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抗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恒负荷拉伸试验方法(标准状态:被代替)

金属抗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恒负荷拉伸试验方法(标准状态:被代替)
金属抗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恒负荷拉伸试验方法(标准状态:被代替)

应力腐蚀

1.应力腐蚀的机理:阳极溶解和氢致开裂机理 阳极溶解机理应力腐蚀断裂必须首先发生选择性腐蚀,而金属的腐蚀又受图4所示的阳极极化曲线的影响。以不锈钢为例,增加介质中Cl-含量,降低介质中O2含量及pH值,都会使图4a中阳极极化曲线从左向右移动,这四根曲线分别对应于蚀坑或裂纹区(图4b)的不同位置。应力的主要作用在于使金属发生滑移或使裂纹扩展,这两种力学效应都可破坏钝化膜,从而使阳极过程得以恢复,促进局部腐蚀。钝化膜破坏以后,可以再钝化。若再钝化速度低于钝化膜破坏速度,则应力与腐蚀协同作用,便发生应力腐蚀断裂。 氢致开裂机理或称氢脆机理,是应力腐蚀断裂的第二种机理。这种机理承认SCC必须首先有腐蚀,但是,纯粹的电化学溶解,在很多情况下,既不易说明SCC速度,也难于解释SCC的脆性断口形貌。氢脆机理认为,蚀坑或裂纹内形成闭塞电池,局部平衡使裂纹根部或蚀坑底部具备低的pH值,这是满足阴极反应放氢的必要条件。这种氢进入金属所引起的氢脆,是SCC的主要原因。这种机理取决于氢能否进入金属以及金属是否有高度的氢脆敏感性。高强度钢在水溶液中的SCC以及钛合金在海水中的SCC是氢脆引起的。

2.应力腐蚀开裂的断口形貌:穿晶断口开裂图

3.氢鼓泡产生机理,文字图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氢鼓泡形核、长大和开裂的过程. 在充氢试样中发现直径小于100 nm未开裂的孔洞, 它们是正在长大的氢鼓泡, 也发现已开裂的鼓泡以及裂纹多次扩展导致破裂的鼓泡.分析表明, 氢和空位复合能降低空位形成能, 从而使空位浓度大幅度升高, 这些带氢的过饱和空位很容易聚集成空位团.H在空位团形成的空腔中复合成H2就使空位团稳定, 成为氢鼓泡核.随着H 和过饱和空位的不断进入, 鼓泡核不断长大, 内部氢压也不断升高.当氢压产生的应力等于被氢降低了的原子键合力时, 原子键断开, 裂纹从鼓泡壁上形核. 图5 氢鼓泡形核、长大示意图 (a) 空位V和原子氢H聚集成为空位-原子氢集团; (b) 原子氢在空位 团中复合成分子氢H2, 使其稳定, 鼓泡核形成; (c) 空位和氢不断进 入鼓泡核使其长大; (d) 当鼓泡核内氢压产生的应力等于原子键合力时, 在鼓泡壁形成裂纹 首先, 氢(H)进入金属和空位(V)复合, 使空位形成能大大降低, 从而大幅度升高空位浓度, 这些过饱和空位容易聚集成空位团. 当4个或以上的空位或空位-氢复合体(V-H)聚集成空位四面体或空位团时, 内部形成空腔, 如图5(a). 空位所带的氢在空腔中就会复合成H2, 形成氢压. 由于室温时H2不能分解成H, 故含H2的空位团在室温是稳定的, 它就是鼓泡核, 如图5(b). 随着H和空位不断进入鼓泡核, 就导致鼓泡在充氢过程中不断长大, 同时氢压不断升高, 如图5(c). 当鼓泡中的氢压在内壁上产生的应力等于被氢降低了的原子键合力时, 原子键断裂, 裂纹沿鼓泡壁形核, 如图5(d). 随着氢的不断进入, 裂纹扩展, 直至鼓泡破裂4.氢进入金属材料的途径P129 5.氢致脆断类型:可逆和不可逆,第一类和第二类

金属疲劳应力腐蚀试验及宏观断口分析

金属疲劳、应力腐蚀试验及宏观断口分析 在足够大的交变应力作用下,由于金属构件外形突变或表面刻痕或内部缺陷等部位,都可能因较大的应力集中引发微观裂纹。分散的微观裂纹经过集结沟通将形成宏观裂纹。已形成的宏观裂纹逐渐缓慢地扩展,构件横截面逐步削弱,当达到一定限度时,构件会突然断裂。金属因交变应力引起的上述失效现象,称为金属的疲劳。静载下塑性性能很好的材料,当承受交变应力时,往往在应力低于屈服极限没有明显塑性变形的情况下,突然断裂。疲劳断口(见图1-1)明显地分为三个区域:裂纹源区、较为光滑的裂纹扩展区和较为粗糙的断裂区。裂纹形成后,交变应力使裂纹的两侧时而张开时而闭合,相互挤压反复研磨,光滑区就是这样形成的。载荷的间断和大小的变化,在光滑区留下多条裂纹前沿线。至于粗糙的断裂区,则是最后突然断裂形成的。统计数据表明,机械零件的失效,约有70%左右是疲劳引起的,而且造成的事故大多数是灾难性的。因此,通过实验研究金属材料抗疲劳的性能是有实际意义的。 图1-1 疲劳宏观断口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材料疲劳极限的方法。 2.掌握金属材料拉拉疲劳测试的方法。 3.观察疲劳失效现象和断口特征。 4.掌握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PLD-50KN-250NM 拉扭疲劳试验机。 2.游标卡尺。 3.试验材料S135钻杆钢。 4.PLT-10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在交变应力的应力循环中,最小应力和最大应力的比值为应力比: max min σσ= r (1-1) 称为循环特征或应力比。在既定的r 下,若试样的最大应力为max 1σ,经历N 1次循环后,发生疲劳失效, 则N 1称为最大应力r 为时的max 1σ疲劳寿命(简称寿命) 。实验表明,在同一循环特征下,最大应力越大,则寿命越短;随着最大应力的降低,寿命迅速增加。表示最大应力max σ与寿命N 的关系曲线称为应力-寿命曲线或S-N 曲线。碳钢的S-N 曲线如图1-2所示。由图可见,当应力降到某一极限值r σ时,S-N 曲线趋 近于水平线。即应力不超过r σ时,寿命N 可无限增大。称为疲劳极限或持久极限。下标r 表示循环特征。 实验表明,黑色金属试样如经历107次循环仍未失效,则再增加循环次数一般也不会失效。故可把107 次循环下仍未失效的最大应力作为持久极限r σ。而把N 0=107称为循环基数。有色金属的S-N 曲线在N>5×108时往往仍未趋于水平,通常规定一个循环基数N 0,例如取N 0=108,把它对应的最大应力作为“条件”持久极限。

