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精密铸造轮毂时形成冷热裂纹的原因

低压精密铸造轮毂时形成冷热裂纹的原因

低压精密铸造轮毂时形成冷热裂纹的原因

铝合金轮毂具有许多钢质轮毂无法比拟的特性,因此铝合金轮毂在轿车、摩托车等车辆上已开始广泛应用。到2002年,我国轿车铝合金轮毂的装车率已接近45%。由于汽车轮毂质量要求较高,本身结构又适合于低压精密,且需求量大,因此,极大地推动了低压铸造技术的发展。目前,低压铸造已成为铝合金轮毂生产的主要工艺方法,国内的铝合金轮毂制造企业多数采用此工艺生产。

低压精密铸造铝合金轮毂裂纹主要产生在应力集中的部位,或轮毂顶出时因受力不均,或升液管处液体凝固造成的开裂。裂纹一般分为冷裂和热裂两种。

冷裂纹是指合金在低于其固相线温度时形成的裂纹。通俗地说,冷裂是精密铸造件冷却到低温时,作用在铸件上的精密铸造应力超过铸件本身强度或塑性所允许的程度而产生的。冷裂多在铸件表面上出现,裂口表面有轻微的氧化;而热裂通常认为是在合金凝固过程中产生的,由于型壁的传热作用,铸件总是从表面开始凝固的。当铸件表面出现大量的枝品并搭接成完整的骨架时,铸件就会出现固态收缩(常以线收缩表示)。但此时枝晶之间还存在一层尚未凝固的液体金属薄膜(液膜),如果铸件的收缩不受任何阻碍,那么枝晶层不受力的作用,可以自由收缩,也就不会出现应力。当枝晶层的收缩受到阻碍时,不能自由收缩或受到拉力的作用,就会出现拉应力,这时枝晶间的液膜将受到拉伸的作用而变形。当拉应力超过液膜的强度极限时,枝晶间就会被拉开。但是被拉裂部分的周围还存在一些液体金属,如果液膜被拉开的速度很慢,且周围有足够的液体并及时流人拉裂处,那么拉裂处将得到填补和“愈合”,精密铸造产品不会出现热裂纹。如果拉裂处不能重新“愈合”,精密铸造产品就会出现热裂纹。热裂断口处表面被强烈氧化,呈现无金属光泽的暗色或黑色。(end)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2012-7-16)

本文由风机盘管https://www.360docs.net/doc/a81896622.html, 斜管填料https://www.360docs.net/doc/a81896622.html, 联合整理发布

铸造工艺

铸造种类很多,按造型方法习惯上分为:①普通砂型铸造,包括湿砂型、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类。②特种铸造,按造型材料又可分为以天然矿产砂石为主要造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熔模铸造、泥型铸造、铸造车间壳型铸造、负压铸造、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和以金属为主要铸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连续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两类。铸造工艺通常包括:①铸型(使液态金属成为固态铸件的容器)准备,铸型按所用材料可分为砂型、金属型、陶瓷型、泥型、石墨型等,按使用次数可分为一次性型、半永久型和永久型,铸型准备的优劣是影响铸件质量的主要因素;②铸造金属的熔化与浇注,铸造金属(铸造合金)主要有铸铁、铸钢和铸造有色合金;③铸件处理和检验,铸件处理包括清除型芯和铸件表面异物、切除浇冒口、铲磨毛刺和披缝等凸出物以及热处理、整形、防锈处理和粗加工等。 铸造工艺可分为三个基本部分,即铸造金属准备、铸型准备和铸件处理。铸造金属是指铸造生产中用于浇注铸件的金属材料,它是以一种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而组成的合金,习惯上称为铸造合金,主要有铸铁、铸钢和铸造有色合金。铝合金铸造工艺性能,通常理解为在充满铸型、结晶和冷却过程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那些性能的综合。流动性、收缩性、气密性、铸造应力、吸气性(任何铝铸件均存在这些问题)。铝合金这些特性取决于合金的成分,但也与铸造因素、合金加热温度、铸型的复杂程度、浇冒口系统、浇口形状等有关。 (1)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合金液体充填铸型的能力。流动性的大小决定合金能否铸造复杂的铸件。在铝合金中共晶合金《共晶铝硅合金 (ZL102 、 YL102 、 ZL108 、 YL108 和 ZL109)》的流动性最好。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成分、温度以及合金液体中存在金属氧化物、金属化合物及其他污染物的固相颗粒,但外在的根本因素为浇注温度及浇注压力(俗称浇注压头)的高低。 实际生产中,在合金已确定的情况下,除了强化熔炼工艺(精炼与除渣)外,还必须改善铸型工艺性(砂模透气性、金属型模具排气及温度),并在不影响铸件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浇注温度,保证合金的流动性。(这个度要靠经验来掌控,也是一个铸造技师,一辈子要研究的事) (2)收缩性 收缩性是铸造铝合金的主要特征之一。一般讲,合金从液体浇注到凝固,直至冷到室温,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合金的收缩性对铸件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它影响着铸件的缩孔大小、应力的产生、裂纹的形成及尺寸的变化。通常铸件收缩又分为体收缩和线收缩,在实际生产中一般应用线收缩来衡量合金的收缩性。 铝合金收缩大小,通常以百分数来表示,称为收缩率。 ①体收缩 体收缩包括液体收缩与凝固收缩。 铸造合金液从浇注到凝固,在最后凝固的地方会出现宏观或显微收缩,这种因收缩引起的宏观缩孔肉眼可见,并分为集中缩孔和分散性缩孔。集中缩孔的孔径大而集中,并分布在铸件顶部或截面厚大的热节处。分散性缩孔形貌分散而细小,大部分分布在铸件轴心和热节部位。显微缩孔肉眼难以看到,显微缩孔大部分分布在晶界下或树枝晶的枝晶间。 缩孔和疏松是铸件的主要缺陷之一,产生的原因是液态收缩大于固态收缩。生产中发现,(我喜欢这句话,一看就是实际生产中中总结的)铸造铝合金凝固范围越小,越易形成集中缩孔,凝固范围越宽,越易形成分散性缩孔,因此,在设计中必须使铸造铝合金符合顺序凝固原则,即铸件在液态到凝固期间的体收缩应得到合金液的补充,是(使)缩孔和疏松集中在铸件外部冒口中。对易产生分散疏松的铝合金铸件,冒口设置数量比集中缩孔要多,并在易产生疏松处设置冷铁,加大局部冷却速度,使其同时或快速凝固。

