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导课:

播放《五朵金花》“蝴蝶泉边”视频。

师:多么美好的生活,多么美好的作品,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五朵金花》自当年播放以来,先后输往46个国家公映,创下了当时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的最高纪录;1960年第二届亚非电影节上,《五朵金花》获得巨大殊荣。杨丽坤获得最佳女主角银鹰奖,埃及总统纳赛尔点名请杨丽坤必修前往埃及领奖。《五朵金花》只是五六十年代众多优秀文艺作品中的一个代表,在这个时期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文艺阵线出现了春风送暖、碧草青青花初放的景象。而花初放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双百方针的提出。

师:那么,你知道“双百方针”具体是哪一年提出的?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他说

出示幻灯中毛泽东的话: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

结合材料和教材回答

它的含义是什么?提出的当时又赋予了这个方针怎样特点的地位?下面请同学们看书来解答这几个问题:

师:出示课件中提示的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问题的解答。

师:在这个早春里,杨丽坤在《五朵金花》后,又主演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阿诗玛》。

师:出示幻灯《阿诗玛》剧照。

师: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是播种的季节,是创造的季节,是展示生命魅力的季节。在这个春天里,《五朵金花》《阿诗玛》等一大批优秀作品纷纷涌现。新中国的文艺阵地出现了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的花初开的景象。

师:板书(或出示幻灯中该要点):

2.花初开——文学艺术硕果累累

师:那下面我们在教材中找一下,看看这个时期,还有哪些文学艺术的累累硕果?

生:看书,阅读,总结。

师生:或列表,或一起归纳。

过度:

师:春天的来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短暂的春日暖阳之后,又过来一股寒流,使刚刚绽放的蓓蕾又遭遇了春寒的袭击,出现东风无力百

花残的现象。

师:板书:

二、春寒料峭——东风无力百花残

师: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原因是什么?

师:请同学们看下面一段材料

师:(PPT)展示材料:

材料一: 1964年3月1日,第三届“百花奖”开始征集选票。原拟定于6月下旬发奖。但这时文艺界的整风、思想大批判如火如荼。有的获奖者正在作检查、接受批判;有的作品被诬陷。如按评选结果发奖,定会招致对“百花奖”的围攻和批判,也将连累获奖的创作人员。无奈,影协不得不于1964年底,违心地自诬获奖影片不符合当前的革命形势,呈请撤消了这次评奖。从此,第三届“百花奖”,黯然隐入了历史深处,停办了17年之久。

探究一:请从教材中归纳“第三届百花奖”黯然撤消的“春寒”是什么?

师生活动得出结论:

春寒——“双百方针”未能坚

师:春寒的根源就是:政治运动扩大化,文化大革命,知识分子和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师:春寒的到来,对芳草和鲜花的打击是灾难性的。一宵冷雨葬名花。

必将出现百花凋残的景象。

师:板书:

2.百花残

师:出示ppt《阿诗玛》剧照。指出文化大革命中,优秀影片《阿诗玛》被康生宣布为“宣扬爱情至上”的“毒草”遭到批判。然而,这仅仅是个缩影。与它同命运的是一大批优秀作品遭受了批判。

有哪些作品呢?请同学们看书:(约2分钟)

师:一起看课件:这些遭批判的作品有:

出示课件内容: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艾青寓言诗《蝉的歌》

昆曲《李慧娘》

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

师: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有一大批文艺工作者遭到错误批判甚至陷害。师:出示课件画面:“文革中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杨丽坤”

师:讲述演员杨丽坤的遭遇:

在反右开的政治运动中,1964年,我国这位云南彝族的著名舞蹈演员、电影演员杨丽坤因主演《阿诗玛》被指责是“资产阶级小姐作风”,宣扬“资产阶级恋爱观”受到了一连串的“帮助”和批判。那时,杨丽坤孤身一人,被从繁华的大上海被下放到云南思茅地区接受边疆群众批判和再教育。杨丽坤在思茅的时候,成天在街头流浪,衣衫褴褛,满脸污垢。身后被一帮少不更事的孩子用石头追打。只要随便什么人往她脚底下扔两分钱的镍币,或是给她手里塞半拉别人吃剩下的烧饼,她就会尽情地为人们跳舞、唱歌。她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扭动着身体,嘴里哼着曲子为自己伴奏。身边的人发出阵阵哄

笑……

文革中,杨丽坤更被说成是修正主义文艺的“黑苗子”,反对毛主席文艺路线的“黑线人物”,遭受了残酷的打击。昔日身材苗条、神态娴静、可爱的姑娘,已被摧残得判若两人了。

师:然而,杨丽坤的遭遇也不过是众多文艺工作者遭遇的一个缩影罢了。

师:讲述熟悉的被迫害致死的名人。

出示课件:一大批知识分子深受伤害

后果?

