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新城区域规划概况

秦汉新城区域规划概况

西安市房地产市场热点板块分析

西安市房地产市场热点板块分析 目前,西安楼市热点板块主要集中在:大明宫板块、未央新城板块、大学城板块、浐河沿线板块、曲江池板块和太白南路板块这六大区域。 一、大明宫板块 “南有曲江,北有大明宫”为时不远 1、板块描述 大明宫板块是西安楼市新崛起的房地产开发板块,范围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规划所覆盖的包括未央大道、太华路、自强东路、自强西路在内的路段。 在城市设计上,大明宫板块形成以大明宫遗址公园为核心,以唐城林带和遗址绿带为框架,集历史景观、生态绿化为一体,兼具文物展示、观光、教育、体验、游憩等多种功能的城市空间格局。在交通网路建设上,将依托未央路、太华路、自强路等主干道,北二环和含元路等城市快速路形成的路网骨架,构成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区域道路体系。 2、楼市概况 目前,大明宫板块的房地产开发正处于建设初期,楼盘规模多在百亩以上,因大明宫遗址改造和地铁二号线受到关注,并因华远地产、中建地产的介入而具有了名企品牌效应。2009年,该板块楼盘随楼市好转及区域价值凸显而拉高售价,从去年年初的3500-4500元/平方米涨至目前的5000-7000多元/平方米,如华远君城四期认筹均价为7000元/平方米、宫园壹号为8000元/平方米。随着今年10月大明宫遗址公园首期的开放,该板块的价值将继续攀升。 3、资源优势 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建设,将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也给周围的辐射区域创造了更好的文化氛围。这为大明宫区域的地产开发创造了巨大的机遇,营造出了个良好的高品质居住环境。借助遗址公园得天独厚的资源秉赋,与遗址保护相关的产业将在这里勃兴,其产业链条也会在公园内外获得市场的尊重而得以延伸。

秦汉新城已成功引进项目120多个

秦汉部分入住企业 秦汉新城已成功引进项目120余个,引进资金1592.48亿元,完成投资200余亿。香港星河湾投资300亿元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北京万通集团投资300亿元的万通立体城市,内有500强企业56家名单后补。 重庆中科投资60亿元的城市综合体及配套 陕西天健实业集团投资60亿元的西咸国际购物城 陕西荣华集团投资53亿元的秦汉新城国际田园风情小镇 陕西颐田地产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的5星级秦汉国际酒店及财富中心 陕西天朗集团投资23亿的新能源总部基地 陕西煤炭集团投资6亿元的办公楼 华城宝马股份有限公司68亿总部基地 东方金典投资的秦汉新城总部科技新城 安徽南翔集团投资12亿的商贸物流中心 陕西煤炭建生活基地196亩约投资68亿 北京新华联集团投资16亿的总部基地和优美小镇 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投资10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化项目 陕西海荣集团投资38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装置项目 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投资15亿元的低渗透油田科研开发生产基地项目 西安制品公司投资8.2亿元的凝远住宅产业化盾构管件及新型建材生产基地项目加拿大G&Z Enterprises Ltd公司投资的地铁、轻轨牵引项目 陕西晋商的业园投资公司投资70亿元的秦汉文化园项目 香港德富恒昌股份公司投资37亿园的OCA文化创意园项目 香港万昱集团投资28亿元的文化产业园项目 浙江中天集团办公楼项目投资23亿秦汉管委会BT置换 烟台张裕集团投资26亿元的张裕酒庄项目 陕西泾河农林科技公司和天朗地产联合投资150亿元的“秦汉农城”项目 香港南华集团投资20亿元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 北京市花木公司投资30亿元的生态田园休闲观光项目 陕西旅游集团投资的北国风光项目 陕西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投资的东方帝王谷项目 陕西潇雨传媒公司投资的中国非遗城项目 陕西省地矿公司建现代新村项目 华人华侨锦绣园项目 德国现代风情园区项目 秦汉皇家马术俱乐部项目 五陵塬“百里玫瑰谷”项目 张裕酒庄二期投资项目等…… 秦汉新城已成功引进投资55亿元的秦汉清华中学、 投资16亿元的西安交大二附院秦汉分院 投资150亿元的第四军医大学医疗基地教研综合园区项目 工业项目26家较小在周凌未入此名单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分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3.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西安曲江区域规划概况

