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一、概述慢性肾脏病(CKD)作为一种复杂且多发的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日益严重的流行趋势。
其病程长、预后差、并发症多且治疗费用高昂,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对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对于理解其发病规律、制定防控策略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人们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从全球范围来看,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更为明显。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间的患病率差异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除了关注患病率的变化外,还需要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以及防控策略等方面。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被认为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也可能对慢性肾脏病的发病产生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还发现一些新的潜在影响因素,如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针对慢性肾脏病的防控,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早期诊断、治疗和管理等方面。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管理,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对于理解其发病规律、制定防控策略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们会对慢性肾脏病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支持。
1.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与分类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简称CKD)是指肾脏功能逐渐减退,病程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的一系列肾脏疾病。
其定义主要基于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以及肾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表现为尿液成分异常、影像学检查异常或肾脏病理学异常。
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73m,持续三个月以上,即被认为是慢性肾脏病。
中医药诊治糖尿病性肾病蛋白尿的研究进展

第20卷第6期2020年12月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 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Vbl.20No.6Dec.2020中医药诊治糖尿病性肾病蛋白尿的研究进展方亚祥,曹俊,张瑞林,武亚丹,程萌,梁恒粉(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糖尿病性肾病(DKD)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蛋白尿作为DKD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逐渐受到重视。
DKD病机本虚标实,病位主要在脾肾,与肺肝相关。
本虚者包括气血阴阳的亏虚;标实为湿浊、热毒、气滞、血瘀等。
运用辨证论治,不同医家在中医药治疗DKD蛋白尿中具有各自的见解和经验,文章就近年来各家经验分别做出论述。
关键词:糖尿病性肾病;蛋白尿;中医药;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277.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1-0142(2020)06-0057-04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病率在逐年提升叫有研究表明,进入到21世纪后,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2000年的5.5%上升至2010年的11.6%現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叫糖尿病性肾病H(di訪etic kidney disease,DKD)作为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约有20% -30%的患者将发生DKDo DKD是目前引起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其比例约在20%~40%叫DKD症状主要有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
其中蛋白尿的出现既是糖尿病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也是预测临床期肾病、肾功能进展的一个重要指标问。
大量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整体辨证观在治疗DKD蛋白尿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笔者发现,众多医家已对中医药治疗DKD蛋白尿疗效进行了较多临床实践。
本文将从四方面进行综述,梳理进一步研究中医药如何辨证治疗DKD蛋白尿的理论基础。
1病名沿革1.1传统典籍中医典籍里并没有糖尿病性肾病(DKD)这一病名的具体记录,但本病及并发症的描述却十分丰富,古籍中的病名记载大都是以其某些症候命名。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对糖尿病肾病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对糖尿病肾病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郭诗哲【摘要】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 is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for 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which has been the focus of both clinical and basic research.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 2 (SGLT2) inhibitors are a new type of anti-diabetic drugs,which also showed reno-proteetive effects.The potential mechanisms include decreasing plasma glucose,improving glomerular hyperfiltration,reducing oxidative stress,alleviating tubulointerstitial injury,suppressing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decreasing the level of uric acid,and etc.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advance in the mechanism of protective effects of SGLT2 inhibitor on DKD.