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E在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中的辅助治疗作用

合集下载

海藻酸钠微球栓塞脾动脉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临床观察论文

海藻酸钠微球栓塞脾动脉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临床观察论文

海藻酸钠微球栓塞脾动脉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 r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014-02【摘要】为观察以海藻酸钠微球为栓塞剂行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对18例2008年12月-2009年5月间我科收治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s技术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插至脾动脉,应用海藻酸钠微球cii:(京圣医耀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出品)行脾动脉栓塞,平均栓塞范围在60-70%,并观察栓塞后患者的反应及疗效。

结果显示18例患者完成6个月-1年的随访,均通过1-2次栓塞达到了满意且持久的疗效,临床有效率100%,全组病例均无胸腔积液及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提示海藻酸钠微球生物相容性好,栓塞后不良反应轻微,对末梢血管栓塞效果好,栓塞作用完全且持久,疗效好。

【关键词】脾栓塞海藻酸钠微球肝硬化脾功能亢介入治疗脾功能亢进是一种或多种原因导致脾功能过度增强,从而不适当地隔离和破坏血液成分。

可出现活动能力下降、发热、反复感染、牙龈出血及皮肤紫癜等症状和体征。

脾功能亢进的传统治疗方法是脾切除,但肝硬化患者往往全身状况、肝功能及凝血机制较差,难以耐受外科脾切除,且脾脏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免疫器官,脾切除后全身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感染和出血,对患者长期健康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脾功能亢进首选方法,亦成为一种功能性脾切除的新方法。

我科自2 0 0 8 年1 2月~ 2 009 年5 月对18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海藻酸钠微球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8年12月-2009 年5月间我科采用海藻酸钠微球治疗肝硬化所致的脾功能亢进患者18 例,男10 例,女8例;年龄3 5—6 7岁,平均49岁。

其中慢性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12例,酒精性肝硬化脾功能亢进6例,全部患者经临床病史、体检、试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脾功能亢进。

介入名词解释、简答

介入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10×3'单选30×1 '多选10×1 '简答题5×6'名词解释1.(P1)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IVR or IR):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2.(p20)经皮穿刺引流术:是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材,在X线、B超、CT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经皮穿入体内液体潴留处并植入引流管引流的一种介入治疗技术。

3.(P31)经导管血管栓塞术(TAE简称栓塞术):是介入放射学的最重要的基础技术之一,是在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4.(P38)化疗性栓塞:对恶性肿瘤的栓塞常与化疗药物灌注合并进行,特别是使用碘油化疗乳剂。

5.(P39)栓塞后综合征:版本1介入治疗栓塞后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继而出现临床症状(如栓塞部位疼痛,全身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是一过性变化,一般在10-15天内逐渐缓解,消失,可以进行对症处理(脾栓塞疼痛可持续很久)。

版本2:介入栓塞治疗后3-15天中,病人出现局部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消化道症状等表现,称栓塞后综合症,是由于栓塞后局部缺血,代谢产物或坏死物质吸收所致。

次重要的:6.\7.(P38 P46)血流重分布:对正常的动脉血供进行栓塞,使之血供由其他动脉供给,而达到某种治疗目的。

栓塞的前提是不造成被栓血管供养器官的缺血坏死。

8.(P40)介入性器官切除:内科性内脏切除是应用栓塞剂,栓塞某些器官的终末动脉或毛细血管,使之出现不同程度的梗死、机化,从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

可用于脾功能亢进、脾大、肾脏病引起的顽固性高血压、大量蛋白尿及异位妊娠等的治疗。

9.(P40)动脉内药物灌注术(IAI):是指通过介入放射学的方法,建立由体表到达靶动脉的通道(导管),经该通道注入药物达到局部治疗的一种方法。

原发性肝癌伴脾亢行外科与介入治疗进展

原发性肝癌伴脾亢行外科与介入治疗进展

原发性肝癌伴脾亢行外科与介入治疗进展【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硬化;脾功能亢进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81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531-01肝炎严重影响着我们的正常的生活,现在这种病已经导致我国患有肝炎的一半的人患者此病,并且还有继续恶化的征兆,肝细胞肿瘤是在我国肆虐了很长时间,单丝一直没有根治的方法,并且如果出现肝硬化的现象,我们的门脉会对着压力的增加而导致脾动脉的出血,进而影响红细胞、白细胞数量的减少,进行最终导致患者的抵抗的能力下降,最后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的质量。

