝肾功能不全、认知障碍等患者。
随机分为I组和II组,II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1~14(6.34±2.13)岁;病程1~3(1.51±0.29)年。
I组男28例,女12例;1~14(6.29±2.21)岁。
布托啡诺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急性疼痛不同时机的临床观察

g r n go p B2 a d atrt c e le t b t n i r u r s e t ey T me frr c v r f p n a e u e p r t n tme fre e e i r u , n f a h a xu a i n g o p B3 e p c i l. i e o e o o t n o sr s iai y e r o v o y s o i o y s
诺 的 效 果 优 于提 前 3 m n给 药 和 拔 管 后 给 药 , 不 影 响 苏醒 时 间。 0i 且
【 关键 词 】 布托啡诺 ; 瑞芬太尼 ; 术后镇 痛
]
【 文章编号 】 10 - 0 (0 10— 5- 140 121 )81 2 3 3 5 2 0
… 1 J
Ya —in ,W N h—ag h a x h nH si lfG a g i u i, nn x 5 10 ,C ia unq g A GZ i n .T eN ni a opt u nx,G in G g i 4 0 2 hn a g s ao l a
【 bt c】 0 jcv T a a eeeto B tpaof r ot e te ct pi c tl fre in n A s at r b te oe l tt c f u r nlo e l ps pri u a n oae r f t i ei v u e h f s o h r ay o av a e n o r t m e a l
作用 ’。在本研究中, 。 手术开始时 , 实施足够的镇痛
和肌松 , 随手术 的进程通过 调节瑞芬太尼泵 注速度 和
七氟 醚 吸人 浓 度 来调 控 麻 醉 的深 度 , 命 体征 可 以保 生 持平 稳 。手 术结 束 时 , 除呼 吸道 分 泌 物 、 自主 呼 吸 清 待
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

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李发展;周强;桂军云;林钦英【期刊名称】《中国药物评价》【年(卷),期】2016(033)005【摘要】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氟比洛芬酯组、右美托咪定组和联合用药组.根据各组的预防给药方式进行干预,记录患者术后1、2、6、12、24h的VAS 评分、术后24h镇痛药物追加情况及寒颤、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用药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独用药组和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和联合用药组发生躁动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24h内追加镇痛药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能降低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发生,同时显著降低术后追加镇静药物和躁动的发生率,比单独用药疗效更佳.【总页数】3页(P431-433)【作者】李发展;周强;桂军云;林钦英【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中医院麻醉科,广东佛山528200;佛山市南海区中医院麻醉科,广东佛山528200;佛山市南海区中医院麻醉科,广东佛山528200;佛山市南海区中医院麻醉科,广东佛山528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1【相关文献】1.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 [J], 谷琦;曲甲由;李艳玲;毛羽;张雷2.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果观察 [J], 白洁;吴刚;吕俊林3.右美托咪定联合曲马多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刘春华; 陈汶4.右美托咪定联合曲马多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分析 [J], 鲁晓旭5.右美托咪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预防重度烧伤植皮术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果分析 [J], 原晓晖;蒋筱扬;汪刚;苗文静;孙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布托啡诺与曲马多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

论 著 ・
布 托 啡诺 与 曲马 多 预 防瑞 芬 太 尼 麻 醉 患 者术 后 痛 觉 过 敏 的效 果
杨 慧蓉
【 摘要 】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 与曲马多预 防瑞芬 太尼麻 醉患者 术后痛 觉过敏 的效果 。方 法 选择择
期行腹腔镜胆 囊手术的患者 9 0例 , 采 用随机数 字表 法 , 随机 分成对 照组 、 布托 啡诺组 、 曲马 多组, 每组 3 0
0 . 5 mg , 新斯 的明 1 m g拮抗 肌松 残余 作用 。当患者 能 呼之睁
眼和 自主 呼 吸 频 率 >1 2 0 ; / a r i n , 且 呼 气 末 二 氧 化 碳 分 压 低 于
布托啡诺 组和曲 马多组 , 每组 3 0例 。分 别 于术 毕前 2 0 m i n 3 组患者依 次静 脉注 射 0 . 9 % 氯 化钠溶 液 5 m l ; 布 托 啡 诺
啡诺组 2 h和 2 4 h内的舒 芬太尼用量、 V A S和 烦躁评分 差异 无统 计学意 义(P >0 . 0 5 ) 。结论
用 曲马 多和 布 托 啡 诺 均 可有 效 预 防瑞 芬 太尼 诱 发 的痛 觉过 敏 。
术毕前应
【 关键 词】 瑞芬太尼 ; 痛 觉过敏 ; 曲马 多; 布托啡诺
醚, 静脉榆注顺苯 阿曲库铵 1 . 2 I x g・ k g ~ ・ ai r n 维持麻 醉。术毕 前 2 0 a r i n对照组静脉 注射 0 . 9 %氯化钠 溶液5 ml , 曲马 多组 静 脉 注射 曲马 多 2 mg / k g , 布托啡 诺组静脉 注射布托 啡诺 0 . 0 2 m g / k g 。 记 录 患 者 拔 管 时间, 观察术后 2 h 、 4 h 、 8 h 、 1 2 h及 2 4 h V A S评 分和 舒 芬太 尼用 量, 记 录恶心呕 吐和 烦躁 的发 生情 况。
布托菲诺对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后痛觉过敏的防治观察

