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日本工业现状和中国冲击

合集下载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报告: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一、产业转移的概念及背景产业转移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产业聚集区的位置、规模和范围发生变化,而国家、地区和城市之间的产业地理空间分布任意改变。

伴随新技术、新产品、新生产方式、新市场、新产业等的崛起和发展,以及国际间各个区域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加深,推动了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的发生。

二、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的现状(一)日本国际制造业面临的压力在当前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日本国内的制造业不得不面对许多压力和挑战。

在全球化经济下,制造业转移成为各国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部在欧美、日本的国际公司同时在中国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转移逐渐加速,形成了强烈的国际竞争态势。

(二)日本国际制造业市场环境特点1. 日本市场已发展成熟、竞争激烈,制造成本高。

2. 工人成本相对较高,制造门槛较高,形成了工艺、管理、品牌等优势。

3. 先进技术需求大,面临巨大的技术更新压力。

(三)日本制造业转移的方向和趋势1. 转向市场更加活跃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越南、印度等新兴经济体。

2. 由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日本企业也开始搭建跨国生产基地。

3. 公司之间的产业链协作也愈加紧密,许多小型企业通过工业集群形式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发展。

三、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对我国的启示(一)我国应鼓励制造业转移,并制定准确的产业政策1. 抓住人口红利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加快推进制造业向内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转移和升级。

2. 利用自身市场环境的优势,通过出口、技术合作等方式吸引外资,提高产业先进性和竞争力。

3. 着力培养高技能劳动力,加强制造业过程自动化和数字化。

(二)我国应加强与日本的制造业合作1. 加大与日本企业在制造、技术等方面的产业协作,借鉴日本的经验,加快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 利用中日韩自贸协定,加强与日本的技术合作,为我国制造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Totwhl日本三重灾难的“放射尘”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Totwhl日本三重灾难的“放射尘”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日本三重灾难的“放射尘”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核心提示:国家发改委国际经济研究所认为,供应链的困境会将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降低0.5个百分点。

3月17日,中国消费者疯狂抢购加碘食盐的情形不过只是一周前重创日本东北海岸的9级地震和海啸造成的诸多意外后果之一。

很显然,抢购食盐的恐慌,是由这样的谣言激起的:来自日本福岛受损严重的代阿一(Dai-ichi)核电站的放射云即将飘向中国,人们误认为,摄入大量的碘能防范核辐射。

尽管人们的恐慌转瞬即逝,不过,日本的灾难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影响,则可能会延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虽然从传统上来说,3月11日遭受地震和海啸袭击的地区,是日本一个相对偏僻的地区,但是,地处日本东北的这个地区,同时也是很多制造半导体、汽车零部件以及其他出口元器件产品的工厂的大本营。

据报导,这场灾难发生后不久,很多中国的制造商便因为零部件库存的萎缩而削减了产量。

从计算机芯片到滚珠轴承,从颜料到塑料(11870,85.00,0.72%),对所有产品而言,3与11日都彰显出日本工厂在供应链——不只是中国,而是全球的供应链——中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

iPhone和iPad等产品使用的闪存芯片,全球产量的40%以上都出自日本,全球15%的动态随机存储芯片也是由日本制造的。

在福岛核电站附近的小名滨(Onahama),德国默克公司(Merck)的一间工厂在3月11日的海啸中遭到了严重破坏,这间工厂是很多汽车金属漆颜料的唯一来源。

因为这间工厂的关闭,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克赖斯勒汽车公司(Chrysler)以及其他汽车制造商被迫拒绝了某些订单。

就如何适应这个前所未有的供应链断裂问题,各方观点不一。

北京清华大学经济及管理学院教授程致宇(Patrick Chovanec)认为,当然,与日本必须承受的打击比较起来,中国遭受的任何损失都显得“黯然失色”,日本的损失高达3,000亿美元,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日本强震撼动全球供应链 中国企业要在反思中前进

