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流芳游焦山小记原文及翻译-作文
镇江焦山——四年级游览作文指导

不波亭是“海不扬波”亭的简 称,即定慧寺山门。
焦山大门左右悬挂着清代光绪年间巴州廖 伦所写的一幅楹联“长江此天堑,中国有 圣人”,显得古朴典雅。进入山门,迎壁 就是对联的横披“海不扬波”四个大字, 为明代书法家胡缵宗所书,意为焦山矗立 江心,犹如镇海之石,驱逐水妖,在佛教 上“海不扬波”是清平世界的意思
焦山之所以享誉中外,其一 是因为焦山耸峙于江心,犹 为“中流砥柱”、“镇江之 石”,气势磅礴。 其次由于焦山藏有许多珍贵 的文物和著名的古迹,摩崖 石刻于世皆知,碑林墨宝之 多,仅次于古都西安碑林, 为江南第一大碑林。其中被 称为“碑中之王”的《痤鹤 铭》碑为稀世之宝。
享 誉 中 外
焦山游览线路
定慧寺
由“海不扬波”亭向东,只见一株八百年古银杏树下 有一座千年古刹,即定慧寺。 1、在寺内,康熙帝亲书的“香林”两字闪烁于烛光香雾 之中。 2、寺内的菩萨像、罗汉像,栩栩如生,殿前的两株银杏 树至今已有四百余年。 3、定慧寺天王殿前有“御碑亭”。亭中竖立一块石碑, 碑文是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时作的《游焦山歌》。
万佛塔
万佛塔位于焦山顶峰,塔体高42米,海 拔70.4米,建筑面积583平方米。 万佛塔是一座明清式具有江南风格的仿 古塔。站在塔顶,凭栏远眺,江天景色, 尽收眼底。夜间天空中放射出八束光柱, 为过往船人指引迷津。
百寿亭
另外焦山还有百寿亭、壮观亭、吸江楼等著名 景点。
交通信息
焦山古炮台
焦山东侧的山脚下,石块嶙峋,八个 用石灰土夯实的炮堡,呈扇形,面对着 长江的入海口,这就是著名的焦山炮台。 抗战时,炮台为日军摧毁,现存遗址, 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焦山炮台是我国人民抗英反帝斗争的重 要遗迹,同时也是镇江人民浴血御敌、 勇猛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铁证。
游龙鸣山记原文及翻译

游龙鸣山记原文及翻译第一篇:游龙鸣山记原文及翻译《游龙鸣山记》这篇文章选自《陶学士集》,下面给大家整理了游龙鸣山记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日“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
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
渺焉四顾,心目豁然。
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
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
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
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
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
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
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游西山小记文言文翻译

游西山小记文言文翻译原文:都城之西,有山焉,蜿蜒磅礴,首太行,尾居庸,东向而北绕,实京师雄观也。
予自童时尝嬉游其胜。
比长登仕,身系于公,无因而遂者屡矣。
今年九月七日,偶休暇,即速二三友连镳②出阜城门。
指山以望,则烟霏杳霭,近远参差,旧路恍然如梦。
沿溪而北,境渐开豁。
梵寺仙宫,盘列掩映,廊檐台榭之覆压,丹雘金碧之炜煌,殆不可数计。
又二十里为西湖③,即玉泉所潴④者。
堤之东,则稻畦千亩,接于瓮山之麓。
上有寺,曰圆净,因岩而构,砌为石磴数寻,游者必拾级聚足以上。
绝顶有屋,曰雪洞,俯面西湖之曲。
由(洞)中而瞰,旷焉茫焉,如驾远翮凌长空。
予与客浩歌长吟,举酒相属。
时天高气清,木叶尽下,平田远村,绵亘无际。
虽不出咫尺之间,而骋眺于数百里之外。
群峰拱乎北,众水宗乎东,荡胸释形,将与寥廓者会。
已而客进曰:“此地美矣!西山之胜,恐未止如是。
夫登高不蹑其巅,池深不穷其源,要非好奇者。
”于是复命驾西往。
蹈长桥,渡盘涡,又五里,抵玉泉山下。
山下泉出如沸,有亭,为宣皇驻跗⑤之所。
蓄为池,清可鉴毫发,扣之而金石鸣,洒之而风雨至。
其泷愈远,其势愈冲融崩清,所谓西湖之源也。
岸则桧柏松杉之荫郁,洲则芰蒲菱荇之偃敷。
幽龛古洞,行宫荒台,又争奇献秀于左右。
予乃踞大石,濯清流,颓乎其既醉,浩乎其忘归,不知世间何物可以易此乐也!夫西山之胜,虽非一日所周,然瓮山之高旷,玉泉之幽邃,其大率已得之矣,抑何必步赞元,披蒙翳,如邓诜之数月山行者,然后为快耶?且兹山自唐虞以来,上下数千年,或为列国,或为名藩,或割据于英雄,或侵并于夷狄,咸未有大一统如今日者,岂天固遗之以壮我国家哉!译文:京城西面有一条山脉,蜿蜒起伏、气势磅礴,首(西)连太行山,尾(东)接居庸关,先迤逦向东,又绕向北面,实在是京都一大壮丽的景观。
童年时代,我曾多次在那美丽的山中游玩。
到了成年,做了官,总是百事缠身,一直找不到机会去重游。
今年九月七日,我难得休了一次假,立即就约请了二三好友,策马并辔出了阜城门。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翻译译文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翻译译文《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翻译译文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翻译原文: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
俄复开霁,遂行。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始见庐山及大孤。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游石湖小记文言文翻译

