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提肌损伤

合集下载

拔罐加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95例

拔罐加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95例

拔罐加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95例目的观察拔罐加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以痛为输”的原则,在肩胛提肌止点压痛处拔吸火罐和颈肩部手法相结合治疗肩胛提肌损伤,重在解除疼痛,舒筋通络。

结果治愈60例,有效3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8%。

结论拔罐加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标签:肩胛提肌损伤;拔罐;手法肩胛提肌损伤在临床是一种常见病,但大部分被含糊地诊断为肩部损伤,或背痛、肩胛痛,也有被误诊为颈椎病或肩周炎。

该病以颈肩背酸痛不适为主要症状,急性期伴有肿胀、拒按,睡眠时翻身困难。

慢性期疼痛有所减轻,扪之有条索和磨擦感。

在肩胛提肌的起、止点和肌腹上可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尤以肩胛骨内上角最为多见。

2009年6月~2010年11月笔者采用拔罐加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9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5例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骨伤科门诊患者,均通过详细的病史与体格检查,符合肩胛提肌损伤,其中男52例,女43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18岁,平均38.4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年,平均1个月;有明显外伤史40例,无明显外伤史55例。

入选所有病例无消化道溃疡以及肝胆疾病。

1.2诊断标准(1)急性损伤史或慢性劳损史;(2)肩胛提肌的起点或止点处有压痛,尤以肩胛骨内上角有压痛点;(3)在C1~4横突处可有压痛点;(4)上肢后伸,并将肩胛上提或内旋,引起疼痛加剧,或不能完成此动作;(5)颈、肩胛骨X线光片,排除骨异常。

1.3治疗方法先暴露患处,采用“以痛为输”的原则,在肩胛提肌止点压痛处用投火法竹筒火罐吸拔20 min。

手法操作:在患侧C1~4横突旁肩胛提肌起始部形成的索样筋结面上,自上而下用拇指施以点揉法3~5遍;在颈外侧肌群中索样物由内向外,将僵紧的肌腹,作徐缓性的捏治2 min;在肩胛骨内上角和脊柱缘施以弹拨法,如触及条索状物或结节,在其处施以切拨法,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最后肩胛骨内角至颈部沿肩胛提肌方向施以轻柔缓和的滚法3 min。

【专业篇】难治型肩胛下肌筋膜损伤--肩周炎

【专业篇】难治型肩胛下肌筋膜损伤--肩周炎

【专业篇】难治型肩胛下肌筋膜损伤--肩周炎这是颈肩腰腿痛康复之家(帐号:jjyttkfzj)分享的文章,我们是颈肩腰腿痛康复资讯的传播者,治未病理念的倡导者,绿色治疗与养生的实践者。

临床表现肩胛下肌损伤多发病缓慢且易于反复发作。

临床表现为肩胛部沉重、酸痛、牵拉感,并常位于背部膏肓俞至膈关穴附近,且患者不能确切指出疼痛的部位,酸痛常向患侧胁肋部、肩后部及上肢后侧放射,常可伴有呼吸时牵拉不适感。

情绪紧张、劳累、受凉则症状加重,严重者不能侧卧并影响睡眠。

查体:于俯卧位用手掌向前方按压患者的肩胛骨可有酸痛甚至响声;微外展肩肱关节,在腋窝内后壁处向内后上。

肩胛下肌疼痛是肩周炎恢复期遗留肩胛下损伤的自限性疾病。

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偏多,病程长,痛苦大,功能恢复不全,积极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加速痊愈。

资料18 例中,男7 例,女11 例,年龄46~73 岁,病程6~18个月,右肩10 例,左肩8 例,排除颈椎病,脑血栓,偏瘫等疾病。

标准:肩胛深部疼痛,浅部检查疼痛不明显;自主摸脊引起剧痛,活动范围缩小;内施内收阻力大,后伸小于30°;肱骨小结节压痛,按压肩胛骨引起肩胛部明显疼痛。

治疗方法第一,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患肢尽量作摸脊动作,从而使肩胛骨向后翅起;第二,进针点选肩胛骨脊柱缘中点旁约1.0~1.5 cm,用棉棒按压作一标记,常规消毒2~3次;第三,用5 mL注射器抽取康宁克通A针40 mg加2%利多卡因针2~3 mg,与肩胛岗平行进针,紧贴骨面推进3~3.5 cm(瘦小者2.5 cm)碰到骨面退0.3~0.5 cm,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物,余1 mL左右再退1 cm后即可推完药液,拔针后消毒棉棒按压片刻,用无菌小帖敷遮盖针眼,2 d后去掉;第四,5 min后患肩疼痛感消失,活动范围增大,此时嘱患者患肢背手摸脊,自感麻木时让患者作“强行背手”动作。

