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博_近代史1—3道讨论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部编历史材料题附解析解析

九年级部编历史材料题附解析解析

九年级部编历史材料题附解析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改变不过是四十年代英国革命的完成。

显然,资产阶级、新贵族与王权的妥协是他们之间尖锐斗争的产物。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图采用和平的手段和合法的形式把王权改造成维护自己利益的工具……改变后,英国的资产阶级专政稳定下来,以议会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决定了一百年间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庄建镶《评英国1688年政变中资产阶级、新贵族与王权的妥协》材料二: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

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

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因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三:纺织工业、采矿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堞和矿石。

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

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有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1688年政变"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以议会为核心的政治制度”的名称。

(2)材料二中“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与哪位人物进行技术革新有关?“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指的是什么时代?(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路的出现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指出标志着铁路时代开始的历史事件。

2.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

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

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期中论述题专项练(九上第1-5单元)(解析版)【统编版九上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考点梳理+过关提升练】

期中论述题专项练(九上第1-5单元)(解析版)【统编版九上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考点梳理+过关提升练】

期中论述题专项练(九上第1-5单元)1.(2022·吉林长春·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态下,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逐渐出现较多的交往,既有战争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来、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正是由于这些交往,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都在向外扩散。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1)依据材料及所学,概括古代世界文明发展的特征。

(2)依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上述五种文化传播的史实各一项,对此观点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答案】(1)特征:相对孤立闭塞;文明发展多元;文明交往有暴力、和平等多种方式;区域文化不断向外扩散。

(2)本题是开放性问题,只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如:根据材料“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态下,……,逐渐出现较多的交往,既有战争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来、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正是由于这些交往,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都在向外扩散。

”结合所学知识,可提炼一个观点: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

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解析】(1)根据材料“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态下可得出相对孤立闭塞;根据材料“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逐渐出现较多的交往……。

”可得出文明发展多元性;根据材料“既有战争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来、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可得出文明交往有暴力、和平等多种方式;根据材料“正是由于这些交往,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都在向外扩散”可得出区域文化不断向外扩散。

(2)本题是开放性问题,只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如:根据材料可以从“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提出观点。

【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应该表扬。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2)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种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凡尔登战役。

(2)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主要参战国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势力范围。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2.某班同学开展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研究,下面是他们搜集的材料,现邀请你参与共同探究。

材料一:如下图——《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1)地图中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凯末尔革命爆发于图中的处。

材料二:但无论如何……纵然欧洲的外交家们能再次吹熄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那也只可能是避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20世纪初发生世界大战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的。

202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练习题【精华】

202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练习题【精华】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中国梦”【考点梳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含义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自由化时间19世纪60——90年代()年()年()年开始政治派别地主阶级()派资产阶级()派资产阶级()派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人物奕?;曾()、李()、左()、张()()、()、谭嗣同()()()()()思想主张或者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君主立宪)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报刊略《》《》《》目的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反对封建思想,宣传民主和科学历史作用和功绩1、引进了西方先进的(),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

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培养了()。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开辟了道路。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是一次救亡图存的()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2、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客观上起到了()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制,使()的观念深入人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运动,启发人们追求()和(),探索()的真理,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相同点都是向西方学习,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考点落实】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奕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下列各项中,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近代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汉阳铁厂C、轮船招商局D、湖北织布局2、洋务运动的开始和结束都各自对应了一场战争,它们分别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九年级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综合材料题附答案

 九年级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综合材料题附答案

九年级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综合材料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民大会由年满20岁的全权公民组成,大约每10天在雅典卫城召开一次会议。

在会上,公民都可以登台演讲,对事关国家的议案发表自己的意见。

材料二:元老院由300名元老组成。

元老或是贵族显要,或是退职高官。

元老院拥有军事领导权、外交权、财政权和宗教监督权,实际上是国家最高的行政和监督机构。

执政官有两人,是共和国的首脑和军事统帅,由选举产生,权力均等,任期一年。

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分别是哪两个国家的什么样的机构?(2)这两个国家的统治存在着哪些异同?(3)材料一的民主存在着哪些局限性?2、阅读下列材料:法典规定,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要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

(1)上述材料和图片(右图)反映的是世界古代史上哪个国家的哪部法典?(2)该法典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或价值是什么?(3)从法典内容看,它实质上维护的是谁的利益3、改革是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在日本历史上有两次成功的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

请回答:(1)日本大化改新时在位的天皇是谁?(2)这次改革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3)日本改革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对中国哪个朝代的封建制度的学习?这对中国今天的发展或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世界在发生巨变。

在神学笼罩的黑暗中,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勇敢地探险者找到了沟通世界的新航路,腐朽的封建城堡在风雨中动摇,资本主义新时代即将到来。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二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着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荷兰、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摘编自白海军著《2049,相信中国》(1)材料一中“思想文化的巨人”有哪些?(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创了现代全球化”,回答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创新作业本八年级历史部编(上) 第1单元 第1课

