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肺癌脑转移的症状

肺癌脑转移的症状

肺癌脑转移的症状多数肺癌病人及家属对肺癌易产生脑转移缺乏了解,有许多病人没有及时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而影响了生存期和生存质量,故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实际上,当脑转移瘤出现症状时,肿瘤的侵犯往往已较严重。

虽然目前的研究未能显示早期发现脑转移瘤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期,但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脑转移的症状主要和转移的部位有关,与脑梗塞、脑出血等症状类似,现将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表现分述如下:(1)头痛:性质多较剧烈,常在清晨发作,有时在睡眠中被痛醒,但起床轻度活动后头痛就会逐渐缓解或消失。

注:最常见症状,但是一般都有一个进行性加重的过程,而且一般的保守治疗不会有效果。

(2)呕吐:由于颅内压力的增高,致使延髓呼吸中枢受到刺激,从而出现呕吐,呕吐多在头痛之后出现,呈喷射状。

(3)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时会使眼球静脉血回流不畅,导致淤血水肿,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致视力下降。

(4)精神异常:位于大脑前部额叶的脑瘤可破坏额叶的精神活动,引起兴奋、躁动、忧郁、压抑、遗忘、虚构等精神异常表现。

(5)单侧肢体感觉异常或无力:位于脑半球中部的顶叶,专管感觉,该部位肿瘤常会导致单侧肢体痛、温、震动、形体辨别觉减退或消失。

(6)幻嗅:颞叶部肿瘤可在其刺激下出现幻嗅,即可闻到一种并不存在的气味,如烧焦饭或焦橡胶等气味。

(7)偏瘫或踉跄步态:小脑部病变更具特异性,即患者常在头痛、呕吐、视物障碍之后,出现偏瘫或踉跄的醉酒步态。

(8)耳鸣、耳聋:此种多在打电话时发觉,即一耳能听到,另一耳则听不到。

该表现多是听神经瘤的先兆。

注:有时候化疗后会也常出现耳鸣、耳聋,但一般是双侧的。

停止化疗一段时间就会明显好转――这是化疗药的毒性引起的,一般来说应该立即停止化疗。

肺癌脑转移的表现多种多样,故当出现上述征象时应速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目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脑转移瘤均能早期做出确切诊断,尤其推荐进行MRI检查。

脑转移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转移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 增强扫描:明显结节状或环状强化,囊壁厚薄不均,内 壁不光整而外壁光整。较多来源于腺癌的转移瘤在增强 扫描时可见病变内缘细小毛刷样征象。
• MRS:无NAA峰和Cr峰,常出现lip峰。
影像表现
• 出血常见于黑色素瘤、绒毛膜癌、甲状腺癌、肺癌及肾 癌的转移,多呈T1WI上点片状高信号影。
• 来源于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黑色素瘤、绒毛膜癌 的脑转移还可出现弥漫性脑膜浸润,即癌性脑膜炎。
v 增强呈均匀显著强化;可见“凹陷征”“缺口征”样 的不完整的环形强化。
v MRS 上Lip-Lac 峰增高明显。
淋巴瘤
A:病灶呈“握拳状”明显强化;B.尖角征(箭头);C:缺口征(箭头)
脑脓肿
脑脓肿
谢谢
• 在T2WI肿瘤表现为低或等信号者,多半是来源于胃肠道 的黏液腺癌、骨肉瘤及黑色素瘤。
胶质母细胞瘤
• 常伴有出血及瘤周水肿。 • 肿瘤常呈浸润性生长,位于深部白质,单发较多见。 • 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呈显著不规则花环状强化,环壁厚薄不
均,无张力,DWI呈高信号。 • MRS示Cho峰常升高,NAA峰明显降低,但仍存在。 • 与单发的转移瘤难鉴别。
胶质瘤
男,62岁。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WHO IV级,IDH野生型,Ki-67为25%
鉴别诊断
v 好发于脑实质深部近中线部区域,幕上多见,可单发 或多发,大多呈类圆形肿块或结节状,部分呈不规则 条片状,累及胼胝体者可呈蝴蝶状。
v CT 平扫呈略高密度;T2WI 呈等或略高信号,DWI 上 呈高信号,ADC 值偏低;肿瘤出血囊变少见,占位效 应轻至中度。
脑转移瘤的 影像诊断与
鉴发肿瘤病史(肺癌最 常见)。
Ø 临床症状: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 Ø 部位:皮髓质交界区,脑干少见。 Ø 形态:多为圆形、类圆形,囊实性病灶多不规则,外