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传统的脾切除手术虽然可以降低门脉的高压力,但是脾脏是我们体内重要的器官,关系着造血和免疫力的细胞的问题,所以我们要考虑其他的问题,因为单纯的切除脾脏并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导致身体的免疫力的急剧下降,另外还会出现感染的情况,总之,肝癌是和脾功能的治疗时一起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结合多年的经验并且结合治疗方法来探讨这个问题,期望给大家在治疗肝硬化和脾功能的时候提供一些解决措施。

1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脾联合手术切除11到目前为止,切除手术仍然是治疗肝癌的很好的方法,但是我们要保证最佳的治疗的时间。

并且随着手术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我们发现肝脏并没有存在禁区的可能,因此针对治疗肝硬化这种病,我们首选的是进行肝脾的联合的切除,这样就可以提高血小板的能力,并且增加血小板的数量,以便提高患者手术的安全性的指标,真正达到术后出血的现象,并且根据临床的显示,并没有出现死亡的病例,并且一些患者在进行了手术之后,血小板和白细胞都恢复正常,这就说明了手术进行的很顺利,但是同时我们还发现了小的问题,就是在进行手术之后,静脉出血的现象,门脉高压状态,针对上述这种情况我们还有待研究,找到合适的方法,切实的为患者考虑。

12近年来随着肝癌外科手术的普遍开展,以及术后复发再切除标本的病理观察,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克隆来源的分析。

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双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双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双介入治疗效果观察刘国焰[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3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采用肝动脉以及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选择脾中、下支动脉),同时给予肝动脉内化疗药物治疗。

观察患者术后血常规、临床症状及体征、术后1个月CT变化情况。

结果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象,缓解临床症状,复查CT提示肝癌病灶缩小,脾脏部分坏死状态。

结论肝癌合并脾亢患者进行双介入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治疗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脾亢;介入;化疗;栓塞[中图分类号]R735.7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总体手术切除率约为10%-30%[1],术后5年生存率仍较低,且大部分患者明确诊断时已失去手术机会,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应用中效果显著,长期的临床经验已使其成为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

但原发性肝癌多数合并脾功能亢进,可因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化疗药物的作用,直接导致介入治疗失败[2]。

部分脾动脉栓塞则通过阻断部分脾动脉血流,减少血细胞破坏[3]。

两者联合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还可治疗脾功能亢进,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给肝癌序贯治疗创造条件。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32-75岁,平均年龄为46.7岁。

所有患者均经过B超、CT及MR等影像学及AFP(甲胎蛋白)证实为肝癌,血常规、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和胃镜证实合并有脾功能亢进。

根据Child 分级法:A级24例,B级6例;其中有8例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胃镜证实有食管静脉曲张的为14例;5例有腹水。

术前白细胞计数平均为3.02×109/L,血小板计数平均为47.8×109/L,红细胞计数平均为2.91×1012/L。

给肝癌介入治疗,为何先“塞脾”

给肝癌介入治疗,为何先“塞脾”

给肝癌介入治疗 ,为何先“塞脾”黄先生今年50岁,患有肝硬化已经有十余年了,在此期间偶尔会出现大便带血的现象。

而在2019年8月,黄先生在常规体检的时候发现肝胀肿物,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肝细胞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全血细胞数量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医生建议黄先生及时进行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术,并进行部分脾栓塞治疗。

对此,黄先生对医生提出的这种治疗方法有些疑问,为什么自己要进行脾栓塞治疗?这种治疗方法是否有风险?其实,对于很多人而言,肝脏疾病与脾器官之间是没有联系的,肝癌的治疗怎么会先进行脾治疗呢。

基于此,本文就肝癌介入治疗方法之一的脾栓塞法进行了阐述,使患者了解肝与脾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到肝癌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

脾脏作为人体的一种重要的免疫器官,在人体重发挥的作用也是十分显著的,它能够活跃髓外造血灭活衰老细胞功能,同时对门脉压有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在以前,实行外科切脾会使患者出现激素缺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功能降低,静脉抗原无法形成抗体,进而导致术后患者出现严重感染的现象。

