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量表汇总

统计量表汇总
统计量表汇总

名称

符号 公式 意义 应用 其他 众值 Mode M 0

中位值Median M d

均值Mean

x

离异比率V ariation 质异指数(Index of qualifative variation) n

f n v mo )

(-=

检验非众数的比例

F 检验 F )]1/([)/(--=k n Ess k Rss F

检验用X 表示Y 的准确性:解释误差/未解释误差 多元回归中B 是否为0 F 越大越显著 sigF 检验 sigF

检验F 的显著水平α

α越小越显著 置信度 置信度=1-α

T 检验

t

)

1()

2(t 2

Rss

n Rss

--=

与F 检验类似,t 专用二分变量

多元回归中b j 是否为0 T 越小越显著 SigT 检验 sigT

检验T 的显著水平α α越小越显著 相关系数 r

∑∑-?---=

2

2

)

()()

)((r Y Y X X Y Y X X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越接近1±越显著

容限度tolerance tolerance

Tolerance=1-2i R

X i 作为自变量对其他自变量回归时所得到的余差比例,代表X i 与其他变量信息的重复性。 Tolerance 越大,X i 与其他变量的信息重复性越小,X i 越独立,对Y 的边际解释越大。>0.1 VIF VIF=1/tolerance VIF 越小对Y 的解释力越大,<10 四分位差(interquartile range )

Q Q=Q 3-Q 1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

S ∑∑∑

-=

-=2

2

2

)(1/)(x x x n n

n x S

表示总样本对平均量的平均的偏离量。

S 越小样本越集中

标准误

n /

S

方差(variance ) S 2

S 2越小样本越集中 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 )

]2)

([exp s

21)(2

2

s x x x f --?=

π

X 以均值x 为中心,在左右

两边以S 为单位分布

标准值(standard score )

Z s x x z )(-=

表示X 偏离x 的距离,以S 为单位

标准正态分布(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 )

)2/exp(21)(x x f -=

π

标准正态分布中,S=1,x =0.

尤拉Q 系数(Y ule's Q ) Q )/()(bc ad bc ad Q +-=

计算二分变量间的关系 定类—定类(李书70) 越大表示关系越强 消减误差比例测量法(propertionate reduction in error ) PRE PRE=1-E 2/E 1

表明用E 2来表示E 1所能消减的百分误差

李书78

PRE 越大,表明用E 2表

达E 1的可靠性越高。

λ系数

λ

)

(2)

(m

m

y y x x y

x

M M n M M +-+-+

=

∑∑λ

表明用x 来表示y 所能消减掉的误差比例

李书81定类—定类或定类—定序 λ越大表示x 的说明程度越高。

y λ系数 y λ

y

y

y

M

n M

m

--=

∑y λ

表明用x 来表示y 所能消减掉的误差比例。其中x 为自变量,y 为依变量

李书81定类—定类或定类—定序 同上 Tau-Y 相关系数 Tau-y

1

2

1y tau E E E -=

-

表明两个定序/定类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李书84 定类—定类或定类—定序 越大相关性越高,关系越密切 Gamma 系数 G

d

d N N N N G +-=

s s

表示两个定序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李书86 定序——定序 越接近正负1,相关程度越大 dy 系数 dy

Ty

Nd Ns Nd Ns ++-=

dy

表示两个定序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李书88 定序——定序 越接近正负1,相关程度越大 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 r

∑∑∑----=

2

2)

()())((r y y x x y y x x

表示两个定距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李书105 定距——定距

越大相关性越强 相关比率

Eta 2

2

η

∑----=

2

2

2

2

)y )()y y y y y E i

((

表示定类变量与定序/定类变量直接的关系 定类——定序

定类——定类

卡方检验

2

χ

-=

e f 2

2

(e χ

表示定类变量与定序/定类变量直接的关系 李书183 定类——定类 定类——定序 卡方越大表明相互关系越强 确定系数

R 2

--=

2

22

)y )y y y R ((

代表回归方程中变量对y 的解释能力

确定系数应尽量接近1

多元相关系数 R

2

R R =

表明y 与所有x 之间的多元线性相关程度

R 应尽量接近1

偏确定系数

2

2y R

2

y?

2

y 2

y?21·2y R 1R )

1ESS()

1RSS(-)2,1RSS(R

--=

=

R

表示x 2对y 的边际影响

偏相关系数

c ab ·

r

22

ab ·11r r r bc

ac

bc ac c

ab r

r

r ---=

在控制c x 的条件下,a x 与b x 的相关程度

协方差 COV(X ,Y)=E[(X-E(X))(Y -E(Y))] 考察自变量是否相互独立 协方差越大,越不独立

反印象相关矩阵

矩阵中的值是负的偏相关系数,如果值比较大,则不适合做因子分析。

Bartlett 球体分析 分析是否做因子分析,应该有检验值P<0.0001

KMO 测量

分析是否是合作因子分析,KMO 越接近于1越好,0.5以上可以接受。

方差分析

分析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之间的相似程度。两组数据(x,y )将生成三个平均数:第一组数据平均a ;第二组数据平

均b ;总数据平均c 。因此得到三组离差:总离差])()(x [S 22i 1c y c i -+-∑=,组内离差2

22)()x (S b y a i i -∑+-∑=,

以及组间离差213S S S -=

虚拟变量

当一个变量X ,共有N (比如是5)个值,例如,民族为汉、蒙、回、满、藏时,不能够将之变成定序变量,而且在统计中出现的非整数无法解释(如,3.5究竟表示五个变量之间怎样的比例,就完全无法解释了)。因此必须将有五个

值的一个变量变成五个不同的变量,分别为汉族=0/1,蒙古族=0/1,回族=0/1,满族=0/1,藏族=0/1,虽然变量的数目变多了,但是关系变清晰了。但五个虚拟变量其实没有必要,因为不存在五个变量,即X 1——X 5都为0的情况。所以删去其中任何一个变量,只留下N-1个变量,当四个变量都为0时,第五个必为1。 ***虚拟变量必为0/1变量!

抽样分布 标准误n /x σσ=

二项分布

标准误()n 1x ππσ-=

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

Z=x 对应的值表示当Z=x 时对应的的0—x 之间的总面积的大小S, 2

.50α=-S

基本公式:

(1) 222)()()]([x E x E x E x E x D -=-=)(

旧闻梳理:

1,泊松分布:{}!

k k e

X P k λ

λ-=

=, k 为正整数;

标准正态分布概率:2

2

121)(x

e

x f -=

π

正态分布概率为:2

2

2)(21)(s

x e s

x f μπ--

=

正态分布的可加性:),(~);,(~),,(~2

22

1212

222

11σσμμσμσμ+±±N Y X N Y N X

e :

?

λ

e k !

k

n

n e

n

-=-

)1λ((∞→n )

泊松公式: 当n 很大,p 很小时,有np k e

p p C k k

n k

k

=≈

-?--λλλ

其中,!

)

1(n

Gamma 函数: ?∞

--=Γ0

1

dt e t

t

ββ)(

Gamma 分布: 当f(y)的概率密度满足如下公式时,即为Gamma 分布: ,)

()

()(1

x

e

x x f αβαβαβα--Γ=

=Γ),( ∞≤≤x 0 ,其中有?∞

--=

Γ0

1

dt

e t

t

ββ)(

Gamma 分布依据k 值的不同,曲线如右。

2,卡方分布: 对于独立的标准正态分布函数X ,函数Z=?

