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计算.doc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计算.doc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计算.doc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难点是用交换键输入数字.关键是掌握计算器功能键的用法.二、知识结构三、教法建议这一小节的教学需要注意: 1.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能见到的科学计算器的型号很多,这些计算器的功能基本相同,在面板的设计与使用方法上大同小异,因此如学生已有了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不宜要求学生再买学校决定集体选用的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例如教科书上介绍的CZ06型科学计算器).教学时宜突出这类计算器的共性,并注意对拥有不同型号计算器的学生的个别教学. 2.对计算器的介绍应随着知识的学习逐步进行.在本章里,只要求学生会用它进行五种代数计算,而其他计算可暂不涉及.关于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由于涉及的知识过多,编排上与教材上的知识学习顺序不同,不易读懂,可让学生暂时不读. 3.教科书上的前5个例题,主要涉及数的四则运算,在安排上由简到繁.例1是两位数的加法,说明如何输入一个数据:例2是三位数的减法,出现了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情况;例3是带有小数的乘法运算,说明如何输入一个小数;例4是小数除法运算,涉及负数参与运算的情况;例5是加乘混合运算,说明计算错也能先乘除后加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 2.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的计算;难点:乘方和开方运算;教

学过程: 1.计算器的使用介绍(科学计算器) 2.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

值. (1)(-3.75)+(-22.5) (2)51.7×(-7.2) 解(1) ∴(-3.75)+(-22.5)=-26.25 (2) ∴51.7×(-7.2)=-372.24 说明输入数据时,按键顺序与写这个数据的顺序完全相同,但输入负数时,符号转换键要放在数据之后键入.例2 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 解 (1) ∴(-0.45)5≈-0.018 (2) 按键/显示说明不同的计算器,显示器所能显示的数的数位不尽相同,一般地最多能显示10个位数,如果题目没有给出特别要求,计算结果就保留4个有效数字.例3 用计算器求值 (1)(-6)2 (2)-62 解随堂练习用计算器求值 1.9.2×3+10.2 2.(-2.35)×(-0.46) 答案 1.37.8 2.1.081 3.141.670;4.-8.009 5.7.617

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难点是用交换键输入数字.关键是掌握计算器功能键的用法.二、知识结构三、教法建议这一小节的教学需要注意: 1.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能见到的科学计算器的型号很多,这些计算器的功能基本相同,在面板的设计与使用方法上大同小异,因此如学生已有了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不宜要求学生再买学校决定集体选用的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例如教科书上介绍的CZ06型科学计算器).教学时宜突出这类计算器的共性,并注意对拥有不同型号计算器的学生的个别教学. 2.对计算器的介绍应随着知识的学习逐步进行.在本章里,只要求学生会用它进行五种代数计

算,而其他计算可暂不涉及.关于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由于涉及的知识过多,编排上与教材上的知识学习顺序不同,不易读懂,可让学生暂时不读. 3.教科书上的前5个例题,主要涉及数的四则运算,在安排上由简到繁.例1是两位数的加法,说明如何输入一个数据:例2是三位数的减法,出现了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情况;例3是带有小数的乘法运算,说明如何输入一个小数;例4是小数除法运算,涉及负数参与运算的情况;例5是加乘混合运算,说明计算错也能先乘除后加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 2.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的计算;难点:乘方和开方运算;教学过程: 1.计算器的使用介绍(科学计算器) 2.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

值. (1)(-3.75)+(-22.5) (2)51.7×(-7.2) 解(1) ∴(-3.75)+(-22.5)=-26.25 (2) ∴51.7×(-7.2)=-372.24 说明输入数据时,按键顺序与写这个数据的顺序完全相同,但输入负数时,符号转换键要放在数据之后键入.例2 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 解 (1) ∴(-0.45)5≈-0.018 (2) 按键/显示说明不同的计算器,显示器所能显示的数的数位不尽相同,一般地最多能显示10个位数,如果题目没有给出特别要求,计算结果就保留4个有效数字.例3 用计算器求值 (1)(-6)2 (2)-62 解随堂练习用计算器求值 1.9.2×3+10.2 2.(-2.35)×(-0.46) 答案 1.37.8 2.1.081 3.141.670;4.-8.009 5.7.617

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难点是用交换键输入数字.关键是掌握计算器功能键的用法.二、知识结构三、教法建议这一小节的教学需要注意: 1.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能见到的科学计算器的型号很多,这些计算器的功能基本相同,在面板的设计与使用方法上大同小异,因此如学生已有了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不宜要求学生再买学校决定集体选用的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例如教科书上介绍的CZ06型科学计算器).教学时宜突出这类计算器的共性,并注意对拥有不同型号计算器的学生的个别教学. 2.对计算器的介绍应随着知识的学习逐步进行.在本章里,只要求学生会用它进行五种代数计算,而其他计算可暂不涉及.关于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由于涉及的知识过多,编排上与教材上的知识学习顺序不同,不易读懂,可让学生暂时不读. 3.教科书上的前5个例题,主要涉及数的四则运算,在安排上由简到繁.例1是两位数的加法,说明如何输入一个数据:例2是三位数的减法,出现了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情况;例3是带有小数的乘法运算,说明如何输入一个小数;例4是小数除法运算,涉及负数参与运算的情况;例5是加乘混合运算,说明计算错也能先乘除后加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 2.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的计算;难点:乘方和开方运算;教学过程: 1.计算器的使用介绍(科学计算器) 2.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

值. (1)(-3.75)+(-22.5) (2)51.7×(-7.2) 解(1) ∴(-3.75)+(-22.5)=-26.25 (2) ∴51.7×(-7.2)=-372.24 说明输入数据时,按键顺序与写这个数据的顺序完全相同,但输入负数时,符号转换键要放在数据之后键入.例2 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 解 (1) ∴(-0.45)5≈-0.018 (2) 按键/显示说明不同的计算器,显示器所能显示的数的数位不尽相同,一般地最多能显示10个位数,如果题目没有给出特别要求,计算结果就保留4个有效数字.例3 用计算器求值 (1)(-6)2 (2)-62 解随堂练习用计算器求值 1.9.2×3+10.2 2.(-2.35)×(-0.46) 答案 1.37.8 2.1.081 3.141.670;4.-8.009 5.7.617

