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颅脑外伤的CT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颅脑外伤的CT诊断ppt课件

颅脑外伤的CT诊断ppt课件

案例二:颅内血肿的CT诊断
总结词
颅内血肿是颅脑外伤的严重并发症,CT诊 断可明确血肿的部位、大小和形态。
详细描述
颅内血肿的CT表现为脑实质内或脑室内高 密度影,形态各异,可单发或多发。CT诊 断可判断血肿的部位、大小和是否破入脑室 ,对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三:复合型颅脑外伤的CT诊断
观察脑实质、脑室、脑池等结 构是否正常
观察头皮、颅骨等有无骨折或 异常
观察颅内有无积气、出血等异 常密度影
图像分析
01
02
03
04
分析脑实质有无挫裂伤、 水肿等异常改变
分析脑室、脑池有无受 压、变形或闭塞
分析颅 与颅内病变的关系
诊断报告与建议
根据初步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给出 初步诊断意见
总结词
复合型颅脑外伤是指同时存在多种颅脑损伤的类型,CT诊断可全面评估病情和治疗效 果。
详细描述
复合型颅脑外伤的CT表现多样,可同时存在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水肿等多种病变。 CT诊断可全面评估病情,指导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硬膜外血肿是由于外伤引起的硬膜外出血,CT图像上表现为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梭形或双凸透镜 形高密度影,可伴有脑室受压或中线结构移位。
硬膜下血肿
总结词
CT图像上表现为脑表面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可伴有脑室受压或中线结构移位。
详细描述
硬膜下血肿是由于外伤引起的硬膜下出血,CT图像上表现为脑表面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可伴有脑室受压或 中线结构移位。
颅脑外伤的CT诊断PPT课件
目录
• 颅脑外伤概述 • CT诊断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 • 颅脑外伤的CT表现 • 颅脑外伤的CT诊断流程 • 颅脑外伤的CT诊断案例分析

头颅外伤CT急诊ppt课件

头颅外伤CT急诊ppt课件

右图冠状面显示凹陷性骨折(白 箭头)、硬膜外血肿(黑箭头指 向移位的硬膜),插图显示的 “漩涡征”(开口箭头),说明 出血速度快。
典型CT表现: 1)颅骨内板下方双凸面状均匀高密度影; 2)占位效应:血肿下方的脑组织和蛛网膜下腔受压,灰白质界限移位,脑疝常见; 3)血肿在CT上的表现决定于血肿成分随时间的变化; 4)需要注意的是:低密度区(“漩涡征”)=急性活动性出血。
线状骨折
1.颅骨顶盖骨骨折 1、线状骨折 2、凹陷性骨折 3、粉碎性骨折
凹陷性骨折
1.颅骨顶盖骨骨折 1、线状骨折 2、凹陷性骨折 3、粉碎性骨折
粉碎性骨折
1.颅骨顶盖骨骨折 1、线状骨折 2、凹陷性骨折 3、粉碎性骨折
2. 颅底骨折
临床表现:为相应部位的软组织出血、颅神经损伤、脑脊液漏 和脑损伤。颅前、中、后窝解剖结构不同,骨折后临床表现亦各 具特点。典型的颅前窝骨折具有“熊猫眼”,伴有脑脊液鼻漏和 嗅、视神经的损伤。颅中窝骨折多以岩尖部骨折为主,岩尖部骨 折占全部颅骨骨折的15%~48%。
1.

