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合集下载

毕业生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碰撞与调和

毕业生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碰撞与调和

毕业生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碰撞与调和毕业生进入社会之际,往往充满了理想主义的热血与无限憧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然而,现实往往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美好,面对各种挑战和考验,他们的理想主义必然会受到现实主义的冲击。

本文将探讨毕业生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碰撞与调和,分析其原因及应对方法。

一、毕业生理想主义的表现与特点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毕业生们往往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梦想进入社会。

他们热衷于追求事业发展,渴望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改变世界。

他们将理想主义看作是自身奋斗的指引,亦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毕业生理想主义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追求高薪高职位。

毕业生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能够顺利地获得一份薪资丰厚、职位高尚的工作,享受尊贵的社会地位。

2.渴望实现社会价值。

毕业生对社会问题保持高度关注,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善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社会进步。

3.追求自我实现。

毕业生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与自身的兴趣和价值观相契合,追求自我实现和成长,不仅仅是单纯地为了挣钱。

二、现实主义对毕业生理想主义的冲击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毕业生怀揣理想进入职场后会发现,许多美好的愿景在现实面前都变得苍白无力。

现实主义对毕业生理想主义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竞争激烈。

毕业生进入职场会发现,职位有限而求职者众多,面临激烈的竞争,自己的理想很难按照原计划实现。

2.薪资和职位不尽如人意。

一些毕业生发现,他们的薪水和职位并不如自己预期的那样高,与现实产生了巨大落差,这进一步冲击了他们的理想主义。

3.职场挑战和压力。

职场中的工作紧张、竞争激烈以及各种人际关系问题,都会对毕业生的理想主义造成负面影响。

三、毕业生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调和之道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冲突是必然存在的,然而,面对现实困境,毕业生们并非没有办法解决。

以下是一些调和之道,帮助毕业生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取得平衡:1.理性思考与自我调适。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圣才出品】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圣才出品】

第二章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2.1 复习笔记一、一场严肃但“吵闹的论战”1.论战背景国际关系理论史上的第一次论战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密切相关。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构成的又一次“三十年战争”的产物。

(1)理想主义①理想主义产生的背景a.一战前,“古典的均势现实主义”短暂出现,一战后破产。

b.一战使得欧洲百年和平局面打破,给国际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向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提出一系列关于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如何认识帝国主义的产生及其特征?帝国主义战争是怎么发生的?怎样才能防止战争,维持和平?c.不少政治家和国际关系学者把目光转向乌托邦主义(或称理想主义),甚至18世纪的启蒙主义和19世纪的理性主义。

②理想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也被称之为“威尔逊学派”。

③理想主义的主要观点a.强调通过道义和精神教育来唤醒人类的良知;b.主张恢复国际规范,健全对各国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法准则,呼吁建立起国际性机构和组织,加强国际合作,巩固战后稳定的国际社会,以避免世界大战惨剧的重演;c.人性本是善良的或是可以通过教育和环境而变好的。

d.国家的政治行为也可以改变,以致放弃强权政治,建立集体安全。

e.谴责追求强权政治以谋求自身利益的国家行为,主张国家应依据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原则行事。

④对理想主义的评价理想主义的出现与一战有密切的关系,是对战争灾难所作的反思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两次大战之间美国国际关系的主要理论倾向和外交实践。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国际关系领域产生了乌托邦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在两次大战之间的时期形成了支配地位。

”(2)现实主义①现实主义产生的背景30年代希特勒德国极权政治和法西斯主义的威胁、席卷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总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理想主义理论的破产。

②现实主义的发展阶段形成于30年代,发展于40年代,到50年代和60年代占据统治地位。

理想主义政治设计方案与现实主义政治设计方案的差异及现实意义

理想主义政治设计方案与现实主义政治设计方案的差异及现实意义

理想主义政治设计方案与现实主义政治设计方案的差异及现实意义理想主义政治设计方案与现实主义政治设计方案在理念和实施方面存在着差异。

理想主义政治设计方案强调根据实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理想构建政治体系,其核心原则是追求公正、自由和人权。