脑转移瘤57例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转移瘤57例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转移瘤57例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摘要目的:分析脑转移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57例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多发性脑转移瘤39例、单发18例。

发病年龄集中在40~60岁,原发病灶最多来源于肺癌。

结论:CT为临床诊治脑转移瘤提供重要的信息,颅内占位性病变,并有明显原发病灶者有助于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特别是肺部CT检查非常必要。

关键词脑转移瘤CT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脑转移瘤患者57例,男43例,女14例。

年龄36~78岁,平均58.3岁。

主要表现为头痛伴或不伴恶心、呕吐、偏瘫,部分表现为癫痫、视力模糊、失语、意识障碍等。

CT扫描方法:使用PICKER I.Q.XTRA CT,及东软NeuViz Dual型。

采用OM线为基线,自颅底向上连续扫描10~14层,层厚、层距各为7mm、10mm,部分关心区域5mm或2.5mm全部病例均行增强扫描。

采用团注法外周静脉注射安其格纳芬或碘海醇80ml。

结果CT表现:①肿瘤分布:病灶位于幕上47例占82.5%,幕下4例占7.0%,幕上幕下并存6例占10.5%。

大多数幕上转移瘤位于灰白质交界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本组病例占77.5%。

②数目:多发病灶41例占71.9%,其中2个病灶有14例,两个以上病灶9例,单发病灶18例。

③形态和密度:平扫瘤体呈结节状等密度或低密度影43例占75.4%,呈高密度影9例占15.8%,呈混杂密度影5例占8.8%。

增强扫描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强化,呈环状强化42例,均匀结节状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9例;本组病灶内未见钙化。

④瘤周水肿大多数明显,以中重度水肿居多,本组仅1例无灶周水肿。

6例轻度水肿,水肿大部分呈指压样改变,幕上病灶表现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移位。

幕下病灶表现为基底池、四脑室受压变形。

讨论颅脑转移瘤是成人常见的颅内肿瘤,占颅内肿瘤3%~10%,男性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是肺癌,女性则为乳腺癌,儿童罕见。

脑转移瘤的CT影像分析

脑转移瘤的CT影像分析

脑转移瘤的CT影像分析目的分析脑转移瘤CT影像,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本组脑转移瘤病例50例,其中病理证实40例,其余10例为追踪明确的病例,对其CT表现进行了回顾分析。

结果脑转移瘤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常为多发瘤灶,呈多种形态的改变,瘤周水肿明显,瘤周水肿与瘤灶大小不成比例。

结论脑转移瘤CT平扫可呈高,低或等密度灶,CT增强扫描病变可轻度到中度环形或结节状强化。

标签:脑转移瘤瘤周水肿CT增强扫描脑转移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约占脑肿瘤的3-10%。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如CT、MRI的应用,对脑肿瘤的诊断有所提高。

笔者搜集我院50例脑转移瘤病例作回顾性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病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9岁,其中41-69岁之间24例,占80%;脑症状出现时间1-65天,主要为头痛,呕吐,偏竣,意识障碍;其他还有头晕,少语,抽搐,大小便失禁。