师:这样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师:出示课件:

3.后果

1.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师:文革期间,群众文化生活非常单调,忠字舞……八个样板戏几乎代表当时的文化生活全部。虽然样板戏也不乏优秀之作,但一花独放怎能算是春天?

师:不仅如此,科学研究也深受影响。

师:出示课件:

2.科学研究也深受影响。

文艺、科学界百花凋残。

师:读史使人明智,当我们回首那段不堪回首的的历史,又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铭记。讨论

过度:挫折是短暂的,发展才是恒久的。咋暖还寒之后,总归迎来的会是春回大地——又见桃园花千树的喜人景色!

师:出示课件并板书:

三、春回大地——又见桃园花千树!

师:是什么原因又让春天重回大地了呢?

出示课件:

1.春回大地的原因

师:出示课件问题及材料:

根据下面一段材料,指出文艺园地春回大地、再次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一九七九年十月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师生:共同得出第1点原因。

师:出示幻灯:

①文革后“双百”方针的重新贯彻

师:讲述杨丽坤的平反。出示杨丽坤幻灯。

文革结束以后,和杨丽坤一样,一大批被错批、打到的文艺工作者获得了平反。可惜的是,“挥手一去,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是

雪满白头。”很多人都已失去了风华正茂、充满创作激情与才华的青春时光。

师:(过度)导致春回大地,文艺百花园千花怒放的其他原因还有哪些?

师:请大家阅读教材,找出其他原因: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原因(约3分钟)

师生:共同看课件,总结原因:

师:出示课件

②80年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③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师:春色满园关不住。当春天真正来临的时候,那些生命总是会绽放出令人惊奇的美丽与绚烂。在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中国,我们又看到了怎样的百花争艳的花千树的景象呢?请大家阅读教材进行归纳。

生:阅读教材:约3分钟。

师:指定若干学生回答。

师:出示课件:

2.春回大地的表现

——花千树

1.文学主题丰富多样

2.戏剧影视异彩纷呈

3.学术讨论空前热烈

师:出示新时期文艺成就PPT

幻灯片数张……强化春回大地花千树的绚丽景象。

师:做本课简单小结,导入探究题,出示探究题幻灯片

各抒己见:

20XX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三次强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局面和双百方针,努力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20XX年12月1日,在顺义举办的20XX年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管理工作培训班上传出的消息称,从明年1月1日起,广电总局将禁止宫斗戏、涉案戏、穿越剧在上星频道黄金档播出。

你认为广电总局的做法违背了双百方针吗?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探究

师:做点评,小结

结课:

师:“花开花落几春风”,“总赖东君主”。春天是美好的,经历过寒冬的人们更深知春天的可贵。每当春天来临,人们都会饱含深情,敞开双臂去拥抱美好的春天。下节课讲授教育的春天。愿春天美好的气息,伴随各位,一路鸟语花香。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背景、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这些内容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 2.地位和作用:《百家争鸣》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本课的学习是本专题学习的基础。有助于把握诸子百家博大精深的文化及作出的贡献,有助于我国两个文明的建设。 3.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目 标 内 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史料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从图片和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 值观 (1)认识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的一次思想大解放,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 一道亮丽风景线。 (2)感悟先秦哲人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智慧,它们为人类思想宝库作 出了卓越的贡献。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 化,加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三、【学情分析】 阶 段 学 情 已 知 (1)学生通过对高中历史必修一和必修二两个模块的学习,对春秋战国的 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2)通过以往的历史学习,他们已经逐步具备了开放性学习的特点,他们 的思维更活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能更理性地去分析和解决 问题。这些都有利于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去感悟,探究思想家的思想成果。 未 知 但他们对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方面的知识涉及甚少,也没有形成系统地认 识体系。 欲 知 在原来知识架构一知半解的基础上,学生对深入探究春秋战国时各派的主 要观点、代表人物等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图片 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地学习。 重 点 各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及其主张。 难 点 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和法家思想受到重视的原因。

