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形象的审美形态(读书笔记)

文学形象的形态虽然多种多样,但最常见、最理想、最具代表性的审美形态主要表现为文学意象、文学典型、文学意境等几种类型。

第一节 文学意象

一、文学意象的含义和特征

意象不是客观存在,也不是对客观存在的物象的模仿,而是审美主体的心灵创造。“意”以“象”为载体,只有意与象有机统一和自然契合的艺术形象,才能称为意象,意象更多地暗示着内心的图景。文学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是更具有内涵和意蕴的形象,总暗示着某种不可见的东西,某种内在的东西,而且意象的叠加,可以产生新的富有涵盖力的意象,以暗示和表现作者的瞬间感受。“一条小船”,是一种直诉感官的形象;而“一叶扁舟”却是一种细腻得多、内涵也深得多的意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二、意象的类型和结构方式

从意象自身的构成形态来说,有单一意象和整体意象之分。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融泥双燕子,沙暖睡鸳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从意象与语言修辞的关系以及意象的表现功能方面看,意象可分为描述型、比喻型、象征型三种类型。描述型意象的基本特点:借眼前景象的直接描述来道出诗人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象征型意象的意蕴较隐喻意象更为复杂深厚,主要从整体构成中见出。

意象可以说是诗歌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非常复杂,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结构方式:

(一)平行式意象结构:一首诗在诗人的情感统摄下,按时间空间顺序的并列组合。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递进式意象结构:或在时间上先后承续,或在情感上层层推进,是一种纵向结构方式。如王昌龄的《采莲词》:“荷叶罗裙一色裁,英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三)重叠式意象结构:两个意象叠起来并产生新的意象。“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地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把人脸和花瓣迭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极局具震撼力的新意象,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瞬间的心理感受。

(四)辐射式意象结构:由一个主导意象辐射出一系列意象,从而构成一个意象结构整体。“金黄的花束、最初的笑容、嘹亮的钟声、黎明的晨露”

(五)向心式意象结构:多个意象围绕主导意象向内凝聚成意象的整体。如柳

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江寒雪。

(六)复现式意象结构:同一主导意象不断重复而组成的意象结构。如李瑛的长诗《一月的哀思》反复重现:“车队象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七)对比式意象结构:把语意上、感情上相互矛盾对立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意象的结构方式。“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第二节 文学典型

一、典型理论演化的历史过程

诗比历史更真实,诗揭示出普遍性的东西。

(1)阶级典型说

(2)共性和个性统一说

(3)典型共名说

(4)现象本质说

(5)典型即美: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它的美学价值。

二、文学典型的含义及其特征

所谓典型,最简单的概括就是能够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具有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内涵,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具体具有以下特征:

(一)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生内涵

典型在历史的高度、人性的深度、艺术的完美性等方面远远超过一般的艺术形象。

(二)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性格内涵

典型人物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是完满的有生气的。“主辅式多侧面”、“集中式多层次”、“矛盾的相反相成式”可爱之处恰恰是可恶之处,可恶之处又恰恰是可爱之处。

(三)具有独特、诱人的艺术魅力

典型人物的创造是对人生和人性美的一种发现,是新鲜的,具有独创性的,是一个作家的徽章印记。

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的性格只有在典型环境中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典型环境又要通过典型人物性格的刻画才能展示。写典型不一定就是写人物性格,写典型的人物心理、典型的观念、情绪、感受也是可以的。

第三节 文学意境

一、意境理论的历史发展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二、意境的本质和特征

意境的基本特点就是用主客一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无相成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宇宙人生的丰富意蕴。

(一)情景交融

1、境中生情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表面上是句句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情中含景

如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北固楼、悠悠长江,

都为英雄情怀的真实写照,自然地出现在诗人的感情抒发中。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开创了一个具有无限想象力的审美空间。

3、情景并茂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二)虚实结合

1、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真境逼而神境生”,“实境逼肖,虚者自出”

2、化虚为实,化情思为景物

如李煜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思被一江春水形容得淋漓尽致。

(三)含蓄空灵之美

从直观感相的摹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如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三、意境的类型

无我之境,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有我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施经军 2009年12月2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