一、前言 二、西安曲江区域规划概况 三、曲江房地产市场变化趋势 四、未来曲江板块楼市预测 五、购房者置业曲江区域调查 前言: 如今,提及“曲江新区”西安的消费者无人不知晓,一直以来备受西安购房者关注。随着曲江新区的规划建设,如今已成为西安楼市的首选领地 (论坛新闻),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所追逐的目标。曲江新区占据了人文自然环境的绝对优势。 近期西安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的《曲江新区扩区发展规划》决定将曲江新区的面积从现在的20.57平方公里,扩大到40.97平方公里,面积增加一倍。东边由雁翔路扩至长鸣路,南至雁塔区、长安区交界;北侧界址以西安交大、西安理工大学预留地南侧规划路至长鸣路为界。新扩区域预计总投资120亿元,将在一期曲江文化景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出版传媒产业区等九大文化产业园区,到2015年全面建成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据悉,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与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签订了《西安开元城市发展基金合作投资意向书》,双方共同成立西安开元城市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当地规划的城市建设和区域发展重点项目。 2009年以来曲江范围内房地产开发面积不断扩大,区域人口不断增加,生活配套大程度的改善使区域内人居气息渐浓,宜居指数将不断攀升。曲江新区扩区后面积增加一倍,住宅用地新增6千亩再度吸引全城消费者目光,给千年古都带来冲击波,使曲江区域环境再次得到提升,吸引了更多购房者的关注。 二、西安曲江区域规划概况: (1)、地理区位: 区位:曲江新区位于西安城区东南部,以闻名中外的大雁塔和曲江池遗址公园为中心;面积:曲江新区的面积从现在的20.57平方公里,扩大到40.97平方公里,面积增加一倍;距离:曲江新区距离火车站9公里,距离机场28公里,距离钟楼9公里,距离二环2公里; (2)、功能定义:曲江新区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遗址的保护利用研究——以秦咸阳城遗址为例

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遗址的保护利用研究 ——以秦咸阳城遗址为例 王博程永辉 摘要: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遗址的保护利用与城市面积扩张、城市建成区衔接之间产生了矛盾。本文通过对秦咸阳城遗址的分析,将遗址的保护利用作为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提出了遗址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当注重规划衔接、遗址文化展示、城市发展与遗址保护并重的城市遗址保护利用新模式。从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的角度,最大限度地解决遗址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问题。 关键字:城市遗址;展示利用;文物保护 引言 城市遗址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遗存或存在于现有城市周边的大遗址,包括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历史意义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物和构筑物等,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多数城市遗址曾是城市中最具活力、最有生气的人类活动密集区,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这类地区逐渐荒废。我国目前关于城市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多集中在遗址本身遗留的实体建筑物(构筑物)、遗址中发现具有历史意义的物品和城市遗址的价值三方面,而对于城市遗址与旧城区的协调发展问题、城市规划与遗址保护规划的衔接问题、城市遗址蕴含的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的兼容问题等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秦咸阳城遗址为例,探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城市遗址保护与利用的途径与方式。 1 城市遗址保护与利用面临问题 1.1 发展用地的协调 城市遗址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位于城市中心区或老城区,以地上建筑为主的遗址,经过多次修缮,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此类城市遗址规模普遍不大,但由于其特殊的区位,已成为城市不可替代的功能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职能保留现有功能,不可更改。第二类位于是城市的边缘区,多是废弃的大型遗址,仅有部分遗留,区域内现存的多为耕地。此类城市遗址,往往占地面积较大,在城市空间拓展的过程中,必须避免与城市遗址产生矛盾,这对城市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1.2 多方面价值的体现

