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2010-2011上学期)塔河五中刘红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过程及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轮船、蒸汽机车等重大发明;法国工业革命、美国工业革命、德意志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2、德育目标:

通过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通过对工业革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只有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才能取得巨大成就。

3、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及影响,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提高学生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

2、难点: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新授部分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2、条件:①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②劳动力:圈地运动

③资源:丰富的煤铁资源,海外原料④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

累的技术⑤市场:海外市场的扩大——————可能性

二、工业革命的过程:

1、什么叫工业革命?

所谓的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在生产领域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2、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重要的新机器、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

②、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③、首先在棉纺织业进行,各部门之间相互促进,产生连锁反应。

④、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

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①、棉纺织业为新兴的工业部门,受旧习惯束缚比较少,

②、对新方法采用比较容易,

③、棉纺织业比较集中,也比较容易改变为机器化大生产,

④、棉纺织品价格低廉市场需求量大。

4、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1765 珍妮纺纱机英国哈格里夫斯

1785 改良蒸汽机英国瓦特

1807 轮船美国富尔顿

1814 蒸汽机车英国史蒂芬孙

5、工业革命的扩展(法、美、德等)

(1)法国工业革命(不利因素):

①中小企业大量存在——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困难

②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劳动力相对缺乏

③高利贷资本发达——工业资本相对缺乏

(2)美国工业革命:(有利因素)

①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②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之害

③大量移民涌入,提供劳动力,

④移民带来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

(3)德国工业革命——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四)、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及影响。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迅速改变着世界面貌。 2、教学难点:理解垄断组织出现的必然性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主学习】 1、电灯发明和使用: (1)1866年,德国人________研制发电机成功。 (2)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_________也制造出来。不久出现了集中供电的_______。输变电技术也日益完善。 (3)电灯、电车、_______、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__________”。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1)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_________相继问世。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 (2)人们在用内燃机驱动火车和________的同时,还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_______和飞机。 3、化学工业的建立和发展 化学家们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燃料、________、药品、炸药和__________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4、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由于炼钢技术的改进,钢产量大幅提高,在________和建筑业中,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钢材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进入“__________”。 2、生产结构:______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生产组织形式:垄断组织形成。(形成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分别是什么?)原因:(1)工厂规模扩大,资本需求增加,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2)资本家为追求更多利润,调整生产组织形式。 (3)资本主义竞争的优胜劣汰,使生产日益集中 过程: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放弃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影响: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政治:垄断组织干预国家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 对外: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瓜分世界,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4、国际关系:资本主义__________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1)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巨大的生产力,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2)新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3)进行商品输出、掠夺原料的同时,直接输出资本,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

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 姓名:丁胜 学号:1003607008 目录: 一、工业革命前,中国和西欧经济的对比 二、“韦伯疑问”和“李约瑟之谜”的辨析 三、林毅夫教授观点的思考与感悟 四、文化、政治制度因素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内容摘要: 17世纪的中国和西欧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甚至略强于西方,但工业革命却发生在了西欧,这是什么原因呢?本文将从韦伯疑问和李约瑟之谜出发,结合林毅夫教授的观点,将历史对比,从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方面综合分析,论证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的必然性。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同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此后工厂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机发明后被机械化生产取代。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前,中国和西欧经济的对比 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它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这使英国长时间以现代工业的鼻祖自居,从而令许多世界大国汗颜,其中就包括我们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赞叹英国人的开创精神的同时,我们不禁扪心自问: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呢?先来分析一下工业革命产生时中国与西欧的不同 在15、6世纪欧洲形成了以一批科学家为主导的科学热潮,到16、7世纪,以哥白尼的“日心说”为代表,初步形成了与中世纪神学与经验哲学完全不同的新兴科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后经开普勒、伽利略,特别是牛顿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的推动,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正是这些以发现、发明为主的科学家的引导,形成了一种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明的科学浪潮,之后与资本家结合,使这种浪潮引起巨大的产业效应,之后大批资本家跟进、利用,甚至发明各种生产方式,以致生产方式的彻底改变,即工业革命发生。 那么,工业革命发生时的中国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乾隆皇帝的统治时期,是整个清朝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时期。其实在明朝中后期,中国民间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这只出现在个别地区和生产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到了明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揽朝政,残酷地迫害异己、镇压人民。土地集中达到惊人的地步。统治者不断加重对人民的赋税剥削,加上灾荒连年,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环境下资本主义萌芽自然不会得到发展。后来随着农民起义和清兵入关,朝代的更迭势不可挡。连年的战火,使得中国的经济濒临崩溃,所以清朝的前几位君主要做的是恢复农业经济,而不是现实地去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韦伯疑问”和“李约瑟之谜”的辨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必修2 第7 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时代背景 (2)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 (3)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同学们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分析科技是一把双刃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2). 认识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二.教学方法 通过运用归纳法,分析掌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动及环境问题;通过分析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认识工业革命的扩展及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三.教学过程: (带着问题看视频播放。1. 什么是工业革命?2.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发生?3. 最后扩张到哪些地区?)导入新课(利用视频播放导入) 教师讲解工业革命的概念: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它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板书)一、市场的呼唤 (教师引导)假如你是一位18世纪英国的商人,现在你想投资工业,你会首先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1.有资金2. 有工人(劳动力)3. 有技术4.有原料5.有市场6.有国家政策支持?? 教师讲解:⑴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市场: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⑵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劳动力:圈地运动) ⑶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技术: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 ⑷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政权: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多媒体显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背景》表教师:在英国各个工业部门中,最早采用机器并不是在传统工业中,而是在新兴的棉纺织工业部门,这是因为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

