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_新都市主义_的规划思想

浅析_新都市主义_的规划思想
浅析_新都市主义_的规划思想

浅析“新都市主义”的规划思想

李 峰 王晓健 杨曙霞

(河北工程学院 邯郸 056038)

摘 要:“新都市主义”是为了解决美国郊区化所产生的问题,而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兴起的并且已日趋主流化的规划理论和思想运动。介绍了新都市主义的思想内容、规划要点。由于新都市主义是为了解决效区化的问题,它的经验教训对正在发展的中国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都市主义 邻里单元 交通走廊 街道 街区

BRIEF ANA LYSIS OF P LANNING TH OUGHT OF NEW URBANISM

Li Feng Wang X iaojian Y ang Shuxia

(Building Scientific &T echnological Institute of Hebei Handan 056038)

Abstract :New Urbanism is a trend of urban design rising in 1990’s in western countries ,which is based on the rethinking of suburban sprawl in the US A.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main principles and planning key points of New Urbanism and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referring New Urbanism to res olve urban sprawl and development of suburb in China.K eyw ords :new urbanism neighborhood traffic corridor street block

第一作者:李 峰 男 1975年6月出生 讲师收稿日期:2004-08-10

1 “新都市主义”兴起的背景

“新都市主义”是当代美国逐渐兴起的城市设计潮流。二次大战后,美国大都市中富裕的人们为了躲避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追求良好的、机动的、私密的私有空间居住环境,大规模迁往郊区。由于伴随着卫星城、高速公路、高速公共运输系统而产生的非“都市主义”导致了城市的无序蔓延,使城市尺寸庞大到不可理解的地步,逐渐引发了诸如汽车依赖症、能源浪费、城市污染症、城市生活同质化和种族分化等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环境问题。“新都市主义”针对这些问题,以恢复旧的城市面貌与功能,使城市重新成为人们集中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中心,将焦点直对“社区”重构并试图根据传统的小镇模式来重新设计郊区发展模式,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的、紧凑的社区,以此来避免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这种新的城市设计思想迎合了当代追求文化传统和可持续发展的潮流,其商业上的运作实践也取得了成功,从而成为

20世纪末美国城市设计领域的主导流派,并对其他国家也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93年10月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北部亚历山大市,第一

届“新都市主义代表大会”(the C ongress for the New Urbanism

(C NU ))召开。

这次大会标志着新都市主义思想经过多年孵化而终于破壳,新都市主义者组织的集结成型,新都市主义运动或如这些人士自己所说的“新都市主义时代”的正式来临。“新都市主义代表大会”从此也作为一个非赢利组织而正式存在。

1996年在第四届新都市主义代表大会上,到会的266名

委员共同签署了大会的纲领性文件———《新都市主义宪章》(Charter of the New Urbanism ),成为新都市主义的宣言与

指南。

2 新都市主义的基本思想

“新都市主义”的核心是以现代需求改造旧城市中心精华部分,使之具有符合现代人需求的新功能,但必须保持旧的面貌,特别是城市的尺度,建筑面貌和建筑之间的关系。设计的方式是基本不进行新建,而在旧建筑基础上的重建、改建、扩建、修饰的方法,保留旧城市、旧街区、旧建筑的完整面貌并赋予其新的功能、内容。国内较为典型的实例是上海“新天地”改造。

“新都市主义”以邻里作为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在区域的层面上,通过公共交通站点来组织社区,减少人们对小汽车的依赖,控制城市蔓延。在邻里的层面上,通过创造一种适合步行的环境,增加人们的交往机会,密切邻里关系,形成一种具有浓厚生活氛围的社区。它主要有两种模式:公共交通主导的发展单元(T OD )和新传统主义的邻里发展单元

(T ND )。从区域尺度上看,新城市主义指导下的区域结构有

三个层次:区域、大都市、城市和城镇;邻里、分区和交通走廊;街区、街道和建筑物。大都市区是一个有明确地理界线的实体单元,由关系密切但界限明显的城市、城镇和乡村多个中心组成。其发展方式应当是尽量防止边缘的膨胀,鼓励对城市内部边缘地区和废弃地区的插入式发展。与城镇边缘相邻的适宜新开发区以邻里、地区的形式组织,并与现有

69 Industrial C onstruction V ol 135,N o 11,2005

工业建筑 2005年第35卷第1期

城市组成一个整体,不相邻的地区应以城镇和乡村的形式组织。

211 新都市主义的任务

1)修复大城市区域现存的市镇中心,恢复强化其核心作用。

2)整合重构松散的郊区,使之成为真正的邻里社区及多样化的地区。

3)保护自然环境。

4)保护建筑遗产。其最终目的是要消除扭转郊区化无序蔓延所造成的不良后果,重建宜人的城市家园。为此,新都市主义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设计主张。

其核心思想为:

1)重视区域规划,强调从区域整体的高度看待和解决问题;

2)以人为中心,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以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支持性;

3)尊重历史与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性,如北京“菊儿胡同”。

212 新都市主义的构成元素

21211 邻里单元

新都市主义的邻里单元是一种限制在一定区域中和围绕着一个限定中心的城市化模式。这种模式由住所、工作场所、商店和公园所组成,以下是一个理想的邻里单元的设计原则:

1)邻里单元具有一个中心和一条边界;

2)邻里单元的最佳尺度是由中心到边界的长度是014km;

3)邻里单元的活动是平衡和混和的:居住、购物、工作、上学、礼拜和娱乐;

4)邻里单元的建筑位置和交通建立在一个由街道组成的互相联系良好的网络上;