金属的应力腐蚀和氢脆断裂

第六章金属的应力腐蚀和氢脆断裂 §6.1应力腐蚀 一、应力腐蚀及其产生条件 1、定义与特点 (1)定义 (2)特点 特定介质(表6-1) 低碳钢、低合金钢——碱脆、硝脆 不锈钢——氯脆 铜合金——氨脆 2、产生条件 应力:外应力、残余应力; 化学介质:一定材料对应一定的化学介质; 金属材料: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强化程度等。 二、应力腐蚀 1、机理(图6-1) 滑移——溶解理论(钝化膜破坏理论)

a)应力作用下,滑移台阶露头且钝化膜破裂(在表面或裂纹面); b)电化学腐蚀(有钝化膜的金属为阴极,新鲜金属为阳极); c)应力集中,使阳极电极电位降低,加大腐蚀;d)若应力集中始终存在,则微电池反应不断进行,钝化膜不能恢复。则裂纹逐步向纵深扩展。(该理论只能很好地解释沿晶断裂的应力腐蚀)2、断口特征 宏观:有亚稳扩展区,最后瞬断区(与疲劳裂纹相似);断口呈黑色或灰色。 微观:显微裂纹呈枯树枝状;腐蚀坑;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见图6-2,和p2) 三、力学性能指标 1、临界应力场强度因子K ISCC 恒定载荷,特定介质,测K I~t f曲线。 将不发生应力腐蚀断裂的最大应力场强度因子,称为应力腐蚀临界应力场强度因子。 2、裂纹扩展速度da/dt K I>K ISCC,裂纹扩展,速率da/dt Da/dt~ K I|曲线上的三个阶段(初始、稳定、失稳)由(图6-7,P152)可以估算机件的剩余寿命。 四、防止应力腐蚀的措施 1、合理选材; 2、减少拉应力; 3、改善化学介

质;4、采用电化学保护,使金属远离电化学腐蚀区域。 §6-2 氢脆 由于氢和应力的共同作用,而导致金属材料产生脆性断裂的现象,称为氢脆断裂(简称氢脆) 一、氢在金属中存在的形式 内含的(冶炼和加工中带入的氢);外来的(工作中,吸H)。 间隙原子状,固溶在金属中; 分子状,气泡中; 化学物(氢化物)。 二、氢脆类型及其特征 1、氢蚀(或称气蚀) 高压气泡(对H,CH4) 宏观断口:呈氧化色,颗粒状(沿晶); 微观断口:晶界明显加宽,沿晶断裂。 2)白点(发裂) 氢的溶解度↓,形成气泡体积↑,将金属的局部胀裂。 宏观:断面呈圆形或椭圆形,颜色为银白色。甚至有白线。 3)氢化物 形成氢化物(凝固、热加工时形成);或(应力作用下,元素扩散而形成)。 氢化物很硬、脆,与基体结合不牢。

硫化氢腐蚀

硫化氢(H2S)的特性及来源 1.硫化氢的特性 硫化氢的分子量为34.08,密度为1.539mg/m3。而且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易燃、易爆、有毒和腐蚀性的酸性气体。 H2S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水溶液具有弱酸性,如在1大气压下,30℃水溶液中H2S饱和浓度大约是300mg/L,溶液的pH值约是4。 H2S不仅对人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很大的危害性,而且它对钢材也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石油、石化工业装备的安全运转存在很大的潜在危险。 2.石油工业中的来源 油气中硫化氢的来源除了来自地层以外,滋长的硫酸盐还原菌转化地层中和化学添加剂中的硫酸盐时,也会释放出硫化氢。。 3.石化工业中的来源 石油加工过程中的硫化氢主要来源于含硫原油中的有机硫化物如硫醇和硫醚等,这些有机硫化物在原油加工过程进行中受热会转化分解出相应的硫化氢。 干燥的H2S对金属材料无腐蚀破坏作用,H2S只有溶解在水中才具有腐蚀性。 硫化氢腐蚀机理 1.湿硫化氢环境的定义 (1)国际上湿硫化氢环境的定义 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的MR0175-97“油田设备抗硫化物应力开裂金属材料”标准: ⑴ 酸性气体系统:气体总压≥0.4MPa,并且H2S分压≥ 0.0003MPa; ⑵ 酸性多相系统:当处理的原油中有两相或三相介质(油、水、气)时,条件可放宽为:气相总压≥1.8MPa且H2S分压≥0.0003MPa;当气相压力≤1.8MPa且H2S分压≥0.07MPa;或气相H2S含量超过15%。(2)国内湿硫化氢环境的定义 “在同时存在水和硫化氢的环境中,当硫化氢分压大于或等于0.00035 MPa时,或在同时存在水和硫化氢的液化石油气中,当液相的硫化氢含量大于或等于10×10-6时,则称为湿硫化氢环境”。 (3)硫化氢的电离 在湿硫化氢环境中,硫化氢会发生电离,使水具有酸性,硫化氢在水中的离解反应式为:

