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讲稿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学全本课堂PPT

针灸治疗学全本课堂PPT
1.皮肤针法 选择腰部疼痛部位,用梅花针叩刺 出血,加拔火罐。 ●适用于寒湿腰痛和瘀血腰痛。
*
[病因病机]
腰痛
[治疗] 治法 疏通经络,行气止痛。 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 为主。 取穴 1、足太阳经型 2、足少阳经型
[症状]
[定义] 坐骨神经痛是指多种病因所致的沿坐骨神 经通路,(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 特点的综合征。
[附]坐骨神经痛
环跳 阳陵泉
*
痿证
定义: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 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下肢痿弱较为多见,故称“痿蹙”。 西医诊断:运动神经原病、周围神经损伤、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脑瘫、外伤性截瘫等。 病因:外邪侵袭(湿热毒邪)、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以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瘫痪或肌肉萎缩为主症。 辅助检查: CT、肌电图、腰椎X光片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
1.基本治疗
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寒痹、湿痹可加灸法。 ★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 ★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
痹证
*
其他治疗
2.穴位注射法 采用当归、丹皮酚、威灵仙等注射 液,在病痛部位选穴,每穴注入0.5 ~1ml,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每 隔1—3日注射1次。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沉,抗“o”,类风 湿因子,x线检查
痹证
*
病因病机
病因: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 ②人体正气不足
风寒湿等邪气 侵入机体经络, 留于关节
痹证
---经脉气血闭阻不同, 不通则痛
*
痹证
主症: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
行痹(风痹):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 舌淡,苔薄白

针灸学课件:针灸治疗学概论

针灸学课件:针灸治疗学概论



治 疗
(五)三部取穴

概 论
三部取穴:将病变的局部、邻近、远端
穴位配合使用。
眼病——晴明、风池、光明
偏头痛——太阳、风池、外关
偏 头 痛
针 灸 治
二、按经配穴-本经配穴法




本经配穴法:脏腑经络病变,取
该经穴位配合使用。(“不盛不虚,
以经取之”)
例:
耳鸣、耳聋—翳风、耳门、中渚 肺病咳嗽—中府、尺泽、列缺
1.因地制宜:


论 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制定治
疗方法。
北方—多用火针、温灸
南方—微针(毫针、皮肤针)


治 疗
2.因时制宜



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时辰特点,制定治
疗方法。
春夏病邪浅表—浅刺
秋冬病邪深在—深刺
择时选穴
(子午流注、灵龟八法、 飞腾八法)


治 疗
3.因人制宜



根据性别、年龄、体质制定治疗方法。
进行组合配伍,其目的在于加强腧
穴之间的协同作用,相辅相成,提
高疗效。
包括:按部配穴 按经配穴

灸 治 疗
一、按部配穴

概 论
(一)局部配穴
局部配穴:选取局部穴位配
合使用。
例:头痛:印堂、太阳、百会
膝痛:内外膝眼、鹤顶


治 疗
(二)上下配穴

概 论
上下配穴:将腰以上及以下穴位配合
使用。
例: 风火牙痛—合谷、内庭
平补平泻

灸 治

(推荐课件)《针灸学》治疗概论医学课件

(推荐课件)《针灸学》治疗概论医学课件
• 经络辨证
• 根据病人体表的某一部位所出现的 疼痛等症状,便可明确地辨别其为 某经的病变。
.
4
辨证归经
• 临床表现 病证(是动病、是主所 生病)
• “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 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手太阴肺经。
• 舌本强痛——足太阴脾经。
• 舌干嗌干——足少阴肾经。
.
5
辨位归经
• 前额痛(鼻炎)——阳明经—— 合谷、内庭
▲左右循经取:偏头痛—同侧取外关,对侧取合 谷;面瘫—同侧取地仓、颊车,对侧取合谷.
▲肩周炎—取对侧条口透承山;
急性腰扭伤—对侧腰痛点
▲中风病后期—取健侧穴
.
45
第五节 特定穴的应用
• 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下合 穴、郄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
46
一、五输穴
• 定义: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 输、经、合五组穴位。
△《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 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冠心病、心绞痛——中冲(心包井) 阳明热盛——内庭(胃荥) 关节痛——太白(脾输) 气喘咳嗽——经渠(肺经) 嗳气、泄泻——足三里(胃合)
.
48
• 2、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
• △子母补泻: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本经取穴:病在某经,根据虚实,取本 经母或子穴。肺经实证,取尺 泽;肺经虚证,取太渊。
.
28
第三节 针灸治疗作用
• 一.疏通经络 • 二.调和阴阳 • 三.扶正祛邪
.
29
一.疏通经络
• 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的最主要、最直接的 作用. 实热:针刺,如高热针大椎等
经络闭阻不通 虚寒:艾灸,如胃寒灸中脘等