5)邻里单元中步行优先,公共空间优先,公共建筑处于适当的位置。邻里单元需要中心作为注意力的焦点和对社区身份的有节制的贡献,却不一定需要边界。中心是一个公共空间,也许是一个广场,一块绿地或一个重要的街道交叉口,一般位置接近邻里单元中心。

如果邻里单元中有景色优美的地方或海岸线,交通走廊可以不设在接近中心的地方。邻里单元的公共建筑一般有一个邮局,一个会议厅,一个日托(有时候有宗教和文化的社会事业机构),商店和工作场所通常和中心联系在一起,在城镇中当有许多邻里单元集中在一起时,零售场所和工作场所可能在邻里单元的边缘与其他的因素结合,并增强商业和社区的活力。邻里单元的尺度(即从中心到边界为014km)是在良好道路上5min的步行距离,居民的日常活动在步行距离内解决,公共设施包括便利店、邮局、社区警察所、自动银行出纳机、学校、日托和公交车站等,这对于不能驾驶的人特别重要,例如小孩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到学校及进行其他的活动,学校的规模应由附近邻里单元中能够步行或骑自行车到校的儿童的人数决定;对于开车的人来说,接近目的地和便捷的公交使每天花在交通上的时间减少,也减少了公众在道路上的投资和汽油的污染,对汽车拥有量的减少所节省的钱能用来购买更好的住房。良好的交通网络和合适的建筑位置有利于步行,同时也疏散了交通,在规划中适当安排邻里单元中的街道和街区,以创造一个有层次的公共空间系列。

21212 城市功能区

城市功能区是同种使用功能的建筑集中的城市地区,同时仍有多种其他功能存在以支持它的主要特征。典型的如剧场区,那里有旅馆和酒吧以支持和强化它们的夜生活功能;观光地区集中了旅馆、零售活动和娱乐表演。在一定程度上的一个城市区域功能专业化加强了它们的特点,但城市功能区分的原则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减弱了。

21213 交通走廊

作为邻里单元和功能区的联系者和分隔者的交通走廊是以可见的连续性为特征的城市要素,它被邻里单元和功能区所限定,为它们提供入口。交通走廊可能是铁路、有轨电车、在邻里单元之间的绿化带、长距离的非机动道路、其他的娱乐地带及连续的自然保留地,交通走廊因其天生的城市特征而成为新都市主义的重要元素。新都市主义提供了这样一个前景:紧凑的邻里单元、有利于步行的功能安排、具有正确位置和特性的城市功能、有效和美丽的交通走廊能使自然环境和人造的社区融合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

3 新都市主义的形式

新都市主义的形式反映在精心组织的街道、街区和建筑上,街道、街区和建筑相互依赖,在某种程度上每一个都包含其他二者的成分,以特定方法设计的街道约束了街区和建筑的命运,有特性的街区决定了相应的街道和建筑,有特性的建筑支配了包含它们的街区和围绕它的街道,新城市主义将街道、街区和建筑作为整体来追求。

311 街 道

街道是社区的通道,是街区的一部分。在这样一个网络中,其连续性会有助于各种使用功能的融合,可选择道路的多样性,并减少所有道路上的交通压力。在街道的设计中应考虑步行优先,在街区范围使车辆在交叉口减速,让步行者轻松穿越街区。美化街道的中间部分以减小视觉上街道的宽度,双车道街道能提高步行者穿越的安全程度。

312 街 区

街区是显示建筑物的质地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地方。用途简单、有传统装饰的街区在城市空间中能获得人与车的互利关系。1)尺度:街区尺度从7612m到183m,这样单体建筑在任何密度中都很容易到达街道的边界。2)结构:街区为能限定公共空间而划分,单个街区土地的宽度和长度的变化决定了建筑种类的范围和最终将要建造的城市建筑。这一点在最初的土地划分上就决定了。

313 建筑物

建筑物是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相互间正确的结构和位置决定了每一个居住区的特性。

1)使用:功能主义和国际主义这两个现代主义的论点导

(下转第92页)

79

浅析“新都市主义”的规划思想———李 峰,等

是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弯折后的竖直投影长度要求大于15d 。该建筑框架边节点的特殊之处在于要求梁边与柱边对齐(见图5),使得框梁外侧钢筋穿过节点时必须避开柱的外侧纵筋而放置在柱筋内侧,而梁、柱纵筋直径均较大,因此带来以下两个问题

:

图5 框梁边节点构造示意

a.在节点区锚固的框架梁纵向钢筋不能伸到框架柱外

侧主筋处并向下弯折,而必须留出一定的位置给框梁外侧钢筋穿过节点。

b.要穿过节点区的框梁外侧纵筋在加工时必须根据柱

截面的尺寸预先弯折,并减小弯折长度范围内箍筋的尺寸

(见图5),否则,在现场绑扎时再调整,会导致梁端有一部分

箍筋松动,不能贴紧纵筋而影响箍筋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在梁、柱交接处,由于梁外侧纵筋的向内弯折而造成该部分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超厚,因此,采取在梁端外侧附加双向<6@100钢筋网以防裂,见图5。柱筋的定位要考虑预留框架梁主筋通过的位置,不然会导致梁、柱主筋碰头。