黄先生出现脾功能亢进现象,会导致外周血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遭受破坏,引发抵抗力下降,器官出血机率上升。

因此,使用脾动脉栓塞治疗方法能够起到治愈效果,且保证了部分脾功能,预防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的现象,提高治愈率。

1.肝癌的晚期症状有哪些?大部分的肝癌患者发现病情的时候都是在晚期发现的,这是由于癌症一般都具有隐匿性,早期都没有明显的症状。

对于肝癌晚期患者而言,其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消瘦无力,由于患者的消化功能紊乱,无法吸收营养,出现食欲不振、下肢水肿等现象。

(2)胸腔转移,肝癌晚期患者的胸腔会发生右侧转移,压迫局部神经,胸内出现积液,同时可能伴有骨骼或是脊柱发生转移、癌细胞转移等现象。

(3)消化道问题,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胀等现象也是肝癌晚期的症状。

(4)肝昏迷,患者出现胃肠道出血导致感染,利尿剂和电解质出现不平衡现象,这些会导致患者出现肝昏迷现象,十分危险。

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效果分析

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效果分析

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效果分析廖博贤;陈海燕;成亦学【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3(35)6【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partial splemeamrial embolism,PSE)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分析25例肝硬化并脾亢患者临床资料,使用菲利浦800MA数字减影系统,采用seldeinger's方法行腹腔动脉造影,超选择至脾动脉下极用明胶海绵碎片行部分栓塞,治疗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脾脏大小的改变.结果25例患者中,脾栓塞面积在50%~60% 19例,70%~80% 4例,30%~40% 2例.术后25例CT示脾脏体积均缩小.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腹痛,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脾亢患者实施PSE治疗效果好,提高了生存质量.【总页数】2页(P833-834)【作者】廖博贤;陈海燕;成亦学【作者单位】511800,广东省清新县人民医院肿瘤科;511800,广东省清新县人民医院肿瘤科;511800,广东省清新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6【相关文献】1.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并发症的观察和治疗 [J], 姚清深;谭跃;徐旭军2.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治疗疗效的分析 [J], 朱义红;黄钢;王书长;黄书立;陈敬奎;黄万里3.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脾动脉栓塞与单纯行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对比研究 [J], 徐明洲4.内镜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效果观察 [J], 陈剑;唐帅5.脾动脉栓塞术预处理联合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疗效评价 [J], 谭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围手术期护理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围手术期护理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围手术期护理肖平 郭海燕 孙艳 李雪莲 严小欧(川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四川绵阳621000) 关键词 脾动脉栓塞术 脾功能亢进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6975(2008)1521399202 作者简介肖平(),女,四川,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从事普外科护理工作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既可引起病人全血细胞减少,同时也可加重门静脉高压。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

近年来,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 E )已成为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主要方法之一,且在临床已得到广泛认可,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低等特点[1]。

PSE 术的目的是经导管栓塞脾脏,使异常肿大的脾脏缩小,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脾脏破坏血细胞的能力[2]。

虽然PSE 术属于微创治疗,但术后也会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因此,P SE 术围手术期的观察护理在病人的治疗及术后康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科于2006年3月~2007年9月对30例患者实施PSE 术,均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52岁。

全部病例均有脾脏增大,并经B 超、CT 检查明确。

外周血象检查三系明显降低,其中WB C 低于3×109/L 、B PC 低于50×109/L 。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显示胃底静脉曲张21例。

本组肝功能按Chil d 分级:A 级9例、B 级18例、C 级3例。

设备为1000mA 大型数字减影心血管系统(L CV +,GE 公司产),使用材料为泰尔茂公司(Terumo)产品。

导管规格5F 或6F ,品种有Yashi ro 、R H 、R S 、Cobra 、3F 同轴、SP 等,以及J 形导丝和黑色超滑亲水导丝。

栓塞材料PVA 颗粒、明胶海绵颗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研究・ 2010年l1月第48卷第31期 PSE在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中的辅助治疗作用 毛颖民胡庭杨周兵俞文强袁建华 (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310014) 

