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英汉思维对比与翻译

合集下载

思维模式对比视角下的英汉翻译

思维模式对比视角下的英汉翻译

析 , 象与抽 象 , 体 与 客 体 , 蓄 与 直 率 , 觉 与 逻 辑 思 维 的 对 比 , 具 主 含 直 阐述 英 汉语 思 维模 式 的 差 异 。 翻译 过 程 中 , 了解 英 汉
思维 模 式 的基 本 差异 , 极 的 进 行 思 维 模 式 的 调 整 和 转 化 , 以促 进跨 文化 交 际 的顺 利进 行 。 积 可 关键 词 : 维 模 式 对 } 英 汉翻 译 ; 换 与 调 整 思 匕; 转
黔 南 民族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 1 年 第 1期 01
思 维 模 式 对 比视 角 下 的 英 汉 翻 译
李 冰
( 平顸 山 学院 公 共 外语 教 学部 , 南 平 顶 山 4 7 0 ) 河 600
摘 要 : 言是 思 维 的 主要 载 体 和 主要 体 现 形 式 。 文章 以 思 维和 语 言 的 关 系 为 出发 点 , 过 整 体 与局 部 , 合 与 分 语 通 综
l h f t e dfe e c sb t e ngih a t Chn s h u h at r s i t h i r n e ewe n E l n i i e e t o g tp ten . g e s
Ke od :ot sv tde huh a en ; nlh—C ieet nlin ajs et n hfn yw r scnr t es i i togt t rs E gs ai u su pt i hns as t ; d t n adsiig r ao u m t
语言 和思维具 有密 切 的关 系。 “ 思维 方 式 、 思维 特 征 和 思维 风 格 是 语 言生 成 的哲 学机 制 。语 言实
际上是 紧紧地附 着在思 维这 个有 无 限 纵深 基 础 上 的结构 体 。 ( ” 吕叔 湘 ,90 因此 , 言 是思 维 的 主要 19 ) 语 载体和 主要 体现 形式 , 也是 人们 用来 表达对 客 观事物认 识 的工 具 。人类 的思 维具 有共性 , 同的思维 能 共 力 和思维 规律使 不 同民族对 同样 事物 可 能取 得共 同的认 识 。然 而 , 由于英 汉 民族 不 同 的历 史 、 理 、 地 社 会 环境 , 同的文 化价 值观 以及 某些语 用原 则 的程式 化造 成 了汉 英两 个 民族不 同 的思 维模 式 。语 言体 不

英汉语篇思维模式差异对翻译能力影响的研究

英汉语篇思维模式差异对翻译能力影响的研究
2 研 究 方 法
我认为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于原文理解和译
文 内容及表 达方式有很大影响作用。
我认为汉语 注重话题 . 在翻译 时. 句子主题/ 速题 40 .6 关 系不能完全与英语的主谓语结构等同起 来。 我认为语篇逻辑连接能力和翻译能力的高低密 切相关。 4 1 .7 .4 5 3 .0 7 0
思 维 模 式 差异 成 为 影 响 翻 译 能力 、 翻译 方 法 和 质 量 的 重要 因素 。
种 提 高 外语 能力 的手 段 ,导 致 学 生对 自身 翻 译 能力 缺乏 正 确 的
认 识 和 评估 。然 而 , 查 数 据 ( 下 表 ) 调 见
i 问卷题项 平均值 标准差
必须 深 入 研究 与语 言 与 文 化 均 有密 切 关 系 的 思维 方 式 。”1 决 f l 它
定着 人 们 “ 待 问 题 ” 方 式 和方 法 。 翻译 实 践 中 , 为翻 译 的 看 的 在 作
基本 单 位 ,语 篇 所 体 现 的 思 维 特征 对 于 学 习 者 的英 汉 互 译 能 力 往 往 会 产 生 干 扰 和 负 迁 移影 响,如 果 忽 视 两 种 语 言 的 思 维 模 式 差 异 ,会 使译 文 受 众 对 于 译 文 的反 应 无 法 达 到原 文 受 众 对 原 文 的反 应 的对 等 , 阻 碍 了文 化 的传 播 , 影 响 了译 文 的可 读 性 。 这 也
摘 要 : 汉语 篇 在 结 构 上存 在 差 异 , 英 而这 种 差 异 则反 映 了英语 的直 线 性 思 维模 式和 汉 语 的 非 直 线 性 思 维模 式 。 在 翻 译 中 . 如 果 忽视 了这 种 差异 , 会影 响译 文 的 可读 性 。 维模 式 是 影响 翻 译 能 力 的 重要 因素 。 文 对 中 国地 质 大 学英 语 专 业 学 生 则 思 本

