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
探究肝胆外科护理的风险管理

探究肝胆外科护理的风险管理目的分析研究肝胆外科护理采取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在2009年1月在我院肝胆外科实施风险管理,对各个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环节给予有效控制,增强防范,对其效果给予分析研究。
结果增强临床护理风险管理以后,临床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明显增强,依法实施护理自律行为显著提高,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
1年以来,没有出现临床护理纠纷和严重护理差错事故出现,护理缺陷显著极少,科室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
临床护理质量各个指标都以达标,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
结论通过对肝胆外科临床护理风险的排查以及分析,同时采取相对应的控制,可以使肝胆外科临床护理风险明显降低,使肝胆外科乃至整个医院持续良好的发展。
标签:风险管理;肝胆外科;护理临床风险管理指的是对患者、医护人员以及探视人员也许伤害的潜在风险给予识别、评估,同时实施相对应控制的一个过程[1]。
目前,由于肝胆外科临床手术复杂,高龄患者相对比较多,使临床医疗以及护理潜在更多的风险,因此,要求临床护理人员要具备更高的护理技术,使临床护理风险降至到最低,使患者就医环境得到保障。
本文笔者在2009年1月在我院肝胆外科实施风险管理,对各个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环节给予有效控制,增强防范,对其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09年1月在我院肝胆外科实施风险管理,科室病床一共有42张,临床护士一共有11人,年龄在20~41岁,平均年龄为(26.7±5.8)岁。
当中,主管护师一共有2人,占总体的18.18%;护师一共有3人,占总体的27.27%;护士一共有6人,占总体的54.55%。
文化程度包括有大专学历一共有5人,占总体的45.45%;中专学历一共有6人,占总体的54.55%。
1.2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的关键诱因1.2.1肝胆外科患者特有的高风险性该科室经常涉及到复杂病例以及手术,例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单管炎,高脉高压症、腹部外伤、急性重症胰腺炎以及肝癌切除手术等相关疾病。
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分析

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分析发布时间:2021-11-24T08:35:31.08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9期作者:袁江[导读]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86例肝胆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平均43例。
袁江梁平区中医医院, 重庆405200【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86例肝胆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平均43例。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结果:在安全事件发生方面,常规组护理过程中发生危险事件6例,总发生率为13.95%;护理组有2例发生危险事件,总发生率为4.65%。
护理组满意度为97.6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1.39%。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加快患者的康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临床分析肝胆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的改变。
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很高。
常见的疾病有肝胆结石、肝硬化和肝炎。
患有这类疾病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
大多数疾病都是急性发作,病因更为复杂。
同时,该病的发展相对较快,容易发生并发症。
对患者的身心有一定影响[1]。
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危险事件。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对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然后实施相应的措施。
因此,为了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对肝胆外科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的86例肝胆外科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数据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选择肝胆外科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37例,年龄21~83岁,平均年龄(41.2±3.4)岁,其中胆囊炎24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21例,胆结石23例,肝内胆管结石14例,其他4例。
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

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对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将这些患者按整体例数平均划分成两个组,分别实施系统护理风险管理与常规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满意度。
结果:从并发症发生率来看,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实验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上实验组患者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该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提升可使肝胆外科临床工作质量更高,并且进一步的推进了护理质量与患者的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进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除此之外,对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医疗护理方面的需求,当下,人们对于医疗机构的要求早已不再局限于病情的治疗效果,而是在治病护理的过程中有了更高的要求[1],这便意味着,为了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和患者的需求,必须对现阶段护理质量进行提升。
护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中可准确辨识评价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并针对性的制定出对应解决策略[2]。
不仅满足患者对医疗护理的需求,对医院本身而言也避免了医患纠纷发生事件。
为此,我院对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探讨。
4.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切除术患者,从中抽取300例患者参与本次实验。
将这300例患者平均划分成两个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人数一致。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4.8±5.9)岁,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一般临床数据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将接受不同的护理方式,分别实施系统护理风险管理与常规护理风险管理。
肝胆胰外科护理风险分析与管理对策

肝胆胰外科护理风险分析与管理对策摘要:目的:肝胆胰外科护理风险分析与管理对策。
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4月本院的肝胆胰外科接收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病历号,将奇数号的患者纳入常规组(n=38),偶数号的患者纳入研究组(n=38);常规组患者使用肝胆胰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肝胆胰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之上采用护理风险分析与管理对策。
对比两个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管理质量及护理的满意率。
结果:研究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常规组的明显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比常规组的明显更高(P<0.05)。
结论:在针对肝胆胰外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重要对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并获取良好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进行积极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肝胆胰外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前言肝胆胰外科是医院所开设的一个重要的科室,由于该科室中所涵盖的疾病种类较多,需要做好疾病的检查、治疗及护理工作,并且大部分患者的疾病均具备了起病较急、病情较严重、发展迅速等多种特点,尤其是老年患者较多,因此在护理工作应当重视对各种护理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对策,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1]。
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肝胆胰外科护理风险分析与管理对策开展了研究。
现具体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将我院的肝胆胰外科于2022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病历号,将奇数号患者纳入到常规组(n=38),偶数号患者纳入到研究组(n=38);常规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平均:(52.46±7.63)岁,病程平均:(8.11±3.34)个月。
研究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平均:(52.54±7.50)岁,病程平均:(8.07±3.38)个月。
入组标准:符合肝胆胰外科诊断标准的患者;认知功能正常,可正常交流沟通的患者;了解并同意本研究的相关内容的患者。
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相关研究进展分析