西安纺织城发展规划

西安纺织城发展规划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西安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规划 分享到: 1 备受关注的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项目的实施,是西安继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建设之后的又一力作,它不仅涉及到西安东部的发展和兴盛,更关系到西安经济整体推进的步伐,关系到数万纺织城人的福祉。目前,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项目伴随着“灞桥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时代序曲,在阳春三月,盛装启航。 规划范围 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区包括5.3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旧城区)和周边辐射区,位于白鹿原畔,浐灞之滨,共约32.39平方公里。其四至范围为:北至华清路,南至绕城高速浐河桥,西侧咸宁路以北区域以东三环为界,以南区域以浐河为界,东至西康铁路。 规划布局 根据地区产业调整发展思路,结合空间布局现状,规划提出“一核、两带、三轴、六区”的规划布局结构。“一核”指商贸核心区;“两带”指浐、灞河生态景观带;“三轴”指沿东三环、纺西街及纺北路形成的功能景观轴;“六区”指南部、中部、北部三个居住片区、工业改造区和东部生态住区及工业区等六个功能片区。 实施步骤 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分近期和远期进行实施。近期计划为5年(2008年—2012年),分三期实施。 第一期(2008年—2009年):完成企业破产改制;启动纺织城地区节点改造和部分道路建设,启动外迁承接地、商业街区、商贸物流园、文化创意园建设和生活区内部土地整理,启动部分城中村改造,启动安置房和商品房建设,启动浐灞河中游综合治理,尽快与浐灞生态区协调同步建设。 第二期(2010年—2011年):完成承接地建设、企业搬迁和技术升级改造、企业旧厂区土地统一回购出让;初步建成文化创意园、纺织工业遗迹博物馆;完成拆迁户安置工作,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 第三期(2011年—2012年):完成旧城改造,基本形成“一核、两带、三轴、六区”的建设格局,初步建成商贸新都、宜居新地、生态新城的雏形。 远期计划为8年(2013年—2020年):全面落实产业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建成产业聚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生态优美、充满活力、社会和谐的纺织新城。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四改两拆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四改两拆” 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西咸新区建设。按照西安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利用三年时间,在秦汉新城深入开展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架空通信线缆改造、拆除违法建设、拆除违法户外广告牌匾标识三年攻坚行动(即“四改两拆”三年攻坚行动)。为确保“四改两拆”三年攻坚行动的顺利实施,取得实效,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省城市工作会议、全国棚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西安市“四改两拆”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围绕“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紧扣西安市党代会提出的“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的奋斗目标,以“四改两拆"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全面提升秦汉新城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水平,为改善“新城”城乡面貌、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提供坚强保障。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统筹"的原则 “四改两拆”工作要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坚

持“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理念,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城市功能分区和产业规划,科学统筹“新城”空间资源,处理好“四改两拆”与保护文化风貌、历史建筑、文化遗存、工业遗产的关系,突出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成片改造,做到规划一片,改造一片,美化一片,带动一片,促进城市的有机更新。 (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 各街办(镇)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与配套政策,坚持“以改带拆、以改促改、改拆结合、分类实施”的方法,科学统筹改、拆、建工作,做到治理城市环境脏乱差、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情况相兼顾,城市更新与产业发展相推进,规划与建设相结合,促进城乡环境整体改造提升。 (三)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 秦汉新城“四改两拆”工作要坚持“政府主导、项目带动、公众参与、惠及群众”的思路,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吸收和引进社会资本,合理运用现有安置政策,扩大货币化安置范围,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四)坚持“城办(镇)联动、以办(镇)为主”的原则秦汉新城“四改两拆”工作在管委会统一领导下,由各街办(镇)具体组织实施,建立“属地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 —2—

西安市曲江新区简介

西安市曲江新区简介 西安市曲江新区原名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于1993年批准设立的省级旅游度假区,2003年7月,经西安市政府批准,更名为"曲江新区"。曲江新区开发建设是西安确立旅游产业战略的重大举措,是西安建设国际旅游名城,华夏历史文化园的重要板块。 一、概况 曲江新区位于西安市东南,以闻名中外的大雁塔和曲江皇家园林遗址为中心,近期规划面积15.88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其是西安市城市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五年西安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区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及现代都市文化的荟萃之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大雁塔风景区已成为中外游客来西安的必游之地,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境外游客达40多万人次。 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是西安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在辖区范围内履行市级管理权限。实现项目审批、规划定点、建设管理、土地出让、企业管理一条龙服务,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同时设有曲江新区发展有限公司。 二、产业方向 曲江新区重点发展以下产业: 1、旅游景区和游乐设施建设 2、旅游交通 3、旅游产品开发 4、餐饮、购物

