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的配制与合理使用
静脉用药调配使用操作规程

静脉用药调配使用操作规程一、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工作流程临床医师开具静脉输液治疗处方或用药医嘱→用药医嘱信息传递→药师审核→打印标签→贴签摆药→核对→混合调配→输液成品核对→输液成品包装→分病区放置于密闭容器中、加锁或封条→由工人送至病区→病区药疗护士开锁(或开封)核对签收→给患者用药前护士应当再次与病历用药医嘱核对→给患者静脉输注用药。
二、临床医师开具处方或用药医嘱医师依据对患者的诊断或治疗需要,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开具处方或用药医嘱,其信息应当完整、清晰。
病区按规定时间将患者次日需要静脉输液的长期医嘱传送至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
临时静脉用药医嘱调配模式由各医疗机构按实际情况自行规定。
三、审核处方或用药医嘱操作规程负责处方或用药医嘱审核的药师逐一审核患者静脉输液处方或医嘱,确认其正确性、合理性与完整性。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形式审查:处方或用药医嘱内容应当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病例书写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书写正确、完整、清晰,无遗漏信息。
(二)分析鉴别临床诊断与所选用药品的相符性。
(三)确认遴选药品品种、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的正确性与适宜性,防止重复给药。
(四)确认静脉药物配伍的适宜性,分析药物的相容性与稳定性。
(五)确认选用溶媒的适宜性。
(六)确认静脉用药与包装材料的适宜性。
(七)确认药物皮试结果和药物严重或者特殊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八)需与医师进一步核实的任何疑点或未确定的内容。
对处方或用药医嘱存在错误的,应当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请其调整并签名。
因病情需要的超剂量等特殊用药,医师应当再次签名确认。
对用药错误或者不能保证成品输液质量的处方或医嘱应当拒绝调配。
四、打印标签与标签管理操作规程(一)经药师适宜性审核的处方或用药医嘱,汇总数据后以病区为单位,将医师用药医嘱打印成输液处方标签(简称:输液标签)。
核对输液标签上患者姓名、病区、床号、病历号、日期,调配日期、时间、有效期,将输液标签按处方性质和用药时间顺序排列后,放置于不同颜色(区分批次)的容器内,以方便调配操作。
静脉输液的操作与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的操作与注意事项1、认真核对药液(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检查药瓶有无破裂,动瓶后对光检查药物质量,有无絮状物、沉淀、混浊、变色)填写输液卡.2、将瓶上的铝盖中心部分启开,2%碘酊、70%酒精消毒瓶塞,必要时加药物,摇匀,并注意配伍禁忌,贴输液卡,套上网套。
3、再次用2%碘酊、70%酒精消毒瓶塞,将输液管和通气管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
4、携用至床旁,向病人解释静脉输液的必要性,解除其恐惧心理,以便合作。
嘱病人排尿,让病人取舒适位。
准备3—4条胶布,放于适当之处。
5、挂输液瓶于架上,反通气管固定在网套上。
6、查对输液卡,核对病人.7、进行排气,用手指挤压茂菲管1/2处时,取下静脉针头的护帽,松开调节器,药液从静脉针流出,排尽茂菲滴管下段管内空气,再次关紧调节器,将静脉针头放入护帽内。
8、选择静脉,在其部位下垫小枕,扎上止血带,用2%碘酊、70%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9、取下针头上的护帽,再次对光检查输液管内有无气体,旋紧调节器.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按静脉注射要求行静脉穿刺。
见回血后将针头再进少许,然后松拳,松止血带,松调节器。
见溶液点滴通畅后,一手扶住针头,一手用胶布固定,盖上无菌纱布,肢体放于舒适位.10、调节点滴速度,根据病人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数,一般成人每分钟40-60滴,儿童每分钟20—40滴。
给病人盖好被子,注意保暖.11、如连续输液且药物间无配伍禁忌时,认真核对后启开铝辣中心部分,用2%碘酊、70%酒精消毒瓶塞,从第一瓶拔出输液管,插入第2瓶内,待输液通畅后方可离开。
12、输液完毕,夹紧调节器,除去胶布,用无菌干棉签按压针眼上方,迅速拔出针头,按压片刻,再次核对。
13、让病人休息,整理用物。