=k

k dk X Z 0

2

满足2χ分布,且

2

i 2X ∑=χ,

其中X~N(0,1)

卡方分布的密度函数为)2,2

()(n

y f Γ=。卡方分布的数学期望与方差为:

n )1(]0)([)]()([)()(2

22=∑=+∑=+∑=∑=i i i i X D X E X D X E E

χ

2)2(]13[)]()([)()(2

2422=∑=-∑=-∑=∑=i i X E X E X D D i χ,其中,有 ????==-==

=

=

?∑=-

-

k

k

x

x

i i

x f x x f x dx

e

x

x

dx e

x

dx x f x

x f x x E 0

2

03

2

13

2

14

4

44

3

()(3)]([2121)()()(2

2

多次分部积分法)

π

π

当n 足够大时,有2

2

)12(2

1)(-+

n z n αα

χ

卡方分布的可加性,)(~)()(2122212n n n n ++χχχ

3,t 检验需要考虑自由度df ,而Z 检验不需要,因为z 检验时的标准误中的σ是总体参数,与sample 大小n 无关。而 T 检验中的s 是样本参数,与sample 大小有关。 4,X 的n 次方期望 就是密度函数乘x^n 积分!!!因为x 的分布不随其n 次方改变,因而密度函数不变,只是x 增大而已。 5,t 分布的方差为v/(v-2),v 为自由度(通常v=n-1),其期望为0,具体证明:

卡方分布的方差 很好计算 因为自由度为N 的卡方分布其实是系数为N/2,1/2的Gamma 分布 而Gamma 函数的性质让我们很容易计算出X 的任何阶期望 具体方法是:

X 的n 次方期望 就是密度函数乘x^n 积分 这时你把x^n 放进密度函数你的积分函数里面就得到x 的N/2-1+n 次方也就是说系数从N/2变成了N/2+n 同样你把分式下面的Gamma 函数和1/2^(N/2)提到积分外部 然后添加需要的系数(使得该式变为系数为N/2+n 和1/2的Gamma 分布 对1积分为一)然后除以你添加的系数 最后积分外部的所有系数就是你的x^n 的期望了. 设X 服从N(0,1)Z 服从自由度为N 的卡方分布 X 和Z 独立 那么D(T)=E(T^2)-E(T)^2 其中E(T)=E(X/sqrt(Z/N))=E(X)*E(1/sqrt(Z/N))=0

所以D(T)=E(T^2)=E(X^2/(Z/N))=E(X^2)*E(N/Z)=N*E(X^2)*E(1/Z)

其中E(X^2)=1 E(1/Z)=1/(N-2) (通过密度函数计算 同第一题 卡方分布的1/2次方期望可以很容易求出) 所以D(T)=N/(N-2)

6,t 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2

/)1(2

1)2/(2/)1()(+-???

?

??+Γ+Γ=n n t n n n t h π, t 函数不是正态分布,但当n 趋近于无穷大时,可有:2

/2

21)(lim t n e

t h -∞

→=

π

,即接近于标准正态分布。

T 分布的表达式为:n

Y X /t =

,其中X~N(0,1),Y~)(2n χ

7,F 分布的概率函数为:2

/)(212112/(2

/21212111)]

/(1)[2/()2/()

](2/)[()(n n n n n x n n n x

n n n n x +-+ΓΓ++Γ=

)ψ

F 的定义函数为2

1//n V n U F =

,其中U 与V 分别为卡方分布,即为)(~12n U χ,(~22n V χ,即F 分布可以用来描述两个2χ分布的比。

有:当F~F(21,n n ),必有1/F~F (12,n n )。),(21n n F α表示,在n 确定的情况下,F 点右方曲线所封闭的面积为1-α。因此,F 函数有两个自由度21n n 和, 8,Z 、T 、2

χ、F 、的一些定理。

(1),正态总体为N (2

,σμ),样本为X ,X 为样本均值,有X ~N (n /,2

σμ),则有以下定理:

定理A :

)1(~)1(2

2

2

--n S

n χσ

,且X 与S 相互独立。(证明需用到矩阵,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P146)

定理B :)1(~/

--n t n

S X μ。(证明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P143)

(2),

),(~211i σμN X ,),(~2

22i σμN Y 相互独立,其均值分别为X 与Y ,方差为S 1与S 2,则有:

)1,1(~//212

2

2122

2

1--n n F S S σσ,且当1σ=2σ=σ时,有

)2(~11212

121-++

---n n t n n S Y X w )()(μμ。其中,有2)1()1(2

12

222112

-+-+-=n n S n S n S w 证明,由N 函数与2χ函数的可加性可知,有: ),

(~)(22

1

2

21n n N Y X σ

σ

μμ+

--,因而有U=)()

()(1,0~1

12

121N n n Y X +

---σμμ。 有V=

2

2

2

22

2

1

1)1()1(σ

σ

S n S n -+

-~)2(~212-+n n χ。

则有

)

2/(21-+n n V U

~t(n 1+n 2-2)。即为)2(~11212

121-++

---n n t n n S Y X w )

()(μμ

9,样本均值的方差=总体方差/n 的证明(即标准误的证明)

标准误(standard error)=n

x D x nD n

x D n

n x D x D )())((1)(1)(

)(2

2

=

=

∑=

∑=。

因此有n

σσ=p

10,对比分布中效应量ES 的证明:ES 表示表示σ

μμ)

()(21---Y X ,是实验组值与对照组值的差,比上对照组的标准差。表示的是实验组与对照组之

间,不受样本大小影响的标准间距,(或者说是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总体标准间距)。ES 没有具体的统计意义,也不实际存在,其值为n

Z d

?=。因为

ES 本身不受样本大小的影响,因而可以自由在不同大小的样本中进行变换,是一个总体恒量。

此时的对照组总体的标准差满足Z 分布的可加性,有)),((~222121σσμμ+--Y X ,选取样本之后的样本总量(DF )为221-+n n ,其标准误为

2

)1()1(2

212

2

2211212

2

21-+-+-=

-++=

n n S n S n n n S w σσ,这里用到了样本标准误1

-=

n S σ,之所以是n-1而不是n ,是因为为保证样本均值为μ,已经去掉了一个

自由度。

因而有:ES=σμμ)()(21---Y X =w S Y X )()(21μμ---=2

1

2

12111*

1

1n n n n S Y X w +

+

---)

()(μμ=

2

121n n n n t +

11,

证明秩和检验的均值和方差:

秩和检验中在数一组有n 1个,二组有n 2个,则有这些数的分布为1至(n 1+n 2)。

现在检验数组I 的秩和的均值和方差,得到,其秩的和分布于}2

)]1([,2)1({1

1121211n n n n n n n n +-++++,且 是一个等差数列,等差为1(即自然数列)。则有其均值为:

2

)

1(2/]2

)]1([2

)1([

)(2111

112121

11++=

+-++++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E

其方差为

=

++-=-=2

2112

112

2

11]2

)

1([

)()()()(n n n n E n E n E n D

{6

2

)]1([)12)]1([)(

12

)]1([2([1

112121

112121

11212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

++-+++++-+++*

-]6

2

)1()12)1()(

12

)1(2([

1

11

11

1n n n n n n +*

++++*

}/(121+n n )-2

211]2

)

1([

++n n n =

12

)

1(2121++n n n n

12,Dependent sample t test 方法(关联样本t 检验):

A ,将相互对应的个体一一对应,求出其差值为D (difference scores );

B ,求出D 的平均值M D ,其理论值为?。

C ,求出

D 的方差为S D 2

,其标准误为p

n D MD S S =

D ,构建t 函数,t 值为:MD

D

S M

?

-=

t ,其自由度为1n df p -=

13,构建Wilcoxon T m 检验的方法

A ,将相互对应的个体一一对应,求出差值D ,并根据D 的绝对值|D|开始排行,由1开始,直到最大;其中为0者全部去掉,不参与排序。由此得到的即为Rank 值,Rank 的最大值为n p ;

B ,根据D 的正、负将Rank 分为R+与R —,任何一组都可以用作计算。

C ,任何一组中,有其均值为4

)

1n (n m

+=

p p T μ,其标准差为24

)1)(12m

p

p p T n n n ++=

(σ,

D ,构建Tm 检验的z 函数,得到m

m

m z T

T T σμ-=。

14,两样本对比方差的方法

A ,对两样本分别求方差,为21S 与2

2S ,两样本大小分别为n 1与n 2; B ,求F 值为:2

22

1S S F =,自由度为(n 1,n 2);

C ,求对应自由度与α的F 值,如果所求F 在其右方,为拒绝域,左方为接受域。

与其他分部不同,F 分部的中心值是1,即两个方差相同。F 值越大越右偏,一般只计算F 大于1的状态。

15,多样本的方差对比与ANOV A

一、多样本的方差对比。

)

/()1/(,x j x j x j x x x k x i j x N i 贩穔,,a j k j i j 贩 ,,2

k 12

j 2

j k 1

j

1

2ij 2

2

ij

1

j ji k

1K N SSW K SSB MSW

MSB F SSB SSW SSB SSW SST SSB SSW N SST N x c b X X X X X N K C B A --=

=

+=-=

-=-==∑=∑

∑∑有

念因而没有分别,因此

组间与组内就是一个概体,则

各个样本来自同一个总

表示组间的差异。如果表示组内的差异,则有)

()(方差三:组间方差

()(方差二:组内方差)()(方差一:总体方差

个个体。

个组,,共有,总平均数为每组的平均数为,形成三个方差:

,此时对这些样本而言个个体,组数为

,每组个个体为因此我们可以定义每一。;且每个方差的个体数为:。

最大为为每组个体数。

为组数,,组成总样本多个样本

接下来可以用F 分布的方法来测量F 值,确定是否可以接受MSB=MSW ,从而是否能接受各样本方差一致。

二、多样本中任何两个样本均值的对比——protected t test 。

Protected t test 只有在H0被推翻在之后才能使用,目的是找出导致H0失败的那个异己项。为验证任何两个样本之间的均值是否一致,将构造t 函数。此时: 2

10

)(t 21M M S M M ---=

,且有)1n 1(

2

1

21n MSW S M M +

=

-

三、关联抽样的ANOV A

与余差之间的比例。

离散中,块造成的离散表示的其实是,在组内,因此其实,为关联抽样的

()(度,其自由度为

的是没有解释的离散程

不能覆盖的部分,表示

与为余差项,是块间差别。其自由度为

也没有组间差别,只有

个样本中没有组内差别

,即这一

组中对应个体的平均数

个个体,每个个体都是

,共其实只构建了一个样本。为组数。

,。其自由度为

计算出的是组间的离散

因此中组内没有任何离散,

的样本

都是其平均数,即这样本中的个体一摸一样,

个全新的样本,每个样

构建了。,为所有个体总量

。其自由度为

。表示所有离散的总和

成以下方差:其他离散和的总和。构

于其他任何离散和,且

,表示总体离散和,大

总有一个,即方差之间的离散和

会出现正负中和的现象

平方和因此不

越大。而且因为方差是

程度,方差越大差异性

示数据之间离散的差异在方差分析时,方差表”个块“群相关联的个体构成一还分成了“块”,每一独立抽样中分成了组,在关联抽样中,不仅像F SSW SSE SSBl MSE MSBl F ANOVA SSBl SSB SSBl SSB SST SSE i Bl SSBl N k

Bl

SSBl SSB SSB N N N SST SST i =+=-?---=-=--=

--=

-=

∑∑∑

.

/1k 1n 1

1k i x k 1k k x x n SSB x x block 2

1

2

2

k 1

2j j 2

j 1

i 1

2ji

四、多样本方差对比中的Kruskal-Wallis H 检验:非参数分析 for independent samples

Kruskal-Wallis H 检验是秩和检验的升级。秩和检验只用来检验均值而此时可以用来检验方差。首先按照秩和检验的方法将数据排序,得到

本身。

大概率值为是一个卡方分布,其最为组数。为组间方差。则有

,得到:

。每一组的秩和为,且有总个体数诶,每组个体数为最大为,组数为df ),1(~)

1(124

)

1(T N j n n k j j 2

1

2

j j H k k N N SSB H N N n T SSB k j

j

-+=

+-

=

=*∑

χ

由得到的H 值进行对比,若在2

αχ点右侧即为拒绝,表明方差不统一,总体间有差异。

五、多样本方差对比中的Friedman F r 检验:非参数分析 for dependent samples

)

1(~1(124

1)((j ANOVA Dependet test F riedman 2

r 1

2

j r -+=

+-

=∑

k k k SSB

F k k bl bl

T SSB T F k j

χ)

有为每一个样本的秩和。

,得到对每一列进行秩和运算个秩。

都必有行秩运算,因而每一行

对每一块的个体单独进

对应的纵列。块为对应的横行,组为个体依然分为组与块,如下:

条件没有达到时。方法

样本的方差分析,但适用于

Friedman Fr 非参数检验的目的在于对每一块,即每一个可比较的实验组单独列秩,从而保证检验的合理性。

16, 二因素实验的方差分析

二因素实验中的方差分析应对每一个因素而存在。二因素中,一个因素由行表示,一个由列表示,因而产生五个方差或离散分布:总方差SST,行方差SSR ,列方差SSC ,以及行列方差SSRC 和组内方差SSSW 。其中组内方差又是胞内方差,因为n 个行与k 个列共同产生了n*k 个细胞。(参见dataP431)

有:()

()为每一列的平均值

为每一行的平均值,

为每一列的个体数为每一行的个体数,其中由度。总自由度为

以上分母均为相应的自

为所有细胞内方差之和

C R C R C

C

R

R

N M M n n N C R SSRC MSRC RC N SSW MSW C SSC MSC R SSR MSR SSW

SSC SSR SST SSCR cell SS SSW

x M n SSC x M n SSR x

N SST ji

.

1)1)(1/()/(1/1/ ),()

()

(x

2

2

1

2

2

---=-=-=-=---==-=-=-=∑∑∑∑

二因素方差之中的t 检验与之前相同,不同的是n

22

1MSW S M M =-,n 为每一个细胞内的个体数。

17,回归分析中的t 检验,有相关方差,其中,且有

标准误

,则可构建t 函数为:m ?/S t β=,以确定β是否为0.

18,回归中的correlation 分析,有

,即为皮尔逊集聚;

其显著性由t 检验可测,有:

,其中

在进行非参数分析时,用到斯皮尔曼rs 分析,分别对Y 与X 定秩,求RY -RX 的差为D ,得到:,

各种量表解释

评估求助者在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用SAS. 年编制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其中15个为正向评分,5个为反向评分。 X),用粗分乘以1.25取整得标准分(Y)。 评估求助者在抑郁方面的状态及程度用SDS. 2.躯体性障碍,包含情绪日夜差异、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性欲减退、体重减轻、便秘、心动过速、易疲劳共八个条目; 3.精神运动性障碍; 4.抑郁的心理障碍包含思维混乱、无望感、易激惹、犹豫不决、自我贬值、空虚感、反复思考自杀和不满足共八个条目。 了解求助者对自身症状的评估及程度用SCL-90. 12345或01234;160,43,2;70 症状清单;编制:Derogatis ,90个项目, 0-4 10. 躁狂症或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中的应用受限制,量表项目全面性不够,缺乏“情绪高涨”、“思维飘忽”等项目。 了解求助者人格特征用EPQ. ,43.3,3-56.7,61.5 中国修订版:南龚北陈编制方法:因素分析法 适用范围EPQ成人问卷(16岁以上);幼年问卷(7~15岁) 1胆汁质不稳定,2多血质稳定,3黏液质稳定,4抑郁质不稳定 N纵轴,E横轴,交点为50分-典型38.5-倾向43.3中间3-56.7倾向-61.5典型- E:内外-外向。高分表示人格外向,低分表示人格内向;N:神经质。低分表示情绪稳定,高分表示神经过敏; P:精神质。高分表示孤独,难以适应环境,感觉迟钝。 L(Lie ):掩饰性;纯朴性。神经质可发展成为神经症,精神质可发展成为精神病 寻找原因并对生活中精神刺激进行定性定量用LES 28条)。社交及其它方面(7条)。工作学习方面(13条) 适用范围:LES 为升学就业指导和人才选拔用16PF.

UPI量表解释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标准解释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是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 的简称。UPI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健康调查表。 UPI 主要以大学新生为对象,入学时作为精神卫生状况实态调查而使用,以了解学生中神经症、心身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学生的烦恼、迷惘、不满、冲突等状况的简易的问卷。 UPI 总分的计算规则是将除测伪题以外的其它56 个题的得分求总和,UPI总分最高为56分,最低为0分。 UPI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情况,作为问卷分析时参考;第二部分是问卷本身共60个项目。其中5、20、35、50、是测伪尺度,不计分,其余56个是症状题,包括身心状况。 8、16、25、26是关键项目,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UPI的特点是简易易行,便于团体测验,信息量大,筛选有效性高;测验过程不易引起心理抵坑;对施测人员无特点要求等。是用于新生心理健康筛选,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早期发现的最佳选择调查表。已在我国高校推广。 UPI的记分方法与筛选标准 UPI的60个问题中除4个测伪尺度不计分外,其余56个问题做肯定选择的题记1分,否定选择的题记0分。测验完毕后标出总分。 UPI的筛选规则: UPI的筛选标准视研究需要和使用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筛选标准如下所示:

第一类筛选标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归为第一类: (1) UPI总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 (2) 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 (3) 辅助题中同时至少有两题做肯定选择者; (4) 明确提出咨询要求者(由于此条选择人数较多,有时不用);第二类筛选标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归为第二类: (1) UPI总分在20分至25分(包括20分,不包括25分)之间者; (2) 第8,16,26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者; (3) 辅助题中只有一题作肯定选择者; 第三类筛选标准:不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者应归为第三类。 其中第一类为可能有较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尽快约请进行咨询。 UPI结果的评价与分类: 在请来咨询的第一类学生中, 通过进一步的诊断被认为确有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称为A类学生, 该类学生需要进行持续的心理咨询。 没有严重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称为B类学生,该类学生可做为咨询机构今后关注的对象。没有任何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称为C类学生。关于A、B、C三类如何判定,主要是根据咨询员的经验。 下面的特征可供诊断时参考: A类:各类神经症(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严重的神经衰弱等),有精神分裂症倾向、悲观厌世、心理矛盾冲突激烈,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学习者,这类学生可立即预约下次咨询时间,每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 一般正常人昏迷指数是15,若是7以下叫深度昏迷,若是3~5之下,经插气管急救后,还未提高就有可能会成为植物人,昏迷指数最低就是 3,不可能再低。 昏迷指数指就是「格拉斯哥昏迷指数」(简写成GCS),是由Dr.Jennett于1974年于格拉斯哥提出。 这项指数在西元1977年做过小幅度修正。因为使用简单、客观之评估量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在这二十几年来已经成为全世界评估昏迷程度的主要标准,而其使用范围也不局限于头部外伤,如中风等可造成意识障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大多使用此项指数。 昏迷指数的评估包含睁眼反应、语言反应与运动反应三个部份。其中睁眼反应若病患自己能张开眼睛得到4分,听到别人说话而张开眼睛得到3分,若因为检查者施以疼痛刺激而张开眼睛得2分,完全没有睁眼反应得1分。 语言反应若对时、地、人等定向问题可以正确回答得5分,若虽可回答问题,但答案错误则得4分,若回答文不对题,但仍有语言结构则得3分,若能发出声音,但无法了解其意思则得2分,若无法发出声音则得1分。 运动反应若可以遵从口头指示作动作则得6分,若疼痛刺激时,手脚可向刺激处移动得5分,若疼痛刺激时肢体可回缩得4分,疼痛刺激时肢体呈屈曲反射得3分,疼痛刺激时肢体呈伸张反射得2分,若身体全无运动反应则得1分。 将三个部分分数相加后昏迷指数总分满分为15分,最低为3分。头部外伤病患的昏迷指数,如果是13─15分,病情为轻度;9─12分,为中度;8分或更低的话,即是严重头部外伤 意识障碍的评定 量表3Glasgow coma scale(GCS):1974年由苏格兰格拉斯哥(Glasgow)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的Teasdale、Jennett于Lancet上发表。包括睁眼(E)、言语(V)、运动(M)三个子项15条,评分从最低3分到最高15分。这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的意识障碍评定量表,从最初的用于颅脑外伤后昏迷的评估到各种原因导致的各个学科的意识障碍。GCS也成为此后诸多量表的模板。但是,GCS 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评价者的有限经验和缺乏训练等使得得分偏低;如果患者采用气管切开或插管辅助通气则言语评定受限;患者失语对言语的影响;眼睛损伤、眼周水肿、面部创伤、第Ⅶ颅神经损伤对睁眼的评定影响;EVM 三个子项权重不一致等等。 Glasgow Leige scale(GLS):鉴于GCS没有将脑干反射纳入评定内容,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改进。1982年比利时列日大学的Born在格拉斯高昏迷量表的基础上增加了脑干反射的评定内容,称之为格拉斯高列日量表(Glasgow Lei ge scale,GLS)。包括眼前额反射(5分)、垂直眼前庭反射(4分)、瞳孔对光反射(3分)、水平眼前庭反射(2分)、眼心反射(1分)、无任何反射(0分)。垂直和水平眼前庭反射即玩偶征。如果未引出需进一步以冷热

性格类型量表-解释

性格测试类型量表 下面的问题可以帮助你判断自己的性格属于哪一类型。每个问题中有4格,在最符合你的情况那格中填入4,其次填3,再次填2,最不符合的那一格填1。 填好以后,把6个问题中的a、b、c、d四项的分数分别相加,得出4个总分数。分数最高的一项,就是你的性格的基本类型。即:a为敏感型;b为感情型;c为思考型;d为想象型。 第一种:敏感型 这类人精神饱满,好动不好静,办事爱速战速决,但是行为常有盲目性。与人交往中,往往会拿出全部热情,但受挫折时又容易消沉失望。这类人最多,约占40%,在运动员、政府人员和各种职业的人中均有。 第二种:感情型 这类人感情丰富,喜怒哀乐溢于言表。别人很容易了解其经历和困难,不喜欢单调的生活,爱刺激,爱感情用事,讲话写信热情洋溢。在生活中喜欢鲜明的色彩,对新事物很有兴趣。在与人交往中,容易冲动,易反复无常,傲慢无礼,所以与其他类型人有时不易相处。这类人占25%,在演员、活动家和护理人员较多。 第三种:思考型 这类人善于思考,逻辑思维发达,有较成熟的观点,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一经做出决定,能够持之以恒。生活、工作有规律,爱整洁,时间观念强,重视调查研究和精确性。但这类人有时思想僵化、教条、纠缠细节、缺乏灵活性。这类人约占25%,在工程师、教师、财务人员和数据处理人员中较多。 第四种:想象型 这类人想象力丰富,憧憬未来,喜欢思考问题。在生活中不太注重小节,对那些不能立即了解其想法价值的人往往很不耐烦。有时行为刻板,不易合群,难以相处。这类人不多,大约只占10%,在科学家、发明家、研究人员和艺术家、作家中居多。 下面是一套性格类型测量表,测一测,你的性格属于哪一种。上述测试题,每题都有“是”、“似是而非”、“非”三种答案。 计分 凡单数题(1、3、5、7……),“是”为0分;“似是而非”为1分;“非”为2分。 凡双数题(2、4、6、8……),“是”为2分;“似是而非”为1分;“非”为0分。 分析 累计得分在: 90分以上,是典型外倾型性格; 71~90分,是稍外倾型性格; 51~70分,是外倾、内倾混合型性格; 31~50分,是稍内倾型性格; 30分以下,是典型内倾型性格。 1

各种量表详解大全

心理咨询师技能——各种量表详解大全 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 MMPI—1: ●哈特卫—麦金利 1943年自陈量表经验效标法 ●566个自我报告形式项目其中16道重复题分为基础量表(临床量表10个和效度量表4个)和附加量表4个。 ●16岁以上小学毕业以上。13—16岁也可。线性T分计算法卡片(个人)手册(个人、团体) ●前566题原始分超过30分,或前399题超过22分,则答卷无效。 ●T=50+10(X-X′)∕SD T量表分 X原始分 X′样本平均分 SD 样本标准差 50为平均数 10为标准差 ●结果解释:T分70以上(美国),或T分60以上表示异常。 ●临床量表: 1、Hs—疑病(33个题目)症状:总觉得身体欠佳,表现疑病倾向; 2、D—抑郁(60个题目)症状:犹豫淡漠悲观; 3、Hy—癔病(60个题目)症状:天真外露幼稚自我陶醉; 4、Pd—精神病态(50个题目)症状:蔑视社会世俗有复仇攻击观念; 5、Mf—男子气、女子气(60个题目) 6、Pa—偏执(40个题目)多疑孤独烦恼过分敏感; 7、Pt—精神衰弱(48个题目)自责自罪反复思考; 8、Sc—精神分裂症(78个题目)怪异行为; 9、Ma—轻躁狂(46个题目)观念飘忽情感多变; 10、Si—社会内向(70个题目)善交际和不善交际; Pd—精神病态分高于60分可诊断为人格异常,包括反社会人格和被动攻击性人格; Pa—偏执高于70分可能存在偏执妄想; Pt、D、Hs同时升高则是一个神经症测图; Sc—精神分裂症高于80分可表现妄想、人格解体; Ma—轻躁狂高于90分可考虑躁狂相; ●效度量表: 1、Q:疑问;高分表示逃避现实。 2、L:说谎;15个题目;超过10分不能信任结果。 3、F:诈病:64个题目;高分表示精神病程度重。 4、K:校正;30个题目;一是测试是否隐瞒或防卫。二是修正量表分。 ●注意事项: 1、测验前让被试者知道测验的重要性,争取合作并详细记录测验时试者的表现。 2、不要对问题做过多的考虑,无所谓考虑正确与不正确,不必有顾虑。 3、回答以现在的想法为准。 4、如果被试者情绪不稳定可将测验分成几次完成。 5、使用量表时用英文或数字代替。 MMPI—2:自陈量表经验效标法