游石湖小记文言文翻译游石湖小记文言文翻译 1游西山小记选自《檀园集》卷八(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李流芳(1575—1629),字长蘅,号泡庵,又号慎娱居士,嘉定(今上海嘉定)人。
性好山水,是明朝后期有影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其散文多写景应酬之作,小品以精隽著称,所叙山水,无不描画如生,情景交融。
有《檀园集》《西湖卧游图题跋》。
西山,指北京西山。
李流芳出西直门,过高梁桥〔高梁桥〕旧时北京西直门外北侧的河上有一座单孔石拱桥,因跨越高梁河,所以叫高梁桥。
,可十余里,至元君祠。
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万顷,一望渺然。
西山匌匒〔匌匒(gédɑ)〕重叠的样子。
,与波光上下。
远见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功德古刹及玉泉亭榭〕功德古刹,指万寿山的“大承天护圣寺”。
玉泉,此指玉泉山。
,朱门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缀发。
湖中菰蒲〔菰(ɡū)蒲〕菰,生长于浅水中,又叫茭白,秋结实为菰米。
蒲,一种水草。
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
予信宿金山及碧云、香山〔信宿金山及碧云、香山〕在金山和碧云寺香山寺中连宿两夜。
信宿,连宿两夜。
金山,指万寿山。
碧云,即碧云寺。
香山,香山寺。
,是日,跨蹇〔蹇(jiǎn)〕驴。
而归。
由青龙桥纵辔〔纵辔〕放松缰绳,任驴慢行。
堤上,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岚润如滴〕山间雾气湿润像要滴水。
,柳娇欲狂,顾而乐之,殆不能去〔殆不能去〕几乎不能离去。
先是,约孟旋、子将同游,皆不至,予慨然独行。
子将挟西湖〔西湖〕指杭州西湖。
为己有,眼界则高矣,顾稳踞七香〔七香〕各色香料的和合,喻指都市繁华。
城中,傲予此行,何也?书寄孟阳诸兄之在西湖者,一笑。
欣赏指要本文开头寥寥数笔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平堤古柳、澄湖荡漾、香山宝寺、朱门碧瓦、鸥鹭翩翩的美景,如置身江南画图中一样充满了诗情画意。
文章摹景绘形,色彩鲜明,如澄湖、朱门、碧瓦、青林、翠嶂、鸥鹭,且动静结合,移步换景,可谓美矣。
湖面上烟雾缭绕,山间薄雾蒙蒙,晚风清凉,柳枝起舞,如醉如痴,故“殆不能去”。
顾宗泰游中山记翻译