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2.5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力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发展。 教学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和影响的理解。 三、自主学习 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 1931年10月21日,全美同时熄灯一分钟,是为了纪念三天前去世的伟人----爱迪生! 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这一刻美国仿佛又回到过去,这才能感受到爱迪生伟大! 你知道哪些爱迪生的发明呢,这些发明主要集中在什么方面呢? 目标导学一:电的应用 思考: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 1、政治制度逐渐趋于完善。——政治基础 2、经济繁荣。——经济基础 3、自然科学的新突破。——理论基础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三)新能源—电力(最显著成就) 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找到了打开电能宝库大门的钥匙.提供了制造发电机的基本原理,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理论。

2、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3、1870年,比利时工程师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电力得以实际利用。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4、爱迪生在纽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发电厂,发电厂利用蒸汽机驱动直流发电机,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5、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制成了实用电话机 6、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通讯技术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逐步取代蒸汽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目标导学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内燃机: 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常见的有柴油机和汽油机,通过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 (1)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煤气内燃机 (2)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3)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研制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2.交通工具: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交通领域的革新 (1)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2)1913年,美国企业家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3)汽车价格大幅下降,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4)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的出现,为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 (5)飞机的产生。 目标导学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化学工业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1)19世纪60-80年代,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

鸦片战争教学案例

历史教学案例 鸦片战争 临猗县第一职业中学解印弟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勾勒出了中国近代史前期资本主义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及侵略战争后列强强加给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主要不平等条约。在反侵略的斗争中,中国军民体现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志,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 一、虎门销烟: 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探讨鸦片战争的背景,需要从战前的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背景入手,在比较中进行思考。 19世纪中叶的中国,既处在清王朝统治的后期,也处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末期,君主专制下的中央集权政治极度腐败,经济上仍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阶级矛盾激化。更为严峻的是,长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国人盲目自大,不能以一个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世界。与此同时,世界却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英国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完成了工业革命,在当时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正是英国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潜在市场。而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外来的商品经济有天然的抵抗力。中国政府坚持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英国倾销其工业产品的梦想破灭,长期以来中国在中英正当贸易中处于出超的地位。一些不法英商遂转而进行非法的鸦片贸易,以求减少中英正常贸易中的逆差所带给英国的损失。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又从根本上断绝了这条罪恶的“商路”。英国遂决意以此为导火索,诉诸武力。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罢了。 二、鸦片战争: 主要叙述中国爱国军民英勇抗击英国入侵,但由于封建制度的根本腐朽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最终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并同英、美、法三国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其重点在于分析以中英《南京条约》为代表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各项条款中,“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反应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而中国社会因此发生的巨变主要体现在社会性质的转变上。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什么说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两个问题。 三、战火再燃: 主要叙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并没有在被迫开放的中国获得它们战前所期望的

从三次工业革命看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精)

