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力学性能评价技术

薄膜力学性能评价技术
薄膜力学性能评价技术

薄膜力学性能评价技术

一、薄膜概述

薄膜可定义为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在金属或非金属基底表面形成的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的、不同于基体材料性质、且具有一定的强化、防护或特殊功能的覆盖层[1]。薄膜与基体是不可分割的,薄膜在基体上生长,彼此相互作用,薄膜的一面附着在基体上,并受到约束产生内应力。附着力和内应力是薄膜极为重要的固有特性[2,3]。

薄膜的制备方法有很多,其中实验室里最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气相沉积法(PVD)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薄膜按照形成方法分为天然薄膜和人工合成薄膜;按照晶体结构可以分为单晶、多晶以及非晶薄膜[4]。另外,薄膜从用途上还可以分为光学薄膜、导电薄膜、以及耐磨防腐薄膜等等。不同用途的薄膜对自身的性能要求不统一,薄膜要达到使用需求,就需要对自身相应的性能进行表征。在机械工业中,薄膜主要用于改善工件的承载能力或者摩擦学性能。这些性能与薄膜的力学特性密切相关。例如增加工件的硬度就可以相应的增加其承载能力,在工件表面沉积一层减磨涂层可以显著改善其摩擦学性能等[5~12]。

薄膜力学性能表征方法有很多,但目前来说这些表征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于有基体支撑的薄膜,其表征手段难以消除基体对薄膜性能的影响;无基体支撑的薄膜一是在制备上比较困难,二是其界面结合问题与实际情况也相差甚远,直接影响到薄膜的力学性能的测试[13~18]。其次,对于大块样品的力学性能检测手段不能直接用来测试接近二维结构的薄膜样品。本文主要介绍当下较为常用的几种薄膜力学性能检测手段。

二、薄膜硬度的测量

硬度的经典定义是材料抵抗另一种较硬材料压入产生永久压痕的能力。硬度从物理意义上讲是材料本质结合力的度量,它与材料抵抗弹性、塑性变形的能力、拉伸强度、疲劳强度、耐磨性以及残余应力等密切相关,是材料综合力学性能的反映[19,20]。目前薄膜硬度的测量方法主要有显微硬度和纳米压痕硬度两种。

1.薄膜显微硬度测量方法

显微硬度计是一种压入硬度,测量的仪器是显微硬度计,它实际上是一台设

有加负荷装置带有目镜测微器的显微镜。测试过程中要求试样表面光洁,粗糙度不能过大,压头在一定载荷下压入样品表面,保载一定时间后卸载,在样品表面产生永久压痕,通过显微镜上的测量装置测得压痕对角线长度,计算得出压痕表面积或投影面积,显微硬度值即为载荷与面积的比值[21-25]。

图1 维氏硬度与努氏硬度压头及压痕形貌示意图

显微硬度按照压头形状的不同又分为维氏显微硬度和努氏显微硬度。维氏压头是两相对面夹角为136°的金刚石正四棱锥体;努氏压头为长棱形金刚石压头,两长棱夹角为172. 5°,两短棱夹角为130°。维氏硬度等于载荷P与压痕表面积F之比,努氏硬度等于载荷P与压痕投影面积A之比,如公式1,2。

维氏硬度HV=P/F=1854.4P/D2 (kg/mm2) 公式1 D——维氏压痕对角线长度平均值

努氏硬度HK=P/A=14229P/L2 (kg/mm2 )

L——努氏硬度长对角线长度公式2 目前维氏硬度试验方法已经形成国家标准,即为标准硬度。当维氏硬度的值以kg/mm2为单位时,可以将单位省去,例如HV300,表示其显微硬度为300kg/mm2。努氏硬度试验方法暂时没有国家标准,但也是一种获得大家认可的硬度测量方式,相比于维氏四棱锥体压头压痕对角线长度D与压人深度h之比D/h=7,努氏压头压痕长对角线长度L与压人深度h之比为L/h =30 , 所以在载荷相同的情况下才,努氏硬度的压头压入深度更浅,更适于较薄的涂层硬度的测定[26~29]。在薄膜硬度的测试过程中,一般压痕深度为薄膜厚度的1/10到3/10时,我们才认为测得的硬度为薄膜的本征硬度[30,31]。但是显微硬度测试时一般会得到

微米级深度的压痕,深度大于薄膜的厚度,这样以来测得的硬度就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基体的影响,为薄膜与基体的复合硬度[32-35]。所以显微硬度大多用来横向定性的对比几种薄膜的硬度大小,一般不认为它是薄膜的本征硬度。

另外,显微硬度的测试过程中,同一压痕,由于测试者的身体状态(如视力)或评定标准的不同,测得的显微硬度值也会有偏差,所以同一批作横向对比的样品最好由同一测试人员在一次实验中完成测试。为了减少测试误差对硬度评定的影响,在显微硬度测量时一般都需要用硬度标准块对测量值进行校正[36-38]。

2.纳米压痕硬度测试

纳米压痕硬度需要在纳米硬度计上测得,如图2,纳米压头在电磁力作用下以一定的速率压入试件表面,通过高精度力、位移传感器(分辨率高达10nN和0.1nm)测量并记录压入深度h和载荷P的关系,根据载荷-深度曲线及接触面积,通过相应的算法可得到材料的压痕硬度以及其它多种力学性能[39,40]。

图2 纳米压痕硬度计工作示意图

纳米压痕法最常用的的压头是尖三棱锥形金刚石玻氏(Berkovich)压头,得到加载-卸载曲线,如图3。玻氏压头每个面都是正三角形,三棱锥形状比四棱锥尖锐,更能反映材料的塑性性能。卸载曲线开始的部分为材料的弹性恢复阶段,形状接近于直线,h r为卸载曲线最大实验力时切线与深度坐标轴的交点[41-43]。

在采用纳米压入技术测量薄膜硬度时,硬度通常被定义为压头下方的平均应力,硬度数值H通过公式3计算:

压痕硬度H=P max/A 公式3

式中,H为硬度,A为压痕面积的投影,是压入接触深度hc的函数,不同形状压头的A的表达式不同。

图3 纳米压痕硬度标准压头以及测试曲线示意图

a.加载曲线

b.卸载曲线

c.曲线b在Fmax处切线

hp.卸载后残余压痕深度

当压头为维氏压头时,A=24.50×hc2

当压头为玻氏压头时,A=23.96×hc2

上式中hc为压头与试样接触深度,可由公式4计算:

公式4

公式4中,ε取决于压头的形状,玻氏和维氏压头均为3/4。hr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实验力-压痕深度曲线上,卸载曲线切线与深度轴的交点即为hr,如图3。此法假设卸载曲线的初始阶段是线性的,较为简便常用。另一种方法称为幂指数法,事实上卸载曲线初始阶段是非线性的,采用简单的幂指数关系,如公式5:

公式5

公式5中K为常数,m为与压头几何形状有关的指数,hp为残余压痕深度[44]。根据卸载曲线不同,通常取卸载曲线的50%以上或80%以上部分,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成幂指数函数。该函数在最大实验力时的切线和位移坐标轴的截距即为hr。纳米压痕法可以获得的其它材料力学性能参数