头皮血肿 皮下血肿 帽状腱膜下血肿 骨膜下血肿
2. 头皮裂伤 3. 头皮撕脱伤
皮下血肿
1.
头皮血肿 皮下血肿 帽状腱膜下血肿 骨膜下血肿
2. 头皮裂伤
3. 头皮撕脱伤



帽状腱膜下血肿
头皮血肿 皮下血肿
帽状腱膜下血肿
骨膜下血肿
2. 头皮裂伤 3. 头皮撕脱伤
• 1、线状骨折-CT表现边缘锐利的线条状透亮影 -骨折线经过脑 膜中动脉 注意: 继发性颅内血肿 • 2、 凹陷性骨折-CT表现颅骨断裂呈锥形向颅腔 内陷 • 3、粉碎性骨折-显示多条骨折线形状不规则局 部脑膜及脑组织损伤 • 4穿入骨折-为锐利所伤变现局部骨缺损 • 5颅底骨折(颅内气体和鼻窦,乳突气房浑浊。) • 6骨缝分离小于1.5mm

《颅脑外伤的CT表现》课件

《颅脑外伤的CT表现》课件
总结词
脑肿胀和脑疝是颅脑外伤中危重的CT表现,可导致颅内压升高和意识障碍。
详细描述
脑肿胀是由于外伤导致脑组织水肿和体积增大,CT表现为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和颅内压升高。脑疝是由于颅 内压差异导致的脑组织移位,可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甚至呼吸骤停。CT表现为一侧脑室受压和中线结构明显 移位。
弥漫性轴索损伤
CT图像解读基础
正常解剖结构
熟悉正常颅脑解剖结构是解读CT图像的基础,包括脑室、脑 池、脑沟等。
异常征象识别
颅脑外伤时,需注意颅内出血、骨折、脑挫裂伤等异常征象 的识别。
03
颅脑外伤的CT表现
脑挫裂伤
总结词
脑挫裂伤是颅脑外伤中常见的CT表现,通常表现为脑实质内片状或点状高密度影 ,伴有脑水肿和占位效应。
行诊断和治疗。
02
脑水肿
颅脑外伤可能导致脑水肿等并发症,需要积极控制颅内压,预防脑疝等
严重后果。
03
预防并发症
对于颅脑外伤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需要注意患者的营养和康复治疗,促进
患者早日康复。
05
颅脑外伤的CT影像与临床 治疗
CT影像与疾病进程
详细描述
脑挫裂伤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的脑实质损伤,CT表现为脑实质内片状或点状高密 度影,通常伴有脑水肿和占位效应。这些高密度影通常分布在脑皮质和脑白质区 域,有时可伴有脑室受压或中线结构移位。
颅内血肿
要点一
总结词
颅内血肿是颅脑外伤中严重的CT表现,可分为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
要点二
详细描述
04
颅脑外伤的CT诊断与鉴别 诊断
诊断依据与标准

《脑外伤CT表现》课件

《脑外伤CT表现》课件
可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
脑震荡与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生命体征常有变化,如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 吸深慢等。
脑脊液检查可出现红细胞。
CT检查可见脑实质内高密度影,脑室、脑池受压 或消失。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诊断
01
硬膜外血肿
02
常有颅骨骨折,尤其是颞部骨折。
血肿位于硬膜外腔内,呈梭形或双凸镜形。
04 脑外伤的鉴别诊断
脑震荡与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脑震荡 短暂的意识丧失,通常不超过30分钟。
清醒后不能回忆起受伤时的情形。
脑震荡与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无明显阳性体征,生命体征平稳。 脑脊液检查无红细胞。
CT检查颅内无异常或仅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震荡与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脑挫裂伤 意识障碍时间较长,可超过半小时。
术后处理
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 症,如再ຫໍສະໝຸດ 血、颅内感 染等。手术效果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挽救 生命和减少后遗症,但 具体效果因个体差异而 异。
脑外伤的预后评估
评估指标
预后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患者 的意识状态、肢体功能、言语
能力等。
评估方法
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 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方法评 估脑外伤的预后。
后较好,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颅内压 升高和脑疝等严重后果。
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
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为位于硬脑膜下 的低密度或等密度影,可伴有脑实质 受压、中线结构移位以及脑室受压变 形等症状。
硬膜下血肿的原因多为颅脑外伤,尤 其是减速性损伤。
根据出血时间的不同,硬膜下血肿可 表现为高密度、等密度或低密度影。
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ppt课件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ppt课件