4 结 语

大跨重载工业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内容繁多,本文仅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有限的几个问题,目的在于抛砖引玉。需要强调的是,对该类型工业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要本着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既实事求是又敢于突破创新。比如,当生产设备有振动或者振动较大时,就需要考虑使用荷载的动力效应甚至考虑设备振动对结构整体受力、变形性能的影响。又如,组织专业施工队安装极其复杂的生产设备预埋件是施工组织的创新。再如,前面曾讨论过的框架节点区的箍筋配置问题。规范规定,框架节点区的箍筋一般按照柱端加密区的箍筋配置,这对于普通的框架结构是可行的,但对于大

跨重载的框架结构,由于穿过节点区的双向框架梁纵筋多达

10层以上,给箍筋的施工带来很大难度,同时这些密密分布于

节点区的网状钢筋客观上对节点区的混凝土具有约束作用

(这些网状钢筋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剪能力),现行规范并未考

虑到这种特殊情况,因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突破规范规定的可行措施,相信这对规范的修订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G 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 J G J 3-2002J 186-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 G B 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4 G B 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5 赵西安.高层建筑结构的新设计.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6.13

(上接第97页)致了僵化的分区规划与城市各部分的碎片化,建筑物应按它们的类型设计而不仅仅是功能,建筑种类应参考居住、工作或其他机构的第一次使用用途而确定。

2)形态:存在着普通的和纪念意义的两种建筑物。普通

的建筑物和所在的整条街及街区在形式上一致;纪念性建筑则不受强制要求约束,它们是独一的和特别的,在城市中是社会意义的集中点。

3)外墙:建筑物外墙的几项特征决定了建筑物的主要视

觉特征。它们的高度、墙壁的突出部分和投影决定了街区的周边,它们的最大宽度和高度决定了建筑物的体量,并在每个街区中建立了公共空间和建筑形体的基本节奏。建筑物突出部分的基本元素,如拱廊、门廊、走廊、台阶、阳台、屋檐、檐口、烟囱、门和窗是建筑物与街道接触和决定街道生命的方式。

4)形式:每一个建筑和花园都是一种特定的建筑形式,

相邻的具有这些特征的建筑和花园会在城市中产生凝聚力,单体设计者处理稳定形式时的不同手法是所有建筑多样性的源泉。建筑物受限于每个地区的变化;建筑形式不是建筑风格,是城市和城镇的历史连续性的来源;进一步的设计应

出于历史的、地域的、形式的研究;新创造的或国外的形式应与本地区整体建筑风格相融合。

“新都市主义”在欧美部分国家以及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大城市中有一些尝试与探索,这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对于高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有着更为深远的现实意义。它为我们解决继承与发展、改造与新建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思路。“新都市主义”不是简单的文物保护,它有发展、有改造,为城市中原有“历史、文化”建筑提供了新的内涵,有着明确的动机,而不仅仅是对旧城区进行简单的保护与修复。

参考文献

1 桂 丹,毛其智.美国新城市主义思潮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城市设

计的借鉴.世界建筑,2000(10)

2 戴晓晖.新城市主义的区域发展模式.城市规划汇刊,2000(5)3 林 鹤.怀念步行城市.读书,2000(10)

4 戴晓晖.新城市主义的区域发展模式———《下一代美国大城市地

区:生态、社区和美国梦》读后感.城市规划汇刊,2000(5):77~78

5 林 鹤.怀念步行城市———《新城市主义:走向一种社区建筑》读

后感.读书,2000(1):53~56

欢迎登陆 https://www.360docs.net/doc/a83724768.html,

2

9工业建筑 2005年第35卷第1期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随着万源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万源城市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深入,城市发展和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城市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在近几年的城市快速发展和建设中,城市特色面貌建设平庸无奇,千城一面,似曾相识,城市风貌特色不明显,缺乏个性,“特色危机”已成为现时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热门话题。 万源市委、市政府充分意识到特色风貌的遗失,直接关系到城市总体人居环境的提升。为全面落实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优化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和个性气场,提升城市内在品位和总体形象,改善人居环境,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务实创新、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围绕建设“山青、水秀、地干净、物整洁、人文明”的森林万源、生态万源、宜居万源目标,高标准开展城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委托陕西中晟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万源市城市总体特色风貌规划》,构建以后河为轴心、新老城区功能配套一体的城市发展格局。 同时,城市特色风貌建设应严格坚持“五项”规划原则:一是把握整体、突出重点原则。首先要把握城市总体环境风貌、总体空间形态、廊轴系统、色彩体系、山体景观和滨水景观以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协调并在总体控制的原则下,突出重点,突出本次规划要解决