6、文化体育、康复保健 7、房地产开发 三、基础设施 曲江新区自1996年启动建设以来,先后投入资金3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了10平方公里区域的市政配套,具备开工建设的条件。修建开通了雁塔南路、雁南一路、雁南二路、芙蓉西路、环湖路等城市道路,其中,雁塔南路是贯穿度假区南北的景观大道,全长3.2公里,其北端连接闻名中外的大雁塔风景区,南端连接曲江宾馆-国际会议中心和西安会展中心及中央商务区,道路两侧规划高尚住宅区和旅游商贸设施。目前,这一区域已成为中外客商投资的热点。 区内的曲江水厂和南郊水厂,日供水120万吨,是形成曲江千亩水面的水源保障。 由曲江新区管委会投资新建的大雁塔南北广场,以唐文化和佛教文化为主题,呈现九级叠水的音乐喷泉,与大雁塔相得益彰,成为市民新的休闲场所和西安最具特色的“会客厅”。 以唐文化为主题,集旅游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大唐芙蓉园,占地998亩,全面展示唐代文化历史人文景观,堪称世界一流的水幕电影、火景奇观,大型歌舞主题演出,于2005年春季正式对外开放。 四、曲江新区建设 曲江新区的开发建设,将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发掘、利用曲江历史文化遗产,学习借鉴国内外度假区建设的经验,形成曲江南、北湖千亩水面,建设一批富有参与性、娱乐性的大型综合性旅游项目,目标是将其建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国家旅游度假区。 截止2004年,曲江新区共批准入区批准项目60余个,目前,建成的项目有:曲江宾馆、钻石王朝、湖滨花园、中伟外商俱乐

最详细的西咸新区介绍

最详细的西咸新区介绍 一、西咸新区概况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东距西安市中心10公里,西距咸阳市中心3公里,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规划区总面积882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包括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泾河新城五个组团。区内现状人口约90万,城镇化水平23%。行政区划涉及西安、咸阳两市的7个县(区),23个乡镇(街办)。 成立背景 西咸新区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

发“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大城市新区之一。 发展规划 新区区位条件优越,可开发利用环境空间好,科教资源丰富,文化资源富集,有较好产业基础。规划到2020年末,人口规模达到236万人,GDP总量达1700亿元。未来的西咸新区,将成为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统筹科技资源的新兴产业集聚区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 西咸新区是陕西省“十二五”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陕西省“十三五”发展的重要基础。省委书记赵乐际指出,新区建设要坚持“三保三新”,即“保护历史文化、保护耕地、保护农民利益”,“建设新城区、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业态”。省长赵正永要求,新区要遵循“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规划理念,着力打造现代田园城市。省委常委、副省长,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泽林强调,要以现代田园城市为载体,同时实现人口承载与节约用地两个目标。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土地、财税、产业、金融等方面建立政策保障。 新区成立以来,努力做好“谋篇、布局、蓄势”三篇大文章。围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战略主题,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和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以“大开大合”格局,构建“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田园城市总体格局及“核心板块+田园城区+优美小镇”的市镇体系,引领未来城市建设新范式。按照“筑巢引凤、引凤筑巢”及“集约、集成、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策划“百千万”项目工程,建设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园区、空港综合保税区、信息服务产业园、周陵新兴产业园、泾河物流交易园等十大产业园区。以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临空产业、仓储物流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全力推进核心概念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力争实现“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 具体发展蓝图 1、建设目标 以全新的规划理念和发展模式建设西咸新区,使其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建设的典范,全面提升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品质。通过十年的开发建设,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一脉相连、高端产业集群化发展、人居环境适宜优美、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基础设施完备均等、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城市特色功能新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开发示范区。 2、阶段目标 (1)“三年出形象”(2011-2013)——重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西咸快速干道拓宽改造,改善西咸出入口形象;基本建成沣泾大道、正阳大道、红光大道等区域主干络网;渭河、沣河、泾河治理初见成效;五大区域板块产业项目全部开工,板块化开发格局基本形成。区域内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年增长42%)(2)“五年大变样”(2014-2015)——重点进行城市功能提升。 重点开发区域城市基础配套设施齐备,区域都市农业走廊、工业走廊、旅游观光走廊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确立,城乡一体化大大推进,统筹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五大区域板块特征明显。区域生产总值达到900亿元(年增长50%) (3)“十年大跨越”(2015-2020)——重点形成区域特色优势。