卸载刚度

刚度是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它的物理意义是引起材料单位形变所需要的载

荷。图4为典型的弹塑性变形材料的压头载荷-压痕曲线[45]。该曲线由加载曲线和卸载曲线组成。卸载曲线在最大压力深度处的斜率包含的材料弹性的信息,称为卸载刚度S。

公式6

图4 典型纳米压入载荷-位移(p-h)曲线

压痕模量Err

压痕模量Err可通过计算卸载曲线切线斜率得出[46~48],如公式11,12:

公式11

公式12

Er为约化弹性模量,又叫接触压痕弹性模量

Ei为压头材料弹性模量(金刚石为1.14×106N/mm2)

νs为试样泊松比

νi为压头材料泊松比(金刚石为0.07)

C接触柔度,接触刚度的倒数,它的值为最大实验力时卸载曲线dh/dF。

压痕模量与材料的杨氏模量具有可比性,有文献[49][50]将其看作为材料的弹性模量,但压痕若出现突起或凹陷的现象,则压痕模量和杨氏模量有明显不同。

压痕蠕变Crr

压痕蠕变是指恒定实验力下压痕深度的相对变化量。如公式13:

公式13

h1开始保持实验力时的压痕深度

h2结束保持实验力时的压恨深度

压痕松弛Rrr

压痕松弛是指在保持恒定的压痕深度时实验力的相对变化量。如公式14:

公式14

F1压痕深度达到恒定时的实验力

F2压痕深度保持恒定一段时间后的实验力

纳米压痕法精度高,压人深度小,基体的影响可以忽略,可以测量很薄的膜的硬度。它把压痕对角线的测量转化为压头压入位移的测量,无须光学观察,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收集,避免人为误差,与显微硬度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由于纳米压入仪对测试环境有严格要求,样品表面粗糙度要限制得很小,且仪器价格昂贵,因而它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另外,在纳米压痕硬度测试过程中会存在尺寸效应的问题,即在压入深度很小的时侯,随着压入深度的减小,测得的硬度值会相应的增大[51]。尺寸效应使测量值数据间有一定的漂移和不确定性,适当加大测量深度可以减小这种影响。

三、薄膜摩擦学性能的表征

摩擦学是研究相对运动的作用表面间的摩擦、润滑和磨损,以及三者间相互关系的理论与应用的一门边缘。摩擦磨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他不仅与两相运动的表面有关,而是与整个摩擦学系统有关,对整个系统有很大的依赖性。

摩擦磨损试验可根据实验条件和目的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现场实物摩擦磨损试验;第二类是实验室摩擦磨损模拟试验。第一类是摩擦磨损试验是在实际使用条件下进行的,这种实验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较好,但机器零件在实际使用中的磨损一般较慢,因而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得到实验结果,而且磨损量还需要可靠和精确的仪器测量。机器在不同工况下运行,由于运行的条件不固定,因而所取得的测试数据重现性和规律性较差,不便研究摩擦磨损的规律性,也难以进行单项因素对摩擦磨损影响的观察。第二类试验方法不需要进行整机试验,只需要模拟机器零件和部件在实际使用条件下进行试验,同时可改变各种参数来分别测定其对摩擦磨损的影响,而且测试数据重现性和规律性较好,便于进行

对比分析,还可以使用条件,缩短使用周期,减少试验费用,可用来重复地对大量的试件进行实验。但这类试验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实际的复杂的摩擦磨损状况,往往不能直接应用,只有精确的模拟试验得到的结果才能有较好的实用性。

在实验室条件下,如何确定影响摩擦磨损的主要因素也是较为复杂的问题,因为摩擦、磨损本身就是复杂的,而且影响它的因素也较多。稍许改变某一因素,可导致磨损量成倍的增加,即使在同一时间、同一因素对不同的磨损形式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而且各因素有时相互关联的,有很难把它们完全区分开来。材料的耐磨性与材料的强度、硬度不同,它不是材料的固有特性,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和化学特性的综合表现,若条件改变材料的耐磨性也随之改变,故材料的耐磨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52]。

目前笔者接触的薄膜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表征一般在实验室中进行,球-盘摩擦实验可以较为全面的对样品摩擦学特性进行表征,划痕法也可以获得材料表面的摩擦系数(磨擦副为金刚石)。

1.划痕法表征样品摩擦系数

图5 典型纳米划痕实验图解

1划痕前表面轮廓线 2划痕后表面轮廓线

3切向力 4划痕曲线 5法向力

如图5,在纳米划痕试验中,用金刚石压头在薄膜表面上进行划痕试验,深度敏感系统记录压头的垂直位移,可以得出压头进入薄膜深度随前进位移的变化曲线,划痕过程结束后,用压头在20μN载荷作用下扫描划痕后表面形貌(Post-scanning),得到划痕残留深度。压头上有轴向力和法向力的测量传感器,

可根据其测得的力数据计算其摩擦系数,并获得摩擦系数与加载的关系曲线。当薄膜开始剥落时,摩擦系数会急剧增大,此时的加载为薄膜剥落的临界载荷。划痕试验结束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表面形貌,获得划痕深度和摩擦力数据以研究膜层的摩擦学性能和耐磨性[53~55]。

2.球-盘摩擦实验

球-盘摩擦实验,又称为销-盘摩擦实验,是实验室中一种较为全面系统的摩擦学性能表征方法。如图6所示,样品夹持在样品台上,对磨副为压头顶端的小球,材料可以为GCr15,SiC等等。在电机控制下,施加一定垂直载荷的对磨副与样品之间做相对的往复运动或者圆周运动,同时通过力的传感器记录摩擦力的变化,得到的是一条摩擦系数随转数变化的曲线[56]。

图6 球-盘式摩擦磨损示意图

球-盘摩擦实验要结合其他实验手段才能对薄膜的摩擦学性能进行表征,如光镜或者电镜照片,台阶仪测得磨痕截面轮廓等等。图7是铝合金裸样以及DLC 薄膜处理的样品在球-盘摩擦磨损实验后获得的磨痕光镜照片和截面轮廓曲线,从图中磨痕的宽度和深度情况可以推测出有薄膜覆盖样品的耐磨性要优于未处理样品。另外结合磨痕的电镜照片,还可以对薄膜的磨损机制进行分析[57~65]。

D e p t h (?)Scanning length (μm )

图7 磨痕光镜图及截面轮廓

0#.未处理Al 合金样品 2#.Al-Si-DLC 处理Al 合金样品

四、薄膜断裂韧性的测量

断裂韧性指材料阻止宏观裂纹失稳扩展能力的度量,也是材料抵抗脆性破坏的韧性参数。它和裂纹本身的大小、形状及外加应力大小无关。是材料固有的特性,只与材料本身、热处理及加工工艺有关。

1.Bending

根据文献ASTM standard E-399 [66],在测量几百或者几十微米厚度薄膜韧性时,采用方法如图8所示,在一块体材料上沉积一层薄膜,然后在薄膜的一侧开一个缺口作为裂纹源,用两个圆柱支点支撑体材料下部,上方通过一圆柱形物体施加载荷,测得薄膜裂纹产生时的临街载荷,然后根据图8中公式计算出薄膜的断裂韧性。但是此方法在判断裂纹临界扩展载荷时存在不确定度,在微米级厚度薄膜一侧开缺口也存在困难,所以该法的实用性不大,作为标准参考的价值较高[69-71]。

Pc ——断裂时的载荷

h ——膜的厚度

W ——膜的宽度

S ——两支点间的跨度

a ——裂纹长度

f ——关于a/W 的函数

图8 bending 测材料断裂韧性示意图[67]