残余应力的产生

残余应力的产生、影响及防控措施 崔曙东 摘要:对钢结构而言,残余应力的存在,是影响结构脆断、疲劳破损和结构稳定性降低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对残余应力的产生、对结构的影响和如何有效降低残余应力及影响作简单分析。 关键词:残余应力脆断疲劳破损刚度稳定性 1引言 钢结构自问世以来,由于其具备的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地基基础费用省、结构占用面积少、工业化程度高等一系列优点,钢结构在建筑领域被广泛应用。但是,也不能否认,钢结构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和隐患,例如稳定性从一开始就一直是钢结构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还有随着钢结构建筑的深入发展,脆断和疲劳破损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而上述的诸多问题,无一不与构件内部的残余应力存在密切联系,本文试图从实际出发,探讨残余应力的产生过程、对结构或构件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降低残余应力及影响。 2残余应力的成因 残余应力是构件还未承受荷载而早已存在构件截面上的初应力,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焊接残余应力是很重要的一种,另外在钢材的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参与应力。 2.1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过程是一个对焊件局部加热继而逐渐冷却的过程,不均匀的温度场将使焊件各部分产生不均匀的变形,从而产生各种焊接残余应力。焊接构件由焊接而产生的内应力称之为焊接应力,按作用时间可分为焊接瞬时应力和焊接残余应力。焊接过程中某一瞬时的焊接应力称之为焊接瞬时应力,它随着时间而变化。焊后残留在焊件内的焊接应力称之为焊接残余应力。对于钢结构而言,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是影响结构断裂强度、疲劳强度和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焊接残余应力大大降低了焊接部位材料的有效比例极限,是结构发生脆断的重要原因之一。焊接结构中残余拉应力还会降低结构抗疲劳和耐腐蚀的能力;残余压应力会降低受压构件的刚度,从而使稳定承载力。焊接残余应力是焊件产生变形和开裂等工艺缺陷的重要原因,由于其影响因素众多,计算残余应力又极为复杂,因此给残余应力的研究带来了许多困难,对焊接结构的残余应力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1] 2.1.1沿焊缝轴线方向的纵向焊接残余应力 施焊时,焊缝附近温度最高,在焊缝区以外,温度则急剧下降。焊缝区受热而纵向膨胀,但这种膨胀因变形的平截面规律(变形前的平截面,变形后仍保持平面)而受到其相邻较低温度区的约束,使焊缝区产生纵向压应力。由于钢材在高温时呈塑性状态(称为热塑状态),因而高温区这种压应力使焊缝区的钢材产生塑性压缩变形,这种塑性变形当温度下降、压应力消失时是不能恢复的。在焊后的冷却过程中,如假设焊缝区金属能自由变形,冷却后钢材因已有塑性变形而不能恢复其原来长度。事实上由于焊缝区与其邻近钢材是连续的,焊缝区因冷却产生的收缩变形又因平截面变形的平截面规律受到邻近低温区的钢材的约束,使焊缝区产生拉应力。这个拉应力当焊件完全冷却后仍残留在焊缝区的钢材内,故名焊接残余应力,对于低合金钢材焊接后的残余应力常可达到其屈服点。又因截面上残余应力必须自相平衡,焊缝区以外的钢材截面内必然有残余压应力。

铸造缺陷分析

发动机铸件汽缸体(汽缸盖)缺陷分析 概述 改革开放后近十年来,我国的汽车制造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许多高端汽车品牌,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推出面世,与之相适应的汽车发运机制造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发动机铸造的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无论铸造产量还是铸件技术要求及铸件质量,都有基本上满足了现代汽车发动机日益提高的要求。 以中小型乘用发动机主要铸件汽缸体(汽缸盖)生产为例,众多汽车发动机铸造企业都有采用了粘土砂高压造型(少数为自硬树脂砂造型),制芯则普遍采用覆膜砂热芯或冷芯工艺,而在熔炼方面大都采用双联熔炼或电炉熔炼,所生产的发动机均为高强度薄壁铁件。许多厂家为满足高强度薄壁铸铁件的工艺要求,纷纷引进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如高效混砂机,高压造型线,高度自动化的制芯中心,强力抛丸设备,大多采用整体浸涂,烘干,并且自动下芯。在过程质量控制方面,许多企业实现了在线检测与控制,如配备了型砂性能在线检测,热分析法铁水质量检测与判断装置,真空直读光谱议快速检测。清洁度检查的工业内窥镜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在产品开发方面应用了计算机模式拟技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硬件配件而言,我国发动机铸造水平丝毫不亚于当今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一句话,具备了现代铸造生产条件。(为叙述方便,以下称上述框架内容的生产条件为现代生产条件。)

然而应该承认,在发动机铸造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产品质量以及铸件所能达到的技术要求方面,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 提高生产质量,减少废品损失,是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发挥引进设备效能,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就我国铸造企业在现代铸造条件下,中小型乘用车发动机灰铸铁汽缸体(汽缸盖)铸件生产中常见的铸造缺陷与对策,与广大业界同仁作一交流。 1气孔 气孔通常是汽缸体铸件最常见缺陷,往往占铸件废品的首位。如何防止气孔,是铸造工作者一个永久的课题。 汽缸体的气孔多见于上型面的水套区域对应的外表面(含缸盖面周边),例如出气针底部(这时冒起的气针较短)或凸起的筋条部。以及缸筒加工后的内表面。严重时由于型芯的发气量大而又未能充分排气,使上型面产生呛火现象,导致大面积孔洞与无规律的砂眼。在现代生产条件下,反应性气孔与析出性气孔较为少见,较为多见的是侵入性气孔。现对侵入性气孔分析出如下: 1.1原因 1.1.1 型腔排气不充分,排气系统总载面积偏小。 1.1.2浇注温度较低。 1.1.3浇注速度太慢;,铁液充型不平稳,有气体卷入。 1.1.4型砂水份偏高;砂型内灰分含量高,砂型透气性差。 1.1.5对于干式气缸套结构的发动机,水套砂芯工艺不当(如未设置排气系统或排气系统不完善;或因密封不严,使浇注时铁水钻入排气通

残余应力产生及消除方法.