中医针灸学讲课稿范文大全

中医针灸学讲课稿范文大全

中医针灸学讲课稿范文大全中医针灸学讲课稿范文:深入浅出的中医针灸一、引言尊敬的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中医针灸学讲师。

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中医针灸学的知识和技术。

中医针灸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中的独特瑰宝。

通过学习和掌握中医针灸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技术,为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提供帮助。

在本课程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中医针灸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

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大家对中医针灸学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二、中医针灸学的基本概念1. 中医针灸学的定义中医针灸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一门独特的学科,主要研究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等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2. 中医针灸学的历史中医针灸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黄帝时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黄帝内经》和《灵枢经》等典籍是中医针灸学的重要经典著作,记录了当时对针灸学的认识和应用。

3. 中医针灸学的基本理论中医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和气血学说等。

这些理论构成了中医针灸学的理论基础,指导着针灸师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中医针灸学的原理1. 穴位与经络中医针灸学认为人体有经脉,经脉上有经络,经络上有穴位。

针灸的作用是通过刺激穴位直接或间接影响经络和脏腑,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和脏腑功能。

2. 刺激与调理中医针灸学认为刺激穴位可以通过经络传导作用,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

不同的刺激方法和手法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如针刺、艾灸、火针、拔罐等。

3. 辨证施治中医针灸学强调辨证施治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因,选取适当的针灸方法和穴位组合。

不同的病症和病机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和穴位选择。

四、中医针灸学的技术和应用1. 针刺技术针刺是中医针灸学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是通过在穴位上插入针管,进行旋转或推拿等手法,达到调整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的目的。

《中医针灸治疗学课件》

《中医针灸治疗学课件》

中医理论与针灸治疗
阴阳平衡
揭示阴阳平衡对身体健康的重要 性。
五行之道
了解五行理论在中医针灸中的应 用。
针灸的魅力
探索针灸治疗对身体和心灵的疗 愈效果。
针灸治疗的常见病症
头痛与偏头痛 失眠与焦虑
消化不良
缓解头痛与偏头痛的针灸疗法。 探索针灸治疗在改善睡眠和缓解焦虑方面的益处。
揭示针灸对促进消。
2 经络理论
了解经络系统在中医针灸 中的关键作用。
3 面疗与穴位
揭示面疗和穴位在放松和 舒缓中的功效。
中医针灸的历史和发展
1
现代进展
2
了解现代医学对中医针灸的认可与研究
进展。
3
古代发展
追忆古代医者对中医针灸的贡献与实践 经验。
国际传播
探寻中医针灸走向世界的趋势和影响。
中医针灸治疗学课件
欢迎来到《中医针灸治疗学课件》!在这里,我们将探索中医针灸的奥秘和 疗效,为您带来有趣而丰富的中医文化之旅。
课程介绍
深入了解中医针灸
学习中医针灸的重要性和应 用范围。
针灸疗法的起源
追溯针灸疗法的历史渊源与 发展。
传统医学的瑰宝
发现中医针灸文化的无穷魅 力。
中医针灸的基本概念
1 气的流动
针灸治疗的操作与技巧
1
针灸器械
2
探索不同针灸器械对疗效的影响和选择。
3
穴位定位
了解定位穴位的技巧和准确方法。
针刺操作
学习正确的针刺操作以确保疗效和安全 性。
中医针灸的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展望针灸治疗在技术、设备 和方法上的创新前景。
全球接受
探索中医针灸在世界范围内 的认可和应用。

针灸治疗学讲课稿范文大全

针灸治疗学讲课稿范文大全

针灸治疗学讲课稿范文大全尊敬的听众,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有关针灸治疗学的知识和技巧。

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刺入针具,针灸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从而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

针灸治疗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著作。

其中,《黄帝内经》中的"经络理论"是针灸治疗学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认为人体有经络,气血通过经络流动,而经络上的穴位是人体表面与内脏之间的联系点。

针灸师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准确地定位穴位,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

针灸的针具包括针管、针身和针柄等部分。

在治疗前,针具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针灸师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以及对不同疾病和穴位的了解。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针灸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如一次插针、留针或刺血等。

针灸治疗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头痛、失眠、消化不良等,还可以用于保健和促进健康。

