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研设计》思考题答题要点

《临床科研设计》思考题答题要点
《临床科研设计》思考题答题要点

《临床科研设计》

思考题答题要点

1、医学科研的基本步骤。

(1)科研选题;(2)科研设计;(3)实施方法;(4)统计分析;(5)总结归纳。

2、简述医学科研选题的原则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原则:(1)创新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效益性原则;(5)需要性原则;

关系:上述各项原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需要性原则规定了科研的方向,效益性原则体现了科研的社会功利性,创造性原则反映了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依据,可行性原则体现了科研的求实精神。3、试述医学研究选题的常见方法。

(1)从项目指南中选题;(2)从医学实践中选题;(3)到学科发展的前沿去选题;(4)从学术争论中选题;(5)从文献资料中选题;(6)在已研究课题中扩大选题范围;(7)从学科交叉的边缘区选题;(8)机遇选题。

4、立题的基本程序包括哪几个方面?

(1)提出问题;(2)查阅文献;(3)建立假设;(4)确定方案;(5)立出课题。

5、医学科研设计、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医学科研设计、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三者之间由于研究目的和手段不同,它们在具体的设计和操作方法上不尽相同,但是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具有相似性。调查设计区别与实验设计的重要特征是;在调查中,所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不施加干预措施,不能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来平衡或消除非研究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实验是在人为地控制一些条件与因素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施加因素,最后观察由此引起的结构、功能、生化或疾病过程的变化。上述三种设计方法并非彼此完全独立,某些医学研究需要三者或二者互相紧密配合。

6、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的主要区别是;是否能够人为地设置处理因素,即是否给予措施分为实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两类。

调查设计;在调查中,所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不施加干预措施,不能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来平衡或消除非研究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故调查资料的分析常需借助标准化法、分层分析等方法对混杂因素加以调整。

实验设计;是在人为地控制一些条件与因素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施加因素,最后观察由此引起的结构、功能、生化或疾病过程的变化。特点(1)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2)研究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或水平是经随机分

配而定的。能使对照组与各处理组间具有较好的均衡性。(3)实验设计能使多种处理因素和水平同时安排在较少实验的次数之中,更有效地控制误差,达到高效、精确的目的。

7、调查表的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1)明确调查目的和内容;(2)明确针对人群;(3)充分考虑后续数据统计分析工作的可操作性;(4)卷首应有简短说明;(5)问题清晰明确、客观化、合理化、逻辑化、规范化;(6)问卷项目要齐全。

8、所有研究设计均有三大要素吗?请举例说明。

实验性研究(实验室试验、临床试验、社区试验)均有三大要素。即处理因素、受试对象、试验效应。如食品中加入了赖氨酸,观察其对儿童身高的影响,赖氨酸就是处理因素。儿童就是受试对象。身高(cm)就是试验效应。

9、选择医学科研资料的统计学描述方法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应考虑医学资料的类型与资料特点。

计量资料常用平均数有(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离散指标常用有(极差、四分位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计数资料常用相对数(率、构成比、比)来进行描述。

资料特点不同选用不同指标。如正态分布资料描述平均水平用均数,描述离散程度用标准差;偏态分布描述集中趋势常用中位数,离散指标常选用四分位间距。等级资料常用几何均数来描述平均水平。

资料类型不同选用不同的统计图表。

10误差可分哪两类?各有什么特点?

误差分为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特点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原因人为因素偶然因素

大小往往较大较小

方向单一双向

能否避免能不能(但可以缩小)

统计规律性无有

11、按偏倚的性质分类,偏倚可分为几类?其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进行控制?

按偏倚的性质分类,偏倚可分为三大类(1)选择偏倚;(2)信息偏倚;(3)混杂偏倚。

其主要来源及控制方法:

(1)选择偏倚主要来源有:入院率偏倚,现患病例-新病例偏倚,检出偏倚,无应答偏倚,易感性偏倚。控制方法;研究设计阶段严密设计,明确目标人群特征,确定研究人群以及抽样方法等。研究实施阶段,通过各种措施尽量取得研究对象的合作,减少无应答和失访率。(2)信息偏倚主要来源有:回忆偏倚,暴露怀疑偏倚,诊断怀疑偏倚,说谎偏倚,诱导偏倚等。控制方法;

周密的研究设计,采用盲法收集资料。

(3)混杂偏倚主要原因有;人口统计学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指标,除暴露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控制方法:①限制;②随机化;③匹配;④统计学处理采用分层分析、标准化法和多因素分析技术控制混杂偏倚。

12、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定义是什么?如何理解临床流行病学的临床特点?

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定义是;是将现代流行病学及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引入临床医学领域,研究患病群体的疾病自然史,诊断方法和评价治疗效果的学科。

临床流行病学的临床特点(1)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是临床医学。(2)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者必须具备坚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又需具有丰富的DME技能。(3)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病人群体和所对应的正常人群体。(4)受医学道德限制。(5)观察的限制

13、简述DME的内容。

DME的内容主要包括(1)设计、(2)测量、(3)评价三个方面。

设计就是对人群(病人和非病人)的健康状况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针对疾病的病因、病原、诊疗措施和预后等课题提出科学地见解。也是对整个研究课题全程的研究计划。

测量(衡量)是指采用数理统计学、卫生经济学等学科中的原理和方法,测试人群的健康状况以及疾病的征象、发生、发展及转归的结果。

评价是指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和评定研究设计、效应指标等临床资料的价值,客观地确定其真实性、适用性,为临床医学的提高和发展提供科学、宝贵的线索。

14、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主要区别在哪些方面?

(1)关注的对象和围绕的中心不同;(2)决策证据要求不同;(3)证据评价在决策中的作用不同;(4)疗效判断的指标不同;(5)医疗决策模式的差异。

15、循征医学实践的主要步骤,并结合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举例说明(P87)主要步骤有;(1)、临床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2)、获得最新的、全面的研究证据。(3)、研究证据的严格评价。(4)、应用有效、最佳的研究证据。(5)、后效评价

应用有;(1)、在病因学研究中的应用;(2)、在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中的应用;(3)、在疾病预后研究中的应用

16、Meta分析的概念和主要目的。

概念;它是以综合研究结果为目的而对大量单个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

主要目的;得出定量化的评价结果、有效地增加研究样本量和提高统计效能、

解决各研究结果间不一致、寻求新的假设和研究思路、为循证医学研究提供最佳证据的评价结果。

17、临床试验设计与一般试验设计比较有何特殊性?

临床试验设计与一般试验设计比较最主要的区别,受试对象不同,临床试验一般受试对象是病人群体与对应的正常人群体。所以临床试验有它的特点,(1)整个试验过程易受多种因素影响,造成试验结果偏倚。(2)参与试验的研究对象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3)临床试验的医学伦理道德问题。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有益无害原则;公正原则。

18、简述临床试验中盲法的类型和意义。

盲法意义;

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研究对象或研究人员对对象分组情况的了解,可能导致对真实效果判断的偏倚,可通过盲法来控制.

盲法类型;包括单盲、双盲和三盲:

19、常见的临床试验类型有哪些?其中最理想的类型是什么?为什么?

常见的临床试验类型有;(1)随机对照试验;(2)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3)交叉设计试验;(4)类试验

其中最理想的类型是;随机对照试验。原因是(1)研究结果的对比性好;(2)随机分配、盲法治疗和分析,其结果更为客观可信;(3)研究对象有一定的诊断标准,保证试验的可重复性(4)用盲法试验可使干扰减到最小程度。(5)统计分析在随机对照的基础上,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20、举例说明现场试验与临床试验有何异同?

