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说课稿范文

《秋兴八首(其一)》说课稿范文

《秋兴八首(其一)》说课稿范文

《秋兴八首(其一)》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秋兴八首(其一)》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兴其一》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2、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二、赏析课文

1

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1说课稿

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1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大家好。我说的课是《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部分。题目为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本课是学生初次接触的较长的阅读课文。无论在知识含量还是在阅读技能的培养上都是重点,课文的冗长,对机器人知识的匮乏都是教师上课的难点。因此需扩展相应知识,教授阅读方面技巧,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达到新课标三级阅读水平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的外形和功能;根据标题,推测文章内容。 能力目标:运用快速阅读和精读技巧,学会迅速并准确找到所需信息 情感目标:使学生关注国际高科技的发展;能够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全面看待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利弊。 四、教学重点:根据标题推测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了解机器人的外形和功能。 五、教学难点:对某些单词、词组和长句理解就“未来是否愿意和大量机器人共存”的论题陈述观点,时间1分钟左右。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讨论法。 2、采用直观法. 导入播放机器人的视频,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 七、学法 1、自主学习:这一节是阅读课,所以我指导学生在不同的要求下进行快速阅读和深层阅读,要求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法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同时鼓励那些怕开口的同学,都参与到课堂的中,动手完成一些基础的学习任务,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2、合作学习:积极参与活动,相互交流,互帮互助,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更好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 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机器人的视频,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边看边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新单词。让学生想像机器人都是什么样的,机器人能做什么? (这样导入新课,自然创设学习情景,引起学生共鸣,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快速阅读(skimming)(4’) 任务:让学生带着要求快速阅读课文: Get the main idea of the whole passage.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初读课文,目的是训练快速阅读技巧,学生以较快的速度完成阅读,迅速找到答案。(学法指导:注意:用浏览、跳读和快读的技巧,培养自己快速获有用信息的能力---抓住关键词、主题句和中心大意的能力。

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其一优秀教案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其一优秀教案秋兴八首 其一教案 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WTT精心为大家整理了秋兴八首其一优秀教案秋兴八首其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秋兴八首其一优秀教案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教学目标 1.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的有机联系,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诗人简介 1.生平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工部,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诗史”之称。 在内容主旨上,杜甫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 2.作品 杜甫一生写了许多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收集在《杜工部集》里。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登岳阳楼》等。 二、关于《秋兴》组诗

初中八年级英语说课稿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初中八年级英语说课稿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speaking textbook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初中八年级英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单元围绕谈论过去的经历,学习使用现在完成时态。通过对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些娱乐场所(fun places)的描述,反复运用句型Have you ever been to…? I’ve never been to…. 来激发他们使用本单元所学单词的兴趣。教材中提供的所有活动都以现在完成时态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的听、说、读、写的训练,来加深对现在完成时态的理解,明白英汉两种在结构及表达方法的一些异同点。从而提高他们运用所学语言的综合能力。 2.教材的结构 本单元分Section A 和Section B 两部分。Section A 中通过所设计的各项任务呈现了两篇听力课文和一篇阅读理解。Section B则安排了一篇听力和两篇小短文,用以加强对目标语言的理解。Self Check 部分是用来检查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目标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单元后的语篇训练旨在通过目标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单词:Section A space museum, amusement park, aquarium, boat, water park, theme park, neither; Section B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language, flight attendant, tour guide, used, improve; Self Check understand, decide, rent, show, special 掌握句型:Section A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Yes, I have. / No, I haven’t. I’ve never been to a water park. Me neither. / Me too. / So have I. Section B I want to understand English language movies. I want to study in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It’s fun to learn another language. I have to. I want to travel.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听、说、读、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全部说课稿复习过程

