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编辑审稿工作中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浅谈编辑审稿工作中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浅谈编辑审稿工作中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浅谈编辑审稿工作中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文/聂 敏

在出版实务中,任何作品要想成为出版物,都必须符合出版行业相关的规定之要求(规范化、标准化)。为什么要强调编辑出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呢?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刘杲前辈给出了我们答案,主要理由有两条:一是准确,规范化、标准化有利于作品内容的准确表达,提高作品的科学水平;二是交流,规范化、标准化有利于作品采用公认的共同语言,以便进行广泛的传播与交流。有鉴于此,我们沿着这个思路往下思考,如何在充分掌握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之上,做好编辑审稿过程中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呢?!

审稿中的常见问题一般包括政治问题、思想问题、科学问题、文化积累性和可读性等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发现作品是否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防止剽窃他人作品等。责任编辑在审稿(初审)过程中,一般应通读两遍,第一遍可略读,主要了解书稿的内容和特点,对其书稿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有个初步判断;第二遍应精读,对书稿的内容和特点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在通读的过程中可对书稿文字表达方式方面的问题作出处理,如改正病句、纠正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等差错。

然而,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的编辑人员在具体的审稿过程中,往往很难发现稿件中的问题。

一、发现问题

(1)政治问题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放开搞活,社会上充斥着各种政治倾向,其中良莠不齐者甚众,尤其是时下多为年轻编辑担当初审稿件,其把握难度与责任则更大。例如,有的书稿巧借改革开放三十年成果为名,以多元化观点主张指导思想也要多元化,否认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否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有的书稿甚至在总结执政党(国民党、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时,过分夸大功过是非,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含沙射影;有的书稿把深化国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说成是国有经济走进死胡同,否定国有经济的作用,等等。诸如此类的政治倾向性问题,常是含而不露的,身为编辑人员应慎之又慎,不可不查。

(2)思想问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思潮急剧变化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商品交易的法则,无不影响着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领域,可能引发少数人的治学不严、见利忘义和权钱交易等思想。另外,由于西方经济、技术方面的优势带来的压力和意识形态渗透的加强,也使人们面临着各种思潮的激烈碰撞,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必将乘虚而入,侵蚀人们的思想。例如,有的书稿片面追求眼前商

业利益,以争名逐利为人生动力,以实用主义取代理想目标,以声色享受为最大追求,以金钱至上为唯一价值取向;有的书稿的思想内容片面强调个人至上,否定为人民服务,否定集体主义原则,等等。

(3)科学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人心浮动,学术界人士的治学态度也相应发生着变化,有关治学不严的话题,时下常见诸各大网站与报端。对于出版业而言,其图书出版亦要与时俱进,时刻保持其科学性。审稿过程中的科学性,一般表现为内容的组织与表达是否科学。例如,有的书稿在组织内容材料时,其逻辑与结构不够严密,造成所述内容上的非科学性(如所述内容缺失不整等);有的书稿在某一个问题的具体阐述上未能尽善,从而造成表达的非科学性(如联合国规定的国际通用语言到底有几种),等等。

(4)文化积累和可读性问题 出版物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其只有具有文化积累和可读性,才具有出版的价值。书稿的文化积累和可读性是出版物最核心的价值所在,其价值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书稿的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编辑人员在审稿时一定要把握住书稿的价值所在。例如,时下很多跟风的书籍,其文化积累和可读性多已大打折扣(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问世畅销时,市场上随即就有《好爸爸胜过好老师》一书跟风,其文化积累和可读性均受到广大读者的诟病。这样的跟风之作,多属浪费出版资源);又如前段时间畅销的养生类图书,其跟风之作甚多,多数图书的内容均是拼凑之作。

(5)先进性和创新性问题 什么样的书稿才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呢?大抵有一定编辑经验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思想平庸、内容一般的书稿俯拾皆是,而思想闪光、内容创新的书稿并不易得,或者说很少得。时下,我们的编辑队伍中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思维的人员太少,能够慧眼识珠者则更少。加之出版单位特有机制的限制,编辑的市场意识淡薄,编辑人员不注意关注重大课题的进展和学科前沿的新突破,不注重知识结构的更新,常使一些不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内容的书稿得以付梓。例如,有的书稿中夹杂陈旧、过时的内容,多不适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如笔者2009年曾编辑过的一本计算机教材,其中还在大谈软盘的使用);有的书稿内容根本不具有创新性,只是以往公认内容的罗列和叠加(如《大学语文》类教材的出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出版量不下于500种),等等。

(6)剽窃他人作品问题 剽窃他人作品的问题,事关著作权,此类问题也是目前各类书稿中存在的最严重问题之一。书稿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原则上剽窃他人作品该由作者“文责自负”,然而作为出版单位则具有合理注意之义务。例如,有的书稿由于作者治学不严或对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不明等,在引用他人作品时未能合理引用而造成著作权侵权;有的书稿由于非本人亲自操刀(交由其研究生或博士生按照大纲要求整理完成),从而造成剽窃他人作品,等等。

二、解决问题

(1)政治问题 针对背离政治方向的书稿,编辑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让它们变成白纸黑字出现在读者面前,编辑理应在审稿时予以淘汰。编辑人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必须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大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学术研

究,坚持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为此,编辑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与觉悟,一定要以抱着对国家和社会、对党和人民、对出版社和自己负责的态度,一心一意地把好政治关。