现场试验与临床试验都属于实验流行病学,但两者有区别,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往往是病人个体。临床试验的干预措施不属于一级预防。现场试验研究对象是健康群体或健康个体。现场试验的干预措施属于一级预防。例如治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研究属于临床试验。试验的对象是患高血压的病人。例如要研究低钠饮食对血压的影响。它属于现场试验。试验的对象是健康群体。21、选择合适的研究现场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1)选择该地区人口相对比较稳定,流动性低,并且有足够数量的研究人群。(2)该地区有较高而且稳定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3)在对传染性疾病研究时,该地在近期内没有经历该疾病的爆发或流行。(4)当地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5)该地区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等。

22、类试验与完全的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有什么不同?

类试验又称半试验。一个完全的流行病学实验必须具备前瞻性、合理设置对照、干预措施和随机化分组四个基本特征,如果一项实验缺少一个或几个基本特征,这种实验研究叫类试验。根据是否设立对照组可将类试验分为两类。(1)不设对照组;(2)设对照组,但研究对象不是随机分组的。类试验常用于研究对象数量大、范围广而实际情况不允许对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的情况。

23、什么是完全随机设计?哪些情况下会采用它?

概念: 它是将受试对象按随机化的方法分配到各个处理组和对照组中,观察实验效应.最后对实验结果作统计分析.它是单因素的设计方法.

因为这种设计方法简单易行,统计分析也简单;适用面广,不论两组或多组、不管组间样本含量相等或不等,均可采用这种设计方法。

24、何谓配对设计?常见配对类型有哪几种?

概念;指受试对象在某一或几个特征因素上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实验设计。常见配对类型有;自身前后配对设计、左右配对设计、异体配对设计。

25、临床上面对的基本是病人,为什么还要进行动物实验,谈谈你的看法?医学科研中,常通过对动物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来研究和解决医学上存在的许多问题。动物实验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实验方法已成为科研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临床试验中,有些没有充分依据前提下,直接以人作为实验对象是有违伦理道德的。动物实验可以代替,而且还具备优点。优越性有;(1)不大存在伦理问题;(2)可以缩短研究时间;(3)可以增强可比性;(4)使复杂医学问题简单化;(5)更全面地认识疾病的本质;(6)较为方便。

26、举例说明在动物实验中如何应用拉丁方设计?

例;为研究注射甲状腺素对甲状腺体的影响,以白兔5个种系,每个种系各5只,分养于5个笼子,每笼内置放各种系白兔1只,并以甲状腺素的5个不同剂量分别予以注射.以上剂量、种系和笼子三个因素的分组如下表,试分析不同因素间有无差别。可应用拉丁方设计,用方差分析。

27、横断面调查常用哪些方法?各自的使用条件如何?

横断面调查常用的方法有两种;普查抽样调查

普查常用于;(1)普查普治;(2)了解疾病的分布情况;(3)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4)建立某些生理指标正常值;(5)寻找和收集某病的全部病例。抽样调查常用于;(1)描述疾病的分布;(2)衡量群体的卫生水平;(3)检查与衡量资料的质量;(4)研究卫生措施与医疗预防措施效果。

28、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单纯随机抽样;特点;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

系统抽样;特点;(1)事先不需要知道总体内的单位数;(2)在人群现场易进行;(3)分布均匀,代表性好。

分层抽样;特点;(1)抽样前把总体按某些特征分层,使得层内个体差异越小越好;(2)抽样误差较小;(3)代表性最好

整群抽样;特点;(1)易于组织、实施方便,可节省人力、物力;(2)抽样误差大;(3)样本大。

多级抽样;特点;适用于大型流行病学调查。

29、横断面研究中的主要偏倚有哪些?应如何进行偏倚的控制?

横断面研究中的主要偏倚有(1)选择偏倚;选择性偏倚;无应答偏倚;幸

存者偏倚。(2)信息偏倚;回忆偏倚;调查人员偏倚;测量偏倚。

偏倚的控制;(1)随机化原则;(2)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3)选用精良的仪器设备;(4)严格培训调查人员;(5)做好资料的复查工作;(6)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

30、1945年时有1000名妇女在手表厂从事涂镭表面工作,与另外1000名从事电话接线员间内发生骨瘤。请做统计分析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此资料是队列研究设计,统计分析可用四格表x2检验,计算RR值

组别调查人数阳性人数(骨瘤)阴性人数阳性率(‰)涂镭组 1000 20 (a) 980(b) 20.0 接线组 1000 4 (?) 996(d) 4.0

x2=10.79 RR=5 说明两组工种骨肿瘤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涂镭女工骨肿瘤发病率高于电话接线工.相对危险度RR=5, 说明暴露因素有高度有害。

31、

32、假设饮用水可能导致腹泻,现进行队列研究来检验这一假设,研究对象应如何选择?为什么?

研究人群包括暴露组和对照组。在队列研究中,所选研究对象必须是在开始时没有出现研究结局,但可能出现该结局(如疾病)的人群。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必须有可比性,非暴露组应该是除了未暴露于某因素之外,其余各方面都尽可能与暴露驵相同的一组人群。

饮用水导致腹泻,首先选择特殊暴露人群,应用这类水的人群。另选择条件基本一致的对照人群。不应用这一类水源的人群。设立对照的目的是为了比较。为了更好地分析暴露的作用。

最好选择同一地区,人群特征(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等)都应尽可能与暴露组相同。

33、以乙肝病毒与肝癌关系研究为例说明如何在队列研究中套入一个病例对照研究。

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其基本思想是;开始时按队列研究的方法进行,既选择一队列,收集基线资料,,然后随访到出现能满足病例对照研究样本量例数为止。将这些病例作为病例组,按病例进入队列的时间、疾病出现的时间与性别、年龄等其他匹配条件,从同一队列中选择一个或数个非病例对照,按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

例如,1980年某地进行肝癌筛检,共有68790人参加了筛检,该筛检人群作为本研究的队列人群。此后,对该人群进行随访。从1990年5月至2000年5月10年间该队列人群共发生肝癌120例,以这120例肝癌病人作为病例组,在该队列中另选500名未发生肝癌者为对照组。病例与对照的比例为1;4。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暴露因素----乙肝病毒与肝癌的关系。

34、填表

一般病例对照研究与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异同

35、病例队列研究如何做到研究推论的真实性强?

病例—队列研究又称病例参比式研究,也是一种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结合的设计形式。其基本设计方法是队研究开始时,在队列中按一定比例随机抽样选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作为对照组,观察结束时,队列中出现的所研究疾病的全部病例作为病例组,与上述随机对照组进行比较。 特点;可以同时研究几种疾病,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病例组,对照组是同一组随机样本。优点;(1)按队列研究设计进行,资料收集在发病前,故因果关系清楚,资料可靠,论证强度高;(2)资料处理与分析按病例对照研究的方式,省时省力省钱;(3)兼有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两者之优点。

病例队列研究如何做到研究推论的真实性强,主要做好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人群、对照、病例、暴露。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从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队列研究的精髓。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总体人群。病例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选择病例原则;符合病例的定义,就应当收入病例组,不受其暴露状态的影响,避免产生选择偏倚。

36、简述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模式。

基本原理是以确诊的患有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该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

37、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的特点是什么,与队列研究相比有哪些优点?

设计特点;

(1)疾病发生后进行

(2)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

(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

(4)由果推因

(5)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优点;

(1)样本量小,病例易获取,工作量不大,所需人力、物力较少,易于进行,出结果快

(2)可同时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研究

(3)适合于对病因复杂、发病率低、潜伏期长的疾病

(3)可以对治疗措施的疗效与副作用做出初步评价

38、计算分析;

有人研究绝经期妇女使用雌性激素(6个月以上)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资料如下;

绝经期妇女使用雌性激素(6个月以上)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调查结果

对照病例

用过雌激素未用过雌激素合计

用过雌激素39 15 54

未用过雌激素 113 150 263 合计 152 165 317 分析如下;答:(1)上述资料来源于病例对照调查类型的研究。是按1:1配对调查。

(2)计算有关指标并作出初步判断

1、定性检验;采用配对X2检验判断疾病与过去的暴露史有无联系,

(113-15)2

X2 = —————— =75 X20.01(1)=6.63

113+15 P<0.01

提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过去使用雌激素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联系.