关注碱性应力腐蚀开裂

关注碱性应力腐蚀开裂 碱溶液中的腐蚀 在室温下,对于各种金属和合金,包括碳钢在内,在任意浓度的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钾)中的腐蚀,是较为容易控制的。随着温度和浓度的增加,腐蚀也将随之增强。考虑腐蚀的影响,碳钢的有效安全使用限制温度大约是150℉/65℃。读者从图1的曲线中可以看到碳钢的安全温度限制。相比于碳钢,不锈钢抵抗一般性腐蚀的能力更强;在大约接近250℉/121℃的温度下才发生碱性应力腐蚀开裂。 一般而言,随着含镍量的增加,金属抵抗碱溶液腐蚀的能力增强。碱性应力腐蚀开裂的敏感性主要取决于合金成分、碱浓度、温度和应力水平。对于一般开裂机理,都存在一个裂纹发生的临界应力值。不幸的是,现在还没有精确的获得在高温碱性环境下的高含镍量合金的临界应力值。由于600合金在压水反应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中的大量使用,已经获得了许多600合金在碱性环境下的数据。200合金(纯镍)除了在极其恶劣的碱性环境,包括熔盐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发生腐蚀的。 合金抗碱溶液腐蚀的能力 碳钢和低合金钢 任意浓度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作为以下的碱)可用碳钢容器在室温下进行保存。当温度高于周围环境时,碳钢的腐蚀速率增大并且伴随着发生碱性应力腐蚀开裂的风险。碳钢容器可以在温度达到180℉/82℃的情况下安全的贮存低浓度的碱溶液;而对于浓度为50%的溶液,在温度接近120℉/48℃的情况下就会有发生碱性应力腐蚀开裂的风险。氢氧化钠环境下的使用图(图1)被广泛用于确定碳钢在不同碱浓度下的安全使用温度。图2所示的是碳钢在碱性环境下的裂纹显微照片。 铁素体不锈钢 高纯度的铁素体不锈钢,例如E-Brite 26-1(UNS S44627),显示出了很好的对高浓度碱性溶液的腐蚀抵抗力,其抗碱腐蚀性能远好于奥氏体不锈钢。根据报道,它抗碱性腐蚀的性能不低于镍。由于这种很好的对碱性环境的抗腐蚀性,使其能使用在会对镍合金造成腐蚀的次氯酸盐和氯酸盐杂质的环境中。据一则报道表明,26-1铁素体不锈钢可以在300℉/148℃到350℉/177℃的高温环境下使用。据另一则报道显示,其在350℉/177℃到400℉/204℃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浓度为45%时,仍有很好的抗腐蚀能力。基于其对碱性环境,特别在含有氧化的污染物情况下,的良好抗腐蚀性,因此,在碱的蒸发器管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铁素体不锈钢的致命缺陷是其固有的低的焊 接韧性和在高温下的低强度。因此,它们不能正常的应用 于压力容器。 奥氏体不锈钢 研究者根据商用纯碱溶液开发了用于描述影响碱脆的浓度 和温度参数图,也即为3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力腐蚀 开裂。图3显示了所开发的图。1mpy的等蚀线在大约100° C使,对具有20%-60%浓度的碱为常数,应力腐蚀开裂的轮 廓线在40%-50%浓度范围内则稍高。 300系列不锈钢在热的浓度为40%-50%范围内的碱中很可能 会发生快速的一般性腐蚀,事实上,这种现象已经被观察 到了。因此,可能的安全限值将低于图上所示数值,例如: 50%浓度所对应的70°C和40%浓度所对应的80°C。 对于304/316类型的不锈钢,一般服役最大温度限值是100°C。在更高的温度下将会产生碱性开裂。300系列不 锈钢的应力腐蚀开裂是一种典型的穿晶裂纹。 双相不锈钢 双相不锈钢具有类似于316不锈钢那样的抗一般性腐蚀的 能力,并且对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的敏感性性也较低。具 有较高合金含量的显著添加了钼和氮成分的双相钢合金, 抗碱性环境腐蚀的能力要优于316不锈钢。据报道,2205 不锈钢和2906不锈钢能很好的抵抗碱性应力腐蚀开裂。 高含镍量的奥氏体不锈钢 高含镍量的不锈钢中约含25-35 wt%的镍,包含有非专利 和有专利的合金,如:904L、Sanicro28、20Cb-3合金、800合金、AL6- XN等。与300系列不锈钢相比较,这些合 金对侵蚀性(高温)溶液的抵抗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镍合金 在抗碱性环境下的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方面,商业纯镍,200合金(N02200)和201合金(N02201)是最好的材料。400合金(N04400)和600合金(N06600)也具有优异的抗应力腐蚀能力。当碱浓度在70%以上,温度高于290°C(550°F)时,这些合金也会出现腐蚀应力开裂。镍铬钼合金,如C- 276(N10276),具有很好的抗碱性开裂的能力,但,在高浓度和高