的主要问题,通过滨河景观的打造、外围山体景观的保护及营造,城市重要节点的强调来塑造城市的整体风貌特色。二是继承、尊重、展望原则。风貌特色规划不仅要继承和延续万源城市的历史脉络、风俗习惯、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外,而且更应强调万源山地城市的现实情况,尊重万源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水体景观,在继承、延续、创新的同时,还要展望未来,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有深度,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三是特色、文化、个性原则。每一个城市都得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万源城市的山、水、城、人等主要体现实体,是万源城市魅力的体现,加之文化、历史、风情等是万源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名片。四是生态优先、环境利用原则。万源城市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城在山中、山在城中、人在山水中”是万源城市的鲜明写照。规划在保护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城市的山水资源,通过显山、露水、增绿、透脉、弘文、辟场、留廊等手段,打造山、水、城、绿相融的川陕魅力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五是系统规划、动态塑造、弹性实施原则。万源城市的风貌特色塑造必须通过系统的整体规划,由于城市建设在这方面欠帐较多,所以城市特色建设不可一蹴而就,只顾眼前利益,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和动态的过程,同时在实施中要有弹性,要留有余地,保证规划的有效和顺利实施。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几点见解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几点见解 【摘要】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搞好城市规划,必须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统筹考虑到局部与全局、近期与远期、条条与块块的关系,在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谋划城市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Abstract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the city, the city is the main carrier of economic activity. City Planning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Do a good job in city planning, must from 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needs, consider as a whole to local and global, short-term and long-te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partments and regions, i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unification of city development plan Key word s:City planning; design concept 城市规划是继承过去、创造今天、预测未来的一门科学。搞好城市规划,必须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统筹考虑到局部与全局。城市规划也是一项综合性、应用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其目的在于实现城市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一、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分析 1.1人性化。城市是由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产生的人口相对集中的生活空间。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社会活动都是在城市当中进行的,所以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现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是安全、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城市作为人口集中的人类生活空间同样需要一个安全、舒适和文明的环境。因此,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文明的生括环境,使城市环境适应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便是人性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与人的关系己从面对面直接交流转变成通过高科技信息手段的间接交流,人情冷漠,邻里交往贫乏,互不关心。原本亲密的团体环境关系被弱化,建立高品质的城市交往空间可以通过环境与行为间的相互贯通与影响,使人们获得亲切、舒适、愉悦、有活力的心理感受,增加人们的交往空间,缩短心灵差距,增加生活体验,增强相互理解,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情趣,提高人们的文明行为,减少由人情冷漠产生的道德与犯罪问题。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思想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思想 新城市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1991年秋天,美国记者费尔·朗顿(London)在《时代》(Time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人的梦想》(The American Dream)的文章,文章提出了三大观点: 1、当今的社会是人的社会还是汽车的社会 2、我们究竟需要多大的城市 3、我们是否遗弃了我们居住地的过去 民间团体委员会组成了名为“新城市者”的小组,开始对朗顿的观点予以实证,由此引发了覆盖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新城市主义思潮。 1993年10月,美国6位建筑师在佛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市召开了第一届“新城市主义大会”(the Congress for the New Urbanism)。与会代表有170多位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发商。标志着新城市主义思想经过多年孵化终于破壳而出,新城市主义组织的集结成型以及新城市主义运动的正式来临。 什么是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领域内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 1、新城市主义并不“新”,而是对城市中心化的回归和提升。 2、新城市主义既是现代主义批判的产物,同时又集中了60—70年代各种建筑和城市研究的成果,如:混合利用、步行尺度、公共空间、密集社区等。 3、新城市主义的“新”的更大意义是媒体和众人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关注,对城市问题的关注,它的“新”表现在对过去优秀成果的集成。 4、新城市主义的基本理念 针对现行政策法规和规划条例奉行功能分离、汽车占主导、忽视公共领域、漠视人文精神和自然环境的倾向,新城市主义强调: ⊙重视区域规划,强调从区域整体的高度审视和解决问题 ⊙以人为中心,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以及对步行生活的支持 ⊙公共价值重于私有价值 ⊙尊重历史与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性 新城市主义的核心思想解析 ——推行两种模式和把握三个尺度

浅析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工程建设 浅析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周茂琅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城市规划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就目前城市规划的现状作了系统 梳理,针对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对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作了粗浅探讨,以期能够提供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路。城市规划应该以保护环境作为前提条件,以追求和谐作为基本的准则,以人性化作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城市规划核心价值基本准则发展趋势 一、概述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社会财富的积累,综合国力的提升, 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不论从速度还是规模上,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从1978年到2000年这短短的20几年间,小城镇由2176个增加到了20312个,城市的数量由190个增加到了663个,其中大城市、特大城市及超大城市有93个,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同时响应世界范围内信息化、市 场化、法制化、生态化的趋势,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将在规划中凸显,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将成为亮点。因此,为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一定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客观的形式以及自身的特点,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索,认清我国在大规模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汲取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通过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中的成功做法,努力开创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新局面。 二、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 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正面临着更快更大规模的发展。但是纵观中国城市建设过程,在肯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在今后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建设中加以妥善合理的解决,必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城市建设质量,以致患上难以解决的“城市病”,造成建设资源的极大浪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城市规划随意性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规划在建设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规划是城市建 设的蓝天,是城市建设的法律。所有的城市建设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城市 广场,社区街道,景观绿化等建设都应该纳入到城市规划的行列中。然而, 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经常被改变,表现出了很强的随意性。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 在的。第二,地方领导的更替。第三,利益驱使。首先来自地方的利益,地 方政府为了寻求财力大多热衷于土地出让,这些都牵涉到城市的规划。其次是个人利益,有些个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操纵或诱导规划的调整,从 中牟利。这一切都使现阶段部分城市的规划出现了随意性大特征。 2. 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任何一个城市,从形成到发展,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必定会有大量的文化遗迹。但是在现阶段的旧城改造过程中,蕴涵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大量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文化街等遭到了严重破坏。 3.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仅要看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设施的完善程度,还要看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宜于居住,并不在于城市规模的大小,建筑的高低,而是要看城市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具有 健康的生态环境,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否具有人性化,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另一方面却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的冲击。虽然国家也制定了响应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并要求对大型和重要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但在实际 的操作过程中,不论是领导还是具体的建设部门往往对此重视不够,致使