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难点是用交换键输入数字.关键是掌握计算器功能键的用法.二、知识结构三、教法建议这一小节的教学需要注意: 1.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能见到的科学计算器的型号很多,这些计算器的功能基本相同,在面板的设计与使用方法上大同小异,因此如学生已有了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不宜要求学生再买学校决定集体选用的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例如教科书上介绍的CZ06型科学计算器).教学时宜突出这类计算器的共性,并注意对拥有不同型号计算器的学生的个别教学. 2.对计算器的介绍应随着知识的学习逐步进行.在本章里,只要求学生会用它进行五种代数计算,而其他计算可暂不涉及.关于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由于涉及的知识过多,编排上与教材上的知识学习顺序不同,不易读懂,可让学

生暂时不读. 3.教科书上的前5个例题,主要涉及数的四则运算,在安排上由简到繁.例1是两位数的加法,说明如何输入一个数据:例2是三位数的减法,出现了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情况;例3是带有小数的乘法运算,说明如何输入一个小数;例4是小数除法运算,涉及负数参与运算的情况;例5是加乘混合运算,说明计算错也能先乘除后加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 2.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的计算;难点:乘方和开方运算;教学过程: 1.计算器的使用介绍(科学计算器) 2.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

值. (1)(-3.75)+(-22.5) (2)51.7×(-7.2) 解(1) ∴(-3.75)+(-22.5)=-26.25 (2) ∴51.7×(-7.2)=-372.24 说明输入数据时,按键顺序与写这个数据的顺序完全相同,但输入负数时,符号转换键要放在数据之后键入.例2 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 解 (1) ∴(-0.45)5≈-0.018 (2) 按键/显示说明不同的计算器,显示器所能显示的数的数位不尽相同,一般地最多能显示10个位数,如果题目没有给出特别要求,计算结果就保留4个有效数字.例3 用计算器求值 (1)(-6)2 (2)-62 解随堂练习用计算器求值 1.9.2×3+10.2 2.(-2.35)×(-0.46) 答案 1.37.8 2.1.081 3.141.670;4.-8.009 5.7.617

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难点是用交换键输入数字.关键是掌

握计算器功能键的用法.二、知识结构三、教法建议这一小节的教学需要注意: 1.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能见到的科学计算器的型号很多,这些计算器的功能基本相同,在面板的设计与使用方法上大同小异,因此如学生已有了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不宜要求学生再买学校决定集体选用的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例如教科书上介绍的CZ06型科学计算器).教学时宜突出这类计算器的共性,并注意对拥有不同型号计算器的学生的个别教学. 2.对计算器的介绍应随着知识的学习逐步进行.在本章里,只要求学生会用它进行五种代数计算,而其他计算可暂不涉及.关于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由于涉及的知识过多,编排上与教材上的知识学习顺序不同,不易读懂,可让学生暂时不读. 3.教科书上的前5个例题,主要涉及数的四则运算,在安排上由简到繁.例1是两位数的加法,说明如何输入一个数据:例2是三位数的减法,出现了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情况;例3是带有小数的乘法运算,说明如何输入一个小数;例4是小数除法运算,涉及负数参与运算的情况;例5是加乘混合运算,说明计算错也能先乘除后加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 2.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的计算;难点:乘方和开方运算;教学过程: 1.计算器的使用介绍(科学计算器) 2.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

值. (1)(-3.75)+(-22.5) (2)51.7×(-7.2) 解(1) ∴(-3.75)+(-22.5)=-26.25 (2) ∴51.7×(-7.2)=-372.24 说明输入数据时,

按键顺序与写这个数据的顺序完全相同,但输入负数时,符号转换键要放在数据之后键入.例2 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 解 (1) ∴(-0.45)5≈-0.018 (2) 按键/显示说明不同的计算器,显示器所能显示的数的数位不尽相同,一般地最多能显示10个位数,如果题目没有给出特别要求,计算结果就保留4个有效数字.例3 用计算器求值 (1)(-6)2 (2)-62 解随堂练习用计算器求值 1.9.2×3+10.2 2.(-2.35)×(-0.46) 答案 1.37.8 2.1.081 3.141.670;4.-8.009 5.7.617

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难点是用交换键输入数字.关键是掌握计算器功能键的用法.二、知识结构三、教法建议这一小节的教学需要注意: 1.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能见到的科学计算器的型号很多,这些计算器的功能基本相同,在面板的设计与使用方法上大同小异,因此如学生已有了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不宜要求学生再买学校决定集体选用的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例如教科书上介绍的CZ06型科学计算器).教学时宜突出这类计算器的共性,并注意对拥有不同型号计算器的学生的个别教学. 2.对计算器的介绍应随着知识的学习逐步进行.在本章里,只要求学生会用它进行五种代数计算,而其他计算可暂不涉及.关于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由于涉及的知识过多,编排上与教材上的知识学习顺序不同,不易读懂,可让学生暂时不读. 3.教科书上的前5个例题,主要涉及数的四则运算,在安排上由简到繁.例1是两位数的加法,说明如何输入一个数据:

例2是三位数的减法,出现了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情况;例3是带有小数的乘法运算,说明如何输入一个小数;例4是小数除法运算,涉及负数参与运算的情况;例5是加乘混合运算,说明计算错也能先乘除后加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 2.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的计算;难点:乘方和开方运算;教学过程: 1.计算器的使用介绍(科学计算器) 2.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

值. (1)(-3.75)+(-22.5) (2)51.7×(-7.2) 解(1) ∴(-3.75)+(-22.5)=-26.25 (2) ∴51.7×(-7.2)=-372.24 说明输入数据时,按键顺序与写这个数据的顺序完全相同,但输入负数时,符号转换键要放在数据之后键入.例2 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 解 (1) ∴(-0.45)5≈-0.018 (2) 按键/显示说明不同的计算器,显示器所能显示的数的数位不尽相同,一般地最多能显示10个位数,如果题目没有给出特别要求,计算结果就保留4个有效数字.例3 用计算器求值 (1)(-6)2 (2)-62 解随堂练习用计算器求值 1.9.2×3+10.2 2.(-2.35)×(-0.46) 答案 1.37.8 2.1.081 3.141.670;4.-8.009 5.7.617