此外,针灸还可以结合其他疗法,如草药疗法和推拿疗法等,以提高疗效。

针灸治疗学在实践中经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针刺疼痛、出血、皮肤瘀血等。

然而,这些不良反应大多是短暂的,且在合理的操作下会大大减少。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针灸师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卫生要求。

总之,针灸治疗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基础,而且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

作为一种独特的疗法,针灸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起到保健和促进健康的作用。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针灸治疗学。

谢谢!。

康复科针灸讲课稿模板范文

康复科针灸讲课稿模板范文

康复科针灸讲课稿模板范文
尊敬的听众,大家好!
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主题是康复科中的针灸治疗。

首先,针灸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

针灸疗法以经络理论为基础,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激,调节气血运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的目的。

针灸作为康复科中的治疗方法,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首先,针灸无论在治疗疾病的效果,还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

许多患有慢性疼痛,如腰痛、颈肩痛等疾病的患者经过针灸治疗后,可以明显减轻疼痛症状。

其次,针灸具有无副作用的优点。

相较于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不会产生依赖性或对身体器官造成损害。

最重要的是,针灸可以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增加抗病能力,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针灸康复科的治疗范围非常广泛。

它可以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如头痛、关节炎、神经痛等;能够改善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后遗症、面瘫等;还可以改善功能性疾病,如失眠、消化不良等。

此外,针灸还能帮助康复科的患者提高运动能力,减轻运动障碍。

虽然针灸疗法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医师操作,以确保安全性和疗效。

其次,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前需要告知医师有关的身体状况、过敏史等。

最后,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后要遵循医嘱,
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护理,以促进治疗效果。

总结一下,针灸作为康复科中的治疗方法,在提高疾病预后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它可以治疗各种疼痛和功能性疾病,同时具有无副作用的优势。