(2)思想问题 针对书稿中的思想问题,编辑应善于分清复杂的社会思潮,分清什么是主流的什么是支流的,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分清什么是健康的什么是消极的,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盲目跟风,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就思想把关而言,编辑人员应恪守认识世界、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对于书稿中那些不健全的思想倾向性问题,绝对不能让其成为社会的风潮。为此,编辑人员在思想道德上必须坚守公民的基本行为准则,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同时要宣传先人后己、大公无私、自我牺牲等思想道德要求。编辑人员应善于发现可能引起负面相应的思想问题,进而提醒与监督作者修改完善,避免由于认识上的不足而造成舆论导向性的问题。

(3)科学问题 针对书稿内容的科学问题,编辑人员应时刻注意补充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具体工作中,应沉下心来,心存怀疑之精神,分条缕析,层层分析,努力保证书稿的组织内容与表达逻辑的科学性。为此,编辑人员应首先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与素质的提高,其次要学习一些逻辑学方面的常识,再次应时刻关注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情况,最后是不盲目相信权威,具有怀疑精神。当编辑人员发现书稿内容的科学问题时,一般可采用两种办法来处理:一是按照书稿的主体结构,捋顺完善其内容,然后提请作者审核确认;二是直接提请作者修改完善。

(4)文化积累和可读性问题 针对书稿的文化积累和可读性问题,编辑人员应把好两个关口:一是选题策划关,二是审稿(初审)关。在制定选题计划并实施前,要充分论证选题的价值,避免重复出版不具有价值的跟风之作。在审读稿件时,要时刻谨记图书价值所在,保证出版有文化积累和可读性的优秀图书作品。

(5)先进性和创新性问题 针对先进性和创新性问题,编辑要具有冲破思想局限及接受理论创新的敏锐眼光,而这种眼光则来源于编辑对该学科及该类出版物市场的认知程度。为此,编辑人员除需要弥补以上自身之不足外,还需培养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先进性和思维的创新性,时刻关注出版业内的最新动态。

(6)剽窃他人作品问题 针对剽窃他人作品问题,编辑人员一是要认真学习有关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详细解读法规条文,帮助作者理解与掌握;二是熟悉掌握所事专业的知识,在审读稿件时注意比对同专业书稿的内容。另外,编辑人员还用关注国外相关著作,近来常有偷懒者将国外原则直接翻译为汉语,据为己有,窃为自己的成果。

(完整版)一些英文审稿意见及回复的模板(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些英文审稿意见的模板 最近在审一篇英文稿,第一次做这个工作,还有点不知如何表达。幸亏遇上我的处女审稿,我想不会枪毙它的,给他一个 major revision 后接收吧。呵呵 网上找来一些零碎的资料参考参考。 +++++++++++++++++++++++++++++++ 1、目标和结果不清晰。 It is noted that your manuscript needs careful editing by someone with expertise in technical English editing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English grammar, spelling, and sentence structure so that the goals and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clear to the reader. 2、未解释研究方法或解释不充分。 In general, there is a lack of explanation of replicate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used in the study. Furthermore, an explanation of why the authors did these various experiments should be provided. 3、对于研究设计的 rationale: Also, there are few explanations of the rationale for the study design. 4、夸张地陈述结论/夸大成果/不严谨: The conclusions are overstated. For example, the study did not show if the side effects from initial copper burst can be avoid with the polymer formulation. 5、对 hypothesis 的清晰界定: A hypothesis needs to be presented。 6、对某个概念或工具使用的 rationale/定义概念: What was the rationale for the film/SBF volume ratio? 7、对研究问题的定义: Try to set the problem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more clear, write one section to define the problem 8、如何凸现原创性以及如何充分地写 literature review: The topic is novel but the application proposed is not so novel.

一些英文审稿意见及回复的模板

最近在审一篇英文稿,第一次做这个工作,还有点不知如何表达。幸亏遇上我的处女审稿,我想不会枪毙它的,给他一个major revision后接收吧。呵呵 网上找来一些零碎的资料参考参考。 +++++++++++++++++++++++++++++++ 1、目标和结果不清晰。 It is noted that your manuscript needs careful editing by someone with expertise in technical English editing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English grammar, spelling, and sentence structure so that the goals and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clear to the reader. 2、未解释研究方法或解释不充分。 In general, there is a lack of explanation of replicate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used in the study. Furthermore, an explanation of why the authors did these various experiments should be provided. 3、对于研究设计的rationale: Also, there are few explanations of the rationale for the study design. 4、夸张地陈述结论/夸大成果/不严谨: The conclusions are overstated. For example, the study did not show if the side effects from initial copper burst can be avoid with the polymer formulation.

SCI审稿及写作经验

第一次在这里发帖,和大家交流一下SCI审稿经验,希望能对大家论文写作和投稿有一定参考价值。以前以为审稿都是盲审的,没想到居然能看到所有信息,包括作者名、manuscript I D、s t a t u s、t o t a l t i m e u n d e r r e v i e w等,非常详细的信息。首先来看一下整个审稿流程:首先登录c l e a n-s o i l主页,看到如图1,选择r e v i e w e r c e n t e r,看到的界面如图2:注意3所指的红色字体,编辑要求审稿人严格控制文章质量,有70%的文章要遭到淘汰;点击1所指的view submission可以看到该文章的全部内容;点击2进入审稿意见编辑页面如图3:注意箭头1处的提示,编辑好审稿意见以后要及时保存,特别是长时间没有操作以后系统就会自动推出,没有保存的话,编辑的东西就没有了;箭头2处instructions下面可以看到操作指导;箭头3处details下面是文章基本信息;箭头4处score sheet下面是编辑审稿意见的地方;注意箭头5处,点击HTML可以看到网页形式的论文,点击PDF可以看到pdf格式的论文,点击supplementary files 可以看到supplementary files(如果有的话),点击original files可以看到作者提交的原始doc文件或其他格式的图表等(这里提醒大家尽量提交不带原始数据的图来保护自己的数据,例如origin做的图最好以期刊接受的形式导出来直接提交,或导出来后粘贴到word里再提交,不要直接复制page粘贴到word里,因为这样的话双击你的原始图片就能看到你的数据信息了)。

