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跬步以致千里 汇细流以成江海
日积跬步 以至千里什么意思

日积跬步以至千里什么意思
日积跬步以至千里的意思是:每天半步半步的积累起来,一段时间后就是一千里路。
比喻学习应该有恒心,要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
扩展资料:
出自《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劝学》节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不积跬步,致千里《劝学》中有这样的话:“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可见,从古代开始,人们就懂得把简单的事做好,才能有更大的收获的道理,那么,当今的社会呢?当老鱼问小鱼:“水怎么样?”时,发生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小鱼反问:“水是什么?”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冷笑话,而是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也许早已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社会问题。
这种人,他们总是把一些看似简单的事全部忘记,孰不知,正是有了这一步步的积累,才使我们有了新的质的飞跃。
或许它们十分的渺小,但是它们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个点,在“大”和“犬”中,就成为了明显的区别;一杯水,就解决了一场如浩劫般的大火;一块儿石,却铺就了通向未来的罗马栈道。
成功最初的模样,不是炉火纯青,不是功成名就,更不是受万人瞩目,。
而是不断的积累,每天不断的超越自我,把最小、最简单的事做到最好。
在未成功的人面前,成功之人看到的不是宏观最庞大的数字,相反,他们往往看到的是别人最容易忽视和忘记的东西。
是微小铸就了他们的伟大,是细节决定了他们的成败,所以要想成功,就要学会积累。
大家想必都记得成就一代伟业的成吉思汗吧!他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的骄傲,更是我们全民族的骄傲,毛泽东曾这样说过:“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或许他的见识没有毛泽东的长远,文采风骚更逊一筹,但他为自己成功所积累的资本却不比任何一个伟人少。
可见,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只是需要恢弘的志气,更需要的是有双细致入微的“慧眼”,打拼属于自己的天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要忘记成就自己,让自己变得不凡!。
涓涓细流汇江海

涓涓细流汇江海,日积月累建大厦俞凯军如果说语文的学习是一幢大楼的建设,那些零碎的小知识便是砖砖瓦瓦,而积累则是将砖瓦堆砌成高楼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溪流无以成江海”这话的意思是说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
江河湖海,是靠无数的溪流汇聚而成的,百川汇集会就大海。
“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都是讲的这个道理。
语文学习也是如此,文采的提高,知识的获得,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日积月累,积累的多了,文采才会飞扬,才思才如泉涌,学问才富五车。
久而久之,就有了兴趣,找到了自信,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到头来语文学习想学不好都很难。
在语文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不要把日常的学习,学问的积累当作是一种负担,而是当作一种经验积累的过程,当作是做一番宏图伟业的准备。
就好比是我要盖高楼捡拾砖瓦一样。
不厌其烦地拾起细碎的石块,日积月累构筑起来的就是耸入云天的城堡。
只有站在城堡俯瞰脚下的壮美景色时,你才会体味到这些小事,语文零碎知识、日常点滴感悟的重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相反,那些对“琐事”不屑一顾,处理问题是消极懈怠的人,很少有成功的学好的。
平常不付出,不用功,不积累,就是在等待一个上天掉馅饼的机会,那只能是白日做梦。
(一)培养积累的意识,养成积累的习惯以上的道理不再细说,还可用古今的事例来教导学生。
著名的《己亥杂诗》中“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谁人不知,何人不晓。
据说就是作者写于一年中从京城到浙江来回搬家眷的途中,他已有心得边写诗一首随手扔到马背的背篓中,日积月累便有了脍炙人口的《己亥杂诗》。
假如作家当时不积累,不去整理,等到一年到家安然无忧时到在自家的卧室中再回想自己一年来的经历、感受,那可能早忘得一干二净了,结果可想而知。
不积小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意思

不积小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意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的《劝学》。
原文节选: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积跬步以致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意思