曲江新区概况

曲江新区概况 曲江新区原名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于1993年批准设立的省级旅游度假区,2003年7月,经西安市政府批准,更名为“曲江新区”。曲江新区属于雁塔区,位于西安城东南,是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它核心区域面积40.97平方公里,同时辐射带动大明宫遗址保护区、法门寺文化景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和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等区域,发展区域总面积近150平方公里。曲江新区建设以文化、旅游、生态为特色的国际化城市示范新区,到2015年全面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曲江新区以闻名中外的大雁塔和曲江皇家园林遗址为中心,近期规划面积15.88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其是西安市城市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五年西安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区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及现代都市文化的荟萃之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大雁塔风景区已成为中外游客来西安的必游之地,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境外游客达40多万人次。 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是西安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在辖区范围内履行市级管理权限。实现项目审批、规划定点、建设管理、土地出让、企业管理一条龙服务,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同时设有曲江新区发展有限公司。 行政区划 曲江新区位于西安市东南,是陕西省、西安市确立的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它核心区域面积40.97平方公里,同时辐射带动大明宫遗址保护区、法门寺文化景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和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等区域,发展区域总面积近150平方公里。 经济发展 曲江新区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平台,以资本为纽带,以创建重大文化旅游项目为载体,以资源整合和体制创新为手段,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通过一系列文化硬件项目和软体活动的建设和举办,逐步实现打造中国西部第一文化品牌的战略目标。 2002年以来,曲江新区按照市场经济和产业规律打造出一座文化产业新城的雏形,探索出一条集约高效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全方位展示盛唐主题文化的

西安曲江城市花园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西安·曲江城市花园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西安曲江城市花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05年5月 目录 第一章总述 项目简介 区域环境简介 宗地环境简介 第二章项目开发环境分析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西安房地产开发环境分析 曲江房地产开发环境分析 第三章项目开发定位及总体规划 项目开发SWOT分析 目标客户群选择 项目定位

项目总体开发规划第四章项目销售策划及计划 总体销售策划说明 营销阶段策划 项目销售计划 工程建设计划 第五章结论 第一章总述

一、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曲江城市花园 开发单位:西安曲江城市花园房地产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西安市城南曲江新区,三环路内及辅道北侧,天昊房产开发的曲江春晓园南侧,情侣路西侧。 基本指标:宗地方正,建设净用地面积约63亩,其余指标如下: 开发规划:进行住宅开发,住宅以小高层为主,营造精致高尚生活社区。 二、区域环境简介 西安是一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金融、商贸、信息中心及交能枢纽。截至2003年底,西安市总人口716.58万,其中中心城市人口309.97万,中心城市流动人口100多万,实际居住人口400万左右。中心城市用地规模为397.2平方公里。据规划预测,至2020年,西安市中心城市人口将从目前的300余万增加到600万,西安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将增加到850平方公里。 曲江位于西安南郊大雁塔东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园林胜地,是闻名于世的“长安八景”中“曲江流饮”的所在地,唐玄宗李隆基评价说:“都城赏胜之地,惟有曲江”。2003年7月,经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曲江旅游度假区更名为“曲江新区”,拉开