然而,在接受针灸治疗时仍需注意操作专业性和与医师的沟通。

谢谢大家!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提问。

针灸治疗学讲稿演示文稿

针灸治疗学讲稿演示文稿
结论: 辨证方法是对疾病的规律性把握,病之规律变,
则辨证方法亦变。 八纲辨证辨病性 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最为常用 脏腑病症以脏腑辨证为主,其它病症以经络辨
证为主 ,者常结合应用。
第一节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要点
明辨病证性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突出经络辨证——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
《灵枢.本神》:“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灵枢.官能》:“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素问.宝命全形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上守神”“必一其神,令志在针。” “经气已至,慎守勿失。” “补泻反则病益笃。”
第三章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纲要
思考: 中医的辨证方法有哪些?这些辨证方法是否可以通用
针灸治疗学讲稿演示文稿
优选针灸治疗学讲稿
首先需要明白的两个问题
什么是针灸治疗学? 如何学习针灸治疗学?
什么是针灸治疗学?
用针灸的方法治疗疾病。 与经络学、腧穴学、针法灸法学等的关系? 学习针灸治疗学的重要性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学医五年,治病一生。
如何学习针灸治疗学?
“三知” 温故而知新 善思而知法 勤用而知妙 知识+能力(思维+动手+创新)+素质(医德+
错 分清标本缓急——知标本者,万举万当 做到三因制宜——因人、因地、因时
一、明辨病症性质
阴阳——阴证宜灸,阳证宜针 表里——病有浮沉,刺有浅深 寒热——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虚实——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二、突出经络辨证
为何突出经络辨证? “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如何突出经络辨证? 见经络辨证一节。
第四节 气血津液证治
如何辨在气?在血?在津液? 气——舌苔,经主气。 血——舌质,络主血。 津液——痰饮、水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配穴方法
一、按部配穴
(一)局部配穴法 (二)上下配穴法 (三)前后配穴法 (四)左右配穴法 (五)三部配穴法
二、按经配穴 (一)本经配穴法
(二)表里经配穴法 (三)同名经配穴法 (四)子母经配穴法 (五)交会经配穴法
一、按部配穴
(一)局部配穴法 定义:什么是局部配穴法?——在病变局部配穴 举例:偏头痛:丝竹空透率谷、风池、太阳、阿是 适用范围:所有病症(头痛治痛永远是对的,只是层 次较低) 病变部位局限且明确者(中医:有形实邪 (盛聚);西医:器质性病变)尤其多用。
定义:相表里的二经腧穴相配 举例:胃病:足三里(胃经)、公孙(脾经) 思考:原络配穴法属表里经配穴法 应用:某经或某脏腑有病时多用;若表里二经 同病则更为适宜。如脾胃虚弱(足三里、公 孙)、肝胆郁火(行间、阳陵泉)、肾虚膀胱 热(太溪、委中)
(三)同名经配穴法
别名:手足同名经配穴法、关节对应取穴法 关节扭伤最为常用。 有局限性固定疼痛点的肢体关节病也有良效。 如网球肘 举例:右外踝扭伤—左养老 左膝关节内侧扭伤—右尺泽 右网球肘—左阳陵泉处压痛点 窍门:按已刺;活动患部
针灸) 第三节 (针灸)处方的组成
天津杜元灏《针灸处方学》可参。 一、影响针灸处方的因素 二、把握治疗时间 三、针灸处方符号
一、影响针灸处方的因素
(一)穴有主次,术有先后 (二)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三)深浅不同,作用有别 (四)手法不同,效果有异 (五)知常达变,增减腧穴
(一)穴有主次,术有先后 穴有主次,
头痛 “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 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 熨而通之,其恝坚,转引而行之。”
(三)经络诊察归经
1.经络望诊 可见的经络现象:红线等 “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 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 《扁鹊心书》:“昔人望而知病者,不过熟其 经络故也。”
第二节 扶正祛邪
腧穴是什么? “神客在门”“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 也。” 针灸为什么可以扶正袪邪? 金元四大家对我们的启发。邹城百岁老中医。 针灸如何扶正袪邪? 机体状态 针灸方法 针灸手法 腧穴特性
第三节 调和阴阳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 “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针灸为何会取效?为何不同的人不同的病效果 会有差异? 外因:针灸 内因:机体
(五)三部配穴法 五
三才配穴法(天、地、人) 局部、邻近、远端配穴法 眼病:睛明(局部)、风池(临近)、光明 (远端) 应用较广。
二、按经配穴 (一)本经配穴法
定义:本经脉或所属脏腑病取本经穴。 举例:经脉病如坐骨神经痛取秩边、承扶、委 中、昆仑 脏腑病如肺病咳喘:中府、尺泽、太渊
(二)表里经配穴法
第二章 针灸治疗原则
《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灵枢.本神》:“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灵枢.官能》:“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素问.宝命全形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上守神”“必一其神,令志在针。” “经气已至,慎守勿失。” “补泻反则病益笃。”
2.经穴触诊 经穴触诊
揣穴 (1)循经按压 《灵枢.刺节真邪》:“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 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 之。” (2)穴位按压 “察其所痛,以知其应。” “在郄中结络如黍米。” “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盖国才《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
经络辨证的其它方法
第三章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纲要
结论: 辨证方法是对疾病的规律性把握,病之规律变, 则辨证方法亦变。 八纲辨证辨病性 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最为常用 脏腑病症以脏腑辨证为主,其它病症以经络辨 证为主 ,者常结合应用。
