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状动脉撕裂的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分析
一例主动脉夹层伴腹主动脉附壁栓塞患者的护理48

一例主动脉夹层伴腹主动脉附壁栓塞患者的护理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分离状态。
本病少见,发病率约3.5例/(10万人年),约50%死于48h内,院内死亡率约20%-30%,10年死亡率可达37%-53%。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主动脉夹层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与冠心病等其它心血管疾病相比,我国主动脉夹层的整体治疗水平仍不高,误诊率、漏诊率、死亡率依然较高。
【1】我科于2018年7月收治了一例主动脉夹层伴栓塞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得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护理工作汇报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43岁,工人,在4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腹部撕裂样疼痛,疼痛剧烈,无法缓解,由120转入,患者10年前有主动脉瓣置换术史及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史,平日口服“华法林”抗凝,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入院时精神萎,外院予以补液镇痛、镇静、降压等处理,院外带入深静脉置管,置入长度为23cm,现在位通畅。
T36.4℃P56次/分R20次/分BP125/78mmHg,CT: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分别形成夹层动脉瘤,胸腹主动脉夹层瘤伴局部血栓形成;乳酸脱氢酶468u/L钾3.01mmol/L,D-二聚体2488ug/L,APTT44.60s,FIB5022g/L,心电图:T波改变。
给予心电监护,补液控制血压、镇静、镇痛、防止应激性溃疡、营养等综合治疗。
住院期间患者血压波动较大,夜眠差,疼痛明显,,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患者15天后好转出院。
2护理工作2.1一般护理2.1.1休息与体位:为患者创造舒适、宁静、安全的的环境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协助定时翻身,取舒适卧位,指导其改变体位时动作宜慢,以防止活动幅度过大造成血栓脱落或夹层破裂,予以气垫床、骶尾部泡沫辅料保护、预防压力型损伤的发生,并将两侧床栏拉起防止坠床。
2.1.2饮食护理:起初,疼痛明显时以静脉营养为主,予以口腔护理每日两次,当恶心呕吐消失、疼痛缓解、食欲好转后,帮助家属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膳食安排,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吸收的低脂、低盐的半流食为主,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多饮水, 切忌食用刺激性食物, 少食多餐, 定时定量, 保持二便通畅。
一例杂交手术治疗Debakey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配合

一例杂交手术治疗Debakey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配合发表时间:2014-03-19T11:22:08.357Z 来源:《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作者:张伟张红刘东琴[导读] 巡回护士的配合:检查手术间常规仪器设备,手术床铺水毯,调节室温,三方共同核对患者及各项同意知情书。
张伟张红刘东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手术麻醉科江苏南京210002)【关键词】主动脉置换;动脉支架;夹层动脉瘤;手术配合【中图分类号】R472 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325-01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又称主动脉夹层(AD),是主动脉壁发生中层坏死或退行性病变,当内膜破裂时血液在主动脉压力的作用下,在中层内形成血肿并主要向远端延伸形成夹层动脉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病急症,一旦发病来势凶猛,病死率高[1]。
其发病24h死亡率为20~40%,1周内为60~70%[2]。
2011年6月,我院为1例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使用分支人工血管实行了保留主动脉瓣的升主动脉置换术、主动脉弓重建及降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已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现将该手术的手术方法及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72kg。
于两个月前晨起时突发胸背部撕裂样剧痛,坐立不安,伴头晕、胸闷、心慌,无恶心、呕吐,至当地医院就诊,给予镇静降压对症治疗后症状略缓解,后反复发作背部疼痛,伴胸闷气短干咳。
查胸片示:左下肺感染,心影轻度增大。
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律;②提示左房大;③左室肥大伴劳损。
超声提示: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伴加强内血栓形成;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左心功能减低。
肺动脉高压伴相对性三尖瓣返流、主动脉扩张。
中度主脉瓣返流。
中度二尖瓣返流。
少量心包积液。
2手术方法简介右侧腹股沟纵切口,游离股动脉;正中开胸,胸骨正中切口,游离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主动脉弓分支(无名动静脉、颈总动脉),股动脉及无名动脉远端插主动脉灌注管、上下腔静脉进行常规套带置管,建立体外循环,行升主动脉置换;再行升主动脉至无名动脉、升主动脉至左颈总动脉人造血管旁路;再经顺行或逆行径路行降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诊疗现状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诊疗现状1. 引言1.1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概述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紧急情况,常见于男性患者,发病年龄多在40-70岁之间。