文献[68]中G.gaeger 等人对此方法进行了巧妙的改进,使此法有了一定的可行性。如图9,在体材料的一侧开槽,另一端靠近边缘处打一圆孔,然后制造一条

沿槽扩展到圆孔的裂纹。在裂纹上部沉积薄膜,然后用图8同样的装置进行两次加载,第一次加载到薄膜裂纹扩展到圆孔为止,记录此时的位移h以及载荷F1,第二次加载到同样的位移h处,记录下载荷F2,定义F=F1-F2。然后根据以下两个公式进行断裂韧性的计算。

图9 断裂韧性测量示意图及其公式

Gc——临界能量释放率 Ue——弹性能量 A——裂纹面积

h——膜厚 dC/da——随裂纹扩展的蠕变量

F——两次实验中加载力的差值

2.Buckling

Z.Chen等人在研究PET表面氧化铟薄膜断裂韧性时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薄膜内部微裂纹的产生[72,73]。如图10,薄膜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施加挤压载荷使样品弯曲,在拱曲的过程中,材料内部若产生微裂纹,则会导致薄膜电导率的突变,记录下此时的临界曲率半径,然后根据公式15,16计算出薄膜的断裂韧性。

图10 Buckling实验示意图

公式15

公式16

式中,

Gc——临界能量释放率

Ef——薄膜弹性模量

εc——薄膜的应变

hs,hf——基体,薄膜厚度

g(α,β)——Dundur参数函数

3.纳米压痕法

用立方体直角压头或维氏压头进行新的压痕实验,在压痕周围产生裂纹,测得最大载荷下的径向裂纹长度C,则断裂韧性Kc如公式17[74-81]:

公式17

P——施加载荷

E——薄膜杨氏模量

H——薄膜硬度

δ——经验系数

五、总结

薄膜材料在微电子技术,机械防护行业,光学装饰的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薄膜的力学性能直接关系着膜基系统的服役行为,薄膜力学性能的测试是研究膜基系统的重要手段。但是,鉴于薄膜本身结构以及尺寸的特殊性,其力学性能的测试手段还不是完全成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2] 钱苗根,姚寿山等.现代表面技术.2003:217-220.

[3] 李家宝等.薄膜几种重要力学性能的评价.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3,9.39

(9):441-446

[4] 张湘辉等.直流弧光放电等离子体CVD金刚石薄膜中的晶体类型与特征.矿

物岩石.2005,9.25(3):100-104

[5] 刘翊等.硅掺杂类金刚石薄膜微米尺度摩擦性能研究.功能材料.2010,5

(41):759-762

[6] 张泰华,刘东旭等.类金刚石薄膜的微/纳米机械和摩擦性能.中国航空学报

(英文版).2003,16(1):47-51

[7] 王庆良,孙彦敏等.PECVD法制备类金刚石薄膜的摩擦学性能.材料研究学

报.2011, 25(1):73-78

[8] 五篇薄膜硬度或者摩擦性能的英文文献

[9]

[10]

[11]

[12]

[13]余历军,田林海等.硬质薄膜力学性能测试技术的研究.云南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5,27(3A):388一392

[14]N. V. Novikov, S.N. Hardness and fracture toughness of CVD diamond

film.Dub/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 .1996(5):1026-1030

[15]X. Li, B. Bhushanr. Measurement of fracture toughness of ultra-thin

amorphous carbon films.Thin Solid Films 315(1998):214–221

[16]A. N. PRONIN and V. GUPTA. MEASUREMENT OF THIN FILM INTERFACE

TOUGHNESS BY USING LASER-GENERATED STRESS PULSES.Solids, 1988, 46(3):389-410

[17]杜军,张平等.显微硬度法与纳米压入法测量微米级硬质薄膜硬度的比较.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8,44(4):189-192

[18]杨光,葛志宏.几种薄膜涂层硬度测试方法的比较.表面技术.2008,37

(2):85-87

[19]陈保华,赵晓峰.常用硬度的测试原理及表示方法.金属加工(测量与控

制).2008,(15):69-71

[20]刘美华,李鸿琦.压痕硬度测试法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应用.理化检验-物理

分册.2008,(44):485-490

[21]I.C.Leigh等.显微压痕硬度标准.国外计量.1984,(3):64-65

[22]王庆山.显微维氏硬度换算至宏观维氏硬度的方法探讨.理化检验-物理分

册.2003,(5):246-249

[23]两篇薄膜显微硬度英文文献

[24]

[25]胡水江,李生初等.金属材料维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金属制

品.2009,35(1):59-60

[26]林世杰.努氏(HK)与维氏(HV)硬度值的关系.47-50

[27]刘进,姜伟等.硬度计压头形状和负荷的大小对显微硬度的影响.超硬材

料工程.2008,20(1):31-33

[28]王庆山.努氏硬度及其与维氏硬度的换算.计量检测.2001,4:43-44

[29]白新房,张小明.试验力选择对维氏硬度值的影响.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07(43):560-562

[30]张久龙.金属硬度标尺的合理选择.金属加工-研究与应用.2009,(13):

17-19

[31]赖倩茜,田家万.硬质薄膜显微硬度测量中的载荷选择.电子显微学

报.2002,21(5):635-636

[32]四篇薄膜显微硬度英文文献

[33]

[34]

[35]

[36]李潮全,赵四海等.维氏显微硬度加载控制系统的研制.电子测试.2008(3):

57-61

[37]秦芳.影响显微硬度测试值的几个主要问题.材料工程.1997,(6):39-41

[38]刘军,姚强珠.硬度换算及影响硬度测定的主要因素.学术研究.17

[39]示意图出处文献

[40]黎业生,李洪.用纳米压痕仪测量Cu50Zr43Ti7非晶合金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38(1):147-150

[41]陈恒庆.超微压痕硬度试验的现状与动向.冶金标准化与质量.1998,37(1):

59-61

[42]贾世奎,李成贵等.超光滑表面纳米压痕硬度测试研究.计量测试与检定.

2008,18(2):3-5

[43]王春亮.纳米压痕实验方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44]GB/T21838.1-2008 金属材料硬度和材料参数的仪器化压痕实验第

一部分:试验方法

[45]示意图出处文献

[46] Yang-Tse cheng.relationships between hardness,elastic modulus,and the

work of indentation.郑哲敏文集:852-854

[47]徐可为等. 压入深度与膜厚对薄膜与基体复合硬度及弹性模量的影响.金属

学报.1996,1.32(1):23-27

[48]周亮等. 薄膜硬度计算方法.宇航材料工艺.2010.(3):9-12

[49]万建松,岳珠峰.采用压痕实验获得材料性能的研究现状.实验力

学.2002.6,17(2):131-138

[50]徐临燕.NEMS测试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2006.8

[51]周亮等.纳米压痕硬度尺寸效应分析及其试验研究. 机械工程学

报.2006,42:84-88

[52]陈卓君,徐宝信等. 摩擦学试验方法的研究及发展.机械设计与制造. 1999年,

6(6)

[53]示意图出处文献

[54]S. Nakao ,J. Kim ect. Micro-scratch test of DLC films on Si substrates prepared

by bipolar-type plasma based ion implantation.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2007(201):8334–8338

[55] Li-Y e Huang,Ke-Wei Xu ect. Evaluation of scratch resistance of diamond-like

carbon films on Ti alloy substrate by nano-scratch technique. 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 .2002(11):1505–1510

[56]示意图出处文献

[57]兰惠清,崔俊豪等.掺硅类金刚石膜的摩擦学性能研究.真空科学与技术学

报.2011,31(1):61-66

[58]A. K, Gangopadhyay,P. A. Willermet. Amorphous hydrogenated carbon films

for tribological applications II. Films deposited on aluminium alloys and

steel .Tribology International.1997,30(1):19-31

[59] M. Ikeyama, S. Nakao. Effects of Si content in DLC films on their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191 (2005) 38– 42

[60] Wong PL, et 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hardness of worn DLC particles using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Tribol Int (2010), doi:10.1016/j.triboint.2010.04.008 [61] Jun Fu Zhaoa, Zhi Hui Liu. The wear effect on microstructure of DLC films

PECVD-deposited on Al2O3:TiC substrates-a confocal micro-Raman study.