残余应力产生及消除方法 船舶零件加工后,其表面层都存在残余应力。残余压应力可提高零件表面的耐磨性和受拉应力时的疲劳强度,残余拉应力的作用正好相反。若拉应力值超过零件材料的疲劳强度极限时,则使零件表面产生裂纹,加速零件的损坏。引起残余应力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 一冷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 在切削力作用下,已加工表面受到强烈的冷塑性变形,其中以刀具后刀面对已加工表面的挤压和摩擦产生的塑性变形最为突出,此时基体金属受到影响而处于弹性变形状态。切削力除去后,基体金属趋向恢复,但受到已产生塑性变形的表面层的限制,恢复不到原状,因而在表面层产生残余压应力。 ( 二热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 零件加工表面在切削热作用下产生热膨胀,此时基体金属温度较低,因此表层金属产生热压应力。当切削过程结束时,表面温度下降较快,故收缩变形大于里层,由于表层变形受到基体金属的限制,故而产生残余拉应力。切削温度越高,热塑性变形越大,残余拉应力也越大,有时甚至产生裂纹。磨削时产生的热塑性变形比较明显。 ( 三金相组织变化引起的残余应力 切削时产生的高温会引表面层的金相组织变化。不同的金相组织有不同的密度,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的结果造成了体积的变化。表面层体积膨胀时,因为受到基体的限制,产生了压应力;反之,则产生拉应力。 总之,残余应力即消除外力或不均匀的温度场等作用后仍留在物体内的自相平衡的内应力。机械加工和强化工艺都能引起残余应力。如冷拉、弯曲、切削加工、滚压、喷丸、铸造、锻压、焊接和金属热处理等,不均匀塑性变形或相变都可能引起残余应力。残余应力一般是有害的,如零件在不适当的热处理、焊接或切削加工后,残余应力会引起零件发生翘曲或扭曲变形,甚至开裂,经淬火或磨削后表面会出现裂纹。残余应力的存在有时不会立即表现为缺陷。当零件在工作中因工作应力与残余应力的叠加,而使总应力超过强度极限时,便出现裂纹和断裂。零件的残余应力大

第一节:铸件中的裂纹

第一节铸件中的裂纹 一热裂 热裂是铸件生产中常见的铸造缺陷之一,是在高温下形成的,裂口表面呈氧化色。热 裂又是沿晶粒边界产生和发展的,故裂口外 形曲折而不规则,如图1-1所示。 图1-1 铸件中的热裂

热裂分为外裂和内裂两种类型。在铸件表面可以看到的热裂纹为外裂,裂口从铸件表面开始逐渐延伸到铸件的内部,表面宽内部窄,裂口有时会贯穿铸件整个断面。外裂常产生要铸件的拐角处、截面厚度有突变处或局部冷凝慢以及产生应力集中的地方。内裂常产生在铸件内部最后凝固的部位如缩孔附近,裂口表面很不平滑,有分叉。 外裂大部分可以用肉眼就能观察出来,细小的外裂则需用磁粉和着色探伤检查;内裂必须用射线或超声波探伤才能检查出来。

1 热裂的形成机理 热裂的形成机理到现在为止尚存在分歧。 我们先来看看热裂纹的形成温度范围。 关于热裂纹的形成温度范围说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热 裂纹是在凝固温度范围内但邻近于固相线温 度时形成的,此时合金处于固-液态;另一 种观点认为热裂纹是在稍低于固相线温度时 形成的,此时合金处于固态。

有人对含碳量不同的碳钢进行了热裂形成温度范围的研究。该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含碳量多少,碳钢产生热裂的温度都在固相线附近,当钢中硫、磷含量增高时热裂温度便降到固相线下。 必须指出的是:在铸造条件下,由于铸件冷却速度较快而引起的过冷,使液相线和固相线下移,加上合金中存在低熔点组成物,所以实际的固相线有时远低于平衡状态图中的固相线。

由此可以看出热裂是在合金接近完全凝固时的温度范围内形成的。此时大部分合金已凝固成结晶骨架,而在骨架之间还剩有少量的液体。下面我们再来讨论热裂纹的形成机理,主要有两种理论:强度理论和液膜理论。

铝合金车轮低压铸造工艺讲解

铝合金车轮低压铸造工艺 目录 铝合金车轮低压铸造工艺 1 低压铸造工艺 1.1 低压铸造原理 1.2 低铸汽车铝合金轮的工艺特点 1.3 汽车铝轮低压铸造工艺设计 1.4 汽车铝轮低压铸造模具设计 1.5 铝轮低压铸造工艺过程 1. 模具检查 2. 模具喷砂 3. 模具的准备 4. 模具涂料 5. 涂料性能和配比 6. 涂料的选择 7. 模具的预热和喷涂 1.6 开机前的准备工作 1. 保温炉的准备 2. 陶瓷升液管的准备 3. 设备和工艺工装的准备

1.7 铝车轮低压铸造液面加压规范 1. 加压规范的几种类型 2. 铝车轮低压铸造加压规范的设定 3. 设计铝轮低铸加压曲线的步骤 4. 铝轮低铸工艺曲线实例 1.8 铸件缺陷分析,原因及解决办法 1. 疏松(缩松)的形成与防止 2. 缩孔的形成与防止 3. 气孔的形成与防止 4. 针孔的形成与防止 5. 轮毂的变形原因及防止 6. 漏气的产生原因及防止 7. 冷隔(冷接,对接),欠铸(浇不足,轮廓不清)的形成与防止 8. 凹(缩凹,缩陷)的形成与防止 铝合金车轮低压铸造工艺 铝合金车轮制造技术是多种多样的,而铝车轮的铸造工艺,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金属型重力铸造,一种是低压铸造。我们主要是做汽车铝合金车轮,制造工艺采用的 是低压铸造。我们教材面向的对象主要是我们公司的员工,所以对工艺技术的介绍是有针对性的,介绍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1 低压铸造工艺 1.1 低压铸造原理 低压铸造是将铸型放在一个密闭的炉子上面,型腔的下面用一个管(叫升液管)和炉膛里的金属液相通。如果在炉膛中金属液面上加入带压力的空气,金属液会从升液管中