慢应力腐蚀试验机

一、产品名称: FL慢应力腐蚀试验机为在常温~微高温、常温~低温、常压~微高压介质环境下的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SSRT)、恒载荷应力腐蚀开裂(SCC)试验等,能对?SCC裂纹扩展、腐蚀疲劳裂纹扩展在线、离线测量等多种试验提供实现方案。应力腐蚀试验的环境介质常见的有超纯水、海水、N2O4、NH3、甲醇等腐蚀介质环境,应力腐蚀试验机系统采用模组化设计,不同试验功能配置不同的实验模块,具有极高的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该系统的单元有:馥勒应力加载单元、实验釜单元、水化学测量循环回路、DCPD裂纹扩展测量单元、应变测量单元、温度控制单元、测控单元、馥勒试验软件等。 二、慢应力腐蚀试验机满足标准: 1、HB 7235-1995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试验方法; 2、HB 5260-1983马氏体不锈钢拉伸应力腐蚀试验方法; 3、GB/T15970.7-2000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应力腐蚀试验?第?7部分:慢应变速率试验; 4、ISO 7539-7-2005 Corrosion of metals and alloys –Stress corrosion testing Part7: Method for slow strain rate testing; 5、ASTM G129 - 00(2006)Standard Practice for Slow Strain Rate Testing to Evaluate the Susceptibility of Metallic Materials to Environmentally Assisted Cracking; 6、ASTM G4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usceptibility to Stress-Corrosion Cracking of 2XXX and 7XXX Aluminum Alloy Products。 三、FL主要特点: 1、主机框架为四立柱落地式结构,灵活的安装方式可以根据试验需求对实验釜进行上置固定或者下置固定。载荷架有两倍以上的设计强度保护,保证了极高的刚性,大幅减弱了载荷架的弹性形变对测量的影响。 2、全数字嵌入式测控系统,专为实时性测量和数据处理而设计,双32bit CPU高速运行,可以快速响应计算机指令、高速传输测量数据、实时高频闭环控制调节、及时状态及故障信息检测。 3、应力腐蚀测控系统设计了应力腐蚀试验时传感器的扩展连接通道,力传感器1路、位移通道1路、光栅位移传感器2路或LVDT传感器2路,可满足“设备概述”中阐述的全部试验方法的测试要求。对于慢应变速率拉伸测试,结合伺服系统的数字指令接口,馥勒测控系统设计了独有的数字指令输出功能,以指令脉冲方式均匀平稳的发送给伺服系统。数字指令的输出建立在精确的定时基础上,极高精度的晶体时基芯片提供了准确的定时,这会有效消除在极低速拉伸时非连续平稳问题,保证了慢应变速率拉伸时速度的准确性。 4、应力腐蚀试验机环境容器的型式和材质是依据不同的测试介质进行设计制造的,通常选用的材质有:62 5、C-27 6、316L、DSS2205、P91、耐热玻璃、有机玻璃等,除须满足测试的温度、压力条件,对于测试介质类型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是主要参数。环境容器模拟材料实际使用的环境条件,有核反应堆回路、火电回路、石油化工领域(比如:湿H2S)、海洋(海水)、航空航天、锅炉、轨道交通、钻探等材料的服役环境。环境容器与主机单元结合,可实现SSRT、SC、CF、Creep、Creep Fatigue、Strain Fatigue、Stress Rupture、HIC、SCC、DCPD 裂纹扩展测量等材料方法测试。常规的实验釜是由316L不锈钢制造,满足较高温度和压力的介质环境模拟。 四、主要技术参数: 1、试验机型号:FLFS304、FLFS504、FLFS105;

应力腐蚀试验操作规程

文件名称:应力腐蚀试验作业标准 文件编号: 版号: 修改: 生效日期: 编制单位:

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发放编号: 受控印章: 目录

1.岗位职责及权限……………………………………………………………………(3 ) 2.主要设备参数及工装………………………………………………………………(3 ) 3.作业流程与操作规程………………………………………………………………(3~6)试样制备和要求………………………………………………………………( 3 ) 试验溶液………………………………………………………………………( 4 ) 推荐的试验装置………………………………………………………………( 4 ) 试验条件与步骤………………………………………………………………(4~5) RCC-M氯化镁应力腐蚀试验…………………………………………………(6 )结果处理………………………………………………………………………( 6 ) 4.相关文件……………………………………………………………………………(6 ) 5.质量记录……………………………………………………………………………(6 ) 6.修訂記錄……………………………………………………………………………(7 ) 7.附件…………………………………………………………………………………(7 )

1.岗位职责与权限 岗位职责 1.1.1按相关应力腐蚀试验技术标准进行试验。 1.1.2提前五分钟到岗,检查晶腐室水、电及药品的使用情况,做好试验前准备工作。 1.1.3坚守工作岗位不得随便离开,有事应向主管请假。 1.1.4认真填写本职责范围内的原始记录、对试验结果负责。 1.1.5负责提出药品及器材的购置计划。 1.1.6有责任接收上级主管部门的考核,复查结果。 1.1.7努力钻研技术,熟悉并认真执行标准,掌握好本岗位的操作技能。 权限 1.2.1对职权范围内的检验任务,按产品的规定有权作出检验结论。 1.2.2对既无产品性能说明,又无技术标准的产品有权拒绝接收检验。 1.2.3有权拒绝外来人员进入试验室,以防药品外流及干扰自已的分析测试工作。 2.主要设备参数及工装 试验采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锥形磨口密封烧瓶(1L)、箱式电阻炉、智能工业调节器AI-804、控温精度≦%、双目显微镜 3.作业流程与操作规程 试样制备和要求 3.1.1GB 3.1.1.1板状试样尺寸:厚1~3mm,宽10mm或15mm,长75mm。 3.1.1.2若试样厚度超过3mm,则仅切削其中一面,使厚度达到3mm,将非切削表面作为试验表面。 3.1.1.3试样的加工采用对于材质影响少的锯切等方法。在剪切的情况下,对切口断面进行切削和磨削加工,以消除剪切的影响。加工后的试样,可根据试验目的需要,进行消除残余应力影响的热处理。 3.1.1.4整个试样表面用GB/T 中规定的水砂纸依次磨到W40号。然后用适当溶剂除油、洗净。 3.1.2 ASTM

关于抗氢致开裂开裂及抗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试验R-HIC钢板的问答

通常抗氢致开裂HIC(Hydrogen Induced Crack)主要是针对低碳高强度结构钢制压力管线讲的( 现代管线钢属于低碳或超低碳的微合金化钢)。目前国内生产的此类专用钢(抗HIC专用钢)主要材料牌号有:16MnR(HIC),20R(HIC),SA516(HIC)。该类钢的碳当量可用 Ce=C+Mn6+(Cr+Mo+V)5+(Ni+Cu)15计算。 质保书中C:0.022,Mn:1.05,Cr:18.20,Ni:8.32材料成分大致符合不锈钢00Cr19Ni10(GBT1220—1992)主要元素成分要求。提供的是00Cr19Ni10或类似材质,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参考资料: 关于提高提高管线钢抗HIC能力的措施 提高管线钢抗HIC能力的措施有成份设计、冶炼控制、连铸工艺、控轧控冷等四个方面。展开来说,主要有三点: 提高钢的线纯净度。采用精料及高效铁水预处理(三脱)及复合炉外精炼,达到S≤0.001%,P≤0.010%,[O]≤20ppm,[H]≤1.3ppm。同时采用Ca处理。②晶粒细化。主要通过微合金化和控轧工艺使晶粒充分细化,提高成分和组织的均匀性。为此,钢水和连铸过程要电磁搅拌;连铸过程采用轻压下技术;多阶段控制轧制及强制加速冷却工艺;Tio处理,使得钢获得优良的显微组织和超细晶粒,最终组织状态是没有带状珠光体的针状铁素体或贝氏体。③昼降低含C量(C ≤0.06%),控制Mn含量,并添加Cu和Ni。从炼钢来看,宝钢、