该疾病是由于主动脉内部的血液穿破主动脉的内层,形成假腔,常常伴有血液向假腔持续灌注,导致主动脉壁逐渐膨胀并可能破裂,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先天性主动脉结构异常等因素被认为是其发病的重要诱因。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剧烈的胸痛、呼吸困难、脉搏不规则等,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严重后果。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通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技术能够准确显示主动脉的内部结构及是否存在夹层。
一旦确诊,立即进行手术干预是当前主要的治疗方式,药物治疗在术后也起到重要作用。
对于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2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急性胸痛:主动脉夹层最典型的症状是突发性剧烈的胸痛,多数患者形容为“撕裂”“刺痛”或“钝痛”,常在最初几分钟内达到最剧烈。
2.脉搏不对称:患者双侧肱动脉或桡动脉搏动强度不对称。
3.周围循环受累:由于主动脉夹层使得主动脉血流通道发生阻塞或狭窄,导致下肢或上肢的周围循环受累,出现肢端无脉搏、疼痛或发绀等症状。
4.休克表现:严重的主动脉夹层可导致休克症状,如出现心慌、肌肉无力、精神错乱等表现。
5.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声音嘶哑、背部或腹部疼痛等症状。
及早发现及诊断主动脉夹层至关重要,患者出现以上症状需尽早就诊以获得有效的治疗。
2. 正文2.1 影像学诊断技术影像学诊断技术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诊疗中起着关键作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CTA(螺旋CT血管造影)、MRI(磁共振血管造影)、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
这些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的解剖结构以及夹层的位置、形态和扩展范围,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加速康复外科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加速康复外科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治疗通常需要手术干预。
在手术围术期,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注重以患者为中心,旨在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健康和功能。
下面将介绍加速康复外科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
1.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就医经过和检查结果。
对于高危患者,需要进行术前评估,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还应与患者进行交流,解释手术细节和风险,以增强患者的合作和信任。
2. 手术过程:加速康复外科强调围手术期的个体化治疗,手术模式多样化,包括代表性腹腔镜、微创技术等。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外科医生,提供必要的支持。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监测术中出血情况。
3. 围术期护理:术后患者通常进入重症监护室或高位监护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和舒适度。
针对患者的个体化需求,护士还需要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患者的寻求安慰、家庭支持等。
4. 疼痛管理:疼痛是主动脉夹层手术围术期的一个常见问题。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合适的镇痛措施。
这可能包括口服镇痛药、静脉输液镇痛等。
5. 预防感染:术后感染是患者围术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及时发现感染的迹象,并采取预防性措施,如使用无菌技术进行伤口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6. 管理并发症:主动脉夹层手术围术期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肺栓塞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并与外科医生密切沟通。
7. 康复护理:加速康复外科强调早期康复,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这可能包括早期活动、呼吸肌锻炼、康复饮食等。
护士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帮助他们理解和积极配合康复计划。
加速康复外科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加速康复外科在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它会导致主动脉壁中的层与层之间发生撕裂并出现假性腔。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干预。
在手术中,护理团队的角色至关重要。
加速康复外科围绕患者的康复和生命质量提供全面的围术期护理。
围术期的护理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病史进行量身定制。
这需要护理团队了解患者的情况并将其纳入到规范流程中。
在手术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特殊检查,术前心理疏导和家属安抚。
手术前的准备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和焦虑感。
手术期间的护理需要非常细致注意。
一方面,护理团队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任何异常都需要立即反映给主刀医生。
同时,护理团队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神经状态和肢体情况,及时发现并防范并发症,如休克、肌肉萎缩、肺炎等。
手术后的恢复和康复是整个治疗过程的重点。
护理团队要协助患者进行适宜的体位转换、咳嗽、深呼吸等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还需注意术后饮食、液体摄入量控制和输血管理等方面的护理。
为了防止血栓的产生,也需要对患者进行静脉血栓预防。
除了物理治疗外,加速康复外科还推广了多学科合作的护理模式,包括心理社会支持、营养支持和功能锻炼等。
心理社会支持可以减轻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满意度。
营养支持和功能锻炼则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提升生命质量。
总之,加速康复外科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面提供了全面而个性化的服务。