具体方法:以左肩为例,患者反坐于椅上,用左手握紧患者的肩袖,右手握住患者的肘关节开始缓慢抬高的同时分散患者注意力,然后缓慢和趁患者不注意时用力抬高患肢肘部,使之达到最大限度,为避免手法过猛和用力不当,背手角度不超过45°,即患者感到瞬间剧烈痛为限,连续作2~3次;之后嘱患者每天功能锻炼,10 d左右治疗1次,连续治疗3~4次,3次后告患者10 d后来复诊评估。

简论 肩胛提肌

简论 肩胛提肌

简论肩胛提肌2016-10-10EPTC导师布日古德阅读2252肩胛提肌是颈椎负担很重的一块肌肉,几乎每个人都有问题,其名称来自于拉丁语,这个名字就说明了它的功能:他是用来提升肩胛骨的肌肉,现代人的工作方式使得劳损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我们先来看一下肩胛提肌在人体是怎样存在的。

肩胛提肌起于C1--C4横突,呈螺旋形止于肩胛骨上角及肩胛骨内侧缘的肩胛冈以上部分,这种生长方式是为了更好滴提升肩胛骨,或者使头部侧屈及向下回旋。

正因如此,办公一族或者其他人由于不良姿势使其必须一直保持抬肩和头部侧屈时,就会导致肩胛提肌由于超负荷工作而受损。

由于肩胛提肌可以使头部向同侧回旋,所以一旦当肩胛提肌损伤以后,它的收缩功能就会丧失,使头部难以像同侧回旋,严重者肩胛提肌同时也会丧失伸展的功能,也就是说患者会同时无法将头部转向对侧。

肩胛提肌损伤会导致颈椎僵硬和疼痛,并且这种疼痛会沿着肩胛骨内侧缘传送至后颈部。

错误的呼吸方式也是导致其损伤的一大原因,我们比较提倡腹式呼吸,但有些人用的是提肋式呼吸,再加上有些人的肩带不稳定,这样就会使肩胛提肌过度发力来在控制肩带稳定的同时提升肩胛骨,以帮助胸锁乳突肌提肋助吸气。

这些额外的负担都会加快其损伤。

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可能会使肩胛提肌出现问题,比如侧身睡觉时枕头过低,朝着一个方向看电脑,将电话夹在头与肩膀之间。

