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内涵,渗透生命教育

合集下载

浅谈生命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生命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行遵守交通规则教 育 , 并 引导学 生思考 : 如果违反 交通规则 , 不守
总之 , 我们紧紧围绕生命教育主题 , 结合 数学教学 的特点 和教 材 内容 , 通过课堂教学 中教师 的精 心设 计和学生的参与 、 互动, 使
秩序 , 会出现什么样 的后果 呢? 让他们切实感受 到如果人人都遵守 交通规则 , 才不会 出现意外 , 同时体验在 社会 生活 中, 每个人都应
( 作 者单 位 江 苏省泗 阳县 卢集初级 中学 )
数学 知识与生命 教育 的契机 , 创造性 地处理教 材 , 实现生 命教育
与数 学知识的渗透 。 二、 优化课 堂教学设计 , 努力打造活力课堂
学科 教师在备课时 , 充分挖掘教材 , 渗透生命教育 内容 , 突出 情感 目标 。 在制定教学 目标的时候 , 要突出生命教育 , 将学生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教学 目标制定的重 中之重 , 把以学生为本
第 5 2页讲到科学计 数法时 , 可以结合“ 先 见闪电 , 后 闻雷声 ” 这句 明, 近五十年来在十大死因中排在前三位的都 是心理性疾病 , 造成 这种现象 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压力过大 , 不 良情 绪体 验多 , 长期处于 应激状态等 。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可以增 强学生的 自信 心 , 缓 解学生在学 习中的心理压力 , 使他们在愉悦的心境 中快乐学习 , 在
潜移 默化 的生 命 教 育
随时根据具体情况渗透 良好 的道德品质教育 ,而且还 可以利用教
创设有关情境对学生进行 环保 、 爱惜 时间 、 教材是实施生命教育最有效 的载体之一 。在苏教版初 中数 学 材提供给我们 的材料 , 爱护公物 、 节约能源 、 遵 守公共秩序等 的教育 , 使学生在学 习中养 教科 书中可 以说处处蕴含着生命教育 的资源 , 在教学过程 中, 教师 应将 生命教育巧妙 、合理地结合教科 书中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知识 成 良好的道德 品质 。 四、 注 重 对 学 生 的激 励 性 评 价 点的教学 , 让学生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 , 潜移默化地受到生命教 育。 因此 , 教师要从教材 内容众多的相关知识点 中选取一些贴近学 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 促进身心健康 , 激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浅议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挖掘教材资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尊重、关怀和欣赏他人的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关键词:英语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初中英语教材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好教材。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发挥教材作为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载体这一作用,充分挖掘教材,抓住课堂教学契机,有机地将生命教育渗透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激发学生生命意识,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呢?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在英语教材中蕴藏着许多很好的生命教育资源,涉及学校、家庭、网络、自然保护、健康生活方式、自然灾害、交通安全、慈善活动等,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例如与人为善,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教师和同学;学习建设性地与他人沟通与交往;学习调节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够承受挫折与压力;积极锻炼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

如在牛津初中英语7 a unit 1 this is me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学习调节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够自信地介绍自我,学会与他人沟通与交往,能够欣赏别人,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同学的优点,和同学友好相处。

在9 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挫折,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观。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努力打造活力课堂对于部分学生而言,由于多种原因,英语学习的基础并不是很理想,如果教师不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来教学,学生就会遭受打击,认为自己在英语学习上是不可能成功的,继而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摘要:近年来初中学生暴力事件、轻生事件频繁发生,学生对于生命的漠视和轻视的态度着实令人堪忧。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人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科特点,从三个角度来阐述如何在本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命教育现代教育手段教学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不但把学生成长作为关注的重点,也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研究情况视为关键。

致力于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豁达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生命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渗透生,不但可以让学生客观地、全面地了解自己,更能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要将生命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一、挖掘教材运用生命教育素材基于品德与法治学科中大众参与这一核心素养,教材从正确熟悉自我到若何处理好个人和他人、国度、社会的关系来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其实教材含有大量的、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作为道法教师我们要挖掘教材,深入研讨教材,挖掘生命教育内容。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的教学内容含就含有大量的生命教育,教师对课本知识进行讲授,让学生知道生命的重要性、1 -生命的独特性、连续性。