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序言 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如同水与舟的关系,水涨船高,员工素质的提高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鱼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工欲善其事,必先力其器”,为了提升员工能力,特地召集员工,在会议室开设课堂,给员工做一场“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专题培训。

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则 ?如何发现问题 ?如何分析问题(也称主题库的制作)?如何解决问题

总则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企业竞争越 来越激烈,迫使我们必须不断的提高公司,部门以及个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这就要求部门成员之间或部门与部门之间进一步相互沟通,共同合作。 部门讨论就是借助企业部门的团队力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运用的好,既能保持团队快速处理问题的能力,又能促进企业竞争力,有助于企业长远持续的发展。 ?但是在我们进行部门讨论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难 题,比如说:我们找不到问题的主题,或者是已经有了主题却不知道如何着手处理,追溯缘由,主要是不知道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解决此三方面问题的的方法。

一、如何发现问题?什么是主题 ?为什么找不到主题 ?怎样寻找主题 ?发现问题的要诀和方法

什么是主题 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有的时候感觉问题一大堆,但是到了分析讨论的时候又不知道如何去分析解决,个人找不到主题,这也是一般进行部门讨论中经常遇到的困扰。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先明白什么是主题?所谓主题就是某些方面我们要达到的预期标准和我们达到这个标准后,并提高这个标准所必须的准备。

审稿意见回复模板,中文

审稿意见回复模板,中文 篇一:审稿意见模板 如何学习审稿 专家学者为什么愿意拿出大量的时间审稿呢?为期刊审稿是义务,也是一份荣耀,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那就是为进步做出了一份贡献。审稿人都是志愿提供服务而不计报酬。当然,通过审稿还会得到其他好处,(1)首先是精神上的收获,能够增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交流和论争的乐趣;(2)最新的研究进展在发表之前就有机会看到(不亦快哉!);(3)通过对照其他审稿人的评论和编辑的稿件处理意见,可提高自己的审稿技能;(4)通过发现论文中的错误,可以学习如何写出更有竞争力的稿件;(5)会得到编辑的尊敬,甚或有机会被邀请加入学会或编委会;例如美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AJRCCM)编委会的任命,就是完全根据审稿人的审稿是否中肯、严谨、及时。 一个优秀的审稿人又有什么特征呢? Black等曾对英国杂志(BMJ)的审稿人进行过评价,其目的是想明确高水平审稿人的特征,特别是在审稿花费时间和审回时间方面。他们对BMJ的420份稿件的审稿人进行了调查,2位编辑和稿件的责任作者对审稿质量进行独立评估。结果编辑和论文作者的评估都显示,经过流行病学或统计学培训是提供高质量

评阅的审稿人的唯一显著性相关因素。在编辑的质量评估中,年轻是高质量评阅的独立预测因素。评审花费的时间与审稿质量的提高相关,但超过3小时则无更大意义。通常认为,正在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拥有学术职位者、科研资助团体成员,应该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审稿,但令人意外的是,这项研究并没有发现审稿质量与上述特征相关。这一结果对于编辑的意义是,要发现优秀的审稿人,只有不断试用新人,评估他们的表现,然后决定是否继续用他们。建议征集接受过流行病学和统计学训练的、年龄在40岁左右的审稿人。 那么年轻学者如何学习、提高审稿技能呢?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提高,就是通过审稿提高审稿水平。认真研读自己投稿得回的评审意见,以学习他人是如何审稿的。再就是比较同一稿件自己的审稿意见和其他审稿人的意见,发现新的视角,得到有益反馈。对于有条件的年轻学者,可以替自己的上级(例如老师、上级医师等)草拟审稿意见,由此可得到更为全面的训练和提高。 做好审稿工作需要什么?第一是能动性。对同行要有绝对的责任感,坚信通过同行评阅认定的高水准的文献,对科学进步是至关重要的。要珍惜这样的机会,审阅一篇好文章,即得到知识,又得到乐趣,不亚于参加一场研讨会。审稿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感染力,可影响到作者的学术态度和学术行