鉴别 板障静脉 不规则
对侧可见 终于静脉湖 血管沟 渐细 硬化边 颅骨内板 骨缝 走行 、部位固定 两侧对称
2、颅底骨折 (1)特点 常合并颅盖骨折 多呈线形 常通过薄弱处 在前、后颅凹,纵行;在中颅凹,横行 不常合并颅内血肿
(2)征象 1)直接: 骨折线; 颅缝分离 2)间接: 气颅; 鼻窦可见液平、混浊; 脑脊液鼻漏(筛骨)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包括 硬膜外腔 硬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 脑室 主要相关于 硬脑膜 软脑膜 蛛网膜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1、特点 急 范围局限 脑组织可受压;中线结构移位不明显 并发骨折 位于脑膜动脉区 颞区多见
2、CT表现 梭形 高密度 急性:密度均匀;
慢性:密度不均—活动性出血或再出血 内缘光滑 范围局限,不越颅缝但可越中线或小脑幕 占位效应小,中线移位轻 并骨折 包膜钙化或骨化
2、脑内血肿
(1)病理
多发于额颞叶
位于受力点或对冲部位脑表面
演变:急性期→吸收期→囊变期
(2)CT表现
密度:
高→低→囊
水肿:
轻→重→无
皮层下区
占位效应:正→负
(二)穿通伤 异物 出血 肿胀 (三)脑白质剪切伤 灰白质受剪切力作用 轴突损伤
伴行血管破裂出血 中央、周边灰白质交界、胼胝体、大脑脚
头部外伤的CT诊断
(一)正常颅腔
颅骨 多个腔
承托
硬膜 压力平衡 固定
保护
(二)占位病变
一腔脑组织

压力失衡→ 某一孔道

另一腔中
脑组织 脑疝
(三)表现
脑池被脑组织填充
正常结构移位
(四)各部疝的形成
名称
疝出脑组织
大脑镰下疝 额叶、顶叶

医学影像学颅脑外伤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颅脑外伤PPT课件

硬膜外血肿MRI(亚急性期)
-
15
右顶叶区硬膜外血肿(慢性期)
-
16
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 (MR表现形态同CT,信号同前)
1.急性硬膜下血肿:① 呈新月形高密度影,范围广。② 急性硬膜下血肿造成脑室压迫及中线结构移位常比硬膜外 血肿 更加显著。③注意:如果窗宽窗位不当, 则薄层硬 膜下血肿将无法与颅骨分辨而可能被漏诊。
CT对颅脑损伤病变可定性、定量诊 断,为首选检查方法。
-
6
CT较MR有如下优点:
(1)检查时间短,对难于制动的躁烦病人,可
以得到相对满意的结果,也不会因检查时间 过长而延误治疗。
(2)对急性或超急性的出血,显示较MR清晰。
(3)许多检查急救设施可以接近,便于危重病 人的随时观察抢救。
(4)可对MR检查具有幽闭恐惧的患者,顺利 施行检查。
CT: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密度视出血量 的大小而异。一般较低(20~60HU)且 常在一周内消失。MR效果不佳。
注意:中线硬膜下血肿有别于蛛网膜下
腔出血。
特殊部位:天幕出血
-
29
蛛网膜下腔、硬膜下出血
-
30
不同窗宽和窗位显示硬膜 下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
31
天幕出血
-
32
天幕出血及硬膜外出血
-
33
脑挫裂伤
定义:为脑挫伤和脑裂伤的合称,因二者常 同时发生,而临床与影像学又不容易将两者 截然分开,故常一并诊断脑挫裂伤。最常见 之一。
影像学表现
CT与MR比较,对于急性脑挫裂伤的出血灶诊 断,CT优于MR,但总的来说,诊断脑挫裂伤 MR明显优于CT,即使仅有少量脑水肿,MR 也能发现。
-