积跬步以致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意思一、积跬步以致千里的含义“积跬步以致千里”是一句古老的成语,意思是指通过积累一点一滴的努力,最终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持之以恒,即使是一点一滴的进步,最终也能够达到遥远的目标。
二、积怠惰以致深渊的含义相对而言,“积怠惰以致深渊”则是一种警示,意思是指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懒惰,如果长期累积,最终也会导致沦为无法挽回的深渊。
这句格言告诫我们,不要因为懒散而放弃一点一滴的努力,否则最终会迷失在深渊之中。
三、积跬步以致千里的启示1. 勤奋是成功的基石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积累,我们可以逐渐向着目标迈进,就像跬步积累最终可以走完千里的路程一样。
勤奋是成功的基石,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就。
2. 坚持不懈是取得成就的关键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坚持不懈地追求,毫不懈怠地前行,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
正如“滴水穿石”一样,即使是微小的行动,也能够在坚持的过程中达到惊人的效果。
3. 注重长期规划积跬步以致千里告诉我们,要注重长期规划,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而沮丧放弃。
成功需要经历长期的坚持和积累,只有在不断地跨越障碍和困难之后,才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
四、积怠惰以致深渊的警示1. 懒惰是成功的大敌懒惰是成功的大敌,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懒散行为,长期累积也会导致失败和挫折。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因为懒惰而影响自己的进步和发展。
2. 慎防拖延症拖延症是许多人的通病,只要稍有懒惰的情绪,就容易拖延、搁置重要的事情。
然而,拖延只会导致问题的恶化,最终落得进退两难的境地。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远离拖延症,及时行动。
3. 警惕懒惰的累积效应即使只是一点点的懒惰,在长时间的累积之下,也会慢慢形成巨大的障碍,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深渊。
要时刻警惕懒惰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时纠正自己的懒惰行为。
五、结语“积跬步以致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这句格言告诉我们,勤奋、坚持和长远规划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而懒惰、拖延和怠惰只会导致失败和挫折。
积硅步以至千里

积硅步以至千里
“积跬步以至千里”,出自战国时期荀子的《劝学》,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知识积累的重要性。
荀子认为学习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需要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没有半步半步的积累,再近的路也无法到达,只有迈开双脚,一步步走下去,才可能走到千里以外的地方;没有小流一点点的汇聚,就不会有江海的波澜壮阔。
学习需要沉下心来,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学懂弄通,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学习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如饥似渴地学习,哪怕一天挤出半小时,即使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
积硅步以至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作文

积硅步以至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作文
标题:积硅步以至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
一、引言
“积硅步以至千里”,这是中国古代的一句谚语,意思是说,只有通过不断地积累小的进步,才能达到长远的目标。
然而,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每一个小细节都懈怠对待,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会是“积怠惰以致深渊”。
二、正文
1. 积硅步以至千里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不能期望一步就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也不能期望一条小溪就能汇集成江河大海。
同样,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也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想要学好一门语言,我们就需要每天坚持学习,即使每次只记住几个单词,但是日积月累,我们就可以掌握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这就是“积硅步以至千里”的道理。
2. 积怠惰以致深渊
与之相反的是,“积怠惰以致深渊”。
如果我们总是对自己要求不高,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态度敷衍了事,那么长此以往,我们的能力和素质就会逐渐退化,最终可能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
比如,如果一个学生总是认为自己的作业可以明天再做,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就可以了,那么他可能会在学业上不断落后,甚至最后可能面临留级或者退学的风险。
这就是“积怠惰以致深渊”的后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积硅步以至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这两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态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避免陷入失败的深渊。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忽视每一次的小进步,也不要放过任何一次的怠惰行为。
积跬步而致千里,积小流汇成江海(麻茶沟德育工作交流材料)doc