静脉输液的目的:1. 输入液体和药物以达解毒、治疗和控制感染的目的.2. 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和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
补充体液,纠正血容量不足,改善微循环,回升血压。
(医疗药品)静脉用药调配使用操作规程

静脉用药调配使用操作规程一、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工作流程临床医师开具静脉输液治疗处方或用药医嘱→用药医嘱信息传递→药师审核→打印标签→贴签摆药→核对→混合调配→输液成品核对→输液成品包装→分病区放置于密闭容器中、加锁或封条→由工人送至病区→病区药疗护士开锁(或开封)核对签收→给患者用药前护士应当再次与病历用药医嘱核对→给患者静脉输注用药。
二、临床医师开具处方或用药医嘱医师依据对患者的诊断或治疗需要,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开具处方或用药医嘱,其信息应当完整、清晰。
病区按规定时间将患者次日需要静脉输液的长期医嘱传送至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
临时静脉用药医嘱调配模式由各医疗机构按实际情况自行规定。
三、审核处方或用药医嘱操作规程负责处方或用药医嘱审核的药师逐一审核患者静脉输液处方或医嘱,确认其正确性、合理性与完整性。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形式审查:处方或用药医嘱内容应当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病例书写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书写正确、完整、清晰,无遗漏信息。
(二)分析鉴别临床诊断与所选用药品的相符性。
(三)确认遴选药品品种、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的正确性与适宜性,防止重复给药。
(四)确认静脉药物配伍的适宜性,分析药物的相容性与稳定性。
(五)确认选用溶媒的适宜性。
(六)确认静脉用药与包装材料的适宜性。
(七)确认药物皮试结果和药物严重或者特殊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
(八)需与医师进一步核实的任何疑点或未确定的内容。
对处方或用药医嘱存在错误的,应当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请其调整并签名。
因病情需要的超剂量等特殊用药,医师应当再次签名确认。
对用药错误或者不能保证成品输液质量的处方或医嘱应当拒绝调配。
四、打印标签与标签管理操作规程(一)经药师适宜性审核的处方或用药医嘱,汇总数据后以病区为单位,将医师用药医嘱打印成输液处方标签(简称:输液标签)。
核对输液标签上患者姓名、病区、床号、病历号、日期,调配日期、时间、有效期,将输液标签按处方性质和用药时间顺序排列后,放置于不同颜色(区分批次)的容器内,以方便调配操作。
卫生部静脉输液操作规范

卫生部静脉输液操作规范篇一:静脉输液操作规范静脉输液操作规范(一)目的1.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2.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3.输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抢救休克,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
5.输入脱水剂,提高血液渗透压,以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
同时借高渗作用,回收组织水分进入血管内通过肾脏排出,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二)准备质量标准1.着装整洁。
2.用物:(1)治疗盘内盛:一次性输液器、无菌持物钳,皮肤消毒剂(2.5%碘酊,75%酒精)输液溶液,无菌棉签,止血钳,调节夹、网套、胶布、弯盘、止血带、输液下卡、污物缸、剪刀或其它。
(2)输液架,根据需要务夹板及绷带。
(3)查对输液卡及药物,检查好药品质量及配伍禁忌。
(4)口述目的。
(三)操作流程质量标准- 1 -1.持输液卡并携输液架于床旁,对床号、姓名,向病员说明目的,嘱病人大小便。
2.治疗室操作:(1)洗手戴口罩,用一潮湿的纱布擦干净灰尘,再次校对、检查药液(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检查药品有无裂缝,将瓶上下摇动,对光检查药物有否变混,沉淀或有无絮状物出现。
(2)将铝盖中心部分打开,套上网套,消毒皮塞,如需加药即可加入,将输液管及通气管同时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
(3)备胶布三条(分别三、五、七厘米),贴于治疗盘上。
3.病床旁操作:(1)挂输液瓶于输液架上,一手折叠茂菲氏管下段输液管,另一手挤压茂菲氏管,使产生负压,随即放松折叠输液管并横持茂菲氏管,待液体进入茂菲氏管1/3时,直立茂菲氏管,排尽输液管内气体,夹紧调节器。