背包和手提包也会对肩带以及肩胛提肌造成损伤,因为肩胛提肌和斜方肌必须猛烈地收缩才能抵抗向下的拉力。

并且人们经常会抬肩以防止背包滑落,这种情况会加重肩胛提肌的损伤。

肩胛提肌是肩颈部分急性损伤的众多肌肉之一,错误的呼吸方式,开车,看书,摔跤,过度锻炼,地铁和公交车过高的扶手也会是肩胛提肌损伤的常见原因。

解决办法:1. 先拉伸斜方肌,再拉伸肩胛提肌。

2. 根据其功能使头部前屈+侧屈+向对侧回旋。

3. 同时,我们也可以选择手法松解,松解肩胛提肌的起止点,从起点C1--C4横突,到止点肩胛骨上角及肩胛骨内侧缘的肩胛冈以上部分。

穴位指压并超声波治疗肩胛提肌损伤

穴位指压并超声波治疗肩胛提肌损伤
肌肉附着点处 , 并在 肌 肉 起止 点 处 形 成 有 规 律 的 和 具 有 无 菌 性 炎 症 病 理 变 化 的 压 痛 点 , 中 医 的 阿 是 穴 。研 究 表 明 阿 是 穴 即
年 , 均 ( . ±3 6年 ; 侧 损 伤 2 例 , 侧 2 例 , 侧 1 例 。 平 67 .) 左 3 右 8 双 7 6 8例 分 为 超声 组 3 8例 和 对 照 组 3 o例 , 2组 一 般 临 床 资 料 比 较
生 时 , 声 波 还 可 以 起 到 软 化 散 结 的 作 用 。 本 文 发 现 穴 位 指 压 超 并 超 声 波 对 肩 胛 提 肌 的病 变 组 织 起 到 间 接 的 松 解 作 用 , 除 原 消 发 因 素 所 致 的 物 理 性 和 化 学 性 刺 激 , 而 达 到 治 疗 目 的 , 有 从 具
损 伤患者 6 8例 , 符 合 肩 胛 提 肌 损 伤 的 诊 断 标 准 , 3 均 ] 男 7例 ,
女 3 1例 ; 龄 1 ~ 6 年 6 7岁 , 均 ( 2 9 . ) ; 程 6个 月 ~ 3 平 3 . ±8 2 岁 病 O
3 讨 论
肩 胛 提 肌 损 伤 在 临 床 上 较 常 见 , 肉 损 伤 的 好 发 部 位 多 在 肌
疗 , 用 直 径 为 1 m 的 声 头 , 率 8 0 k , 出 声 强 选 .5 c 频 0 Hz 输
0 7 c 脉 冲挡 的通 断 比 为 1: , 部 穴 位 采 用 接 触 移 动 . 5 w/ m 。 2头 法 , 速 为 3 c s 其 它 部 位 穴 位 采 用 固定 法 , 穴 5 mi , 日 移 m/ ; 每 n每
胞 波 动 而 出 现 一 种 微 细 按 摩 作 用 , 改 善 局 部 血 液 和 淋 巴 循 可

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3 2 治 疗 结 果 .
① 符合上述诊 断标 准者 ; ②年龄 2 0岁 ~ 5岁 , 6 性别不 限。
14 排 除 标 准 .
3 2 1 两 组 临 床 疗 效 比 较 ( 表 1 .. 见 ) 表 1 两 组 临床 疗 效 比较 例( ) %
① 颈椎病 引起 的颈肩部 疼痛者 ; ②合并 有严重感 染者或 严 重心、 、 肝 肾等脏器疾病 者 ; ③不能坚持治疗者 , 无法判断疗效及
痛点在颈椎横突 , 在颈椎横突部进针刀 , 口线方 向和颈椎纵轴 刀 平行刺入 , 达横突尖部 时 , 先作 纵行剥 离 , 再作 横行 剥离 ( 口 刀
线始终在横 突尖部 骨面上 活动 ) 。有硬结 可 纵切 几刀后 出针 。 按 压 5 n以防出血 , mi 创可贴外敷治疗点 。1周治疗 1 , 次 2次为
摘 要 目的 : 察 针 刀 治 疗 肩胛 提 肌 损 伤 的 I床 疗 效 。 方 法 :1 观 】 盘 l8例 患者 随机 分 为 两组 。 治 疗 组 7 8例 , 用针 刀 疗 法 采
治疗 : 对照组 4 0例 , 采用常规针 刺治疗。对 两组 临床疗效及 即时止痛效果进行评 定。结果 : 刀组 中, 针 治愈 6 o例 , 显效 1 0
刀 四步进针法 J如 压痛点 在肩 胛骨 内上 角 的边缘 , 刀 口线 1, 将 方 向与肩胛提肌纤维纵轴平行 , 直皮肤 , 针直达肋 骨面 , 垂 进 先 纵行剥离 , 后将 针身倾斜 , 使其和肩胛 骨平面呈 10 角 , 3 。 刀刃在 肩胛骨边缘骨面上做纵 向切开 剥离 , 1次 ~ 2次即可 出针 ; 如压
资料不全者 。凡符合 以上纳 入 和排除 标准 并确诊 肩胛 提肌 损 伤者均属于观察对象。 由表 1比较两种疗法 总有效率 , 经统 计学处 理 , =9 3 , X .4 P< .5 差异有 显 著性 意 义 , 明针 刀组 疗 效 明 显优 于 针 刺 00 , 说