百家争鸣优质课教案

百家争鸣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B重点与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形成。 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C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D教学过程 【单元解读】 本单元主要系统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主要介绍了以下四个问题: (1)主流思想是什么? (2)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3)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主流思想是什么呢? 时间上:主要指古代中国文化的内容 内容上: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 内涵上: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史 【导入新课】 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一次集会上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要到2500年前孔子的思想中去寻找智慧。 看到这些,老师感慨是:孔子究竟有什么价值,让这些政要精英们有如此行动、如此断言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圣贤,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他们的魅力,寻找启迪。” 【讲述内容】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请同学们看书,思考什么是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概念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解读本课的课题。“百家争鸣”,所谓“百家”指的是什么? 生:所谓“百家”,是指“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优质教案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 3、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养育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2、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中心问题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教学过程 导课 阅读引言,提问:从照片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你怎么理解春天?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本课学习。 新课讲授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学生看书回忆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来建设伟大的国家。引导回顾: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为此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提出:学生回答——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结果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自由争论。 硕果累累:《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 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遭到批判。 2、结果:百花凋零 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遭到政治批判 三、艺术的春天

第八课《百家争鸣》公开课教案(区级获奖教案)

第八课《百家争鸣》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等不文明行为。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不文明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了?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如何应对这种社会问题,2500多年的中国先贤也有他们的独到见解,就让我们今天进入第八课百家争鸣,看看先贤的智慧。 (板书)第八课百家争鸣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6页到39页的内容,掌握以下知识: 1.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 2.掌握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完成导学案学习内容(在6分钟内完成) 请学生自己举手发言,分享导学案学习成果,老师展示标准答案归纳总结。 自学完成后,这里将学生按小组分成几大学派制作诸子名片,分学派上台介绍本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著作,梳理本课的基本知识内容,最后由老师汇总,以表格方式展示。具体流程: 1、儒家:孔子(展示孔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孔子的基本资料,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论语》。展示《论语》的句子:“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体现“仁”;《礼记》中: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体现“以德治国”。《论语》:子曰:“有教无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展示孟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孟子的基本资料,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代表作《孟子》。展示《孟子》内容:孟子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体现“仁政”;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民贵君轻”。 2、道家:老子(展示老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老子的基本资料,老子: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代表作《道德经》。 然后展示《道德经》的内容,分析老子的思想观点:“无为而无不为。”——体现无为而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庄子:(展示庄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庄子的基本资料,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代表作《庄子》。展示《庄子》中的句子:“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翻译:无为,能利用天下,而闲暇有余;有为,被天下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3、墨家:墨子(展示墨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墨子的基本资料,墨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代表作《墨子》。展示《墨子》内容:“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翻译: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反对不

第20课百花齐放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时代。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人为之骄傲为之振奋的一颗耀眼金星。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学艺术作品与现实社会的关系,使学生深知文学艺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所起的重要作用。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过程,是新中国综合国力成长的一个缩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文学艺术作品在人民生活中所拥有的地位和作用;走向体育强国。 教学难点:了解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其反映的是社会方方面面的内容,必然赋予强烈的时代特征,深深地渗透着历史发展的印迹。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什么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2、高等教育是怎样发展的? 二、设问导读 (一)文学的繁荣 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许多反映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格各异的作品涌现出来。 2、“文革”以后,特别是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又一个创作的春天。先是反思“”的一些作品,而后大量的是反映内容的作品,还有一些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 (二)艺术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逐步进入每个家庭,影视艺术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的、和戏剧、、、等艺术也很有成就。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1、新中国诞生后,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毛泽东更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被列为学校重点课程。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建立完整的_,大力开展运动。 2、在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水平迅速提高,并取得了显著成绩。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了。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世界。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9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知识梳理】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完成后。 2.提出: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3.提出的正确性:“双百“方针的提出。是为了摆脱苏联模式,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社会主义科学化事业的道路。贯彻之后科学化事业繁荣的事实也说明了“双百”的正确性。 4 地位和意义: (1)“双百”方针是党和国家关领导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2)符合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促进艺繁荣、学术民主科技兴旺有重要作用。 (3)在艺界和科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学术化各部门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现象。 二、“双百”方针遭遇曲折 1.原因: (1)毛泽东错误的将“双百”方针作为阶级斗争的手段。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2)受“对立统一”思想支配,将“双百”方针的意义狭隘化。认为艺上的“香花”与“毒草”对立统一,学术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统