持续优化护理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让患者得到更好、更安全的治疗体验。
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杂合技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杂合技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张兵
【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年(卷),期】2013(011)008
【摘要】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是心血管疾病的灾难性危重急症,其中以DeBakeyI型最为凶险。
其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大多需要急诊手术以避免发生主动脉破裂,如治疗不及时,
【总页数】3页(P638-640)
【作者】张兵
【作者单位】100028北京市,煤炭总医院ICU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9
【相关文献】
1.一例杂合技术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J], 万慎娴;胡雁秋;华菲
2.支架置入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 [J], 郑木苹;王亮
3.DeBakeyⅠ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J], 金茜;杨爱玲;赵迎春
4.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与床旁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
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疗效 [J], 董疑;方冠华
5.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非外伤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破裂患者的临床效果
及其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J], 韩济南;侯艳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诊疗现状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诊疗现状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引起的夹层,位于夹层的起始端为主动脉瓣下部,通常夹层能够向上扩展至主动脉上升部和弓部。
目前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疗领域,治疗手段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本文将就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的现代诊疗现状进行分析。
一、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和体征主动脉夹层患者起病急骤,多数病人有剧烈的胸痛,折磨性的夜间痛,背部或腰背痛等,个别患者仅有轻微的不适。
此外,主动脉夹层还可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放射至左肩、左臂、颈部或下颌等有助于诊断。
体格检查方面,多数患者出现不等长的肢体脉搏,一侧缺如或减弱,血压差异明显,可以是血压升高或降低。
听诊可发现主动脉瓣第二心音分裂,有时伴有收缩期杂音。
2. 影像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X线检查、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X线检查脑血管时最常见的两种X线表现是主动脉侧位成片状高密度阴影、中线阳影缺损,因为只有10%患者有这种特征性表现,所以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
超声检查是一个可重复性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显示主动脉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是主动脉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CT扫描可显示肝脏、脾脏、肾脏及其它部位的解剖学信息,并能显示夹层的部位、范围、表现和发生的分支情况等,是明确夹层类型和描述其病情变化的主要手段。
MRI扫描可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副支的夹层和受累,对于干扰照射线、肾功能不全、过敏反应等限制CT检查的患者,MRI是一种较好的替代选择。
二、治疗方法1. 外科手术治疗目前,外科手术治疗仍是治疗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通过手术方式可以彻底去除夹层,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传统外科手术方式包括开胸手术和射频消融手术。
开胸手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手术成功率一般在80%左右,开胸手术的优点是手术范围大、治疗效果稳定,但开胸手术也有其缺陷,即手术前要进行召开胸,手术切口较大,手术后恢复时间长,创伤大,对患者影响大。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诊疗现状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诊疗现状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主动脉内膜撕裂引起的疾病,常常表现为剧烈的胸痛,这种疾病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目前,对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诊疗现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本文将对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诊疗现状进行详细探讨。
1. 诊断方法的改进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一直是一个挑战,因为其症状与其他心脏疾病相似。
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辅以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血管造影、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等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逐渐应用于临床。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诊断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并对病灶的性质、大小和位置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2. 循证医学的应用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医生对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诊疗方案也在不断优化。