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难点是用交换键输入数字.关键是掌握计算器功能键的用法.二、知识结构三、教法建议这一小节的教学需要注意: 1.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能见到的科学计算器的型号

很多,这些计算器的功能基本相同,在面板的设计与使用方法上大同小异,因此如学生已有了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不宜要求学生再买学校决定集体选用的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例如教科书上介绍的CZ06型科学计算器).教学时宜突出这类计算器的共性,并注意对拥有不同型号计算器的学生的个别教学. 2.对计算器的介绍应随着知识的学习逐步进行.在本章里,只要求学生会用它进行五种代数计算,而其他计算可暂不涉及.关于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由于涉及的知识过多,编排上与教材上的知识学习顺序不同,不易读懂,可让学生暂时不读. 3.教科书上的前5个例题,主要涉及数的四则运算,在安排上由简到繁.例1是两位数的加法,说明如何输入一个数据:例2是三位数的减法,出现了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情况;例3是带有小数的乘法运算,说明如何输入一个小数;例4是小数除法运算,涉及负数参与运算的情况;例5是加乘混合运算,说明计算错也能先乘除后加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 2.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的计算;难点:乘方和开方运算;教学过程: 1.计算器的使用介绍(科学计算器) 2.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

值. (1)(-3.75)+(-22.5) (2)51.7×(-7.2) 解(1) ∴(-3.75)+(-22.5)=-26.25 (2) ∴51.7×(-7.2)=-372.24 说明输入数据时,按键顺序与写这个数据的顺序完全相同,但输入负数时,符号转换键要放在数据之后键入.例2 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 解 (1)

∴(-0.45)5≈-0.018 (2) 按键/显示说明不同的计算器,显示器所能显示的数的数位不尽相同,一般地最多能显示10个位数,如果题目没有给出特别要求,计算结果就保留4个有效数字.例3 用计算器求值 (1)(-6)2 (2)-62 解随堂练习用计算器求值 1.9.2×3+10.2 2.(-2.35)×(-0.46) 答案 1.37.8 2.1.081 3.141.670;4.-8.009 5.7.617

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难点是用交换键输入数字.关键是掌握计算器功能键的用法.二、知识结构三、教法建议这一小节的教学需要注意: 1.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能见到的科学计算器的型号很多,这些计算器的功能基本相同,在面板的设计与使用方法上大同小异,因此如学生已有了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不宜要求学生再买学校决定集体选用的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例如教科书上介绍的CZ06型科学计算器).教学时宜突出这类计算器的共性,并注意对拥有不同型号计算器的学生的个别教学. 2.对计算器的介绍应随着知识的学习逐步进行.在本章里,只要求学生会用它进行五种代数计算,而其他计算可暂不涉及.关于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由于涉及的知识过多,编排上与教材上的知识学习顺序不同,不易读懂,可让学生暂时不读. 3.教科书上的前5个例题,主要涉及数的四则运算,在安排上由简到繁.例1是两位数的加法,说明如何输入一个数据:例2是三位数的减法,出现了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情况;例3是带有小数的乘法运算,说明如何输入一个小数;例4是小数除法运算,涉及

负数参与运算的情况;例5是加乘混合运算,说明计算错也能先乘除后加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 2.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的计算;难点:乘方和开方运算;教学过程: 1.计算器的使用介绍(科学计算器) 2.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

值. (1)(-3.75)+(-22.5) (2)51.7×(-7.2) 解(1) ∴(-3.75)+(-22.5)=-26.25 (2) ∴51.7×(-7.2)=-372.24 说明输入数据时,按键顺序与写这个数据的顺序完全相同,但输入负数时,符号转换键要放在数据之后键入.例2 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 解 (1) ∴(-0.45)5≈-0.018 (2) 按键/显示说明不同的计算器,显示器所能显示的数的数位不尽相同,一般地最多能显示10个位数,如果题目没有给出特别要求,计算结果就保留4个有效数字.例3 用计算器求值 (1)(-6)2 (2)-62 解随堂练习用计算器求值 1.9.2×3+10.2 2.(-2.35)×(-0.46) 答案 1.37.8 2.1.081 3.141.670;4.-8.009 5.7.617

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难点是用交换键输入数字.关键是掌握计算器功能键的用法.二、知识结构三、教法建议这一小节的教学需要注意: 1.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能见到的科学计算器的型号很多,这些计算器的功能基本相同,在面板的设计与使用方法上大同小异,因此如学生已有了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不宜要求学生再买

学校决定集体选用的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例如教科书上介绍的CZ06型科学计算器).教学时宜突出这类计算器的共性,并注意对拥有不同型号计算器的学生的个别教学. 2.对计算器的介绍应随着知识的学习逐步进行.在本章里,只要求学生会用它进行五种代数计算,而其他计算可暂不涉及.关于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由于涉及的知识过多,编排上与教材上的知识学习顺序不同,不易读懂,可让学生暂时不读. 3.教科书上的前5个例题,主要涉及数的四则运算,在安排上由简到繁.例1是两位数的加法,说明如何输入一个数据:例2是三位数的减法,出现了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情况;例3是带有小数的乘法运算,说明如何输入一个小数;例4是小数除法运算,涉及负数参与运算的情况;例5是加乘混合运算,说明计算错也能先乘除后加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 2.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的计算;难点:乘方和开方运算;教学过程: 1.计算器的使用介绍(科学计算器) 2.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

值. (1)(-3.75)+(-22.5) (2)51.7×(-7.2) 解(1) ∴(-3.75)+(-22.5)=-26.25 (2) ∴51.7×(-7.2)=-372.24 说明输入数据时,按键顺序与写这个数据的顺序完全相同,但输入负数时,符号转换键要放在数据之后键入.例2 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 解 (1) ∴(-0.45)5≈-0.018 (2) 按键/显示说明不同的计算器,显示器所能显示的数的数位不尽相同,一般地最多能显示10个位数,如果