残余应力及如何测量

为什么会有残余应力 金属材料在产生应力的条件消失后,为什么有部分的应力会残留在物体内?为什么这些应力不会随外作用力一起消失?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后会有残余应力出现!而只发生弹性变形时却不会产生残余应力. 原因:金属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是不均匀的,有的部位变形量大,而有的部位小,它们相互之间又是互相牵连在一起的整体,这样在变形量不同的各部位之间就出现了一定的弹性应力-----当外力去除后这部分力仍然存在,就是所谓的残余应力.根据它们存在的范围可分为:宏观应力\微观应力和晶格畸变应力.注意它们是在一定范围存在的弹性应力. 残余应力不只是金属有,非金属也存在,比如混凝土构件。残余应力的根源在于卸载后受力物体变形的不完全可逆性。 金属残留在物体内的应力是由分子间力的取向不同导致的。外力撤销后,外力所造成的残余变形导致了残余应力。通常用热处理、时效处理来消除残余应力。因为材料受外力作用后,金属的组织产生晶格变形,并不会随外力消失而恢复。所以会产生残余应力。组织产生晶格变形了,自身储存了一些能量但级别又克服不了别的晶格的能量。所以就回有残余应力。 我们真正关心的是零件加工后的质量。由于毛坯制造过程中会造成较大的残余应力,而这些零件毛坯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残余应力在加工之前不引起毛坯明显变形。当零件加工之后,原来毛坯中残余应力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应力释放出来,会造成零件很快变形而失去应有的加工精度。减小毛坯中因制造而残留在毛坯内部残余应力对零件加工质量的影响,通常要进行消除应力的热处理,对要求精度高的零件要在粗加工后进行人工时效处理,加快残余应力的重新分布面引起的变形过程,然后再精加工。不仅对细长轴,而且包括所有要经过冷校直的零件(如型钢、导轨),应当注意残余应力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影响高精度零件质量的残余应力主要是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在切削过程中的残余应力由机械应力和热应力两种外因引起。机械应力塑性变形是切削力使零件表层金属产生塑性变形,切削完成后又受到里层未变形金属牵制而残留拉应力(里层金属产生残余压应力)。第三变形区内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的挤压与摩擦又使表面金属产生残余压应力(里层金属产生残余拉应力)。如果第一变形区内应力造成的残余应

机动车铝轮毂低压铸造缺陷的成因及预防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汽车铝轮毂低压铸造缺陷的成因及预防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级模具081 姓名于建兵 学号080003040122 指导教师史红军 日期2011年6月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

摘要 低压铸造生产过程中,铸件经常存在一些缺陷,如:气孔、缩孔、缩松、夹渣等,这些缺陷产生的原因不单纯是浇注工艺问题,而是由一种或几种原因相互作用并不断变化时产生的,本文针对具体缺陷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低压铸造;缩孔;缩松;气孔;夹渣;冷隔。

目录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背景…………………………………………………………………… 第二章低压铸造原理及工艺流程…………………………………………… 2.1低压铸造工艺流程包括…………………………………………………… 2.2铝车轮低压铸造加压规范的设定…………………………………………第三章缩孔与缩松缺陷……………………………………………………………… 3.1缩孔与缩松缺陷的形成机理………………………………………………… 3.2 缩孔与缩松缺陷的预防方法…………………………………………………第四章气孔缺陷……………………………………………………………………… 4.1 气孔缺陷的分类……………………………………………………………… 4.2 气孔缺陷的形成机理…………………………………………………………… 4.3 气孔缺陷的预防方法…………………………………………………………

表面残余应力分析

表面残余应力 胡宏宇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32) 摘要:残余应力主要是由构件内部不均匀的塑性变形引起的。各种工程材料和构件在毛坯的制备、零件的加工、热处理和装配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因其直观性差和不易检测等因素往往被人们忽视。残余应力严重影响构件的加工精度和尺寸稳定性、静强度、疲劳强度和腐蚀开裂。特别是在承力件和转动件上,残余应力的存在易导致突发性破坏且后果往往十分严重。因此,研究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检测手段、消除方法以及残余应力对构件的影响[1]。 关键词:残余应力;切削变形;磁测法;喷丸强化; Surface residual stress (S 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32,China) Abstract:Residual stres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uneven plastic deformation of component. All kinds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in the preparation of blank, parts and components processing, heat treatment and assembly process will produce different degree of residual stress. Residual stress because of its intuitive factors such as poor and difficult to detect is often neglected. Seriously affect the residual stress of component machining precision and dimension stability, static strength, fatigue strength and corrosion cracking. Especially on the bearing and rotating parts, the existence of the residual stress can lead to sudden destruction and the consequences are often very serious. Therefore,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residual stress, detection means, elimination method and the influence of residual stress of components。 Key words:Residual stress;machining deflection;magnetic method;Shot peening strengthening; 前言 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大飞机、高铁、核设施等大型设备相继出现;这些设备具有高速、重载和长时间运行的特点,其零部件工作环境恶劣、复杂,且往往对安全性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因而对这些设备的关键部件,如轴承、曲轴、传动轴的疲劳寿命和可靠性也有很高的要求,对它们的疲劳寿命预测 和分析成为研究的重点. 金属切削加工是一个伴随着高温、高压、高应率的塑性大变形过程, 在已加工表面上存在着相当大 的残余应力; 同时又由于切削过程切削力和切削热作用及刀具与工件的摩擦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使得零件内部初始的残余应力重新分布并与表面层残余应力耦合作用形成新的残余应力分布规律。残余应力以平衡状态存在于物体内部, 是固有应力域中局部内应力的一种。残余应力是一种不稳定的应力状态,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 作用应力与残余应力相互作用, 使其某些局部呈现塑性变形, 截面内应力重新分配; 当外力作用去除后, 整个物体由于内部残余应力的作用将发生形变。 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的结果,工件的疲劳寿命和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状态有重要的关系:残余压应力能抑制工件的疲劳破坏,延长疲劳寿命;残余拉应力则相反,会加速疲劳破坏的出现[2].因此,了解