本组病例中有6例首先就诊于神经科经CT检查发现脑占位病变后即摄胸片发现肺部原发病灶(如图)。

脑转移瘤中原发灶为肺癌占绝大部分。

本组50例中有35例,其他原发肿瘤为侵蚀性葡萄胎1例,鼻咽癌1例,乳腺癌6例,胃癌1例,有7例尚未找到明确的原发灶。

本组病例中有4例合并肺转移瘤。

上面为同一患者男,41岁,图1是头部CT平扫,左顶叶有一类圆形肿块,图2是其CT增强,肿块有中度强化,图3是其胸片,左上肺有一较大肿块。

就诊时是神经症状入院后,做检查先发现有脑转移瘤,后摄胸片发现肺部肿块。

此病人瘤周水肿明显呈指压迹状。

1.2 扫描方法使用西门子公司的欢悦双排螺旋CT常规平扫后作增强扫描,听眦线为基线,层厚10mm,层距10mm,横断扫描10-12层面,病灶部位加5mm薄层扫描;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注射速度为2.2ml/s,对比剂采用碘海醇100ml,注射完后立即扫描,有6例作增强后延迟扫描。

2 结果CT检查结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部位幕上转移35例,小脑转移3例,幕上幕下均有转移2例,幕上转移位于灰、白质交界区40例(占80%),另1例可见颅骨转移破坏。

颅脑转移瘤的CT诊断

颅脑转移瘤的CT诊断

24 临床症状及体征 .
急性 胃扭转起病 急骤 ,表现为上
腹部( 下型 ) 膈 或左胸 部( 膈上型 ) 疼痛 。 下型 胃扭转患者上腹 膈 部显著膨胀而下腹部保持平坦和柔软 ; 而膈上型 胃扭转患者 出 现胸部症状而上腹部可 以是正常 的。胸痛可放射至臂部 、 颈部
并伴随呼吸困难 , 常被误 诊为心肌梗死 。患者常有持续性 的 故
干呕而呕 吐物甚少 , 少 出现 呕血 , 有呕血则 往往提示 黏膜 很 若 缺血或食 管裂伤 。 9 4年 , o e a t 10 B l h r 描述 了急性 胃扭转特征性 r d
针 对慢性 胃扭转 而言, 用正确的手法及 步骤 , 复位 , 中 使 多可 其
部分可能 自行复位 , 少数需行 胃镜复位治疗或手术治疗。
见 2例 。 25 X线诊断 . x线钡餐造 影是诊 断慢性 胃扭 转首选方
[ 康江 , 1 】 郭华 , 肖星广 , . 胃 转 2 例 X线钡餐 造影分析Ⅲ. 等 慢性 扭 O 郑
州大学学报 ,0 4 3 ( )3 0 3 1 2 0 ,9 2 :3 — 3 .
[ 吴恩 惠. 2 】 医学 影像 诊 断学 [ ] M. 北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0 16 1 人 20 : — 2
疡等致使 胃痉挛 、 收缩 、 变形 , 胃的逆蠕动等可 以成 为 胃位置突 然改变的动力 , 从而引起不 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 胃扭转 。
向分型 , 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胃大小 弯位 置互换是确诊 胃扭 转可靠依据[ 4 1 。黏膜皱襞的多种改变是各 型胃扭转 时所形成 的
特殊 X线征象 , 如见一种或两种 黏膜 皱襞 改变也 可作 为 胃扭转 的确诊依据 。 两个 胃泡 的出现与否 , 门在 十二指肠球部上 、 幽 下 或相平 , 不能 确诊 或排除 胃扭 转的依据 , 因为瀑布 胃也见两 个

“脑内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影像PPT

“脑内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影像PPT

“脑内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影像PPT颅脑转移瘤(intracranial metastasis)是成人常见的颅内肿瘤,儿童罕见。

近年来,随着CT、MRI的应用,其检出率有明显.增加。

颅内转移瘤的来源有两类:一是颅内原发瘤转移而来;二是颅外原发瘤经血行播散而至。

按转移部位划分,颅脑转移瘤分为三类:脑内转移、脑膜转移、颅骨转移。

脑内转移瘤是颅外原发瘤最常见的颅脑转移;转移瘤多发生在幕上,约占80%。

多发者占60%〜85%。

灰白质交界处为其好发部位。

(1)临床表现脑内转移瘤临床表现不一,可无症状,也可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转移瘤有时可先于原发病灶被发现,尤其在肺癌脑转移时多见。