新城市主义对当代中国城市规划的启示

新城市主义对当代中国城市规划的启示

城市设计概论课程论文 新城市主义对当代中国城市规划的启示 ——以广州市城市建设实践为例

新城市主义在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以广州城市建设实践为例摘要:本文从介绍新城市主义产生的背景以及其主要的思想内涵入手,分析该思潮在中国城市规划方面的发展前景,以及对于中国现阶段的城市设计的启示。 从而进一步分析广州如何借鉴新城市主义思想并与本地区实际情况相结合所产生的指 导方针,探讨广州借鉴新城市主义思想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可行性,为今后城市可持续 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新城市主义生态社区启示广州新型城市化 1 对“新城市主义”的分析 新城市主义的创造和复兴城镇的思想方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筑师在针对美国的城市蔓延问题上提出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城市住区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新城市主义倡导用一种紧凑的、适宜步行的、混合使用的新型社区发展模式,取代传统的对汽车依赖的蔓延型发展模式,力图使现代生活的各个部分重新组成一个整体,即将居住、工作、商业和娱乐等设施结合在一起[1]。 1.1“新城市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新城市主义”指西方国家基于对住宅郊区化蔓延的深刻反思而形成的城市在发展、规划和建筑上的一种思潮。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后城市人口和建筑的急剧膨胀造成城市中心区高楼林立、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及环境恶化,而在20世纪50年代,汽车、地铁、轻轨等交通工具的普遍使用,在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的同时,却出现了人口大批迁往郊区居住的现象,并随着这种蔓延趋势逐渐显现出不可调和的弊端:1)低密度的独户住宅,浪费土地资源;2)对交通工具的过分依赖,导致严重的能源浪费和环境破坏;3)居民脱离城市,配套服务娱乐设施匮乏,缺少公共交往空间,人们邻里关系冷漠,缺乏必要的交流,都市概念和都市感受淡漠;4)

城市风貌规划编制要求内容

风貌规划成果所含内容 风貌规划是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引申出来的一项重要的专项规划,对城市整体意向的形成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将经历:现状风貌调查与评价阶段、城市风貌规划大纲编制及大纲评议阶段、城市风貌规划方案的编制阶段、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风貌规划这样四个阶段,规划周期长,且花费巨大,很多城市并不会按照这样的步骤一步步走下去,他们大多希望直接得到一个最终的结果。目前,关于城市风貌规划的编制没有专门的规范,需要形成怎样的成果也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规划单位所完成的风貌规划也只是一个概念性的,可是实行低,还得进一步编制相关的详细规划,费时费钱。那么对于想一步到位完成风貌规划,我们应该形成怎样的规划成果呢?结合遂宁市城市风貌规划的一些感受,我来谈谈城市风貌规划成果内容问题。 城市风貌规划成果内容应该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具体涉及如下内容: 一、规划文本 规划说明书及相关专题研究。 规划文本要求能够规范、准确、肯定、清晰的表达规划意图和目标,而对有关内容提出规范性要求。主要内容要求如下: 1、前言 说明本次规划编制的依据和背景。 2、城市概况 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特征、自然特征、历史沿革、所处地理文化圈层特征和中心城区概况。 3、风貌规划项目说明 包括本次规划的规划范围、规划内容和要求。 4、城市风貌现状分析 (1)城市风貌地理文化圈层分析。 (2)市域风貌整体格局和重点旅游景区风貌特色分析。 (3)城市总体风貌分析,含城市总体风貌特征、城市风貌格局、城市轴线、城市天际线和滨水风貌的分析。 (4)土地利用和主要交通道路分析。 (5)城市历史人文景观风貌分析,包含历史人文特征分析,历史人文景观的现状分析。