一。 2.表现: (1)19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2)表现在:观点的错判和对知识分子的错误批判,“革”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对“双百”的窜改和歪曲,使艺界出现“ ”的局面,而且科学研究几乎停止。 三、学艺术的春天 1.到的原因:后,“双百”方针恢复为中国科学化事业的指导方针。2.主要成就 (1)学上:数量大增,题材更加广泛。各个领域争奇斗艳,流光异彩。 (2)学术和科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理论上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僵化思想,出现了许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明建设的新的见解。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日益繁荣。 【思维拓展】 1 “双百”方针的含义、实质和意义 含义:在科学化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是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学艺术领域和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实质:就是承认社会主义科学化的多层和多样割据,不是一“花”一

百家争鸣优秀教案

百家争鸣 一、课题:百家争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诸子百家,了解各家各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归纳“百家争鸣”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 (2)重点掌握儒家三子的思想: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和“性本善”以及荀子的“性本恶”思想。 (3)了解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探究其在当世和后世的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入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相关内容,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和早期儒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2)运用比较法、列表法和分析法指导学生对“百家争鸣”以及儒家思想的相关问题进行归纳。 (3)最后以早期儒学为重点,组织学生对儒学的存在原因以及现代儒学复兴情况进行探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2)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3)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

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4)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分钟 提供三则材料,让同学们猜是哪位大家。然后从孔子引入。让学生谈谈对孔子的了解。 材料: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名人之首 2.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他:“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他那里寻找智慧。” 3.他的思想在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一、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1、教学要求: ①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 ③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养育人文精神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了解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知道“双百”方针的具体内涵; 列举反映“双百”方针贯彻下硕果累累的典型事例。 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中国的国情; “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基本方针,对促进我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运用:通过讨论在“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学会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来分析“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认识到这个政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中国国情。 通过对春天的信息——“双百”方针提出的过程和基本内涵的了解;对春天的硕果展示与历史的经验教训进行对比分析,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通过对“双百”方针的了解,增强我们中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信心和能力。 3、课时安排:一课时 4、教学重难点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2008年9月中旬,第1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大连举办,揭晓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情况。 百花奖的设立始于1962年,百花奖主要反映了广大观众对电影的评价和喜好,因而被称为“群众奖”。百花奖以盛开的百花取名,象征影坛百花齐放,春色满园,鼓励电影艺术家创作出更多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好影片。百花奖以百花女神雕像作为自己的奖杯。 百花奖的设立体现了党和政府什么科学艺术发展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提问一:1956年前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状况怎样? 结合初中学过的苏联历史和刚学过的新中国初期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把学术、思想认识问题当成了政治问题是由于来自苏联的学术批评中粗暴作风和国内在革命斗争中的“左”倾思想的影响 提问二: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

《百家争鸣》教案

《百家争鸣》教案 教学目标 .重点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地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地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 .通过随堂讨论、分组活动等形式,发挥主动性,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联系起来,启发大家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现象地能力. .了解孔子地教育思想,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了解老子地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地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地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地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孔子地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地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地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地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孔子是本课地重点基础知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地“仁”“礼”学说和在教育方面地贡献. 方法指导二: 要求学生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题地知识点.第题知识点相对较多难度较大,几位思想家和一位军事家,用表格地形式进行分类总结,对比记忆.要求学生学会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地基本方法.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一可以采用教育论坛.专家访谈地形式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二可以用情景剧地形式进行展示.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老师讲述“苛政猛于虎”地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反对苛政地,在他地思想中,就有仁政地内容.那么,孔子在其他领域还有哪些成就呢?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一、知识模块一老子 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完成第题. .简述老子地主要思想并说出其代表作. 主要思想:一切事物地存在都是相互依存地,都有对立面,对立地双方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考虑问题. 代表作:《道德经》. 二、知识模块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完成第题. .请你写出孔子地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政治主张:核心思想“仁”,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成就: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 .注意因材施教. .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地学习态度,谦虚好学. .时常复习学过地知识,“温故而知新”. .编成《春秋》. 三、知识模块三百家争鸣 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完成第—题. .阅读《百家争鸣》子目,完下成列表格. .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地局面? 原因:()铁农具和牛耕地使用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出现了新兴地地主阶级,