绝大多数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占位效应有关,主要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预后多不良,全脑放射治疗后平均存活时间为3〜6个月,孤立性病灶可使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以取得更好疗效。

(2)病理表现大体上,典型的脑实质转移瘤呈大小不等、边界不清的圆形、类圆形结节样病灶,小者多为实质性病灶,大者可有中央坏死、囊变、出血,个别转移瘤可见钙化。

灶周常伴有与瘤体本身大小不相称的显著性水肿,水肿的程度与原发灶的性质有关;组织学所见因原发灶不同而异。

(3)影像学检查方法CT、MRI是当前颅脑转移瘤检查的主要方法,CT增强扫描优于平扫,而双倍剂量延迟扫描在转移瘤的检出率方面较常规增强扫描敏感。

MRI是当前检查转移瘤的最理想方法,多采用标准剂量增强扫描,也有作者用大剂量对比剂以发现更小的早期转移灶。

(4)CT表现CT平扫,转移瘤可呈等密度、低密度和高密度,其密度改变决定于肿瘤细胞成分、肿瘤血供以及瘤组织有无坏死、囊变和出血、钙化。

肺、乳腺、肾及结肠癌的转移多为低密度;淋巴瘤及黑色素瘤转移则常表现为高密度或等密度。

转移瘤出血常见于肾癌、乳腺癌、黑色素瘤和绒毛膜上皮癌,肿瘤出血后近期检查一般呈高密度。

转移瘤钙化常见于骨、软骨肉瘤转移,其他原发瘤少见。

脑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脑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脑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全身其他部位的肿瘤均可转移至颅内,以肺癌脑转移最常见,多见于40~50岁间。

80%的转移性肿瘤发生在幕上,其中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灰白质交界区最常见。

临床症状主要和发病部位有关,肿瘤占位效应使患者产生颅内压增高表现,小脑转移瘤还可导致共济失调。

影像表现
(1)CT:①平扫显示等、低或不均匀结节影。

②增强扫描多呈环状不均匀强化。

③多数肿瘤周围伴有明显的水肿带,所谓“小瘤体大水肿”。

④有些转移瘤可无瘤周水肿发生,仅表现为强化小结节影。

(2)MRI:①平扫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及FLAIR呈不均匀高信号,周围伴明显指状水肿。

②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边缘强化,并能发现较小的转移瘤及软脑膜转移灶。

③病灶多位于皮髓质交界区。

鉴别诊断
原发肿瘤史、颅内多发病灶、呈“小病灶大水肿”的典型表现者诊断不难。

单发转移瘤需与胶质母细胞瘤鉴别,后者多呈不规则花环状强化,边界欠清,DWI强化实质部分呈高信号。

脑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脑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脑转移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目的:总结回顾恶性肿瘤脑转移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及特点。

方法:通过对2005年1月~2010年5月119例脑转移瘤的CT及部分MRI影像的回顾分析,总结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影像学特征及一般规律。

结果:脑转移的发生与原发肿瘤发病部位有一定比例关系,脑转移瘤CT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特点。

结论:结合临床病史资料,CT能对脑转移瘤做出明确的定性诊断,易与其他脑内原发肿瘤鉴别。

标签:脑转移瘤;CT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恶性肿瘤可发生颅内脑转移,平均发病年龄约57岁,好发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3∶1。

近年来,随着CT、MRI的广泛应用,其检出率明显增加,有资料统计,脑转移瘤的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5%~20%[1]。

笔者收集我院2005年以来经CT诊断的脑转移病例,对其临床资料、CT片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5月我院临床和CT诊断的脑转移瘤病例119例。