小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60例

小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60例
治 疗结 果 本 组 病例 经 ,次 治 愈 8,例 !)次 治愈 ,)例 !0次 治 愈 9例!)例 经 0次 治疗 效 果不 佳!放 弃治 疗"
病案 举例 刘某 !男 !)*岁 "因 与别 人打 架时 右上 臂 被反 背 致 右 肩背 部 疼 痛半 年 !并 向 颈部 放 散!后 经针 灸理 疗!服 中西 药!贴膏 药!疼 痛稍 有好 转!但 右肩 背部 疼痛 始终 不能 根除 !气候 变化 时加 剧!伴 有右 颈部 ’右枕 部疼 痛!心烦 ’恶心 等症 "于 )$$9年 ,,月 )日来 诊 !经 查体 1在 右 肩胛 内 上角 有明 显压 痛点 !并向 枕部 放散 "诊断 为右 侧肩 胛提 肌损 伤" 以上 述治疗 方法 选取 肩胛 内上 角治 疗一 次而 愈!随 访半 年无 不适 "
主题 词1肩 痛4针灸 疗法 5 肩胛提 肌损 伤 5小 针刀 疗法
肩 胛提 肌 位 于斜 方 肌 与 胸锁 乳 突 肌深 面 !起 始于 上 四个 颈 椎 横突 后 结 节!抵 止于 肩 胛 骨上 角 及内 侧缘 的上部 "该 肌受 肩胛 背神 经支 配!收 缩时 上提 肩胛 骨-当 肩胛 骨被 固定 时!一 侧收 缩则 使颈 部侧 屈!双 侧收 缩则 头后 仰!颈 部后 伸" 由于 经常 低头 工作 !该肌 长期 处于 被牵 伸!或 颈部 过度 前屈 而 致 伤!是 针 灸 科 临 床 常 见 病!表 现 为 肩 背 部 酸 痛!颈 部 活 动 受 限 !肩 胛 骨 活 动 及 低 头 时 疼 痛 加 重" 病久 者可有 头痛 ’头 晕’心 烦等 "严 重影 响工 作及 生活 !我科 )$$)年 6)$$*年采 用小 针刀 疗法 治疗 肩胛 提肌损 伤 *$例取 得满 意疗 效"

针刀医学(小针刀)考试重点浙江中医药

针刀医学(小针刀)考试重点浙江中医药

第一行献给度娘第二行献给亲爱的钱老师,让我知道了,什么叫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华丽的分割线☆★☆★☆★☆★☆★☆★☆★☆第三行献给至今未睹真颜的叶新苗老师☆★☆★☆★☆★☆★☆★☆★☆★☆★华丽的分割线☆★☆★☆★☆★☆★☆★☆★☆针刀的课,我没上过,所整理的也是根据大纲上来的,但是大纲貌似是老版的大纲,很多内容书上是没有的。

没有的我也就不整理了。

语文水平太差,这么多文字概括,蛋都快碎了时间还有老长老长的。

24个小时。

以下是书上没找到的头夹肌损伤项韧带损伤冈上/下肌腰三横突综合征竖棘肌腰段损伤臀中肌损伤附上美图一张预祝各位考试愉快~成不了学霸,那么就当考霸!针刀医学定义:针刀医学是将东方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西方医学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并再创造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慢性软组织损伤:急性软组织损伤,人体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形成粘连、瘢痕、挛缩和堵塞,当这种生理重建过程影响人体的活动时,粘连、瘢痕就变成了病理因素。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动态平衡理论:人体器官在正常生命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量和度以内,自由的活动状态就称为人体的“动态平衡”。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各种学说:无菌性炎症学说、闸门学说、痹证学说、筋出槽学说、激发中心学说、气滞血瘀学说、肌筋紧张学说、筋膜间室综合征学说、神经卡压综合征学说。