11 一 般资料 : 择沂 源县人 民医院 20 . 选 09年 1 至 0月
21 0 1年 2月择期 行妇科 腹腔 镜手术 的患者 8 0例 , S AA
I ~Ⅱ级 , 年龄 l 4 5~ 2岁 , 质量 3 6 g 体 9~ 8k。手术 类 型: 宫外 孕 3 5例 , 巢 囊 肿 1 卵 8例 , 胎 瘤 2 畸 7例 。8 0 例 患者 随机 分为 布 托菲 诺 组 ( B组 )0例 和 对 照组 ( 4 N 组 )0例 , 4 均采 取静 脉靶控 输注 瑞芬 太 尼 , 持续 输注 丙 泊酚 , 持续 吸入 七氟烷 , 间断静脉 注射 维库 溴铵维持 的 静 吸复 合麻 醉方 法 。排除 心 、 、 、 肺 肝 肾功能 障碍 , 既往
1 资料 与方 法
心 电图 ( C 、 E G)心率 ( R) 无 创 血 压 ( IP 、 氧 饱 H 、 NB ) 血 和度 ( p 、 SO ) 呼气末 二 氧 化碳 分 压 ( e O ) 调 整 通 Pt , C 气 频 率 与 潮 气 量 使 P tO eC ,维 持 在 3 5~4 TH 5ml g l ( m H 0 13k a 。手 术 结 束 前 4 1m g= .3 P ) 0~5 i停 0mn
【 关键词 】 布托 菲诺 ; 瑞芬太尼 ; 觉过敏 痛
瑞芬太尼是 阿片类 受 体激 动剂 , 效强 , 效 和 药 起 代谢 都非 常迅速 , 与丙泊 酚及 其他镇静催 眠药 产生协 同 作用, 是用作 全身麻 醉 维持 的第 一个 超 短效 阿 片类 药 , 近年来在 临床麻 醉 中广 泛应 用。但研 究 表 明其反 复 应 用或 持续输注 该药 后可 引起 痛觉 过敏 。本 研究 旨在 J 观察 布托菲诺对 于 防治靶 控输 注瑞 芬太 尼 全身麻 醉 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药物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用于外伤脊柱手术
观察
【中图分类号】r61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336-02
脊柱外伤椎体骨折常导致椎管容积变小,造成脊髓或马尾神经受压,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截瘫。
外科治疗为神经减压,恢复脊柱的稳定性,预防和纠正畸形。
手术常采取俯卧位,对循环,呼吸影响大,且手术创伤大,失血较多。
为了手术安全及避免混淆外伤并发症,一般采取气管插管全麻。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广泛用于临床,但瑞芬太尼停止使用后会快速出现阿片耐药和时间依赖性痛觉过敏,本方法研究外伤脊柱手术结束时使用镇痛药物预防瑞芬太尼痛觉过敏,观察不同药物镇痛的有效性及对苏醒的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从而找到一个较理想的麻醉方案,具有起效和苏醒迅速,术中可控性强,术后并发症少,麻醉安全性高。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手术80例,主要为外伤后椎体骨折行丁棒系统内固定术,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岁到55岁,体重45公斤至80公斤,男性64例,女16例。
有严重心肺肝肾疾患和药物依赖史者排除在外。
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
各组年龄,体重,性别比例及手术时间
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开放静脉通路进入手术室,常规监测ecg,spo2,inbp,petco2及留置尿管。
面罩吸氧后,咪唑安定0.075-0.1 mg/kg,芬太尼5μ
g/kg,顺阿曲库铵0.15 mg/kg,丙泊酚2 mg/kg静脉注射麻醉诱导。
气管插管成功后。
按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机械通气,petco2控制在35-45cmh2o,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8-12μg/kg.h,丙泊酚(astrazeneca s.p.a.)6 mg/kg.h。
,顺阿曲库铵(东英药业)0.1 mg/kg.h维持麻醉。
手术结束前30分钟停用顺阿曲库铵,前20分钟停用瑞芬太尼丙泊酚。
静脉分别给予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1.5μg /kg(f组,n20)、地佐辛(扬子江药业)1.5mg/kg(d组,n20)、氯诺昔康(哈尔滨三联药业)
0.25mg/kg(l组,n20),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z组,n20),静脉泵注瑞芬太尼至手术结束。
待自主呼吸恢复,吞咽,咳嗽反射活跃,潮气量及呼吸频率基本正常,清除口咽分泌物后。
拔除气管导管。
完善镇痛,观察5-10min,生命体征平稳,送回病房监护。
1.3 观察指标:记录各组年龄,体重,瑞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神志恢复清醒时间,
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躁动定义为:意识模糊、定向障碍,不听从医生指令,不自主的运动),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情况,出室时steward苏醒评分及vsa疼痛视觉模拟表评分情况(0分为完全无
痛,1-3分轻微疼痛, 10分为剧痛)。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项指标之间配伍设计进行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四组患者一般资料(x±s)
表1 术毕到各生理反射活动恢复时间(x±s)
与z组比较,* p<0.05
表2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苏醒疼痛评分(x±s)
与z组比较,* p<0.05
2 结果
四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用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
f组与d组,l组与z组手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气管拔管时间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相对于z组,f组和d组时间明显延长,(p<0.05),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组气管拔管后f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四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f组明显多于其他三组,(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四组平均苏醒stewar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组,d组,l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z组(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平均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z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胸腰椎体骨折是常见外科骨折。