从三次工业革命看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1级七年儿科宋跃 1103018 【摘要】科学技术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工具,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无产阶级,城市化进程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无产阶级更加壮大,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更大,城市化水平更高。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制造业、能源等领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关键词】工业革命无产阶级城市化可再生能源互联网 从原始社会的茹毛饮血、使用打制石器、钻木取火,到农耕时代使用铁器、家庭生产自给自足,到18世纪蒸汽机带动的资产阶级的萌芽与发展,19世纪电力驱动下资本进入垄断时代,再到如今信息技术使得地球浓缩成一个小小的“村庄”,人类社会的发展,真可以用“日新月异,沧海桑田”来形容。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更新。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科学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历史前进的轨迹,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蒸汽时代的工人阶级出现和城市化开始 现在普遍认为,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1765年的发明和应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从那以后,以蒸汽机为主要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蓬勃发展。工业革命由若干技术发明群构成,主要有纺织机械技术群、蒸汽动力技术群、冶金采矿技术群、交通航运技术群和机械加工金属制造技术群。这些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资本,同时也使的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进入工厂工作,为工厂主打工。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但是也更加集中。一小部分人(工厂主占有社会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过着奢侈的生活,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的劳动者却无法享受劳动的成果。当时工人们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本课在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教材首先分析了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前提和条件,并介绍了工业革命中的一些成就。课文以工业革命的发生和扩展,讲述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发展推动世界市场发展演进的过程。 [设计理念] 1.学情分析:现在高二年级的历史已进入复习阶段,对于工业革命的相关史事,学生经过新课的学习有所掌握,现在进行复习,总体上说应该会比第一次学习好。课上通过情境创设、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进行质疑、动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2.设计思路:在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有效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发表观点的论坛。因此我在设计和构思本课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着力于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识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各领域取得的成就等基本史实。 (2)认识蒸汽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分析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3)归纳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市场形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学习分析,学生不断提高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等方法,对工业革命中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学生能逐步树立起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启发学生认识:伟大发明创造来源于亲手实验、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学案(高三历史)

第三课时第一次工业革命 [循着线索·理一理] [由表及里·想一想] 1.“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我们应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中这一句话? [提示]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是导致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手工工场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的需要,因此需要工业技术与模式的革命。 2.为什么说英国工业革命既是技术革命也是社会革命?

[提示]①技术革命:引起生产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②社会革命: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大变革,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3.1835年托克维尔谈论曼彻斯特时说道:“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如何理解“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应该怎样正确应对文明转型? [提示]理解:工业文明在取代农业文明的过程中,资产阶级不断加紧剥削工人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应对: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发展;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史论术语·背一背](先填后背) ①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②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③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④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浅谈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启示

浅谈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启示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起源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它以机器取代了人力,以大规模的工厂化劳动取代了个体工场的手工劳动,史无前例地解放了人类的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使人们摆脱了靠人力和畜力进行劳作的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凭借这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一些开始工业化的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原材料市场,倾销其工业品,走上资本主义强国的道路。 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近半个世纪,发达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通过所谓的再工业化不断占领制造产业发展制高点,主导世界产业发展大势。这一阶段使世界统一了起来,因为工业革命需要的资源和劳动力是可流动的,所以促使一些外国人在中国这个资源丰富、劳动力不缺的国家开设工厂,发展产业,这使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还给中国国际竞

争力的提升形成巨大压力,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中国要成为产业革命的赢家,要成为先进发达的世界强国、世界大国,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应对德国工业4.0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浪潮的顶层设计和行动路线图,是建设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信息化与工业化 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等十大领域,推出中国创造、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这也是一个世界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 1.拥有核心技术和质量体系。 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中国应该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质量体系。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在战略性、 前沿性制造领域,中国应该掌握整机或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于这些产品价值链的高端和产业链的 核心环节,同时建立起世界领先地位的生产技术参数体系,构筑国际公认的制造品质量标准体系;在高端制造和主流制造品方面,建立起“中国质量”信誉,打造“中国制造”标签,引领制造领域重要行业的发展方向。 2.拥有享誉全球的著名企业和著名品牌。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优秀品质。 学习瓦特勤于观察和爱思考的良好品质。 二、重点难点 重点:瓦特改良蒸汽机及其作用英国工业革命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二年的历史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认识历史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和观点,所以教学方法主要以启发引导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感知历史资料,在老师的 引导下探究其中的规律,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开成对历史事件的独到的认知。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 应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五、教学媒体 瓦特与蒸汽机等相关图片和动画 PPT课件投影仪