这种方案往往建立在道德观念和思想理念基础上,强调社会的理想状态和最高价值目标。

然而,理想主义政治设计方案常常忽视现实的政治和经济条件,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相比之下,现实主义政治设计方案更关注现实政治环境和现实利益的限制与条件。

这类方案注重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过程中考虑到的实际政治和经济因素,并提倡基于利益的合作和权力平衡。

它通常更为务实和渐进,致力于在现实条件下做出改进。

然而,现实主义政治设计方案也容易陷入实用主义和权力斗争的困境,可能忽视部分民众的声音和利益。

两种政治设计方案的差异在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平衡。

理想主义政治设计方案引导社会朝向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目标方向,但需要面对实施难度和可持续性的问题。

现实主义政治设计方案更注重当前政治环境和实际利益,但容易忽视理想和价值目标的追求。

因此,在实际政治设计中,需要综合两者的优势,以实现社会公正、平等和可持续的政治体系。

现实意义上,理想主义政治设计方案可以作为远期目标的指导,激发社会的价值追求和理想意愿。

它提供了一个理想状态的愿景,为政治设计者和公众树立了追求社会公正和平等的方向。

现实主义政治设计方案则更注重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和适应性,具有更高的实际操作性。

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促进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实现更好的社会政治效果。

理想与现实作文(推荐4篇)

理想与现实作文(推荐4篇)

理想与现实作文(推荐4篇)理想与现实作文600字(一)刘昕妍有人说:“没有理想的现实主义缺乏意义,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造成灾难。

”正如他所言,现实主义的与理想主义不可分割,只有有梦,才会作果,才实现了梦。

以我看来,我们应该以梦为马,以实为基石。

理想主义是促使现实主义的实现的助力器。

我们只有敢于抱有对未来的期望,和给予未来的方向,有了理想的燃料,现实生活中的火箭才会一飞冲天。

从“胸怀大志”的宇航员陈冬到“想吃鲍鱼”的演员吴孟达,无一不体现了人只有有了梦想,才会向着更好更高的地方迸发。

胸中有志,才会使未来更好;胸中有志,才会实现所念所想;胸中有志,才会不懈拼搏,勇于争先。

莎士比亚曾经说:“人需要有梦想”,是啊,但成功不是说说就来的,不是光想就能实现的,二十需经过艰苦踏实的奋斗的。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踏实勇敢的艰苦奋斗,才能换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正如其所言,现实主义更需要努力和奋斗。

若没有屠呦呦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的精神,那么谁能勇于清除被人们所幻想消灭的病毒救人类于危难之间?若没有诸葛亮20年来未出茅庐的艰苦磨练,那么谁能读到人们所心心念念的《出师表》、《隆中对》?若没有孔圣人在鲁齐两国反复摸索,那么谁能领悟到儒家学派的深邃呢?我们青少年更应秉承坚定的信念,勤奋踏实的奋斗下去,以现实的行动挥起理想之帆,扬帆远航。

我们更应该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信念是托起人生大厦的坚强支柱,也是成功的起点,强烈的信念会激发人的动力,而行动恰恰就是理想的实战,只有现实的行动,才能真正的撑起那把属于未来的大伞,陪你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电闪雷鸣。

未来由我们自己选择,是只想不做,还是只做不想?当然我会既想又做,也许我们没有闻一多之足不出户,没有张定宇之人民至上之想,我们有的,只是一颗淳朴善良的心,敢想敢做,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为美好人生增添光彩。

理想与现实作文600字(二)用理想之水滋润现实之花法国文学家罗曼。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作者:万玮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2008年第03期攸敏在《鸟儿中的理想主义》中说,一只鸟被人抓住了,放进了笼子。

不同的鸟儿,反应是不一样的。

有的鸟很快便接受被关进笼子的现实,并且很快就妥协了。

大丈夫能屈能伸,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它接受主人的喂食,有时也会欢快地歌唱。

时间长了,主人可能放松警惕,鸟儿也可能从笼子找到突破口,乘主人不备,逃出牢笼,重回蓝天。

也可能鸟逐渐匀惯被人喂养的生活,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性,成为人类的朋友,活得也很快乐。