题目没有给出特别要求,计算结果就保留4个有效数字.例3 用计算器求值 (1)(-6)2 (2)-62 解随堂练习用计算器求值 1.9.2×3+10.2 2.(-2.35)×(-0.46) 答案 1.37.8 2.1.081 3.141.670;4.-8.009 5.7.617

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难点是用交换键输入数字.关键是掌握计算器功能键的用法.二、知识结构三、教法建议这一小节的教学需要注意: 1.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能见到的科学计算器的型号很多,这些计算器的功能基本相同,在面板的设计与使用方法上大同小异,因此如学生已有了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不宜要求学生再买学校决定集体选用的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例如教科书上介绍的CZ06型科学计算器).教学时宜突出这类计算器的共性,并注意对拥有不同型号计算器的学生的个别教学. 2.对计算器的介绍应随着知识的学习逐步进行.在本章里,只要求学生会用它进行五种代数计算,而其他计算可暂不涉及.关于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由于涉及的知识过多,编排上与教材上的知识学习顺序不同,不易读懂,可让学生暂时不读. 3.教科书上的前5个例题,主要涉及数的四则运算,在安排上由简到繁.例1是两位数的加法,说明如何输入一个数据:例2是三位数的减法,出现了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情况;例3是带有小数的乘法运算,说明如何输入一个小数;例4是小数除法运算,涉及负数参与运算的情况;例5是加乘混合运算,说明计算错也能先乘除后加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

作和使用; 2.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的计算;难点:乘方和开方运算;教学过程: 1.计算器的使用介绍(科学计算器) 2.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

值. (1)(-3.75)+(-22.5) (2)51.7×(-7.2) 解(1) ∴(-3.75)+(-22.5)=-26.25 (2) ∴51.7×(-7.2)=-372.24 说明输入数据时,按键顺序与写这个数据的顺序完全相同,但输入负数时,符号转换键要放在数据之后键入.例2 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 解 (1) ∴(-0.45)5≈-0.018 (2) 按键/显示说明不同的计算器,显示器所能显示的数的数位不尽相同,一般地最多能显示10个位数,如果题目没有给出特别要求,计算结果就保留4个有效数字.例3 用计算器求值 (1)(-6)2 (2)-62 解随堂练习用计算器求值 1.9.2×3+10.2 2.(-2.35)×(-0.46) 答案 1.37.8 2.1.081 3.141.670;4.-8.009 5.7.617

模拟简单计算器实训

苏州市职业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名称___模拟简单计算器_______________ 2011 年12月26 日至2011年12月31 日共1 周 院系__ 计算机工程系 班级10嵌入式 姓名 系主任____李金祥 教研室主任刘文芝 指导教师徐丽华、刘文芝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2) 1.课程设计的目的 (2) 2.课程设计的要求 (2) 二.题目说明 (2) 2.1开发背景 (3) 2.2 开发工具介绍 (4) 2.3 小组成员分工 (4) 三.硬件方案 (5) 3.1硬件设计 (5) 3.2电路原理图 (7) 四.软件设计 (8) 4.1 模块划分 (8) 4.2 模块结构图 (9) 4.3 液晶显示模块 (9) 4. 4 定时器模块 (6) 五.运行结果分析与系统改进 (10) 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1) 七.课程设计总结 (11) 八.参考文献 (11)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单片机课程设计要求将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加强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们对单片机的认识,同时提高同学们的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同时《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其理论与实践技能是从事嵌入式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所不可少的。本次课程设计选择AW60实验板进行模拟应用设计与开发,要求学生掌握使用 C 语言进行单片机程序设计和调试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2.课程设计的要求 在本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重视课程设计环节,用严谨、科学和踏实的工作态度对待课程设计的每一项任务;按照课程设计的题目要求,独立地完成各项任务,不允许相互抄袭;按时到机房上机,并接受教师的检查。 认真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可以由2~4名同学合作完成一个课题。全体成员应共同完成选题,确定设计思想,进行功能模块划分,然后由组长为各成员分配任务。 整个设计期间,组长负责协调工作。各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后,应独立完成设计、编码和调试。 课题设计完成后,小组成员要理解同组其他成员设计的源程序,熟练操作本组设计,各自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 1、对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析; 2、设计合理的模块结构和系统框架; 3、编程简练,程序功能齐全,能正确运行; 4、说明书、流程图要清楚; 5、课题完成后必须按要求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七级数学上册2.15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如何使用计算器素材新版华东师大版02062113

如何使用计算器 一、了解计算器 1.计算器的类型和面板的组成 按照功能,计算器可分为简单计算器、科学计算器、图形计算器等几种类型,计算器的面板由键盘和显示器两部分组成. 2.各个键的功能. (1 (2 (3 3.使用方法 然后按算式书写的顺序输入数据, 二、操作应用举例 1.基本运算 例1.用计算器求72.6+3.83. 分析:按照计算器的计算顺序直接进行计算,但要注意按健的顺序. 计算器显示结果为127.472,所以72.6+3.83 =127.472. 例2 .利用计算器计算:2 2 ) 16 .2 ( 4 ) 88 .3 29 .4( 3 1 - + ÷ - 两键. 所以2 2) 16 .2 ( 4 ) 88 .3 29 .4( 3 - + ÷ -=4.6741416. 2.探究规律 例3.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多选几个数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与同伴交流你的理由. 解:在利用计算器帮助运算的基础上,如果输入的数字是5,按照做一做步骤得到的结果就是555555555,换几个数试一试,仍然有类似的规律,因为12345679×9=111111111,所以输入5就得到555555555. 3.实际应用 例4.探究数字“黑洞”:黑洞原指非常奇怪的天体,它体积小,密度大,吸引力强.任何物体到了它那里都别想再“爬”出来.无独有偶,数字中也有类似的“黑洞”,满足某种条件的所有数,通过一种运算,都能被它“吸“进去,无一能逃脱它的魔掌,譬如:任意找一个3的倍数的数,先把这个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都立方,再相加,得到一个新数,然后把这个新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再立方、求和……,重复运算下去,就能得到一个固定的数T= ,我们称它为数字“黑洞”,T为何具有如此魔力?通过认真地观察分析,你一定能发现它的奥妙! 分析:利用计算器,任意找一个3的倍数的数,先把这个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都立方,求和,再相加,得到一个新数,然后把这个新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再立方,求和……,重复运算下去,就能得到一个固定数,经过运算这个答案应该是几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解:由题意:如135,13+33+53=1+27+125=153,13+33+53=1+27+125=153. 再如:927,93+23+73=729+8+343=1080,13+03+83+03=513,53+13+33=125+1+27=153 13+53+33=153.所以这个数字“黑洞”T=153.感兴趣的同学请你继续探究一下:在非3倍数的数中是否也有“黑洞”的魔力呢?