各量表的计算方法

****【各量表的计算方法】 T=100+15(X-ˉX)/SD 2、联合瑞文:原始分→百分等级→IQ 采用离差智商:T=100+15(X-ˉX)/SD 3、中国比内: ①心理年龄(1905年)②比率智商(1916年)=心理年龄/实际年龄*100③离差智商(1960年)T=100+16(X-ˉX)/SD T=10+3(X-ˉX)/SD T分数:T=50+10(X-ˉX)/SD2、16PE采用标准十分:T=5.5+1.5(X-ˉX)/SDT=5+1.5(X-ˉX)/SD SCL-90、SAS、SDS,都是不用转换T分,只用原始分划线。 ****【确定信度可以接受的水平】 信度系数r xx=1最可信,表示完全没有测量误差;为r xx=0时,则所有的变异和差别都反映的是测量误差;一般原则是:r xx<0.7时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做出评价或预测,而且不能作团体比较;当r xx大于或等于0.7而不够0.85时只能用于团体,不能用于个体;当r xx大于或等于0.85时才能用来鉴别或预测个人成绩或作为。 ****【智商】 1、智商的提出——心理年龄 19世纪末,比内首创智力测验的理论和方法。1904年比内与其助手西蒙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以后于1908年第一次进行修订。修订后的量表首先采用了心理年龄,或称智力年龄的概念,简称心龄或智龄。 2、智商的计算方法 (1)比率智商 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提出,是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龄所得商数,即为智力商数,或比率商数。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推孟编制的“斯坦福-比内量表”中正式引用了智力商数并加以改进。为去掉商数的小数,将商数乘以100,用IQ代表智商。 IQ=MA / CA*100 (2)离差智商 韦克斯勒在编制智力测验时,提出了另一个智商的计算法。其重要特点是放弃了心理年龄的概念,但仍保留了智商的概念,离差智商是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上,它表示的是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因而是表示智力高低的一种理想的指标。离差智商是被试者成绩与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 IQ=100+15z’=100+15(X-ˉX)/SD X:被试者的量表分数,ˉX:被试者所在年龄的平均量表分数,SD:这一年龄水平被试的量表分数的标准差。 ****【韦氏成人智力测(WAIS-RC)】 ★【测验材料】:1981龚耀先;适用16岁以上;分农村和城市两式。 6个言语量表:知识、领悟、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词汇 5个操作量表:数字符号、图画填充、木块图、图片排列、图形拼凑 中国修订的韦氏三量表: 韦氏成人量表:WAIS-RC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韦氏幼儿智力量表:C-WYC-SI ★【测验记分】: 1)记原始分:对于有时间限制的项目,以反应的速度和正确性作为评分的依据。不限时间的项目,则按反应的质量给予不同的分数。有的项目通过记1分,未通过记0分;有的项目按回答的质量分别记0、1、2分。 2)换算成标准分:一个分测验中的各项目得分相加,称分测验的粗分(或称原始分)。粗分按手册上相应用表可转化成平均数为10,标准差为3的量表分。分别将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的量表分相加,便可得到言语量表分和操作量表分。再将二者相加,便可得到全量表分。最后,根据相应用表换算成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由于测验成绩随年龄变化,各年龄组的智商是根据标准化样本单独的,查被试者的智商一定要查相应的年龄组。即分测验的原始分/量表分不用年龄组来转换,而是用总常模计算;总分则相反。 ****【联合型瑞文测验(CRT)】 (彩色+标准)修订:李丹、王栋等 72个测题,★【适用范围】:5至75岁。团体施测:三年级以上,65岁以下,以不超过50人为限;幼儿、弱智、书写困难的老人个别测验。 时限:40分钟交卷。20分钟和30分钟各报一次时间。 ★【测验记分】:本测验题一律为二级评分,即答对给1分,答错为0分。被试在这个测验上的总得分就是他通过的题数,即测验的原始分数。 本测验的量表分数是先将被试的原始分数换算为相应的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IQ分数。 ★【结果解释】:也采用离差智商的计算法,100标准分,15 以智力的二因素理论为基础。每次施测团体应不超过50 ****【中国比内测验】 ★【测验材料】:比内测验首先由比内和西蒙于1905年编织而成,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它的改进历程主要围绕两个问题进行:一是由心理年龄→比率智商→离差智商;二是采用混排还是分测验。我们选用的是吴天敏教授1982年完成的中文版第三次修订本,称中国比内测验。51个试题 ★【适用范围】:2~18岁;农村城市共用一套试题;采用离差智商的计算法,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6(100+16Z)。 ★【施测步骤】:2-5岁从第1题答;6-7岁从第7题答。连续5题不通过,停止测验。属于个别实测;主试与被试面对面。 ★【测验记分】: 1)通过1题记1分,连续5题不通过停止测验。将被试者答对题目的分数,加上承认他能通过的题目的补加分数,便得到测验的总分。即测验的总分=答对的题数+补加分数。 2

(完整word版)各类心理量表大全,推荐文档

认知、智力类 韦氏智力测验(成人) 美国贝尔维精神病院主任、医学心理学家韦克斯勒(D.Wechsler)长期从事心理测验的编制和研究工作,在智力测验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编制了一套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适用于16岁以上的成人,此外,他还编制了适用于6.5-16岁儿童的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和适用于4-6.5岁儿童的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WPPSI)。韦氏三个量表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衔接,适用于4岁到74岁的被试,是国际上通用的权威性智力测验量表。这三个量表分别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我国心理学家引进、修订,出了中文版并制定了中国常模。韦克斯勒是根据人类智力是由几种不同的能力组合而成的观点来编制其量表的。因此,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不仅能了解个体智力发展的水平,而且能够了解构成个体智力各因素发展的特点。韦氏量表包括言语和操作两个分量表,言语分量表包括常识、理解、算术、类同、词汇和背数(又称数字广度)6个测验项目;操作分量表包括填图、图片排列、积木图案、拼图、译码和迷津6个分测验。韦氏量表可以同时提供总智商分数、言语智商分数和操作智商分数以及十个分测验分数,能较好地反映智力的整体和各个侧面。 智商智商分等 130以上好超常 120-129 超常 110-119中上 90-109中等 80-89中下 70-79边缘 69以下智力缺陷 50-69轻度智力障碍 35-49中度智力障碍 20-34重度智力障碍 20以下极重度智力障碍

临床记忆量表分析系统(MQ) "临床记忆量表"于1984年12月编制完成,并通过技术鉴定。由于实际需要,分别于1986年和1989年将量表有文化部分的年龄范围扩展至15岁-9岁和7一14岁,并建立了有关常模。 十多年来,量表已多次再版,量表中个别刺激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做了适当更换(例如:联想词"紧张一公社"中,因"公社"已不复存在,现改为"紧张一农村")。有些词汇由于发音问题也进行了适当修改,(例如:"水果"类指向词中,"杏"念读不清楚,现改为"草莓")。再版的个别变动,以不影响原常模的使用为前提,使之应用更为合理。目前,在全国普遍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本量表主要应用于临床记忆障碍的诊断、疾病康复疗效的评定、药物效果的评价、教育领域学习、记忆能力的评估,还应用于儿童、少年、成年及老年记忆的研究,国防人员的选拔,以及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可靠和有意义的结果。 本系统是根据"临床记忆量表手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许淑莲等,1996)"改编而成。它集科学的心理测量与诊断技术和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于一体,快速、准确地判断被试的记忆状况。与以往手工操作相比,本系统数据录入、计算更加简便、准确、迅速,一致性强,结果解释也更加详细、准确和客观。本系统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年龄7~89岁正常人及各科病人均可使用。包括各类精神病人及神经症病人。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分析系统(WCST)

平衡功能评估量表

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 注:1、无支撑坐位时双足应着地;2、检查健侧伸展防护反应时,术者要从患侧向健侧轻推患者接近失衡点,观察有无反应,同理,检查患侧,要从健侧轻推。