百家争鸣教案

《百家争鸣》学案 一、设计意图和思路 春秋战国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黄金时期”。《百家争鸣》这课,重点学习孔子的思想和文化成就,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鉴于诸子百家思想的深远影响,所以此课一则有助于学生对后来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二则古为今用,针对一些现实问题,同学们可以借助先人的智慧去思考和摸索解决办法。但是作为一节思想文化课,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确实有点困难。 经过长期的思考和酝酿,结合现在的对话式教学的理念,我设计系列的灵活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让学生分学派去了解各派学说,课堂上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在初步掌握各派思想的基础上,老师抛出一个现实中的问题,让他们运用各学派思想进行辩论,争取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百家争鸣的氛围,最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试着用战国时期某一学派的主张,写一篇短文,评论当时另一家的思想观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认识并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了解并区分“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通过与时事新闻的联系,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同时学生欣赏历史故事,赛一赛和现场辩论等形式带动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学习交流,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思考能力等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以孔子为代表的许多大思想家及其著作,对后世以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三、教学重点 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四、教学难点

[教案]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第三册[人教版]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2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 二、春天的信息 1.“双百”方针的提出 2.“双百”方针的内涵 三、春天的硕果 1.科学技术领域的成果 2.文学艺术领域的成果 四、历史的经验教训 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及内涵 难点:“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及贯彻的经验教训 【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可采用谈话法,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提问。教师课堂上可多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要充分运用教材好课本的内容和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思考。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搜集的数据、资料、图片和影视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一个更直观、全面的了解。要多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以加深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学会学习。

【导入新课】 二千年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曾有一个诸子百家的百家争鸣时代。二千年后的20世纪50年代,也出现了一个艺术问题“百花齐放”,学术问题“百家争鸣”的时期,我国科学发展、文学艺术进入到一个繁荣时期。毛泽东说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 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必须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因此在这一年年初,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指出:知识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知识分子参加。六年来,中国知识界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80%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积极拥护或能够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拥护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在会主义劳动者。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支伟大的力量。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提问:周恩来以上观点的出发点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后概括指出:出发点是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建国初期,在科学文化领域内由于受到前苏联在学术批评中的粗暴作风的影响,也由于我们自己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某些“左”倾思想的影响,存在着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形式主义,在学术、文化和艺术问题上动辄打棍子、扣帽子的情况时有发生,把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这与党和国家面临的任务是不适应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很有必要。 二、春天的信息 1.“双百”方针的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双百”方针。他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百家争鸣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都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毛泽东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十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1 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历史学科教案 课题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型课时 1 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2、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中心问题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教学难点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参、图片 学生准备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主案个性化修改导课 阅读引言,提问:从照片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你怎么理解春 天?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 导入本课学习。 新课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学生看书回忆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调动知 识分子的积极性来建设伟大的国家。引导回顾:从1953年开始,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 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 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

2 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为此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提出:学生回答——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结果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自由 争论。 硕果累累:《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 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学术问题当 成政治问题遭到批判。 2、结果:百花凋零 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遭到政治批判 三、艺术的春天 1、背景:“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 线。邓小平指出,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讲”“四美”。 2、内容:出现以“文革”为主题“反思文学”“伤痕文学”;“改 革”为主题;社会生活为主题。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3、结果:中国文艺再次繁荣,走向世界 四、“历史的经验教训”。 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包括:“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执行过程遇到了哪些问题,“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给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应该如何处理三个关系?贯彻“双百”方针有什么现实意义?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使“双百”方针又恢复了它的生命力,我们要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使文艺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这种形势下,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教师可结合“三个代表”的理论,使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小结 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的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正确处理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 “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 板书设计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文学的繁荣 二、艺术的发展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教案 新人教版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齐鸣”文艺方针、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影视艺术的发展状况;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知道中国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 2.列表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培养归纳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文学艺术作品与现实社会的关系,明确文学作品在社会生活的地位及所起的重要作用。 3.结合中国竞技体育取得的重大成绩,学习运动员为国争光的精神;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过程,明确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是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的可靠保证。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文学艺术作品在人民生活中所拥有的地位和作用。 理由:文学艺术作品,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富有创意的力作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理由: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在体育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②了解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过程,是中华民族崛起的一面旗帜。以此作为一个突破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教学难点 了解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理由:文学作品,反映的是社会方方面面的内容,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带着历史发展的印迹。 四、教学策略 表格归纳法、讨论分析法、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视频资料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初读课文,简要了解本课的内容;搜集有关我国双百方针以后的文学作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游戏:猜一猜 教师播放幻灯片图片:文化名人和体育明星。(易中天、王立群、于丹、纪连海、郭晶晶、刘翔、姚明、张怡宁)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人物的名字吗? 学生回答人物的名字。 教师:图片上这些文化名人和体育明星都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国的文学艺术等方面蓬勃发展起来的?让我们走进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共同探寻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文学的繁荣 师:文学的繁荣源于什么政策的提出? 生: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幻灯片展示表格。 师:新中国诞生以后和改革开放以后,分别有哪些代表性的作品,其发展原因有哪些?请在课本中找出来填写在表格内。(学生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会促使大量文学作品诞生?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生1:新中国成立,全国人民都欢欣鼓舞,给了广大文学工作者极大的创作热情。 生2:新旧社会的对比鲜明,给作家们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和思想上的冲击。 生3:双百方针的提出,给了作家们更加广阔的创作环境。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百家争鸣》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8课 百家争鸣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哲学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 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 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 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 ——易中天 上面是著名学者易中天对春秋战国时期几位思想家的评价,他为什么给予这些思想家这样的评价?这些思想家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带着问题,我们来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老子 1.图片展示:老子像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问题:老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的学说集中在哪一著作中? 3.教师补充: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目标导学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图片展示:孔子像