对生命要有敬畏的情怀。

我们要学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个人。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守护自己的生命。

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内心世界,提高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在守护生命的同时也要养护我们的精神。

另外,教材中存在着许多关于生命教育的案例、图片、箴言。

如,XXX的“未知生,焉知死?”;XXX 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等。

教师都可以把这些作为生命教育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并具创新的运用。

例如可以转变素材呈现方式,可以在原有的素材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生命教育”的渗透作为中小学生的重要教材之一,《道德与法治》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内容广泛受到师生和家长的关注。

在这一份教材中,“生命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模块,它旨在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珍惜生命、尊重他人生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教材中“生命教育”的渗透入手,探讨其对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素养的影响。

教材中“生命教育”的渗透呈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体现。

教材中以生命教育为主线,围绕关爱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等主题进行编排。

在生物伦理问题这一模块中,教材会大量引用生物医学伦理的知识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生命的伦理问题,引导学生从道德的角度去认识和探讨这些问题。

教材还会通过生命故事、名人事迹等多样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展示生命的珍贵、奋斗的真谛,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在教学方法上,《道德与法治》教材也大力推崇生命教育的渗透。

教材强调情感教育、体验式教学,通过情感联结、体验感悟等方式,让学生深刻感受生命的意义、价值和生命的脆弱。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生命教育的影视作品或者组织参观生命教育相关的场馆,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生命,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还可以通过讨论、德育讲座等课外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己的生命观、价值观,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生命教育的渗透。

教师是学生道德品行和人生观养成的重要引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营造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教育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真实与残酷,引导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和道德观念去认识、解读这些案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生命的可贵和珍重。

教师在言传身教中,要自觉维护学生生命权益,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命中的种种问题,为学生塑造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在家庭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渗透也是至关重要的。

让学生感受生命之美--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资源 有机渗透生命教育

让学生感受生命之美--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资源 有机渗透生命教育

小 《 ~ 次真 好 》 的作 者周 素珊 写 到 了 小鸟 的诞 生 。在 作 人 感 受到 失 去亲 人 的痛 ; 哪怕 是 留 下 了美丽 的 贝壳 的 “ 小 第 者 的笔 下 ,刚 诞 生的 小 鸟是 丑 陋 的, 是 “ 团小 小 的粉 红 色 柔 软 的 肉体 ”也 让 我们 感 受到 生 命 离去 时 的凛 冽 。面 对 鲜花 两 肉球 ,仅仅 具有 鸟的 雏形 ,身上 只 有稀 疏 的J 根 毛 ,两 只 黑 L
寥 , 寂寥 里 的欢 笑 ,欢 笑 里 的酸 辛 ”诗 句 内涵 的理 解 , 学生 读 懂 了生 命 总是 以不 同 的姿态 存 在 ,行 道 树 的生存 姿 态 是 生 命 存在 的一 种崇 高状 态 。记得 当时有 个 学 生 以臧 克家 的 诗句
文 教 师 如 果 努 力 挖 掘 ,有 效 渗 透 , 就 能 让 学 生 在 学 习 、 体 不 倦 的形 象 以及 对 流沙 河 的 《 想 》 中 “ 理 理想 如 果给 你 带 来

太过 遥 远 的事情 ,教 师就 应 该抓 住 文本 中的 契机 , 引领 学 生 走 进 生 命 的诞 生 、存 在 和 离去 。
层 柏油 下 闷死 ”。 《 爸 的花 儿 落 了》 ,爸 爸 的爱 也 永远 爸
地 飘 落在 酷 热盛 夏 的寒 冷 的风 中,英 子 无 声 的悲伤 让 所有 的