治疗多为后路手术减压,钉棒系统系统内固定术.恢复脊柱的稳定性.预防和纠正脊柱畸形.。
手术常采取俯卧位,时间较长,对循环,呼吸影响大,患者在清醒情况较为痛苦不适,且手术创伤大,失血较多。
为了手术安全及避免混淆外伤并发症,手术多采取气管插管全麻。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瑞芬太尼起效迅速,作用持续时间短,消除快,镇痛作用强,重复用药无蓄积;,但瑞芬太尼停止使用后会出现快速阿片耐受及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痛觉过敏。
麻醉苏醒期维持一定剂量的镇痛作用,对耐受气管内导管、手术切口疼痛及一些麻醉操作如:气道口腔内吸引、拔管刺激等至关重要,从而减少苏醒期发生躁动、喉痉挛、呛咳等不良反应,以平稳度过苏醒期,减少麻醉苏醒期内意外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瑞芬太尼急性阿片耐受与其药代动力学特性相关,超短的半衰期可直接导致快速耐药的发生,此外,还与瑞芬太尼对μ受体的去活化及camp通路的上调有关,另一个证据就是nmda受体被激活,导致痛阈明显降低。
有人观察到瑞芬太尼在腹部大手术后可产生痛觉高敏或(和)临床急性阿片药物耐受,主要体现在术后2小时内,以后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由于存在个体差异,瑞芬太尼术后痛觉过敏与手术时间长短,手术刺激和机体反应性有密切关系。
各家报道均不同。
芬太尼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激活μ1型受体介导的,同时也会激
活部分μ2型受体和δ受体,后两者被认为主要涉及到对呼吸动力
的抑制作用,因此芬太尼发挥有效的镇痛作用的同时往往引起显著的呼吸动力的减弱,静脉应用芬太尼对呼吸驱动力,呼吸时间,呼吸肌活动均有抑制作用。
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减慢,静脉注射后5~10min呼吸频率减慢至最大程度,持续约10min后逐渐恢复。
快速静脉注射芬太尼可引起胸壁和腹壁肌肉僵硬而致影响通气。
剂量较大时潮气量也减少,甚至停止呼吸,其呼吸抑制时间长于镇痛时间,且易有恶心,呕吐,尿储留,瘙痒及呼吸抑制,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1]
氯诺昔康是一种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的新型非甾体类药物,半衰期短,胃肠道不良反应少,用于术后苏醒镇痛特别是静脉给药时可提供快速而稳定的镇痛效果[2],它属于cox非特异性抑制药,具有较高的选择性cox-2抑制作用,不仅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发挥抗炎镇痛作用,还能激活神经内啡肽系统增强其镇痛效果[3]。
且不影响全麻患者的苏醒,静脉给药可提供快速而稳定的镇痛效果。
在全麻苏醒期合理伍用瑞芬太尼和氯诺昔康,可充分发挥两种药物的优点,有效减少苏醒期内躁动、喉痉挛、呛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又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术后镇痛作用,使全麻患者苏醒期内更安全、平稳、舒适。
地佐辛是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对k受体产生激动作用,对μ受体有部分激动作用,但不产生典型的μ受体依赖。
地佐辛是
兼备阿片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的药物。
其镇痛作用比吗啡,可待因和镇痛新更强。
临床上主要用于中,重度的术后疼痛,内脏绞痛和癌症病人的镇痛治疗,并有满意的疗效[4]。
研究结果显示地佐辛的vas评分与芬太尼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地佐辛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由于地佐辛不产生典型μ的受体依赖,可使胃肠平滑肌松弛,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结论,芬太尼,地佐辛,氯诺昔康均可显著减轻瑞芬太尼麻醉后的痛觉过敏,减少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氯诺昔康效果稍差,但无统计学意义。
地佐辛两组术后清醒及拔管时间略延长,尤以芬太尼组明显。
且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较其他组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地佐辛静脉镇痛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及锥体外系症状等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而镇痛明显强于氯诺昔康由于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使其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而副作用轻微,是一种理想的术后苏醒期静脉镇痛药物。
参考文献
[1]江明性.药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34-140
[2]张晓丽,王莉,严海,等.氯诺昔康持续静脉输注用于全髓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镇痛的药代动力学[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24(2):98-100
[3]陈惠裕,朱俊杰,钱燕宁,等.比较吗啡和氯诺昔康术后镇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9):539
[4] o ben jj. benfield p.dezocine a preliminary review of its pharmacodynamic and pharcokinetic properties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drugs 1989,38:22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