第一节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要点
明辨病证性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突出经络辨证——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 错 分清标本缓急——知标本者,万举万当 做到三因制宜——因人、因地、因时
(四)经筋证治
基本方法: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 腧” “在筋守筋。” “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 肝主筋 足太阳膀胱经主筋所生病 筋会阳陵
第四章 针灸配穴处方
第一节 选穴原则 第二节 配穴方法 第三节 处方的组成
第一节 选穴原则
一、局部选穴 二、邻近选穴 三、远端选穴 四、辨证选穴 五、随症选穴(经验选穴)
(二)上下配穴法
何谓上、下? 上、下为何以腰为界? 何谓上下配穴法? 举例:偏头痛:局部配穴+侠溪 思考:偏头痛:局部配穴+中渚是否上下配穴 法?远近配穴法与上下配穴法含义是否相同? 应用范围:最常用的配穴法之一。
(三)前后配穴法
别称:腹背阴阳配穴法;《内经》偶刺 俞募配穴属前后配穴法。 例:胃痛:至阳、灵台、中脘 躯干脏腑病多用。
(四)左右配穴法
定义:1.左右交叉配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左病 右取或右病左取)2.左右对称配穴:左右同取 争议:胃痛:右取足三里,左取公孙,是否秘属左右 配穴法?交经缪刺与左右配穴含义是否一致? 举例:胃痛:双侧内关、中脘、足三里 应用:左右交叉配穴——头面疾患多用 左右对称配穴——内脏疾患多用
3.经络电测定 4.知热感度测定
二、按经(络)论治 按经(
(一)十二经论治 (二)奇经八脉证治 (三)络脉证治 (四)经筋证治
(一)十二经论治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具体包括: 1.经脉所过部位的病症 2.所属脏腑的病症 3.所联系的脏腑及相应组织器官的病症 皆宜取该经脉的穴位治疗。 详《灵枢.经脉》
“三知” 温故而知新 善思而知法 勤用而知妙 知识+能力(思维+动手+创新)+素质(医德+ 医技+体力)
针灸治疗学的基本内容
上篇 总论——理论 中篇 各论——临床 下篇 附录——其它:子午流注、灵龟八法、 研究进展、病例书写 教材编写情况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针灸治疗作用
思考: 1.针灸可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说明针灸有什 么作用? 2.针灸可以治疗失眠,说明针灸有什么作用? 3.针灸可以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过 敏性疾病,说明针灸有什么作用? 针灸可以治疗300多种病症,针灸的治疗作用 到底有多少?
四、做到三因制宜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余心。春夏瘦而刺浅, 秋冬肥而刺深。 因人(因病) 因地 因时
第二节
八纲证治
阴阳——阴证宜灸,阳证宜针 表里——病有浮沉,刺有浅深 寒热——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虚实——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第三节 脏腑证治
思考: 1.哪些腧穴与脏腑的联系最紧密最直接? 2.在针灸临床运用脏腑辨证与中医其它临床各 科运用脏腑辨证有无区别? “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 中之热也?”
(二)奇经八脉
记住奇经八脉为病之原文。 多用八脉交会穴
内关治心绞痛、胃痛—阴维为病苦心痛 外关治外感寒热—阳维为病苦寒热 照海治足内翻—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奇经用药 孙朝宗《奇经八脉证治方论》
(三)络脉证治
十五络脉虚实病候 最基本的病理变化—络脉瘀阻 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刺络出血 “病在血,调之络。” “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去其血。” 吴以岭—络病研究
一、明辨病症性质
阴阳——阴证宜灸,阳证宜针 表里——病有浮沉,刺有浅深 寒热——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虚实——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二、突出经络辨证
为何突出经络辨证? “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如何突出经络辨证? 见经络辨证一节。
三、注重整体观念
经络的内联外络 从阳引阴,从阴引阳 上病下取,下病上取
思考:针灸的治疗作用到底有多少? 思考:针灸的治疗作用到底有多少?答案 是不是唯一的? 是不是唯一的?
止痛、消炎、抗过敏、安眠、调整心律……从西医看 作用数不清。 解表、清里、和中、益气、养血、滋阴、壮阳、健脾、 补肾、泻火、利水……从中医看作用也数不清。 阴阳学说对我们的启发:——“阴阳者,数之可十,推 之可百……然其要一也。”“知其要者,一言而终, 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张景岳为何能成为名医?
第三节 脏腑证治
五脏病的证治规律 俞募穴+原穴 六腑病的证治规律 俞募穴+下合穴 脏腑的五行生克补泻 如脏躁——少海,笑不休——神门
脏腑病的临床治疗体会
腹痛部位与脏腑病的关系 大肠小肠皆属(或气血精津) 气血津液证治(或气血精津)
思考: 为何说:怪病多痰?也曾有过怪病多瘀的说法。 为何没有怪病多气的说法? 王清任《医林改错》从理论上越改越错,但为 何其创的五逐瘀汤却能大行其道?久用不衰? 如何辨在气?在血?在津液? 针灸如何治气?治血?治津液?
针灸治疗作用
作用有四——清热、温寒、补虚、泻实。 作用有三——疏通经络、扶正袪邪、调和阴阳 作用有二——通经脉 调血气 “医道虽繁,可一言一蔽之,曰阴阳而已。” “针道虽繁,可一言一蔽之,曰通调而已。”
第一节 疏通经络
为何说是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为何会引起经络不通? 怎样知道经络不通?是哪条经络不通?是经不 通还是络不通?还是经络都不通? 如何治疗经络不通? “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针为不为,灸之所宜。”
(四)子母经配穴法
方法: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五行生克之 异经补泻法 举例:肺虚咳喘:太渊、足三里(培土生金)。 肝虚目眩:太冲、太溪(滋水生木) 肝火内扰失眠:行间(怒气失眠,屡刺 行间)、神门(实则泻其子) 应用:某经或某脏腑虚实明显者
(五)交会经配穴法
方法:病变部位有几条经交会,就取这几条经的腧穴 举例:左下腹痛:肝脾二经所过:公孙、曲泉 面肌痉挛:肝胃二经所过:足大趾、次 趾、中趾 趾腹点刺出血 面瘫:局部取穴+合谷、足三里、太冲 多用交会穴:如前阴病:关元、三阴交 傻瓜治法,大有妙用。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以不变 应万变。 发热治法: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 柴胡桂枝汤+葛根、石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