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作文之工笔花鸟画开题报告

工笔花鸟画开题报告

【篇一:美术学开题报告】

研究生开题报告

学科名称:中国画

研究方向:

研究生:

指导教师:

论文选题: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中国工笔人物画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已形成了融汇着整个中华民族

独特文化特征和美学价值的完整而独立的艺术体系。它经历过灿烂的岁月,也走

过凋零的时光,是我们民族最伟大也是最成熟的画种之一。研究工笔人物画创作

不能不首先研究构图,工笔人物画中构图形式会影响到画面意境的传达。一幅作

品中对构图形式的经营,也就影响到画面的优劣。构图是绘画的组织方式,是表

达绘画内容与审美意象的重要因素。在构图上,中国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

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

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

心目中的时空境界。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当

代中国社会处于极具的变革之中,各种信息思想碰撞交融,工笔人物画构图自然

而然地也就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不同工笔人物画家们“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构图形式丰富多彩。让新时代的中国画坛更加繁荣。在当代多元化的文化背

景下,工笔人物画构图如何对西方艺术观念和形式进行吸收借鉴,以及当代工笔

人物画构图依傍着什么法则对传统绘画样式的继承创新,不断地使其更加具有时

代特征意义,对于中国工笔人物画构图来说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和迫切解决的

问题,选择该题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理论意义:六法论当中的“经营位置”,也即历代画家所重视的章法布局,经

营要讲“才巧”要“无适弗该”。就是既要讲究美的法则,又要合乎自然规律,正

是从这两点出发,中国画家创造了许多变化多端的构图,并结合实际运用的需要

创造了长卷、立轴、屏风及各种各样的绘画形式;创造了以大观小法和散点透视

同一画面,“经营”的无限丰富。本文通过对各时期工笔人物画的构图分析,总结

其中形式美的样式,对于研究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构图有很重要的意义。本篇论

文是以工笔人物画构图为研究对象,探索各时期工笔人物画的构图形式理念及题

材技法的多样表达。笔者希望通过课题的研究,让我们学习中国画构图时有较为

清晰地思考方向,让更多的人欣赏中国工笔人物画呈现出的崭新艺术魅力。

实践意义:探讨工笔人物画构图问题,首先是了解传统工笔人物画构图和当

代工笔人物画构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次对于当前多元素文化对中国绘画的冲

击,如何吸收和借鉴,形成自己独有的绘画风格。这些问题的梳理对本篇论文有

很大的帮助,在以这样的视角观察和思路的同时,对笔者自身的艺术创作起到了

极大的启发作用。融西为中,推陈出新,于造化中锤炼,在生活中提高。以及对

艺术创作创新问题能有所启示。

二、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概述)

1.国内研究情况

中国工笔人物画构图有它独特的表达方式,由此而具有独特魅力。中国画工

笔人物画在画面中空白的运用,散点透视的法则,时间感的呈现在当代仍然具有

不朽的魅力。在中国古代的绘画理论中构图又被称作章法、布局或经营位置,东

晋时代的顾恺之提出了“置阵布势”,要求密于精思,临见妙裁。不是见什么画

什么,而是要求画家根据布势的需要有所选择,中国画十分重视气势和神韵,潘

天寿的构图喜欢作方形结构,常常创作奇险的境界,用以表现他雄阔、霸悍、质

朴的艺术风格。构图是具体的形式,也是一件绘画作品形式美的集中体现。因为

一切形式因素,不论是线条、形体、色块等,都必定集中展露在构图之中。自建

国以来,受西学东渐的影响,中国工笔人物画构图形式更加丰富多变、灵活多样,

走向了多元化。绘画创作者对人物画形象在画面中的经营布置进行

探索实验,从

丰富繁杂的生活中挖掘新的艺术观念与表现角度,使画面构图形式新意迭出,受

到积极关注。在当代多元文化的背景下, 宽松的艺术范围使工笔人物画创作有了

更广阔的空间。画家们以开放的心态吸取古今中外的精华,无论在油画、壁画、版

画、连环画、装饰画,只要有益于表现创作风格的就加以吸收和借鉴, 这使得现在

的工笔人物画创作具有了丰富的表现力,呈现出各种可能性。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中国画构图: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方绘画的黄金律,中国画以散点透