OR=C/b=113/15=7.53

OR的95%CI=4.39~12.90

说明,有雌性激素暴露史的绝经期妇女患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比无雌性激素暴露史的妇女高7.53倍。

39、根据所掌握的临床医学知识,列举三种金标准,并解释金标准的含义。金标准是指一种疾病标准诊断方法,是当前医学界公认的、诊断某种疾病可靠的诊断方法,应用该标准能较正确区分某种疾病的人和不具有该病的人。常见的金标准有;(1)病理切片诊断肿瘤;(2)外科手术发现结石诊断胆结石;(3)特殊的影像学诊断某些疾病。

40、说明诊断试验真实性的常用指标的定义,用其与误诊和漏诊的关系。真实性评价常用指标有;

(1)、敏感度;是反映诊断试验敏感性的指标。反映本次试验能够正确识别本病的效能。P a=a/(a+c)

(2)、特异度;是反映诊断试验特异性的指标,反映本次试验能够正确鉴别未患本病的效能。 P d =d/(b+d)

(3)、假阴性率;是指经金标准确诊患有本病的患者而本次试验检查结果为阴性的频率,(漏诊率) P c =c/(a+c)

(4)、假阳性率;指经金标准确诊未患本病的人群而本次试验检查结果为

阳性的频率,(误诊率) P b =b/(b+d)

41、平行试验、系列试验有何特点及其区别?

平行试验指同时做几项试验,只要有一个试验结果阳性,结果即判断为阳性。平行试验可以提高灵敏度,但降低特异度。

系列试验指几个试验中有一个阴性即诊断为阴性,只有每项试验结果为阳性,最后结果才判断为有病。特点;采用系列试验可提高特异度,但灵敏度会下降。

42、某一试验方法在临床一检验效果很好,但用于人群疾病筛检时,效果往往不理想,其原因是什么?如何提高检验效能。

筛检是指应用快速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找出未被识别的疾病患者或缺陷病人的一种主动的卫生保健措施。筛检试验不同于诊断,阳性者应当指定就医,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高检验效率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指标;(2)选择患病率较高的人群进行检查;(3)联合试验(采用平行试验、系列试验)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

43、医学科研资料的统计推断包括哪些内容?是否所有的研究都需要做统计推断?

医学科研资料的统计推断包括两方面内容;(1)参数估计;(2)假设检验参数估计是指用统计量来估计参数(总体)。假设检验主要是判断资料间的差异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的还是本质上有差异。一般由抽样研究所获得的资料,都需要做统计推断,不能直接判断,因为有抽样误差存在。

44、医学参考值范围估计中单双侧的确定方法和假设检验中单双侧的确定方法是否一样?其确定依据是什么?

医学参考值范围估计中单双侧的确定方法是根据临床生理生化指标特点而确定的,如血铅、发汞可用单侧上限,如肺活量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制定时也可用单侧下限。

假设检验中单双侧的确定方法是根据资料性质特点、分析目的来选择。如分析比较新旧药物的疗效,事先不知哪个好、哪个差,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两者有无差别,就用双侧检验。如已知新药不会比旧药差,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新药是否比旧药好,则可用单侧检验。

45、选择科研资料的假设检验该考虑哪些方面?

选择科研资料的假设检验应考虑以下几方面;(1)资料来源必须遵循严密的随机抽样设计,保证样本是从同质总体中随机抽取的。(2)组间的均衡性和资料的可比性;(3)选用假设检验的方法应符合其应用条件。应根据研究目的、研究资料的类型、设计类型、样本大小以用已知条件等,所用的假设检验方法也不同。如计量资料两均数比较常用t检验,如大样本可用Z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常用x2检验。

46、请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

方差分析的其本思想;(

1.样本均数间变异来源1)误差;1)个体差异. 2)抽样误差.2)处理效应.

2.把总体变异分解成组内变异和组间变异.

(1)组内变异;即样本内各个观察值间的差异,主要由偶然误差引起.

2)组间变异;即样本均数间的差异.包括1)偶然误差.2)不同处理效应造成

的差异.

3)总变异;是各样本所有观察值彼此间的差异,也是组内变异和组间变异的

总和.

3.变异分析(F检验)

(1)如果处理效应是没有作用的(即各样本均数是来自同一总体),那么引起

组内变异和组间变异的原因都是由于误差而来,则组间均方与组内均方之比的F值就近似等于1,或离1不会很远,F值<F 0.05(υυ) P>0.05

(2)如果处理确有作用,即各样本不是来自同一总体,这时虽然组内变异仍是

由误差引起,然而组间变异却不只是个体变异所致,又包括了处理效应不同所致,因而使组间变异明显大于组内变异,其结果F值将离1较远,以致F 值≥F 0.05(υυ)的数值,即F≥显著性界限

4.方差分析的主要作用就是分析各均数间差异大小,检验其差异是何种原因

造成的,假如,MS组间>MS组内,计算出F值很大,说明是各组所受处理不同引起样本均数间差异,其差异有显著性.

方差分析用途及应用条件

用途; 1.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比较.2.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

应用条件;(1)各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2)各样本来自正态总体;

(3)各处理组方差相等,即方差齐.

47、请区别叙述性文献综述与系统综述。

叙述性文献综述与系统综述的区别

48、何谓论文三要素?

撰写科研论文的基本要求;

(l)学术价值

科研论文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创造性,能提供新知识、新见解、新观点、新方法,揭示科技活动的规律。课题应选择认识领域中尚未解决的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主要有: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逻辑性;推动性(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的意义)

(2)社会价值1

科研论文应具有实践性、应用性,有推广价值,能解决科技活动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对科技活动起推动促进作用。

(3)资料文字水平

要求资料实,数据可靠,概念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结构严谨,文字简明,通俗易懂,符合科技论文的格式。

49、简述科技论文基本结构和各部分要求。

一、题目(title)

题目即文章的题名,又称篇名、文题,是文章的总纲。要准确、简洁、鲜明而具体,有时也可列副标题。作为补充。文字即不能太多,让人望而生畏,也不能有太少,让人不得要领。要用最少的文字概括文章的核心内容。一般字数不超过20~25个。具体要求:

1、醒目

2、简明

3、确切

二、作者及其单位(署名)

作者是参与课题的设计、实施、资料处理、分析计算和论文撰写的人员。作者署名在论文题目之下,按作者在论文研究中的贡献大小排序。而不是论资辈排序。将作者名后标记“*”,并在第一页脚注明单位名称。有的期刊还要求第一作者的简历。所有参加署名者,都对论文内容负责。

三、摘要(abstract)

摘要是论文中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浓缩,能提供全文中的关键信息,让读者阅读摘要后决定是否有必要去查找全文。摘要应简要地介绍研究目的;材料与方法;结果;结论。文字不超过300字

三、摘要(abstract)

摘要是论文中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浓缩,能提供全文中的关键信息,让读者阅读摘要后决定是否有必要去查找全文。摘要应简要地介绍研究目的;材料与方法;结果;结论。文字不超过300字

四、关键词(keywords)

是为了论文正确编目查找和计算机检索。关键词应将论文的检索点列出,简洁明了,是专业词汇而非其他词汇,一般3-5个。

五、引言(introduction)

即序言、前言、导言,是论文开头的一段短文,起到循序渐进的作用。对研

究背景、立论依据、目的和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本文拟解决的问题等进行逐步切题,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引证时要有参考文献。文字一般不超过300个。

六、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要体现研究构思和设计的要求。作者用什么材料、什么实验对象、什么实验方法和统计方法等。材料和方法的可靠性决定着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某些试剂,还要注明厂家和批号;注明实验条件(温度、湿度等)及质量控制条件等。对于临床检验标本收集,应说明采集对象、时间、标本量等。