Thin Solid Films 357 (1999) 159-165

[62]四篇中文薄膜销-盘摩擦磨损文献

[63]

[64]

[65]

[66] Standard Test for Plane Strain Fracture Toughness of Metallic Materials,

ASTME-399,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Philadelphia, PA,

1987.

[67] Z. Jiang, F.X. Lu, W.Z. Tang, S.G. Wang, Y.M. Tong, T.B. Huang,J.M. Liu,

Diamond Relat. Mater. 9 (2000) 1734.

[68]G. Jaeger, I. Endler, M. Heilmaier, K. Bartsch, A. Leonhardt, Thin Solid Films

377–378 (2000) 382.

[69] H. Ollendorf, D. Schneider, Th. Schwarz, G. Kirchhoff, A. Mucha,Surf. Coat. Technol. 84 (1996) 458

[70] J. Von Stebut, F. Lapostolle, M. Bucsa, H. Vallen, Surf. Coat. Technol.116–119 (1999) 160.

[71] D. Almond, M. Moghisi, H. Reiter, Thin Solid Films 108 (1983)439.

[72]B. Cotterell, Z. Chen, Int. J. Fract. 104 (2000) 169

[73]Z. Chen, B. Cotterell, W. Wang, Eng. Fract. Mech. 69 (2002) 597

[74]F. Kustas, B. Mishra, J. Zhou, Surf. Coat. Technol. 120–121 (1999)489

[75]G.M. Pharr, D.S. Harding, W.C. Oliver, in: M. Nastasi, Don M.Parkin, H. Gleiter

(Ed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Materials Having

Ultra-Fine Microstructure, Klumer Academic Press, 1993, p. 449

[76]A.E. Giannakopoulos, P.-L. Larsson, R. V estergaard, Int. J. Solids Struct. V31 (19)

(1994) 2679

[77]J.R. Tuck,A.M. Korsunsky. Indentation hardness evaluation of cathodic arc

deposited thin hard coatings.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139?2001.63_74 [78]P. Jedrzejowski, J.E. Klemberg-Sapieha, L. Martinu, Thin Solid Films.426 (2003)

150.

[79] B.R. Lawn, A.G. Evans, D.B. Marshall, J. Am. Ceram. Soc. 63 (1980)574.

[80]A. A. V olinsky, J. B. V ella, W. W. Gerberich, Thin Solid Films 429 (2003) 201

[81]D.S. Harding, W.C. Oliver, G.M. Pharr, Mater. Res. Soc. Symp. Proc.356 (1995)

663

材料力学期中测验(含答案)

材料力学基础测试题(1至6章) 一、判断题:(对“√”,错“X ”各1分共10分) 1、E 的大小与杆的材料和长度无关。(X ) 2、求超静定问题时要由几何关系和物理关系建立补充方程。(√) 3、胡克定理的适用条件是 ρσσ≤对吗?(√ ) 4、提高梁的强度主要是改变L 和E 。( X ) 5、一般细长梁弯曲正应力强度满足则剪应力强度必满足。(√) 6、图示结构为2次超静定桁架。( X ) 7、图示直梁在截面C 承受 e M 作用。则截面C 转角不为零,挠度为零。(√) 8、等直传动轴如图所示,轮B 和轮D 为主动轮,轮A ,轮C 和轮E 为从动轮。若主动轮B 和D 上的输入功率相等,从动轮A ,C 和E 上的输出功率也相等,如只考虑扭转变形而不考虑弯曲变形,危险截面的位置在AB 区间和DE 区间。(√) 9、等截面直杆受轴向拉力F 作用发生拉伸变形。已知横截面面积为A 的正应力的结果为A F ,A F 2问正确否?(√) 10、低碳钢拉伸试验进入屈服阶段以后,只发生线弹性变形。 (X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 表示塑性材料的强度极限应力是______; 2、表示脆性材料的强度极限应力是_______。 3、剪切应力互等定理是: 。 4、用积分法求图示梁的挠曲线时,确定积分常数使用的边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使用的连续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图(a )梁B 端挠度为 q 4 l / (8 E I ) ,转角为 q 3 l /(6 E I ),则图(b )梁C 截面的转角为 。 8、当L/h > 的梁为细长梁。 三、选择题:(各2分,共28分) 1、任意截面形状的等直梁在弹性纯弯曲条件下,中性轴的位置问题有四种答案: (A) 等分横截面积; (B) 通过横截面的形心; (C) 通过横截面的弯心; (D) 由横截面上拉力对中性轴的力矩等于压力对该轴的力矩的条件确定。 正确答案是 B 。 2、一梁拟用图示两种方法搁置,则两种情况下的最大正应力之比 max a max b ()()σσ为: C

材料力学性能

第一章 1.退火低碳钢在拉伸作用下的变形过程可分为弹性变形,不均匀屈服塑性变形,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和断裂 2.弹性表征材料发生弹性变形的能力 3.应力应变硬化指数表征金属材料应变硬化行为的性能指标,反应金属抵抗均匀苏醒变形的能力 4.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时产生的屈服现象是其开始产生宏观塑性变形的一种标志 5. σs 呈现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拉伸时试样在外力不断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时的应力称为屈服点,记作σs 6. σ0.2 屈服强度 7.断裂类型: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解理断裂、纯剪切断裂和微孔聚集型断裂 8.塑性是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9.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的断口形貌:①韧性断裂断口呈纤维状,灰暗色;中低碳钢断口形貌呈杯锥状,有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②脆性断裂断口平齐而光亮,呈放射状或结晶状,有人字纹花样 10.沿晶断裂断口形貌:沿晶断裂冰糖状 11.常见力学行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 第二章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Tmax与σmax的比值 2.相对关系压缩试验α=2,扭转试验α=0.8 3(1)渗碳层的硬度分布---- HK或-显微HV (2)淬火钢-----HRC (3)灰铸铁-----HB (4)鉴别钢中的隐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显微HV或者HK (5)仪表小黄铜齿轮-----HV (6)龙门刨床导轨-----HS(肖氏硬度)或HL(里氏硬度) (7)渗氮层-----HV (8)高速钢刀具-----HRC (9)退火态低碳钢-----HB (10)硬质合金----- HRA 第三章 1.冲击韧性指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用Ak表示 2.冲击吸收功摆锤冲击试样前后的势能差 3.低温脆性实验温度低于某一温度tk时,会由韧性状态转变为脆性状态,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原因:材料屈服强度随温度降低急剧增加的结果 4. 韧脆转变温度转变温度tk称为韧脆转变温度 第四章 1.断裂韧度(K IC )在平面应变条件下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与组织有关) 2.应力场强度因子(K I)受外界条件影响的反映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弱程度的力学度量(与本身有关) 3.断裂韧度(G IC)表示材料阻止裂纹失稳扩展是单位面积所消耗的能量 4.K IC的测量标准三点弯曲试样,紧凑拉伸试样,F形拉伸试样和圆形紧凑拉伸试样