日本强震撼动全球供应链  中国企业要在反思中前进
溜 豳豳
Spe a ci lConc n er
日本 强 震撼 动 全 球 供 应 链 中 国企 业 要 在 反 思 中前进
谢 奇
导读 :日本在全球产 业链 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在此次9 级强震 中,主要 制造 厂商并未受到毁 灭性影响 ,但所有 . o
港 口关闭并停 止卸货 ,已经足以影响供给。交通工具 中断,原材料及成本无法运至机 场或港 口,这对全球在某些领域 须仰仗 日
I E I ;I 睡 己 : j 韧 ●
Sp i ecal Conc n er
的接 单也 无重 大影 响。
的 后 果 。 ” 3 1 日 , 中 国 船 舶 工 业 经 济 研 究 中心 首 席 研 月 7
究 员包 张静在 接 受 中国工 业报 记者 采访 时表 示。 核辐射 危 机 一旦 不能短 时期 内解决 ,日本 灾后重 建 工作 无法正 常进
据 了解 , 日本 船 厂 目前 手 持 7 0 3万载 重 吨船 舶 订 ,8 单 ,约 占全 球 总订 单 的1 %。 目前 地 震 并未 对 短 期 内 7 的 新船 交付 与 新 接订 单 产 生 重大 影 响 ,因此 对 中国船 厂
受 灾 地 区 非 船 舶 相 关 企 业 聚 居 区
截 至 发 稿 日 期 , 日 本 强 震 已 导 致 包 括 新 日 铁 、 J E、 F
住 友 金属 在 内 的5 家钢 厂停 产 ,部分 钢 厂甚 至 遭遇 “ 构 结 性破坏 ” ,很可 能面 临长 达 半年 的停 工修缮 。 由于 日本 是 重 要 的中高端 钢 材 出 口国 ,也 是亚 洲地 区主 要 的铁矿 石客 户 ,日本 钢 厂遭破 坏 ,很 可能推 高中 国中高 端 的钢材 出 口 报 价 ,并对 铁矿 石短 期需 求造 成打 击 。将短 期 的船 厂施 工

2023年日制造业最大破产 中国接手报告模板

2023年日制造业最大破产 中国接手报告模板

日制造业最大破产中国接手
由于全球经济下行和日本制造业企业过度依赖出口,导致其产品需求下降,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使得一些制造业企业陷入困境此外,一些企业的经营模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和竞争力,也是导致破产的原因之一
中国企业收购日本制造业企业,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和拓展业务领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学习和借鉴日本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和经验。此外,中国企业还可以借助日本制造业企业的品牌和渠道,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结语:日制造业最大破产中国接手
日制造业最大破产中国接手,结语
1.中国有意接手夏普,展现强大实力和全球影响力
2.中国接手夏普,全面改革以提效降成本
3.中日合作,全球商业交流
THANKS
谢谢大家观看
TEAM
影响
实力
合作
经济发展
中日企业合作案例分析
中日企业合作面临的挑战
1.中日企业合作增多的同时,也面临挑战
2.中日文化差异阻碍合作
3.中日企业合作:知识产权问题成难题
4.中日企业合作:历史遗留问题与政治立场的影响
事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The impact of the incident on Sino Japanese relations
破产背景:日本制造业企业破产的原因
中国接手:中国企业收购日本制造业企业的原因
影响:中国接手日本制造业企业的影响
夏普破产,过
“经过多次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了一项协议。”
破产清算
川崎重工
吉利集团
船舶业务
技术研发
全球船舶制造市场
原因分析
1.中企接手日本破产制造业企业
中日关系展望:合作与竞争的平衡
中日关系:经济、文化交流背后的波折

日本工程机械对华依赖度下降

日本工程机械对华依赖度下降

日本工程机械对华依赖度下降
中国机床网
【期刊名称】《新技术新工艺》
【年(卷),期】2015(000)002
【总页数】1页(P53-53)
【作者】中国机床网
【作者单位】中国机床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客观全面看待日本对华投资持续下降 [J], 金瑞庭
2.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其对华贸易的互补性--驳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导致其产业空心化 [J], 夏焱
3.日本市场对中国四大类食用菌依赖度研究
——基于中国、美国、韩国食用菌在日本市场的对比 [J], 万丽
4.2009年7月日本工程机械销售额同比下降6
5.6% [J],
5.2009年5月日本工程机械销售额下降65.0% [J], 孙玉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纺织机械行业市场供需现状、行业利润变动情况及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中国纺织机械行业市场供需现状、行业利润变动情况及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中国纺织机械行业市场供需现状、行业利润变动情况及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一、市场供求情况及变动原因1、市场供应情况(1)我国纺织机械的生产状况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发达经济体为全球纺织机械行业的传统制造强国,拥有行业较大部分的核心技术,在技术、质量、品牌等方面领先全球,占据着全球纺织机械设备中高端市场的主要份额。