积跬步而致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郜红元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能参加这次小学德育工作会,并在此发言,让我深感荣幸,备受鼓舞,我交流的题目是《积跬步而致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
偏僻的麻茶沟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我们那里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面对不谙世事的小学生。
我们只有探索规范的、人性化的管理方法,总结爱生如子的育人经验,我们认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应该在“细”字上做文章;在“严”字上下功夫;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面对社会现实环境。
我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方面,全体教职工犹如一部新电视剧的编演人员,精心制作了一部德育工作大剧。
在此,我简要的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一、“教室”是我校德育工作的编导室。
我校共有六个教学班。
学生219人,教职工15人。
建校迄今17年,建校以来我们一直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把抓好各班的行为习惯作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每班的墙上都悬挂着统一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宣传牌,张贴着学校统一制定的“三管六不”和“三别四带”的班规。
有定期出版的好人好事宣传栏和安全文明黑板报,有适合各班特色的班训。
学生在班级文化氛围中自然受到品德教育的熏陶。
学校把品德课和班队课的教学内容与班级文化宣传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品德教育。
学生耳濡目染,为全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餐厅”是我校德育工作的拍摄场。
“餐厅”是一个集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细节管理的拍摄场,每年开学,我们就分配大学生带小学生,学生会干部管理公共秩序,在教师的指导和督促中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就连刚刚入学的小学生也不用担心打不到饭,餐厅一派和谐景象。
就在今秋开学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学前班的吴敏小朋友,父母在浙江打工,她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一起长大,老人家舍不得孙子远离他们,希望孩子就在麻茶沟小学读书,孩子的爸妈却要接他到浙江去上学,原因是家距学校太远,住在学校不放心,更担心孩子吃不到饭,为此他们展开了争夺战,爷爷奶奶说:“我们这里老师照顾很周到,尽管放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子成分
1.提问题定主干。“谁或什么”,“做什么或怎么样或是什么”,结果如 何或对象是谁 2.根据位置定枝叶。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制名词或代词的,一般放在主语和 宾语的前面; 状语是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一般用来修 饰谓语,放在句子前,中,后都可以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 分,对做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加以补充说明。 3.助词(的地得)不划入句子成分。 4.碰到否定词“不”“没有”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保留在句子主干里。 5.主谓宾的中心词是并列结构的,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找出来。 6.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应把整个短语保留下来。如“我看见晶莹的雪花 飘落”。句子的主干就应该是“我看见雪花飘落”。
5、省略号: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连用。 6、问号:“第一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第二注意选择 问,全句末尾才用问。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第 四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7、感叹号:“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8、冒号:“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9、括号:“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病句辨析技巧
1.发现介宾短语开头的句子,看是否缺少主语。 2.发现句中有并列短语,看是否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3.发现具有两面意思的词语,如“能否”“是否”“优 劣”“好坏”“成败”等,看前后是否对应。 4.发现句中有否定词,看它们是否因多次否定将意思说 反了。 5.发现代词,看是否指代不明。 6.发现数词和表约数的词连用,看是否造成矛盾。
专题五
病句、标点、排序
课标要求
辨析修改病句。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根据语境进行排序。
考情分析
病句修改是句子考查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从全 国中考试题来看,这种题型考查的范围广。山西近几年 没有考查,不过病句类试题其实是考查语法知识的一种 手段,明白这一点,复习就有方向。另外,掌握常用标 点的作用,对段落中句子的逻辑关系要理清楚,这些知 识都是非常实用的知识。
句子排序的方法
1.将句子先粗略地读一遍,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 选项内容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确定语段的首句。 3.确定语段的尾句。 4.句子分组排除。 5.对比剩余选项中的差异选项。 6.通读一遍进行检验,确定答案。
专题六 修辞、对联、仿写
课标要求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专题三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课标要求
1.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根据语境进行 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 2.根据语境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 语运用的正误。 3.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4.注意叠音词、褒义词、贬义词、拟声词、反义词等重 点词语。
典型例题
7.发现句中有“对”“对于”“关于”看它们是否混用或主客 体颠倒。 8.发现“是”表示判断的句子,看主宾是否搭配不当。 9.发现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看是否犯了不 合逻辑的毛病。 10.发现“不管”“尽管”,看是否将两词误用。 11.发现关联词看是否是关联词搭配不当,关联词错位等毛病。 12.看到动词不放过,看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是否搭配不 当。
(2017山西.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 A.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爱莲说》周敦颐)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击鼓。 (《左传.曹刿论 战》) C.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杂说(四)》韩愈) D.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闻,见闻,知识。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考情分析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这两年都是通过古诗文来考查的, 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而且都给出具体的语境。 预计2018年这类试题的考查形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备考建议