审稿意见该怎么写

一般审稿意见至少要包含三条: (1)简要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并作出评价。对于其比较好的部分,要给于肯定。(2)针对文章中的内容和结果,指出其具体的不足之处,并谈谈你的看法。文章的不足之处有三种层次:第一,论文结果不正确或有重大失误;第二,论文缺乏重要的结果;第三,论文的结果不够完善。 (3)最后,给出你的综合评价,接受,修改,还是拒收。 根据以上三点,你可以适当发挥。 提起审稿,许多人认为所谓的审稿就是受期刊编辑的委托,对一篇论文作出正确的评价。这一点大凡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呢?许多博友可能都不同程度地参与过审稿工作而已。那么,期刊编辑如何选择审稿专家,专家如何审阅稿件,即如何正确评价一篇论文,专家的审稿意见是否会被编辑所采纳。我想这是广大博友十分关心的一个话题。 编辑如何选择审稿专家 对于每一份专业的科技期刊(或称学术期刊),其编辑部都会设立一个庞大的编辑委员会,编委会主任一般都由在本行业(或专业)有一定知 名度的专家、学者担任,编委会成员由一大批本行业(或专业)的知各专家、教授或学者担任,在编委中,一般都要考虑到各大专院校相关专 业、相关科研院所及地域间的名额平衡问题,期刊主办单位和北京地区的名额相应会多一些,而一些省市的名额可能只有一个,有些经济和文 化相对落后的省区可能还没有编委。这种情况造成了一些编委天生地就只能是挂名或名誉的。有时一些编委几年都审不了一篇稿件,这种情况 是十分正常的。为什么呢?因为在编委会下,编辑部还会有一个审稿专家的名单,这个审稿专家名单是不公开的,这个审稿名单里的专家一般 都是处于年富力强、正在一线从事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同时,有时编辑部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聘请部分两院院士作为学术顾问,对一些对行业 有重大影响的稿件进行必要的审查。从而形成了编委不审稿、审稿专家不是编委的状况。 编辑选择审稿专家的原则,首先,是专家的经历和学历,特别是专家的经历是最重要的。每年编辑部都要发表格给专家,让专家填写工作经历, 即专家系统数据库的刷新,通过“刷新”编辑会得到专家最新的研究动向和科学前沿,在编辑请专家审阅某一篇论文时,编辑就会“心中有数” 从而不会出现选择审稿专家时的“偏差”。当然高学历的专家也是编辑首选的目标。其次,是专家对审稿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有些专家喜欢 做一些文字工作,而有些专家学者并不善于从事审稿工作。有些专家对待审稿工作競競业业,从标题到标点,从字词到结构,从正文到参考文 献等通篇都进行了修正,并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意见,最后得出了采用与否的建议,这样的审稿专家从编辑的角度来说,是十分喜欢的。而 一些专家的审稿意见则是“不用”或“建议录用”几个字了事,对于不用的稿件,无论是编辑还是审稿专家,都应该明明白白地告诉作者不用 的理由,而简单的“不用”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作者理解的!如果审稿专家的长期这么简单的处理稿件,必将导致编辑对其的“淡化”。同时 对于由于繁忙而经常拖着不及时审阅的论文,编辑也会在以后的审稿安排中,少给这些“比较忙”的专家们审稿,有时可能就会在无声无息中 取消了这些专家的审稿资格。我接触过几位审稿专家,对论文的审稿意见竟多达三页纸(有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精细管理之前提

[精细化管理论坛]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精细管理之前提 遂昌农信联社:林水华 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层次是个性化。 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为主要目标的。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笔者认为,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则是一切管理的基础与前提! 为了帮助理清工作思路、解决问题,切实提高管理者的洞察能力和管理水平,笔者就管理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结合大家的文章,发表一点粗浅的见解。 一、正确认识问题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汉语词汇》:问题是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按矛盾论的观点:有发展就有矛盾,每个单位都不例外。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没有矛盾也就没有发展。所谓“矛盾的普遍性”说的就是这一点。

存在问题毫不奇怪,没有发现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那么,是等矛盾激化还是在矛盾激化前先发现它,这是一个工作态度问题;是解决矛盾还是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前期认识的不同,决定了领导的工作方式也不同。作为管理者应认真学习并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主义哲学相关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游刃于各种矛盾之中。 二、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是相辅相成的 一般而言,发现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相辅相成、互为提高的。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要求我们,应该这样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收集问题——确认问题——分析问题——找出主要问题——解决主要问题——解决次要问题——发现新的问题(循环)。 一方面,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捕捉周围的信息,去发现问题,进而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能力提升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可有人往往对存在的问题麻木,或者是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在“发现问题”这一步就落后他人了,何谈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提高个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一)积极面对问题,主动承担责任。 不要害怕问题,不要有丢脸的心态,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008-05-02 记者:中国的孩子,越小越爱提问,越大越不爱提问。孩子每天只会解答老师的习题、问题,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黄全愈:很多人都认为,孩子长大了,不爱提问是正常的事――因为他们会解决问题了,就不用再提那么傻的问题了。如果说,中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我想进一步追问:解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即什么结构的问题)?如果我们做些研究,就会发现那都是些“常态结构问题”。 “常态结构问题”――顾名思义,问题的构成是有规可循的,可以找到答案的,答案如果不是唯一的,也是有对错之分的。 “非常态结构问题”――问题的构成是无规可循的,有无答案是不确定的,即使有答案也不一定是唯一的。答案可能有多种,也可能没有对错之分。 中国的教育强调“传道、授业、解惑”,采取的方式是由大人为孩子“发现问题”,然后交给孩子去解决。由于这些所谓的“问题”都是已知世界的问题,所以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只是孩子解答已知世界问题的能力。老师给的“问题”再高深,再玄妙,都比不上学生自由地“启疑”。只有那些让老师措手不及、狼狈不堪、顾此失彼、疲于应对的问题,才有可能超出已知世界的范围触及未知的领域。 如果孩子每天只知解答老师的现成的问题,那不等于磨灭了孩子自由“启疑”的天性,使他们丧失了探索、求知的本能吗?如果孩子不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学习,那和机械模仿、简单重复劳动有何区别?孩子一旦养成了这种不思考、不提问、不“启疑”的学习习惯,那就将长期处于受制于人、被人牵着鼻子走的境地,甚至会永无翻身之日。 所以,分数挂帅、题海战术、纸上谈兵、填鸭教学、恶补奥数等等,这些不过是在“常态结构问题”的范围内纵横驰骋、横刀跃马罢了,离诺贝尔奖的“七寸”还差十万八千里。只有学生自己提出的“非常态结构问题”越多,才有可能离诺贝尔奖越近。 记者:中国的教育是把有问题的考生教得没问题了;美国的教育是把没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了,孩子越学,问题越多,这是怎么回事? 黄全愈: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常常比解决问题更具有实质意义,因为解决问题不过是数学或实验的技巧罢了。”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颖的角度思考旧的问题,那才是需要想象力的,只有解答好了这些问题,才能算是科学进步。