我因动力纺织机械发展相对较晚,但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通过不断消化吸收世界先进纺织机械技术和自主研发,我国已后来居.上成为全球纺机大国。

我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纺织机械市场,纺织机械制造企业数量众多,产能充足,占据全球纺织机械份额的三分之一。

总体来看,国内纺织机械龙头企业已逐渐具备比肩世界一流纺机企业的实力,不过对标全球行业龙头瑞士立达、比利时必佳乐、意大利意达、日本村田及日本丰田等,国内纺机企业在自主创新、制造工艺、产品质量、品牌美誉度等方面整体仍存在一定差距,在中高端纺织机械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我国纺织机械的销售情况截至2019年底,我国纺织机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为675家,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和山东三省。

目前,国内市场国产装备占据约80%的市场份额。

2018年纺织机械行业全年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1.69亿元,同比增长8.82%;利润总额为68.3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12%。

2019年度,受中美贸易摩擦、内外市场需求放缓及综合成本持续提升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纺织机械行业营业收入819.52亿元,同比减少7.00%;利润总额达58.67亿元,同比减少3.60%。

(3)我国纺织机械的出口情况2019年,我国纺织机械出口37.83亿美元,其中针织机械出口额为10.12亿美元,占比26.76%,位居第一,其后依次为印染及后整理机械、辅助装置及零配件、纺纱机械、织造机械、化纤机械和非织造布机械,其中纺纱机械、织造机械和印染及后整理机械出口额分别占比12.89%、10.88%和19.61%。

日本煤炭工业综述

日本煤炭工业综述

仅生产 1
308 Mt煤炭.而进口煤炭量则在 1970 年
氏9
0 级大地震,福岛第一和第二核电站受到严重
影响,又由于 煤 炭 的 价 格 优 势, 到 2014 年, 国 内
超越国内生产量,1988 年 更 是 超 出 100 Mt. 此 后
日本 进 口 煤 炭 量 逐 步 增 加,2010 年 达 到 184 Mt,
国 煤 炭
第 47 卷
总值仅 2008 年、2009 年和 2011 年是负增长,其余
1 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结构

1 经济社会发展
2019 年日本 GDP 为 5
154 万 亿 美 元.虽 然 人
口仅为 1
26 亿,但日本是世界第五大能源消费国,
oa
li
ndu
s
t
r
yo
y
ZHAIYu
i
a,WANG Yan
j
(
I
n
f
o
rma
t
i
onI
ns
t
i
t
u
t
eo
fMi
n
i
s
t
r
fEme
r
to
ft
hePRC,
yo
genc
y Managemen
Choyang,Be
i
i
ng100029,Ch
i
na)
j
Ab
s
t
r
a
c
t Thechangeo
fc
oa
li
nene
c
e, 占 世
界总量的 2
3% .2030 年 发 电 量 为 1136TW h,

2017年日本工程机械行业报告

2017年日本工程机械行业报告

2017年日本工程机械行业报告据工程机械观察报道,2017年日本工程机械行业销售额为25513.19亿日元(约226.5亿美元,或147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其中,日本国内销售额10181.33亿日元,同比增长5.6%,海外销售额15331.86亿日元,同比增长30.0%。

海外销售额占比60.1%。

日本工程机械行业销售额中,主机产品销售额22301.52亿日元,同比增长18.1%;零部件销售额3211.67亿日元,同比增长25.9%。

挖掘机是日本工程机械行业最大的板块,销售额占比达46.9%,其次为装载机,销售额占比为11.3%。

2017年日本挖掘机销量179004台,同比增长16.9%根据日本建设机械制造商协会的数据,2017年日本挖掘机销量179004台,同比增长16.9%;销售额为11956.74亿日元,同比增长22.9%,其中日本国内销售额为3735.64亿日元,增长16.88%,海外销售额8221.10亿日元,增长25.85%;海外销售额占比达到68.8%。