材料力学性能-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1、解释下列名词。 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6.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7.解理台阶: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高度为b的台阶。 8.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是解理台阶的一种标志。 9.解理面: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12.弹性不完整性: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现象,称之为弹性不完整性。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 2、 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 答:E 弹性模量 G 切变模量 r σ规定残余伸长应力 2.0σ屈服强度 gt δ金属材料拉伸时最大应力下的总伸长率 n 应变硬化指数 【P15】 3、 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答:主要决定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合金化、热处理、冷塑性变形等能够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形态和晶粒大小,但是不改变金属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组织虽然改变了,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未发生改变,故弹性模量对组织不敏感。【P4】 4、 试述退火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的屈服现象在拉伸力-伸长曲线图上的区别?为什么? 5、 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P12】 答:内在因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 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 6、 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最危险?【P21】 答:韧性断裂是金属材料断裂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这种断裂有一个缓慢的撕裂过程,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不断地消耗能量;而脆性断裂是突然发生的断裂,断裂前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没有明显征兆,因而危害性很大。 7、 剪切断裂与解理断裂都是穿晶断裂,为什么断裂性质完全不同?【P23】 答:剪切断裂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分离而造成的滑移面分离,一般是韧性断裂,而解理断裂是在正应力作用以极快的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解理断裂通常是脆性断裂。 8、 何谓拉伸断口三要素?影响宏观拉伸断口性态的因素有哪些? 答:宏观断口呈杯锥形,由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三个区域组成,即所谓的断口特征三要素。上述断口三区域的形态、大小和相对位置,因试样形状、尺寸和金属材料的性能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率和受力状态不同而变化。 9、 论述格雷菲斯裂纹理论分析问题的思路,推导格雷菲斯方程,并指出该理论的局限性。【P32】 答: 2 12?? ? ??=a E s c πγσ,只适用于脆性固体,也就是只适用于那些裂纹尖端塑性变形可以忽略的情况。 第二章 金属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材料或工件所承受的最大切应力τmax 和最大正应力σmax 比值,即: () 32131max max 5.02σσσσσστα+--== 【新书P39 旧书P46】 (2)缺口效应—— 绝大多数机件的横截面都不是均匀而无变化的光滑体,往往存在截面的急剧变化,如键槽、油孔、轴肩、螺纹、退刀槽及焊缝等,这种截面变化的部分可视为“缺口”,由于缺口的存在,在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产生所谓的缺口效应。【P44 P53】 (3)缺口敏感度——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σbn 的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σb 的比值,称为缺口敏感度,即: 【P47 P55 】 (4)布氏硬度——用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作为压头,采用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试验力计算而得的硬度。【P49 P58】 (5)洛氏硬度——采用金刚石圆锥体或小淬火钢球作压头,以测量压痕深度所表示的硬度【P51 P60】。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复习知识点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 原子吸收灵敏度、指产生1%吸收时水溶液中某种元素的浓度 2. 原子吸收检出限、是指能产生一个确证在试样中存在被测定组分的分析信号所需要的该组分的最小浓度或最小含量 3.荧光激发光谱、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5.热重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6.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7.红外光谱、如果将透过物质的光辐射用单色器加以色散,使光的波长按大小依次排列,同时测量在不同波长处的辐射强度,即得到物质的吸收光谱。如果用的是光源是红外辐射就得到红外吸收光谱(Infrared Spectrometry)。 8.拉曼散射,但也存在很微量的光子不仅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而且也改变了光波的频率,这种散射称为拉曼散射。 9.瑞利散射、当一束激发光的光子与作为散射中心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时,大部分光子仅是改变了方向,发生散射,而光的频率仍与激发光源一致,这种散射称为瑞利散射 10.连续X射线:当高速运动的电子击靶时,电子穿过靶材原子核附近的强电场时被减速。电子所减少的能量(△E)转为所发射X 射线光子能量(hν),即hν=△E。 这种过程是一种量子过程。由于击靶的电子数目极多,击靶时间不同、穿透的深浅不同、损失的动能不等,因此,由电子动能转换为X 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多有少,产生的X 射线频率也有高有低,从而形成一系列不同频率、不同波长的X 射线,构成了连续谱 11.特征X射线、原子内部的电子按泡利不相容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分布于各个能级。在电子轰击阳极的过程中,当某个具有足够能量的电子将阳极靶原子的内层电子击出时,于是在低能级上出现空位,系统能量升高,处于不稳定激发态。较高能级上的电子向低能级上的空位跃迁,并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标识X 射线 13.相干散射、当入射X射线光子与原子中束缚较紧的电子发生弹性碰撞时,X射线光子的能量不足以使电子摆脱束缚,电子的散射线波长与入射线波长相同,有确定的相位关系。这种散射称相干散射或汤姆逊(Thomson)散射。 14.非相干散射,,当入射X射线光子与原子中束缚较弱的电子(如外层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时,光子消耗一部分能量作为电子的动能,于是电子被撞出原子之外,同时发出波长变长、能量降低的非相干散射或康普顿(Compton)散射

塑料力学性能测试标准大全-

塑料力学性能测试标准 GB/T 1039-1992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plastics--General rules for the test method of mechannlcal properties GB1040 塑料拉伸试验方法 Plastics--Determination of tensile properties GB/T_1041-1992 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Plastics--Determination of compressive properties GB/T 1043-93 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 Plastics--Determination of charpy impact strength of rigid matericals GB/T 14153-1993硬质塑料落锤冲击试验方法通则 General test method for impact resistance of rigid plastics by means of falling weight GB/T 14484-1993 塑料承载强度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bearing strength of plastics GB/T 14485-1993 工程塑料硬质塑料板材及塑料件耐冲击性能试验方法、落球法Standard methods of testing for impact resistance of plats and pats made from englneering plastics by a ball(falling ball GB/T 15047-1994 塑料扭转刚性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stiffness proporties in tirsion of plastics GB/T 15048-1994 硬质泡沫塑料压缩蠕变试验方法 Cellular plastics,rigid--Determination of compressive creep GB/T 12027-2004 塑料-薄膜和薄片-加热尺寸变化率试验方法 Plastics--film and sheeting-Determination of dimensional change on heating GB/T 2013525-1992 塑料拉伸冲击性能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tensile-impact property of plastics GB/T 11999-1989塑料薄膜和薄片耐撕裂性试验方法埃莱门多夫法 Plastics--Film and sheeting--Determination of tear resistance--Elmendorf method GB/T 10808-1989 软质泡沫塑料撕裂性能试验方法 Cellular plastics--Tear resistance test for flexible materials

材料力学_考试题集(含答案)