七、结果(results)

主要介绍全部的发现及数据。结果是论证的主要依据。其内容是科学地组织起来经过统计学处理的信息,是去伪存真的客观实际,而不是原始的记录数据。结果的各项指标都应围绕论文的主题,不应贪多求全,否则会无中心无重点。结果应按照材料与方法的顺序分层次、有逻辑地归纳。

8、讨论(discussion)

对实验结果做出理论性的分析,在论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讨论部分直接反映作者对本领域的材料熟悉程度、对结果认识的深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主要包括:

(1)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对可能的原因机理提出见解,阐明观点;

(2)对结果的意义结果与假说是否相符,对结果中内在联系作出理论解释;

(3)将结果与当前国内外研究比较,看是否有创新、有改进、有发明、有前进

九、参考文献(references)

文献序号必须在正文中的适当位置标记。通常用数字加方括号,放在相应句子末尾的右上角。参考文献的序号必须与文中的标记序号一致。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各书刊杂志都有明确的要求(稿约)

(1)期刊:序号,作者(三位及三位以下要全部列出,三位以上,加“,等”)文题[文献类型标识] 刊名,年份,卷(期):页。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 【12.5】 如果要用电解的方法从含1.00×10-2mol/L Ag +,2.00mol/L Cu 2+的溶液中,使Ag+完全析出(浓度达到10-6mol/L)而与Cu 2+完全分离。铂阴极的电位应控制在什么数值上?(VS.SCE,不考虑超电位) 【解】先算Cu 的 起始析出电位: Ag 的 起始析出电位: ∵ Ag 的析出电位比Cu 的析出电位正 ∴ Ag 应当先析出 当 时,可视为全部析出 铂阴极的电位应控制在0.203V 上,才能够完全把Cu2+ 和Ag+分离 【12.6】 (5)若电解液体积为100mL ,电流维持在0.500A 。问需要电解多长时间铅离子浓度才减小到 0.01mol/L ? 【解】(1)阳极: 4OH - ﹣4e - →2H 2O+O 2 Ea θ =1.23V 阴极:Pb 2++2e - → Pb Ec θ =﹣ 0.126V ()220.059,lg 0.3462 Cu Cu Cu Cu v ??Θ++ ??=+ =??(,)0.059lg[]0.681Ag Ag Ag Ag v ??Θ++=+=6[]10/Ag mol l +-=3 3 -63 SCE =0.799+0.059lg10=0.445v 0.445v-0.242v=0.203v ????'=-=

Ea=1.23+(0.0592/4)×4×lg10﹣5=0.934V Ec=﹣0.126+(0.0592/2)×lg0.2=﹣0.147V E=Ec﹣Ea=﹣1.081V (2)IR=0.5×0.8=0.4V (3)U=Ea+ηa﹣(Ec+ηc)+iR=2.25V (4)阴极电位变为:﹣0.1852 同理:U=0.934+0.1852+0.77+0.4=2.29V (5)t=Q/I=nzF/I=(0.200-0.01)×0.1×2×96487/0.500=7.33×103S 【12.7】 【12.8】用库仑滴定法测定某有机一元酸的摩尔质量,溶解 0.0231g纯净试样于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 以电解产生的 OH-进行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通过0.0427A 的恒定电流,经6min42s到达终点,试计算此有机酸的摩尔质量。【解】 m=(M/Fn)×it t=402s;i=0.0427;m=0.0231g;F=96485;n=1 解得 M = 129.8g/mol

4模电实验四思考题答案(模电B)

实验指导书思考题及答案 实验2.6 电压比较器电压比较器、、波形发生电路 实验实验预习预习 1)理论计算图2-23电路中,上限门电压U T+= 0.73V ;下限门电压U T—= -0.73V 。答:112OH T RU U R R +=+, 112 OL T RU U R R ?=+,其中U OH =8V ,U OL = - 8V 2)计算 RC 正弦波发生器(图2-24)的输出振荡频率fo= 159Hz 。 答:12f RC π=,其中R=10K ,C=0.1μF 。 实验总结 1、总结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 答:比较器是一种用来比较输入信号ui 和参考信号U REF 的电路。这时运放处于开环状态,具有很高的开环电压增益,当ui 在参考电压U REF 附近有微小的变化时,运放输出电压将会从一个饱和值跳变到另一个饱和值。 2、将滞回比较器的门限电压理论值和实测值进行比较 ,并分析误差原因。 答:门限电压理论值为112OH T RU U R R += +,112 OL T RU U R R ?=+。稳压二极管稳压值不是正好±8V ,电阻R 1和R 2阻值的误差。 3、思考题:当滞回比较器输入交流信号U im 值小于门限电压U T 时,比较器输出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比较器的输出不会发生跳变,输出为保持为-8V 或者+8V 。 表2-20 选定正确的操作方法(正确的在方框内画√,错误的在方框内画×) 项 目 操作方法 运算放大器使用 运算放大器使用时须提供直流电源(±12V 和地)(√) 运算放大器须检测好坏,方法是开环过零(√) 电压比较器仍须要调零(╳) 滞回比较器 利用滞回比较器将输入的正弦波转换为输出的矩型波,对输入信号幅值大小没有要求(╳)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概念)1、现实型文学:也称为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了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 6、剧本: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7、散文:一种体裁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广义的散文是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以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题)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象征型文学是寄寓意蕴,以变形描写来拟人(物)的形象,是现代派文学,来表现哲理的。 现实型文学是再现生活重视细节描写,虚构而见不出虚构,表现现实主义反映生活本质的。 理想型文学是表现理想以夸张幻想来再造的虚构幻想的形象表现浪漫主义的反映理想。 或(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1、(高度的概括);2强性大(强烈的抒情性) 3、音乐性(停顿、平仄和押韵) 小说的基本特征: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散文的基本特征:1、选材广泛,现实性很强 2、形式自由,手法多样 3、形聚,构思精湛(形散:选材五光十色,联想自由驰骋,手法多种多样,结构灵活多变;神聚:立意深远,一线串珠。)4、真人真事,事情实感。 剧本的基本特征: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事件事件、地点高。2、尖锐紧张的戏剧冲突 3、人物台词要个性化口语并富有动作性。(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地位教养;口语化既有意境又有潜台词;动作性:人物语言要传达内在的动作心理活动;引起更多的外部动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到新的层面。) 第十章{概念}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

临床科研设计与分析试卷(带答案)

. Word文档资料临床科研设计与分析试卷(带答案) 适用围: __________ 出题教师: __________ 题型得分单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总分1. 资料整理的基础工作和资料分析的首要工作是对资料进行: ( ) A. 审核B. 演绎分析C. 归纳分析D. 分类 2. 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 A. 引文查找法B. 顺差法C. 综合查找法D. 逆差法 3. 某医生用针刺疗法治疗三种不同的疾病,目的在于弄清:针刺治疗对哪种病疗效最好,三种病人分别在甲、乙、丙三组接受相同的辅助治疗。 该医生每天依次给甲、乙、丙三组病人(每组30人)一一扎针,这样做人为产生了: ( ) A. 重复误差B. 随机误差C. 条件误差D. 抽样误差 4. 实验研究变量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 ) A. 实验变量、过程变量和无关变量B. 实验变量、效果变量和无关变量C. 效果变量、过程变量和无关变量D. 效果变量、目标变量和有关变量 5. 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 ) A. 文献检索B. 选定课题C. 课题论证D. 历史分析 6. 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