其中小型挖掘机销量100912台,同比增长11.0%;销售额为2885.96亿日元,同比增长16.5%;日本国内销售额为833.47亿日元,海外销售额为2052.49亿日元,海外销售额占比达71.1%。

按2017年12月31日汇率1美元=112.663658日元、1美元=6.505954人民币计算,2017年日本挖掘机销售额为106.13亿美元,相当于690.5亿人民币。

2017年日本挖掘机销量为有史以来最高达到179004台。

其中小型挖掘机2017年的销量也达到最大,突破10万台,为100912台。

2001-2017年17年间日本挖掘机平均年销量为131957台。

图1、2是2005-2017年日本挖掘机和小型挖掘机的销量变化。

2017年日本装载机销量11460台,同比下降1.0%根据日本建设机械制造商协会的数据,2017年日本装载机销量11460台,同比下滑1.0%;销售额为2879.27亿日元,同比增长23.94%,其中日本国内销售额为1138.24亿日元,增长2.0%,海外销售额1741.03亿日元,增长44.2%;海外销售额占比达到6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日本工业现状和中国冲击2017年日本工业现状和中国冲击功能介绍在深圳搬砖的中产阶级,有价值的产业,经济,政经和生活内容信息提供者。

2016年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五百强,我曾经把五百强里面的日本企业单独筛选出来看了下,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去掉金融,保险,能源类的公司,只把工业企业筛选出来,世界五百强里面的日本工业企业,一半的利润来自汽车行业。

觉得汽车怎么已经成了日本工业的唯一顶梁柱了,当时本来想写篇文章说下这个分析结果,不过想到世界五百强这个样本还是比较小,只能包括大企业,却看不到中小企业的情况,比如说日本的六大电子零部件公司,从营业收入来说都进不了世界五百强,但是不妨碍他们在苹果,三星,华为的手机里面占据大量份额。

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 财富中文网2017年5月,福布斯杂志发布了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觉得这个样本相比世界五百强大了许多,我们继续窥一斑识全豹,看下日本工业的现状Forbes Welcome请注意,福布斯统计的数字和日本企业自己公布的财报总是有出入,其原因应该是福布斯统计的是1-12月的数字,而日本企业的财报往往是从四月一日开始。

我们盘点下日本工业的实力,总共90家日本工业企业,他们是日本工业的精华,从松下,索尼,东芝,夏普,NEC,富士通,佳能,神户制钢,新日铁,发那科,大金工业,三菱化学,三井化学,信越化学,丰田,本田,住友化学,武田制药,瑞萨电子,旭硝子,日本电装,爱信精机,三菱重工,雅马哈,奥林巴斯,捷太格特,富士集团,小松工业,日本电产,欧姆龙,立邦,富士集团等等都在榜单里面。

基本上日本各个工业行业的领头羊第一集团都在这个榜单里面。

以后打起仗来,这90家公司全部消灭了,日本也就差不多了。

我们来分析下日本工业的现状。

1:日本工业的利润继续向汽车集中,汽车产业是日本的最大支柱。

如果说以前日本工业是有多根支柱的话,那么现在随着日本在电子,半导体,造船,钢铁等行业的衰落,日本工业已经渐渐出现了向汽车工业聚集的趋势。

日本工业在渐渐由多根支柱变成单根支柱。

如果我们看日本工业企业营收前十位:第一名丰田汽车2499亿美元,第二名本田汽车1279亿美元,第三名尼桑汽车1059亿美元第四名日立858亿美元,第五名索尼692亿美元,第六名松下666亿美元,第七名东芝472亿美元,第八名富士通417亿美元,第九名新日铁住金416亿美元,第十名日本电装411亿美元可以看出前三名都是汽车汽车,日本营收过900亿美元的工业公司,全部是汽车公司。

第10名的日本电装也是汽车零部件企业,营收前十名汽车行业总共4家。

实际上,除了这四家以外,松下也做汽车零部件,新日铁住金也提供汽车用钢。

丰田是巨无霸,一家的营收2499亿美元几乎等于第4-7名的日立+索尼+松下+东芝之和2688亿美元进入2000强的90家日本工业企业的总营业收入为19582亿美元,丰田,本田,斯巴鲁,铃木,马自达,尼桑,五十铃,三菱八大汽车整车厂的营业收入之和为5887亿美元,占比为30%,如果我们把8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日本电装,爱信精机,捷太格特,住友轮胎,小糸制作所,丰田纺织,普利司通,三菱电机)的1818亿美元的总营收算进来,占比为39.3%。