(2)选择静脉,在预定穿刺点上部约6厘米处扎止血带,然后放松止血带,用2.5%碘酊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待干,扎止血带,75%酒精脱碘,并嘱病人握拳.(3)取下针头帽,使针尖向下,再次排净气体,进行穿刺,见血后平行推进少许,然后三松(松拳、松止血带、止血钳).(4)胶布固定:三厘米的固定针柄,五厘米在针柄上方交叉固定,七厘米盘缠硅胶管后固定,盖无菌纱布于针眼处。
静脉常用药调配与配伍禁忌

速尿: 消化系统类:兰索拉唑、泮托拉唑 其他:力月西、诺扬、参麦、参附、生脉、黄芪、丹参酮、
避光输注药物
1、甲钴胺:见光易分解,开封后立即避光使用 2、两性霉素B :缓慢避光输注 3、尼莫地平:有轻微光感,避免太阳光直射,日光灯下,本品可10h不
溶液的PH值
比如:药物溶液保持稳定常需要一定的PH值, 如ph值升高,去甲(ph3.5-4.5),西地兰 (5-6)的作用减弱或消失.若PH降低,可 是氨茶碱(8.6-9.3)的作用减弱或消失。 当PH相差较大的注射液配伍时易发生变化, 如Vitc(5.8-6.9)与偏碱的氨茶碱溶液混合 时,外观无变化但效价降低,有的则直接 出现混浊。
维生素
维生素C注射液显酸性,PH值5-6,当高于或低于这值,分子中的内 酯环可发生水解,并进一步发生脱羧反应。故避免与氨茶碱、碳酸氢 钠等置同一容器中静脉滴注。
沉淀反应
药物配伍禁忌不仅在输液瓶中,在滴管中也存在, 如:输注头孢哌酮舒巴坦时,在莫非滴管中加入氨 溴索,输液管中药物全部变成乳白色。氨溴索还与 头孢曲松、唑啉、头孢哌酮钠、清开灵存在配伍禁 忌,建议单独使用,或者使用前用生理盐水冲管。 丹参注射液与续用的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混合时, 在输液管中生产沉淀。因此应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或者使用生理盐水冲管。
常用溶媒的PH范围 溶媒
10%GS 0.9%NS 5%GNS 甲硝唑注射液 5%碳酸氢钠 林格
PH 3.5-5.5 6.5-7.5 3.5-5.5 5.0-7.0 7.5-8.5 4.5-7.5
溶液溶剂的改变引起不溶
如:伏立康唑直接用盐水溶解则产生沉淀,乳糖酸 红霉素,可溶于水,在注射用水中稳定,但在 0.9%NS中溶解不良,如果直接用0.9%NS溶解, 则可产生胶状物而不溶。如果将粉针溶于注射用 水中,再加入0.9%NS中,则可顺利溶解。
静脉用药临床使用规范

涞源县医院静脉用药临床使用规范一、总则(一)静脉药物治疗是将有治疗和营养支持作用的药物,如:电解质液、抗菌药物、细胞毒药物、血液、血液制品、代血浆制剂、中药注射剂、营养物质等通过静脉注射方式或加入于载体输液中静脉滴注,使疾病得以治疗,达到缓解、好转或痊愈,它是临床药物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常把静脉药物滴注治疗的方法,称为输液治疗。
(二)静脉药物治疗按给药途径分为静脉滴注和静脉推注两种主要方式。
静脉滴注时,常将一种或数种药物稀释于适当体积载体输液中给予;静脉推注时,药物通过注射器给予。
混合在一起的药物品种越多、浓度越高其发生配伍禁忌或相互作用的概率就越大。
(三)静脉药物治疗按药物的种类分为全静脉营养治疗、细胞毒药物治疗、抗菌药物治疗、普通输液药物治疗和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治疗等。
二、静脉用药的适应证(一)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用于治疗烧伤、失血、休克等。
(二)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用于各种原因的脱水、严重呕吐、腹泻、大手术后、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
(三)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
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不能经口摄取食物、鼻饲不能得到足够营养等。
(四)输入药物,达到解毒、脱水利尿、维持血液渗透压、治疗疾病的目的。
用于食物中毒、药物或农药中毒、脑水肿、强心升压、抗癌等。
(五)严重或急性感染需要静脉途径给予抗菌药物。
(六)经口服或肌注给药治疗无效的疾病。
(七)各种原因所致不适合口服途径给药者。
(八)治疗所需,只有静脉给药剂型的药物。
三、静脉用药原则(一)严格掌握静脉用药适应证,尽量采用口服给药途径。
原则上能口服不注射,能肌注不静注。
(二)尽量采用序贯疗法。
病情危急时采用静脉给药方法,病情缓解后立即换用口服药物序贯疗法。
(三)加强无菌观念,规范操作规程。
减少由于处置和操作引起的药物不良事件。
(四)合理控制滴注速度,防治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加强输液监护,注意观察患者对输液治疗的反应,做好发生输液反应的应急准备。
《静脉输液指南》课件

02 静脉输液的准备工作
药物的准备
01
02
03
药物的种类
确保准备的药物与医生开 具的处方一致,并核对药 物的名称、剂量和浓度。
药物的检查
检查药物是否过期,有无 沉淀、变色等情况,确保 药物质量。
药物的配置