武钢、鞍钢、攀钢、太钢等企业能生产不同等级的管线钢种,目前国内能生产X42、X52、X60、X65、X70等,X70目前在试用。管线钢国产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有了显著的改进,产品的成份控制、强度、韧性、晶粒度、焊接性能等均已接近或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高S原油加工过程中硫腐蚀及防护选材准 则 https://www.360docs.net/doc/aa15418285.html,thread-4029-1-1.html (作者前言):2001年1月,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邀请英国壳牌石油公司材料专家霍普金申(音译)在南京就“高S原油加工过程中硫腐蚀及防护选材准则”做了讲座。由于国情不同和国外专家有所保留,这篇资料的有些内容不太全面。我将在写完全文以后把我自己的看法拿出来,请大家指点。 注:问----中石化各公司代表提问答----霍普金申 问1:精馏塔顶腐蚀的解决方法? 答:1.塔顶选用耐腐蚀材料。2.为了防止原油中的氯离子腐蚀,在原油中加NaOH中和;3.塔顶注入缓蚀剂。 问2:关于茂名石化精馏塔塔盘选用Monel(蒙耐尔)材料,你有什么看法? 答:日本解决的方法是用钛材,价格太高。蒙耐尔[便宜一些。另外可采用脱S的办法。原油中S含量要达到20磅千桶需要脱S。在原

硫化氢腐蚀的影响因素

硫化氢腐蚀的影响因素 1.材料因素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钻柱可能发生的腐蚀类型中,以硫化氢腐蚀时材料因素的影响作用最为显着,材料因素中影响钢材抗硫化氢应力腐蚀性能的主要有材料的显微组织、强度、硬度以及合金元素等等。 ⑴ 显微组织 对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按下述顺序升高: 铁素体中球状碳化物组织→完全淬火和回火组织→正火和回火组织→正火后组织→淬火后未回火的马氏体组织。 注:马氏体对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和氢致开裂非常敏感,但在其含量较少时,敏感性相对较小,随着含量的增多,敏感性增大。 (2) 强度和硬度 随屈服强度的升高,临界应力和屈服强度的比值下降,即应力腐蚀敏感性增加。 材料硬度的提高,对硫化物应力腐蚀的敏感性提高。材料的断裂大多出现在硬度大于HRC22(相当于HB200)的情况下,因此,通常HRC22可作为判断钻柱材料是否适合于含硫油气井钻探的标准。 油气开采及加工工业对不昂贵的、可焊性好的钢材的需要,基本上决定了研究的工作方向就是优先研制抗硫化物腐蚀开裂的低合金高强度钢。 ⑶ 合金元素及热处理 有害元素:Ni、Mn、S、P; 有利元素:Cr、Ti 碳(C):增加钢中碳的含量,会提高钢在硫化物中的应力腐蚀破裂的敏感性。 镍(Ni):提高低合金钢的镍含量,会降低它在含硫化氢溶液中对应力腐蚀开裂的抵抗力。原因是镍含量的增加,可能形成马氏体相。所以镍在钢中的含量,即使其硬度HRC<22时, 也不应该超过1%。含镍钢之所以有较大的应力腐蚀开裂倾向,是因为镍对阴极过程的进行有较大的影响。在含镍钢中可以观察到最低的阴极过电位,其结果是钢对氢的吸留作用加强,导致金属应力腐蚀开裂的倾向性提高。 铬(Cr):一般认为在含硫化氢溶液中使用的钢,含铬%~13%是完全可行的,因为它们在热处理后可得到稳定的组织。不论铬含量如何,被试验钢的稳定性未发现有差异。也有的文献作者认为,含铬量高时是有利的,认为铬的存在使钢容易钝化。但应当指出的是,这种效果只有在铬的含量大于11%时才能出现。 钼(Mo):钼含量≤3%时,对钢在硫化氢介质中的承载能力的影响不大。

材料的应力腐蚀

材料应力腐蚀 材料在应力和腐蚀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引起的破坏叫应力腐蚀。这里需强调的是应力和腐蚀的共同作用。材料应力腐蚀具有很鲜明的特点,应力腐蚀破坏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破坏事故是否属于应力腐蚀,但一定要综合考虑,不能只根据某一点特征,便简单地下结论。影响应力腐蚀的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力学因素和冶金因素。 原理 应力腐蚀是指在拉应力作用下,金属在腐蚀介质中引起的破坏。这种腐蚀一般均穿过晶粒,即所谓穿晶腐蚀。应力腐蚀由残余或外加应力导致的应变和腐蚀联合作用产生的材料破坏过程。应力腐蚀导致材料的断裂称为应力腐蚀断裂。 应力腐蚀一般认为有阳极溶解和氢致开裂两种。常见应力腐蚀的机理是:零件或构件在应力和腐蚀介质作用下,表面的氧化膜被腐蚀而受到破坏,破坏的表面和未破坏的表面分别形成阳极和阴极,阳极 处的金属成为离子而被溶解,产生电流流向阴极。由于阳极面积比阴极的小得多,阳极的电流密度很大,进一步腐蚀已破坏的表面。加上拉应力的作用,破坏处逐渐形成裂纹,裂纹随时间逐渐扩展直到断裂。这种裂纹不仅可以沿着金属晶粒边界发展,而且还能穿过晶粒发展。