如果把钢铁,汽车玻璃,汽车电子,轴承什么的上游企业的营收也算进来,例如这个榜单里面的旭硝子汽车玻璃,神户制钢,新日铁住金,村田制作所,TDK,京瓷,松下集团的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电子业务,NSK的轴承业务等等,如果这些业务都算进来。

可以说汽车业的营收占了90强企业的接近一半。

我们再看利润,日本汽车业的利润占比比营业收入占比还要高。

净利润第一名是丰田汽车171亿美元,第二名尼桑45亿美元,第三名本田39亿美元,第四名普利司通24亿美元,第五名日本电装22亿美元,第六名松下19亿美元,第七名三菱电机19亿美元,第八名安斯泰来制药19亿美元,第九名日立18亿美元,第十名斯巴鲁18亿美元。

利润前五名竟然全部是汽车行业相关。

利润前十名汽车公司有四家,汽车零部件公司有三家。

利润前十名70%是汽车业公司。

也可以这样说,日本除了汽车公司以外,没有一家工业企业净利润能超过20亿美元。

当然福布斯的财报数字经常和日本企业自己公布的财报有出入,不过区别不会很大,除了汽车行业,20多亿美元的净利润就是日本工业科技企业的最大值。

这和中国工业企业的差距就开始拉大了,中国的中央制造集团,净利润超过20亿美元的就有好几家,例如中核集团,中航工业等等,民营企业像格力,美的,海尔净利润都超过20亿美元,OPPO,VIVO没有公布净利润,但是应该也超过20亿美元,华为更是超过50亿美元。

90家日本工业企业的净利润总和为789.77亿美元,突然觉得相比美国人,日本人赚的是辛苦钱,美国有不少净利润百亿美元的科技公司,日本只有一家丰田净利润过百亿美元。

其中304.94亿美元来自丰田,本田,斯巴鲁,铃木,马自达,尼桑,五十铃七家汽车公司,占比高达38.6%,如果我们把巨亏20亿美元的三菱汽车也算进来,汽车业利润占比为36%然而这只是汽车整车的利润,把日本电装,爱信精机,捷太格特,住友轮胎,小糸制作所,丰田纺织,普利司通,三菱电机8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算进来,利润总额为88.8亿美元,占了2000强日本工业企业净利润的11.2%也就是8家汽车整车企业+7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占了90家日本核心工业企业净利润的49.9%如果把亏损的三菱去掉,那么汽车业占了利润总额的47.5%。

实际上,制造汽车还需要钢铁,还需要各种塑料,需要各种汽车电子产品,需要玻璃产品等等,例如旭硝子就是世界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之一,新日铁,JFE,神户制钢也提供汽车用钢材,京瓷,TDK,村田制作所,东京电子,松下集团等等也有大量汽车电子业务,NSK公司的轴承业务等等。

这些公司都在这个榜单里面。

如果把这些公司汽车业务的净利润也算进来,日本汽车业的净利润超过整个日本工业90强的一半以上。

所以即使把统计范围从世界五百强扩大到世界2000强,日本汽车业营收和净利润依然是半壁江山。

2:中国已经崛起的产业,日本企业都赚不到钱。

或者这样说,中国已经基本会自己做的领域,日本很难赚钱了。

一个是造纸,进入世界2000强榜单的有两家日本造纸企业,两家规模都不小,百亿美元级别,但是却基本不赚钱。

一家是日本最大的造纸公司王子集团,净利润只有9300万美元,一家是日本制纸,亏损1.66亿美元一个是钢铁,新日铁住金营收416亿美元,净利润只有4.77亿美元,净利润率只有1.1%神户制钢营收155亿美元,巨亏4.07亿美元JFE钢铁营收294亿美元,净利润只有2.73亿美元,净利润率0.93%三家加起来营收800多亿美元,净利润合计只有3.43亿美元。