循证医学强调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制定出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对于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而言,循证医学的应用意味着患者可以获得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治疗的风险。
3. 新型药物的研发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中,药物治疗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传统的治疗主要依靠抗高血压药物、β受体阻断剂等来减轻症状、稳定血压。
但是这些药物并不能有效修复撕裂的血管壁,也无法预防病变的进展。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药物如阿利摩司坦、沙他普利等逐渐应用于临床,这些药物具有更强的血管保护作用和更好的心血管效应,对于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大量的研究也在进行中,希望能够找到更多更有效的药物来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
4. 心内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心内介入治疗技术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1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状动脉撕裂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分析
目的对1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状动脉撕裂的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分析。
方法在本例患者中,通过术前心理、疼痛、血压的监测,术后对循环、呼吸、神经系统及肾功能的观察,给予围手术期整体式护理。
结果患者平稳度过术前等待期,术毕安返心血管外科ICU,术后34 h清醒,54 h拔出气管插管,第6天搬出监护室,患者无并发症出现,恢复较好,顺利出院。
结论通过围手术期有效的心理、生理、疾病三重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系统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疗效满意。
标签: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状动脉撕裂;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分析
主动脉夹层(AD)是指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向上或向下进展,从而造成主动脉真、假腔两腔分离的一种病理性改变。
其临床特点为发病急,短期内病死率较高,其中以DebakeyⅠ型最为严重,发病不经治疗48 h内死亡率为50%,1周内死亡率为70%,必须选择急诊手术治疗,因此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与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减少住院天数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将我科1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状动脉撕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56岁,因突然出现前胸、后背部剧烈疼痛10 h,于当地医院行主动脉CTA,确诊为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急诊收入我科。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收缩压高可达180 mmHg,不按时吃药,血压控制不好;高血脂,肾结石;吸烟史30年,1盒/d。
1.2 手术方法
静脉复合麻醉后用变温毯进行体表降温,常规肝素化后股动脉和腋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 DHCA)基础上行顺行性选择性脑灌注(antegrade sel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 ASCP)体外循环下行“升主动脉置换术,改良主动脉弓置换术,降主动脉人工支架血管腔内置入(象鼻)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 结果
患者术毕安返心血管外科ICU,术后34 h清醒,54 h拔出气管插管,第6天搬出监护室。
在围手术期我们制定了周密的护理计划,采取心理护理和患者沟通以消除其恐惧心理配合手术,密切监测病情,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系统并发症等护理措施,效果满意,患者无并发症出现,恢复较好,顺利出院。
3 术前护理
3.1 心理护理
AD患者可因发病较突然,缺乏思想准备,剧烈疼痛持续时间长,紧急的监护检查,再加上环境陌生,使患者产生焦虑、紧张、恐惧心理,易引起烦躁、生气、不配合治疗等负面情绪,这些负性情绪能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促使主动脉夹层进一步伸延让疼痛加剧。
因此,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1],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给予周到热情的服务,充分沟通,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其病情和有关本病的相关知识、手术的必要性及预后情况及术前和术后的注意事项,得到病人及家属的配合。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尤其重要,心理干预应贯穿于患者住院全过程。
3.2 疼痛的观察及护理
主动脉夹层最常见且最主要的症状是持续性胸背部剧烈疼痛,出现撕裂样、刀割样锐痛,多数因主动脉壁内膜撕裂所引起的。
因此迅速有效的止痛是避免病情加重的关键所在。
护士应严密观察和评估患者疼痛的强度、部位、性质、时间等,积极向患者解释造成疼痛的原因。
当疼痛难以忍受,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可根据医嘱给予不同剂量的止痛剂,若患者合并剧烈疼痛,可给予强效镇痛剂,如盐酸哌替啶50~100 mg或吗啡5~10 mg肌肉注射,舒芬太尼微泵泵入。