java编写的简单的计算器程序

计算器 项目内容:编写一个Applet,模仿windows附件所带计算器的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完成计算功能,具体如下图所示。 项目要求:使用图形的方式借助窗口、菜单、按钮等标准界面元素和鼠标操作,来帮助用户方便地向计算机系统发出命令,启动操作,并将系统运行的结果同样以图形的方式显示给用户,这样更加直观和生动; 1.Applet容器中组件的添加与设置,包括面板以及菜单的使用; 2.容器中组件的布局管理; 3.Java核心包中数组、数学计算类的使用; 4.异常的处理; 5.事件处理模型中的三类对象的使用: 1.Event-事件,用户对界面操作在java语言上的描述,以类的形式出现,例如键盘操作对应的事件类是KeyEvent。 2.Event Source-事件源,事件发生的场所,通常就是各个组件,例如按钮Button。 3.Event handler-事件处理者,接收事件对象并对其进行处理的对象。 6.程序中事件处理的流程:

1.计算流程的细化 参考代码: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import import public class Calculator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 dd(panel); panel1 = new JPanel(); panel2 = new JPanel(); (new BorderLayout()); 键入计算的第一个数字。\n"); ("2. 单击“+”执行加、“-”执行减、“*”执行乘或“/”执行除。\n"); ("3. 键入计算的下一个数字。\n"); ("4. 输入所有剩余的运算符和数字。\n"); ("5. 单击“=”。\n"); aboutCal = new JMenuItem(" 关于计算器(A)"); (this);

最新计算机模拟试卷操作题答案

模拟卷1 三、简答题: 1、外存存储器有哪些?内存分哪两种?P13、15 答:外存存储器包括软盘、硬盘、光盘、U盘等。内存分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网络覆盖的范围)?P230 答: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3、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有哪些(至少四种)?P343-344 答:视频格式有:.avi格式、.mpg格式、.rm格式和.mov格式。 4、Windows操作题目(写出关键步骤) (1)在桌面上建立AA文件夹,在AA文件夹建立一个名为“JSB”的快捷方式,该快捷方式所指向的对象为“记事本”程序。(记事本程序的文件为 “C:\WINDOWS\system32\notepad.exe”) 步骤:在桌面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文件夹,重命名为“AA”,打开“AA”文件夹,右击选择创建快捷方式,在“浏览”中找到 “C:\WINDOWS\system32\notepad.exe”,点下一步,名称输入“JSB”,完成即可。 (2)将CC文件夹中的“Excel”和“Word ”两个文件夹复制到AA文件夹中,并将“Excel”改名为“TEST”,并将其设置为隐藏属性。 步骤:打开“cc”文件夹,按住“ctrl”键选中“excel”和“word”两个文件夹,右击选择“复制”,打开“AA”文件夹,右击粘贴。在“excel”文件上右击,重命名为“TEST”,右击选择属性,在常规选项卡中,将属性改为“隐藏”。 5、WORD操作题目(6分) (1)修改Word文档中的文字字符的字体、颜色、大小,可以使用哪两种不同的方法实现?P90 答:通过“格式”工具栏和通过菜单“格式”—“字体”命令。 (2)修改文档中的首行缩进2个字符,有哪两种方法实现?P91 答:方法一:选中待修改的文档,把窗口上方的标尺左上的那个小三角往右方移动两个字符的距离,即可。 方法二:选中待修改的文档,右击——段落,在对话框内,特殊格式选择首行缩进,度量值输入2字符,即可。 (3)Word中的哪些对象可以图文混排的? 答:图片、图形,艺术字、文本框等(不确定) 6、EXCEL题目(6分) (1)列举几种Excel中的函数?p156 答:有数学(数值计算)函数、统计函数、逻辑函数、日期与时间函数、财务函数、文本函数等。 (2)列举几种对工作表的操作有哪些?p151 答:选择工作表插入工作表删除工作表移动和复制工作表重命名工作表

简单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

C/C++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简单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指导老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010年11月22日

C/C++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评阅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姓名: 课程设计名称: C/C++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简单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 完成期限:自2010 年 11月 15 日至 2010 年 11 月 26 日共2 周 设计内容及要求: 要求用C/C++语言设计一个简易的计算器程序,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加、减、乘、除、开平方等操作。 设计要求及功能如下: 1.阐述设计思想,画出流程图; 2.实现功能: (1)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加法运算; (2)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减法运算; (3)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乘法运算; (4)对输入的数据进行除法运算; (5)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开平方根运算。 最终设计成果形式为: 1.编写好的程序; 2.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打印并装订成册。 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年月日

摘要 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该计算器具有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以及复杂的数学表达式的功能。该计算器采用VC++作为软件开发环境,采用算数表达式处理算法来实现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操作简单,界面清晰,易于用户使用,容易被他们所接受的。 关键词:计算器;VC++;数学表达式

目录 1课题描述 (1) 2问题分析和任务制定 (2) 3详细设计 (3) 3.1头文件设计 (3) 3.2简单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函数设计 (3) 4 程序调试与测试 (8) 4.1主界面测试 (8) 4.2基本功能的测试 (8) 5结果分析 (12) 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八年级数学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