1.坐到站:尽量不用手支撑。 ()4不用手扶持独立稳定地站起 ()3用手扶持独立地站起 ()2经过几次努力用手扶持站起 ()1需要较少的帮助站起 ()0需要中度或最大的帮助站起 2 .无支撑站立:没有扶持下站立2分钟 ()4安全站立2分钟 ()3监护下站立2分钟 ()2无扶持下站立30秒 ()1经过几次努力无扶持站立30秒 ()0无扶持不能站立30秒 3.无靠背的坐位:双足稳定支撑于地板,手臂交叉维持 2分钟 ()4安全坐2分钟 ()3监护下坐2分钟 ()2坐30秒 ()1坐10秒 ()0没有支撑不能坐10秒 4.站立到坐。 ()4少量用手帮助安全地坐下 ()3用手帮助控制身体下降 ()2后方的腿靠着椅子控制身体下降 ()1独立地坐但不能控制身体下降 ()0扶持下坐 5.转移:从椅到椅或床到椅 ()4少量用手帮助下安全转移 ()3大量用手帮助下安全转移 ()2 口头提示或监护下转移 ()1需要一人帮助下转移 ()0需要二人帮助下转移 6.闭眼无支撑下站立:站立10秒 ()4安全站立10秒 ()3监护下站立10秒 ()2站立3秒 ()1站立稳定但闭眼不超过 3秒 ()0需要帮助以防摔倒 7.双脚并拢无支撑站立 ()4自己并拢双脚安全站立 1分钟 ()3自己并拢双脚监护下站立1分钟 ()2自己并拢双脚站立不超过30秒 ()1帮助下并拢双脚站立 15秒 ()0帮助下并拢双脚站立不超过15秒8.站立下向前伸手:双手向前抬高 90度,尽可能向 前伸手指 ()4向前伸超过25厘米 ()3向前伸超过12.5厘米 ()2向前伸超过5厘米 ()1监护下向前伸手 ()0尝试向前伸手时失去平衡 9.站立时从地板捡起物体:物体放在双脚前方 ()4轻松安全地捡起物体 ()3监护下捡起物体 ()2离物体3 — 5厘米不能捡起物体但能独自保持平衡()1不能捡起物体,尝试时需要监护 ()0不能尝试或需要帮助维持平衡以防摔倒 10.站立时转身往左、右肩后看。 ()4看到双侧后方,重心转移良好 ()3看到一侧后方,另一侧缺乏重心转移 ()2只能轻微侧身,可维持平衡 ()1监护下尝试侧身 ()0帮助下尝试侧身 11. 360度转身:顺时针、逆时针两个方向 ()4安全地360度转身:4秒内两个方向 ()3安全地360度转身:4秒内一个方向 ()2安全地360度转身但速度较慢 ()1 口头提示或监护下转身 ()0帮助下转身 12?站立时交替抬腿置于小矮凳上:连续4次共8步()4独立安全地站立,20秒内完成8步 ()3独立站立,超过 20秒完成8步 ()2没有监护下完成4步 ()1少量帮助下完成2步或以上 ()0帮助下以防摔倒或不能尝试 13. 一只脚放在另一脚前方站立:步长必须超过脚的长度,步宽与该儿童平时步宽相似。 ()4双脚一前一后独立保持 30秒 ()3 一只脚在另一脚稍前方独立保持30秒 ()2更小的步长独立保持 30秒 ()1帮助下迈步保持15秒 ()0站立或迈步时失去平衡 14.单脚站立 ()4独立单脚站立超过 10秒 ()3独立单脚站立5 — 10秒 ()2独立单脚站立3秒或以上 ()1尝试抬腿不能保持3秒但能独立站立 ()0不能尝试或帮助下防止摔倒 Berg平衡量表总分 ________

心理学常用量表整理

多动症诊断规范: 临床表现 注意缺陷 该障碍患儿注意集中时间短暂注意力易分散他们常常不能把无关刺激过滤掉对 各种刺激都会产生反应因此患儿在听课做作业或做其它事情时注意力常常难以保 持持久好发愣走神;经常因周围环境中的动静而分心并东张西望或接话茬;做事往往难以持久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去做另一件事;难以始终地遵守指令而完成要求完成的任务;做事时也常常不注意细节常因粗心大意而出错;经常有意回避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集中精力的任务如写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这些任务常常丢三落四遗失自己的物品 或好忘事;与他/她说话也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等 活动过度 活动过度是指与同年龄同性别大多数儿童比儿童的活动水平超出了与其发育相适 应的应有的水平活动过度多起始于幼儿早期但也有部分患儿起始于婴儿期在婴儿期 患儿表现为格外活泼爱从摇篮或小车里向外爬当开始走路时往往以跑代步;在幼儿期后患儿表现好动坐不住爱登高爬低翻箱倒柜难以安静地做事难以安静地玩 耍上学后因受到纪律等限制患儿表现更为突出患儿上课坐不住在座位上扭来扭 去小动作多常常玩弄铅笔橡皮甚至书包带与同学说话甚至下座位;下课后招惹同学话多好奔跑喧闹难以安静地玩耍进入青春期后患儿小动作减少但可能主观 感到坐立不安 好冲动 该障碍患儿做事较冲动不考虑后果因此患儿常常会不分场合地插话或打断别人 的谈话;会经常打扰或干涉他人的活动;老师问话未完会经常未经允许而抢先回答;会常常登高爬低而不考虑危险;会鲁莽中给他人或自己造成伤害患儿情绪也常常不稳定容易过度兴奋也容易因一点小事而不耐烦发脾气或哭闹甚至出现反抗和攻击性行为 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 部分该障碍患儿存在空间知觉障碍视听转换障碍等虽然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但由于注意障碍活动过度和认知障碍患儿常常出现学习困难学业成绩常明显落后 于智力应有的水平案例中小强的情况也足以说明这一特征 情绪行为障碍

简明精神量表BRS说明及结果解释

简明精神量表(BPRS) 简明精神病(科)量表(TheBriefPsychiatricRatingScale,BPRS),由Overall和Gorham于1962年编制。它是精神科应用得最广泛的评定量表之一,本量表初版为16项,以后增加为18项。量表协作组又增添了2项(工作和自知力)。但一般的都是18项版本。 【项目、定义和评定标准】 BPRS中所有项目采用1~7分的7级评分法,各级的标准为:(1)无症状;(2)可疑或很轻;(3)轻度;(4)中度;(5)偏重;(6)重度;(7)极重。如果未测,则记0分,统计时应剔除。 原版本无工作用评分标准,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和量表协作组,和美国的Woerner(BPRS-A)各编制了一份,本节将后两者附后,供评定时参考。 1.关心躯体健康:指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不考虑其主诉有无客观基础。 2.焦虑:指精神性焦虑,即对当前及未来情况的担心,恐惧或过分关注。 3.情感交流障碍:指与检查者之间如同存在无形隔膜,无法实现正常的情感交流。