( ) A. 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B. 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C. 访谈调查和网络访谈调查D. 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7. 研究生没有公开发表的学位论文属于类文献: ( ) A. 教育档案B. 书籍C. 其他D. 报刊8. 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 ) A. 一次文献B. 四次文献C. 二次文献D. 三次文献9. 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 ) A. 在效度 B. 生态效度C. 外在效度D. 总体效度10. 许多人习惯用单因素设计取代多因素设计,这样做在什么情况下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 ) A. 因素之间独立时B. 样本含量较小时C. 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时D. 实验者操作不太熟练时11. 开展一项科学研究,何时开始运用统计学知识: ( ) A. 从最初的试验设计开始B. 有了试验数据之后C. 从计算机算出结果开始D. 有了试验设计之后12. 以下属于三次文献的是: ( ) A. 索引B. 手册C. 论文D. 文摘13. 为了研究一组因素X1,X2,,Xg对一组肺癌患者生存时间长短的影响,对病人进行追踪随访观察,观察结果分为两档,,即病人生存时间?2年和?2年,考察的危险因素有治疗方法(4种)、治疗前

仪器分析思考题(附答案)概要

《仪器分析》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经典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有何不同? 经典分析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由某已知量求待测物量, 一般用于常量分析,为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方法:是利用精密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又称为物理或物理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仪器分析方法的基础,仪器分析方法离不开必要的化学分析步骤,二者相辅相成。 2.灵敏度和检测限有何联系? 灵敏度(sensitivity ,用S表示)是指改变单位待测物质的浓度或质量时引起该方法 检测器响应信号(吸光度、电极电位或峰面积等)的变化程度. 检出限(detection limit ,用□表示),又称为检测下限,是指能以适当的置信概率 检出待测物质的最低浓度或最小质量。检出限既与检测器对待测物质的响应信号有关,又与空白值的波动程度有关。 检测限与灵敏度从不同侧面衡量了分析方法的检测能力,但它们并无直接的联系, 灵敏度不考虑噪声的影响,而检出限与信噪比有关,有着明确的统计意义。似乎灵 敏度越高,检出限就越低,但往往并非如此,因为灵敏度越高,噪声就越大,而检出限决定于信噪比。 3.简述三种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工作曲线法(标准曲线法、外标法) 特点:直观、准确、可部分扣除偶然误差。需要标准对照和扣空白试用范围:试样的浓度或含量范围应在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内,绘制工作曲线的条件应与试样的条件尽量保持一致。 二、标准加入法(添加法、增量法) 特点:由于测定中非待测组分组成变化不大,可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影

响 试用范围:适用于待测组分浓度不为零,仪器输出信号与待测组分浓度符合线性关系的情况 三、内标法 特点:可扣除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 试用范围:内标物与待测组分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相近、浓度相近,在相同检测条件下,响应相近,内标物既不干扰待测组分,又不被其他杂质干扰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 1.常用的光谱分析法有哪些? 分子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 分子磷光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射线荧光光谱法 2.简述狭缝的选择原则 狭缝越大,光强度越大,信噪比越好,读数越稳定, 但如果邻近有干扰线通过时会 降低灵敏度,标准曲线弯曲。 狭缝越小,光强度越弱,信噪比越差,读数不稳定, 但光的单色性好,测试的灵敏 度较高。 狭缝的选择原则:有保证只有分析线通过的前提下, 尽可能选择较宽的狭缝以保证 较好的信噪比和读数稳定性。 第三章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1.极性溶剂为什么会使n n*跃迁的吸收峰长移,却使n n*跃迁的吸收峰短移?

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试题-附答案

《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试题 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在下列研究设计方法中,按临床科研设计论证强度排列,一般认为最强的是:C A、前瞻性队列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随机对照研究 D、横断面调查 2、在科研选题、立题时,不必考虑下列哪项因素:C A、可行性 B、价值和水平 C、临床阳性结果 D、临床意义 3、在选研究方法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A A、科研目的 B、可行性 C、样本量 D、创新性 4、研究设计中要估计样本量,主要是因为:B A、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二类错误 B、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一类错误 C、样本量过大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D、样本越大,可行性越差 5、研究对象分组方法设计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A A、两组研究前的基线状况一致 B、两组研究条件要一致 C、两组分组方法要一致 D、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要一致 6、分层分析可控制C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 7、用住院病人作研究对象容易发生:A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选择偏倚和混杂偏倚 8、采用拉丁方设计具有如下要求,但不包括:D B A、三个研究因素 B、水平数可以不等 C、利用标准方 D、不考虑交互作用 9、三个因素各两水平,若采用析因分析设计时,至少要设的组数:B C A、5 B、6 C、8 D、9 10、被认为是论文核心部分的是:B A、材料与方法 B、结果 C、讨论 D、摘要 二、填空题(10分) 1、临床科研选题原则有: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需要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2、临床科研设计的原则有:随机化原则、盲法原则、对照原则、重复原则。 3、临床科研设计的要素是:处理因素、受试对象、试验效应。 三、简答题(28分) 1、简述临床科研的基本步骤。五步骤:科研选题,科研设计,实施方法,设计分析和总结归纳。 2、为什么说偏倚是系统误差,它具有哪些基本属性系统误差是在调查或测量时,由于某种确定的原因,如实验方法不当、仪器不准等原因造成的,使调查结果偏大或偏小。偏倚是指医学研究中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使得研究结果与真实性值出现偏倚性的差异。按偏倚的性质分三大类: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3、简述随机化抽样的常用类型以及实施随机化的意义。常用类型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方法。意义:随机化抽样的最大优点是在根据样本资料推论总体时,可用概率的方式客观地测量推论值的可靠程度,从而使这种推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4、常用的诊断试验真实性的评价指标有哪些,各评价的是诊断试验的哪方面一灵敏度。灵敏度表示试验方法对疾病的检出能力。二特异度。特异度表示试验方法对无病的检出能力。三似然比。阳性似然比值越大或阴性似然比值越小,则试验的诊断价值越高。四Youden

《仪器分析》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二章电化学分析法 1.电极电位是否是电极表面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电位差?单个电极的电位能否测量? 答:电极电位是电极表面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电位差. 就目前为止,单个电极的电位不能测量. 2.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离子活度时,若使用标准加入法,试用一种最简单方法求出电极响应的实际斜率。 答:标准加入法 3. 根据1976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UPAC)推荐,离子选择性电极可分为几类?请举例说明。 答:三类:晶体膜电极;.非晶体膜电极;敏化电极; 4. 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有何不同? 答:电池电动势等于阴极电极电位减去阳极电极电位 5.简述一般玻璃电极的构造和作用原理。 答:玻璃电极下端是由特殊成分的玻璃吹制而成的球状薄膜,膜的厚度为30~100 μm。玻璃管内装有pH值为一定的内参比溶液,通常为0.1 mol/LHCl溶液,其中插入Ag-AgCl 电极作为内参比电极。敏感的玻璃膜是电极对H+,Na+,K+等产生电位响应的关键。它的化学组成对电极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石英是纯SiO2结构,它没有可供离子交换的电荷点,所以没有响应离子的功能。当加入Na2O后就成了玻璃。它使部分硅-氧键断裂,生成固定的带负电荷的硅-氧骨架,正离子Na+就可能在骨架的网络中活动。电荷的传导也由Na+来担任。当玻璃电极与水溶液接触时,原来骨架中的Na+与水中H+发生交换反应,形成水化层。即 -+ + + + + - Na G H = G +Na H 上式中,G代表玻璃骨架。由图可知,在水中浸泡后的玻璃膜由三部分组成,即两个水化层和一个干玻璃层。在水化层中,由于硅氧结构与H+的键合强度远远大于它与钠离子的强度,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水化层表面钠离子点位基本上全被氢离子所占有。在水化层中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思考题