%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其防治是目前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点与重点.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降糖药物,除了降糖作用以外,还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包括降低血糖、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稳态、减轻氧化应激、减少肾小管间质损伤、抑制肾脏炎症及纤维化和降低尿酸水平等.本文就SGLT2抑制剂对DKD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045)002【总页数】6页(P250-255)【关键词】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糖尿病肾病【作者】郭诗哲【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复旦大学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1]。
中药黄芪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安 徽 医 药 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研究进展
段 贤春 ,方朝晖 ,姚先梅 ,高家荣 ,汪永忠 ,吴 健 ,金立伟。,张 恒 ,夏伦祝
(1.安徽 中医药大学第一 附属 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2.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制剂三级 实验 室,安徽 合肥 230031; 3.安徽 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
基金项 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重点学科一 中医内分泌学学科开放基金 项 目(No 2011nfmxk0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 点学科一 中 医 内分 泌 学 学 科 开 放 基金 项 目(No 2011nfmxk011);安 徽 中 医药大学临床科学研究基金项 目(No 2010LC-003A)
DM在 中医学 中属 消 渴病 范畴 ,消 渴 的病机 主要 在 于 阴 虚燥热 。研究表 明黄芪在 治疗 DM 和糖 尿病 肾病 (DN)方 面 疗效显著 ,现对进几年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1 黄芪在 治疗 1型糖尿 病中的应用
1型糖尿病 (T1DM)即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具有一 定 的 遗传性 。机体细胞免疫应答 和 自身体液 异常的产生是 由毒物 及病毒感染诱发 的 ,可 以导致机体胰 岛素分泌量 降低 ,甚至使
Abstract: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stragalus is complex and diverse,which is widely used in the clinic.W 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lTl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we can get a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about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pharm acological action of active ingredients of Astragalus.Astragalus has an effect on the muhiple links of diabetes and diabetic kidney disease,which has a broad prospect in the treatm ent of diabetes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 Key words:Astragalus;T1 DM ;T2DM ;diabetic nephropathy
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预防措施文献综述

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预防措施文献综述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清除体内废物和维持体内水平衡。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饮食习惯的改变、疾病的影响等因素,肾脏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就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期能更好地认识和预防肾脏疾病。
一、流行病学调查1.1 全球肾脏疾病的患病率据WHO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5万万人口患有慢性肾脏病。
其中,发达国家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7-10%,而发展中国家则高达11-13%。
1.2 国内肾脏疾病的患病率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肾脏病研究所发布的数据,中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已经高达10.8%。
而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患病率更是居高不下。
1.3 不同人群的肾脏疾病患病率据体检数据统计,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为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此外,高血压、血栓、肾脏感染等也是慢性肾脏疾病的重要诱因。
二、预防措施2.1 饮食控制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在导致肾脏疾病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减少盐分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控制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等措施,可以减少肾脏负担,防止肾脏疾病的发生。
2.2 疾病预防疾病对肾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疾病的早期治疗和恢复对于预防肾脏疾病、或是减轻对肾脏的伤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 环境保护环境的污染和毒素的摄入也对肾脏健康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有害物质的使用,可以杜绝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
结语肾脏疾病的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
纵观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发现不合理的饮食、疾病的影响、环境的污染等因素都在导致肾脏疾病的发生。