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作者:李恬婕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1期【摘; 要】肝胆外科属于护理高风险科室,患者病情严重、诊疗难度大、置留管路多,不仅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同时预后效果差,尤其是老年患者,潜在的坠床、跌倒安全隐患远高于低年龄段患者。
施以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分析护理风险因素,施以各种管理手段降低、消除护理风险,从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切实为患者生命安全保障,也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潜在风险预防对策。
【关键词】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195-021 肝胆外科护理风险因素1.1人为因素1.1.1患者因素①舒适度:肝胆外科患者留置管道数量多,留置时间长,患者舒适度下降,不愿意配合治疗②年龄:高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易发生意外拔管;③谵妄是引起患者自行拔除胃管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术后容易引起烦躁、谵妄等意识障碍,增加了风险。
1.1.2医护人员因素临床上年轻护士往往重视患者的急救期的处理,对疾病的缓解期或高级生命支持期的护理能力和认识不足;另外,由于年龄、性格、观察病情的能力、工作责任心等因素不同,护士对于护理的重视程度也有不同。
护士在工作中未按照规定实施护理措施,擅自简化流程。
1.1.3家属因素护士宣教力度及效果欠佳,对于管道护理的宣教止于口头宣教,由于患者及家属的理解能力及文化程度不同,接收信息的效果差异较大,家属未能正确认识。
1.2管道因素胃管及鼻肠营养管固定在鼻翼及面部,油脂分泌较多,尤其是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雾化后胶带易潮湿,导致滑脱;T管及PTCD管由于材质及接口的原因,不能和引流袋很好的连接,接头处容易脱落;另外穿刺点渗出、患者出汗较多等因素都会导致敷贴固定不牢。
2 风险管理防范措施2.1制定科学的护理制度制定较全面的护理工作制度以及风险发生后的应急机制,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新进展

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研究新进展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肝胆外科的护理工作面临日益增长的挑战和风险。
近年来,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成为研究热点,其目的在于提升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
本文系统分析了肝胆外科护理中常见的客观风险因素和护理人员风险因素,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通过临床路径优化、交叉培训、技能提升和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旨在为肝胆外科护理提供更为科学、系统的管理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质量监控体系前言:肝胆外科护理作为临床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风险管理是确保患者安全、提升护理效果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肝胆外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合现代医疗管理理念可以有效地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探索并实施有效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还能促进整个医疗系统的优化和升级。
因此对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不仅是医学领域内的需求,更是社会发展和医疗进步的必然要求。
1.肝胆外科常见护理风险1.1客观风险因素肝胆外科手术本身的复杂性和患者病情的多变性是主要的客观风险因素。
首先,手术涉及的解剖结构复杂,且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多样,如出血风险、胆管损伤等,这些都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其次,患者术后恢复期间的生理变化,例如肝功能不全、胆汁泄漏、感染等,均需严密监测和及时干预;再次,肝胆手术患者常伴有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由此可见,护理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临床判断能力,以识别和预防潜在的风险[1]。
1.2护理人员风险因素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经验积累及其心理状态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
例如,不熟悉肝胆外科特殊操作程序的护理人员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加;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和疲劳程度也可能影响其临床判断和操作准确性。
因此,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心理辅导是降低这一风险的关键[2]。
探究肝胆外科护理的风险及防范举措