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与实施分析

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与实施分析 一、城市设计案例简析 古往今来,世界上优秀的城市设计实例为数不少。如按城市总体设计、中心广场设计、干道设计、绿化设计等去细分,更是不胜枚举。这里只能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名城,加以分析。 城市设计资料图片 1.北京 北京是我国首都,又是著名的古都。北京的城市设计,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世界城市设计实例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北京的古城基本上是明代建成的,她的前身是元大都城,就是按《周礼·考工记》的理想都城模式设计的。明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吸取了明初中都和南京的布局和形制的特点,使这种“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格局更加突出,城市轴线也延伸到外城,形成了长达8公里的雄伟庄严的南北中轴线。北京作为封建都城,城市设计的主题就是要突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君临天下的气势与威严。北京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城市设计,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充分满足了这一要求。譬如在功能上满足了皇家政治(前朝)、生活(后寝)、游憩(御苑)以及礼制(坛、庙)、防御(城墙城楼)等方面的需要;在意识形态上,全城以皇宫为中心,中轴线为脊柱,左右对称,轴线上一重重城门,极力烘托出皇帝的权威,即所谓“非壮丽无以重威”。北京城由于经过整体设计,全城空间布局井然有序,更可贵的是有六海园林水系与之相陪衬,使规整中见自然,严肃中有活泼,这是历代都城中少见的。198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重要批复中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独特风貌。对珍贵的革命史迹、历史文物、古建筑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建筑遗址,要妥善保护。在其周围地区内,建筑物的体量、风格必须与之相协调”。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并发展北京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优秀传统。 2.华盛顿 华盛顿(Washington D.C.)是美国首都,也是世界名城,1791年由法国工程师朗方(L’anfant)规划。她的主题思想是体现美国在战胜英国殖民统治后,建成民主、自由、独立的新兴资产阶级国家这一国体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体。城市设计巧妙地利用地形,以国会山高地为标志,设计了纵横两条轴线。主轴东西向,以国会为全市中心,南北轴线以总统府(白宫)为重点,两条轴线交叉点上建立华盛顿纪念碑(方尖塔),城市主轴以宽阔绿化为主。城市设计方案以后又经过补充完善,在主轴线两端建成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之新城市主义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之我见:以新城市主义为例 xxxxx 摘要:新城市主义是在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规划思潮。本文从西方现代规划理论的起源与总体认知讲起,首先划分了20世纪规划思想主要阶段,并简要介绍其中的代表思想及代表人物,其次着重介绍了新城市主义,并从其概念、三个尺度及两个模式(TND与TOD)进行阐述,最后综合并筛选了各个文献中对新城市主义的利弊的讨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新城市主义;TND; TOD; Abstract:New Urbanism is a ideological trend which born in 1980s. This essay starts from the original and the full view of the modern western planning theory. Previously divided the main thoughts of the modern western planning into 6 parts, then introduced the main thoughts and main person. Secondly, introduced the New Urbanism emphatically, elaborated from its identity, three scales and two modes (TND & TOD), finally, integrated and screened all the literature discussion of the pros and cons on New Urbanism, and gave the views of myself in the end of this essay. Keywords:Modern western planning theory; New Urbanism; TND; TOD 1. 对西方规划理论的总体认识 1. 1.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是多元和复杂的,例如Campbell将其归结到以下几个基本事件: (1)田园城市(Garden City, E.Howard); (2)城市美化运动(City Beautifu1,Burnham); (3)公共卫生改革(Public Health Reform) 但也有学者认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柯布西耶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广亩城市”三者才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 而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根源,则应追溯到更早的欧文(Owen),圣西门(Saint-Simon)。傅利叶(Fourier)、Godin和Cabet等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和社会平等等传统的思潮。1 1.2. 对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总体认知 百年来,一系列西方现代城市理论的目的,无外乎便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开始,各个年代的规划师不论持着什么样的规划主张,虽然其结果各有成败,但其目的无外乎都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说到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便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便是Scott Campbell。他在Green cities, growing cities, just cities? urban planning and the contradiction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文中提出了“规划师三角”,客观而清晰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规划师之间的清晰的框架体系。即规划师应致力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1.社会公平、经济机会、收入平等2.综合经济增长与效率3.环境保护)从而使其实现平衡, 而“可持续发展原则”成为实践过程中可操作的行动需要三个“钥匙”——处理“资产、资源、发展矛盾”。通过此“钥匙”, 规划师凭借其自身职业的独特性, 不断协调三角矛盾并解决难题, 成为“善于综合协调的专家”2, 为可持续发展指明较为可行的出路。 (图1 “规划是三角”3) 1.3.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演进纲要 1吴志强.2000.《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史纲》导论.城市规划汇刊,(2):9) 2何兴华. 可持续发展论的内在矛盾以及规划理论的困惑——谨以此文纪念布隆特兰德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发表10 周年[J ] . 城市规划, 1997, (3) : 48251 . 3汝小芳、王红扬、孙明芳,Scott Campbell 理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影响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7,6(24/2),

浅析区域一体化视角下跨市交界地区发展应对——以南京仙林-镇江宝华为例

浅析区域一体化视角下跨市交界地区发展应对 ——以南京仙林-镇江宝华为例 陶修华 摘要: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地缘相邻、人文相近的跨市交界地区发展空间广阔。传统的以提供相对大都市价格优惠的房地产功能为主的一体化难以推动交界地区可持续发展。在不改变行政区划前提下,依托相邻城市的资源,以“协同一体”为目标,通过建立协商机制,从空间规划、产业发展、生态共保、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等方面着手,实现目前以竞争为主的关系向竞合关系、伙伴关系转变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区域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区域一体化,交界地区,竞合关系,南京,镇江 1 引言 刘易斯·芒福德曾说过“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随着“城市病”等问题的不断出现,区域一体化成为城市发展的主旋律,也是规划师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以城市群作为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地位的要求中,区域一体化日趋重要。 纵观区域一体化发展实践经验,根据区域/城市规模差异,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典型模式(表1、图1):一是以城市群为主的区域一体化,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二是以相邻规模同级城市之间的一体化或同城化,如广佛同城化、宁(南京)镇(镇江)一体化、西咸一体化、郑汴一体化、沈抚一体化、钦(州)防(城港)一体化等;三是环大都市周边紧邻地区与核心城市一体化,即“以大带小”模式,如昆山(花桥)与上海一体化、南海(桂城)与广州一体化、廊坊(燕郊)与北京一体化等。对于前两种模式,已有文献对于区域一体化或同城化的模式路径、协调机制等已有较多的研究积累[1-4],但对于第三种模式研究相对较少[5-6],尤其是对于依托临近大城市的区位优势以及要素成本较低和交通条件逐步改善的优势而成为发展热点板块的城市交界地区,如花桥、燕郊等地区,面对着以服务大城市为主的目标定位,承担着大城市人口的居住郊区化、产业转移等功能,如何实现与大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 文章旨在以与南京市东部的仙林副城交界、行政区划上隶属于镇江的宝华镇为例,按照区域一体化的要求,针对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对原来编制的规划进行相对的优化调整,以实现功能衔接、产业协调、生态共同维护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协调,为类似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重庆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设计暂行规定》