颅脑解剖及颅脑外伤性疾病CT诊断课件.ppt

颅脑解剖及颅脑外伤性疾病CT诊断课件.ppt

2.颅底骨折:(basicranial fracture) 直接征象:骨折线,骨缝分离 间接征象: 气颅、蝶窦等副鼻窦、乳突气房内的“液平 ”及“混浊” 3.脑脊液鼻漏: 筛骨骨折所致,CT脑池造影可指出骨折部位
depressed fracture (凹陷骨折)
颅内积气
三、 硬膜外血肿
(血肿位于硬脑膜和颅骨内板之间)
六、脑挫裂伤/血肿:
• 指脑各颅骨内面撞击所致。常或深层小出血灶, 脑水肿,脑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理
早期:(数日)以出血为主的脑水肿和脑坏死
中期:(数日至数周)脑组织液化,周围脑组 织内含铁血黄素沉着,疤痕组织修复,蛛网膜 粘连
cerebral contusion and hematoma
cerebral contusion and hematoma
六、 脑室内出血:
多继发于深部脑内血肿破溃入脑室或脑 室穿通伤或由四脑室逆行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凝块可引起梗阻性脑积水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一、断层解剖
CT解剖(平扫)
1、脑白质:密度稍低于灰质,CT值20-30Hu。
2、脑灰质:密度稍高于白质,CT值30-40Hu。 3、脑室脑池:呈低密度,CT值0-10Hu。 4、颅 骨: 呈高密度,CT值>250Hu。 5、生理钙化:点片状致密影。CT值>60Hu。
CT(增强)
• 脑实质轻度强化,灰质较白质明显 • 脑血管明显强化 • 其他:大脑镰、脉络丛、垂体、松果体明显
Hydrocephalus(脑积水)
谢谢观赏!
2020/11/5
79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b.亚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 (分早期和晚期)