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A说课教案 1a ---1c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为话题展开教学活动。首先学会恰当地 使用频率副词及短语,再学会描述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和基本饮食结构。通过复习七年级学习过的动词短语,及本单元的听力练习,各种方式的口语交际活动和写作练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合 作,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材在本单元的开篇,即本课时,安排了关于谈论课余 时间的各项活动,以及初步认识和使用频率副词,为进一步地使用频率副词及动词短语做语言知 识上的准备。 教学目标: A:语言目标:恰当使用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never 等频率副词和日常活动短语:watch TV go shopping read books exercise等。 掌握句型: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I often go to the movies. What does she do on weekends ? She often goes to the movies. B:能力目标:学习描述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初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C: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表述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并使学生互相了解,增进友谊, 加强人际交往,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核心句型: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I often go to the movies. 教学难点:第三人称单数谓语动词在此核心句型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词汇卡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Step1 Warm-up activities (1) Do it (学生按教师的指令做动作) T:Read books. / Do homework!/ Draw pictures/ Look at the blackboard T: run / stop / stand up / sit down. (2) Do as I do.(学生跟老师边说边做动作) I read books on weekends. I run on weekends. I do my homework on weekends. Step 2 Revision and presentation (1)教师问:“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 ” (并且板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回答 I usually ,, on weekends. (2)教师出示动词卡片 watch TV、read books 、exercise 、clean、skateboard、 play basketball、wash clothes、go shopping、 go to movies让学生认读。 (3)做游戏:“ What’s missing?” (学生先把动词卡片全部读一遍,教师从卡片中任意抽掉一张,再让学生看卡片读动词短语,然后让学生说出抽掉的是哪一张词汇卡片。) Step 3 Pattern drill and dialogue (1)出示词汇卡片给学生,并提问:“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引导学生回答:I usually ,, on weekends. (2)Task one “Find my group members.” 在规定时间内填完活动表格,再向周围同学开始询问,找出与自己课外活动大致相同的同学请 他或她在每项活动后面签名。

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q i ūx ìn g b ās h ǒu 作者 z u ?z h ě : 杜 甫 d ùf ǔ 其一q íy ī 玉露凋伤枫树林y ùl ùdi āosh āngf ēngsh ùl ín ,巫山巫峡气萧森w ūs h ān w ūx i áq ìx i āo s ēn . 江间波浪兼天涌ji āngji ānb ōl àngji ānti āny ǒng ,塞上风云接地阴s àish àngf ēngy únji ēd ìy īn . 丛菊两开他日泪c ?ng j úl i ǎn gk āi t ār ìl ai ,孤舟一系故园心g ūz h ōu y īx ìg ùy u án x īn . 寒衣 处 处 催 刀 尺 h án y īc h ùc h ùc u īd āo c h ǐ,白 帝 城 高 急 暮 砧 b ái d ì c h ?ng g āo j ím ùz h ēn . 其二q íar 夔府孤城落日斜k u íf ǔg ūc h ?n g l u ?r ìx i ?,每依南斗望京华m ěiy īn ánd ǒuw àngj īnghu á . 听猿实下三声泪t īngyu ánsh íxi às ānsh ēngl ai ,奉使虚随八月槎f an g s h ǐx ūs u íb āy u ac h á. 画省香炉违伏枕hu àsh ěngxi āngl úw ?if úzh ěn ,山楼粉堞隐悲笳sh ānl ?uf ěndi ?y ǐnb ēiji ā. 请看 石 上 藤 萝 月 q ǐngk ànsh ísh àngt ?nglu ?yu a,已 映 洲 前 芦 荻 花 y ǐy ìng zh ōu qi án l úd íh u ā . 其三q ís ān 千家山郭静朝晖qi ānji āsh āngu ōj ìngzh āohu ī,日日江楼坐翠微r ìr ìj i ān gl ?u zu ?cu ìw ēi . 信宿渔人还泛泛x ìn x i ǔy úr ?n h ái f àn f àn ,清秋燕子故飞飞q īn g q i ūy àn z i g ùf ēi f ēi . 匡衡抗疏功名薄ku āngh ?ngk àngsh ūg ōngm íngb ?,刘向传经心事违li úxi àngchu ánj īngx īnsh ìw ?i . 同 学 少 年 多 不 贱 t ?ngxu ?sh àoni ándu ōb úji àn ,五 陵 裘 马 自 轻 肥 w ǔl ín g q i úm ǎz ìq īn g f ?i . 其四q ís ì 闻道长安似弈棋w ?n d ào c h án g ān s ìy ìq í,百年世事不胜悲b ǎi n i án s h ìs h ìb ús h an g b ēi . 王侯第宅皆新主w án g h ?u d ìz h ái j i ēx īn z h ǔ,文武衣冠异昔时w ?n w ǔy īg u ān y ìx īs h í. 直北关山金鼓震z h íb ěi g u ān s h ān j īn g ǔz h an ,征西车马羽书迟z h ēn g x īc h ēm ǎy ǔs h ūc h í. 鱼龙寂寞秋江冷y úl ?n g j ìm ?q i ūj i ān g l ěn g ,故国平居有所思g ùg u ?p ín g j ūy ǒu s u ǒs ī.