其中,男性76例,女性43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0岁,平均50岁;小脑转移瘤13例,大脑半球为106例,其中,单发57例,多发49例。

采用常规平扫,其中单发52例行平扫后加增强扫描。

绝大多数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肿瘤的占位效应有关,主要有头痛、呕吐、视物不清等。

2 结果119例患者,其中肺癌脑转移52例,占脑转移瘤的首位。

女性乳腺癌转移39例,居发病的第二位。

原发肾癌12例,原发大肠癌10例,来自于甲状腺癌6例,CT平扫转移瘤呈大小不等,边缘欠清的圆形、类圆形或肿块形,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增强病例肿块均有强化,可不均匀。

瘤周可见大片状水肿区。

其中,62例有明显占位效应,相邻脑室、脑池受压移位,40例转移瘤患者只表现大片状不规则低密度灶,密度均匀,5例伴有瘤卒中,表现为瘤灶内可见更高密度影CT值为60~78 Hu之间。

3 讨论3.1 脑转移瘤的病因及病理脑转移瘤是指人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经血行、淋巴或直接入侵颅内所致,亦可经脑脊液循环种植、转移,据报道,原发瘤男性以肺癌居前位,而女性则以乳腺癌最为多见[2],本组病例与其完全相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 , 而囊 变 , 近 瘤体 常 可伴 有瘤 卒 中 , 现为 平 扫时 实 质性 肿 表
【】 黎喜 . 6 3 5例 单 发 性 脑 转 移 瘤 的 C T诊 断 与 鉴 别 诊 断 [] 东 医 学 院 学 ,5 ̄:6 .
[】 朱 均 . 转 移 瘤 5 7 脑 7例 的 c T诊 断 与鉴 别 诊 断 [ . 国 社 区 医师 ,0 99 J中 】 20,
或 压迫 脑 室 、 脑池 , 使得 受压 变小 , 甚至 移位闸 瘤体 周边 水肿 。 以及 只表 现 为 大 片水 肿 的转 移 瘤 . 占位效 应 更 明 显 . 起 常受
压 迫 的 脑 室 、 池 以 及 脑 沟 、 裂 , 是 引 发 头 痛 、 吐 、 物 脑 脑 也 呕 视
回顾 分 析 2 0 0 5年 1月 ~ 0 0年 5月 我 院 临床 和 C 21 T诊 断 的脑转 移瘤病 例 1 9例 。 中 , 性 7 1 其 男 6例 , 女性 4 3例 ; 龄 年 最大 7 O岁 , 小 3 最 0岁 , 均 5 平 0岁 ; 脑 转移 瘤 1 小 3例 , 大脑 半 球为 16例 , 中 , 0 其 单发 5 7例 , 发 4 多 9例 。 采用 常规 平 扫 , 其 中单发 5 2例行 平扫 后加增 强扫 描。 大多数患 者 的临床表 绝 现 与肿 瘤 的 占位效 应 有关 , 主要 有头 痛 、 吐 、 呕 视物 不 清等 。
20 ,16:6 . 0 81 () 3 8
化, 瘤体 周边 伴有 大片 水肿 区 , 常与 瘤体 大 小不 相 等 . 与 原 而
发 灶 的 性 质 可 能 有 关 联
32脑 转 移 瘤 体 CT 表 现 .
[] 高 德 培 . 鳞 癌 、 癌 脑 转 移 C 4 肺 腺 T影 像 对 比分 析 【. 射 学 实 践 ,0 31 J放 】 2 0 ,8 () 7 . 7: 5 4 []杨 贵 昌. 癌 单 发 脑 转 移 瘤 的 C 5 肺 T诊 断 『. 国 医 学 影像 学 , 0 ,27: J中 ] 2 41() 0
必 要 时 MR 扫 描 或 立 体 定 向 穿 刺 活 检 确 诊 , 用 比 较 影 像 I 运
1 9例 患者 , 中肺 癌 脑转 移 5 1 其 2例 , 占脑转 移 瘤的 首位 。 女 性乳腺 癌 转移 3 9例 , 发病 的第 二位 。 发 肾癌 1 居 原 2例 , 原 发 大肠 癌 1 0例 ,来 自于 甲状 腺癌 6例 , T平 扫 转移 瘤 呈 大 C 小不 等 , 边缘 欠 清 的圆形 、 圆形或 肿块 形 , 类 呈等 密 度或 略 高 密度 , 强病 例肿 块均 有 强化 , 增 可不 均匀 。 瘤周 可见 大 片状水
病 史资 料 .T能对 脑转 移瘤 做 出 明确 的定 性诊 断 , C 易与 其他 脑 内原 发肿 瘤鉴 别 。 『 关键 词】 转移 瘤 ; 脑 CT表现 ; 断 ; 别诊 断 诊 鉴 【 中图分类 号】 3 .1 R7 94 【 文献 标 识码】 B 【 章编 号】 6 3 7 1 ( 0 0) 1 a) 4 — 1 文 1 7 — 2 0 2 1 1 ( 一1 3 0
肿范 围一般 不 成 正 比 , 是 与 原 发灶 的性 质有 关 , 者 体会 而 笔 肿 瘤脑 转 移瘤 体较 小者 出现瘤 体周 边水 肿 的范 围多较 大 。 而
大肿瘤 , 水肿 较轻 甚 至无水 肿 。
323 占位 效应 瘤体 位 于脑 室 内或 旁边 者 , 占据脑 室 空 间 -. 可
21 0 0年 1 月第 7卷 第 3 1 1期