对于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要尽可能地在理解文章的基 础上,来揣摩和理解词语的意义。我们在复习中应该总 结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熟记常用的关联词语。
考点一:修辞的判断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应能识别比 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反问、反复八种 修辞手法,并能理解这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近几年此考点主要在文言文和现代文中结合其他考 点符合考查,题型为简答和选择。2017年4题D项辨析是 否运用了比喻修辞,2015年11题在课外文言文中考查对 偶句及其赏析。
专题四
语法知识
课标要求
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 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典型例题
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B)(2分) A.结尾处“谢谢你,再见”中的“你”指的是“那个站在最绚 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 B.“青春是那么美好,在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当中,我们拥有 独一无二的记忆。”这句话中的“那么美好”和“独一无二” 两个短语结构一致。 C.文中括号内可填入的关联词依次是“不管”“都”。 D.“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 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叫 青春”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汉字演变)
(2017 山西3题2分)读材料,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C )
A.现在使用的汉子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的。 B.甲骨文的“春”,写作“”,表示经过了万物凋零的季节, 阳光普照,种子苏醒破壳,扎根生长,林野遍布新绿。 C.汉子的构成方式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春”和 “洋”两个字是形声字。 D.隶书确定了汉字以水平垂直线条为基本元素的方形结构
典型例题
(2017.山西)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C )。(3 分) A.窈窕(tiǎo)淑女,君子好逑(qiú )。(《诗经.关雎》) B.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 ),回车叱(chì )牛牵向北。 (《卖炭翁》白居易) C.曲(qū)每奏,钟子期辄(zé )穷其趣。(《列子》一则) 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 )曳屣(xǐ),行深山巨谷中。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考情分析
字音和字形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考查内容这两年都 是从古文中选择。现代词语读音一般以多音字、易误读 字和双声叠韵词的读音为考查重点。字形方面要关注成 语中的易错字和生活中的易错字,还有字的构造和演变 常识。
备考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已经给我们做了明确的要求,应该以教材为
基础,熟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的读音,同时了解一些有关 拼音的常识。 古诗文中生字词的读音仍然是重点复习内容,必须在理解古诗 文的过程中记忆。 对于多音字,应该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析汉字的意义。 对于形似字,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辨析它们的区别。还应了 解汉字的构造,掌握常见字的笔顺、笔画,辨析形声字的声旁 和形旁。
备考建议
1.辨识一般病句,会修改病句。 2.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及作用,熟练使用标点符号。 3.根据语句的信息和逻辑关系,准确地为杂乱的句子排 序。
常用的标点符号及用法
1、顿号:“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并列谓和并列补, 中间不要去打顿。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概数约 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2、分号:“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号。”分号一 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 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3、引号:“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 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4、书名号:(1).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名、 文件名、戏曲名、歌曲、电影剧作、绘画作品等用书名号。 (2).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
汉字与书法鉴赏 字音与字形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语法知识 病句、标点、排序 修辞、对联、仿写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专题一 汉字与书法鉴赏
课标要求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 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写字姿势正确, 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016 山西4题2分)下列读图信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 汉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B. 汉字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C. 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对我们理解和辨析形近字有帮助。 D. 汉字的字形和字义完全没有关系。
汉字欣赏
(2017.北京)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 “ (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 泉铭》选帖,完成(1)—(2)题。(共5分)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楷体(字体),其中“武”字第7笔的 “ (斜勾)”体现了“险而劲”的特点。(2分)
词性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名词能用数量词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不行。 形容词可以用副词“很”修饰,名词和动词不行。 动词作谓语时能带宾语,还可以用副词“不”修饰。 名词一般不能,形容词也能用副词“不”修饰。
短语结构
并列短语可在短语中间加“和”,两个词语可以互换位 置,短语的意思没有变。 偏正短语可在短语的两个词语之间加“的”或“地”。 主谓短语可在两个词语中间加“是”,句子意思不变。 或者用“什么+怎么样”来判定。 动宾短语可以用“怎么样+什么”来判定。 后补短语先判定第一个词是动词或形容词,然后用“什 么+怎么样”来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