根据需要,将药物溶解或 稀释至合适的浓度,并确 保无菌操作。
输液工具的准备
输液器的选择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 需求,选择合适的Biblioteka 液器 ,如避光输液器、精密输 液器等。
为了预防输液不畅,医护人员在配制药物和 穿刺血管时应尽量减少药液的黏度和血管的 阻力。同时,在输液过程中应定时检查液体
流速和针头位置,确保输液通畅。
注意防止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是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可导 致病人死亡。空气栓塞的发生多由于输液装置不严密 或操作不当所致。因此,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医护人 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输液装置严密无漏气。 同时,在更换液体时应注意排尽空气,并让病人保持 平静状态,避免因剧烈运动导致空气进入血管。
。
病人的体位准备
根据需要,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 体位,以便于穿刺和输液。
护士的准备
护士的技能准备
护士的防护准备
确保护士具备熟练的穿刺技术和应对 突发情况的能力。
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口罩、手套等, 确保自身安全。
护士的心理准备
保持冷静、耐心和细心,以良好的心 态面对工作。
03 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
选择合适的血管
《静脉输液指南》ppt课件
• 静脉输液简介 • 静脉输液的准备工作 • 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 • 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 静脉输液的并发症及处理 • 静脉输液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的输液管路管理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的输液管路管理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患者输送液体药物或营养。
正确的输液管路管理是确保输液安全和有效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的输液管路管理,包括输液管路的选择、准备工作、使用过程和结束处理等。
1. 输液管路的选择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输液管路。
一般而言,输液管路由导管、连接管、滴管和注射针头等组成。
在选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的输液需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输液管路,例如,对于需要长时间输液的患者,可以选择长管路。
(2)药物的特性:有些药物对管路材质要求较高,因此需要选择与药物相容的管路。
(3)操作便利性:输液管路的选择应该便于操作和管理,能够提高输液的效率。
2. 输液管路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输液操作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洗手和戴手套:操作人员应该进行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避免细菌污染。
(2)准备管路材料:准备所需的输液管路材料,确保其完整和无损。
(3)检查药物和配液的合理性:检查所需输液的药物和配液是否正确,并核对患者的身份和医嘱信息。
(4)检查管路完整性:检查输液管路是否完整,无漏气和漏液现象。
3. 输液管路的使用过程正确的使用输液管路是确保输液过程安全和有效的重要环节。
在输液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手卫生:操作人员在插入针头和更换滴管等操作前后要进行手卫生,避免细菌感染。
(2)正确插入针头:将准备好的输液针头插入患者的静脉通道,确保插入位置正确,避免血管穿刺和其他损伤。
(3)调节滴速和监测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医嘱,在合理范围内调整滴速,并密切监测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不良反应。
(4)定期更换滴管和注射针头:定期更换滴管和注射针头,避免细菌污染和堵塞。
4. 输液管路的结束处理输液结束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确保输液过程的完整和无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