工作 探 讨 ・
脑转移瘤 的 C T表 现 及 鉴 别 诊 断
徐 进 , 立波 , 庆娟 李 孟 (. 1吉林省 电力 医院放 射科 , 吉林 长春 10 2 ;. 3 0 2 2长春 中 医药 大学 附属 医 院 , 吉林 长春 10 2 ) 30 2 10 2 ; 3 0 1 3长春 市 中医 院放 射科 , . 吉林长 春
应 用 , 检 出率 明显 增加 , 资料 统计 , 其 有 脑转 移 瘤 的发 生率 占 颅 内肿瘤 的 5 2 %t %~ 0 ” 。笔 者 收集 我 院 2 0 0 5年 以来经 C T诊
断 的脑 转 移 病 例 , 其 临床 资 料 、 T片 进行 整 理 分 析 , 结 对 C 总
如下 : 1材 料 与 方 法
3 讨 论
31脑 转 移 瘤 的 病 因及 病 理 .
学做 出较 正确 的诊 断 , 量避 免误 诊 。 尽
脑转 移瘤 是 指人体 其 他部 位 的恶 性 肿瘤 经血 行 、 巴或 淋 直 接入 侵颅 内所 致 , 可 经 脑脊 液 循 环 种植 、 亦 转移 . 报 道 , 据 原发瘤男 性 以肺 癌居 前位 ,而女性 则 以乳腺 癌最 为多见 回 本 , 组病 例与其 完全 相 符 。大体 上 , 型 的转 移瘤 呈 大小 不 等 结 典
节 灶 , 为 实 性 , 大 者 可 以 坏 死 、 血 及 囊 变 , 别 可 有 钙 多 较 出 个
【 文 献】 参考
[】 耿 道 颖 . 与 脊髓 肿 瘤 影 像 学 [ . 京 : 民 卫生 出 版社 ,0 43 5 1 脑 M] 北 人 2 0 :1 .
[】滕军钊 . 转移瘤 的 MR 诊断 . 医药卫生, 0 0 2 (8:2 9 2 脑 I 现代 2 1, 60 ) 0 . 1 [] 白宝 华 . 结 核 瘤 与 脑 转 移 瘤 的 C 3 脑 T鉴 别 诊 断 [. 国 煤炭 工 业 医 学 , J中 ]
【 要】目的 : 摘 总结 回顾 恶 性肿 瘤脑 转 移 的 C T诊 断及 鉴别 诊 断方 法 及 特点 。方法 : 通过 对 2 0 0 5年 1 ~ 0 0年 5月 月 21
1 9例脑 转 移瘤 的 C 1 T及 部分 MR 影像 的回顾 分析 , I 总结 其 C T诊 断及 鉴别 诊 断的影 像 学特 征及 一般 规律 。结果 : 脑 转 移 的发生 与 原发 肿瘤 发 病部 位 有一 定 比例 关 系 , 转移 瘤 C 脑 T影像 诊 断及 鉴别 诊 断有 一 定特 点 。结 论 : 合 临床 结
肿 区 。其 中 ,2例 有 明显 占位 效 应 , 邻 脑 室 、 6 相 脑池 受 压 移