《重庆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设计暂行规定》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五个重庆”建设和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要求,为强化我市城市、建筑和环境的艺术性和地方特色,改善城市品质,提高规划设计水平,现就我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设计有关问题作如下暂行规定。 1、主城区及各区县要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整体风貌,建筑风格除有特殊要求的外,要与城市整体风格协调并充分体现重庆主城区及渝西、渝东北、渝东南各地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特征。鼓励在城乡建筑规划设计中继承和发扬川东和巴渝地区的传统建筑以及本土民居建筑的风格。容积率在1.0及1.0以下的两江四岸头排地块及城市重要区域必须采用地方传统的建筑风格。 2、在用地面积较大的建设项目中,高层建筑应尽量不集中沿城市道路、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布置,而应在兼顾城市空间形态和项目内部环境品质的基础上合理分布,富有趣味和变化,形成较为连续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 3、应在符合城市规划原则的前提下,在城市的各片区形成较为协调的城市建筑高度。在对风貌有控制要求的地区,建筑高度应充分论证以提高城市景观品质,强化城市山水特征和传统文脉。 4、必须大力提倡中华文化在城市建筑风格中的传承,全市禁止在公共建筑和大体量建筑设计中采用西洋或欧式建筑风格。 5、城市建筑应立足于场地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具有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形式特征,禁止照抄照搬、盲目模仿各种异域风格和似是而非、不伦不类的低劣建筑造型设计。临街建筑物的外立面设计应体现城市街区的整体风格,形成连续协调的街道景观。 6、加强重要建筑的细部造型设计,通过对檐口、窗框线条、基座、装饰构件等部位的艺术设计,形成比例和谐、端庄大气的建筑造型,达到美观的艺术效果。

论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

论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 论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 【摘要】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城市规划在我国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存在到成为对城市发展起到指导性作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规划理念也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成熟。但是城市规划的改革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本文针对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理念;设计思路 【 Abstract 】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the city, and the city is the main carrier of economic activity. City planning was developed in our country from scratch to existing and then to a guiding role for the city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the city planning concept also became mature and perfect in practice. However, the urban planning reform is a difficult and systematic engineering.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his own viewa of the concepts and ideas of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 Key words 】 urban planning; design concept; design idea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因此城市规划变得尤为重要。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的关系的协调。城市规划也是一项综合性、应用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其目的在于实现城市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高品质的城市设计是人们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状态下,追求更高层次精神文化的物质反映。 1.城市规划新理念分析 (1)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现如今,城市规划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南京都市圈规划浅析

南京都市圈规划浅析 班级:城规1211 成员:26 宋晓露 28 马晓婷 29 陈静芳 30 蔡水湄 指导老师:王勇老师 目录

南京都市圈规划浅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已经脱离了独自发展的模式,都市圏的建设成为发展城市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都市圏内城市联动及产业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南京都市圈作为中国唯一的跨省都市圈,地跨苏皖两省,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地区

发展的重要传导区域,同时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南京都市圏的融合、完善与分工将极大地带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良好的牵引作用。 本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南京都市圈目前的概况及基本特征,分析圈内各产业;其次,基于南京都市圏发展现状与规划远景,将南京都市圈与江苏省其他都市圈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南京都市圈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规律,提出了优化都市圏的建议。 关键词:基本特征产业分析比较分析优化建议 1.南京都市圈概述 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为核心,以放射状通道为依托,吸引、辐射周边城市与区域,并促进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作,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以实施有效管理的区域。[1] 南京都市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比较厚实的经济基础、明显的区位优势、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深厚的历史文化等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 区位分析 宏观区位 宏观上,南京都市圈是一个跨省城市群,地跨 苏皖两省,是中国唯一的跨省都市圈,起着连南接 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地理位置特殊,城市类 型丰富,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传导 区域,同时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 地位。 图1-1 南京都市圈与周边都市圈区位示意图(注:来自网络)中观区位 从中观上看,南京都市圈处于长江三角洲向西部地区推进的中枢,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都市带的一角。 微观区位 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 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八市,包含31个市辖区、8个县 级市和20个县,总面积万平方公里。 同时,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其 范围锁定在南京周边100公里左右。 图1-2 南京都市圈范围(注:来自网络)

浅议如何塑造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特色系统

浅议如何塑造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特色系统 摘要:在我国,中小城镇数量占全国城市数量的比重较大,中小城镇的发展对我国城市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从城市定位、城市风貌区控制、城市名片、城市形态、城市风貌运行机制出发,对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的相关概念、城市风貌相关理论及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阐明了中小城镇风貌发展对城市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为中小城镇城市风貌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特色系统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城镇化是世界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风向标。而其中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推动我国城镇化的重要渠道。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时期,社会经济的变化使人口不断的聚集于小城镇,进而使小城镇的数量有显著增长。小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建设的不断深入,用地扩张以及结构不断重组,正推动着其空间形态快速演变的同时,城镇日新月异的建设交织着复杂的矛盾与冲突。面临诸多影响城镇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怎样去改变小城镇规划方式方法、提高规划的可针对性、完善城镇空间形态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并需要亟待解决。 1.城市风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领土广阔,自然条件不尽相同,中小城镇各自有不同的地域特点,所以现如今,建筑师、规划师若想塑造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风貌,必须要结合其所处的地域条件特点,依托当地延续的文化风俗,开展有效的建筑规划设计,才能打造出一个具有鲜明的、丰富的、具有传统文化的城市风貌。 对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的研究可以为城市的扩张过程注入城市软实力;推动相宜目标的共识化;提供城镇景观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体制机制优化;催化聚变、提升魅力。城市风貌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精神与内涵,在提高城市整体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城市风貌特色研究是必要的,这不但可以提高整体城市风貌,还可以对城市政治、经济等多方面起到促进的作用。 2.国内外城市风貌的发展历程 1)国内。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已经建立了就对历史文物和历史保护建筑进行了保护工作,但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的观念则是很淡薄的。国内规划界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热潮后,开始对城市特色风貌建设的思考和研究。国内对于城市风貌的研究大致有三种种情况。一种是对城市风貌的理论性研究,一种是结合小城镇规划设计进行研究,还有一种是结合理论对某一地域典型的小城镇进行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城市间竞争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意识到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对于提高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编制城市风貌的专项规划或者专项研究。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 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 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 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 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是城 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 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 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 ?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 北到规划界限。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 廊, 北至日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 高压走廊。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 环路。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7万人。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的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 路,北到规划边界。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该区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 南到望湖路。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人。是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 西至经北湖路。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1万人。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摘要】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虽然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传统的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城市必须以科学的观点、变化的观点来认识城市。本文主要就城市规划设计理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Abstract 】City is the main carrier of economic activities. while China's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steps into a new period, city is in a series of fierce social economy reforma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urban planning is encountered th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So, to build the new cit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ust understand the city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and changing view.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design concept of city planning. 【Keywords 】city planning; design concept 中途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城市建筑的新概