让 学生 在 与作 者 的心 灵 沟通 中,感 受生 命 存 在之 美
语 文 教材 蕴 含着 丰 富 的生 命 存在 之 美 的教 育 资源 。充 分
挖掘 并 利用 这 些 资源 ,会 使 学 生感 悟 到凡 是 生命 , 都离 不 开 诞生 、存在 和离 去 ,我们 要 为生 命 的诞 生 而激 动 , 为生 命 的 存在 而 喝彩 ,为 生命 的离 去而 悲 伤 。 怎样 才 能让 学 生走 进 文本 ,与作 者 就 生命 之美 进 行沟 通

英语教学有效渗透生命教育之我见

英语教学有效渗透生命教育之我见

英语教学有效渗透生命教育之我见英语课堂不仅仅是进行语言传授的课堂,应该是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的重要课堂。

小学阶段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时期,小学英语教学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促进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

这样才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从而达到全面育人、健康育人的目的。

一、挖掘教材资源渗透生命教育PEP英语整个教材以Amy.Mike.Zhang Peng……等等学生喜欢的人物的学习和生活为主线,通过符合生活实际的话题学习,逐步向学生呈现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价值观念有一个正确的导向。

教材图文并茂,几乎每一单元都有与该单元的主题密切相关的主图画,每一篇阅读课文均配有与该材料有密切联系的插图,有趣生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更重要的是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因素以及涉及环保、生命等题材的教学内容,都是渗透生命教育的最佳素材。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结合课堂实际,合理整合并巧妙运用教材,使学生在对教材内容的咀嚼、体验中,感受到人生智慧,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年级英语教材中animals话题,让学生通过观看有趣的插图、表演教材编排的Let’s do的模仿动作,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动物们的可爱,认识到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学生从小就意识到了应该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不能够去破坏它。

六年级教材中涉及到了My holiday的话题,话题中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假期生活。

教学中结合话题实际拓展教材,引导学生懂得在假期生活中到野外旅行时,要合理计划,注意各方面的安全,保护好自己的生命。

教师应学会在教学中善于去挖掘教材深层次的内涵。

教材中各种场合的礼貌用语、充满感情的英语歌曲及chant等,对学生有较强的感染和启迪作用。

教材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呈现,冲击了学生的心灵。

教师应结合教材,让学生正确对待这种差异,不能够崇洋媚外、丧失自尊。

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三种方法浅谈

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三种方法浅谈

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三种方法浅谈生命教育是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新的教育观。

生命教育是以尊重生命个体为前提的教育延伸,它是在稳定安全的情境中,尽情享受轻松愉快的方式中尊重他人的感受,激发自我而生的探索与热情,具有兴趣性、自愿性,主动性,是探索与现实的特殊结合。

加强小学生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渠道。

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在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责任。

一、利用教材资源渗透生命教育许多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生动范例,浸润着丰富人文情怀的语文课本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尊重生命伦理的教育的契机。

学生会受到强烈的情感和道德的震撼,他们会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形成尊重生命伦理的意识,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麻雀》让人不能不为由弱小爆发的顽强的生命力产生深深的敬畏之情。

《种子的力量》让人知晓生命力是强大的,是一种不达目的不止的动力。

但生命是脆弱的,哪怕只是一场小小的灾难、一种不期而至的疾病、一件微不足道的器具,生命就会不堪一击。

然而,生命又是坚韧的,动植物尚且如此,人类还有什么理由不因此而尊重、热爱、呵护和善待生命呢?《地震中的父与子》从这个故事中让学生体会到,有自信、有毅力的人就能在死神面前活下来,它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爱,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命的认可。

借机我又让学生说说在汶川大地震中同样感人的事,让我和学生一起感悟到拥有生命就拥有一切和大爱无私的人间真情。

小学语文一直以来有许多承载着生命教育的文章,如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美丽的小兴安岭》、《五彩池》、《观潮》等,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壮观,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热爱之情,有了爱,就无意中懂得生命的可贵;一些写人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西门豹》、《梳羊角辫的小姑娘》等,让人深切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爱护。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摘要:初中生物是一门能够让学生了解自然,感受生命的自然学科。

因此,生物教学离不开生命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结合实践与课外拓展,渗透生命教育。