颅脑外伤的CT诊断-影像学课件

颅脑外伤的CT诊断-影像学课件

• 多发混合血肿,脑水肿,脑轴索断裂, 外伤后迟发性脑梗塞。颅底外伤。
• 少数血肿不均密度,系血块退缩血清混 合所致。
• 硬膜下血肿:依发生时间不同,可将它 分成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肿。
• 3天(急性)。 • 4天—3周(亚急性)。 • 大于3周(慢性)。
• 硬膜下水瘤:由于蛛网膜活瓣损伤,脑 脊液只能进入硬膜下腔而不能出来,或
液体进入硬膜下腔后,蛛网膜破裂处被 阻塞。
• 脑挫裂伤:
• 指脑各颅骨内面撞击所致。常发生在着 力部位及其附近,亦可发生于对冲部位。
• 脑挫裂伤包括脑质表层或深层小出血灶, 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肿,脑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
• 颅骨骨折:CT检出率低于颅平片。但对 颅底骨折,内陷骨折,粉碎骨折等复杂 骨折,CT较平片优。
• 颅脑外伤后遗改变:脑软化,脑萎缩, 脑积水,脑穿通畸形,颅骨骨膜下血肿 钙化影。
颅脑外伤的CT诊断-影像学课件
• 硬膜外血肿:临床表现为头部外伤,原 发昏迷,中间意识清醒,继发昏迷。
• 直接着力点常有骨折,因硬膜动脉破裂, 亦可是损伤脑膜静脉,静脉窦或颅骨内 板板障静脉。
• 形态呈张力形,范围局限。大部分不超 出颅缝。
• CT平扫呈梭形或双凸透形状的高密度区, CT值约50-90HU。血肿边缘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可伴发脑积水,约占20%。与脑室内积血有
关。
• 4、可伴有脑梗死。
精品课件
28
精品课件
29
精品课件
30
精品课件
31
精品课件
32
精品课件
33
• CT表现:1、颅骨内板下双凸形高密度区。血肿 内可见气泡,边界锐利。
• 2、常伴有骨折。
• 3、范围较局限,通常不跨越颅缝。
• 4、占位效应较轻。 精品课件
3
精品课件
4
精品课件
5
精品课件
6
精品课件
7
精品课件
8
精品课件
9
硬膜下血肿
• 发生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为脑外伤较常见的 一种病变。根据血肿形成的时间及临床表现可将 硬膜下血肿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型。
• CT表现:1、颅骨内板下新月形影,几乎均为高 密度,但严重贫血者或蛛网膜破裂,脑脊液进入 血肿者为等密度或低密度。
• 2、血肿范围较广,可跨越颅缝,甚至可覆盖一 侧整个大脑半球。
• 3、半数并发脑挫裂伤,少数与硬膜外血肿并存。
• 4、占位效应较明显。
精品课件
10
精品课件
11
精品课件
12
精品课件
常见颅脑外伤的CT诊断
精品课件
1
常见颅脑损伤的CT表现
常见颅脑损伤主要有以下几种:
• 硬膜外血肿 • 硬膜下血肿 • 硬膜下积液 • 颅内血肿 • 脑挫裂伤 • 蛛网膜下腔出血
精品课件
2
硬膜外血肿
• 约占各种颅脑外伤血肿的1/3。它是指外伤后在 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发生的出血或血栓形成,大多 数是骨折引起脑膜中动脉破裂所致,少数为静脉 窦破裂所致。临床上部分病例有典型的意识表现: 即外伤后发生原发性昏迷-中间意识清醒-继发 性昏迷。
16日左右占位效应开始减轻。
精品课件
19
精品课件
20
精品课件
21
精品课件
22
脑挫裂伤
• 指颅脑外伤所致脑组织的器质性损伤,常有旋转 力作用所致。常表现局部脑水肿、坏死、液化和 多发小出血灶。出血量超过15ml可形成脑内血肿。 常伴发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板骨折。
• CT表现: • 1、损伤局部脑水肿表现为低密度。 • 2、小出血灶表现为低密度区中散在点状高密度。 • 3、脑内血肿以高密度区为主。
13
硬膜下积液
• 又称硬膜下水瘤,是指由于外伤引起蛛网膜撕裂, 脑脊液流入硬膜下隙所致,占颅脑损伤的 0.5%~1%。急性型在伤后数小时或数日内形成, 较少见;慢性型在伤后数个月甚至数年后形成, 相对比较多见。常发生在老年人和儿童,双侧多 见。
• CT表现:1、位于颅骨内板下,呈新月形。
• 2、密度较均匀一致,接近脑脊液密度。
精品课件
23
• CT表现:
• 4、水肿和出血导致同侧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 移位。
• 5、常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大脑纵裂池、 脑池脑沟密度增高。
• 6、可合并存在脑梗塞。 • CT检查可随时观察脑实质损伤情况的演变过程。 • 所以外伤病人一定要根据临床表现,及时复查。
精品课件
24
外伤当时CT
精品课件
25
外伤第二天复查
精品课件
26
精品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占
急性脑血管病的7%~15%。临床上可将其分为
外伤性与自发性两类。
• CT表现:
• 1、典型表现:基底池、侧裂池及脑沟内呈广泛
高密度铸型,一般在出血内一周显示率高。
• 2、可伴有脑内血肿、脑室内血肿或硬膜下血肿。
• 3、脑实质受压。
• 4、无或只有轻微的占位征象。
• 5、发生在老年人,应与脑萎缩鉴别。
精品课件
14
精品课件
15
精品课件
16
精品课件
17
精品课件
18
颅内血肿
• 严重脑挫裂伤出血超过15ml,可形成脑内 血肿。
• CT表现:1、新鲜血肿表现为均匀一致高密 度区,CT值为60~80HU。
• 2、血肿周围常有一低密度环---脑水肿 • 3、有占位效应。在出血后3~7天最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