英汉翻译中的思维转换及技巧

英汉翻译中的思维转换及技巧
be ne plr d p e iusy b c e c e a d n bo tt mp c e x o e r vo l y a ad mi sr g r i ga u hei a t
h s b e x lr d p e iu l y a a e c : . a e c s r. a e n e p oe r vo s b c d mi s 5Ac d mi s i e y
pef r a emo t rn fBu ie sL n 4. et n i nbewe n… ro m nc nioi g o sn s i k: T e so t e h
sr n is a d t e p r r n e mo i rn fBu ie s L n a t g t n h e o ma c n t i g o sn s i k h s o e f o
3宗教 信 仰 的 差异 .
具 有 几 千 年 历 史 的 中华 民 族 与 佛 教 、道 教 的关 系甚 为 密
切 , 也 在 人们 的 1常 习语 里 颇 为 常 见 。如 :借 花 献 佛 ” “ 这 3 “ 、l 临 时 抱佛 脚 ” “ 得 了 和 尚跑 不 了庙 ” “ 高 一 尺 ,魔 高 一 丈 ” 、跑 、道 、 “ 经 地 义 ” “ 龙 天 子 ” 习 语 . 与 佛 教 、 教 有关 。 天 、真 等 都 道 而在 英 语 国 家 , 其 是 英 美 国 家 , 们 信 奉 的 主要 是 耶 稣 基 督 , 尤 他 因而 英 语 里 很 多 习 语 也 是 与 基 督 教 相 关 的 , 比 如 : o l s o . G dbe u sy ( 帝 保 佑 你 )g el( 地 狱 去 )G d e shs h e 上 ,o o l 下 th ,o l oe ohl h pt w p te evs( h msl . 自助 者 , 助 也 )Ma rp s sG d i o e. 事 e 天 , npo o e , o s ss( d p 谋

论英汉民族思维模式差异及其语言翻译

论英汉民族思维模式差异及其语言翻译

1 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 性, 而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则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 这种不 同的侧 重和选择 , 都直根于各 自的民族文化土壤。
用的却是综合法 。中国传统哲 学孜孜追求 的是人与人 , 人与 自
这 两 种 不 同 的 思 维方 式 ,对 英 汉 语 的结 构 形 态 产 生 了 不 同 的影 响 : 析 型 的 思 维 方 式 使英 语 具 有 明显 的词 形 变 化 , 分 形
言 表 达 形 式 的多 样 性 。翻 译 过 程 是 思 维 活 动 的过 程 , 维 的共 f edyicm s ( 思 o t a o e. 聪明人 防患于未然 , r h t 愚蠢 者临渴掘井 。)
性 , 民 族 性 。 正是 这 种 个 性 所 形 成 的语 言 形 式 上 的差 异 , 即 构 hv enscic g eac u ai .有 些时装设技师为 aebe ar i ,d gnet adct ( i fn o y
的, 思维对语言的作用是决定性 的; 思维方式 的不同决 定了语
性是 翻译 的基 础 。人 类 思 维 不 仅 具 有 共 性 , 同时 也 必 然 具 有 个
( ) so rprs o ew r;bto yl vst os 1 Wi m peae rh o t u l ae ew r d f t s fl e h t ( ) nl ewt l etrnsi ah n fw&es einr 2 I i i a st d nf i ,a e n h t e so s ds es g

英汉思维方式与语言逻辑 比较
长期 以来 ,人们一直习惯于 用东西方对峙 的两分法来 描 思维的英美读者来说 , 词义明确、措词 简练 ; 但对 于习惯于具 述其思维方式 的差异 ,东方 民族的思维方式被描述为 “ 整体 象思维 的中国读者来说 。必须将这 些抽 象名词所表达 的抽象 的” “ 、 辨证 的” “ 、 具象的” “ 、 主观 的” “ 和 模糊 的” 而西方民族 概念具体化 。才符合汉语读者 的思维 习惯和 汉语遣词造句的 ; 的思维被描述为 “ 具体的” “ 、 分析的” “ 、 抽象 的” “ 、 客观 的” 和 行 文 习惯 。 “ 精确的” 东方重综合 , 。 西方重分析 。 东方人是本体 的, 注重 整 体和谐 , 强调从 多归一 , 而西方人是理性 的, 重视分析原则 , 强 2 .综合型思维与分析型思维 分析型思维 和综合型 思维是人 类思维 的两种基 本形 式 ,

英汉句式对比与翻译

英汉句式对比与翻译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earth, China plays in world
affairs a role that can only grow more important in the
years ahead.
-- Jimmy Carter
Trunk line: S + V + (O) Branches and sub-branches : Adverbials and attributes
• 这样的英语句子,结构显得过于松散了,变成汉式英语而非典型地道的英语句子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 英汉句子的差异:形合与意合 •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给译者带来一定的障碍。将一个重形合的
语篇译成重意合的语篇,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将形合的特点迁 移(transfer)到重意合的语言中。 • 翻译中译者面临的困难很多,但句型结构的迁移是最大的障 碍。现在不少译者的译文充斥着英语的句法结构,甚至还美 其名曰“忠实于原文”,这种观念实在有害。
• 英语的结构性就很明显,如:
• It is a curious fact, of which I can think of no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 that enthusiasm for country life and love of
• Because there is a great distance and there are not enough transport facilities, the rural world is isolated. This isolation has become more serious because there are not enough information media.