视组成画面,形成了其独特的构图形式。它可以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情

节表现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的画面上,使观者可从一个画面中了解到几个时空

中的事件、人物。中国画构图基本可以概括为“灵活”二字。这是由中国人的宇

宙观和人文精神决定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这样的艺术思想指导下,中

国画构图也显现出自由变相的特征。相对西方绘画来说,中国画更注意主观意识

的存在。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

泥于物体外表的形似,而更多强调抒发画家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

追求一种“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构图形式美:构图即画面的形式美,构图受“立意”的统领,要充分表达“意”,

就必须创造出“有意味性”的构图形式。构图是具体的形式,也是一件绘画作品

形式美的集中体现。因为一切形式因素,不论是线条、形体、色块等,都必定集

中展露在构图之中。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本文通过分析各时期工笔人物画构图形式,引导对绘画构图的形式美

的探究。论述工笔人物画构图法则及其意义。本论文分为三章进行论述:第一张阐

述中国画构图的形式美;第二章具体分析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构图形式;第三章浅

谈当代工笔人物画构图演变。通过这样的分析,对中国工笔人物画独特艺术发展

有一定的参照。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搜集资料,了解工笔中国画构图特点和准则以及人物画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当代语境下的现状,形成关于研究对象

的一般印象,尽量了解事物的全貌,明晰研究本课题的意义;(2)图片观察法:本课题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各时期工笔人物人物画图

像基础上,所以查阅相关图像资料比较重要;

(3)描述研究法: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构图形式表现的现象及相关理

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进行叙述并解释;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绘画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结合自身对绘画

技法语言的认识,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一种经验的总

结。

(5)交叉研究法: 运用多中视觉艺术门类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从

整体上对工笔人物画构图形式多样化进行综合的研究。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五、论文结构设计六、研究进度七、参考文献

【篇二:国画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创作)成果及过程材料(2011 届)题目学院专业

班级学

姓名指导教师 2011年 12月 26日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教学成果目录

表a-1课题任务书?????????????????????????? 表a-2课题开题报告????????????????????????? 表a-3

指导教师指导和检查记录表??????????????????? 表a-4成绩评定

表???????????????????? ** 附件(成果或成果照片等)????????????????????? ** 文本(论文)?????????????????????? ** 表a-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教学环节课题任务书表a-2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教学环节课题开题报告篇二:美术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简论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对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一:选题原因。首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绘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我对它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南齐画家谢赫的理论著作《古画品录》,是我国最早的

一部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绘

画理论专著,他在序言中中提出了中国绘画的“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行、

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用简洁的语言,从六个方面概括

出了中国画所具备的要素,

也可以说是画好一张中国画所需要的条件。其次,我认为色彩是绘

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更直观的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样是用笔设色,但是中西方的色彩观念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西方

的古典绘画带有科学精神

的色彩观,而中国的色彩文化笼罩在传统哲学中意象审美的范畴之内。它带有“写其意”的

艺术精神,崇尚意蕴、淡雅、简单的设色原理。把复杂的色彩表象

加以概括和提炼,形成独

特的色彩表现体系,追求一种意象化的表现情趣。因此,我把论文

的方向定为论述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对中国画的影响。中国

绘画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每一个朝代都有着各

自崇尚的风格样式,设色

差别,或推进或变革,使中国绘画的设色体系不断的发展、完善。

如果都论述起来,选题似

乎有些太大了,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对于“随类赋彩”在近现代中

国画的影响方向研究的

资料甚少。经过思考之后,我最终把选题确为《简论谢赫“六法”中

的“随类赋彩”对近现

代中国画的影响》。二:研究现状分析。由于“谢赫六法”在五代

时就提出了,所以从古至今论述“六法”的文章有很多。“随类

赋彩”在“六法”中排其四,相比之下,比重虽不算大,但也有不少理

论研究。有的是论述“随类赋彩”的发展史,其中也谈到了对近现代

中国画的影响,但是不够全

面,只是简单的谈论几句而已;有的是论述“随类赋彩” 对古代,比

如像:五代、唐代、

宋代、清代这样的某一个朝代,在山水、花鸟、文人画中的变化发

展和影响;还有的是从“随

类赋彩”谈起,来论述现代中国画色彩观念的发展。总之,目前研

究《“随类赋彩”对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这一选题的文章,还只是

凤毛麟

角。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挑战。三:论文提纲。 1)总述“随类赋彩”的含义,提出论点。