影响 应力腐蚀过程试验研究表明:当金属加上阳极电流时可以加剧应力腐蚀,而加上阴极电流时则能停止应力腐蚀。一般认为压应力对应力腐蚀的影响不大。一般存在拉应力,但实验发现压应力有时也会产生应力腐蚀。对于裂纹扩展速率,应力腐蚀存在临界KISCC,即临界应力强度因子要大于KISCC,裂纹才会扩展。一般应力腐蚀都属于脆性断裂。应力腐蚀的裂纹扩展速率一般为10- 6~10-3 mm/min,而且存在孕育期,扩展区和瞬断区三部分。 容易发生应力腐蚀的设备发生这种腐蚀的主要设备有热交换器、冷却器、蒸汽发生器、送风机、干燥机和锅炉 特点 (1)造成应力腐蚀破坏的是静应力,远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而且一般是拉伸应力(近年来,也发现在不锈钢中可以有压应力引起)。这个应力可以是外加应力,也可以是焊接、冷加工或热处理产生的残留拉应力。最早发现的冷加工黄铜子弹壳在含有潮湿的氨气介质中的腐蚀破坏,就是由于冷加工造成的残留拉应力的结果。假如经过去应力退火,这种事故就可以避免。 (2)应力腐蚀造成的破坏,是脆性断裂,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

第_7_章_应力腐蚀

7.1应力腐蚀断裂7.1应力腐蚀断裂 7.2 金属的氢脆和氢损伤7.2 金属的氢脆和氢损伤 7.4 腐蚀疲劳7.4 腐蚀疲劳 7.5 腐蚀磨损7.5 腐蚀磨损 7.3 晶须增强铝复合材料应力腐蚀行为的研究7.3 晶须增强铝复合材料应力腐蚀行为的研究

7.1 应力腐蚀断裂 7.1 应力腐蚀断裂 应力腐蚀-普遍而历史悠久的现象 古代波斯王国青铜少女头像上具有 黄铜弹壳开裂、黄铜冷凝管 蒸汽机车锅炉碱脆 铝合金在潮湿大气中的SCC 奥氏体不锈钢的SCC; 含S的油、气设备出现的SCC 航空技术中出现的钛合金的 腐蚀领域研究最多的课题-应力腐蚀开裂

一. 应力腐蚀断裂产生的条件及特征 1.必须有应力,拉伸应力越大,则断裂所需的时间越短。断裂所需应力,一般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 2.腐蚀介质是特定的,只有某些金属-介质的组合,才会发生应力腐蚀断裂 3.断裂速度介于无应力时的腐蚀速度及单纯力学因素引起的断裂速度拉伸应力来源: 1.残余应力-加工、冶炼、装配过程中产生的 2.外应力及工作所承受的载荷 3.体积效应所造成的不均匀应力 7.1 应力腐蚀断裂7.1 应力腐蚀断裂 应力-力学因素

应力应力在特定破裂体系中起以下作用 应力引起塑性变形; 应力使腐蚀产生的裂纹向纵深扩展 应力使能量集中于局部 工作应力 应力-力学因素 7.1 应力腐蚀断裂7.1 应力腐蚀断裂

腐蚀-电化学因素 凡是能促使钝化膜不稳定的电势区域,都易产生应力腐蚀断裂 在活化-钝化以及钝化-再活化过渡区的很窄电位区内容易发生应力腐蚀 金属断裂-金属学因素 1.晶界吸附-晶界偏聚 2.晶界沉淀-过饱和固溶体脱溶沉淀时,在晶界择优不均匀长大 3.位错与金属结构交互作用 4.表面膜对位错运动的影响

应力腐蚀断裂

应力腐蚀断裂 一.概述 应力腐蚀是材料、机械零件或构件在静应力(主要是拉应力)和腐蚀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失效现象。它常出现于锅炉用钢、黄铜、高强度铝合金和不锈钢中,凝汽器管、矿山用钢索、飞机紧急刹车用高压气瓶内壁等所产生的应力腐蚀也很显著。 常见应力腐蚀的机理是:零件或构件在应力和腐蚀介质作用下,表面的氧化膜被腐蚀而受到破坏,破坏的表面和未破坏的表面分别形成阳极和阴极,阳极处的金属成为离子而被溶解,产生电流流向阴极。由于阳极面积比阴极的小得多,阳极的电流密度很大,进一步腐蚀已破坏的表面。加上拉应力的作用,破坏处逐渐形成裂纹,裂纹随时间逐渐扩展直到断裂。这种裂纹不仅可以沿着金属晶粒边界发展,而且还能穿过晶粒发展。应力腐蚀过程试验研究表明:当金属加上阳极电流时可以加剧应力腐蚀,而加上阴极电流时则能停止应力腐蚀。一般认为压应力对应力腐蚀的影响不大。 应力腐蚀的机理仍处于进一步研究中。为防止零件的应力腐蚀,首先应合理选材,避免使用对应力腐蚀敏感的材料,可以采用抗应力腐蚀开裂的不锈钢系列,如高镍奥氏体钢、高纯奥氏体钢、超纯高铬铁素体钢等。其次应合理设计零件和构件,减少应力集中。改善腐蚀环境,如在腐蚀介质中添加缓蚀剂,也是防止应力腐蚀的措施。采用金属或非金属保护层,可以隔绝腐蚀介质的作用。此外,采用阴极保护法见电化学保护也可减小或停止应力腐蚀。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应力腐蚀断裂失效机理与案例研究,并分析比较应力腐蚀断裂其他环境作用条件下发生失效的特征。,由于应力腐蚀的测试方法与本文中重点分析之处结合联系不大,故不再本文中加以介绍。 二.应力腐蚀开裂特征 (1)引起应力腐蚀开裂的往往是拉应力。 这种拉应力的来源可以是: 1.工作状态下构件所承受的外加载荷形成的抗应力。 2.加工,制造,热处理引起的内应力。 3.装配,安装形成的内应力。 4.温差引起的热应力。 5.裂纹内因腐蚀产物的体积效应造成的楔入作用也能产生裂纹扩展所需要的应力。 (2)每种合金的应力腐蚀开裂只对某些特殊介质敏感。 一般认为纯金属不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合金比纯金属更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下表列出了各种合金风应力腐蚀开裂的环境介质体系,介质有特点:即