位 ,0例 转 移瘤 患 者 只表 现 大片 状 不规 则 低 密度 灶 . 4 密度 均 匀, 5例伴 有瘤 卒 中 , 现为 瘤 灶 内可见 更 高 密度 影 C 表 T值 为 6 8Hu之 间 。 O 7
2 结 果
不 清 以及脑 膜刺 激症 状 的主 要原 因之 一 。
33鉴 别 诊 断 .
典型 的转 移 瘤结合 病 史诊 断 较容 易 , 表现 为灰 白质交 界 单发 或多 发性 瘤灶 , 圆形或 类 圆形 , 有 明显瘤 周 水肿 . 呈 并 实 性或 环形 强 化 , 单发 脑转 移瘤 需 与 胶质 瘤 、 膜 瘤相 鉴别 , 脑 胶 质瘤 一 般 C T特 征 与转 移 瘤 相似 用 鉴 别 比较 困 难 , 结 合 临 , 可 床 有无 其 他原 发肿 瘤 , 助诊 断 , 无 临床 病 理提 示 , 穿 刺 协 如 需 活检 定性 ; 膜 瘤位 于 脑 外 , 脑 肿瘤 的特 性 , C 脑 有 其 T特 征 与 高 密度 转移 瘤相 似 , 如仔 细 观察 仍 可发 现某 些 脑外 肿 瘤征 但 象 及颅 骨 改 变 ; 发 脑转 移 瘤 需 与 脑 脓肿 鉴 别 , 者 多为 薄 多 后 壁环 形 强化 , 常有感 染史 , 生素 治疗很 有 效 。 抗 笔者认 为 脑转 移瘤 的 C T诊 断结 合 临 床有 原 发 肿瘤 病 史往 往 不 困难 , 未 但 发现 原发 病 灶者 , 断 困难 , 反 复观察 , 诊 应 结合 C T增 强 扫描 ,
(1:5 1) . 7
( 稿 日期 :0 0 0 — 9 收 2 1— 6 2 )
CHIA ME C R D 巾 国层 药导 报 1 3 N DIALHE AL 4
恶性 肿瘤 可 发生 颅 内脑 转 移 , 均发 病 年龄 约 5 平 7岁 , 好 发 于男 性 , 女 比例 约 为 31 男 :。近 年来 , 随着 C 、 T MRI 的广 泛
块 内可 见更 高密 度影 。
3 . . 2瘤周 脑 转移 瘤 大部 分瘤 体 周 边可 伴有 大 片水 肿 区 , 2 形 态多 不规 则网 。密度 均匀 , 增强 扫 描无 强化 , 体 的大 小与 水 瘤
3 6. 7
脑转 移瘤 分单 发 及多 发 , 大部 分 位 于幕上 . 型 C 典 T表 现
为实 质性 瘤体 伴周 边 水肿 区 , 断一般 不 困难1 诊 3 ] 。 321瘤体 呈大 小不 等 圆形 、 圆形 病灶 影嗍 平 扫呈 低密 度 .. 类 。 或略 高密 度 , 轮廓 尚清楚 , 强 后 可均 匀强 化 , 大 者可 有 坏 增 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