规划区域概况

烟台市莱山区分区规划设计任务书 烟台市规划局莱山分局 二O一三年五月

一、规划背景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濒临渤海和黄海,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环渤海经济圈内以及东亚地区国际性港城、商城、旅游城。烟台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避暑和休闲度假胜地。 本次规划任务为烟台市莱山区分区规划。莱山区,地处黄海之滨,与辽东半岛、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成立于1994年,是烟台市的行政中心。位于烟台市区东部,北、西与芝罘区毗连,东接高新区,南接牟平区。辖黄海、初家、滨海、莱山、解甲庄、院格庄6个街道办事处及莱山经济开发区。 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和工作布署,烟台市规划局正在组织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烟台将进入城市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建设大城市需要进一步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而莱山将会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另一方面,随着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的建成,为莱山发展提供了对外交通的支撑。 莱山区因为长期没有系统的分区规划,以致于辖区内的控规编制以及众多建设项目没有有效的规划依据,容积率和建筑高度等规划指标自由裁量权较大。本次分区规划的编制,力求通过强制性内容控制,确保整个莱山区的环境品质和建设质量,实现总体规划的定位目标。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 本次规划编制范围为莱山区辖区全部用地:东至海岸线及高新区

区界,西至夹河,北至迎宾路,南至牟平区区界。总规划面积约为283平方公里,具体见规划范围图示。 规划的期限为2013~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3~2015年,远期为2015~2020年 三、设计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及实施细则 (三)《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0) (四)《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 (五)《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六)《山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七)《烟台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八)其他法律、法规及已批准的各种专项、专业规划 四、规划设计目标 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该区域的区位优势,合理利用区域内的土地和景观资源,根据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需要确定功能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区域价值,使该区域成为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促进莱山区乃至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共赢。 五、规划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从烟台城市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结合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更新发展的需求,完善公共设施、交通

西安纺织城发展规划

西安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规划 更新时间:2011-11-15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a310980010.html, 分享到: 1 备受关注的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项目的实施,是西安继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建设之后的又一力作,它不仅涉及到西安东部的发展和兴盛,更关系到西安经济整体推进的步伐,关系到数万纺织城人的福祉。目前,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项目伴随着“灞桥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时代序曲,在阳春三月,盛装启航。 规划范围 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区包括5.3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旧城区)和周边辐射区,位于白鹿原畔,浐灞之滨,共约32.39平方公里。其四至范围为:北至华清路,南至绕

城高速浐河桥,西侧咸宁路以北区域以东三环为界,以南区域以浐河为界,东至西康铁路。 规划布局 根据地区产业调整发展思路,结合空间布局现状,规划提出“一核、两带、三轴、六区”的规划布局结构。“一核”指商贸核心区;“两带”指浐、灞河生态景观带;“三轴”指沿东三环、纺西街及纺北路形成的功能景观轴;“六区”指南部、中部、北部三个居住片区、工业改造区和东部生态住区及工业区等六个功能片区。 实施步骤 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分近期和远期进行实施。近期计划为5年(2008年—2012年),分三期实施。 第一期(2008年—2009年):完成企业破产改制;启动纺织城地区节点改造和部分道路建设,启动外迁承接地、商业街区、商贸物流园、文化创意园建设和生活区内部土地整理,启动部分城中村改造,启动安置房和商品房建设,启动浐灞河中游综合治理,尽快与浐灞生态区协调同步建设。

第二期(2010年—2011年):完成承接地建设、企业搬迁和技术升级改造、企业旧厂区土地统一回购出让;初步建成文化创意园、纺织工业遗迹博物馆;完成拆迁户安置工作,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 第三期(2011年—2012年):完成旧城改造,基本形成“一核、两带、三轴、六区”的建设格局,初步建成商贸新都、宜居新地、生态新城的雏形。 远期计划为8年(2013年—2020年):全面落实产业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建成产业聚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生态优美、充满活力、社会和谐的纺织新城。 近期工作思路 按照纺织城综合发展的统一规划,以旧城更新改造为抓手,坚持产业发展与旧城改造并重,企业改制与厂区搬迁同步,产业发展与职工安置并举,典型示范,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启动水、电、气、暖、路等项目及配套设施,加快推进企业整体搬迁、改造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纺织、商贸物流、房地产、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力争早日建成宜居新区、纺织新城,实现跨越发展,促进充分就业。 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已开工和即将开工的32个项目简介 纺织城综合发展区已开工和即将开工项目共32个,总投资186.18亿元,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46.97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5个,总投资25.35 亿元,2009 年计划投资7.5亿元。4月份以后开工项目6个,总投资27.11亿元,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12.56亿元;前期项目10个,总投资75.94亿元。为进一步加快项目建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3.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西安是国家重要的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近期陆续安排了国家级公路、铁路、战略物资储备等重要基础设施,以及重要的工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建设项目,这些大型项目的落实,已经超出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改变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 4.修编是保护好世界文化古都的需要 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我国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市拥有包括汉长安城、唐长安城等著名大遗址在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6处,登记在册文物点2944处,其中秦始皇陵和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外,西安还拥有丰富的河湖水系、台塬、秦岭山脉等独特的