关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句子

关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句子 本文是关于关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句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旦你年过五十,你会充满信心,你开始根据经验说话而不是凭思考想出一些东西来。 我们所有最大悲哀就是嬉戏,原因是嬉戏最能妨碍我们的思考,而且能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死亡。 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 大问题解决了,小派别就会产生。 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个万丈深渊。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 自动自发:主动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 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 自然界是解决科学难题的最好的和最客观的老师。 革命军队所以必要,是因为只有强有力才能解决伟大的历史使命,而在现代斗争,强力的组织就是军事组织。 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真心真意关心弱势群体,切实解决群众疾苦,化解社会矛盾。 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在对生活存在理智的清醒的态度的情况下,人们就能够战胜他们过去认为不能解决的悲剧。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一个人如果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开始,则会以肯定结束。 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决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

作曲需要的是符合逻辑的思考,以及乍然闪现的灵感。 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 为了正确地认识真理,我们首先必须怀疑它并同它并同它辩论。

(完整word版)回复审稿人意见模板

如何回复SCI投稿审稿人意见(精典语句整理) 如何回复SCI投稿审稿人意见 1.所有问题必须逐条回答。 2.尽量满足意见中需要补充的实验。 3.满足不了的也不要回避,说明不能做的合理理由。 4.审稿人推荐的文献一定要引用,并讨论透彻。 以下是本人对审稿人意见的回复一例,仅供参考。 续两点经验: 1. 最重要的是逐条回答,即使你答不了,也要老实交代;不要太狡猾,以至于耽误事; 2. 绝大部分实验是不要真追加的,除非你受到启发,而想改投另外高档杂志----因为你既然已经写成文章,从逻辑上肯定是一个完整的“story” 了。 以上指国际杂志修稿。国内杂志太多,以至于稿源吃紧,基本没有退稿,所以你怎么修都是接受。 我的文章水平都不高,主要是没有明显的创新性,也很苦恼。但是除了开始几篇投在国内杂志外,其他都在国际杂志(也都是SCI)发表。以我了解的情况,我单位其他同志给国内杂志投稿,退稿的极少,只有一次被《某某科学进展》拒绝。究其原因,除了我上面说的,另外可能是我单位写稿子还是比较严肃,导师把关也比较严的缘故。 自我感觉总结(不一定对): 1)国内杂志审稿极慢(少数除外),但现在也有加快趋势; 2)国内杂志编辑人员认真负责的人不多,稿子寄去后,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多没有任何消息; 3)国内杂志要求修改的稿子,如果你自己不修,他最后也给你发; 4)国外杂志要求补充实验的,我均以解释而过关,原因见少帖)。还因为:很少杂志编辑把你的修改稿再寄给当初审稿人的,除非审稿人特别请求。编辑不一定懂你的东西,他只是看到你认真修改,回答疑问了,也就接受了(当然高档杂志可能不是这样,我的经验只限定一般杂志(影响因子1-5)。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我常用的回复格式: Dear reviewer: I am very grateful to your comments for the manuscript. According with your advice, we amended the relevant part in manuscript. Some of your questions were answered below. 1)