10.4 《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导学案 单位:青州市庙子初级中学姓名:高云升孙玲丁秀武 一、教学内容:P105—P107 二、学习目标: 1、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2、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 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四、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预习课本P105—P107页,完成下列填空。(要求必须熟悉计算器操作程序) (1)按键,打开计算器。 (2)按键,,进入统计状态,计算器显示“SD”符号。(3)按键,,=,清除计算器中原有寄存的数据。(4)输入统计数据,按键顺序为:第一数据;第二数据为,……最后一个数据。 (5)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平均数。 (6)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标准差。 (7)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方差。 (8)若又准备保留数据,可按键,,结束求方差运算。 2、课堂探究: (1)小组合作完成例1 (2)已知:甲、乙两组数据分别为: 甲:1,2,3,4,5,6, 乙:2,3,4,5,6,7, 计算这两组数据的方差 3、达标检测: (1)一组数据2,3,2,3,5的方差是() A、6 B、3 C、1.2 D、2 (2)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9.2环, 方差分别为S2 甲=0.56,S2 乙 =0.60,S2 丙 =0.50,S2 丁 =0.45,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有一组数据如下: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10 B、√10 C、2 D、√2 四、课外延伸: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计算器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快乐联想”的游戏吗?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四个提示 提示一 提示二 提示三 提示四 完美 基督教 医院

三三两两 师:你能想到什么? 生1:我猜是十字架。 生2:我想可能是……。 出示提示四 生3:我猜是十。 答对的同学,给予肯定。 师: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提示 提示一 提示二 提示三 提示四 知错能改 小巧 学习用品 计算工具 生1:我猜是橡皮 生2:我也认为是橡皮。 出示了提示四后 生3:计算器。 表扬答对的同学。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计算器?(根据同学回答,依次出示课件中的图片) 表述:看来计算器已经深入我们生活中。瞧,老师手中就有一个计算器,你们观察过计算器吗?看老师手中的计算器,你们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键盘、显 示器) 指出:有些功能键由于我们所学知识有限,现在还不需要用,今后我们可以再慢慢认识它们。 2、认识开机键、关机键。 用计算器前,先按什么键?(ON键,根据学生回答指出开机键) 用完后呢?(OFF键,指出关机键) 3、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有多少同学会用计算器?真会?那我们来“试着瞧瞧”。 (课件出示38+27=30×18=) 指名说第一题计算过程。 师:你是怎么输入的? (先输入3和8,再输入加号键,输入3和7和等号键,等于65。) 追问:想知道得数,需要输入什么键?(等号键) 指出:算完后,我们可以口算或者笔算验算计算结果。 4、用计算器计算“试一试”。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计算器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快乐联想的游戏吗?还想玩吗?课件依次出示四个提示 提示一 提示二 提示三 提示四 完美 基督教 医院 三三两两 师:你能想到什么?

生1:我猜是十字架。 生2:我想可能是。 出示提示四 生3:我猜是十。 答对的同学,给予肯定。 师: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提示 提示一 提示二 提示三 提示四 知错能改 小巧 学习用品 计算工具 生1:我猜是橡皮 生2:我也认为是橡皮。 出示了提示四后 生3:计算器。 表扬答对的同学。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计算器?(根据同学回答,依次出示课件中的图片) 表述:看来计算器已经深入我们生活中。瞧,老师手中就有一个计算器,你们观察过计算器吗?看老师手中的计算器,你们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键盘、显示器) 指出:有些功能键由于我们所学知识有限,现在还不需要用,今后我们可以再慢慢认识它们。 2、认识开机键、关机键。 用计算器前,先按什么键?(ON键,根据学生回答指出开机键) 用完后呢?(OFF键,指出关机键) 3、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有多少同学会用计算器?真会?那我们来试着瞧瞧。 (课件出示38 +27 = 3018 = ) 指名说第一题计算过程。 师:你是怎么输入的? (先输入3和8,再输入加号键,输入3和7和等号键,等于65。) 追问:想知道得数,需要输入什么键?(等号键)

android开发计算器设计开发报告

Xx大学计算机与电子 信息学院《移动编程 技术》安卓程序开发 设计报告---简单计算 器 《安卓开发》程序设计报告 题目简单计算器开发 专业(班级) 网工111班 姓名张波波 学号952937885(qq) 指导教师赵(老师) 日期2014.5.7