【摘要】目的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2005年1月一2O09 年l2月间在我院对43例肝癌合并脾亢的患者进行脾动脉部分栓塞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脾脏栓塞面积50%~70%。栓塞 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并作配对t检验。结果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后1个月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术前明显升高(t=l1.315, P=0.000;t=l1.486,P=-0.000),术后出现发热、腹痛、呕吐等并发症,未出现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脾动脉部分栓塞术能 有效提高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缓解脾功能亢进,有助于肝癌治疗正常进行。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栓塞;肝癌;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01(2010)31—14—02 

Adjunctive Therapeutic Role of Partial Splenic EmboHzaition in Hepato- carcinoma and Hypersplenism 

MAO Yingmin HU Tingyang ZHOU Bing YU Wenqiang YUAN Jianhua Department of Radiology,Zhejiang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Hangzhou 310014,China 

【Abstractl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djunctive therapeutic role of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ition(PSE)in liver cancer and hypersplenism. Methods First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and then transcatheter hepato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HC)were operated on 43 cas ̄s of hepatocarcinoma and hypersplenism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2005 to Dec.2009,and the splenic embolization area was 50%to 70%.The changes of blood cells before and after embolization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Paired-samples t test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 levels ofleucocyte and platelet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one month after PSE(t=l1.315,P=-0.000;t=-I1.486,P=0.ooo).After the operation,febrile,abdominal pain and vomiting occurred but no spleen abscess and other serious complications appeared.Conclusion PSE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e levels of leucocyte and platelet and Can relieve hypersplenism,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consecutive THC in liver cancer. 【Key wordsJ Hypersplenism;Embolization;Liver cancer;Interventional therapy 

肝癌患者多数经乙肝一肝硬化发展而来,往往合并脾功 能亢进、门静脉高压。患者常伴有白细胞、血小板降低等症 状,不同程度影响到化疗药物的应用和患者治疗后的恢复及 预后,而合并有门脉高压的患者还有较高的上消化道出血的 风险。我们对肝癌合并脾亢患者在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的同时进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PSE),取得了满意 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总结2005年1月~2009年l2月肝癌合并脾亢的患者43 例,其中男32例,女11例,平均年龄48岁。全部患者均经血常 规、生化、肿瘤标志物(AFP)、CT、MRI、腹部彩超等检查,诊断为 肝细胞癌,并合并肝硬化及不同程度的脾肿大及外周血白细胞、 血小板减低。肝功能分级:Child A 28例,Child B 15例。白细胞平 均(2.89±0.535)X 10YL,血小板平均(58.76±17.33)X 109/L。均 具有明显的脾功能亢进征象。弥漫性肝癌、大量腹水、门静脉主 干癌栓、Child C级病人未纳入本组。 14中国现代医生CHINA MODERN DOCTOR 1.2方法 栓塞材料采用成品明胶海绵片,术中剪成lmm×lmm× lmm颗粒,与庆大霉素l6万单位以及造影剂混合,通过注射器 经导管释放栓塞。 43例均行TACE+PSE双介入治疗。术中经Seldinger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用5F导管鞘引入5F YASHIRO导管,置管于腹 腔干动脉先行造影,了解肝、脾动脉开口、走行、血液分流情况以 及肿瘤血供情况,先行TACE术,超选至肝脏肿瘤供血动脉进行 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再超选至脾脏对中、下极动脉进行栓塞。 根据术中及术后造影表现判断栓塞面积,控制栓塞面积在50% 

一70%左右。 术后给予抗生素3~lOd,预防感染。给予激素、胃黏膜保护 剂减轻栓塞及化疗反应。必要时予止痛药。术前及术后3d、1周、 2周、1个月分别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的变化情况。以术后 1个月的WBC、PLT变化作为疗效判定。 1.3统计学处理 各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采用均数4-标准差( 4-s)表 刁 2010年11月第48卷第31 表1 43例"lACE联合PSE治疗前后血细胞变化(叉±s)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1 2结果 2.1外周血细胞变化 术后1个月复查,患者WBC及PLT均有所提高,和术前比 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2.2并发症 术后41例出现发热,体温在37.5~39 oC之间,持续时间 3d~2周。42例均有不同程度腹痛,持续时间3~lOd。35例术 后出现呕吐,1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经保守治疗好转。术后出 现胸、腹腔积液7例,未出现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 