秦汉新城

秦汉新城面临的发展困境“困”在哪里 2016-03-28 17:30:03 出处:房讯网作者:(评论0条) 摘要:尽管万通、星河湾、云南城投、重庆德杰等全国品牌房企纷纷入驻,陕西张裕瑞那城堡酒庄、西咸国际购物城、清华中学、第四军医大学教研综合园区、秦汉博物院等重大项目的建设,都为秦汉新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支撑,但秦汉新城却陷入了认知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配套不足的困境。 与华润、保利、宜家进入沣东新城,绿地集团进入空港新城类似,品牌房企在秦汉新城的项目亮相后,使得秦汉新城成为西咸新区五大组团中的又一个亮点。万通、星河湾、云南城投、重庆德杰等全国品牌房企纷纷入驻,陕西张裕瑞那城堡酒庄、西咸国际购物城、清华中学、第四军医大学教研综合园区、秦汉博物院等重大项目建设的推进,这些都将进一步为秦汉新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配套支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秦汉新城并未达到人们预期应有的发展水平,反而陷入了一种困境。 这种困境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项目区域认知度低,很少有人能准确的说出秦汉新城的位置所在,不管是西安市民,还是咸阳市民,除了原先居住在这里的窑店镇几个村庄的村民外,其他市民对这里的认知度基本是零,认可度更是无从谈起,如何去往这个板块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其次同区域项目产品同质化严重,公开信息显示,入驻房企所推出的产品主要以大平层为主,但大平层面积面临庞大的市场去化压力,除了本区域这几个项目住宅产品以大平层为

主外,西安的高新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此类产品更是很多。据中国百强房企在曲江的某项目策划部负责人透露,大平层产品目前在西安市场上的去化非常低。 最后,整个板块人气不足,周边项目配套不足,目前,不但这个区域自身在商业、交通等方面的配套不足,其所处的介于西安、咸阳两市中间的地理位置,也使得其无法借力两市已经成熟的配套资源。 对于秦汉新城所面临的困境,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认为根本问题是定位不准确,当初建设西咸新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西咸一体化,把西安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但是秦汉新城的定位却是现代田园城市,西安现在的发展阶乃至整个中国都没有达到可以去乡镇生活的水平,人们对国际化大都市的向往更多一些。秦汉新城想要走出这个困境,主要是要把目标定好,基础设施建好,从整个大形势来说,秦汉新城的房地产要发展起来,就要扭转现在的这种局面,围绕把西安建成国际化大都市来定位,未来的西安是以渭河为东西走向跨渭河发展,秦汉新城是未来西安的北部中心,先把口号喊起来,促进西咸一体化,这样才可能发展起来。

西咸新区最新规划

1、西咸新区简介 2014年2月19日,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 西咸新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建成区之间,区域范围涉及西安、咸阳两市所辖7县(区)2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规划控制面积882平方公里。西咸新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教育科技人才汇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实力。

2、西咸新区规划 1、建设背景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复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2010年1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和西咸新区建设。 2011年5月31日,陕西省政府设立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2011年6月13日,省政府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西咸新区总体规划》。 2012年2月21日,国务院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将西咸新区列入全国五个西部地区重点城市新区,明确提出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和现代田园城市。