审稿意见模板

如何学习审稿 专家学者为什么愿意拿出大量的时间审稿呢?为期刊审稿是义务,也是一份荣耀,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那就是为进步做出了一份贡献。审稿人都是志愿提供服务而不计报酬。当然,通过审稿还会得到其他好处,(1)首先是精神上的收获,能够增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交流和论争的乐趣;(2)最新的研究进展在发表之前就有机会看到(不亦快哉!);(3)通过对照其他审稿人的评论和编辑的稿件处理意见,可提高自己的审稿技能;(4)通过发现论文中的错误,可以学习如何写出更有竞争力的稿件;(5)会得到编辑的尊敬,甚或有机会被邀请加入学会或编委会;例如美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AJRCCM)编委会的任命,就是完全根据审稿人的审稿是否中肯、严谨、及时。 一个优秀的审稿人又有什么特征呢? Black等曾对英国杂志(BMJ)的审稿人进行过评价,其目的是想明确高水平审稿人的特征,特别是在审稿花费时间和审回时间方面。他们对BMJ的420份稿件的审稿人进行了调查,2位编辑和稿件的责任作者对审稿质量进行独立评估。结果编辑和论文作者的评估都显示,经过流行病学或统计学培训是提供高质量评阅的审稿人的唯一显著性相关因素。在编辑的质量评估中,年轻是高质量评阅的独立预测因素。评审花费的时间与审稿质量的提高相关,但超过3小时则无更大意义。通常认为,正在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拥有学术职位者、科研资助团体成员,应该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审稿,但令人意外的是,这项研究并没有发现审稿质量与上述特征相关。这一结果对于编辑的意义是,要发现优秀的审稿人,只有不断试用新人,评估他们的表现,然后决定是否继续用他们。建议征集接受过流行病学和统计学训练的、年龄在40岁左右的审稿人。 那么年轻学者如何学习、提高审稿技能呢?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提高,就是通过审稿提高审稿水平。认真研读自己投稿得回的评审意见,以学习他人是如何审稿的。再就是比较同一稿件自己的审稿意见和其他审稿人的意见,发现新的视角,得到有益反馈。对于有条件的年轻学者,可以替自己的上级(例如老师、上级医师等)草拟审稿意见,由此可得到更为全面的训练和提高。 做好审稿工作需要什么?第一是能动性。对同行要有绝对的责任感,坚信通过同行评阅认定的高水准的文献,对科学进步是至关重要的。要珍惜这样的机会,审阅一篇好文章,即得到知识,又得到乐趣,不亚于参加一场研讨会。审稿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感染力,可影响到作者的学术态度和学术行为。其次是要具备科学技能。审稿人面临的挑战是,要发现那些作者本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两项科学技能,一是对文献有全面掌握,即熟悉进展,又熟悉经典;二是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能够将科理和科学发现应用到新的科学研究中。当然,审稿人也会碰到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这时可以向他人请教、学习,或者谢绝审稿,请编辑另找他人。第三要有乐于助人的态度。做好审稿工作需要相当大的智力投入,又不能很快得到审稿人所在学术机构或同行的认可。令作者满意的是文章被接受,而不是审稿质量。不满意的作者对审稿人会有一些负面看法:挑剔、草率、武断、教条、肤浅、傲慢、不公正、忌妒、自私自利。但是,一份中肯的、深入的、表达清楚的评审意见,能够提高稿件的科学性和易读性,能够增加作者的知识,提高作者从事和报道科学研究的能力。审稿时应该对作者及其工作充满敬意,要耐心、客观公正地阅读,对新观点新方法持开放态度,但又不能“放水”。提出的意见要有正当理由,观点表达清楚,让人看得懂;要提出明确的建议(但不一定明确是接受或拒绝)。最后,审稿当然需要时间。如果只读一遍,恐怕会错失重要的深入看法。在提出全面的、明确的观点之前,常常需要反复斟酌。不同稿件需要的时间可能不同,有的3个小时也不一定够。审稿给审稿人带来的好处,已如前述。但审稿肯定会与自己的工作、甚至生活发生冲突,看病、、科研、申请课题、休假等等,不一而足。

努力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77610259.html, 努力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侯磊 来源:《领导之友》2013年第06期 解决问题是领导干部的天职与使命。问题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与领导干部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你不强大,问题就会强大。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想解决问题的人。 (1) 实践告诉我,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是领导干部的天职与使命。工作是在解决一个一个问题中推进的。要做一名称职乃至优秀的领导干部,必须注意提高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领导工作的生命线和价值追求。 (2) 问题是什么?是工作中需要解决的矛盾。工作中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所以问题也客观存在。问题之所以称其为问题,是因为它永远不会自动消失。你不去解决它,它就会持续不断地给工作带来负能量。解决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看能力的大小;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对待问题的心态。成功者与失败者主要差别之一,就在于他们对待和解决问题的心态迥然不同。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想解决问题的人。“为官避事平生耻”。既然登上了领导岗位,一定要做一名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的好“官”。 (3) 要树立把问题当财富的理念。存在问题固然不好,但只要认识到它的存在,并致力于真正去解决它、攻克它,我们就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丰厚的财富。问题具有开拓新知的价值,发现问题往往是进步的开始。把问题当作财富,不仅是成功者践行和推崇的成才之道,也是推动事业发展的经验总结;盯着问题开展工作,不仅是事业取得成功的秘诀,也是确保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问题实质上是提高领导能力的支点。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是在解决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问题过程中提高的。 (4)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增强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认识问题的感悟性,从哲学角度讲,是人们对存在问题的能动性、探索性和前瞻性反应。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问题无处不在。工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增强问题意识,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核心在于分析问题,关键在于认识问题。有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衡量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工作标准、领导境界的一个重要标志。