1、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幻灯片6:展示欧洲的旧式织布机,要求学生思考思考:18世纪英国棉纺织业有哪些重大发明,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 幻灯片8:了解识记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和凯伊发明飞梭的史实。 幻灯片9:然后强调,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并提示,工业革命是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 幻灯片10:认识珍妮机。强调是手摇的。 2、让学生进一步罗列出纺纱和织布的技术进步的一 些发明。 幻灯片11:列表归纳英国棉纺织行业的发明中的水力纺纱机(幻灯片12)、骡机(幻灯片13)和水力织布机。可以提示学生注意这些机器的动力。 接着要求学生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明确:织布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纺纱技术的进步,纺纱技术的进步反过来又促进织布技术的进步。 三、学习第二部分内容: 幻灯片14瓦特改进蒸汽机。 幻灯片15让学生说说所知道的瓦特小时候的故事。 之后,提示课文后面也有有关的阅读材料。并笑说,瓦特小时候被讥笑为“神经质呆子”和“懒孩子”可是长大了却成就了这么大的事业。我们在座的有没有也常被同学笑被师长骂的呀?可不能自卑呀,说不定你就是以后的又一个瓦特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瓦特是怎样改进蒸汽机的吧。提示: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之我见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之我见 15世纪末开始,西欧国家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欧美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突破了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的防线,把全世界都囊括在市场经济中。中国在西方殖民者冲击下被迫打开大门,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同时,中国近代工业艰难起步,在三座大山挤压下创造出一些业绩,但不断遭受挫折。同时,西方近代文明也对中国人的物质生活、交通、通讯、社会习俗及大众传媒产生影响。工业革命给当时封建统治的中国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业革命对中国来说具有破坏性 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为了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先是在中国东南海域骚扰,进而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打开,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列强蜂拥而至。 一、政治上,列强对中国的主权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的破坏。如:从割占土地到强辟租界,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外国兵船可任意在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领事裁判权"的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了中国的贸易自主权。列强还不断加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和控制。如: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使清朝中央政府直接处于列强的监视之下;通过总理衙门的设立,控制清朝的内政和外交;列强还帮助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二、经济上,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想把中国变为它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他们对中国的侵略以经济侵略为主。为此他们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机会,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少充足的资金;不断增开通商口岸,侵略势力从中国东南沿海扩大到整个沿海,进而沿长江深入内地;英国人还长期控制中国海关的管理权,确保他们的工业品倾销中国市场和大肆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在中国农民大量破产的情况下,列强还诱骗掠拐华工,贩卖到海外充当苦力。 三、精神上,通过传教布道的方式,进行侵略渗透,想从精神上麻醉中国人民,腐蚀中国人民的反抗斗志。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门户洞开,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西方传教士。许多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通过传教布道的方式,进行侵略渗透,想从精神上麻醉中国人民,腐蚀中国人民的反抗斗志,以配合其政治方面的侵略,巩固其在华的利益。 列强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侵略和破坏,使得中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不断遭到破坏,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工业革命对中国也具有所谓的“建设性” 一、客观上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我们都知道:鸦片战争之前,清朝自诩为"天朝上国",视其他国家为蛮夷,盲目排外,所以政府内没有常设的外交机构,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增多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冲击着清朝统治者的华夷观念,西方列强不愿以外夷身份与清朝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朝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这样总理衙门建立了,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它的设立客观上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

《工业革命》(中图)

《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苏凤 1.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 A.率先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国家 B.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国家 C.强迫清政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国家 D.资产阶级革命最彻底的国家 2.“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D.技术革新促成工业革命 3.工业革命最早出现的工业部门是( ) A.冶金业 B.交通运输业 C.采矿业 D.棉纺织业 4.现在我们家庭中许多家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单位都是“瓦”,这是为了纪念使人类社会步入“蒸汽时代”的英国著名机械师( )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富尔顿 D.史蒂芬孙 5.詹姆士·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40-90年代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某织布厂厂主,1785