目录 一、设计说明: (3) 1.设计内容:Android简单应用程序开发,简单计算器。 (3) 2程序说明: (3) 二、开发环境: (3) 三、概要设计: (3) 3.1 系统的总体 (3) 四、程序流程和系统功能设计 (4) 4.1程序流程设计 (4) 4.2.系统功能设计 (5) 4.3基于Android平台系统具体设计 (6) 4.3.1 总体模块详细设计 (6) 4.3.2 输入模块详细设计 (6) 4.3.3 显示模块详细设计 (7) 4.3.4 计算模块详细设计 (7) 五、计算器系统实现 (8) 5.1 Android应用程序构成 (8) 六、截图说明 (9) 1、图标 (9) 2界面 (10) 3运算界面 (11) 4错误输入 (11) 5设计平台界面 (12) 6签名导出apk (12) 七、总结 (13)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说明: 1.设计内容:Android简单应用程序开发,简单计算器。 2程序说明: 1、计算器界面友好,方便使用。 2、具有基本的加、减、乘、除功能,还有+—、开方、平方功能。 3、能够判断用户输入运算数是否正确。 4、 4、支持小数运算。 5、具有退格功能,能够删除最后一个输入,ce。 6、具有清除功能,删除所有,c。 7、具有结果存储功能,能够显示存储器状态,支持触屏手机。 8、支持最低版本2.0,最高版本4.4。开发时为4.2 二、开发环境: 开发环境:本系统是采用Eclipse+EclipseMe+JDK+ADT作为开发平台。事实上为了节约时间就直接用Google公司安给的直接绑定好的adt-bundle-windows-x86_64开发,只需要配置下环境变量,无需要关联等操作。 三、概要设计: 3.1 系统的总体 整个程序基于android技术开发,出总体模块外主要分为输入模块、显示模块以及计算模块(包括一些其她功能)这三大部分。在整个系统中总体模块控制系统的生命周期,输入模块部分负责读取用户输入的数据,显示模块部分负责显示用户之前输入的数据以及显示最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经典例题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经典例题 一题多解 例1. 从一批机器零件毛坯中取出20件,称得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 210,208,200,205,202,218,206,214,215,207,195,207,218,192,202,216,185,227,187,215,计算它们的平均质量。 解(一):利用计算器计算的结果为206.45(千克) 解(二): x =+++++++++++++++++++1 20210208200205202218206214215207195207218192202216185227187215() =?=1 204129 20645.()千克 解(三):令a =200则新得到的数据为: 10,8,0,5,2,18,6,14,15,7,-5,7,18,-8,2,16,-15,27,-13,15 x '[()()()()] =++++++++++-+++-+++-++-+1 20108052186141575718821615271315 =?=1 20129 645.()千克 x x a =+=+='..()20064520645千克 答:机器零件毛坯的平均质量为206.45千克。 点拨:解法(二)的计算相对简单,这解法的思路是: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趋近于某个值时,可设该值为a ,对应的求出x 1-a ,x 2-a ,……,x n -a 得到一组新数据,此时求出这组新数据的平均数x' 最后可得x x a =+' 例2. 某工人在30天中加工一种零件的日产量,有2天是51件,3天是52件,6天是53件,8天是54件,7天是55件,3天是56件,1天是57件,计算这个工人30天中的平均日产量。 解(一):计算器计算结果为53.9(件) 解(二): x =?+?+?+?+?+?+?1 30251352653854755356157()

初中数学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教案

初中数学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教案 3.4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过程与方法: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能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教学难点:能用计算器进行数的乘方的运算。 教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较为复杂的混合运算,这就要求使用科学计算器。因此,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数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就成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Powerpoint幻灯片、科学计算器。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一、从问题情境入手,揭示课题。 (出示幻灯一) 在棋盘上放米,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

放22粒米,然后是23粒、24粒、25粒……一直到64格,你能计算第64格应放多少粒米?有简单的计算方法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并带着问题引入本节课题:板书:3.4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积极回答。通过师生的相互探讨,使学生认识到学会使用计算器的必要性,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探究活动一一、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出示幻灯二) B型计算器的面板示意图如下: 教师结合示意图介绍按键的使用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使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器的按键操作,熟悉计算器的程序设计模式。 探究活动二二、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出示幻灯三) 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3.75)+(-22.5) (2)51.7(-7.2) 解:(1) (-3.75)+(-22.5)=-26.25 学生相互交流,并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计算,使

项目一 简易计算器

项目一简易计算器 项目要求: C语言具有功能强大,灵活,可移植性好等特点,可用其开发各类应用系统。本项目要求用C语言完成一个简易计算器的开发。相关要求如下: 1.能够实现两个数的算术运算功能(加、减、乘、除)。即依次输入第一个操作数、运算符、第二个操作数,然后输出运算结果。 例如:输入:2 + 5 输出:2+5=7 2.能实现单运算符表达式运算功能。 例如:输入:13*8 输出:13*8=104 3.开发工具与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2000/ME等。 ●开发工具:VC++ 6.0。 4.附加功能。 ●实现各类进制之间的转换,输入/输出格式根据个人理解确定; ●带函数功能; ●良好的操作界面与提示信息。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进一步熟悉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程序设计方法; ●掌握结构化程序开发过程。 2.知识目标。 ●函数的定义、说明、调用方法; ●局部变量、全局变量的概念。 3.核心能力目标。 ●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 ●成员之间的协调配合意识与能力。 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将需要完成的简易计算器展示给各位同学,演示各项功能。启发学生思考系统的整体结构与模块划分和各个功能的实现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学法。(1)模仿练习;(2)通过网络查找其它计算器的功能及实现方法,小组讨论改善系统功能,力求实现更多的功能。 课时及教学环境: 1.课时:课内8+课外8; 2.教学环境:机房+网络。 项目实施前准备: 复习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基本语句,上网查找与计算器相关的资料,了解软件系统开发的过程。 引导文(函数): 函数是实现模块化设计的基础,C语言中用函数来实现模块功能。C语言函数分为两

(试题)8.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同步练习 第1题. 某工厂生产一批机器配件.将生产情况绘成条形统计图(如图),根据图表用计算器求平均每个工人生产了几件产品? 答案:平均每个工人生产12件产品. 第2题. 用计算器计算33.521.758.1,,的平均数是( ) A.37.7 B.42.67 C.37.766667 D.39.7666666667 答案:C 第3题. 在统计状态下,计算8个16和9个27的平均数为 . 答案:21.823529 第4题. 某校进行一次学科竞赛,七年级 四班中40人的成绩如下:1人得90分,4人得85分,8人得80分,11人得75分,9人得65分,7人得39分请利用计算器计算这40人的平均成绩. 答案:40人的平均成绩为68.825分. 第5题. 某校七年级 一班期末数学成绩如下图所示,根据图表,求数学成绩的平均分. 生产件数(件)

答案:74.5分 第6题. 已知数据9.9,10.3,9.8,10.1,10.4,10,9.8,9.7,利用计算器求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答案:10 第7题.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 (1)0.35,0.27,0.39,0.21,0.42,0.37,0.41,0.25;(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3位)(2)435,239,387,333,285,391,293,346,404,397,351,374.(结果保留到个位) 答案:(1)0.309 (2)353 第8题. 用计算器计算数据13,15,17,18,19,21的平均数为() A.17.2 B.17 C.17.1667 D.17.166667 答案:D 第9题. 计算器已进入统计状态的标志是() A.任何显示都没有B.显示DEG C.显示STAT DEG D.显示RAD 答案:C 第10题. 计算器在统计状态下,先看到显示数字952,按下DATA后,显示5,这两个数的含义是()