“随类赋彩”,单从字面意义上看就是讲对色彩的运用,紧随“应物象形”提出了“随类

赋彩”,是在进一步讲物象外形的描绘。随着不同类型的事物,赋于

不同的色彩。即依据不同

对象渲染其色彩,客观地描摹对象而已。这里的“彩”,用来指中国

画的色彩,也可以指墨色。

中国画里讲“墨分五彩”,其实就是意象形的色彩。中国画发展到近

现代,无论是以水墨、淡

彩还是重彩的形式出现,都属于“随类赋彩”的范畴。而“随类赋彩”

的最终目的是赋情、

赋意,这也是对近现代中国画影响的重要体现。

2)分论对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包括山水、花鸟、人物三个方面。“随类赋彩”这种设色观念表现在山水画上,形成了青绿、浅降两种

基本设色模式。在

近现代山水画中,就青绿山水本身而言,既包括以色彩表现为主的

大青绿,或称为重彩青绿;也包括在文人水墨的影响下产生的小青绿,或称为淡彩青绿。

举例说明:张大千泼彩的笔墨意趣??林风眠突破传统赋色的观念,

作品中色彩的微妙变化显

示出作者并不是根据某种事先的概念来赋予对象颜色,而是作者瞬

间的、临场的色彩感受,

十分具有情趣。

在花鸟画方面,任伯年尝试各种鲜艳的颜色。在统一的色调中使用

补色对比,一幅画中

往往使用一点极为夺目的红色、蓝色或橙色,这种在统一色调中的

补色运用,使画面明快利

落,取得“画龙点睛”的效果??齐白石的绘画色彩具有强烈的民间性,他善于使用高纯度的

鲜艳色彩,善于将色彩进行对比组合;善于以色扶形,作品赋情、

赋意。正如他所说的:“太

似则媚俗,太不似则欺世,贵在似与不似之间”,这种意象性的赋色

观念是建立在物我和谐相

融的艺术精神之上的中和之美??潘天寿擅作水墨画,他的指画将中

国画的笔墨意趣发挥的淋

漓尽致,“如老将用兵,颐指气使,无不如意”,元气淋漓,尽得其神??在人物画方面,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气质、心理活动、所处

环境加以设色,作者通过

表达自己的情感,给观者带来更为直接的视觉感受。举例:如姚有

多先生创作的《流民图》,

他把整个画面都用灰色调来处理,更加表现出画中人们的痛苦、伤

心与落魄??

3)总结论点,突出论题。谈谈今后的发展方向。在近现代的中国画

发展中,“随类赋彩”的表现在,一方面作者依照物象的固有色着色;另一方面根据构图的需要、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随“意”赋彩,使画面更具有笔墨意

趣。“设色好者无定法,合色妙者无定方”??在今后的绘画实践中,

应当通过“随类赋彩”对

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从中受到启示,在作品的设色上赋情、赋意,更好地体现出中国画笔

墨趣味这一特色。四: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史》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随类赋彩的美学意蕴》旷昌龙

【3】《任伯年、齐白石的花鸟画色彩》硕光篇三:开题报告渭南

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注:开题报告是在导师的

指导下,由学生填写。篇四:中国绘画与自然的关系研究的开

题报告

中国绘画与自然的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意义(包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原始社会,以

记事目的的岩画到中国现存最早的卷轴画___展子虔的《游春图》,

再到

现在的自然、人、绘画相融合的《中华魂》,说明,从古到今,而

在中国的绘画著作中也会直

接或间接的提到“自然”这个词,唐代王维说“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宋代黄修复说“得