年后,他把工厂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詹姆士·布恩搬迁工厂是因为( ) A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 .瓦特改良蒸汽机 C .火车、轮船的出现 D .内燃机的发明 6.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人发明的 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有一首流行于英国十九世纪初期的歌曲:“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地被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歌曲中这家织布店的没落是受到了哪一事件的冲击( ) A .地理大发现 B .资产阶级革命 C .文艺复兴 D .工业革命 8.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争论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与法美两国相比最大的优势,你赞同谁的观点( ) A .甲说: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 .乙说: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C .丙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 .丁说:资产阶级革命最早发生 9.目前,中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一位。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爱迪生 D.史蒂芬孙 10.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 ) ①蒸汽机已用于交通运输 ②工业革命破坏了自然环境 ③促进了城市的兴盛 ④英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 观察下面工业革命时三种机器图片,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的区别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形成 雏形出现——新航路的开辟 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初步形成是由英国开始很快拓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不久,法国和美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拓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大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本国市场,需要销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工业原料也来自于世界各地。资产阶级竭尽在世界各地抢占原料产地是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国际贸易的发展成为形成世界市场的途径。同时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状况,是世界联系的更加紧密。此外,资产阶级还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进行武力战争,使亚非拉等地越来越多的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经济组织方面,促使垄断组织出现,大企业时代来临,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了跨国公司。工业部门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制造、化学工业石油工业等。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生产方式是人类向自然界谋取生活资料的方式 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的区别 科技革命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三个阶段的总称:分为 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时间是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使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几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时间是19世纪最后几十年,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至今,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极大地扩大了劳动对象,使劳动工具自动化、智能化,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得到了局部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是有区别的:的区别在于他们转变为生产力的手段不同,工业革命是经验----技术成果(工具革新)----生产力;而科技革命是科学知识----技术成果----生产力。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都是生产力上的重大发展,两者没有本质上区别,只是所依托的时代和所呈现的侧重感上的差别而已 工业革命有时又称产业革命(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这两个概念之间有区别1),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

《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 《20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2019/10/10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虽说已经学了两年历史,养成了一些学习习惯和历史素养,但还是缺乏对于世界史的了解,需要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搜集课外知识,储备必要的背景知识,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加深对本课的理解与掌握。 二、教材分析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手工工场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于18世纪60年代进行了工业革命。在棉纺织业、动力和交通方面进行了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法美德也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成就及意义,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落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课程标准 学习提示:理解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并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学习要点:瓦特改进蒸汽机;火车与铁路时代的来临;现代工厂制度的诞生。 (三)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解析,确立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合作探究法、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2分钟) 出示图片:新四大发明 我们现在处的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这些发明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你知道吗?科技革命并不是起源于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发生的、有什么成就和影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新课讲授 1、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1)能记住工业革命的开始时间、国家及重大发明。(2)能说出工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3)能感悟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指导学生齐读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2、整体认知:什么是工业革命?(2分钟) 教师出示材料:工业革命前的手工工场和工业革命后的工厂。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导学案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编制:审核:高一历史组领导签字: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引导,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 部掌握。 2、本节重点是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难点是理解工业革命时期人类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1、识记工业革命相关基础知识及重要发明,认识蒸汽机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2、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学习难点】 理解工业革命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自主学习】 1.工业革命为什么从棉纺织业开始?结合课本P31页表格,说说这一时期的棉纺织机器存在什么局限性? 第 1 页共4页

2.蒸汽机比起人类原来使用过的原动力来,它有哪些优越性? 3.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 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为什么? 【合作探究2 】:为什么技术革新首先出现在棉纺织业中? 【合作探究3 】:结合课本知识,分组讨论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怎样剧烈的变化?提示:(1)生产组织形式(2)生活方式(3)阶级关系(4)社会意识(5)世界市场 【思考探究】 材料: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那么,工业革命后,英国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给中国带来那些影响呢?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第 3 页共4页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概念和内容及特点。说明电作为新能源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及对世界的影响。知道并了解本茨和莱特兄弟是世界著名的发明家。能够列出本茨和莱特兄弟的主要发明,简述汽车和飞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培养分析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的文字、图片或者其他资源,展示电气时代的特征和科学家的贡献,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通过阅读与学习,制作“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表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电气时代的来临对世界的深刻影响,感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认识汽车和飞机的发明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和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能源领域的巨变,电的发明,汽车、飞机的发明。 教学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评价,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授课过程:1、导入新课: 在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中,我们学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下面我们来回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主要能源是蒸汽,因此被称为“蒸汽时代”,动力机是蒸汽机,以它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是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社会面貌。在它发生后一百多年,世界再次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今天就来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2、讲述新课: 它包括电气时代的来临、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先阅读“能源领域的巨变”、根据课文完成表格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为能源,被称为电气时代,动力机为内燃机,交通工具是本茨发明的汽车、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第二次工