硫化物应力腐蚀破裂的特点

硫化物应力腐蚀破裂的特点 在H2S腐蚀引起的破坏中,应力腐蚀破裂占很大比例,造成的破坏也最大。在天然气、石油钻采中出现油气管、套管、阀门等硫化物应力腐蚀破裂(以下称SSCC)事故调查中,发现SSCC具有许多特点: (1)在比预想低得多的载荷下断裂; (2)一般材料经短暂暴露后就出现破坏,以一星期到三个月的情况为多。但也有例外,例如合金钢制的气体钢瓶发生SSCC所经历的时间从开始充气后的24小时至5年; (3) SSCC的发生一般很难预测,事故往往是突发性的; (4)材料呈脆性断状态,断口平整; (5)碳钢和低合金钢断口上明显地覆盖着硫化物腐蚀产物,而不锈钢表面及断口往往无明显腐蚀迹象,腐蚀产物极少; (6)破裂源通常位于薄弱部位,这些部位包括应力集中点、机械伤痕(如刻痕、铲痕、打硬度痕迹等)、蚀孔、蚀坑、焊接热影响区、焊缝缺陷、冷加工、淬硬组织等; (7)裂纹粗,无分枝或少分支,多为穿晶型,也有晶间型或混和型; (8)对材料的强度与硬度依赖性很强,高强度、高硬度的材料对SSCC十分敏感;(9)未回火马氏体组织对SSCC特别敏感。 硫化氢腐蚀的影响因素 1.材料因素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钻柱可能发生的腐蚀类型中,以硫化氢腐蚀时材料因素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材料因素中影响钢材抗硫化氢应力腐蚀性能的主要有材料的显微组织、强度、硬度以及合金元素等等。 ⑴显微组织 对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按下述顺序升高: 铁素体中球状碳化物组织→完全淬火和回火组织→正火和回火组织→正火后组织→淬火后未回火的马氏体组织。 注:马氏体对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和氢致开裂非常敏感,但在其含量较少时,敏感性相对较小,随着含量的增多,敏感性增大。 (2) 强度和硬度

应力应变腐蚀慢拉伸试验机

产品用途: FL应力应变腐蚀慢拉伸试验机为在常温~微高温、常温~低温、常压~微高压介质环境下的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SSRT)、恒载荷应力腐蚀开裂(SCC)试验等,能对SCC 裂纹扩展、腐蚀疲劳裂纹扩展在线、离线测量等多种试验提供实现方案。应力腐蚀试验的环境介质常见的有超纯水、海水、N2O4、NH3、甲醇等腐蚀介质环境, 应力腐蚀试验机系统采用模组化设计,不同试验功能配置不同的实验模块,具有极高的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该系统的单元有:馥勒应力加载单元、实验釜单元、水化学测量循环回路、DCPD 裂纹扩展测量单元、应变测量单元、温度控制单元、测控单元、馥勒试验软件等 主要技术参数: 型号:FLFS304、FLFS504、FLFS105 额定载荷:30KN、50KN、100KN可选可定制 力值测量范围:0.4%~100%F.S. 力值准确度:0.5% 力值分辨率:0.2N(30KN)、0.3N(50KN)、0.6N(100KN) 加载额定移动范围:80mm 加载位移速率范围(慢拉伸应力加载单元):10mm/s~1x10-7mm/s 加载位移速率范围(裂纹扩展应力加载单元):10mm/s~1x10-6mm/s 位移示值准确度:0.3% 位移分辨率(慢拉伸应力加载单元):0.0005μm 位移分辨率(裂纹扩展应力加载单元):0.005μm 伸长测量范围(光栅位移传感器):30mm 伸长测量分辨率:0.1μm 伸长测量准确度:0.5% 疲劳加载波形:正弦波、三角波,以及半波 疲劳加载频率:0.0001~2Hz 实验容器:可选 主要特点: 主机框架为四立柱落地式结构,灵活的安装方式可以根据试验需求对实验釜进行上置固定或者下置固定。载荷架有两倍以上的设计强度保护,保证了极高的刚性,大幅减弱了载荷架的弹性形变对测量的影响。 全数字嵌入式测控系统,专为实时性测量和数据处理而设计,双32bit CPU高速运行,可以快速响应计算机指令、高速传输测量数据、实时高频闭环控制调节、及时状态及故障信息检测。 应力腐蚀测控系统设计了应力腐蚀试验时传感器的扩展连接通道,力传感器1路、位移通道1路、光栅位移传感器2路或LVDT传感器2路,可满足“设备概述”中阐述的全部试验方法的测试要求。对于慢应变速率拉伸测试,结合伺服系统的数字指令接口,馥勒测控系统设计了独有的数字指令输出功能,以指令脉冲方式均匀平稳的发送给伺服系统。数字指令的输出建立在精确的定时基础上,极高精度的晶体时基芯片提供了准确的定时,这会有效消除在极低速拉伸时非连续平稳问题,保证了慢应变速率拉伸时速度的准确性。 应力应变腐蚀慢拉伸试验机环境容器的型式和材质是依据不同的测试介质进行设计制造的,通常选用的材质有:625、C-276、316L、DSS2205、P91、耐热玻璃、有机玻璃等,除须满足测试的温度、压力条件,对于测试介质类型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是主要参数。环境容器模