(西咸新区建设背景图) 2、区位范围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总面积882平方公里。新区行政区划涉及西安、咸阳两市的7个县(区),23个乡镇(街办),现有人口近90万,城镇化水平23%。 3、规划理念 核心理念—建设现代田园城市 以大遗址保护带、河流生态廊道及都市农业生态田园形成开敞疏朗的“大开”格局及城市绿色基底;在“大开”的绿色格局中,构建核心板块、田园城区、优美小镇的市镇体系,形成“紧凑的城镇,开敞的田园”,实现人口增长与土地集约的“合二为一”。规划理念— 理念1: 核心板块支撑

西安纺织城发展规划

西安纺织城发展规划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西安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规划更新时间:2011-11-15 来源分享到: 1 备受关注的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项目的实施,是西安继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建设之后的又一力作,它不仅涉及到西安东部的发展和兴盛,更关系到西安经济整体推进的步伐,关系到数万纺织城人的福祉。目前,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项目伴随着“灞桥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时代序曲,在阳春三月,盛装启航。 规划范围 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区包括5.3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旧城区)和周边辐射区,位于白鹿原畔,浐灞之滨,共约32.39平方公里。其四至范围为:北至华清路,南至绕城高速浐河桥,西侧咸宁路以北区域以东三环为界,以南区域以浐河为界,东至西康铁路。 规划布局 根据地区产业调整发展思路,结合空间布局现状,规划提出“一核、两带、三轴、六区”的规划布局结构。“一核”指商贸核心区;“两带”指浐、灞河生态景观带;“三轴”指沿东三环、纺西街及纺北路形成的功能景观轴;“六区”指南部、中部、北部三个居住片区、工业改造区和东部生态住区及工业区等六个功能片区。 实施步骤 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分近期和远期进行实施。近期计划为5年(2008年—2012年),分三期实施。

第一期(2008年—2009年):完成企业破产改制;启动纺织城地区节点改造和部分道路建设,启动外迁承接地、商业街区、商贸物流园、文化创意园建设和生活区内部土地整理,启动部分城中村改造,启动安置房和商品房建设,启动浐灞河中游综合治理,尽快与浐灞生态区协调同步建设。 第二期(2010年—2011年):完成承接地建设、企业搬迁和技术升级改造、企业旧厂区土地统一回购出让;初步建成文化创意园、纺织工业遗迹博物馆;完成拆迁户安置工作,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 第三期(2011年—2012年):完成旧城改造,基本形成“一核、两带、三轴、六区”的建设格局,初步建成商贸新都、宜居新地、生态新城的雏形。 远期计划为8年(2013年—2020年):全面落实产业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建成产业聚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生态优美、充满活力、社会和谐的纺织新城。 近期工作思路 按照纺织城综合发展的统一规划,以旧城更新改造为抓手,坚持产业发展与旧城改造并重,企业改制与厂区搬迁同步,产业发展与职工安置并举,典型示范,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启动水、电、气、暖、路等项目及配套设施,加快推进企业整体搬迁、改造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纺织、商贸物流、房地产、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力争早日建成宜居新区、纺织新城,实现跨越发展,促进充分就业。 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已开工和即将开工的32个项目简介 纺织城综合发展区已开工和即将开工项目共32个,总投资186.18亿元,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46.97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5个,总投资25.35 亿元,2009年计划投

西咸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西咸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 本 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2018.05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编制背景 坚持以总体规划为统领、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重点、以专项规划为支撑,形成全域覆盖、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衔接中省市规划要求,结合专项规划控制内容,制定本规划。实现规划内容的分级传导与管控,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2条编制范围 编制范围为西咸新区全域,西起西咸北环线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西咸北环线,南至京昆高速,规划区范围882平方公里,规划城乡总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 规划将新区全域划分为120个管理单元(不含机场单元),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基本单位。 第3条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2002)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4)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6) 2.规范标准依据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6)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2016)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2014)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GB/T50853-2013)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08]24号 3.相关规划依据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018年)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 其他相关规划及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规模 第4条发展定位 西咸新区发展定位为: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 第5条规划目标 规划以实现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体要求,制定以建设生态新区与和谐美丽宜居新区为目标的控制指标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