4.概念紊乱:指联想散漫、零乱和解体的程度。 5.罪恶观念:指对以往言行的过分关心内疚和悔恨。 6.紧张:指焦虑性运动表现。 7.装相和作态:指不寻常的或不自然的运动性行为。 8.夸大:即过分自负,确信具有不寻常的才能和权力等。 9.心境抑郁:即心境不佳、悲伤、沮丧或情绪低落的程度。 10.敌对性:指对他人(不包括检查者)的仇恨、敌对和蔑视。 11.猜疑:指检查当时认为有人正在或曾经来意地对待他。 12.幻觉:指没有相应外界刺激的感知。 13.动作迟缓:指言语、动作和行为的减少和缓慢。 14.不合作:指会谈时对检查者的对立、不友好、不满意或不合作。 15.不寻常思维内容:即荒谬古怪的思维内容。 16.情感平淡:指情感基调低,明显缺乏相应的正常情感反应。 17.兴奋:指情感基调增高,激动,对外界反应增强。 18.定向障碍:指对人物、地点或时间分辨不清。 量表协作组增加2个项目: X1.自知力障碍:指对自身精神疾病、精神症状或不正常言行缺乏认识。 X2.工作不能:指对日常工作或活动的影响。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 (2007-06-05 15:27:25) 一般正常人昏迷指数是15,若是7以下叫深度昏迷,若是3~5之下,经插气管急救后,还未提高就有可能会成为植物人,昏迷指数最低就是 3,不可能再低。 昏迷指数指就是「格拉斯哥昏迷指数」(简写成GCS),是由Dr.Jennett于1974年于格拉斯哥提出。 这项指数在西元1977年做过小幅度修正。因为使用简单、客观之评估量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在这二十几年来已经成为全世界评估昏迷程度的主要标准,而其使用范围也不局限于头部外伤,如中风等可造成意识障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大多使用此项指数。 昏迷指数的评估包含睁眼反应、语言反应与运动反应三个部份。其中睁眼反应若病患自己能张开眼睛得到4分,听到别人说话而张开眼睛得到3分,若因为检查者施以疼痛刺激而张开眼睛得2分,完全没有睁眼反应得1分。 语言反应若对时、地、人等定向问题可以正确回答得5分,若虽可回答问题,但答案错误则得4分,若回答文不对题,但仍有语言结构则得3分,若能发出声音,但无法了解其意思则得2分,若无法发出声音则得1分。 运动反应若可以遵从口头指示作动作则得6分,若疼痛刺激时,手脚可向刺激处移动得5分,若疼痛刺激时肢体可回缩得4分,疼痛刺激时肢体呈屈曲反射得3分,疼痛刺激时肢体呈伸张反射得2分,若身体全无运动反应则得1分。 将三个部分分数相加后昏迷指数总分满分为15分,最低为3分。头部外伤病患的昏迷指数,如果是13─15分,病情为轻度;9─12分,为中度;8分或更低的话,即是严重头部外伤 意识障碍的评定量 表3Glasgow coma scale(GCS):1974年由苏格兰格拉斯哥(Glasgow)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的Teasdale、Jennett于Lancet上发表。包括睁眼(E)、言语(V)、运动(M)三个子项15条,评分从最低3分到最高15分。这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的意识障碍评定量表,从最初的用于颅脑外伤后昏迷的评估到各种原因导致的各个学科的意识障碍。GCS也成为此后诸多量表的模板。但是,GCS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评价者的有限经验和缺乏训练等使得得分偏低;如果患者采用气管切开或插管辅助通气则言语评定受限;患者失语对言语的影响;眼睛损伤、眼周水肿、面部创伤、第Ⅶ颅神经损伤对睁眼的评定影响;EVM三个子项权重不一致等等。 Glasgow Leige scale(GLS):鉴于GCS没有将脑干反射纳入评定内容,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改进。1982年比利时列日大学的Born在格拉斯高昏迷量表的基础上增加了脑干反射的评定内容,称之为格拉斯高列日量表(Glasgow Leige scale,GLS)。包括眼前额

16-PF--量表及计分解释,适合的职业

职业性格测验量表 有关性格的自测量表很多,而最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编制的16种人格因素测验。卡特尔16种性格因素测验从乐群性,智慧性,稳定性,影响性,活泼性,有恒性,交际性,情感性,怀疑性,想象性,世故性,忧虑性,变革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16个相对独立的性格维度对人进行评价,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人的性格特点,该测验共由187道题组成,在职业指导及人员选拔领域被广泛运用。以下为卡特尔16种性格因素测验的测试题及评分标准。 本测试包括一些有关个人生活情形的问题,每个人对这些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的回答也就自然会有所不同。因而对问题如何回答,不存在“对”与“不对”之分,只是表明您对这些问题的态度。请您尽量表达您个人的意见,不要有所顾忌。 (测验题) 每一个问题都有三个被选项,但您对每个问题只能选择一个项目。请尽量少选中性答案。每个问题都要回答。务必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对每个问题不要过多考虑,请尽快回答。 1.我很明了本测试的说明: (A)是的(B)不一定(C)不是的 2.我对本测试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做到诚实地回答: (A)是的(B)不一定(C)不同意 3.如果我有机会的话,我愿意: (A)到一个繁华的城市去旅行 (B)介于(A),(C)之间 (C)浏览清静的山区 4.我有能力应付各种困难: (A)是的(B)不一定 (C) 不是的 5.即使是关在铁笼里的猛兽,我见了也会感到惴惴不安: (A)是的(B)不一定(C)不是的 6.我总是不敢大胆批评别人的言行: (A)是的(B)有时如此(C)不是的 7.我的思想似乎: (A)比较先进(B)一般(C)比较保守 8.我不擅长说笑话,讲有趣的事: (A)是的(B)介于(A),(C)之间(C)不是的 9.当我见到邻居或新友争吵时,我总是: (A)任其自己解决(B)介于(A),(C)之间(C)予以劝解 10.在群众集会时,我: (A)谈吐自如(B)介于(A),(C)之间(C)保持沉默 11.我愿意作一个: (A)建筑工程师(B)不确定 (C)社会科学研究者 12.阅读时,我喜欢选读: (A)自然科学书籍(B)不确定 (C)政治理论书籍 13.我认为很多人都有些心里不正常,只是他们不愿承认: (A)是的(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14.我希望我的爱人擅长交际,无须具有文艺才能: (A)是的(B)不一定 (C)不是的

SCL症状自评量表及评分解释

症状自评量表 指导语:您好:请您根据最近一周以来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符合您的一项,并在每题后的5个方格中选择一格,并标记。然后将每题得分填在测验后相应题号的评分栏中,其中“无”记1分,“轻度”记2分,“中度”记3分,“相当重”记4分,“严重”记5分。 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 1. 头痛□□□□□ 2. 神经过敏,心中不踏实□□□□□ 3. 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 4. 头晕或晕倒□□□□□ 5. 对异性的兴趣减退□□□□□ 6. 对旁人责备求全□□□□□ 7. 感到别人能控制您的思想□□□□□ 8. 责怪别人制造麻烦□□□□□ 9. 忘性大□□□□□ 10. 担心自己的衣饰整齐及仪态的端正□□□□□ 11. 容易烦恼和激动□□□□□ 12. 胸痛□□□□□ 13. 害怕空旷的场所或街道□□□□□ 14. 感到自己的精力下降,活动减慢□□□□□ 15. 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16. 听到旁人听不到的声音□□□□□ 17. 发抖□□□□□

18. 感到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19. 胃口不好□□□□□ 20. 容易哭泣□□□□□ 21. 同异性相处时感到害羞不自在□□□□□ 22. 感到受骗、中了圈套或有人想抓住您□□□□□ 23. 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 24. 自己不能控制地发脾气□□□□□ 25. 怕单独出门□□□□□ 26. 经常责怪自己□□□□□ 27. 腰痛□□□□□ 28. 感到难以完成任务□□□□□ 29. 感到孤独□□□□□ 30. 感到苦闷□□□□□ 31. 过分担忧□□□□□ 32. 对事物不感兴趣□□□□□ 33. 感到害怕□□□□□ 34. 感情容易受到伤害□□□□□ 35. 旁人能知道您的私下想法□□□□□ 36. 感到别人不理解您、不同情您□□□□□ 37. 感到人们对您不友好,不喜欢您□□□□□ 38. 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得正确□□□□□ 39. 心跳得很厉害□□□□□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解释

”2 ci*

量表简介: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面对环境中的挑 战能否采 取适应性的行为的知觉或信念。一个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的人,在生活中会更积极、更主动。这种?能做什么”的认知反映了一种个体对环境的控制感。因此自我效能感是以自信的理论看待个体处理生活中各种压力的能力。 —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由Schwarzer等人编制, 中文版由王才康等人(2001)翻译修订,对其信效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GSES具有良好的信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A=,重测信度r=(p<,折半信度为r=(n=401,p

不正正正 正确确确 1 ?如果我尽力去做的话,我总是能够解决问题 的。 □ □□□ 2?即使别人反对我,我仍有办法取得我所要 的。 □ □□□ 3?对我来说,坚持理想和达成目标是轻而易举 的。 □ □□□ 4?我自信能有效地应付任何突如其来的事 情。 □ □□□ 5?以我的才智,我定能应付意料之外的情 况。 □ □□□ 6?如果我付出必要的努力,我一定能解决大多数的难 题。 □ □□□ 7?我能冷静地面对困难,因为我可信赖自己处理问题的能 力。 □ □□□

&面对一个难题时,我通常能找到几个解决方法。 □ □□□ 9?有麻烦的时候,我通常能想到一些应付的方法。 □ □□□ 10?无论什么事在我身上发生,我都能够应付自如。 □ □□□ 记分方法完全不正确1 尚算正确2 多数正确3 完全正 确4 分数越高说明自信心越高 1-10你的自信心很低,甚至有点自卑,建议经常鼓励自己,相信自己是行的,正确地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会欣赏 10-20你的自信心偏低,有时候会感到信心不足,找 出自己的优点,承认它们,欣赏自己。

(完整版)平衡功能评估量表

结果分析:最高平衡评分为14分,对训练后平衡能力变化进行比较。 注:1、无支撑坐位时双足应着地;2、检查健侧伸展防护反应时,术者要从患侧向健侧轻推患者接近失衡点,观察有无反应,同理,检查患侧,要从健侧轻推。