这种态度,我们称之“现实主义”。

有的鸟很快就认清楚了形势,但是,它比较悲观,它不相信自己能够逃出去,也不打算逃出去。

它从没有想过妥协,它拒绝主人的喂食,连水都不肯饮一口。

抓它的人有可能放它出去,但也可能想尽办法诱惑它改变主意,直到看着它死去。

这种态度,我们称之为“古典主义”。

还有的鸟被关进笼子之后,不相信自己被抓了,亦可能是不愿接受被抓的事实,它在笼子里不停地扑腾,总相信自己能有重回蓝天的那一天。

这样的结果,有可能笼子不够牢靠,被鸟啄出一个洞来,鸟儿飞出去了,也有可能鸟很快精疲力竭而亡,死得很壮烈。

这种态度,我们称之为“理想主义”。

我们对于人生的态度,其实和鸟相仿。

现实主义、古典主义、理想主义,很难简单地区分优劣。

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信仰,导致行为的巨大差别。

有的哲学家认为,人生就是苦难的根源,比如柏拉图说,身体是灵魂的监狱。

有的道家认为,生命是个赘疣,是个瘤,死亡是除掉那个瘤。

这些看法主张人应当从被败坏了的世界中解脱出来。

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之为“出世哲学”。

还有一种哲学,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

这种哲学只谈道德价值,对于超越道德的价值觉得无从谈起,也不愿去探讨,这种哲学通常被称之为“入世哲学”。

站在入世哲学的立场上,出世哲学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因而是消极的。

从出世哲学的立场看,入世哲学过于实际,因而也过于肤浅。

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至深,在儒家内部,对此问题也有相当尖锐的争执。

国际关系理论的三次论战(转载)

国际关系理论的三次论战(转载)

国际关系理论的三次论战(转载)第⼀次论战:理想主义与(古典)现实主义⼀、卡尔《⼆⼗年危机》对理想主义的批判1、道德的虚幻。

近于⽆政府状态的逻辑中,很难界定普世道德,只有国家道德。

2、权⼒的重要。

权⼒仍然是国际关系中⾄关重要的因素,将权⼒视为政治的实质。

3、国家间利益的根本冲突。

国际利益冲突是现实存在,利益冲突是国际政治的实质。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分歧1、对⼈性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坚持⼈性善的观点;现实主义认为⼈性恶。

2、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主张在道义和民主的基础上建⽴公正的国际关系;现实主义批判理想主义对国际问题的看法过于理想,强调国际关系只能以权⼒和利益为轴⼼。

3、对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的认识不同。

理想主义视之为维护国际关系秩序的唯⼀有效⼯具;现实主义认离开权⼒均势,国际组织也常常名存实亡。

4、对世界的看法不同。

理想主义强调应然,对客观世界盲⽬乐观;现实主义强调实然,不可陷⼊空想。

5、对未来的认知不同。

理想主义认为未来的⽬标是普遍裁军和民主的世界政府,但在如何实现这⼀⽬标上束⼿⽆策,持乐观态度;现实主义认为受到利⼰主义的局限,持悲观态度。

6、国家的⽬标不同。

理想主义有安全、经济发展、⼈权、正义;现实主义认为国家的⽬标是⽣存和安全。

7、国家战略不同。

理想主义主张集体安全;现实主义主张⾃助和结盟。

8、对系统变迁的认识。

理想主义认为国际关系会逐渐摆脱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则认为系统变迁不会发⽣。

三、评价:第⼀次论战后,现实主义开始确⽴起主导地位。

现实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批判使国际关系学科澄清了实然与应然的关系,划清了学术研究与道德研究的范畴,为国际关系成为独⽴学科和其“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第⼆次论战:科学⾏为主义与传统主义⼀、传统主义学派与科学⾏为主义学派争论的焦点在于⾃然科学能否运⽤于国际关系的研究,争论的实质是⽅法论之争。

两者的分歧主要表现在:1、科学⾏为主义注重国际关系的数量变化;传统主义则注重国际关系的质量变化,把国际关系看成是⼀个历史进程,坚持传统的历史研究⽅法。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章节题库(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圣才出品】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章节题库(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圣才出品】

第二章第一次论战——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一、概念题1.汉斯·摩根索答:汉斯·摩根索是公认的最著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家,现实主义学派最优秀、最权威的代表人物,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奠基之父”。