低频电子线路实验思考题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P6) 1.什么是电压有效值?什么是电压峰值?常用交流电压表的电压测量值和示波器的电压直接测量值有什么不同? 答:电压峰值是该波形中点到最高或最低之间的电压值;电压有效值等于它的瞬时值的平方在一个周期内职分的平均值再取平方根。 常用交流电压表的电压测量值一般都为有效值,而示波器的电压直接测量都为峰值。 2.用示波器测量交流信号的峰值和频率,如何尽可能提高测量精度?答:幅值的测量:Y轴灵敏度微调旋钮置于校准位置,Y轴灵敏度开关置于合适的位置即整个波形在显示屏的Y轴上尽可能大地显示,但不能超出显示屏指示线外。频率测量:扫描微调旋钮置于校准位置,扫描开关处于合适位置即使整个波形在X轴上所占的格数尽可能接近10格(但不能大于10格)。 实验二晶体管主要参数及特性曲线的测试(P11) 1.为什么不能用MF500HA型万用表的R×1Ω和R×10Ω档量程测量工作极限电流小的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 答:根据MF500HA型万用表的内部工作原理,可知R×1Ω和R×10Ω档量程测量工作极限电流小的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的等效电路分别为图1和图2所示,此时流过二极管的最大电流,,当I D1和I D2大于该二极管的工作极限电流时就会使二极管损坏。

图1 图2 2. 用MF500HA型万用表的不同量程测量同一只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值,其结果不同,为什么? 提示:根据二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和指针式万用表Ω档的等效电路,结合测试原理分析回答。 答:R×1Ω:r o=9.4Ω; R×10Ω: r o=100Ω; R×100Ω: r o=1073Ω; R×1kΩ: r o=32kΩ。因为二极管工作特性为正向导通、反向截至,尤其是正向导通的输入特性曲线为一条非线性曲线。用MF500HA型万用表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绪论 1、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2)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 2、有一种观点认为, 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 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 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理论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相容的: ①历史上的进步阶级,其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能够提出具有科学性的理论观点 ②无产阶级代表着人们的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能够提出合理的科学理论③自从有阶级以来,理论的科学性总是与一定的阶级性联系在一起的。(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①马克思主义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 3、马克思17 岁时在自己的中学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请阅读马克思的这篇作文,并结合你对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的了解,谈谈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从马克思主义的这篇作文中得到的人生启迪; (1)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2)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工作。 (3)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基本内容: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物质的存在形式 ③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①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指导原则②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③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

模电实验报告答案2

简要说明:本实验所有内容是经过十一年的使用并完善后的定稿;已经出版的较为成熟的内容,希望同学们主要参考本实验内容进行实验。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使用 为了正确地观察电子技术实验现象、测量实验数据,实验人员就必须学会常用电子仪器及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电子测试技术,这也是电子技术实验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电子技术实验中,所使用的主要电子仪器有:SS-7804型双踪示波器,EE-1641D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DT890型数字万用表和电子技术实验学习机。学习上述仪器的使用方法是本实验的主要内容,其中示波器的使用较难掌握,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要进行反复的操作练习,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双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的正 确使用方法。 2.学习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及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元器 件、辩别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管脚、类型。 3.熟悉实验装置,学会识别装置上各种类型的元件。 二、实验内容 (一)、示波器的使用

1.示波器的认识 示波器是一种测量、观察、记录电压信号的仪器,广泛应用于电子技术等领域。随着电子技术及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示波器测量技术日趋完善。示波器主要可分为模拟示波器和数字存贮示波器两大种类。 模拟示波器又可分为:通用示波器、取样示波器、光电存储示波器、电视示波器、特种示波器等。数字存贮示波器也可按功能分类。 即便如此,它们各有各的优点。模拟示波器的优点是: ◆可方便的观察未知波形,特别是周期性电压波形; ◆显示速度快; ◆无混叠效应; ◆投资价格较低廉。 数字示波器的优点是: ◆捕捉单次信号的能力强; ◆具有很强的存储被测信号的功能。 示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①. 带宽:带宽是衡量示波器垂直系统的幅频特性,它指的是输入信号的幅值不变而频率变化,使其显示波形的幅度下降到3dB时对应的频率值。 ②. 输入信号范围: ③. 输入阻抗: ④. 误差: ⑤. 垂直灵敏度:指垂直输入系统的每格所显示的电压

电气工程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电气工程与电工科学的关系就是什么? 电气工程的理论基础就是电气科学。 2.与“现代五大工程”的其她工程相比,电气工程的突出特点就是什么? 与其她工程相比,电气工程的特点在于:她的出现首先不就是来源与文明发展的自发需要,而就是来源于科学发现。她以全新的能量形态开辟出一个人类文明的新领域。她的发展又伴生了电子工程,从而孕育出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工程领域,为信息时代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为什么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 在这一时期,发电,输电,配电已形成了一气轮机,水轮机为原动机,以交流发电机为核心,以变压器与输配电线路等组成的输配点系统为“动脉”的输电网,使电力的生产,应用达到较高的水平,并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中电力拖动,电力牵引,电动工具,点加工,点加热等得到普遍应用。 4.根据自己了解,电气工程有哪些应用? 多电飞机,线控汽车,全电舰船。 5.20世纪哪些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电器工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永磁材料,超导磁体技术,电磁技术。 6、电气科学与电气工程的发展史给您哪些启发? 今天电能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她不仅创造了极大的生产力,而且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极大进步,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电气工程也应次被誉为“现代文明之轮” 7、21世纪电器工程科学的发展趋势就是什么? 将电气科学与工程与近代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等前沿融合,加强从整体上对大型复杂系统的研究,加深对微观现象及过程规律性的认识,同时用信息科学的成就改造与提升本学科并开创新的研究方向。 8、为什么说21世纪电器工程与其她科学融合交叉就是她的显著特点? 21世纪的电气工程科学将在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及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创新与飞跃往往发生在学科的交叉点上, 9电气工程科学的基础理论包括那些? 电路藜芦,电磁理论,电磁计量理论等。 10您认为今后电气工程还会有哪些新应用? 电力大系统,电力传动系统及电力电子变流系统中各问题基于新材料,新原理成为开拓新应用领域的电机,电器,电能质量的理论及其测量控制,现代测量传感技术。 11您认为还有那些计算机软件可以用于今后的专业学习? MATLAB,PSPICE,EMTP,SABER,ANSOFT。

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试题-终稿

《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试题 —浙江省住院医师培训必修课统一考试 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在下列研究设计方法中,按临床科研设计论证强度排列,一般认为最强的是: A、前瞻性队列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随机对照研究 D、横断面调查 2、在科研选题、立题时,不必考虑下列哪项因素: A、可行性 B、价值和水平 C、临床阳性结果 D、临床意义 3、在选研究方法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A、科研目的 B、可行性 C、样本量 D、创新性 4、研究设计中要估计样本量,主要是因为: A、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二类错误 B、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一类错误 C、样本量过大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D、样本越大,可行性越差 5、研究对象分组方法设计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 A、两组研究前的基线状况一致 B、两组研究条件要一致 C、两组分组方法要一致 D、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要一致 6、分层分析可控制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 7、用住院病人作研究对象容易发生: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选择偏倚和混杂偏倚 8、采用拉丁方设计具有如下要求,但不包括: A、三个研究因素 B、水平数可以不等 C、利用标准方 D、不考虑交互作用 9、三个因素各两水平,若采用析因分析设计时,至少要设的组数: A、5 B、6 C、8 D、9 10、被认为是论文核心部分的是: A、材料与方法 B、结果 C、讨论 D、摘要 二、填空题(10分) 1、临床科研选题原则有:—、—和—等。 2、临床科研设计的原则有:—、—、—和—等。 3、临床科研设计的要素是:—、—和—。 三、简答题(28分) 1、简述临床科研的基本步骤。 2、为什么说偏倚是系统误差,它具有哪些基本属性? 3、简述随机化抽样的常用类型以及实施随机化的意义。 4、常用的诊断试验真实性的评价指标有哪些,各评价的是诊断试验的哪方面? 四、计算分析题(12分) 有人采用病例对照调查,对150例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其中75例为确诊的肺癌病人,75例为对照,以研究肺癌与接触石棉的关系,结果见下表: 组别接触过石棉未接触过石棉合计 病例40 35 75