如何写审稿意见

求如何写论文审稿意见? 一般审稿意见至少要包含三条: (1)简要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并作出评价。对于其比较好的部分,要给于肯定。(2)针对文章中的内容和结果,指出其具体的不足之处,并谈谈你的看法。文章的不足之处有三种层次:第一,论文结果不正确或有重大失误;第二,论文缺乏重要的结果;第三,论文的结果不够完善。 (3)最后,给出你的综合评价,接受,修改,还是拒收。 根据以上三点,你可以适当发挥。 其他回答 紫胶啊啊2009-10-20 09:53:16 提起审稿,许多人认为所谓的审稿就是受期刊编辑的委托,对一篇论文作出正确的评价。这一点大凡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呢?许多博友可能都不同程度地参与过审稿工作而已。那么,期刊编辑如何选择审稿专家,专家如何审阅稿件,即如何正确评价一篇论文,专家的审稿意见是否会被编辑所采纳。我想这是广大博友十分关心的一个话题。 编辑如何选择审稿专家 对于每一份专业的科技期刊(或称学术期刊),其编辑部都会设立一个庞大的编辑委员会,编委会主任一般都由在本行业(或专业)有一定知 名度的专家、学者担任,编委会成员由一大批本行业(或专业)的知各专家、教授或学者担任,在编委中,一般都要考虑到各大专院校相关专 业、相关科研院所及地域间的名额平衡问题,期刊主办单位和北京地区的名额相应会多一些,而一些省市的名额可能只有一个,有些经济和文 化相对落后的省区可能还没有编委。这种情况造成了一些编委天生地就只能是挂名或名誉的。有时一些编委几年都审不了一篇稿件,这种情况 是十分正常的。为什么呢?因为在编委会下,编辑部还会有一个审稿专家的名单,这个审稿专家名单是不公开的,这个审稿名单里的专家一般 都是处于年富力强、正在一线从事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同时,有时编辑部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聘请部分两院院士作为学术顾问,对一些对行业 有重大影响的稿件进行必要的审查。从而形成了编委不审稿、审稿专家不是编委的状况。编辑选择审稿专家的原则,首先,是专家的经历和学历,特别是专家的经历是最重要的。每年编辑部都要发表格给专家,让专家填写工作经历, 即专家系统数据库的刷新,通过“刷新”编辑会得到专家最新的研究动向和科学前沿,在编辑请专家审阅某一篇论文时,编辑就会“心中有数” 从而不会出现选择审稿专家时的“偏差”。当然高学历的专家也是编辑首选的目标。其次,是专家对审稿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有些专家喜欢 做一些文字工作,而有些专家学者并不善于从事审稿工作。有些专家对待审稿工作競競业业,从标题到标点,从字词到结构,从正文到参考文

SCI 审稿意见回复范文

论文题目: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studies on the antivirus effects of A (一种中草药) against virus B (一种病毒) 所投杂志:Life Sciences 投稿结果:这次大修后又经过一次小修,被接受发表 编辑信内容(注:有删节): Dear Mr. XXX, Your manuscript has been examined by the editors and qualified referee . We think the manuscript has merit but requires revision before we can accept it for publication in the Journal. Careful consideration must be given to the points raised in the reviewer comments, which are enclosed below. If you choose to submit a revision of your manuscript, please incorporate responses to the reviewer comments into the revised paper. A complete rebuttal with no manuscript alterations is usually considered inadequate and may result in lengthy re-review procedures. A letter detailing your revisions point-by-point must accompany the resubmission. You will be requested to upload this Response to Reviewers as a separate file in the Attach Files area. We ask that you resubmit your manuscript within 45 days. After this time, your file will be placed on inactive status and a further submission will be considered a new manuscript. To submit a revision, go to https://www.360docs.net/doc/a77610259.html,/lfs/ and log in as an Author. You will see a menu item called Submission Needing Revision. You will find your submission record there. Yours sincerely, Joseph J. Bahl, PhD Editor Life Sciences Format Suggestion: Please access the Guide to Authors at our website to check the format of your article.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our References style. Reviewers' comments: Reviewer #1: XXXXX (略) Reviewer #2: XXXXX (略)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竞赛心得 Team 13772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已经过去10天了,好好梳理了整个年度的赛事以后,来谈一谈这场建模大赛吧。作为2012年的首场数学建模大赛,既是在2011华东赛(校赛)、2011全国赛练手之后的关键一战,也是2012年各项数学建模大赛的开始。 一、组建团队 数学建模大赛简而言之就是3人一组,对于给定的问题,求解,最终完成一篇论文上交的比赛。3个人在队伍之中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才能完成最好的效果。基本上任务上的分工要包括数学模型的抽象与建立,程序的编写,模拟与仿真,验证和论文书写这几大块。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数学系的同学能够用数学的思想将模型建立起来,一个软件工程或者计算机系的同学能够用matlab或者C语言解决模型中的最优问题,枚举或者高级算法出解。一位论文结构思路清晰的同学架构整篇论文。这样的一种搭配方式可以使大家在整个问题的推进过程中,工作量相当,大家可以一起工作,避免了在工作中的拖沓,耽误了问题的解决。 我们的队伍在参加最初的华东赛(校赛)的时候就组建起来了,多次的磨合之后能够很好的分工协作,共同面对于解决问题。如果在美赛前临时组建团队的话,缺少磨合可能就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想参加比赛的同学们可以早做打算。我们组的成员分工基本上工作量相当,配合也比较默契了。杨桐负责协调解题的进度,作为英语最好的同学,自然承担起了论文书写的工作,还兼顾了对大家提出算法筛选的工作;董礼负责数学建模部分,文章中需要导入图片的相关工作,以及matlab的编程工作;杜博闻就负责C语言编程部分,包括求解验证与模拟仿真。虽然我们当中没有来自数学系的同学,但是由于杨桐与董礼在数理强化班扎实的数学功底足以完成与数学相关的工作。 二、报名参赛 同济在组织大家报名参赛的工作还是做了很多的,通知都放到了同济大学的官方首页上,虽然参赛的队伍还是寥寥无几,大约8队吧。在报名参赛的时候,你需要考虑清楚你是要参加MCM(数学建模竞赛)还是ICM(交叉学科竞赛)。基本上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参加MCM,也会有部分人才加ICM。据说,ICM的题目前几年都与环境有关,今年好像是和犯罪嫌疑人有关。导师的选择与选题几乎同时进行,在寒假前完成报名和确认的工作,基本上这一阶段就告一段落了。寒假回家,好好准备参加比赛。 三、完成选题 在最初的选题似乎是一件最纠结的事情,当你确定选题以后,就针对这一道题一直进行下去,没有回头了。所以在最初选题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了解题目所覆盖的知识面以及自己所能够查找和利用的资料以及资源。建议综合三个人的情况,来确定选题。对于美赛而言,MCM可以在A题或者B题中选择一题,其中A题一般为连续型问题,而B题为离散型问题;而ICM只能选择C题作答。针对题目你需要考虑哪一道题你能够做出写出很出彩的东西与别人不一样。 用神人写的一句很经典的话来概括今年的所有题目:

论文根据审稿意见修改后如何给编辑回信

论文根据审稿意见修改后 如何给编辑回信 回信示例 Dear Editors and Reviewers: 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and for the reviewers’ comments concerning our manuscript entitled “Paper Title” (ID: 文章编号). Those comments are all valuable and very helpful for revising and improving our paper, as well as th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our researches. We have studied comments carefully and have made correction which we hope meet with approval. Revised portion are marked in red in the paper. The main corrections in the paper and the resp onds to the reviewer’s comments are as following: Responds to the reviewer’s comments: Reviewer #1: 1. Response to comment: (……简要列出意见……) Response: xxxxxx 2. Response to comment: (…...简要列出意见……) Response: xxxxxx …… 逐条意见回答,切忌一定不能有遗漏 针对不同的问题有下列几个礼貌术语可适当用用: We are very sorry for our negligence of …… We are very sorry for our incorrect writing …… It is really true as Reviewer suggested that ……

审稿、编辑加工及期刊案例练习题

说明:以下练习题仅供复习时参考,而非压题,如题目与教材有异请以教材为准。考试复习务请大家以看书为主。 一、按照审稿要求阅读下列短稿,指出存在的错误或缺漏。 图书编辑业务审稿题1 关于选题策划 ①选题策划时图书编辑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编辑工作从酝酿到正式启动的标志。②选题策划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能为保证出版物的质量打下良好基础,是塑造出版单位形象的首要环节。③图书编辑在策划选题时,一般应考虑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图书的内容和形式,这是操作性内容。④第二,市场的预测,这是分析性内容。市场预测一般需要从读者需求和选题特色两方面作出分析。作好市场预测,是编辑对选题的进一步论证。⑤第三,选题的实施方案,这是操作性内容。需要编辑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如作者人选、时间安排、宣传计划、辅文撰写等。⑥一个完整的选题策划过程,应该包括捕捉新的选题生长点、构思图书的总体结构、开展多方面的论证三个环节。⑦其中选题论证对保证选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选题要经过编辑个人论证和集体论证两次论证。集体论证时要坚持民主的原则,在大家意见不一致时由社长或总编辑决定是否列入出版计划。⑧选题论证主要从精神文化价值判断、市场适应性、创造性、前瞻性四个方面进行。⑨编辑策划的选题通过后,选题策划工作即告结束,编辑工作进入组稿环节。 参考答案: ①选题策划时图书编辑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编辑工作从酝酿到正式启动的标志。 错误。审稿是图书编辑过程的中心环节。 ②选题策划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能为保证出版物的质量打下良好基础,是塑造出版单位形象的首要环节。 正确。 ③图书编辑在策划选题时,一般应考虑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图书的内容和形式,这是设计性内容。 正确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管理人员的基本功

管理论坛: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管理人员的基本功 遂昌农信联社:林水华 笔者近日就某个网点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中肯而又严厉的批评。其中有的问题存在时间非短,但没有引起管理人员足够的重视,或者是管理人员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总之没有得到及时妥善处理。事实上,“明摆着”的并不是问题,而是“问题”背后存在的风险。 存在问题毫不奇怪,没有发现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一般而言,金融机构通常存在如下问题: 环境形象与员工风貌问题;各项考核与正能量、凝聚力问题;合规操作与风险防控问题;员工业务知识、技能与业务要求不相适应问题;人力资源优化组合问题,等等。 为了帮助理清工作思路、解决问题,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洞察能力和管理水平,笔者就管理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结合大家的文章,发表一点粗浅的意见建议。 一、如何看待问题 遇到问题、困难,不知道该怎么办,这都没关系。因为,人只有发现问题和自己的不足才可以进步。 、正确认识。认识事件的发生、经过的情况和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后果。这个认识过程必须不夹带价值判断,不搀和个人的偏见或爱恶等情感。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忽略了

真相,影响了接下去几个步骤的顺畅运作。 、全面了解。了解造成这次事件的原因,包括触发事件的原始动机、当事人的想法和想达到的目的,以及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这个过程同样要求真求实,不能凭空猜想,不能依靠经验或偏见来个想当然。 、客观对待。不掩盖事实、逃避责任,接受既成的事实,不逃避、不找借口或狡辩。若不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否认或狡辩,那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解决问题”了。 、分享成功喜悦。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进步的。所以我们要乐于发现问题,喜欢寻找问题并解决它。我们真正改变的不是结果,而是改变造成结果的原因或方法。 二、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捕捉周围的信息,去发现问题,进而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可有人在“发现问题”这一步就落后他人了,往往对存在的问题不敏感,或者是熟视无睹、习以为常。 我们应该用这样的思路去思考解决问题:收集问题——确认问题——分析问题——找出主要问题——解决主要问题——解决次要问题——发现新的问题(循环)。 首先,我们要把事情摸清楚;其次,我们要弄清楚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