汽车轮毂的制造工艺资料

汽车轮毂制造技术 班级:机电1302班 学号:13221045 姓名:师世健 指导教师:邢书明

目录 一、摘要 (3) 二、汽车轮毂的选材 (3) 1. 钢铁材料 (3) 1.1 球墨铸铁 (3) 1.2 其他钢铁材料 (3) 2.合金材料 (3) 3.复合材料 (3) 三、铸造方法 (3) 1.压力铸造 (3) 2.金属型铸造 (4) 3.熔模铸造 (4) 4.低压铸造 (5) 5.离心铸造 (5) 四、工艺方案 (6) 1.零件图 (6) 2.浇注位置 (6) 3.分型面 (7) 4.砂芯 (7) 5.浇注系统 (7) 6.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 (7) 7.冒口 (7) 8.铸造工艺图 (8)

汽车轮毂制造技术 一、摘要 轮毂,作为汽车一个重要组成结构,起着支撑车身重量的作用,对汽车节能、环保、安全性、操控性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其工作环境及使用要求予以充分分析,对其结构进行合理设计,选取性能优良的材料及适当的加工方法,都是汽车轮毂制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汽车轮毂的选材 1.钢铁材料 1.1 铸铁、铸钢 球墨铸铁以其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应用在轮毂上,如铁素体球墨铸铁、高韧性球墨铸铁等。但是,由于类似碳素钢轮毂的缺点,以及铸造过程的复杂性和铸造模型所限,轮毂形状难于控制,限制了其应用。 1.2 其他钢铁材料 一些合金钢如加入钛元素的低合金钢,合金元素可以细化晶粒,提高钢的力学性能,使钢具有强度高、塑韧性好、加工成形性和焊接性良好,可以作为轮毂用钢;此外,低合金高强度双相钢,如低碳含铌钢,提高贝氏体含量,可以提高屈服强度,提高扩孔率,也可以用作轮辐和轮辋用钢。在实际应用中的多数钢制轮毂是通过已成型的轮缘和轮盘焊接而成,尽量使自重降低。 2.合金材料 汽车采用铝合金轮毂后减重效果明显,轻型车使用铝合金轮毂比传统钢制轮毂轻30%-40%,中型汽车可轻30%左右。美国森特来因·图尔公司用分离旋压法制出的整体板材(6061合金)车轮,比钢板冲压车轮重量减轻达50%,旋压加工时间不到90s/个,不需要组装作业,适宜大批量生产。另外,相同外径尺寸的轮毂使用铝合金轮毂抗压强度还有所提高。 3.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材料。由于复合材料具有特殊的振动阻尼特性,可减振和降低噪声、抗疲劳性能好,损伤后易修理,便于整体成形,故可用于制造汽车车身、受力构件、传动轴、发动机架及其内部构件。 三、铸造方法 1.压力铸造

锻造裂纹分析

锻造裂纹 钢在锻造过程中形成的裂纹是多种多样的,形成原因也各不相同。主要可分为原材料缺陷引起的锻造裂纹和锻造本身引起锻造裂纹两类。属于前者的原因有残余缩孔、钢中夹杂物等冶金缺陷;属于后者的原因有加热不当、变形不当及锻后冷却不当、未及时热处理等。有些情况下裂纹的产生可能同时含有几方面的原因。 锻造变形不当常引起裂纹。最常见的是变形速度太大,钢的塑性不足以承受形压力而引起的破裂。这种裂纹往往在锻造开始阶段就发生,并迅速扩展。应及时采取措施纠正锻造工艺,并切除有裂纹的钢材或报废锻件。另外一种是低温锻裂,在裂纹处往往有较多的低温相组织。为避免这种裂纹产生,应使钢在锻造变形过程中不发生相变,要正确掌握和控制终锻温度。 鉴别裂纹形成的原因,应首先了解工艺过程,以便找出裂纹形成的客观条件,其次应当观察裂纹本身的状态,然后再进行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显微组织分析,微 区成分分析。举例如下: 对于产生龟裂的锻件,粗略分析可能是:①由于过烧;②由于易溶金属渗入基体金属(如铜渗人钢中);③应力腐蚀裂纹;④锻件表面严重脱碳。这可以从工艺过程调查和组织分析中进一步判别。例如在加热钢以后加热钢料或两者混合加热或钢中含铜量过高时,则有可能是铜脆。从显微组织上看,铜脆开裂在晶界,除了能找到裂纹外,还能找到亮的铜网,而在单纯过烧的晶界只能找到氧化物。应力腐蚀开裂是在酸洗后出现,在高倍观察时,裂纹的扩展呈树枝状形态。锻件严重脱碳时,在试片上可以观察到一层较厚的脱碳层。 裂纹与折叠的鉴别,不仅可以从受力及变形的条件考察,亦可以低倍和高倍组织来区分。一般裂纹与流线成一定交角,而折叠附近的流线与折叠方向平行,而且对于中、高碳钢来说,折叠表面有氧化脱碳现象。折叠的尾部一般呈圆角, 而裂纹通常是尖的。 具有裂纹的锻件经加热后,裂纹附近有严重的氧化脱碳,冷却裂纹则无此现 象。 由缩管残余引起的裂纹通常是粗大而不规则的。

防止精铸件产生热裂的几种措施

防止精铸件产生热裂的几种措施 来源:精密铸造分会 朱珍珠海潮王琳 (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铸造厂,陕西,西安) 摘要:本文介绍了防止精铸件产生热裂的几种措施。为避免精铸件产生热裂,可采取在模壳外局部包裹陶瓷保温棉、对模壳用耐火材料填砂造型、降低浇注温度、提高模壳温度、增强浇注系统补缩能力、提高过热温度等有效措施,大量生产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有效且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精铸件;热裂;措施 引言 裂纹是精铸件最具破坏性的缺陷,在所有的精铸件验收标准中都不允许铸件有裂纹存在,而精铸件产生的裂纹大多是热裂纹,因此,防止精铸件产生热裂纹显得尤其重要,下面通过几个实例来说明防止精铸件产生热裂纹的几种措施。 1 改变模壳热场减少铸件应力消除铸件热裂 精铸件热裂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形成的,一般是在合金固相线温度以上产生的,在这温度范围内,合金本身处于“脆性”阶段,但因温度下降合金要收缩,当收缩受到型壳阻碍,甚至此时型壳还因被加热而膨胀,或铸件已有刚度的先凝固部分对收缩部位产生阻碍,局部形成收缩应力及塑性变形。若应力或塑性变形超过合金在该温度下的强度极限和伸长率,铸件就会发生热裂。铸件热裂与铸件本身厚薄不均匀有关,金属液浇注后存在温度差,不能实现各部分均匀同步冷却,从而导致应力存在,在铸件局部过热部位产生热裂。 1.1 改变模壳局部热场消除铸件热裂