顾宗泰游中山记翻译顾宗泰:游茶山记顾宗泰.噫!以兹山之胜置之城邑,则遨游者将争奇夸异以为美。
今僻处山之西,又无好事之士为之铲削经营,其兹山之不遇欤?孰使予流连于湖山杳霭间,不以僻而遗者,非兹山也欤?世间的事物,有巨大崇高之美,有小巧玲珑之美,顾宗泰笔下的茶山就以小巧取胜。
茶山是江苏吴县光福镇的一座小山,和盛产梅花的邓尉山相近。
它小得象培塿,没有几仞高,不到三十步宽,并且非常偏僻,必须绕过铁山才能走到。
这样的山,恐怕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可是,山上都是石头,就有些奇了。
然而奇的并不是“山皆石”,而在于这些石头的千姿百态,引人入胜。
你看,这些石头有站着的,有仆倒的,有侧着的,有平躺着的,有的仰卧着,有的跪着,还有的高高矗立,出类超群。
给人的感觉迂远曲折,莫测幽深,造成了“咫尺异势”。
把石当作人来描绘,就把这偏僻的小山写活了。
行文象一组旋转的电影镜头,由于来个欲扬先抑,先有些单调,至此豁然开朗。
令人揽奇收胜,仿佛武陵渔父,进入桃花源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茶山却是有水则灵。
不仅奇石众多,又与湖相接。
山虽小,却可以环观诸峰。
山水相依,诸山并秀。
茶山的外貌到此已勾画出来。
画面向前推近,奇石之中,可以看到一座小小的亭子,往北边可以望到铜井山。
写亭子不是闲笔,而是点出人,与后文相应。
山若无人,则空有其美;人若无山,则无美可赏。
茶山不以小见奇,不以僻见奇,也不仅以石见奇,原来此山有更奇之处。
“此山如箕,卷舌以出”,就象众山伸出的舌头。
上文以人写石,这里以舌比山,活中尤活,更见奇中有奇。
这舌头似的茶山,吐英收艳,令人叹为观止。
梅花一开,彩色的画也就作成了。
因为梅花不常开,这色彩就是虚的,而云的白色却是实的。
白云迷茫一片,把太湖连接起来,造成太湖象在脚下的幻觉。
山色如黛,倒映湖中,比作青螺,贴切之极。
湖光山色,螺浮水中,这是静中之动景。
飒然风起,就只见一片汹涌澎湃的白浪,湖和山融为一体了,滉瀁浩渺,无边无际。
在这风景佳胜之地,明朝万历年间,山水旅游作家李流芳曾想“买山建阁,为之图,且为诗与记”,可是未能如愿。
2017-2018学年(下)八年级语文期末专题《课外文言文2》

2017-2018学年(下)八年级语文期末专题《课外文言文2》(一)游武夷记(节选)曹学佺以七夕前一日发建溪,百里,抵万年宫,谒玉皇太姥十三仙之列,履汉祀坛,即汉武帝时所谓“干鱼荐武夷①”者也。
泛舟溪上,可以望群峰,巍然首出,为大王;次而稍广,为幔亭。
按魏志②:“魏子骞为十三仙地主,筑升真观于峰顶,有天鉴池、摹鹤岩诸胜。
以始皇二年,架虹桥而宴曾孙③,奏‘人间可哀’之曲。
”今大王梯绝不可登,幔亭亦惟秋蝉咽衰草矣。
玉女兜鍪之下,数里,为一线天。
道经友定故城,虎为政,游人不敢深入。
两崖相阖者里许,中露天光仅一线。
有风洞,白玉蟾斩蛇于此,今祠之,而肃杀之气犹存云。
注释①干鱼荐武夷:汉武帝时,有人奏请祭祀各方神灵以拟出规格,其中有“祀武夷君用干鱼”说。
②魏志:《三国志》中《魏志》。
③曾孙:对乡人的称呼。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次.而稍广次:其次B.今大王梯.绝不可登梯:用梯子C.有天鉴池、摹鹤岩诸胜.胜:胜景D.白玉蟾斩蛇于此,今祠.之祠:祠堂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以.七夕前一日发建溪以:介词,表时间,在B.而肃杀之.气犹存云之:主谓之间,不译C.为.一线天为:是D.白玉蟾斩蛇于.此于:在3.翻译句子。
(4分)(1)泛舟溪上,可以望群峰,巍然首出,为大王。
(2)道经友定故城,虎为政,游人不敢深入。
4.作者引用《魏志》有什么作用?(4分)(二)游沙湖苏轼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文言文练习,游小孤山记,书上元夜游,游虎丘小记