本文将简要探讨生命教育渗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提升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物学;信息技术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进行生物学的学习,有利于对生命奥秘的探索,也是对生命意义的研究。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尊重个体和集体生命为教育基础,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方式。

鉴于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正确指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感受生命的魅力,师生共同探索生命的发展与起源,建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一、充分发挥课堂作用,引导学生尊重生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初中生物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其中体现了人、生物、环境三者之间的重要关系。

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过程时,需要利用学科优势,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内容,充分发挥课堂的重要性。

生命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产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观念,对生命保持敬畏感,保证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课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导入早年新闻“中华鲟之死”,探讨造成中华鲟濒危的影响因素,由于环境的污染、人类过度捕捞、长江流域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等因素,严重影响了中华鲟的洄游路线和繁殖场所,使之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

其次,组织学生探讨:“有人说,大熊猫已经进化到了终点,它的灭亡是必然的,我们不需要去爱护它。

”分组辩论这个观点是否正确,通过辩论“大熊猫是否需要保护”,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多样化,倡导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同时尊重每一个生命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教材内涵,渗透生命教育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得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发展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促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需提高自身素养,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材料,通过不同形式把生命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材渗透生命教育一、引言高中英语教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换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

”人们对教育的价值追求已从传统的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向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及生命的成长转变。

生命教育,不仅体现对生命本身的关注,更重要的是体现对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关注,让学生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体验和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培养高尚的品德和乐观向上的健康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然而,一些青少年在花一样的年龄却选择堕落,把美好的时光浪费在网络游戏中,白天旷课或上课睡觉,对他人漠不关心,自私自利,这种种让人痛心疾首的现象和事件,关注和思考高中生的生命教育意义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面对这样一个新形势下的严峻考验,作为有着多年教育经验的英语教师,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契机,通过课堂活动渗透生命教育。

通过对生命现象的体验、理解、感悟,使学生明白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从而激发他们对生命的尊重、敬畏、珍爱,提高生命的境界。

二、生命教育的实质生命教育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西方,是针对西方青少年中吸毒、犯罪等不良现象提出的。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加州创建“阿南达村”学校,首次开始实践生命教育的思想,此后该思想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叶澜认为“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何谓生命教育?对学校一线老师来说,就是要使课堂充满活力,使人受感动,使人内心变得善良、温柔、细腻……就是要在课堂上把知识的学习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是要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就是要努力让学生学会感动,学出意义,学有思想,学得快乐。

生命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断地滋润,才能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三、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英语学科的基本性质是知识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人文性表明了英语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情感熏陶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载体和工具,依据教材挖掘生命教育因素是实施课堂生命教育的前提。

“文以载道”,英语语言的学习与通过语言所传达的人文内涵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过程。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当传授知识,而且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英语教学中要想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教师应立足教材,反复琢磨课文内容,从实际出发,钻研教材,合理运用教材。

在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很好的有关生命教育的素材。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一至选修六,这30个单元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容,覆盖了新课程标准的所有话题。

课文所涉及学校、家庭、网络、自然保护、健康生活、交通安全等题材,有的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的是全人类所共同关心的话题。

如果我们从这些话题中寻找生命教育的线索,那么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直接表达对生命价值的看法的模块,如:Module4,Unit1,Women of Achievement,Unit2 Working the Land;有对社会、对他人感恩教育的模块,如:Module3,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还有表现对自然及其他类生命的关注的模块,如:Module2,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还有Module6,unit4 Global Warming和Uint5 Power of Nature。

1.挖掘教材内涵,唤醒生命意识。

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编排合理,内容丰富、翔实,充满了人文关怀与生命情趣,非常适宜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教师,首先要有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生命意识,然后利用语言优势,通过教学这一主渠道,把中外文化和各民族人文精神,把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努力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不自觉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精神。

如:Module3,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这一单元提到父亲节和母亲节,通过一系列卡通图片展示每一个生命都来自于父母,来自于父母精心的呵护和一路的陪伴,所以要懂得感恩,学会理解并尊重父母和家人。

又如:在Module6,Uint5 Power of Nature教学时,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后,可以让学生观看一则视频短片。