铸件结构一般无法改变,由于补缩的需要,某些铸件的浇注方案也不易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在模壳外部局部包裹陶瓷保温棉的方法改变模壳热场来使铸件各部位热场趋于均匀,从而使铸件相邻部位牵制减少,应力减小,有利于防止铸件热裂的产生。图1所示为某四联空心叶片铸造方案,该叶片铸造方案为侧注方案,原方案为在模壳外包裹一层陶瓷保温棉,浇注后在2号叶片和3号叶片上缘板与叶身转接R处产生热裂。从图1可以看出,该四联叶片为空心叶片,叶片壁厚1.2mm,而与其相连的上缘板处厚度为15mm,2号叶片和3号叶片由于夹在中间,制壳完后叶片与叶片之间已经没有间隙,容易在此处过热,而叶片进气边和排气边由于露在外面,浇注后冷却较快,造成叶片进气边在凝固过程中被缘板拉裂。改进后的方案为:叶片整个叶身包一层陶瓷保温棉,叶片上下缘板处不包陶瓷棉,然后再将整个模壳包裹一层陶瓷棉,防止模壳冷却过快。方案改进后,叶片2号叶片和3号叶片进气R处的热裂消除。

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

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 焊接残余应力(welding residual stresses)简称焊接应力,有沿焊缝长度方向的纵向焊接应力,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横向焊接应力和沿厚度方向的焊接应力。 1、纵向焊接应力 焊接过程是一个不均匀加热和冷却的过程。在施焊时,焊件上产生不均匀的温度场,焊缝及其附近温度最高,可达1600℃以上,而邻近区域温度则急剧下降。不均匀的温度场产生不均匀的膨胀。温度高的钢材膨胀大,但受到两侧温度较低、膨胀量较小的钢材所限制,产生了热塑性压缩。焊缝冷却时,被塑性压缩的焊缝区趋向于缩短,但受到两侧钢材限制而产生纵向拉应力。在低碳钢和低合金钢中,这种拉应力经常达到钢材的屈服强度。焊接应力是一种无荷载作用下的内应力,因此会在焊件内部自相平衡,这就必然在距焊缝稍远区段内产生压应力 2、横向焊接应力 横向焊接应力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焊缝纵向收缩,使两块钢板趋向于形成反方向的弯曲变形,但实际上焊缝将两块钢板连成整体,不能分开,于是两块板的中间产生横向拉应力,而两端则产生压应力。二是由于先焊的焊缝已经凝固,会阻止后焊焊缝在横向自由膨胀,使其发生横向塑性压缩变形。当焊缝冷却时,后焊焊缝的

收缩受到已凝固的焊缝限制而产生横向拉应力,而先焊部分则产生横向压应力,在最后施焊的末端的焊缝中必然产生拉应力。焊缝的横向应力是上述两种应力合成的结果。 3、厚度方向的焊接应力 在厚钢板的焊接连接中,焊缝需要多层施焊。因此,除有纵向和横向焊接应力σx、σy外,还存在着沿钢板厚度方向的焊接应力σz。在最后冷却的焊缝中部,这三种应力形成同号三向拉应力,将大大降低连接的塑性。 3.4.2 焊接应力和变形对结构工作性能的影响 一、焊接应力的影响 1、对结构静力强度的影响 对在常温下工作并具有一定塑性的钢材,在静荷载作用下,焊接应力是不会影响结构强度的。设轴心受拉构件在受荷前(N=0)截面上就存在纵向焊接应力。在轴心力N作用下,截面bt部分的焊接拉应力已达屈服点fy,应力不再增加,如果钢材具有一定的塑性,拉力N就仅由受压的弹性区承担。两侧受压区应力由原来受压逐渐变为受拉,最后应力也达到屈服点fy,这时全截面应力都达到fy 2、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构件上的焊接应力会降低结构的刚度。由于截面的bt部分的拉应力已达fy,这部分的刚度为零,则具有所示残余应力的拉杆的抗

低压精密铸造轮毂时形成冷热裂纹的原因

低压精密铸造轮毂时形成冷热裂纹的原因 铝合金轮毂具有许多钢质轮毂无法比拟的特性,因此铝合金轮毂在轿车、摩托车等车辆上已开始广泛应用。到2002年,我国轿车铝合金轮毂的装车率已接近45%。由于汽车轮毂质量要求较高,本身结构又适合于低压精密,且需求量大,因此,极大地推动了低压铸造技术的发展。目前,低压铸造已成为铝合金轮毂生产的主要工艺方法,国内的铝合金轮毂制造企业多数采用此工艺生产。 低压精密铸造铝合金轮毂裂纹主要产生在应力集中的部位,或轮毂顶出时因受力不均,或升液管处液体凝固造成的开裂。裂纹一般分为冷裂和热裂两种。 冷裂纹是指合金在低于其固相线温度时形成的裂纹。通俗地说,冷裂是精密铸造件冷却到低温时,作用在铸件上的精密铸造应力超过铸件本身强度或塑性所允许的程度而产生的。冷裂多在铸件表面上出现,裂口表面有轻微的氧化;而热裂通常认为是在合金凝固过程中产生的,由于型壁的传热作用,铸件总是从表面开始凝固的。当铸件表面出现大量的枝品并搭接成完整的骨架时,铸件就会出现固态收缩(常以线收缩表示)。但此时枝晶之间还存在一层尚未凝固的液体金属薄膜(液膜),如果铸件的收缩不受任何阻碍,那么枝晶层不受力的作用,可以自由收缩,也就不会出现应力。当枝晶层的收缩受到阻碍时,不能自由收缩或受到拉力的作用,就会出现拉应力,这时枝晶间的液膜将受到拉伸的作用而变形。当拉应力超过液膜的强度极限时,枝晶间就会被拉开。但是被拉裂部分的周围还存在一些液体金属,如果液膜被拉开的速度很慢,且周围有足够的液体并及时流人拉裂处,那么拉裂处将得到填补和“愈合”,精密铸造产品不会出现热裂纹。如果拉裂处不能重新“愈合”,精密铸造产品就会出现热裂纹。热裂断口处表面被强烈氧化,呈现无金属光泽的暗色或黑色。(end)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2012-7-16) 本文由风机盘管https://www.360docs.net/doc/a81896622.html, 斜管填料https://www.360docs.net/doc/a81896622.html, 联合整理发布