镇痛同时还可起到镇静的作用,减轻其恐惧焦虑的心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但对于大量使用镇痛剂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指导病人正确咳嗽以及床上大小便,避免过度用力引起夹层破裂导致患者死亡[2]。
如果疼痛持续加重无缓解,则说明主动脉夹层进一步扩展;疼痛突然加重,提示动脉夹层有破裂趋势,及时通知医生,提早手术挽救患者生命。
3.3 血压的监测与护理
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发病的主要病因[3]。
因此迅速有效的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及左室射血速度是挽救患者生命、防止主动脉夹层破裂和手术治疗的首要措施。
降压药多采用硝酸甘油、乌拉地尔、硝普钠、尼卡地平、地尔硫卓等微量注射泵泵入,同时給予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雷米普利、美托洛尔和卡托普利等,通过口服+静脉联合用药将收缩压在120 mmHg以下,防止主动脉夹层的继续撕裂。
降压同时一定要注意维持足够的尿量,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4 术后护理
4.1 循环功能监测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时间长,创面大,吻合口多,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破坏严重,出血发生率在5%~20%[4]。
术后持续多功能监护,监测动态血压、中心静脉压变化,保证全身循环灌注。
根据病情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
维持血压平稳,保持“桥”的供血通畅。
术后预防患者因过度紧张及烦躁导致的血压增高而引起的吻合口渗血,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适量镇静剂。
密切观察和记录引流管引流液的色、质、量,定时挤捏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心包填塞。
引流量超过200 ml/h,且持续3 h以上,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可能,应做好再次开胸的准备,控制出入量,预防低心排综合征的发生。
4.2 呼吸功能监测
术前吸烟患者术后痰量较多、粘稠,不易咳出,导致氧弥散障碍及气道痉挛,易于发生肺部感染而引起低氧血症;手术需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增加了低氧血症出现的可能[5]。
术后常规给予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通气,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定时血气监测,根据结果调节呼吸机参数,在无菌操作下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 s[6]。
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持续面罩吸氧,遵医嘱定时给予氨溴索类化痰药物雾化吸入及中频脉冲电治疗,使患者有效排痰[7],预防肺部并发症。
定时复查胸片,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观察有无胸腔积液、气胸等。
4.3 肾功能监测
主动脉夹层累及肾动脉可影响肾灌注,应保持良好的肾灌注。
术中暂停循环、术后低血压均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8],严密观察尿液颜色、性状及量的变化,记录每小时尿量,慎用可能损伤肾脏的药物,监测肌酐、尿素氮、尿比重及离子变化。
必要时可行床旁血滤。
4.4 神经系统功能监测
深低温停循环可导致患者发生脑水肿,因而在患者术毕安返ICU全麻未醒前观察双侧瞳孔是否等大同圆、有无对光反射和眼角膜水肿,经常呼唤患者姓名进行语言刺激,压眶上神经产生刺激性疼痛,给予20%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脱水利尿治疗,给予醒脑静、纳洛酮促醒,促使患者意识的恢复[9];注意观察患者末梢的温度及颜色,全麻清醒后嘱患者间断活动四肢,观察四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防止血栓形成。
本病例患者主动脉撕裂范围广,病情危重,手术复杂、时间长,术后潜在并发症多。
因此,围手术期护理人员恰当的心理护理及细致的病情监护需贯穿于病程始终。
通过对该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到,护理人员应掌握护理要点,熟练运用完善的医疗设施,监测技术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潜在的高危因素,迅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田素红,李素新,董立红,等.Roy适应模式用于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26):39-40.
[2] 江涛,三分支覆膜支架行改良主动脉弓重建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1939-1941.
[3] Angouras D,Soklis DP,Dosis T,et al.Effect of impaired vasa vasorum flow on the structure and mechanics of the thoracic aorta:implications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aortic dissection [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0,17(4):468-473
[4] 吕坤,高长青,肖长松.急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低氧血症的临床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4):442.
[5] 潘晓云,谢强丽,蒋惠,等.急性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1,18(3B):41-42.
[6] 肖苍松,高长青,吴扬,等.DeBakeyⅠ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围术期处理策略[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34(11):1374-1375.
[7] 赵斯花.高龄患者开胸术后呼吸道管理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4):50-51.
[8] 王海燕.主动脉夹层44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8):87-88.
[9] 何平.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的围术期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2014,8(12):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