游小孤山记【原文】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钯泽莹润,亦与他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称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罕松县,有戌兵。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然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逾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地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澎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
复以小艇游庙中。
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蒙,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发。
万立庙门,有迅鹘搏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庙祝支:“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揽。
俄复开霁,遂行。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
始见庐山及大孤。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
柴桑、栗里、皆其地也。
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岸上赤而璧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注释】:突兀:突出迥异:不同特:特别罗络:蒙络,覆盖【译文】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流芳《游焦山小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①二十七日,雨初霁,与伯美约为焦山之游。
孟阳、鲁生适自瓜州来会,亟呼小艇共载。
到山,访湛公于松寥山房,不遇。
步至山后,观海门二石,还登焦先岭,寻郭山人故居,小憩山椒亭子。
寻由小径至别山、云声二庵,径路曲折,竹树交翳,阒然非复人境。
有僧号见无,与之谈,亦不俗,相与啜茶而别。
寻《瘗①鹤铭》于断崖乱石间,摩挲久之。
还饭于湛公房。
孟阳、鲁生遂留宿山中。
予以舟将渡江,孟阳、鲁生与山僧送余江边,徙倚柳下,舟行相望,良久而灭。
落日注射,江山变幻,顷刻万状,与伯美拍舷叫绝不已。
②因思焦山之胜,闲旷深秀,兼有诸美。
焦先岭上,一树一石,皆可彷徨追赏。
其风涛云物,荡胸极目之观,又当别论。
且其地时有高人道流如湛公之徒,可与谈禅赋诗,逍遥物外。
观其所居,结构精雅,庖湢②位置,都不乏致。
竹色映人,江光入牖,是何欲界,有此净居?孟阳云:吾尝信宿兹
山,每于夕阳登岭眺望,落景尚烂于西浦,望舒已升于东溆;琥珀琉璃,和合成界,熠熠恍惚,不可名状。
嗟乎!苟有奇怀,闻此语已,那免飞动?③予自丁酉来游,未遑穷讨。
人事参商,忽忽数年,始一续至。
又以羁绁俗缘,卒卒便去,如传舍然。
不知此行定复何急?良可浩叹,自今以往,日月不居,一误难再。
赋归之后,纵心独往,尚于兹山不能无情,当择春秋佳日,买小艇,襆被宿松寥阁上十日夕以偿夙负。
滔滔江水,实闻此言。
注①瘗:埋葬。
②庖湢:厨房和浴室。
译文①二十七日那天,雨后天刚放晴,我和伯美相约游一回焦山。
正赶上孟阳、鲁生从瓜洲前来相会,迅即叫了艘小船,载着我们一同前往。
到了焦山之后,先准备去松寥山房探访湛公,可惜没见到他。
然后我们步行来到山后,观赏了海门二石,接着又登上焦先岭,探寻郭山人的故居,在山椒亭作短暂休息。
不多久我们抄小路来到别山和云声两座庵堂,此间小径曲折有致,竹影树荫交错斑驳,寂静无声非同人间。
遇着一位法号叫见无的和尚,与他交谈,感觉也谈吐不俗,他请
我一起喝完茶才道别。
后来我在断崖乱石之间找到摩崖石刻《瘗鹤铭》,我抚摩琢磨良久。
返回后,在湛公的居所用餐。
孟阳、鲁生便留在山中过夜,我将乘船过江,孟阳、鲁生和山中僧人一同送我到江边,他们久久留连于柳树之下,目送我们的船儿离去,一直到消失在视野之中。
这时落日余晖照射水面,江天山色神奇变换,顷刻间千姿万态,我和伯美情不自禁敲打着船舷、赞不绝口。
②于是忖度这焦山的美景,安静而又空阔,深远而又秀丽,兼具各种美姿。
在焦先岭之上,一棵树一块石,都能够令人神往追忆;那风起云涌,荡涤心胸、游目骋怀的景致,更是另当别论;何况这里又有像湛公这类清雅高士,可与他们论道作诗,自在逍遥,超然物外;考察他的住所,结构精巧雅致,厨卫布局装饰,都不乏别致。
竹色青翠照人,江天水色尽收窗内,这是何方境界,有如此清静的所在!孟阳说:我曾经在这山里连住两夜,每在夕阳西下之时,登上焦先岭极目远望:西浦之下落霞余晖绚烂尚在;东溆之上月色清辉悄然腾空。
一派晶莹剔透、融汇三界,闪烁迷离、难以捉摸,简直无法用言辞来形容。
唉!倘若你有万千奇异的想法,听了这些言语之后,怎能不心驰神
往?③自从在丁酉年曾来游过,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刻回味(焦山的意蕴)。
怎奈人事沧桑,时光飞逝数年已过,现在又从头再续前缘。
又加上俗缘牵绊,匆促又要离去,感觉人世间就如同旅馆那般。
哪曾想这次行程注定又如此之仓促?实在令人慨叹,从今往后,时光流逝,错过之后就不应再错。
有朝一日倘能退隐索居,我将从心所欲只身前往,尚且对于这座山更不应无情。
当挑选春秋时节良辰吉日,租一叶扁舟,准备好行装在松寥阁住上十天十夜,来补偿以往的歉疚。
这滔滔不息的长江之水,听闻此言,也应该为我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