3讨论 3.1适应证和禁忌证 (1)PSE通过减少经脾血流,减少外周血细胞在脾脏的破 坏,并能够降低门静脉压力。大部分肝功能Child分级在A级 及B级的患者都适合进行TACE+PSE治疗,而肝功能Child C 级的患者往往伴有严重肝硬化、大量腹水、肝功能差等情况,脾 栓塞术后易发生严重并发症,不易行介入治疗[1|41。(2)肝癌合并 门静脉癌栓的患者亦不宜施行,以防脾静脉血栓形成。(3)白细 胞低于2.0 X 109/L,以及血小板低于50 X 109/L需先行处理(药 物治疗、成分输血),避免术后预后不佳[21。 3.2脾动脉栓塞材料及栓塞范围 脾动脉栓塞可使用弹簧钢圈、PVA、明胶海绵等栓塞材料。 本组患者均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明胶海绵价廉,制作方便。 我们将明胶海绵用剪刀剪成lmm X lmm×lmm大小,以16万 单位庆大霉素混合后作为栓塞剂。脾脏一般分为两叶、四段。我 们根据血管分布情况一次或分多次超选至脾脏下叶或下叶某 段分支血管进行栓塞。通过观察造影剂流速是否减慢或者出现 返流,来判断该分支以下血管是否栓塞完全。因超选人段以下 血管分支,栓塞面积能够较准确的控制,即使出现少量返流,也 只会栓塞该血管范围以外的少数部位,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经 过分次栓塞,估计栓塞面积达到50% 70%,退出导管至脾动 脉行DSA造影,以确认栓塞面积。栓塞范围以脾脏中下极为主, 实际栓塞面积大约50%一70%。Miyayama等p研究表明,一次性 脾实质栓塞60%~70%,WBC和PIJT能在两年内维持较高水 平。本组病例均为一次足量栓塞。由于严格控制适应证,以及术 后给予护肝、抗炎、镇痛治疗,未出现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 3.3对肝癌的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肝癌病人TACE+PSE联合治疗,对于提高肝癌总体疗效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1)PSE纠正脾亢,减少外周血细胞的破坏, 其中白细胞及血小板治疗后可明显上升,恢复或接近正常值。 可减轻肝癌患者在介人及其他抗肿瘤治疗中感染、出血的风 

・临床研究・ 险。(2)据文献报道,PSE减少了经脾脏到门静脉的血流,降低 门静脉压力,缓解食道胃底静脉曲张阁,减少了上消化道出血的 风险。(3)PSE减少脾动脉分流,增加肝动脉血流,有助于改善 肝脏营养状况,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61。(4)有研究表明 :脾脏 中某些免疫抑制因子通过各种途径干扰其他免疫组织发挥代 偿作用,肝肿瘤病人脾脏更呈现负性免疫作用,因此PSE不仅 可以提高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改善肝功能,还可提高机 体免疫力。 3.4并发症及其预防 PSE常见并发症有:栓塞后综合征、脾脓肿、发热、腹痛、腹 水、胸腔积液、肺不张等。 预防并发症应注意:(1)插管尽量超选至段或段以下分支血 管,逐片栓塞。精确控制栓塞面积。避免栓塞面积难以控制而过 大,并可以避免误栓胰腺及胃的小血管分支。(2)术中严格无菌 操作,明胶海绵用抗生素混合后再行栓塞,可有效减少脾脓肿 的发生概率【41。(3)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防止进展为脾脓肿。 (4)栓塞后多数患者会出现腹痛不适,需合理使用镇痛药,缓解 症状。(5)术后需及时复查血常规及血生化,了解血细胞及肝肾 功能变化。(6)患者术后腹痛、发热、胃肠道反应严重,食欲差, 消耗大,常出现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需加强护肝,营养支持 及对症处理。 部分性脾栓塞是一项有效、安全、微创的治疗措施,与 TACE术同时施行减少了患者手术意外风险,降低了医疗成 本。虽然TACE+PSE合并治疗可能会增加术后短期内的并发 症风险,但是从近期及中期疗效来看,对于改善患者整体状 况,改善生活质量,协助肝癌治疗有显而易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