模电实验四思考题答案(模电A)

实验指导书思考题及答案 实验2.4 电压比较器 四、实验总结报告分析提示 1、将迟滞比较器的门限电压理论值和实测值进行比较 ,并分析误差原因。 答:门限电压理论值为112OH T RU U R R += +,112OL T RU U R R ?=+。稳压二极管稳压值不是正好±8V ,电阻R1和R2阻值的误差。 五、预习要求 阅读本实验内容,了解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填写表2-4-1中的内容。 理论计算图2-4-2(a )电路中,上限门电压U T+= 0.73V ;下限门电压U T—= -0.73V 。(112OH T RU U R R += +, 112OL T RU U R R ?=+,U OH =8V ,U OL = - 8V) 实验2.5 波形发生器 四、实验总结报告分析提示 1、整理实验数据,将波形周期的实测值和理论值进行比较,并分析误差原因。 答:正弦波频率为12f RC π=,主要是10K 电阻和0.1μF 电容不是标称值。 方波周期表达式为周期为122ln (12 )F R T R C R =+,可见R F 、C 、R 1和R 2的精度都影响周期。 2、RC 正弦波发生器图2-5-1中, 电位器R P 的作用是调节正弦波的频率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表2-4-1 选定正确的操作方法(正确的在方框内画√,错误的在方框内画×) 项 目 操作方法 运算放大器使用 运算放大器使用时须提供直流电源(±12V 和地)(√) 运算放大器须检测好坏,方法是开环过零(√) 电压比较器仍须要调零(╳) 迟滞比较器 利用迟滞比较器将输入的正弦波转换为输出的矩型波, 对输入信号幅值大小没有要求(╳)

软件工程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软件工程概论郑人杰等版 第1章软件与软件工程的概念 1.1 举出你所知道的应用软件的例子。 办公软件、游戏软件、财务软件、银行软件、人事管理软件、工资管理软件、学籍管理软件等。 1.2 认为“软件就是程序,软件开发就是编程序。”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认为“软件就是程序,软件开发就是编程序。”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是包括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程序只是软件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次,在软件开发中,编程只是软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阶段。 1.3 如果将软件开发比作高楼大厦的建造,可以将软件的设计比作什么? 可以将软件的设计比作建筑设计,软件设计的成果相当于建筑设计的设计图纸。 1.4 什么是软件危机?它有哪些典型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典型表现: (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既跟不上硬件的发展速度,也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 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除了软件本身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软件开发的经验和有关软件开发数据的积累,使得开发工作计划很难制定。 (2) 软件人员与用户的交流存在障碍,使得获取的需求不充分或存在错误。 (3) 软件开发过程不规范。如,没有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就开始编程序。 (4) 随着软件规模的增大,其复杂性往往会呈指数级升高。需要很多人分工协作,不仅涉及 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必须有科学严格的管理。

仪器分析思考题2016分析

复习思考题 第1章 绪论 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第2章 色谱分析 1、在气相色谱法中,用于定性的参数是什么?保留时间 2、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3、衡量色谱柱柱效能的指标是什么?用有效塔板数n 和有效塔板高度H 作为衡量柱 效能的指标。 4. 在液相色谱中,范第姆特方程式中的哪一项对柱效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液相色谱中, 流动相为液体,组分的纵向扩散系数B 很小,流速 u 较高,故纵向扩散相B/u 可忽略不计。 Van Deemter 方程在HPLC 的表现形式: H=A+Cu 5.为什么可用分离度R 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分离度同时体现了选择性与柱效能,即热力学因素和动力学因素,将实现分离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6、气相色谱分析中,理论塔板高度与载气线速u 间的关系? 随u 的增加而出现一个最小值。 7、气相色谱法使用的热导池检测器,产生信号的原理,是利用组分与流动相之间的什么性质?热导系数不同。 8、用角鲨烷分离甲烷、乙烷、丙烷时,它们从色谱柱中流出的顺序。甲烷、乙烷、丙烷。 9、分配比表示物质在两相中的什么之比。有机相中被萃取物的总浓度与水相中被萃取物的总浓度之比 10、范第姆特方程式可以说明的哪些方面。它可以说明填充均匀程度、担体粒度、载气种类、载气流速、柱温、固定相液膜厚度等对柱效、峰扩张的影响。 11、如果试样比较复杂,相邻两峰间距离太近或操作条件不易控制稳定,要准确测量保留值有一定困难的,可以采取什么方法。用加入已知物以增加峰高的办法进行定性。 12、在色谱柱中,若某组分分配到固定相中的量为m s (单位:g),浓度为c s (g ?mL -1 ),分配到流动相中的量为m L (单位:g)浓度为c L (单位:g ?mol -1 ),则该组分的分配比k 是多少。c s /c L 13.理论塔板数n 的计算式为_________ 2 2 211654.5??? ? ??=???? ? ?? =b R R W t b t n 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定长度的色谱柱内,n 越多,h 越____小____________。 14.在相同条件下,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与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______相对保留值_____________,亦称___选择性(选择性比)______________。 15.描述色谱柱效能的指标是___(理论)_塔板数______,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是__分离度__ ___。 16.测定相对校正因子时,若标准物质的注入量m s 为0.435μg ,所得峰面积A s 为4.00cm 2 ;

模拟电子书后习题答案第3章

习题第3章 【3-1】 如何用指针式万用表判断出一个晶体管是NPN 型还是PNP 型?如何判断出管子的三个电极?锗管和硅管如何通过实验区别? 解: 1. 预备知识 万用表欧姆挡可以等效为由一个电源(电池)、一个电阻和微安表相串联的电路,如图1.4.11所示。 μA 正极红笔 E -+ - e e NPN PNP 图1.4.11 万用表等效图 图1.4.12 NPN 和PNP 管等效图 (1) 晶体管可视为两个背靠背连接的二极管,如图1.4.12所示。 (2) 度很低。2(1) (或(2) 红表笔与然后两如图 图 1.4.13 测试示意图 【3-2】 图3.11.1所示电路中,当开关分别掷在1、2、3 位置时,在哪个位置时I B 最大,在哪个位置时I B 最小?为什么? o 图3.11.1 题3-2电路图

[解] 当开关处于位置2 时,相当一个发射结,此时I B 最大。当开关处于位置1时,c 、e 短路,相当于晶体管输入特性曲线中U CE =0V 的那一条,集电极多少有一些收集载流子的作用,基区的复合还比较大,I B 次之。当开关处于位置3 时,因集电结有较大的反偏,能收集较多的载流子,于是基区的复合减少,I B 最小。 【3-3】 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挡测得电路中晶体管各极对地电位如图3.11.2所示,试判断晶体管分别处于哪种工作状态(饱和、截止、放大)? + 6V + 12V -- - 图3.11.2 题3-3电路图 解: 【3-4】 [解(a)管压降U B I β (b)(c)电路中,BE B 12V 0.023mA 510k U I -=≈Ω ,CE B 12V 5.1k 6.1V U I β=-??Ω=,管压降足以建立集电 极结反压,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3-5】分别画出图3.11.4所示各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后习题全部答案黄杏元著

地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第一章 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它与一般计算机应用系统有哪些异同点?答: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 脱胎于地图学,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众多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但是,地理信息系统与这学科和系统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 GIS 与机助制图系统机助制图是地理信息系统得主要技术基础,它涉及GIS 中的空间数据采集、表示、处理、可视化甚至空间数据的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制图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分析方面。一个功能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包含数字制图系统的所有功能,此外它还应具有丰富的空间分析功能。 (2) GIS 与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GIS 除需要功能强大的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之外,还需要具有图形数据的采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等功能。因此,GIS 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均比一般事务数据库更加复杂,在功能上也比后者要多地多。 (3) GIS 与 CAD 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 CAD 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4)GIS 与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是专门用于对遥感图像