短片在凄凉的音乐背景下,呈现了许多动物在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纷纷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

这个视频对学生心灵上产生了很强的冲击,唤醒他们保护人类和动植物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地球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生存的环境,这同时就是在保护人类。

2.互动生成,领悟生命的意义。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他们充满着智慧和生命的活力。

课堂中的互动是师生、生生之间发生的外在和内在的相互作用,因此互动是点燃智慧、激发生命力的条件。

教师要通过多元互动,主动创设有利于学生资助学校的英语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领会知识,形成对知识内涵的丰富认识和体验。

如进入高中的第一课Friendship,在Warming up这个环节的问卷调查中,让学生体会何为友谊和一份真挚友谊的重要性,然后讨论“What good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be?”,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同时将与人为善、关爱自己、团结同学的思想渗透到学生们的脑中。

又如:第一单元的主课文Anne’s Best Friend,想要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好的理解,课前要求学生对本文背景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汇总,再派代表上台交流,通过这一互动活动,学生们能较好地了解二战期间犹太人的悲惨处境,就能较好地理解本文主人公安妮对自由美好的无限向往。

在Module6,Unit4 Global Warming主题课文课后讨论教学环节,可以呈现一些很强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如:北极熊被困在即将融化的冰块上,水鸟在被石油污染的海面上苦苦挣扎,上海未来将被海水淹没,酸雨对植物和鱼类的危害……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学生心灵的触动和震撼,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应如何相处”的思考,从而树立“杜绝污染,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爱护家园”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要通过创设具体的英语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发表见解,通过师生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分享,实现师生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融、精神的熏染。

在Module4,Unit1 Women of achievement及Unit2 Working the land中,介绍了宋庆铃,林巧稚,黑猩猩的研究者Jane Goodall,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荣平等伟大人物,他们或为了全体女性,或为了民族,或为了全人类,几十年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克服各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热爱的事业中,最终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这些奋发向上,不畏困难和危险,勇往直前地追求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大公无私的主人公身上,学生在他们精神的引领下和熏陶下,树立积极向上、不断开拓进取的生活态度。

3.学以致用,珍爱生命。

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生命教育内容不仅仅体现在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命、体会生活的乐趣、生命的意义,更应该让学生能够在生命面临突发危险时,懂得如何保护自我、珍惜生命,也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才能提高教育效率,才能把汲取的教育理念提升为人的自觉行为。

教师应利用各种机会,为学生学以致用搭建舞台,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如:英语电子小报制作、义卖活动、幻灯片展示等,在各项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在Module3,Unit2 Healthy eating中,教师可以在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对关于健康食品和垃圾食品的主题开设讨论环节。

经过小组讨论总结,学生更明确哪些食物为我们提供哪些营养,知道green food (绿色食品),vegetarians (素食主义者)所提倡的理念等。

同时,针对学生常吃的垃圾食品,如:泡面、腊肠、真空包装的鸡翅等有害物质进行更直观的呈现。

经过这样的讨论,学生认识到饮食要科学、合理,才能拥有好身体,也才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日常饮食会更关注并践行。

如:在Module5,Unit5 First Aid中,Warming up 部分通过对drowning(溺水)、traffic accident(车祸)、burns(烧伤)、bleeding(流血)、cuts(割伤)、choking(窒息)等情景的引入,要求学生讨论如下问题:(1)What should we do for these accident?(2)What kind of first aid you should give in these situations above?对第一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很快总结出我们应该立马打120电话,或立马送去医院,或在医生到来之前实施必要的急救。

接着引出第二个问题,如何实施具体有效的救助呢?在学生一番热烈讨论之后,有正确和不正确的救助方式,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掌握了常见的急救方法。

为了更具有操作性,学生上台动手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利用教材的设计把普及急救知识、语言技能、思想教育、实践动手能力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生命安全教育。

又如在Module1,Unit4 Earth Quake及Module6,Uint5 Power of Nature中,具体通过地震、山洪、飓风、火山、海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引入,组织学生讨论各种不同灾害发生前的具体异常现象特征,以及有哪些自救保护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