之自然”;董其昌说“成于自然”;明朝文征明说“天地生生之气,自然淡泊笔下”。这些个不

同朝代的画论无不说明绘画于自然存在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南朝刘勰思所著的《文心雕龙》

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是说明了人在自然面前被激发发出的艺术冲动,

自然是艺术之源。人类至少在学会适读文字之前,就学会了以画画的形式,与自己生活其间

的自然进行交流。

人类与生俱来就具有绘画的天分,这是自然启发的人来本能。当人们惊异于大自然的奇

伟壮立非常之观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会用描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艺术于自然的

关系,是艺术的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但是,这种基本关系却不是固定的,非常复

杂,在文中就对中国绘画于自然的关系进行研究。

二、文献综述(包括: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有待解

决的问题 3.本人对所查文献的评述等)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众所周知,秦汉以及秦汉之前的绘画,处于萌芽状态,人类在从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这

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绘画虽然有所进步,但绘画在人来的初级阶段,它的发展还是很缓慢的,而现存已发现的战国时期的四幅人物帛画,基本代表了当时的最高绘画水平。

在秦汉时期发现零星的以人物为主是很不成熟的,这时期的绘画处于稚嫩状态,且几乎都以

人物为主。魏晋南北朝出现的顾恺之的人物山水《洛神赋图》证明这一时期山水只是充当人

物的背景,人们在一开始并没有十分重视在绘画中表现大自然。当山水画真正作为一种绘画

题材时应是在魏晋时期,但迄今发现最早的山水画___ 《游春图》却是在隋唐时期,而要认

识中国山水画也就必须从此开始。理论方面,唐代大师王维在他的《山水诀》中也说道“山

头不得一样,树头不得一般,山借树而为衣,树借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

不可乱,“须显树之精神,能如此者,可谓名手之画山水也”“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

目,远树无枝”都说明唐代绘画的敦本务实,所重视的是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山水画发展到

五代宋时期逐渐成熟且成绩斐然,不但技法十分娴熟而且还出现了不同风格的画派,有以董

源、巨然为代表的清新秀润的南派画风和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浑厚雄的北派画风。所画

山林可居、可游、可卧。到北宋时期绘画开启了一片新天地_____ 文人画的兴起,文人画最

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其中张衡,蔡邑皆有画名、画品。魏晋南北长时期姚最“不学为人,自

娱而已”成为文人画的中新论调。文人描绘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写心灵感受。他们喜爱梅、

兰、竹、菊、高山、鱼隐,借此文人抒发他们内心当中或豪迈或抑郁的情绪。表达其自身的

清高文雅。画家从开始的由对自然的客观表现,转向借自然之景表达主观感受。且忽略一直

以来对“形”的约束。“文人画”是绘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文人画”代表画家倪

云林他所作的《渔家秋霁图》近景只有一个坡上的六株杂树,这几个仅有的树木身姿挺拔,

树枝舒展,但叶已脱尽,中景空白以示水面,近景矮山映带,全面突出谈谈的忧愁,可谓借

景抒情的典范。这一时期是中国传统山水发胀的一个顶峰时期,大师们既有表现客观自然的

顶级技法,又有借自然之景的绝对精神。自然景物之精神已经融入到了画家的画作之中。

2.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有待解决的。中国二十世纪是一个残酷的世纪,它经历了未有的巨大变化,在动乱、战争、革命的风暴中,中国社会异常艰辛地前行。在二十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在知识界掀起了

一股学习“新学”“西学”的热潮,在这股强大的革命潮流中,涌现出一批与传统封建文人迥

然有别的新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正是基于这样文化背景,与整体文化心理的失衡与变化,才

出现了包括陈师曾、何香凝、李叔同、高剑父、陈树人等在内的一大批中国青年到日本留学

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中徐悲鸿、林风眠等直接到欧洲学习的现象。陶渊明的饮酒诗,

也是我们观察林风眠的绘画所得到一种审美感受。即绘画要恢复自然的宁静与率真。画家又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绘画与自然的关系。相比历代画家,林风眠更迫切地要回归自然,力求