因此,从我们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和身体健康等方面进行管控和调整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宣传,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肾脏健康,预防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一、本文概述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影响深远且日益严重。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其发病率、患病率、影响因素、疾病进展以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这些流行病学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慢性肾脏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社会医疗负担。
本文将综述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其全球及地区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趋势,以及不同人群间的差异。
我们将探讨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和并存疾病等。
我们还将重点关注慢性肾脏病的疾病进展和预后,分析其与患者生活质量、医疗资源利用和医疗保健成本等方面的关系。
本文将对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研究,为慢性肾脏病的防控策略制定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以促进全球肾脏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慢性肾脏病(CKD)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方法不仅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分布情况,还可以揭示疾病的病因、发展进程和预防措施。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其在CKD研究中的应用。
描述性流行病学: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描述CKD在特定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包括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CKD的流行趋势,确定高危人群,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分析性流行病学: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探索CKD的病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和临床数据(如血压、血糖、肾功能指标等),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找出与CKD发生发展相关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实验性流行病学: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开展临床试验或干预研究来评估某种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等)对CKD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高脂高糖饮食联合STZ诱导C57Bl6J品系小鼠构建糖尿病肾病模型的研究

高脂高糖饮食联合STZ诱导C57Bl6J品系小鼠构建糖尿病肾病模型的研究一、概述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构建稳定且可靠的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对于深入研究其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以及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索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C57Bl6J品系小鼠构建糖尿病肾病模型的可行性及效果。
C57Bl6J小鼠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具有遗传背景清晰、生理特性稳定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中。
高脂高糖饮食是诱导糖尿病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能够模拟人类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糖尿病发生过程。
而STZ作为一种常用的化学诱导剂,能够选择性破坏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而引发糖尿病。
通过高脂高糖饮食联合STZ诱导的方法,我们可以模拟人类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血糖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尿蛋白排泄以及肾脏病理改变等指标,从而全面评估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该模型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理研究、药物筛选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还将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动物模型构建方法,我们有望为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和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1. 糖尿病肾病的流行病学与危害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其流行病学特征与危害不容忽视。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呈显著增长趋势。
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都面临着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
约30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20至5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往往较为隐匿,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这使得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多数患者在患糖尿病五年后可能出现运动后微量白蛋白尿,而十年至十五年后可能出现持续性的微量白蛋白尿。
肾病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现状

肾病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现状一、本文概述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小球疾病,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本文旨在对肾病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现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以揭示其全球及地区分布、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变化趋势,探讨可能的病因与影响因素,以及肾病综合征在人群中的社会经济负担。