《秋兴八首(其一)》诗歌鉴赏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 1.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9.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赏析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王船山在《唐诗评选·卷四》中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前三首写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为前后过渡之枢纽,后四首写所思之长安,抒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的情愫。声身居巫峡而心系长安就是这组诗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八年级英语说课稿

八年级英语说课稿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from No.7 middle school of Weihui. Today I'll talk about ….. Part one :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 This topic is talking about Kangkang and his classmates how to prepare for a food festive. Section A is talking about Kangkang learn to how to cook fried rice from his mother. The main activitie is1a . Teaching aims: 1. Learn some new words:finely,oil ,pan,add,fry,ingredient 2. Learn adwerbs of manner:finely,lightly. 3.Key points:Learn advebs of seqence:First,Next, Then,Finally. 4.Main grammar: Go on learning ‘‘The object clauses of "be+adj+clause". 5.Difficult points:Use English to describe the cooking procedure of the food with proper adverbs of sequence and manner. 6.Social communications. (1)Offering help:Would you like me to help you?

再读《秋兴八首》(其一)的“故园心”

严智芬 内容摘要:“故园”在古典诗词中基本上都释为“故土家园”,《秋兴八首》(其一)流传甚广,其中的“故园心”大多理解为杜甫暮年漂泊,归乡无期的羁旅之叹。联系《秋兴八首》组诗的主题和杜甫的人生经历及社会关怀,“故园”应为杜甫身居夔州、心系长安的政治精神家园。关键词:《秋兴八首》故园心长安 在两千多年的古代文学长河中,唯一被后人以“圣”相尊的文人是杜甫。他的诗作吸收众家所长而众体兼备,尤其精工七律;同时他个人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和的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走向高度一致,他的诗作总是流露着圣人般忧患慈悲的情怀。闻一多先生在《杜甫》一文中称道:“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1] 《秋兴八首》联章体律诗历来公认是杜甫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秋兴八首》(其一)作为序曲,承秋天萧瑟的景致、凝重阴冷的气象而感发,抒写着个人年迈漂泊、身世凄凉、心忧家国的情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摧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晚年一直在西南漂泊,五十三岁的时候流寓夔州,而且在这里滞留了一年多。