其主要著作有《科学人与强权政治》《国家间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等。

摩根索的贡献是最全面、最系统地将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发展至成熟阶段,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树立起了一座学术高峰。

他的《国家间政治》是一个学术制高点和里程碑,而他的国际关系哲学思想则提供了坚实的土壤和基础。

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一书是西方当代国际关系学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其最核心的内容是现实主义六原则,这六原则以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最完整、最根本的国际关系原则。

2.罗伯特·吉尔平答:罗伯特·吉尔平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物。

他曾担任国际政治学学会副主席,现为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

他最具影响的三部著作包括:《美国实力与多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经济学》《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

他尤为擅长于国际政治经济学以及欧洲和亚洲问题的研究,研究重点是“安全、权力和财富”之间的关系,他的主要理论贡献是提出“三论”:体系变化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和霸权衰弱论。

他的主要贡献就是以自己的开拓性学术成果更新和发展了现实主义,并重新把国际关系理论的方向转向了国家政治经济学。

3.理想主义答:理想主义又称政治理想主义,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以自由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来观察和处理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的思潮和流派,其核心思想是以道德标准和法理规范作为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的原则。

它兴起于20世纪初叶,被认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起点,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思潮,但并未形成系统而完整的学说。

最有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总统威尔逊。

理想主义的主要观点包括:①人性本善,具有理性,趋于合作;②道德和法理是拯救世界的关键;③主权国家之间的根本利益是和谐的,为了共同利益,要让渡部分主权给国际组织;④战争可以避免,战争的出现与人性无关;⑤制止战争的办法包括实行民族自决、废除秘密外交、以集体安全代替传统的均势体系、建立国际机构和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诉诸国际公众舆论、改变国内政治制度。

关于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思考

关于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思考

我所思考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首先我要说的是,在这里我所探讨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仅仅是“我眼中的”,和词典,和百度,和某位大师的定义之类都没有关系,纯粹是我坐在这里,一个人,喝着咖啡,空想出来的。

如果有什么不确切的地方,那也无可避免,毕竟不是学术上的研究只是随笔而已,只是把我分无数个时间点所思考到的无数个片段累加而已。

大致概括的说,我觉得理想主义是一种崇尚自由的心态。

崇尚理想主义即是更多的听从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并且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去看待这些想法,并尽最大的可能去实践,而不过多的去理会结果。

然而内心的想法往往是不那么现实的。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说,人想飞,这是一种想法,或者说欲望。

站在一个1000年以前的人的角度来想。

如果是现实主义,那么认为,这个完全不可能,为这个去努力是没有意义的,那么我不做这个事,我花更多时间去砍柴更有意义。

对于理想主义者就不是这样。

我想飞,那我试着去飞啊,我飞不起来,我制造工具去飞啊。

然而这种制造工具的努力不是为了什么其他的什么,不是为了交通的便利,为人类造福,纯粹是为了想飞,就像体验飞的感觉,就是为了脑子里那一刹那的这么一个想法,这就是我眼中的纯粹的理想主义。

如果真的那么纯粹那么生活是一件很富有浪漫情调的事情,只是人若是永远这样那么肯定是没有办法活下去的。

那么我再说一下极端的现实主义。

我认为就是一切不符合逻辑的事不切实际的事都不去做,做所有事都是由严格的目的性的。

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人的生活条件会好很多,毕竟很少有人在活着的时候能成为被大多数人认可的艺术家,所以理想主义上的成功很多是在死后,但现实主义上的成功必然得在死前,因为死后对于现实主义者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一个纯粹的现实主义者的目的是挣钱,那么对挣钱没有直接或者间接帮助的事对于他都是没有意义的,这才够现实,他不会没事去打个牌,除非这在他计划之内是放松脑筋的时间,他认为这个放松对他接下来比方说的研究股市有意义,那么他才会去打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谓"国家利益",其概念是在欧洲最早的民族国家形成之后才出现的。

十六世纪,随着教皇权威的下降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的衰落,欧洲统一的观念受到了挑战。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的黎塞留主教首先提出了"国家至上"的理论,再经过"国家至上""王朝利益""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利益"三个阶段后,才逐渐形成了现在国家利益的概念。