《材料力学》考试题集 一、单选题 1.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________。 (A)只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 (B)只与构件的形状尺寸有关 (C)与二者都有关 (D)与二者都无关 2.一直拉杆如图所示,在P力作用下。 (A) 横截面a上的轴力最大(B) 横截面b上的轴力最大 (C) 横截面c上的轴力最大(D) 三个截面上的轴力一样大 3.在杆件的某一截面上,各点的剪应力。 (A)大小一定相等(B)方向一定平行 (C)均作用在同一平面内(D)—定为零 4.在下列杆件中,图所示杆是轴向拉伸杆。 (A) (C) (D) 5.图示拉杆承受轴向拉力P的作用,斜截面m-m的面积为A,则σ=P/A为。 (A)横截面上的正应力(B)斜截面上的剪应力 (C)斜截面上的正应力(D)斜截面上的应力 P

6.解除外力后,消失的变形和遗留的变形 。 (A)分别称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B)通称为塑性变形 (C)分别称为塑性变形、弹性变形(D)通称为弹性变形 7.一圆截面轴向拉、压杆若其直径增加—倍,则抗拉。 (A)强度和刚度分别是原来的2倍、4倍(B)强度和刚度分别是原来的4倍、2倍 (C)强度和刚度均是原来的2倍(D)强度和刚度均是原来的4倍 8.图中接头处的挤压面积等于。 (A)ab (B)cb (C)lb (D)lc 9.微单元体的受力状态如下图所示,已知上下两面的剪应力为τ则左右侧面上的剪应力为。 (A)τ/2 (B)τ(C)2τ(D)0 10.下图是矩形截面,则m—m线以上部分和以下部分对形心轴的两个静矩的。 (A)绝对值相等,正负号相同(B)绝对值相等,正负号不同 (C)绝对值不等,正负号相同(D)绝对值不等,正负号不同 11.平面弯曲变形的特征是。 (A)弯曲时横截面仍保持为平面(B)弯曲载荷均作用在同—平面内; (C)弯曲变形后的轴线是一条平面曲线 (D)弯曲变形后的轴线与载荷作用面同在—个平面内 12.图示悬臂梁的AC段上,各个截面上的。 P

材料力学性能

《材料力学性能[焊]》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2044014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性能[焊] /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materials 学分: 2.5 学时:40(实验: 8 上机: ) 适用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 建议修读学期:5 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系 课程负责人:陈汪林 先修课程: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热处理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闭卷考试,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包括实验)成绩30%。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教材: 1.工程材料力学性能. 束德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参考书目: 1.材料力学性能. 郑修麟.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1 2.金属力学性能. 黄明志.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86 3. 材料力学性能. 刘春廷.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内容概述: 《材料力学性能》是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学位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金属变形和断裂的规律,掌握各种力学性能指标的本质、意义、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以及测试技术。了解提高力学性能的方向和途径,并为时效分析提供一定基础。强调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将最新科研成果用于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最终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材料的分析和研究工作。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materials is a core and basic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of specialty of welding. By the study on this course, the studies should be master the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mechanisms of metals, and understand the ess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each mechanical property of metal materials, as well as their correlations, the laws of variation and corresponding test methods of each mechanical property of materials. In addition, the studies should understand how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and provide relevant basis for the failure analysis of materials. This course emphasizes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and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will be applied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and personnel training in all aspects. Finally, this course will make the students acquired the capability on conducting research by adopting reasonable technologies by oneself.

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力学

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力学 曹聪曹聪((096150020) 摘要 我国著名科学家傅鹰说:“一门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最宝贵的一部分,因为科学只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我国是世界上五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五千年前就有文字,在春秋战国后更有大量文献留存至今。在世界力学发展史上独居特色。从单位计量到时空观,从流体力学到材料力学,从力学应用到力学见解,无不透露出古人的智慧和力学成就。尤其是力学在建筑,日常用具等应用中更是比比皆是。但是总的来说,力学知识一直停留在应用上,宋元以前的理 论较多,但也多为说理,没有数学证明且少有实验支撑理论,宋元以后理论也一直落后于西方。然而古代人在力学上所做的努力是不可磨灭的。 一、 基本的物理计量 力学,作为一门研究空间与时间中物体运动和变化的实验科学,离不开计量及其单位。在古代的贸易交换、天文历法、机械制作和工程兴建中,也离不开具有某种度量制度的测量计算。中国古代把对长度、容量与重量的测量概括为“度量衡”。现代力学计量包括时间、长度、质量三个基本物理量。 1、时间的计量时间的计量 古代常用的计时单位是年、月、日、时、刻,其中日和时为最基本的时间单位。是为时辰,刻为时以下的时间分度。早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干支记日的方法。以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前722)二月已巳日直到宣统三年(1911),

我国已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干支记日历史,是世界上最长的连续记日法,保存了世界上最长也最完整的记日资料。(1)除了干支记年外,为了避免发生混乱,日常生活中还同时使用着另一种数字计时方法。目前发现最早的数字记日是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西汉竹简历谱。(2) 对一日之内时间的精确划分,古人采用十二时辰记时法。一日分12辰,一辰相当于现代的2小时。有的研究认为十二时辰是由太阳在天空中的十二个方向演化而来的。(3)十二时个时辰与当今通用的二十四小时记时法有相应的地对应关系,子时对应23~1点,以此类推。大约从东汉开始,将一个时辰中加入少、半、太三个时标。(4)这样的记时法于今日的二十四小时记日法已经没有本质差别。与十二时辰记时法并行使用的还有百刻时制。百刻时制又称漏壶记时制,即采用日晷或漏壶将一昼夜划分为十时,一时分十刻,一昼夜共一百刻。百刻制是我国独创的一种计时方法,它可能起源于殷商时期。隋唐以后百刻制与十二时辰制配合使用,在这种时制中,“刻”平均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5)宋代又将一刻分为60等分,1/60刻即相当于今天的14.4秒。 根据不同的计时方法,测时仪器也有多种多样。他们分别是圭表、日晷、漏刻、机械计时器。最值得一提的是圭表,圭表实际上是用来测量子午线的。古代中国人测量地球子午线的直接动机是为了验证历代传说的“日影一寸,地差千里”。(6)对此提出质疑的隋代刘焯曾主张进行实地测量。随后历代出现许多实地测量的案例。最著名的是唐代的测量,其结果与今值有较大误差。虽然如此,它却是世界上最早对地球子午线作出的实际测量,也是计量科学上第一次将人为规定的日常用尺和另一个自然地恒定数值作比较的尝试。 度量衡 2、度量衡

明胶膜的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最大应力;断裂伸长率=最大应变 1、戊二醛交联明胶成膜弹性模量达27MPa Bigi, S. Panzavolta, K. Rubini. Relationship between triple-helix content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gelatin films[J]. Biomaterials, 2004,25 (25) :5675–5680. 2、转谷氨酰胺酶(mTG)改性明胶可食性薄膜抗张强度达18.3 MPa, 韧度达8.4 J/cm2 丁克毅,刘军,Eleanor Brown,Maryann Taylor. 转谷氨酰胺酶(mTG)改性明胶高强度薄膜的制备[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6,27(1):1-4. 3、NaCS-starch复合膜的力学性能:TS从14.5 MPa(不含淀粉的NaCS膜)开始下降到4.01 MPa (含淀粉75%)。而E % 从27.94%(不含淀粉的NaCS膜)增加到41.44%(含淀粉75%),增加了1.48倍。 Guo Chen, Bin Liu, Bin Zhang. Characterization of composite hydrocolloid film based on sodium cellulose sulfate and cassava starch[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14,125:105-111. 4、不同羟丙甲纤维素(HPMC)和羟丙基淀粉(HPS)配比的膜的力学性能:17MPa左右 Liang Zhang, Yanfei Wanga, Hongsheng Liu, Long Yu等.Developing 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hydroxypropyl starch blends for use as capsule materials[J].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3,98 () :73–79 5、当戊二醛用量为2. 5 m L时使明胶膜的抗拉强度由2 2 .5 MP a增加到3 2 MP a 左右; 当 搅拌时间约为4 0 m i n时可使交联明胶膜具有最大的抗拉强度61左右。 林海莉,曹静,李艳. 戊二醛交联明胶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0,(6):56-58. 6、