羁旅漂泊、归乡无期、思乡怀人是古代诗歌中的常见主题,颈联直抒胸臆“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山上那些或白或黄的菊花,一点一点的就像他因思乡而流了多年的老泪,赖以指望的是暂系巫江中的孤舟能带他驶向故园的方向。终究没有机会回到故乡,秋意愈来愈浓,寒意愈来愈重,声声暮砧阵阵催逼,这个寒冷的冬天他将如何度过?能够安生立命的温暖的家园又在哪里? 据此将“故园心”解读为对故土家园的思念,从脱离的单首诗中能够找到诗人处境和情感的落脚点。如果从《秋兴八首》组诗的主题和杜甫的人生经历及生命情怀来看,这样的理解难免失之简单。 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论该诗说:“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2]《秋兴八首》(其二)中身在偏远的西南“每依北斗望京华”,一次又一次的翘首眺望,每每都在人们夜幕归来一家团聚的时候,这个望乡执着而痴情的老人且行且叹;《秋兴八首》(其四)中回忆故国盛衰更迭,“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秋兴八首》其六)曲江边繁华不再,帝王之州沦为战场,丧乱不堪回首;这个孤苦的老人在现实的失望中只能去追念安史之乱前强大的王朝,“故国平居有所思”(《秋兴八首》其四),尤其是国家承平富饶人们富足安适的开元盛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其八)的繁华时光。“每依北斗望京华”“故国平居有所思”都是对“故园心”的引申,故园、京华、故国都是京都长安的代称,每一首诗中情感交汇的注脚都是魂牵梦绕的长安。仇兆鳌品评后五首的主题说:“四章,回忆长安,叹其洊经丧乱也”“五章,思长安宫阙,叹朝宁之久违也”“六章,思长安曲江,叹当时之游幸也”“七章,思长安昆明湖,而叹景物之远离也”“八章,思长安胜境,遡旧游而叹衰老也”。[3]可见,“故园心”同时作为情感的线索,完成了夔州和长安空间的多次转换,实现了古今与盛衰的反复对照,并将人生漂泊、孤苦的身影投射到由盛转衰的唐王朝的历史河流中。 杜甫如此执着的遥望长安,是想再次靠近政治中心,踏进政治的疆场,继续驰骋“致君尧舜

仇注杜诗《秋兴八首》四句分截说析论.docx

仇注杜诗《秋兴八首》四句分截说析论 摘要:详细逐一分析了每首诗,并作出判断,归纳此组杜诗的章法共同,厘清了《秋兴八首》的分截特点,那分截特点又是什么呢? 一引言 仇兆鳌在注杜甫《秋兴八首》时, 特别标举其对杜诗七律章法的独特见解: 唐人七律, 多在四句分截, 杜诗于此法更严。张性《演义》拈夔府京华作主, 以听猿山楼应夔府, 以奉使画省应京华, 逐层分顶。说似整齐, 然未知杜律章法, 而琐琐配合, 全非作者本意。后面长安、蓬莱、昆明、昆吾四章, 旧注各从六句分段, 俱未合格。今照四句截界, 方见章法也。 仇氏认为《秋兴八首》都是四句分截, 甚至在杜甫的151 首七律诗中, 仇氏注中标明是四句分截的占了七成, 但这种分法与不少杜诗注评家的见解相异, 实在值得深入分析, 这正是本文的写作动机。就研究方法而论, 本文对《秋兴八首》每首逐一进行分析, 方法是先引述仇注, 然后将其余元、明、清各注评家按不同分截方式, 如四四、二四二、二六、六二等加以分类。继而凡有论及分截者, 则根据类别按该注家的成书先后排列析论, 如没有列出, 即代表该家未有对此首提出分截意见。最后述及笔者的意见, 以作为每首论述的小结。 二析论 (一)《秋兴八首》其一除上文所引仇氏认为杜甫七律多是四句分截的见解外, 他在注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时说: 唐律多在四句分截, 而上下四句, 自具起承转阖。如崔颢《行经华阴》诗, 上半华阴之景, 下半行经有感, “武帝祠前”二句乃承上,“河山北枕”二句乃转下也。崔署《九日登仙台》诗, 上半九日登仙台, 下半呈寄刘明府, “三晋云山”二句乃承上, “关门令尹”二句乃转下也。杜诗格法, 类皆如此。 从以上及上文有关仇氏四句分截说的引文可知, 仇氏认为唐律多在四句分截, 杜律更是如此。仇氏就是以这种理论来论《秋兴八首》的, 兹先引杜甫原诗,然后一一析论之。先看《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八年级英语说课稿