创新作业本八年级历史部编(上) 第1单元 第1课

死)——广州城北的四方炮台——厦门、定海、宁波—— 吴淞(__陈__化__成___牺牲)——镇江——南京下关江面
结果 1842 年 8 月初,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
知识清单
突破探究
一课一测
《南京条约》的签订
时间
1842 年 8 月
中英 《南京 条约》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
知识清单
突破探究
一课一测
(2) 材 料 二 中 的 “ 运 动 ”“ 战 争 ” 指 的 是 哪 两 个 历 史 事 件?有人说,没有这场“运动”就不会有这场“战争”。你同 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运动”:虎门销烟;“战争”:鸦片战争。不同意。英 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林则徐的虎门销 烟只是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知识清单
突破探究
一课一测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
知识清单
突破探究
一课一测
第1课 鸦片战争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
知识清单
突破探究
一课一测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走私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 已经进入__资__本_主__义___时代,__英____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一课一测
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 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史 上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A )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
http://www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岳麓版高中历史复习课:历史探讨题方法指导 PPT-完美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复习课:历史探讨题方法指导 PPT-完美课件

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看法
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一等 ②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中国近代史 (12~9分)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
①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
二等 (8~5分)
②能够运用中国近代史实实予以说 明,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 (4~0分)
①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 ②运用中国近代史史实不够准确, 逻辑关系不清。
岳麓版高中历史复习课:历史探讨题 方法指 导 课件PPT-精品课件(实用版)
岳麓版高中历史复习课:历史探讨题 方法指 导 课件PPT-精品课件(实用版)
示例三:(从列强侵略扩张消极影响的角度)近代西 方列强对华侵略扩张阻碍了中国的近代代进程。(2 分) 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中国社会的发展边缘化。 (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压制民族工业,中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附庸)(5 分) 西方列强侵略导致中国社会发展衰败化。(传统经济 遗到破坏,但未有变革;列强勒索赔款、商品、资 本输出,造成国家积贫积弱;列强对中国进行军事 政治控制,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分) 示例四:从“建设”与“破坏”两个角度评价列强 侵略的影响。依据示例二、三。 (其它言之有理的,可斟情给分。评卷的基本要求是 观点2分,论述10分)
岳麓版高中历史复习课:历史探讨题 方法指 导 课件PPT-精品课件(实用版)
岳麓版高中历史复习课:历史探讨题 方法指 导 课件PPT-精品课件(实用版)
示例一: 认知态度的变化:西方对中国古代、近代、 当代中国认知态度变化从仰慕到蔑视再到正 视、焦虑。(2分) 说明:①中、西综合实力的变化。古代中国 农耕文明发达,丝、瓷等手工业技艺高超, 产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欧洲。明清以后,中 国政治日益腐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新中 国的成立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西方在古代落后于中 国,进入近代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东方 从属于西方,发展有限。(4分)

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检测1-3-11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高考历史全国版一轮复习检测1-3-11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1-3-11素养测评一、选择题1.(2020·河南九师联盟联考)阅读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A.农民阶级的反封建革命性渐趋衰弱B.思想文化的冲突影响太平天国运动C.传统官本位意识导致太平天国内部党争D.太平天国运动未脱离传统农民起义范畴【解析】如图所示,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后,仍沿用封建王朝政治管理体制,封王称帝,即使在军事达到全盛之后,仍无法避免走向衰弱的命运,故选D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与反封建革命性无关,排除A项;图中信息没有展示出思想文化的冲突,排除B项;官本位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利益划分不均是太平天国内部党争的原因,排除C项。

【答案】D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庞大的军政费用靠攻占城市所得到的库存的金银、没收官绅地主的浮财、各地人民的“进贡”等收入来维持,但收入并不稳定。

后杨秀清等建议“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

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被洪秀全所采纳。

这()A.反映了太平天国的政权性质有所改变B.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有利于巩固当时的太平天国革命政权D.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实施的灵活性【解析】据材料“照旧交粮纳税”说明是太平天国税收政策的变化而不是政权变化,故A项错误;据材料“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可知承认地主土地私有,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故B项错误;据材料由“收入并不稳定”到“照旧交粮纳税”表明太平天国获得比较稳定的收入,有利于巩固当时的太平天国政权,故C项正确;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答案】C3.(2021·三明模拟)“《天朝田亩制度》表现了农民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即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

这种思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有巨大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在实质上又带有反动性”。

其“革命性”主要体现在()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解析】依据题干“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的方案,是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彻底否定,故C项正确;A、B不是“革命性”的主要体现,排除;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是《天朝田亩制度》空想性的体现,不是“革命性”的主要体现,排除D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