2.孔子的政治思想 一是主张以礼治国,即是加强道德规范的约束,以恢复周礼来维系社会秩序;二是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并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统治者则应体贴民意,爱惜民力,这样社会才能和谐;三是要求实行德政,反对苛政,主张爱护百姓,并以德来教化天下,人民才能心悦诚服。 3.孔子的教育成就: 一是主张“有教无类”,并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实现了教育体制的创新,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二是主张德育与智育并重;三是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等。 4.对后世的影响:(1)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2)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为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目标导学三: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和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民家、纵横家、兵家等。 2.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战国时期影响较大的思想家主要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道家的庄子和法家的韩非等。小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三、课堂总结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如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其优秀部分我们应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需遵循客观规律;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双百”方针;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的成就。 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辨证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用毛泽东的两段话导入。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提问:哪位同学能够跟我们解释一下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讲授新课】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课件1---12) 1、“双百”方针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在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被当成政治问题,伤害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3)1956年党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会议指出: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双百”方针的提出 “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来的。 首先要明确“双百”方针的内涵:“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 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使学生明确,“双百”方针的针对性。 3、“双百”方针的影响【合作探究】 “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第一,在学术领域: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会议,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学生可以通过“历史纵横”了解这次争论产生的过程,老师讲解这一事件的意义:会议打破了几年来我国遗传学派形成的“一家独鸣”的僵硬局面,促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这也是“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为贯彻落实这个方针,突破苏联模式而召开的一次影响巨大、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 3、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养育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2、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中心问题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教学过程 导课 阅读引言,提问:从照片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你怎么理解春天?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本课学习。 新课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学生看书回忆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来建设伟大的国家。引导回顾: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为此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提出:学生回答——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结果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自由争论。 硕果累累:《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第29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一、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要求: ①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 ③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养育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了解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知道“双百”方针的具体内涵; 列举反映“双百”方针贯彻下硕果累累的典型事例。 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中国的国情; “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基本方针,对促进我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运用:通过讨论在“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学会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来分析“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认识到这个政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中国国情。 通过对春天的信息——“双百”方针提出的过程和基本内涵的了解;对春天的硕果展示与历史的经验教训进行对比分析,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 通过对“双百”方针的了解,增强我们中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信心和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XX年9月中旬,第1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大连举办,揭晓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情况。 百花奖的设立始于1962年,百花奖主要反映了广大观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百家争鸣 教材分析 中国两千多年以前出现的以儒、墨、道、法等四派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相互辩难中形成的“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内容,对于学生整体把握儒家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有关本课的知识。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关于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一方面学生在初中时候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另一方面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些先秦诸子散文的相关内容。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让学生深入其中来感受先代哲人的智慧成了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2、学生认知能力分析:到高中时期的学生认知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已经具备了一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老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材料阅读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课前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学生要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介绍,使学生对这一中国文化史上的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儒、道、法三家治国之争。 2、难点:如何认识和理解诸子百家对人生态度的把握和百家争鸣对自己人生追求的影响。教学过程设计 导课: (出示《芈月传》剧照)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剧照吗?我们来看看其中一个片段。(播放“诸子争鸣”的剧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