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册 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1)说课稿 进盛实验中学蔡林凌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的第一课时(即Section A 1a---Grammar Focus)。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法设想、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教。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以“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为话题,重点学习一般过去时态。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通过大量的听读练习,在七年级下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一时态的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为下一单元学习一般过去时的特殊疑问句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重点词汇gift,hang(hung),win(won),prize和部分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形成语言基础知识;通过学习Did you,Were there引导的一般疑问句,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言语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此基 础上由学生自己归纳出知识点,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充分体验成功感。 3、情感目标: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热爱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掌握一般过去时的用法;难点是知识的迁移、各种时态的混用、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 二、教材处理和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实验班的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预习生词和课文能比较到位,但灵活运用欠佳。此外,一味地机械重复操练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应紧扣重点突破难点,与中考题挂钩。任务型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对此,我设计了“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整理资料、做出结论、验证结论”五个步骤,从学生实践到归纳总结、从听读练习到写作练习,循序渐进,学生从心理上容易接受,其成就感不断推动教学,会超常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三、教法设想和学法指导 《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必须教给学生通向生活的钥匙,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结合本单元的目标要求,我对教法和学法作了以下设想: 1、教法设想: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并不陌生,也并不高深,因此激趣是关键。教师应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导引法、归纳法、发散法,利用视觉的冲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教师为他们打开的一扇扇大门,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这一点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2、学法指导:中学生学英语,不仅是低层次的语言模仿或者记诵,也包括高层次的认知创 造。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定向探究法及拓展延伸法,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学会到会学,提高综合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3分钟)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当时蜀地战乱不息,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于见此。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 这里所选的第一首,是领起的序曲。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句解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引刘辰翁评语说:“露曰玉露,树曰枫林,凋伤之中仍有富丽之致,自是大方家数。”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评价这一联:“气象足以笼罩,而复有开拓之余地,是绝好开端。”“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草木在秋风中凋落。“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萧森”,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清代杨伦《杜诗镜铨》评论说:“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状。”这就将眼前景和心中景连成一片,使人感到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的气氛笼罩四野,分明是阴沉压抑、动荡不安的心情和感受的写照。“江间”,即巫峡:“塞上”,即巫山。“兼”、“接”二字,写出浑莽之象。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丛菊两开”,指诗人于永泰元年(765)离开成都,原打算很快出峡,但这年留居云安,次年又留居夔州,见到丛菊开了两次,还未出峡。故对菊掉泪。“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随之开。孤舟本来只能系住自己的行踪,却把诗人的思乡之心也牢牢地系住了,故见舟伤心,引出故园之思。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我清晰地听到,砧声四起,傍晚时分,在白帝城楼的高处,是那么的急促。妇女们正拿着裁尺和剪刀,为在外的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催刀尺”,即催动刀尺。“白帝城”,旧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的白帝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砧”,捣衣石,这里借指捣衣发出的声音。古人裁衣前,先将衣料放在砧上,用杵捣软,使之平整光滑。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诗人更平添了一许孤独、忧伤之感。 评解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说:“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作为八首诗的开场白,这第一首诗通过对巫山巫峡秋声秋色、秋景秋意的形象描