探究肝胆外科护理的风险及防范举措摘要:现阶段我国肝胆外科护理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其护理治疗工作的服务质量和风险频率都不容乐观。
因此,为了提高国内肝胆外科护理服务的质量,保证人民群众能够体验最优质的肝胆外科护理服务,就必须对肝胆外科护理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借助本文,笔者首先介绍了与肝胆外科有关的背景资料,以此为出发点,对肝胆外科相关背景情况,病症的临床表现,病症的治疗方法以及提高护理水平的具体措施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最终进行深入总结,提出了有关结论。
希望能为我国的肝胆外科护理工作的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护理;风险举措;肝胆外科肝胆外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意味着肝胆外科的护理工作内容安全风险较高,并且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比一般的外科护理工作较大,这使得肝胆外科护理的整体工作难度不容小觑。
因此,对于肝胆外科护理工作来说,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和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规避与管理能力,成为了许多医院管理层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同时,这一问题也是现阶段医学界探讨的重要问题。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从业经验,以及医院肝胆外科护理日常工作的具体案例,详细分析了与肝胆外科护理工作有关的风险问题,并进行了总结,进而结合笔者个人建议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控方案。
一、有关资料与治疗方法1.1肝胆外科相关背景情况本文的探究内容主要以笔者工作多年所积累的患者资料为研究基础,根据笔者的经验,肝胆外科的大部分患者患病类型为分为外伤和癌症两大类。
肝胆外科,主要研究肝细胞癌,肝胆管结石,肝硬化等常见的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
由于肝胆外科所涉及的个体年龄差异性较大。
因此,患者的最高患病年龄与最低患病年龄差距很大,在笔者工作中所掌握的病例中,患肝胆外科病症的患者年龄最小为14岁,患同病症的患者年龄最大为75到79岁,换肝胆外科病症的人群平均年龄为48岁。
根据以上的部分数据来看,肝胆外科所涉及的病症,大部分的患者群体年龄差异较大,侧面反映了肝胆外科所涉及的病症,与其他外科病征的重要区别。
护理风险管理在肝胆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肝胆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目的探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肝胆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方法本文中抽选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的观察对象均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肝胆外科患者32例,采用红蓝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16例为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及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其不良时间发生概率明显较低,满意度评分较高(P <0.05)。
结论在肝胆外科临床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
标签: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临床工作;不良事件护理风险管理伴随着医疗事业进一步的发展而广泛应用于医院临床工作管理当中[1-2]。
本文主要分析在肝胆外科临床工作当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旨在为今后臨床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其具体研究内容如正文所描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选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患者32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经红蓝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6例为一组。
对照组男、女9、7例;平均年龄(54.73±2.06)岁;根据疾病可分为3例肝癌患者,8例胆囊结石患者,5例胆管结石患者。
观察组平均年龄(54.84±2.11)岁;男与女分别为10例和6例;根据疾病,肝癌患者:胆囊结石患者:胆管结石患者=1∶9∶6。
对上述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护理风险管理,详细内容如下:(1)将风险管理小组成立,小组组长为护士长。
针对护理风险相关知识,定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得小组成员对管理的具体意义有所认识。
每天抽取半小时对操作进行演示,并且开展定期的考核工作,将小组成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升,使得其可以对操作技巧熟练掌握;对护理文书记录严格查看,及时纠正查看过程中发现的错误,以此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各角度及各方面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7-12-27T09:58:03.06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0期作者:孟庆芬[导读] 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提升可使肝胆外科临床工作质量更高,并且进一步的推进了护理质量与患者的医疗效果。
云南省德宏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德宏678400
【摘要】目的:对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将这些患者按整体例数平均划分成两个组,分别实施系统护理风险管理与常规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满意度。
结果:从并发症发生率来看,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实验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上实验组患者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该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提升可使肝胆外科临床工作质量更高,并且进一步的推进了护理质量与患者的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除此之外,对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医疗护理方面的需求,当下,人们对于医疗机构的要求早已不再局限于病情的治疗效果,而是在治病护理的过程中有了更高的要求[1],这便意味着,为了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和患者的需求,必须对现阶段护理质量进行提升。
护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中可准确辨识评价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并针对性的制定出对应解决策略[2]。
不仅满足患者对医疗护理的需求,对医院本身而言也避免了医患纠纷发生事件。
为此,我院对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探讨。
4.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切除术患者,从中抽取300例患者参与本次实验。
将这300例患者平均划分成两个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人数一致。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4.8±5.9)岁,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一般临床数据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将接受不同的护理方式,分别实施系统护理风险管理与常规护理风险管理。
1.3观察指标
患者在完成各组护理后,医护人员统计并对比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通过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检验用t完成,采用X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以±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虽然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模式下都存在并发症患者,但并发症发生率却存在明显的差异,实验组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一所示。
表一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外科是一种风险度很高的科室[3],护理管理的风险也很高。
因此,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受到广泛应用[4]。
临床中的护理风险案件主要为以下三种:
首先,医护人员主动接近患者,对患者普及该疾病的病理知识,关于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让患者对甲状腺切除手术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工作,沟通过程中要耐心聆听患者的需求以及顾虑,然后给予调整,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力求患者在甲状腺切除术过程中顺利安全并最大化的给予患者舒适。
术前1小时内不要进食和饮水[5]。
其次,由于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数量庞大,手术的安排的连续性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一旦对患者的身份识别出现疏忽,将造成严重的后果[6]。
但是,从本次我院开展的实验结果中可以发现,通过对感到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很多成都上避免了手术患者身份识别失误的现象发生,不仅如此,该方式对患者与医疗质量上都起到了巨大的收益,患者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术后并发症出现几率大幅度降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时间,而且患者对该护理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这也变向暗示了护理质量的飞跃,综上所述,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是具备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的。
参考文献
[1]何永红,潘群,涂植芳等.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0):87-87.
[2]曹丽萍.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饮食保健,2017,4(14):336.
[3]李云蕾.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5):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