本文将对近年来肾病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进行综述,重点关注肾病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预防与控制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肾病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现状的梳理和分析,旨在为肾病综合征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参考,以促进全球肾脏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肾病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流行病学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分布、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
在全球范围内,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因地区而异,但总体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地理分布方面,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限,因此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可能较高。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相对较低。
年龄和性别方面,肾病综合征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儿童和青少年是主要的患病群体。
统计数据显示,儿童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成年人的3-4倍。
男性患者数量通常多于女性,男性与女性患者的比例约为5:1。
种族和遗传因素方面,肾病综合征的发病与种族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显示,肾病综合征在黑人种群中的发病率较高,而在亚洲人群中相对较低。
家族研究表明,肾病综合征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方面,肾病综合征的发病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人均寿命 的延 长 和生 活习惯 的改 变 , 如营养 过剩 、 高 的发病率为 3 . 3 % 。芬兰 的研 究发现 , 从1 9 6 5年 一1 9 9 9年 , 脂饮食 、 运 动减少及生活节奏加快等 , 糖尿病 ( d i a b e t e s me I l i t u s , 1型 D M 患者累计 3 0年 E S R D的发病 率为 7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J 。奥地利报 D M) 的发病 率呈 上 升 趋 势 , 随之 糖 尿病 肾病 ( d i a b e t i c k i d n e y 道从 1 9 8 3年 ~1 9 8 4年 , 1型 D M 患者 2 0年 的结 局 。E S R D的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 0 1 3年 1 0月 第 l 4卷 第 1 O期
C J I T WN, O c t o b e r 2 0 1 3 , V o 1 . 1 4, N o . 1 0
・
9 3 7・
糖 尿 病 肾病 流 行 病学 研 究进 展
谢席 胜① 艾 娜② 王 宝福① 夏 梦迪② 樊均 明②
校正后 的因为 D M 所致 的 E S R D发病率约为 3 5 %【 6 ’ ” 川 。澳大 据 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 , 2 0 1 1年世界 D M人 数约 3 . 6 6亿 , 利亚 和新 西兰 肾脏 登 记数 据表 明 , 需要 肾脏 替代 治疗 的 D K D 估计 到 2 0 3 0 年D M 人数 将增加 到 5 . 5 2亿 。其 中 4 8 % 的增长 患者的 比例 由 1 9 8 0年的 1 7 %升高 至 2 0 0 9年 的 3 5 %, 但是增长 发生在 中国和 印度 … 。中 国在 2 0 0 7年 ~ 2 0 0 8年期 间 , 由 国内 率与 2 0 0 5年以来 的相 同” 。根 据北 京市 血液 透析 登记 的资 1 4个 中心共 同参与完 成 了一 项 D M 流行病 学调 查。该研 究通 料 , 在E S R D病 因中 D K D所 占构成 比显 著上升 : 2 0 0 3年北京市 过分 阶段分层抽样设计 , 在 中国东 、 南、 西、 北 中不 同地域选 择 血液 透析 患者中 D K D为病因者 占 1 0 . 2 %, 2 0 1 1年统计 的结果 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 的 1 4个省 市进 行调 查 , 经过调 查点 代表 显示 该数字上升至 3 5 . 1 % 。调查 2 0 1 0年 ~ 2 0 1 1年 山西省 的相应 的地 区/ 省份 的人 口, 进行 了加权 分析 , 估计 了中 国不 同 新进 入血液透析的 1 5 1 4例患者 的病 因发现 , D K D所 占的比例 年龄和性别 的 D M 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 , 并 初步估计 了农村 和
缓。 2 D K D所 带 来 的 经 济 负 担
E S R D和透 析的一个主要原 因。
4 D K D导致蛋 白尿 、 肾脏损害流行病学研究
最近 , 西班牙 的一项 调查 研究 结果显示 , 对7 5 4 9例 儿童 、
人的 D M 患病率平均 为 9 . 7 %, 而 糖 尿 病 前 期 的 患 病 率 为 1 5 %, 我 国 目前患 D M 的总人 数 已达到 9 2 4 0万 , 比预期 的 数
者有 2 9 0 6 6 1例 , 与2 0 0 8年相 比增加 了 7 2 4 0例 ( 2 . 6 %) 。原
i d s e a s e , D K D ) 的发病 率也 在上升 。D K D是 D M 最常 见 的微血 发病 率为 5 . 6 %( 每年 1 0 0 0 0 0人 中有 3 1 1 人发病 ) 』 。美 国肾
管并 发症 , 其典 型特征是 尿 白蛋 白排 泄率 的逐渐 增加 , 常常发 脏数 据系 统于 2 0 0 9年报道 了多个 国家 的由 D M导 致 的 E S R D 展至临床蛋 白尿 , 同时 , D K D亦 是 引起 终末 期 肾病 ( e n d s t a g e 的发病率分别是 : 马来 西亚 5 8 %, 墨西 哥 6 0 %, 泰国、 新西 兰 、
发疾 病 , 如D K D和慢性 肾小球肾炎 , 在新 的透析患 者 中占百分 字高得多 J 。 2 0 1 1 年美 国对 ≥2 0 岁 的人群进行调 查发 现 , D M 比分 别 为 4 4 . 5 %和 2 1 . 9 %[ 1 5 1 。 由此 可 见 , D K D 已 经 成 为 发病率约 1 1 . 3 %( 2 5 6 0万 ) , 老 年人 群 中 D M 发病 率更 高 J 。 2 O O O年 ~ 2 0 0 7年在 意大利人 口最密集 的地 区调查 了约9 0 0 万例 , 粗略显示 D M患病率从 2 0 O O年的 3 . 0 %上升至 2 O O 7年的 4 . 2 %, 增加 了 4 0 %[ 4 3 。以上数据表 明, 对D M流行 的控制 已经刻不 容
r e n a l is d e se a ,E S R D) 的最常见原 因。本 文就 D K D相关 的流行 香港 、 韩 国、 日本 、 台湾 、 美 国、 以色列 和菲律宾 的发病 率均大 于 病学研究综述如下 。 4 0 % 。2 0 0 9年美 国 D M 导致 了更 多 的 E S R D( 百万分 之 1 5 4终
城市成年男女 的 D M患者总数 。 该研 究发现 , 中国 2 0岁 以上 成
1 D M 的流行病学概述
末期 肾病 患者是 由糖尿病导致 的) 。自1 9 9 6年以来 , 根据年龄
为2 2 %, 与2 0 1 1 年北京市报告 的 2 9 . 1 %较接 近 。来 自日本
一
个全 国性 的统计 分析 , 截至2 0 0 9年年底 , 接受透析治疗 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