八年级英语unit3说课稿

A teaching plan speech for Section A of Unit 3 Good morning, everyone. My name is Qin Ming. I’m from Luling Middle School of Zhuhe Town. Jianli. Hubei. Now I’ll talk about how to teach Section A of Unit 3 in Go For It for the students of Grade Eight. I’ll say it in four parts. PartⅠ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1. Status and Function The topic of this unit is about vacation plans. This is an interesting topic for students. So all the activities in this unit are helpful to rais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I’ll finish this section in two periods. This lesson, I’ll teach Part 1, Part 2 and Grammar Focus. Next class, I’ll teach Part 3 and do some exercises. In Part 1, all the activities introduce the key vocabulary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These activities can help students learn how to make vacation plans. In Part 2, all activities can give students listen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practice. These activities can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integrating skills. Grammar Focus shows all the target language in this unit. It gives the students a whole imag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The target language is the basic for Ss to learn the other contents of this unit. So it’s very important to learn this lesson well. 2.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The students have learnt English for more than one year. They know some English, but some of them didn’t learn it well. Especially, most of them are afraid to speak English. For this lesson, the students have known the pattern “be doing”. Half of them can use “be” correctly. Half of them can change a v erb to “verb+ing” correctly. But they don’t know to use the pattern “be doing” as future. And this is what I teach in this lesson. 3.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The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a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Junior School English syllabus' provision and the teaching material. (1) Knowledge Object In this unit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future plans. Key vocabulary: camping, visiting grandmother, spending time with friends, babysitting, relaxing, at home, visiting cousins, going to sports camp, going to the beach, on Friday, on the 11th, this weekend Target language: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I’m spending time with my friends. When are you going? I’m going next week. Who are you going with? I’m going with my parents. Grammar: Present progressive as future (2) Ability Object To train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o train students ability of making future plans. (3) Moral Object You can’t work efficiently if you don’t have a good rest. Making a good vacation plan can make your trip happy. 4. Teaching Importance To master the key vocabulary

秋兴八首其一读后感

秋兴八首其一读后感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小小读古诗: 身后的山城中的家家户户在朝晖里一片寂静,临江而建的楼宇矗立在青翠中。连着两天就在小舟里过夜,听到渔人半夜里还在泛舟打鱼,初秋光景,燕子又开始迁徙了。我也想学学匡衡,刘向,帮助君王治理国家,却总是事与愿违。年少时的同窗中有很多已得了高-官厚禄,衣裘骑马富贵显赫,但却还没有放弃追逐功名利禄。 山郭里的千家万户在朝晖中静静的,长江岸边的楼台这时像以往一样坐落在青翠里。连着两日睡在小船上,半夜里总有渔人出来泛舟捕鱼,秋意清浅的时候燕子又开始了迁徙。匡衡可以直谏,刘向校对了大内的五经秘书,我空有抱负,想助君王一臂之力,但事与愿违。少年同窗里有多人已做了大官,每日衣裘骑马,富贵一时的他们为了更奢侈的享乐依然追逐着功名利禄。 小小的: 这首诗依然写于长江上的夔州,与上一首不同的是,这首作品里写的是清晨时的夔州。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心理活动。

清晨的夔州朝阳温和,撒下一片清辉,人家多还在梦中,一片寂静。和往常一样江楼四围的山色*在这时节里青翠满目。连着两夜诗人栖身在小舟上,因此注意到有渔人夜半时泛舟打鱼,白日里见到了又在清秋里迁徙的飞燕。这是诗的第一部分,写景。 西汉的匡衡被元帝赏识,直谏言政,多有功绩,但“我”却没有这样的机会,依然薄有功名; 刘向作为经学家,曾经校对了大内的五经秘典,“我”想和他一样,做帝王家的一名大学士,可惜也事与愿违了。再说那些和“我”同窗的少年里,现在多已是高-官做着,厚禄拿着,整日像富豪显贵一样生活,但少见有满足的,追逐起奢侈的享乐来生怕落在了人后。我想诗人心里的意思是:匡衡刘向之辈,正直,忠心,为国为民,却在历史上薄有功名,追逐名利,贪图奢华的人却常常受到了重用。诗人以此为自己的不得志报不平。这是诗的第二部分,将诗人心里对朝政黑暗的不满和壮志未酬的辛酸写了出来。 写景的两句不说也罢,写心理活动的两句却入木三分得批判了那些贪官,讥讽他们逐名逐利,却受皇帝重用。像匡衡刘向那样有才华有道德的贤能,诗人以之为榜样,可是现实中皇帝并没有依仗他这样的人,这让诗人觉得不公。江山依旧,物是人非,政治局面已不是匡衡或者刘向生活时的那样了,诗人明日前途如何,实在使人觉得不可捉摸。