国家利益是指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和民族免受外来侵害的一切基本原则,它是国家制定对外目标的重要依据和决定因素,同时国家利益也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是研究国际关系中的两种重要方式,以下就二者的主要基本理论加以概述。

理想主义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人性可以改造。

理想主义关于人类的思想主要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类完美主义。

一派认为人类的本性是不确定的,既可恶也可善,而根本的决定因素在于人所处的环境;另一派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是人性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改造。

但两派理想主义者都认为人可以通过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相信人类总是在不断进步和向好的方向发展的。

二.战争可以避免。

理想主义者认为战争的出现与人类的本性无关,而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

人类可以通过教育和改造而逃脱追求权利的欲望,世界各国之间虽有矛盾冲突,但是它们并不是来自人类的本性,因此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三.国家间的利益是可以调和的。

理想主义者强调,在人类社会和各国家之间不存在重大的利益冲突,并否定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相信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是可以互相和谐一致的。

四.建立国际机构。

国际联盟是理想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具体表现,他们认为只有建立这样一个跨国家的机构,世界和平才能维系和实现。

五.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和平。

理想主义者相信国际法可以规范国家的行为,同时国际道德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六.公众舆论也可以确保世界和平。

理想主义者相信依靠国际联盟的力量,凭借提高公众的觉悟和文化素质,以及发挥学者和政治家的积极性,对违反国际联盟的政府进行制裁和国际舆论的谴责,可以使该国的公众醒悟,推翻反动政府,最终避免战争。

现实主义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人性本恶。

现实主义学者从哲学和宗教的角度出发,认为人性是本恶的。

教育和智慧的增长并不能解决人性恶的问题。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冲突的关系,从而决定了冲突和斗争是国际关系中的最基本特征。

国家是国际体系的主要行为者,其它任何国际机构都不能替代它。

现实主义强调国家总是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因此权力关系界定的利益是国家行为的主要尺度。

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权力的关系,国家自身的实力强弱决定国家利益的大小。

正所谓"弱国无外交"。

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

现实主义者反对把道德和公众舆论,国际法等置于外交上的重要地位。

他们认为"强者为王,实力至上"。

维持国际和平的最好办法是依靠均势。

大多数的现实主义者主张通过结盟的方式实现力量均势,均势实现了,国际和平就有保证了。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论战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史上的第一次论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影响十分深远,留给人们许多思考,就此我也有一些浅显的认识:
理想主义所强调的维护世界和平要靠人民和公众的力量,道德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等观点是正确的。

正如中国的古话"水能载舟,亦能复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样,国家间的
利益矛盾和冲突的得失最终取决于人心的向背问题,国家间的战争胜负同样也往往由其战争的正义与否来决定。

美国在越战中的失败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同样的,理想主义强调的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作用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如今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它实质上就是理想主义构想的国际联盟的延伸,建立国际维和部队的设想也是最早由理想主义者提出的。

还有理想主义认为国家之间的利益是可以调的,其求同存异的原则也在今天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

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各种利益也在不断的调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工业生产的相互合作,国际贸易中的互惠互利,生态环保方面的共同利益,惩治犯罪和反恐斗争的国际化合作等等都表明国家间利益的调和趋势。

当然二战中法西斯的肆虐横行也曾使理想主义通过国际法和公众舆论来制止侵略战争的幻想彻底破灭,这表明其某些构想确实也脱离了国际政治的实际,而现实主义以其理论的现实性为外交政策提供决策框架,在理论研究和决策实践的结合上优于理想主义。

并且现实主义在研究国际关系时,把国家利益置于核心地位,提倡客观细致分析在前理论结论在后等方面都较理想主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任何一种理论思想都不可能持久的居于主流地位。

它必将遭到新的思潮的挑战,这种挑战或胜或败,或被传统主流思想压倒,或与之合流,其结果往往会产生更新的主流思潮。

正如此,国际关系理论史在后来又出现了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争,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之争等等。

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它们毕竟是西方各国,尤其是欧美的一些强国所构架的理论体系,它们往往只代表各国自己的利益,也有其局限性。

我们通过对西方政治理论的学习有助于把握西方各国的政治状态,认清当前的国际形势,增强自己的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自身学术修养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