闭合性手术的进针四步规程: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针刀手术入路方法:针刀入皮法、治疗深层组织的手术入路方法、按骨突标志的手术入路、按肋骨标志的手术入路、以横突为依据的手术入路、手法推开浅层组织,直接进入深层的手术入路、闭合性截骨的手术入路针刀常用操作方法:纵行疏通剥离法、横行剥离法、提插切开剥离法、铲剥法、通透剥离法、注射松解剥离法、电生理线路接通法、减弱电流量法、增强电流量法、骨痂凿开法、关节内骨折复位法针刀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1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2部分骨质增生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等3损伤后遗症4某些脊柱相关性内脏疾病5部分关节内骨折和骨折畸形愈合5瘢痕挛缩禁忌:1施术部位有皮肤感染,深部有脓肿以及患者有全身急性感染性疾病者,在以上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可施行针刀手术2处于一切严重内脏病的发作期3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重要脏器而施术时无法避开者3体质极度虚弱者5血压较高,且情绪紧张者6恶性肿瘤患者针刀作用机理:恢复动态平衡、调节力平衡、促进能量释放和能量补充、疏通体液潴留和促进体液回流、激发生物能转变成生物电流、促进局部微循环肩胛提肌损伤【概述】肩胛提肌损伤是一种常见病,大多由突然性动作造成损伤。

肩胛下肌肌肉损伤查房

肩胛下肌肌肉损伤查房

感谢您的观看与聆听
汇报人:_
05
肩关节灵活性训练:通过瑜伽、 普拉提等运动方式,提高肩关 节的灵活性。
06
肩关节疼痛管理:使用药物、 理疗等方式,缓解肩关节疼痛, 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
01
心理疏导:关注患者情绪,提供心理支 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
03
生活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 炼,帮助恢复肩胛下肌功能
肩关节活动受限的康复训练
01
肩关节被动活动:通过外力帮 助患者进行肩关节活动,如使 用康复器械或治疗师协助。
02
肩关节主动活动:指导患者进 行肩关节主动活动,如肩关节 旋转、上举、外展等。
03
肩关节抗阻训练:使用弹力带、 哑铃等器械进行肩关节抗阻训 练,增强肩关节肌肉力量。
04
肩关节稳定性训练:通过平衡 训练、核心训练等方式,提高 肩关节的稳定性。
健康宣教:介绍肩胛下肌肌肉损伤的病 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提高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02
营养支持:提供合理的营养建议,帮助 患者恢复健康,提高免疫力
04
Part Five
健康宣教
预防肩胛下肌肌肉损伤的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良好的姿势: 避免长时间保持 同一姿势,如长 时间低头看手机、 伏案工作等。
康复锻炼: 进行适当的 康复锻炼, 增强肌肉力 量和柔韧性
肿胀护理
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每 次15-20分钟,每天3-4次
压迫治疗:使用弹性绷带或压力衣 进行压迫治疗,帮助减轻肿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抬高患肢: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 水平,有助于减轻肿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临床表现
• 颈肩背部疼痛不适。慢性损伤的患者局部以酸痛为主,患 侧肩胛骨内上方和颈部肌肉有僵硬紧张感,转头不便。急 性发作严重者,颈侧肿胀明显,疼痛剧烈, • 患处拒按,睡眠时翻身困难,白天可有抬肩畸形,疼痛可沿受 损肌肉的走向放散,上肢后伸及耸肩动作受限或使疼痛加 重。 • 肩胛骨内上角损伤明显者,除有肩胛骨疼痛、酸胀外,多有 向枕骨旁及太阳穴的放射痛。双侧损伤严重的病例,除有 一般症状外,患者常因肩痛不能持续坐位看书,时间一长即 不能保持原有的姿势,常需手托下颌或掌抵额头以减轻头 部重量,方能缓解症状。
8.其它疗法
• 针刺 • 中药 • 推拿
9.医家经验
• 穴位埋线治疗肩胛提肌综合征60例.pdf • 起止点合谷刺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156例.pdf • 推拿加刺血拔罐治疗肩胛提肌损伤32例.pdf
5.
诊断
• 5. 1 多有突然抬头、转颈等动作引起剧痛的病史,亦有无明显 疼痛发作史,而只有长期伏案工作、受寒冷潮湿的病史。 • 5. 2 头颈肩疼痛、酸胀感、沉重感、头颈活动不便,似“落 枕”,多有反复发作史,头颈不能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 • 5. 3 肩胛骨内上角有明显压痛,并可触及结节或条索。活动肩 关节,肩胛骨内上角有摩擦音,弹拨之可有弹响声。若是该部位损 伤引起的“偏头痛”,在肩胛骨内上角处强刺激按压,头痛可随之 消失。不少患者在上4 位颈椎横突后结节处可有压痛及硬结。 • 5. 4 让患者尽力后伸患侧上肢,上提并内旋肩胛骨,可使疼痛 加剧,或根本不能完成此动作。 • 5. 5 X线检查,骨骼无异常改变。
压痛点在C1~4横突后结节处