《秋兴八首(其一)》写作特点

《秋兴八首(其一)》写作特点 ⒈寓情于景,并使情与景的色调有所不同。 这首诗既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又寓情于景。如第二联所写之景:浪涛汹涌,凌空直上,似乎天空也受到了浪涛的冲击;巫山风云,下及于地,仿佛与地下的阴气相接。写波涛,是由下而上,写云气,是由上而下,波浪滔天,云气匝地,秋日的萧森之气充塞着整个巫山巫峡之中。这里所写的景,即不是诗人耳闻目见之景的自然主义的描摹,而是渗透了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人在这里所写的景,显示了它们各自的内在精神,还具有诗人所赋予的某种性格。 诗人写作这首诗,不仅使其情中有景,景中有情,而且还采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方法,使景和情有着不同的色彩。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两句,描绘的是豪迈、宏阔的景象,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表达的却是因忆他日、心系故园而生的愁,这虽然不能说是以乐景写哀情,但至少可以说是以豪迈、宏阔之景去写愁。这种景与情对比的反差越大则表达的愁也就越深沉、越浓郁。尽管情和景在色调上有所不同,但二者是和谐统一的。 ⒉循环往复抒情方法的运用。 诗人从眼前菊花盛开的夔州神驰于故园,由对故园的神驰到听见白帝城的暮砧声,又由于游子赶制寒衣的暮砧声而怀念故园。夔州-→长安-→夔州-→长安,正是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抒情方式,深刻地表现了诗人身在夔州心向长安的深沉感情。循环往复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强化抒情的力量,加强抒情的表达效果。 ⒊对仗的运用。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除了讲究平仄押韵外,还讲究对仗。中间两联对仗。即江间波浪兼天涌对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对孤舟一系故园心。而对仗的要求是平声对仄声,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虚词对虚词。如平声方位名词江间对仄声方位名词塞上,仄声名词泪对平声名词心等。对仗能使诗句整齐优美,收到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表达效果。

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2说课稿

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说课稿 Section A 1a-1c 水口中学银丹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A 1a-1c 第一课时。我将从说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六个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为话题展开教学活动,中心话题是free time activities,主要语言功能是talk about how often people do things.首先学会恰当地使用频率副词及短语,再学会描述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和基本饮食结构。通过复习七年级学习过的动词短语,及本单元的听力练习,通过各种方式的口语交际活动和写作练习,使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材在本单元的开篇,即本课时的内容,安排了关于谈论课余时间的各项活动,以及初步认识和使用频率副词,为进一步地使用频率副词及动词短语做语言知识上的准备。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一年级英语学习的培养,已具有一定的英语综合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英语词汇量,对空闲时间的活动已经知道如何正确表达。但由于山区孩子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所以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我选用教学活动1a—1c的内容,并整合了对频率提问的

常用的回答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鼓励性评价等措施,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创造更多的机会,鼓励他们多说英语,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 三、说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1) 能掌握以下单词:housework, hardly, ever, hardly ever, once, twice, Internet, program, 2)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What does he do on weekends? —He usually watches TV. ②—How often do you watch TV? —I watch TV every day. ③—Does he go shopping? —No, he never go shopping. 3) 能了解以下语法: 频度副词及一般现在时简单谈论周末活动情况。 2. 能力目标 1) Train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 2) Make sure that students can talk about often they do things.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养成健康的习惯,进行合理的运动锻炼,以保持健康的体魄。培养学生的逻辑表述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并使学生互相了解,增进友谊,加强人际交往,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