残余应力对变形的影响与措施

2.1切削力模型 为分析薄壁件变形问题,需建立受力模型、变形模型及数控补偿模型。而建立准确的受力模型是第一步关键的工作。 图l立铣切削受力模型示意图 加工薄壁件多用立铣,所以首先建立立铣切削受力模型,如图l所示。立铣刀参与切削的部分为侧刃、底刃和刀尖圆角半径。其中侧刃的受力模型经分析可采用Kline的平均力模型陋1。建模过程简述如下:因为切削力的大小与切削厚度有关,为方便分析,在侧刃上将总的切削面积划分为许多如图1所示’麓盒飘曩l。麟寒科学蒸龛鏖赫撩≈≮蝴瓢摹20醍)簿肭礴且.,,二∽,, ”作誊筒介t芏瘩剐(f鲫'.鬻D,“舅,‘汉族。江茵省景弛镇市。5bIo箩l班娥士研究生 38现代企业与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 的负载单元,通过计算所有处在切削区域的每个单元负载,即可获得力的空间分布状态。 对于立铣刀底刃和I刀尖圆角半径部分的受力模型,可参考面铣的受力模型口3建立。建模过程简述如下:将切削力分解成垂直于刀具前刀面的法向力和刀具前刀面上的摩擦力,将某一瞬时处于切削区域所有的法向力和摩擦力分解到X、Y、Z三个方向,并与测量的切削力建立方程,通过求解可得到模型常量,进而可建立得底刃和刀尖圆角半径部分的受力模型。 2.2切削力对侧壁变形的影响及措施 由于切削力的作用,工件的侧壁会产生“让刀”变形。针对侧壁加工的变形特征,可以从两方面考虑对其进行精度控制。其一为在常规铣削方式下,通过刀具或工件倾斜进行过切补偿:其二为利用高速加工技术进行分层对称铣削

来控制其加工精度。 C—c.Ⅳ^ 薄 图2过切补偿原理示意图 如图2所示,薄壁件上端刚性较差,在切削力作用下容易产生弹性变形,A,C两点分别移到彳’,c两点,刀具仅切除A'BDC部分的材料。走刀过后薄壁弹性恢复,残留CDC。部分材料未被切除,造成了壁厚加工误差,因此薄壁件加工壁厚超差主要是由于让刀而少切了一块材料。若刀具能倾斜一个角度,即刀具由DC位置向DC位置偏摆,则在工件最下端径向切深不变,而在工件最上端径向切深增量为万。径向切深增大导致切削力的增大,进而变形增大,设刀具偏摆后加工中工件变形为万,。工件回弹后的实际变形将取决于过切的程度与加工中工件变形的程度,若偏摆角度合适,过切与变形部分正好抵消。,分层对称加工不仅切削力小,能减小加工变形,而且能使应力分布均匀化,同时可以采用大径向切深、小轴向切深加工并充分利用零件整体刚性,是一种有效而实用的侧壁加工工艺方法。 2.3切削力对腹板变形的影响及措施 图3为腹板变形示意图,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刀具和薄壁件的切削平面都不在正确的位置上。 实切削平面 计划的切削平面 工件的切削平面 图3腹板变形示意图 HarukiOBARAt41等人提出的低熔点合金(LowMeltingAlloy)辅助切削方案有效地解决了薄板的加工变形问题。该方案指出,利用熔点低于100℃的LMA“U-ALLOY70”作为待加工薄

低压铸造铝合金轮毂裂纹的形成及消除措施

— —摘要:对低压铸造铝合金轮毂裂纹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就影响裂纹产生的各种因素,如铸件结构、工艺参数、模具温度等进行合理控制和调整这些因素,消除裂纹对轮毂铸件的影响。关键词:低压铸造;裂纹;改进;措施中图分类号:TG24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155(2010)03-0037-02The Formation of Crack in Low-pressure Cast Aluminum Alloy Hubs and the Elimination Measures Abstract: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 forming rea-sons of crack in low-pressure cast aluminum alloy hubs and introduced how to reasonably control and adjust the factors of influencing crack formation such as casting structure,technology parameters and mode temperature.And the influence of crack on hub casting is eliminated. Key words:low-pressure casting;crack;improve-ment;measure 0引言 低压铸造可实现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既提 高生产率(10~15型/h),又可减少众多不利于生产工艺的人为因素,提高成品率,且可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然而低压铸造件的质量受到诸如工艺方案、工艺参数、模具结构及人工操作等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设计不合理或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导致低压铸造件产生缺陷。其中,铝合金轮毂裂纹的产生 是影响企业生产成本、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因 此,对低压铸造铝合金轮毂裂纹成因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裂纹形成的原因 1.1 低压铸造的定义 在装有金属液的密封容器中通入干燥的压缩空气,作用在保持一定温度的金属液面上,使金属液沿着升液管自下而上地经过浇道进入型腔,待金属液充满型腔后,增大气压,型腔里的金属液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凝固成形,然后解除液面上的气体压力,使升液管中未凝固的金属液回落到坩埚中,再开型取件。 低压铸造铝合金轮毂裂纹主要产生在应力集中的部位,或轮毂脱模时因受力不均,或升液管处液体凝固造成的开裂。裂纹一般分为冷裂和热裂两种。 冷裂纹是指合金在低于其固相线温度时形成的裂纹。通俗地说,冷裂是铸件冷却到低温时,作用在铸件上的铸造应力超过铸件本身强度或塑性所允许的程度而产生的。冷裂多在铸件表面上出现,裂口表面有轻微的氧化;而热裂通常认为是在合金凝固过程中产生的,由于型壁的传热作用,铸件总是从表面开始凝固的。当铸件表面出现大量的枝晶并搭接成完整的骨架时,铸件就会出现固态收缩(常以线收缩表示)。但此时枝晶之间还存在一层尚未凝固的液体金属薄膜(液膜),如果铸件的收缩不受任何阻碍,那么枝晶层不受力的作用,可以自由收缩,也就不会出现应力。当枝晶层的收缩受到阻碍时,不能自由收缩或受到拉力的作用,就会出现 收稿日期:2009-12-28上虞市312375 低压铸造铝合金 轮毂裂纹的形成及消除措施 沈高荣/浙江金盾风机风冷设备有限公司 37