材料力学试卷及其答案

《材料力学》试卷A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形式: 闭卷) (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专用纸上,并注明题号。答案填写在试卷与草稿纸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得序号填 在题干得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轴得扭转剪应力公式=适用于如下截面轴( ) A、矩形截面轴B、椭圆截面轴 C、圆形截面轴D、任意形状截面轴 2.用同一材料制成得实心圆轴与空心圆轴,若长度与横截面面积均相同,则抗扭刚度较大得就是哪个?( ) A、实心圆轴 B、空心圆轴 C、两者一样 D、无法判断3.矩形截面梁当横截面得高度增加一倍、宽度减小一半时,从正应力强度考虑,该梁得承载能力得变化为( ) A、不变 B、增大一倍C、减小一半D、增大三倍 4.图示悬臂梁自由端B得挠度为() A、B、C、D、 5.图示微元体得最大剪应力τmax为多大?( ) A、τmax=100MPa B、τmax=0 C、τmax=50MPa D、τmax=200MPa 6.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图示圆轴得强度时,所采用得强 度条件为( ) A、≤[σ] B、≤[σ] C、≤[σ] D、≤[σ] 7.图示四根压杆得材料、截面均相同,它们 在纸面内失稳得先后次序为( ) A、(a),(b),(c),(d) B、(d),(a),(b),(c) C、(c),(d),(a),(b) D、(b),(c),(d),(a) 8.图示杆件得拉压刚度为EA,在图示外 力作用下 其变形能U得下列表达式哪个就是正

确得?( ) A、U= B、U= C、U= D、U= 9.图示两梁抗弯刚度相同,弹簧得刚度系数也相同,则两梁中最大动应力得关系为() A、(σd) a =(σd) b B、(σd)a >(σd)b C、(σd) a <(σd)b D、与h大小有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材料力学中,为了简化对问题得研究, 特对变形固体作出如下三个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材料与长度相同而横截面面积不同得两杆,设材料得重度为γ,则在杆件自重得作用下,两杆在x截面处得应力分别为σ(1)=_______,σ(2)=_______。 3.图示销钉受轴向拉力P作用,尺寸如图,则销钉内得剪应力τ=_______,支承面得挤压应力σbs=_______。 4.图示为一受扭圆轴得横截面。已知横截面上得最大剪应力τmax=40MPa,则横截面上A点得剪应力τA=_______。 5.阶梯形轴得尺寸及受力如图所示,其AB段得最大剪应力τmax1与BC段得最大剪应力τ ?之比=_______。 max2 6.图示正方形截面简支梁,若载荷不变而将截面边长增加一倍,则其最大弯曲正应力为原来得_______倍,最大弯曲剪应力为原来得_______倍。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第 版答案 束德林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束德林课后答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第2版 第一章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1、解释下列名词。 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6.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7.解理台阶: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高度为b的台阶。 8.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是解理台阶的一种标志。

9.解理面: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12.弹性不完整性: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现象,称之为弹性不完整性。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 2、 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 答:E 弹性模量 G 切变模量 r σ规定残余伸长应力 2.0σ屈服强度 gt δ金属材料拉伸时最大应力下的总伸长率 n 应变硬化指 数 【P15】 3、 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 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答:主要决定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合金化、热处理、冷塑性变形等能够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形态和晶粒大小,但是不改变金属原子的本性和晶格类型。组织虽然改变了,原子的本性和晶格

材料力学性能 9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 滞弹性:在外加载荷作用下,应变落后于应力现象。 穿晶断裂:裂纹穿过晶界。从宏观看,穿晶断裂可以是韧性断裂或脆性断裂;两者有时可混合发生。 沿晶断裂:裂纹沿晶扩展。从宏观看,沿晶断裂多数是脆性。 韧脆转变:材料力学性能从韧性状态转变到脆性状态的现象。 第二章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材料最大切应力与最大正应力的比值,记为α。α越大τmax越大,应力状态越软,金属易变性,韧性断裂;反之α越小σmax越大,应力状态越硬,不易变形,脆性断裂。 缺口敏感度:金属材料的缺口敏感性指标,用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的比值表示。 第三章 冲击韧度: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低温脆性:体心立方晶体金属及其合金或某些密派六方晶体金属及其合金在试验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材料由韧性状态转变为脆性状态的现象。 韧脆转变温度:材料呈现低温脆性的临界转变温度。 第四章 低应力脆断:当机件(包括构件)存在宏观裂纹时,在应力水平不高,甚至低于材料屈服极限的情况下所发生的突然断裂现象称为低应力脆断。 应力场强度因子K I:对于给定材料,裂纹尖端附近确定点P(r,θ),KI决定了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大小或强弱程度;即:表示I型裂纹的应力场强弱程度。 有效裂纹长度:有塑性区存在时,引入有效裂纹长度:a*=a+r y;即把塑性区松弛弹性应力场的作用等效地看成是裂纹长度增加r y的松弛弹性应力场的作用。 裂纹扩展K判据:应力场强度因子K I≥K Ic(只适用于弹性状态下的断裂分析)。 第六章: 应力腐蚀:金属在拉应力和特定的化学介质共同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所产生的低应力脆性断裂现象——应力腐蚀断裂(SCC)。 第七章: 接触疲劳:接触材料作滚动或滚动加滑动摩擦时,工件表面在交变接触压应力长期作用后所引起的一种局部区域发生小片(块)状剥落的表面疲劳损伤现象,称接触疲劳(表面疲劳磨损、疲劳磨损) 第八章: 蠕变:金属在长时间的恒温、恒载荷作用下缓慢地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称为蠕变。约比温度T/Tm > 0.3时须考虑。 (二)判断、选择题: 1.影响韧脆变转变温度的冶金因素: ①晶体结构(体心立方金属及其合金存在低温脆性) ②化学成分(提高韧脆变转变温度:间隙溶质元素溶入铁素体基体中、钢中加入置换型溶质元素;降低韧脆变转变温度:钢中加入Ni和一定量的Mn、杂质元素S、P、As、Sn、Sb等)③显微组织(晶粒大小(细晶韧性好)、金相组织(回火索氏体最好>回火贝氏体>片状珠光

材料力学试卷及答案(B卷)