数据处理进行分析处理的软件。它主要强调对遥感栅格数据的几何处理、灰度处理和专题信息提取。这种系统一般缺少实体的空间关系描述,难以进行某一实体的属性查询和空间关系查询以及网络分析等功能。 2、地理信息系统有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有哪些?试举目前广泛应用的两个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例,列出它们的功能分类表,并比较异同点? (1)系统硬件:包括各种硬件设备,是系统功能实现的物质基础; (2)系统软件: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回答用户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3)空间数据:系统分析与处理的对象,构成系统的应用基础; (4)应用人员:GIS 服务的对象,分为一般用户和从事建立、维护、管理和更新的高级用户; (5)应用模型:解决某一专门应用的应用模型,是 GIS 技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3、试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分析功能与应用模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功能是基于现有数据按照一定规律或者参数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构,这些规律和参数就可以构成一个应用模型,比如降雨量计算模型和风力强度计算模型等。但应用模型很多是专业领域的模型,其表现可以是参数表格也可以是图标或计算公式,不利于地理信息这种要与地理坐标想联系,并且需要特殊的可视化效果的信息分析与表达。因此要构建适合于地理信息分析和表达的应用模型就要吧如气象农业等行业应用模型转变或者结合地理信息做成与空间信息想连接的模型应用于分析。 4、根据你的了解,阐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学科及关联技术,并就地理信息系

临床科研设计

临床科研设计方法 科学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产生新知识的具有创造性或创新性的活动 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立 科研选题,是整个科学研究带有方向性的关键决策。爱因斯坦就认为:在科学研究方面“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选题能集中体现作者的学科信息、科学思维、学术水平和实验能力。 科研选题,不仅决定了预期成果的水平,更关系到科研的成败。国内外由于选题的失误,导致整个课题失败的例子很多,而同水平或低水平重复性研究的例子就更多了,造成了时间、财力和人力的巨大浪费。因此,科研工作者必须严肃、认真地进行科研选题。一选题的范围 当前,由于疾病谱的变化,医学模式和医疗目的的改变,人类对于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追求更加强烈。人类对疾病和环境的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治疗思路和方法都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革,顺应这种潮流,选择在医药卫生保健事业中有重要意义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选题的种类 从研究的不同发展阶段可分为: 1 基础研究:以增强科学技术知识,解决未知领域的理论问题为目的,探索医学领域中,带有全局性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有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这类研究特点一般不以具体应用为目的,探索性强,自由度大,风险高。由于未知因素多,在课题设计上要求比较原则,对研究手段要求高。他们的重要成果常常对整个医学领域甚至生命科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2 应用研究:以应用为目的,针对医学实践中的某一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或药物。如临床各科疾病的预防、诊疗、康复研究。 这类研究特点是采用基础研究提供的理论和成果,解决具体的问题,因此实用性强,理论和方法比较成熟,风险较小,在课题设计上要求技术路线清晰,方法具体可行。目前这类研究是招标的主体,也是重点资助的领域。有应用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 3 开发研究:以物化研究为目的,运用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成果,研制出产品性物质,或对生产环节进行技术工艺改进的创造性研究。如中药新药开发研究,中医诊疗仪器研制及中药制药仪器和设备的研究等。 这类研究是采用较成熟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新产品研究,未知因素较少,风险低,成功率高,具有投资大,经济效益高的特点。这类研究多与企业合作进行,也是今后大力提倡和鼓励的方向。有试生产研究和推广应用研究。 从研究的时点可分为: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 依研究课题的来源可分为:有关部门下达的、自选的和协作的课题。 根据医学科研的种类及不同特点,可分为: 1 调查研究性的: 2 实验观察性的: 3 资料分析性的: 4 经验体会性的: 5 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开发应用: 课题来源 根据我国国情及资金来源,医学科研选题大致分为以下几个: 1 指令性课题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考虑全局或本地区医药卫生事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有关单位或个人必须在某一时段完成某一针对性很强的科研任务。这类课题具有行政命令性质。因此称为指令性项目。 2 指导性课题指导性课题又称招标性课题。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医药卫生科学发展的需要,制定若干科研项目。 指导性课题主要有以下渠道: 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①面上项目:②重点项目:③重大项目:④新医药基础性研 究基金: 2.2 政府管理部门科研基金国家、省市及地方科技、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设置医药科学专用研究基金。

1模电实验一思考题答案

实验指导书思考题及答案 实验1.1 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预习 阅读本实验内容,了解示波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及面板上常用的各主要旋钮、按键的作用和调节方法。试填写表1-3的选项内容。 填空:当用示波器观测信号,已知信号频率为1KHz,峰-峰值为1V,则应将Y 轴衰减选择 0.2V /格的档位,扫描时间选择 0.2ms /格的档位。(要求:波形Y 轴显示占5格,X 轴显示一个周期占5格) 实验总结 1、说明示波器Y 轴校零的方法,以及作用。 答:Y 轴校零,把耦合方式放“GND”,调整输入通道的垂直“POSITION ”旋钮,将零基准线调到合适的位置。 Y 轴校零作用:确定信号零的位置,能看出波形相对于零是高还是低。 2、示波器上的信号测试线(同轴电缆)上黑夹子和红夹子在测试信号时能否互换使用: 1)可以( ); 2)不可以( √√)。 在用示波器观测波形时,一般情况下黑夹子接被测电路何处: 表1-3 选定示波器正确的操作方法选定示波器正确的操作方法((正确的在方框内画√,错误的在方框内画×) 显示情况 操作方法 显示出的波形亮度低 调整聚焦调节旋钮(╳); 调整辉度调节旋钮(√) 显示出的波形线条粗 调整聚焦调节旋钮(√); 调整辉度调节旋钮(╳) 显示出的波形不稳定 (波形在X 轴方向移动) 调整触发电平旋钮(√); 调整水平位移旋钮(╳) 显示出的波形幅值太小 调整垂直衰减旋钮(√); 调整垂直位移旋钮(╳) 显示出的波形X 轴太密 调整扫描时间旋钮(√); 调整垂直衰减旋钮(╳)

1)接被测信号“地”( √√ ); 2)悬空不接( ); 3)接电路任意地方( )。 ((在正确的答案后画√√) 3、用示波器测“CAL”的波形时,说明Y 轴输入耦合方式选“DC” 挡与“AC”挡观测时,波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答:波形样子相同,但垂直方向上有位移。 原因: 1、示波器的“CAL”有1V 的直流分量。 2、选“DC”档:波形的交、直流分量都能显示。 选“AC”档:输入信号要经过电容滤波,因此只能显示交流分量,无直流分量。 4、示波器使用注意事项。 (1)要确定Y 轴零电平的位置,此位置是作图时时间轴的位置。 (2)当波形不能停下来,一直在水平方向移动时,先检查触发源与输入信号的通道是不是一致,再细调触发电平“LEVEL ”旋钮。 (3)扫描时间旋钮扫描时间旋钮的挡位要和信号的周期信号的周期信号的周期匹配,垂直衰减旋钮垂直衰减旋钮的挡位要和信号的幅度信号的幅度信号的幅度匹配。 实验1.2 数字扫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实验总结实验总结 1、用示波器观测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波形时,两仪器测试线的连接方式如下: 1)必须红夹子和红夹子连,黑夹子和黑夹子连。( √√ ) 2)可任意相连。( ) ((在正确的答案后画√√) 2、在输出不同信号时,信号发生器信号发生器信号发生器的幅度是指的幅度是指的幅度是指以以下几种下几种:: (在正确的答案后画√√) 1)正弦交流电压:1)有效值(√√ )、2)峰值( ) 2)方波电压:1)峰-峰值( )、2)峰值(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