对比下中国的钢铁公司,印象中中国钢铁产业似乎是惨兮兮,没错,相比天朝欣欣向荣的互联网,物流,智能手机,汽车等产业,钢铁产业确实是惨兮兮,天天去产能,裁员什么的。

然而中国钢铁公司的龙头宝钢股份2016年的净利润有115.2亿人民币,差不多十六七亿美元的净利润,在全球产钢2000万吨以上的大企业当中,利润总额全球第二,平均每吨钢的利润更是全球第一。

一个是电子品牌工业在电子品牌领域,东芝,夏普,松下,索尼,NEC,佳能,富士,奥林巴斯等品牌,尽管营业收入不低,但是净利润总额在这个90强名单里面,能排进前20位的只有松下和佳能两家。

其中松下净利润19亿美元,在这些电子品牌中净利润最高,然而松下利润的第一大来源是其汽车与工业部分,松下的车载业务因为给特斯拉提供电动汽车电池大幅增长。

不管是家用电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等,都不再是如今日本电子巨头的主要利润来源。

像索尼,主要利润来自游戏业务,以及CMOS芯片业务。

当然我们要看到,虽然中国把家用和个人用的电子设备品牌做起来了,但是中国的办公设备没有做起来,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等,所以佳能成了日本最赚钱的电子品牌之一。

3:日本没有新的强大工业公司出现日本90家进入世界2000强的工业企业,都是存在了几十年的老企业,没有一家是新公司。

对比下中国最近十几年出现了哪些新的强大工业企业?OPPO 2004年成立,VIVO 2009年成立,小米科技2011年成立,中国目前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2011年成立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之一的晶澳2005年成立中国最大的两家声学企业歌尔声学2001年成立,深圳瑞声科技2004年在成立;欧菲光2001年成立,中国最大的手机玻璃生产商之一的蓝思科技2003年成立;深圳华星光电显示公司2009年成立。

除了这些新企业外,还有企业集团进入新的业务比亚迪2005年开始做汽车,京东方2005年开始生产液晶面板。

华为旗下中国最大的半导体设计企业海思半导体2004年成立等等。

4:日本企业赚钱的都是中国还没真正崛起的产业,我们看下日本哪些企业还比较赚钱,就知道中国哪些产业还没有起来这里说比较赚钱,是相对的,因为一半的利润都来自汽车业。

我们看看另外一半里面,哪些产业赚钱还算多。

我们就只看净利润在5亿美元以上的日本制造业企业,换成人民币净利润30多亿,总共有52家,我们除开最强大的汽车和汽车零部件,除开这个主要有四类:1)电子零部件(包括集成电路)日本企业虽然在品牌领域败退了,但是电子零部件产业还有很大优势。

村田制作所,日本电产,京瓷, TDK,东京电子,瑞萨电子等,净利润之和54.13亿美元。

像京瓷,村田,日本电产这些企业,营业收入都在100亿美元以上。

不算显示面板,中国电子零部件产业还没有诞生100亿美元级别的电子零部件公司。

如果算上显示面板,那么有一家,京东方2016年营收688亿,刚好100亿美元。

中国电子零部件产业进步很快,中国下游的品牌起来了,必然会带动上游国产零部件的发展,已经有一批国产电子零部件企业跨越了100亿人民币的门槛,并且在高速发展。

国产电子零部件在快速崛起,和电子品牌一样实现强势市场地位只是时间问题。

集成电路芯片,日本瑞萨,索尼(摄像头CMOS芯片),东芝(内存)三家在全球20强,我国海思,紫光等也在迅速成长。

像龙头企业海思,其营业收入已经很接近瑞萨电子和索尼的芯片业务,2016年索尼芯片业务62.6亿美元,增长3%,瑞萨57亿美元,增长1%,而海思2016年已经达到了44亿美元左右,紫光集团2016年已经达到40亿美元。

增速107.46%半导体20强2016营收状况及各产品线贡献当然日本还在一个领域很强,集成电路最上游的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这两个领域的规模总共大约800亿美元,占了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23%左右。

中国在这方面,可以说才刚刚起步,也出现了一些优秀企业,例如苹果的供应商江丰电子,上海中微半导体等等,进步虽然快,但是基数太小,短时间内还没有挑战国际大厂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