铸件凝固过程中热应力场及热裂的数值模拟分析

铸件凝固过程中热应力场及热裂的数值模拟分析 作者:杨屹蒋玉明刘力菱焦玉琴 1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的意义及概况 自1962年丹麦Fround第1个采用电子计算机模拟铸件凝固过程以来,计算机在铸造工艺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凝固过程温度场、热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充型过程流速场的数值模拟;组织形态及力学性能的数值模拟等。通过这些单1或复合过程的数值模拟,可以分析铸件中存在的各种缺陷的产生原因,进而采取相应工艺措施来消除缺陷,实现工艺优化,同时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缩短产品从设计到应用的周期,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如今,在芬兰,90%以上的铸造厂在日常中应用铸造模拟软件辅助铸造工艺设计;世界上一些大型的汽车公司的铸造厂,如美国的通用、福特,德国的奔驰等,都把数值模拟软件作为1种日常工具来使用。 近10年来,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铸造过程数值模拟软件,如美国的ProCast、德国的MAGMASoft、芬兰的CastCAE、西班牙的ForCast、日本的CASTEM、法国的SIMULOR 软件等。从功能上看,许多软件可以对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精密铸造、压力铸造等多种工艺进行温度场、流场、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可以预测铸件的缩孔、缩松、裂纹等缺陷和铸件各部位的组织。国内在经历了10多年的基础研究和发展后,也出现了一些技术水平接近国外商品化的应用软件,可以进行铸钢、铸铁件砂型铸造时的三维温度场模拟及收缩缺陷的预测,以及对铸钢、铝合金件的热应力场进行模拟。总的来说,国外软件的通用性强,能进行铸造全过程的数值模拟,并具有较强的后置处理功能及友好的用户界面。建模方便,易于模型设计和修改,便于用户掌握和使用。其计算精度与运算速度等方面也能满足需要。正因为如此,国外模拟软件已经成为实际生产中的有力工具.国内不少用户趋向于采用大型通用工程软件如:COSMOS、ANSYS、ADINA等进行模拟计算。 2数值模拟的基础性研究 2.1铸件凝固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铸件凝固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技术已日臻成熟。现在可以采用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DFF格式、Solyef格式等进行温度值的计算,边界条件处理方法有N方程法、温差函数法、点热流法、综合热阻法、动态边界条件法等,潜热的处理方法有温度

(完整版)残余应力分类与评估

目录 1 残余应力 (1) 1.1 残余应力的定义及分类 (1) 1.2 残余应力的本质 (1) 1.3 残余应力的影响 (1) 2 残余应力的消除方法 (3) 3 残余应力的测定与评估 (4) 3.1无损检测法 (5) 3.1.1 钻孔法 (5) 3.1.2 环芯法 (6) 3.1.3 剥层法 (6) 3.2无损检测法 (6) 3.2.1 X射线衍射法 (7) 3.2.2 中子衍射法 (7) 3.2.3 超声波法 (8) 3.2.4 磁测法 (9)

1 残余应力 1.1 残余应力的定义及分类 构件在进行各种机械工艺加工过程中,如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削、热处理、装配等,将受到来自各种工艺等因素的作用与影响,会使工件内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应力,当这些因素消失之后,若构件所受到的上述作用于影响不能随之而完全消失,仍有部分作用与影响残留在构件内,则这种残留的作用与影响称为残留应力或残余应力。可以说残余应力就是是当物体没有外部因素作用时,在物体内部保持平衡而存在的应力。残余应力是一种固有应力,按其作用的范围来分,可分为宏观残余应力与微观残余应力等两大类:①宏观残余应力,又称第一残余应力,它是在宏观范围内分布的,它的大小、方向和性质等可用通常的物理的或机械的方法进行测量;②微观残余应力属于显微事业范围内的应力,依其作用的范围细分为两类,即微观结构应力(又称第二类残余应力,它是在晶粒范围内分布的)和晶内亚结构应力(又称为第三类残余应力,它是在一个晶粒内部作用的)。 1.2 残余应力的本质 一般认为残余应力是能量储存不均匀造成的,是材料内部不均匀塑形变形的结果,其本质是晶格畸变,晶格畸变很大程度上是由位错引起的。在机械制造中,各种工艺过程往往都会产生残余应力,但是,如果从本质上讲,残余应力是由于金属内部组织发生了不均匀的体积变化,形成了不均匀的变形,金属内部需要达到平衡而形成的相互作用。产生不均匀变化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不均匀的塑性变形、不均匀的温度变化及不均匀的相变。如金属合金在淬火过程中,内部形成很大的残余应力, 机械加工后破坏了这些残余应力的平衡状态, 所以零件产生变形。当零件刚性较大, 形状对称时, 变形较小。反之, 则变形十分明显。在工件内部实际应力的情况是复杂的,有众多位错的相互作用,还有空位等点缺陷及晶界、亚晶界的影响,所以,实际工件内部残余应力是众多因素导致的晶格畸变的综合结果。 1.3 残余应力的影响 机械零部件和大型机械构件中的残余应力对其疲劳强度、抗应力腐蚀能力、尺寸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低碳钢在硝酸盐中的“硝脆”,奥氏体不锈钢在氯离子溶液中的“氯脆”,锅炉钢在碱溶液中的“碱脆”,黄铜在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