英汉句子比较与翻译

英汉句子比较与翻译

01
傅雷: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
汉语学家王力: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所以中国语法以达意为主。 英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中国人写文章却往往化整为零。
1
2
3
5
这个问题必须予以处理。
6
This matter must be dealt with.
7
无被动助词
1
看似主动,但在主谓关系上却有被动含义,这种语言现象在汉语中大量存在。
2
例句:
3
那里讲什么语言?
4
What language is spoken there?
5
这个任务必须按时完成。
6
This task must be fulfilled in time.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is computer.
这台电脑没有什么毛病。
2 –ible, -able 结尾的形容词作定语,与every, the only或形容词最高级连用来修饰一个名词时,也常需后置。 The doctors have tried every way possible. 大夫们已经试过各种可能的办法了。 They had the greatest difficulty imaginable getting there in time. 为了能及时赶到那儿,他们克服了极大的困难。 It is the only wild berry edible here in this area. 它是这个地区惟一能食用的野莓。
I worked very hard on this book.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作者:项琳琳来源:《校园英语》 2020年第14期文/项琳琳【摘要】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两种语言在选词、句子结构以及语序衔接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因此,相关翻译人员需要在清楚掌握两者不同之处的前提下,在翻译过程中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本文就中英思维方式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究翻译过程中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

【关键词】中式思维;英式思维;翻译;转换【作者简介】项琳琳,大连外国语大学。

一、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分析1.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

作为人类思维的两大基本形式,整体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分别是中西方民族秉承的思维模式。

中式思维强调“天人合一”,注重个人领悟和时间顺序,重视综合、概括和整体;而英式思维将人与事物分隔开,强调形式一致与逻辑分析,重视独特与个体。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有所体现。

汉语重意合,众多短句只需要按照思绪或时间顺序罗列,用逗号连接即可。

而英语重形合,英文有严格的句工结构和语法规则,各短句之间需分清主次。

另外,模糊概括的用语常出现在汉语中,而细腻具体的用语常出现在英语中。

例如,“bulge, protrude, stick out, jet out, swell”等词都译为汉语中的“突出”,可它们却暗指不同的突出物和突出方向。

在汉语中,“突出”一词可用于任意语境;而在英语中,则需要根据不同语境选择不同的词语。

2.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英式思维重视抽象概念,而中式思维更重视具体概念并视其为抽象概念的基础。

中英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用词上,两种语言会选用不同的词性表达同一个意思。

英语多选用表示静态和抽象的名词和介词,而汉语则常使用表示动态和具体的动词。

对于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翻译时需要转换遣词造句的习惯。

如“加快建立”译为“speed up the establishment”。

其中,“加快”为状语,“建立”为动词。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翻译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翻译

三、汉英词汇视点差异
汉英两民族在思维上差异,表现在语言思维视点上也有 差异——从不同的思维视角来看待同一事物 。其具体差 异如下: 1.汉英修饰词的转换 A. 有时英语修饰词与汉语相反的情况: 抢险车 a breakdown lorry (不等于 a lorry that has broken down) 防暴警察 riot police (即 anti-riot police) 消防队 a fire brigade 打九折 a 10 percent discount 寒衣 warm clothes 候机室 the departure lounge
汉语词义的模糊性有其优点,有利于词汇的组合与 灵活运用,但在英译时,由于汉英在形象与喻义、所指 与内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稍不注意便可能导致语义不 准确。
1.形象与喻义 形象与喻义
如: (1).现在的问题时抓“落实”,以确保已出台的政 策措施全部到位。 从字面上看,英语的“抓”, “出台”, “到位”都不合此 上下文,这是汉语的形象表达,在译文中要用“使生 效”、“实行”和“执行”才能将英语实际意义表达出 来呢? To ensur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es and measures already introduced, the question now is how to bring them into effect.
自学 teacher himself (a self-taught student)
E. 观察事物的角度或联想意义不一样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着眼于人所在的位置 随手关门——着眼于手 lie on one ‘ s back ; lie on one ’ a stomach -一以后背为准; 仰卧;伏卧一一以面向为准 胆小如鼠 as timid as a rabbit ; 蠢得像猪 a s stupid as a goose 雨后春笋 be like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 F.词语的排列顺序不同 前后back and forth 新旧old and new 冷热hot and col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