.应力在屈服极限内

7.用积分法求图示梁的挠曲线方程时,确定积分常数的四个条件,除0ω=A ,0θ=A 之外, 另外两个条件是( )。 A.,ωωθθ+-+-==c c c c B.,0ωωω+-==c c B C.0,0ωω==c B D.0,0ωθ==c B 8.建立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 z I My =σ,需要考虑的关系有( )。 A.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静力关系 B.平衡关系、物理关系、变形几何关系 C.变形几何关系、平衡关系、静力关系 D.平衡关系,、物理关系、静力关系 9.图示微元体的最大剪应力max τ为多大?( ) A. max τ =100MPa B. max τ =0 C. max τ=50MPaD. max τ =200MPa 10.空心圆轴的外径为 D ,内径为 d ,D d /=α。其抗弯截面系数为( )。 A . 3 (1)32 t D W πα= - B. 3 2(1)32 t D W πα= - C .3 3 (1)32 t D W πα= - D. 3 4(1)32 t D W πα= - 11.右图示二向应力状态,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时,其相当应力为( )。 A. 30 B. 30MPa C. 3050 MPa D. 30MPa 题11 12. 空心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切应力分布为图 ( )所示。 A B C D τ

13.一点的应力状态如下图所示,则其主应力1σ、2σ、3 σ分别为( )。 A.30MPa 、100 MPa 、50 MPa B.50 MPa 、30MPa 、-50MPa C.50 MPa 、0、-50Mpa D.0 MPa 、30MPa 、-50MPa 14.压杆临界力的大小( )。 A.与压杆所承受的轴向压力大小有关 B.与压杆材料无关 C.与压杆的柔度大小无关 D.与压杆的柔度大小有关 15.临界应力的经验公式公式只适用于( ) A. 大柔度杆 B. 中柔度杆 C. 小柔度杆 D. 二力杆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1. 阶梯轴尺寸及受力如图1所示,AB 段与BC 段材料相同,d 2=2d 1,BC 段的与AB 段的最大切应力之比为 _______ 。 2、图示为某构件内危险点的应力状态,若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其强度,则相当应力 3σ=r _______。 题1 题2 3、一端固定、另一端有弹簧侧向支承的细长压杆,已知杆件弹性模量为E ,比例极限为P σ, 可采用欧拉公式 ()22 πμ=cr EI F L 计算,压杆的长度系数λ的正确取值范围是_______ 。 4、低碳钢拉伸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 ___________、屈服阶段、强化阶段、___________。 5、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提出三个方面的性能要求,即强度要求、刚度要求、___________。 3050MPa

(完整版)材料力学性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第2版习题答案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课后答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第2版 第一章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1、解释下列名词。 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 6.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7.解理台阶: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一个高度为b的台阶。 8.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是解理

台阶的一种标志。 9.解理面: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 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 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 可以是脆性断裂。 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 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 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12.弹性不完整性: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 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 化等现象,称之为弹性不完整性。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 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 2、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 答:E弹性模量 G切变模量 σ规定残余伸长应力2.0σ屈服 r 强度 δ金属材料拉伸时最大应力下的总伸长率 n 应变硬gt 化指数【P15】 3、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为什么说它是一 个对组织不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 答:主要决定于原子本性和晶格类型。合金化、热处理、冷 塑性变形等能够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形态和晶粒大小,但是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各种原理及应用

XRD : 射线产生机理: (1)连续X 射线的产生:任何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突然减速时,都会产生电磁辐射。 ①在X 射线管中,从阴极发出的带负电荷的电子在高电压的作用下以极大的速度向阳极运动,当撞到阳极突然减速,其大部分动能变为热能都损耗掉了,而一部分动能以电磁辐射—X 射线的形式放射出来。 ②由于撞到阳极上的电子极多,碰撞的时间、次数及其他条件各不相同,导致产生的X 射线具有不同波长,即构成连续X 射线谱。 (2)特征X 射线:根本原因是原子内层电子的跃迁。 ①阴极发出的热电子在高电压作用下高速撞击阳极; ②若管电压超过某一临界值V k ,电子的动能(eV k )就大到足以将阳极物质原子中的K 层电子撞击出来,于是在K 层形成一个空位,这一过程称为激发。V k 称为K 系激发电压。 ③按照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具有尽量往低能级跑的趋势。当K 层出现空位后,L 、M 、N……外层电子就会跃入此空位,同时将它们多余的能量以X 射线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 ④K 系:L, M, N, ...─→K ,产生K α、K β、 K r ... 标识X 射线 L 系:M, N, O,...─→L ,产生L α、L β... 标识X 射线 特征X 射线谱 M 系: N, O, ....─→M ,产生M α... 标识X 射线 特征谱Moseley 定律 2)(1 αλ-?=Z a Z:原子序数,a 、α:常数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三个效应 (1)光电效应 ?当 X 射线的波长足够短时,X 射线光子的能量就足够大,以至能把原子中处于某一能级上的电子打出来, ?X 射线光子本身被吸收,它的能量传给该电子,使之成为具有一定能量的光电子,并使原子处于高能的激发态。 (2)荧光效应 ①外层电子填补空位将多余能量ΔE 辐射次级特征X 射线,由X 射线激发出的X 射线称为荧光X 射线。 ②衍射工作中,荧光X 射线增加衍射花样背影,是有害因素 ③荧光X 射线的波长只取决于物质中原子的种类(由Moseley 定律决定),利用荧光X 射线的波长和强度,可确定物质元素的组分及含量,这是X 射线荧光分析的基本原理。 (3)俄歇效应 俄歇效应是外层电子跃迁到空位时将多余能量ΔE 激发另一个核外电子,使之脱离原子。这样脱离的电子称为俄歇电子。 3.衍射理论 (1)衍射几何条件: Bragg 公式 + 光学反射定律 = Bragg 定律 Bragg 公式:2 d Sin θ = n λ n ——整数,称为衍射级数 d ——晶面间距,与晶体结构有关 θ ——Bragg 角 或 半衍射角 2θ衍射角(入射线与衍射线夹角)

材料力学标准试卷及答案

扬州大学试题纸 ( 200 - 200 学年 第 学期) 水利科学与工程 学院 级 班(年)级课程 材料力学 ( )卷 一、选择题(10分) 1.关于材料的冷作硬化现象有以下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 (A )由于温度降低,其比例极限提高,塑性降低; (B )由于温度降低,其弹性模量提高,泊松比减小; (C )经过塑性变形,其弹性模量提高,泊松比减小; (D )经过塑性变形,其比例极限提高,塑性降低。 2.关于低碳钢材料在拉伸试验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是( ) (A )比例极限 p σ;(B )屈服极限 s σ;(C )强度极限 b σ; (D )许用应力 ][σ。 3.两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如图,由第四强度理论比较其危险程度,正确的是( )。 (A))(a 点应力状态较危险; (B))(b 应力状态较危险; (C)两者的危险程度相同; (D)不能判定。 4.图示正方形截面偏心受压杆,其变形是( )。 (A)轴向压缩和斜弯曲的组合; (B)轴向压缩、平面弯曲和扭转的组合; (a) (b)

(C)轴向压缩和平面弯曲的组合; (D)轴向压缩、斜弯曲和扭转的组合。 5.图示截面为带圆孔的方形,其截面核心图形是( )。 二、填空题(20分) 1.一受扭圆轴,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 MPa 40max =τ,则横截面上点A 的切应力 =A τ____________。 1题图 2题图 2. 悬臂梁受力如图示,当梁直径减少一倍,则最大挠度w max 是原梁的____________倍,当梁长增加一倍,而其他不变,则最大转角θmax 是原梁的____________倍。 3.铆接头的连接板厚度为δ,铆钉直径为d 。则铆钉切应力=τ____________,最大挤压应力 bs σ为____________。 (a) (b) (c) 2 (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