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电的广泛使用是它最大的特点。从那时起直到今天,我们的生活和电密不可分,电和使用电的电器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可以说人类社会已经离不开电。 现在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电,没有了这些电器,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比如说:没有电、电灯,晚上如何照明?没有了电话,你如何和远方的亲戚通信? 我们已经知道这些电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提高生活质量,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一旦没有了电和电器,许多我们以往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将会消失,许多原本轻而易举就可以办到的事情变得困难重重。由此可见,电和电器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所以当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发明并开始广泛使用电之后,人们把这一时代称为“电气时代”。 不过电和电器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困扰。比如:发电站利用煤炭、石油来发电,所带来的能源消耗、空气污染问题,我们使用过的旧电器变成了电子垃圾,它们如何无害的处理?这都需要我们把它们逐步解决。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电和电器的广泛使用使我们进入电气时代,这是人类文明取得的巨大进步。 在“电气时代”取代了“蒸汽时代”,而在“蒸汽时代”广泛使用的动力机“蒸汽机”也随之被“电气时代”的动力机“内燃机”所取代。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影片,看看蒸汽机如何被内燃机取代,而使用内燃机的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又是如何发明的? (播放影片) 从影片中我们知道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的转变,许多象奥托、戴姆勒、本茨这样的科学家耗尽了毕生的心血,人类前后花费了近200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燃料的改变起了推动作用,从固体-煤炭到气体-煤气到液体-从石油提炼的汽油、柴油。燃料的改进促使人们不断改进动力机,最终发明高效、实用的内燃机,最终由本茨首先把它运用到汽车上。 卡尔本茨先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后来他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制造厂。1926年它同戴姆勒汽车制造厂合并,成为今天著名的汽车制造集团戴姆勒-本茨汽车公司。 在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后的最初的几十年间,汽车造价高昂,成为少数富裕人群的奢侈品,成为身份的象征。这种情况到了1913年由福特打破,他的汽车公司采用流水线装配工艺,提高产量,降低价格,使汽车成为大众所接受的普通商品。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课标:2-3-4 列举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描述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解读: 1、掌握工业革命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蒸汽机在工厂生产中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和影响。 2、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3、了解工业革命时代重要的发明家和科学家的成就,体会他们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的作用,进而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教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工业革命”这个历史事件却了解不多;此外,因教材内容比较简略,需要通过设计各种情景,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形成比较直接和感性的认识的基础上,感悟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首先发生于英国的原因及影响。要求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有一定的整合,而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谈工业革命影响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视野和概括能力,对学生要求较高,通过各种情景活动作铺垫,使学生真正理解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 【学习目标】 1、知道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知道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2、掌握工业革命的完成情况,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3、通过学习,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工业革命的发明家及其创造发明,理解这些发明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过程与方法:分析相关资料,知道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及其工业文明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工业革命时代重要事件和人物对推动社会变革的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工业革命的发明家及其创造发明,理解这些发明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知道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学 1、什么是“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什么时候开始? 首先在哪个国家哪个行业发生? 什么时候结束? 3、工业革命过程中有哪些科技发明?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 5、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课堂导入 图片出示:英国世博会照片→梁启超图片及内容→同时期中国传统劳动方式 教师导入:(PPT)163年前,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伦敦举行;(PPT)112年前,中国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他的一本书中写到:他梦想中国迟早也召开一届世博会。为什么呢?面对50年前在英国就已经成为现实的世博会,梁启超梦想着、憧憬着?(PPT)因为那时英国已经领先于我们,而同时期的中国仍处在传统农耕文明的发展轨道上,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中已经落伍。英国又是因何而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工业革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变革世界的引擎:工业革命。(板书标题) 三、工业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