表现最纯静的自然。比如他的作品《芦塘飞鸟》画面中大风突现了芦苇的强韧,黑云黑水见

间犹如箭般飞翔的飞鸟,在构图也没有传统的大面积留白似乎天地间只有那一行飞雁和几束

芦苇画面虽只有翱翔的鸟,但给人的感觉确是宁静和谐的。黄宾虹的《蜀中山水》描绘了四

川巴蜀地区的山水景色,全幅构图饱满,黑亮而厚密,在浓厚黑密之间留出数出有限的空白

透气。如边景昭的《竹鹤双清图》画面有几株竹子与两只鹤构成,手法极为工致,形象刻画

极为谨慎细心,画面造作刻意没有自然的感觉。著名的郎世宁的《百骏图》设色艳丽,画面

工整。齐白石先生的《牡丹图》,红花墨叶完全是以情入画、以趣入胜,绘心中之色。郑板桥

的《墨竹图》也是绘心中之竹,主观之美更胜于客观。画家通过对物象的观察,依据自身的

心理感受和文学素养,使客观对象的色彩和主观的审美趣味达到高度统一。董其昌曾在其《画

禅室随笔》中论画云:“画不可熟”,又说“画须生外熟”。从此画的风格、用笔、设色和构图

中均可印证他的画论的实践结果。此作设色轻丽明靓,色墨之间互为融洽又见骨见笔,皴法

则一反常见的披麻皴而兼用折带皴的手法,近景的树法则穿插得宜,层次分明,整幅画的境

界可称“骨力洞达,气韵超逸”,实是董氏平生少见的奇绝之迹。五

代梁荆浩《山水诀》说“:

凡描枝柯、苇草、楼阁、舟车,运笔使巧;山石、坡崖、苍林、老树,运笔宜拙。”也本课题有待解决的是中国绘画最大的毛病是忘

记自然,忘记自然的和谐。我认为学习绘

画与自然必须用心去感受去体会,要注意观察自然。本文将通过对

绘画与自然地关系来强调

绘画中的自然之景要得到自然的本质,要师法自然是心中的本源,

而不是单纯的照抄自然。

3.本人对所查文献的评述等

综上所述,我们探讨了从绘画萌芽期到现代绘画中绘画大师对自然

与绘画关系的不同理解,从开始的对自然不断摸索渐渐发展到唐代,画家们开始注意观察自然,在绘画

中力求表现自然规律的,早就唐代绘画务实求行的精神。到五代宋

时期画家运用纯熟的技法

再现大自然的大山大水以表“林泉”之乐。画家们开始把对自然的客

观表现变为主观的表达,

充分运用自然之景表达画家的心中之情。时代的不同造就了绘画与

自然关系也在不断变化着,

我们不能说它是进步或是发展,只是画家对于心中理解的自然表达

的方式不同,侧重点不同

罢了。而今天的我们正处于工业、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环境的

污染,竞争的残酷以及乘

车难、住房难压得我们甚至透不过气来,所以说现代文明越是方达,社会文化秩序的制约愈

是严峻。我们也就越需要回复到这种正在日益失落的精神上的原始

之中及自然给予我们的自

由更加迫切。这时人们的努力没有了自然的因素其书画作品也就不

具有传世的功效了,所以

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品就必须根植于自然的本源性。

三、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 中国绘画与自然存在的本质关系

1.1中国绘画的起源

1.2画家如何运用自然之景来表达心中之情

1.3中国绘画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性

1.4 中国山水画中如何追求“神韵”

1.5画家如何如何追求大自然的宁静、韵味的美

2.中国绘画如何表现大自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充分利用网络和学校图书馆的资源,查阅有关绘画与自然等方面的篇五:

线在国画当中的运用——开题报告学号:2007060231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士学位论文题目线在国画中的运用学生尹利心

指导教师李岗副教授年级2007级

专业美术学

系别美术教育系

学院美术学院说明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说明课题的来源(自拟题目或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

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

【篇三:我的开题报告】

四川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姓名(博/硕)王璇

学号

学院艺术学院

专业美术学(中国画)

研究方向花鸟画

指导教师

入学时间 2008年9月

2010 年 06 月 20日

此表经主管院长批准后复印一式两份,一份学院保存,一份交研究生院备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