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

H.7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 H.7.1概述 对SCC的敏感性与渗透到钢材内的氢的量有关,这主要与pH值和水中的H2S含量这两个环境因素有关。典型地,人们发现钢中的氢溶解量在pH值接近中性的溶液中最低,而在pH值较低和较高的溶液中较高。在较低pH值中的腐蚀原因是因为H2S,反之在高pH值中腐蚀是因为高浓度的二价硫离子。若高pH值溶液中存在氰化物能够加剧氢渗透到钢材中。目前已知钢材对SCC的敏感性随H2S含量(例如H2S在气相中的分压,或液相中的H2S含量)的增加而增大。H2S含量为1ppm这样小浓度的水中也发现对SCC有敏感性。 对SCC的敏感性主要与材料两种物理参数有关硬度和应力水平。随着硬度的增加钢对SCC的敏感性也增加。通常对用于湿硫化氢环境的碳钢压力容器和管道不考虑SCC,因为它们具有较低的硬度(强度)。然而,焊接后的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具有高的残余应力。高的残余拉应力与焊缝结合增加了钢对SCC的敏感性。焊后热处理能够有效地减少残余应力,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的回火(软化)处理也有同样的效果。对每英寸厚度在大约1150℉(621℃)下保温一小时(最少一小时)的热处理方法被证明是一种对碳钢有效的防止腐蚀性开裂的消除应力热处理方法。对低合金钢有时需要更高的温度。控制硬度和减少残余应力被认为是防止SCC的方法,在NACE RP 0472中有详细描叙。 H.7.2基础数据 表H-8中列出了确定碳钢和低合金铁素体钢设备和管线对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所需的基础数据。如果无法确定准确的工艺参数,则需咨询知识丰富的工艺工程师来进行预测。 H.7.3确定环境苛刻度 如果没有水存在,则认为设备和管线对SCC没有敏感性。如果有水存在,则用从表H-8中得出的有关水中的H2S含量和它的pH值的基础数据再从表H-9中估计环境苛刻度(潜在的氢溶解量)。 H.7.4确定对SCC的敏感性 用在表H-9中确定的环境苛刻度以及在表H-8中得到的有关最大布氏硬度和焊件焊后热处理的基础数据,从表H-10中确定对SCC的敏感性。按图H-5中流程来确定硫化物应力腐蚀的敏感性。

应力腐蚀试验操作规程完整

. . 文件名称:应力腐蚀试验作业标准 文件编号: 版号: 修改: 生效日期: 编制单位: 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发放编号: 受控印章:

目录 1.岗位职责及权限……………………………………………………………………( 3 ) 2.主要设备参数及工装………………………………………………………………( 3 ) 3.作业流程与操作规程………………………………………………………………(3~6) 3.1试样制备和要求………………………………………………………………( 3 ) 3.2试验溶液………………………………………………………………………( 4 ) 3.3推荐的试验装置………………………………………………………………( 4 ) 3.4试验条件与步骤………………………………………………………………(4~5) 3.5RCC-M氯化镁应力腐蚀试验…………………………………………………( 6 ) 3.6结果处理………………………………………………………………………( 6 ) 4.相关文件……………………………………………………………………………( 6 ) 5.质量记录……………………………………………………………………………( 6 ) 6.修訂記錄……………………………………………………………………………( 7 ) 7.附件…………………………………………………………………………………( 7 )

1.岗位职责与权限 1.1岗位职责 1.1.1按相关应力腐蚀试验技术标准进行试验。 1.1.2提前五分钟到岗,检查晶腐室水、电及药品的使用情况,做好试验前准备工作。 1.1.3坚守工作岗位不得随便离开,有事应向主管请假。 1.1.4认真填写本职责围的原始记录、对试验结果负责。 1.1.5负责提出药品及器材的购置计划。 1.1.6有责任接收上级主管部门的考核,复查结果。 1.1.7努力钻研技术,熟悉并认真执行标准,掌握好本岗位的操作技能。 1.2权限 1.2.1对职权围的检验任务,按产品的规定有权作出检验结论。 1.2.2对既无产品性能说明,又无技术标准的产品有权拒绝接收检验。 1.2.3有权拒绝外来人员进入试验室,以防药品外流及干扰自已的分析测试工作。 2.主要设备参数及工装 试验采用温度计、回流冷凝器、锥形磨口密封烧瓶(1L)、箱式电阻炉、智能工业调节器AI-804、控温精度≦0.2%、双目显微镜 3.作业流程与操作规程 3.1试样制备和要求 3.1.1GB 3.1.1.1板状试样尺寸:厚1~3mm,宽10mm或15mm,长75mm。 3.1.1.2若试样厚度超过3mm,则仅切削其中一面,使厚度达到3mm,将非切削表 面作为试验表面。 3.1.1.3试样的加工采用对于材质影响少的锯切等方法。在剪切的情况下,对切口 断面进行切削和磨削加工,以消除剪切的影响。加工后的试样,可根据试验 目的需要,进行消除残余应力影响的热处理。 3.1.1.4整个试样表面用GB/T 2481.1中规定的水砂纸依次磨到W40号。然后用适 当溶剂除油、洗净。 3.1.2 ASTM 3.1.2.1试样应从平行或垂直轧制方向截取。 3.1.2.2图1为代表性试样,试样的施加应力方式决定试样上是否开小洞。试样的 长和宽取决于材料的大小和形状,施加应力的方式以及试验容器大小。试样 厚度取决于材料的形状,强度和延展性,以及弯曲方式。表1列出了几种尺 寸供参考。 3.1.2.3若要对试样进行比较,则试样的尺寸应相同,特别是厚度与弯曲半径的比 值。这样使得在比较的材料中产生的最大应力近似相等。若进行比较的材料 之间机械性能相差很大,保持试样尺寸的严格相等是不必要的。 3.1.2.4最终表面处理之前可进行必要的热处理。分阶段进行研磨或加工,表面粗 糙度至少为0.76μm。加工过程应避免过热,防止产生残余应力或表面发生 冶金、化学改变。对试样边缘进行与表面一样的处理。 3.1.2.5若要求检验表面(如,冷轧或冷轧,退火,和酸洗)不去除表面金属,试 样边缘应进行磨削,任何情况下都应避免锋利的边缘。 3.1.2.6最后一步为对试样进行去油。视应力施加方法不同,可在施加应力前或后 进行。 3.2试验溶液 3.2.1 G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