令患者俯卧位,胸下垫枕,双手伸开重叠放于床上,额 头抵于手背上,使头颈微前屈。刀口线于人体纵轴平 行,针体垂直于颈椎横突后结节骨面(针尖约向内倾4 5 度角) 刺入皮肤,缓慢进针直达骨面。先做纵行疏 通剥离,再做横行剥动,若骨面有硬结或厚钝感,可切 几刀。操作过程中,针刀刃始终运动于横突后结节骨 面。
在肩胛骨脊柱缘最上端有明显的局限 性压痛者
令患者坐位,臂后伸,肘关节屈曲放于背部, 这时肩胛骨 翘起,离开胸廓约1cm。术者在肩胛骨内上角脊柱缘易摸 到肌肉止点的准确压痛部位。 • 在压痛部位局麻后,,刀刃方向与肌纤维方向平行,针体垂直 于骨面,倾斜的刃口对着外下方,探至肩胛骨脊柱缘,刀刃在 骨内缘骨面划割3~5 下。 •
肩胛提肌损伤
南京中医药大学 张树剑
1.概述
• 肩胛提肌损伤是一种常见病,大多被含糊地诊断为颈部 损伤,或背痛、肩胛痛。亦或被诊断为颈椎病或肩周炎 等。 • 大多由突然性动作造成损伤或慢性劳损。上肢突然过度 后伸,使肩胛骨上提和向内上方旋转,肩胛提肌突然强 烈收缩,由于肩胛骨周围软组织的影响,使肩胛骨与肩 胛提肌不能同步运动,而造成肩胛骨脊柱缘的内上角肩 胛提肌附着处的损伤。 • 大多发生在上4个颈椎横突处(肩胛提肌起点),且损伤 处结疤变性较明显 • 常规疗法较难取效,针刀疗法疗效明显。
2.解剖复习
起点 止点 走行 功能
C1-C4横突后 结节
肩胛骨内上角
斜向下方
上提肩胛骨并 使转向内上方
3.
病因病理
• 肩胛提肌的止点是应力较为集中的地方,受损的原因主要 与低头并轻微向一侧的姿势及局部受凉有关,如长期伏案 工作、打毛衣、睡眠时枕头过高等,使肌纤维长期受牵拉 而成慢性劳损。该肌的止腱肥厚、结疤,挤压、刺激了该 部位的末梢神经而发病。 • 颈部过度前屈时,突然扭转颈部易使肩胛提肌的起点(C1~ 4横突后结节部) 的肌纤维撕裂;突然过度上提肩胛,亦可 使肩胛骨内上角处附着的肌腱撕裂。从而引起瘀血、肿 胀和局部肌痉挛,出现颈肩疼痛,后期受损组织通过自身修 复、机化、粘连而形成瘢痕。 • 该肌劳损可使上位颈椎失稳。
7.针刀一定不可刺入过深,要 以肋骨面、肩胛骨为准,以免误入胸腔导致气胸。 • 7. 2 针刀在颈部治疗时,一定先摸准颈椎横突后结节, 以左手拇指为切手压紧皮肤,针刀快速刺入皮肤后,要摸 索进针,直达后结节骨面,不可盲目冒进。因为该处神、 血管丰富, 稍有疏忽,可能会造成大的伤害。
6.
• •
针刀治疗
在肩胛骨内上角及周围软组织处有压痛者 令患者坐位,自然靠于椅背,肩部肌肉放松,双上肢下垂。 针刀刀口线与肩胛提肌纤维方向一致,针体垂直皮肤刺入, 缓慢进针,刀刃达第2 肋骨骨面,先纵行疏通剥离,后横行铲 剥。然后将针刀提起,刀刃不出皮肤,令针身向颈部倾斜,约 与皮肤呈50 度角,针刃斜向下刺至肩胛骨内上角骨面,纵 行疏通剥离,有硬结者可纵切几刀后出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