1.坐到站:尽量不用手支撑。 ()4不用手扶持独立稳定地站起 ()3用手扶持独立地站起 ()2经过几次努力用手扶持站起 ()1需要较少的帮助站起 ()0需要中度或最大的帮助站起 2.无支撑站立:没有扶持下站立2分钟 ()4安全站立2分钟 ()3监护下站立2分钟 ()2无扶持下站立30秒 ()1经过几次努力无扶持站立30秒 ()0无扶持不能站立30秒 3.无靠背的坐位:双足稳定支撑于地板,手臂交叉维持2分钟 ()4安全坐2分钟 ()3监护下坐2分钟 ()2坐30秒 ()1坐10秒 ()0没有支撑不能坐10秒 4.站立到坐。 ()4少量用手帮助安全地坐下 ()3用手帮助控制身体下降 ()2后方的腿靠着椅子控制身体下降 ()1独立地坐但不能控制身体下降 ()0扶持下坐 5.转移:从椅到椅或床到椅 ()4少量用手帮助下安全转移 ()3大量用手帮助下安全转移 ()2口头提示或监护下转移 ()1需要一人帮助下转移 ()0需要二人帮助下转移 6.闭眼无支撑下站立:站立10秒 ()4安全站立10秒 ()3监护下站立10秒 ()2站立3秒 ()1站立稳定但闭眼不超过3秒 ()0需要帮助以防摔倒 7.双脚并拢无支撑站立 ()4自己并拢双脚安全站立1分钟 ()3自己并拢双脚监护下站立1分钟 ()2自己并拢双脚站立不超过30秒 ()1帮助下并拢双脚站立15秒 ()0帮助下并拢双脚站立不超过15秒 8.站立下向前伸手:双手向前抬高90度,尽可能向前 伸手指 ()4向前伸超过25厘米 ()3向前伸超过12.5厘米 ()2向前伸超过5厘米 ()1监护下向前伸手 ()0尝试向前伸手时失去平衡 9.站立时从地板捡起物体:物体放在双脚前方 ()4轻松安全地捡起物体 ()3监护下捡起物体 ()2离物体3-5厘米不能捡起物体但能独自保持平衡()1不能捡起物体,尝试时需要监护 ()0不能尝试或需要帮助维持平衡以防摔倒 10.站立时转身往左、右肩后看。 ()4看到双侧后方,重心转移良好 ()3看到一侧后方,另一侧缺乏重心转移 ()2只能轻微侧身,可维持平衡 ()1监护下尝试侧身 ()0帮助下尝试侧身 11.360度转身:顺时针、逆时针两个方向 ()4安全地360度转身:4秒内两个方向 ()3安全地360度转身:4秒内一个方向 ()2安全地360度转身但速度较慢 ()1口头提示或监护下转身 ()0帮助下转身 12.站立时交替抬腿置于小矮凳上:连续4次共8步()4独立安全地站立,20秒内完成8步 ()3独立站立,超过20秒完成8步 ()2没有监护下完成4步 ()1少量帮助下完成2步或以上 ()0帮助下以防摔倒或不能尝试 13.一只脚放在另一脚前方站立:步长必须超过脚的长度,步宽与该儿童平时步宽相似。 ()4双脚一前一后独立保持30秒 ()3一只脚在另一脚稍前方独立保持30秒 ()2更小的步长独立保持30秒 ()1帮助下迈步保持15秒 ()0站立或迈步时失去平衡 14.单脚站立 ()4独立单脚站立超过10秒 ()3独立单脚站立5-10秒 ()2独立单脚站立3秒或以上 ()1尝试抬腿不能保持3秒但能独立站立 ()0不能尝试或帮助下防止摔倒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解释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量表简介: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面对环境中的挑战能否采取适应性的行 为的知觉或信念。一个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的人,在生活中 会更积极、更主动。这种“能做什么”的认知反映了一种个体对环境的控制感。因此自我效能感是以自信的理论看待个体处理生活中各种压力的能力。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由Schwarzer等人编制,中文版由王才康等人( 2001)翻译修订,对其信效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GSES 具有良好的信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 bachA=0.8 7,重测信度 r=0.83(p<0.001),折半信度为r=0.82(n=401,p<0.001)。GSES 只有一个维度。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一些描述,每个描述后有四个选项,请根据真实情况,在最 符合您情况的一项上打V。 1. 如果我尽力去做的话,我总是能够解决问题的。 2. 即使别人反对我,我仍有办法取得我所要的。 3. 对我来说,坚持理想和达成目标是轻而易举的。 4. 我自信能有效地应付任何突如其来的事情。 5. 以我的才智,我定能应付意料之外的情况。 6. 如果我付出必要的努力,我一定能解决大多数的难题。 7. 我能冷静地面对困难,因为我可信赖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宀尚多宀全算数全不正正正正确确确确 □□□□□□□□□□□□□□□□□□□□□□□□□□□□

8. 面对一个难题时,我通常能找到几个解决方法。□□ □□ 9. 有麻烦的时候,我通常能想到一些应付的方法。□□ □□ 10. 无论什么事在我身上发生,我都能够应付自如。□□ □□记分方法 完全不正确1 尚算正确2 多数正确3 完全正确4 分数越高说明自信心越高 1-10 你的自信心很低,甚至有点自卑,建议经常鼓励自己,相信 自己是行的,正确地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会欣赏自己。 10-20 你的自信心偏低,有时候会感到信心不足,找出自己的优点,承认它们,欣赏自己。 20-30 你的自信心较高。 30-40 你的自信心非常高,但要注意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说明

王才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第 1 页共 2页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王才康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广州,510631 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1,2]。自我效能感与结果期望不同,后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动后果的知觉,而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人们对自己行动的控制或主导。一个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的人,在生活中会更积极、更主动。这种“能做”的认知反映了一种对环境的控制感,因此自我效能感反映了一种个体能采取适当的行动面对环境挑战的信念。自我效能感以自信的观点看待个体处理生活中各种压力的能力。 按照Bandura的理论,不同自我效能感的人其感觉、思维和行动都不同。就感觉层面而言,自我效能感往往和抑郁、焦虑及无助相联系。在思维方面,自我效能感能在各种场合促进人们的认知过程和成绩,这包括决策质量和学业成就等。自我效能感能加强或削弱个体的动机水平。自我效能高的人会选择更有挑战性的任务,他们为自己确立的较高的目标并坚持到底。一旦开始行动,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会付出较多的努力,坚持更长的时间,遇到挫折时他们又能很快恢复过来。自我效能感还被广泛用于学校环境、情绪障碍、心理和生理健康以及职业选择等领域。因此可以说自我效能感已成为临床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主要变量[3-4] 。 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是一个领域特定(domain-specific)的概念,因为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有较高的自我信念,在另一方面可能并不是这样。但研究者也发现有一种一般性的自我效能感存在,它指的是个体应付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最早的德文版系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著名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完成[3],开始时共有20个项目,后来改进为10个项目。目前该量表已被翻译成至少25种语言,在国际上广泛使用。中文版的GSES最早由张建新和Schwarzer于1995年在香港的一年级大学生中使用[5]。至今中文版GSES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项目及评定标准】 GSES共10个项目,涉及个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比如“遇到困难时,我总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具体项目参表1。 GSES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形式,各项目均为1~4评分。对每个项目,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或“完全正确”。评分时,“完全不正确”记1分,“有点正确”记2分,“多数正确”记3分,“完全正确”记4分。 【评定注意事项】 1.同其它自评量表一样,一定要让被试看明白指导语及有关问题。 2.量表由被试自行填写,可进行个别测试,也可用于团体测试。 3.一般来说,本量表适用于大、中学生群体。 4.必须答齐全部10题目,否则无效。 【统计指标及结果分析】 GSES为单维量量,没有分量表,因此只统计总量表分。把所有10个项目的得分加起来除以10即为总量表分。 【应用评价】 1.GSES题目少,操作简便,可广泛用于大中学生的心理测评和有关心理学研究。 2.根据Schwarzer报告,在不同文化(国家)的多次测定中,GSES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75和.91之间,一直有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汇聚效度和区分效度)。比如GSES和自尊、乐观主义有正相关关系,和焦虑、抑郁和胜利症状有负相关关系[3]。 3.根据Schwarzer对7767名成年人调查,在GSES上的平均得分为2.86。此外,男性在GSES上的得分高于女性,不同文化(国家)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