-新城市主义-的思想内涵及其启示

-新城市主义-的思想内涵及其启示

本文由风的羽翼zz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新城市主义”的思想内涵及其启示 Ecological Thinking and Its Inspiration of the New Urbanism 刘昌寿沈清基 Liu Changshou Shen Qingji 1 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摘要分析了“新城市主义”产 生的起因,着重从生态的角度分析其主要思想内涵,并总结了“新城市主义”对我国城市规划与发展的启示。关键词新城市主义;生态思想;启示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new urbanism's origin, ecological thinking and finally summarizes its inspiration to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accordance to its condition. KEY WORDS new urbanism; ecological thinking; inspiration 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2.1 社会公众对现

代工业文明的不满现代工业文明追逐的是效率与标准化的生产,强调的是如何生产出最大限度的商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实现其最大的市场利润。工业文明思想在城市开发中则体现为忽视公众利益的高强度开发和近乎标准化的开发建设。结果,城市地方传统特色逐渐丧失,城市中到处是千篇一律的景象和冷冰冰的钢筋混凝土森林。同时,由于过于强调城市功能分区,城市中传统社区与邻里关系弱化、社区活力丧失,人们在城市中无法找到家的感觉。可以说,人们在城市不断延伸的高速路中、在冰冷的城市森林中失去了自我——这诱发了人们对美好家园的向往与渴求,也引发了城市规划界对城市发展思想与模式的探讨。 2.2 社会公众对城市社会秩序的不满工业文明条件下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更多地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理论——强者生存,而缺少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必要关怀。因此,现代城市社会的两极分化、社会公平与公正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表现为:①社会经济财富不断地向社会强势群体集聚;②城市弱势群体的生存空间逐渐减小,城市的病态、犯罪现象不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些内容剖析

按照规划南京将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三级城镇体系,其中中心城由主城,东山、仙林和江北3个副城构成。新城包括龙潭新城、汤山新城、禄口新城、板桥新城、滨江新城、桥林新城、永阳新城、淳溪新城。新市镇则是指建制镇和街道所在地的集中建设地区。 都市区将形成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新城(地区)中心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其中城市中心由“新街口—河西—南站地区”共同构成,承载南京区域中心城市服务职能。三个副城的设置,规划形成江北(浦口)、东山和仙林三个城市副中心,江北将“相对独立发展”。江宁规划的城市中心是在目前的凤凰港一带。仙林新市区,目前是集中主要精力在发展大学城片区,而预留的城市中心是百水桥一带。江北新城的城市中心,则不是在珠江镇,而是位于石佛寺一带,这是江北新城的一个滨江城市中心 【南京构建城际交通圈,两小时通达长三角中心城市】南京交通将构建以“2133、3155”为畅达目标,“2133”是指长三角中心城市2小时内通达;南京都市圈1小时通达;都市区通勤交通3刻钟(45分钟)通达;主城内30分钟通达。“3155”是指城市任意一点驱车15分钟上快速路、高速公路,市域所有规划村(或集中居民点)15分钟内能通达国省干线公路网;城市居民步行5分钟内可达公交、地铁车站。【将建成16条过江通道、16条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道路上,南京将规划形成“井字三环、轴向放射、组团快联”的城市快速路系统。同时将规划有16条过江通道,建成1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 【南京规划提升公共服务】[仙林江北江宁都有三级医院] [步行8分钟到社区中心][打造30处地区商贸中心][9大片区集中供热] 南京在文化设施上建立五级文化设施体系,及市级文化设施集聚区、市级文化设施副中心、地区(新城)级文化设施中心、社区(新市镇)级文化设施中心、基层社区(村)级文化设施中心。 教育设施上,将把幼儿园服务半径控制在250米足有,小学服务半径控制在500米左右,初中服务半径控制在1000米左右。 医疗卫生方面,将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同时在仙林和江北两个副城中心各建一所三级医院,河西将增设一所三级医院,江宁也将扩建一家三级医院。实现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覆盖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辐射的功能。在保障设施方面也将全面发展。 主城划分5大片区重点发展服务业。产业布局上,现代服务业主要在主城发展,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贸商务、信息服务、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 主城将形成四大服务产业聚集区,分别是老城服务业集聚区,河西服务业集聚区,南部新城服务业集聚区,北部新城服务业集聚区。 主城外结合副城和新城,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钢铁、航空物流以及高新技术等产业,并规划引导形成十二个先进制造业板块。 1、南京的城市性质与定位是什么 南京的城市性质被定位为“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三角承东启西的重要中心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