模拟计算器程序-课程设计

模拟计算器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摘要本课程设计的课题是设计一个模拟计算器的程序,能够进行表达式的计算,并且表达式中可以包含Abs()和Sqrt()运算。在课程设计中,系统开发平台为Windows ,程序设计设计语言采用C++,程序运行平台为Windows 或*nix。本程序的关键就是表达式的分离和处理,在程序设计中,采用了将输入的中缀表达式转化为后缀表达式的方法,具有可靠的运行效率。本程序做到了对输入的表达式(表达式可以包含浮点数并且Abs()和Sqrt()中可以嵌套子表达式)进行判定表达式是否合法并且求出表达式的值的功能。经过一系列的调试运行,程序实现了设计目标,可以正确的处理用户输入的表达式,对海量级数据都能够通过计算机运算快速解决。 关键词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表达式运算;栈;中缀表达式;后缀表达式;字符串处理;表达式合法判定;

目录 1 引言 (3) 1.1课程设计目的 (3) 1.2课程设计内容 (3) 2 设计思路与方案 (4) 3 详细实现 (5) 3.1 表达式的合法判定 (5) 3.2 中缀表达式转化为后缀表达式 (5) 3.3 处理后缀表达式 (7) 3.4 表达式嵌套处理 (8) 4 运行环境与结果 (9) 4.1 运行环境 (9) 4.2 运行结果 (9) 5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1:模拟计算器源程序清单 (14)

1 引言 本课程设计主要解决的是传统计算器中,不能对表达式进行运算的问题,通过制作该计算器模拟程序,可以做到快速的求解表达式的值,并且能够判定用户输入的表达式是否合法。该模拟计算器的核心部分就在用户输入的中缀表达式的转化,程序中用到了“栈”的后进先出的基本性质。利用两个“栈”,一个“数据栈”,一个“运算符栈”来把中缀表达式转换成后缀表达式。最后利用后缀表达式来求解表达式的值。该算法的复杂度为O(n),能够高效、快速地求解表达式的值,提高用户的效率。 1.1课程设计目的 数据结构主要是研究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非数值计算程序设计问题中所出现的计算机操作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操作的学科。数据结构是介于数学、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一门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及人工智能等的重要基础,广泛的应用于信息学、系统工程等各种领域。学习数据结构是为了将实际问题中涉及的对象在计算机中表示出来并对它们进行处理。通过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模拟计算器程序主要利用了“栈”这种数据结构来把中缀表达式转化为后缀表达式,并且运用了递归的思想来解决Abs()和Sqrt()中嵌套表达式的问题,其中还有一些统计的思想来判定表达式是否合法的算法。 1.2课程设计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为计算器模拟程序,主要解决表达式计算的问题,实现分别按表达式处理的过程分解为几个子过程,详细的求解过程如下:1 用户输入表达式。 2 判定表达式是否合法。 3 把中缀表达式转化为后缀表达式。 4 求出后缀表达式的结果。 5 输出表达式的结果。通过设计该程序,从而做到方便的求出一个表达式的值,而不需要一步一步进行运算。

初中数学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教案_答题技巧

初中数学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教案_答题技巧 3.4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过程与方法: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能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 教学难点:能用计算器进行数的乘方的运算。 教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较为复杂的混合运算,这就要求使用科学计算器。因此,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数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就成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Powerpoint幻灯片、科学计算器。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一、从问题情境入手,揭示课题。 (出示幻灯一) 在棋盘上放米,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22粒米,然后是23粒、24粒、25粒……一直到64格,你能计算第64格应放多少粒米?有简单的计算方法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并带着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板书:3.4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积极回答。通过师生的相互探讨,使学生认识到学会使用计算器的必要性,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探究活动一一、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出示幻灯二)

B型计算器的面板示意图如下: 教师结合示意图介绍按键的使用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使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器的按键操作,熟悉计算器的程序设计模式。 探究活动二二、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出示幻灯三) 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3.75)+(-22.5) (2)51.7(-7.2) 解:(1) (-3.75)+(-22.5)=-26.25 学生相互交流,并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计算,使学生熟悉计算器的用法。 探究活动二(2) 51.7(-7.2)=-372.24 学生相互交流,并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计算,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探究活动二例2 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 (-0.45)5 (-0.45)5-0.018 相互讨论,并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计算,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探究活动二

java编写简单计算器源代码

import javax.swing.*; import java.awt.event.*; import java.awt.*;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aa8867374.html,ng.Math; class ring extends JFrame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定义成员变量: //JFrame frame;//定义一个窗口类; JTextField text;//定义一个文本框类; JLabel label;//定义一个标签类; JPanel p1,p2,p3,p4,p5,p6;//定义面板类; String s1,s,s2;//定义三个字符串变量; int count=0; JButton a1,a2,a3,a4,a5,a6,b1,b2,b3,b4,b5,b6,c1,c2,c3,c4,c5,c6,d1,d2,d3,d4 ,d5,d6; //ring的构造函数; ring() { this.setTitle("计算器"); // super("计算器"); JMenuBar menubar1=new JMenuBar();//新建菜单条; this.setJMenuBar(menubar1); JMenu menu1=new JMenu("编辑(E)"); JMenu menu2=new JMenu("查看(V)"); JMenu menu3=new JMenu("帮助(H)"); menubar1.add(menu1); menubar1.add(menu2); menubar1.add(menu3); JMenuItem item1=new JMenuItem("复制(c) ctrl+c"); JMenuItem item2=new JMenuItem("粘贴(p) ctrl+v"); JMenuItem item3=new JMenuItem("标准型(T)"); JMenuItem item4=new JMenuItem("科学型(s)"); JMenuItem item5=new JMenuItem("数字分组(I)"); JMenuItem item6=new JMenuItem("帮助主题(H)"); JMenuItem item7=new JMenuItem("关于计算机(A)"); menu1.add(item1); menu1.add(item2); menu2.add(item3); menu2.add(item4); menu2.add(item5); menu3.add(item6);

用JAVA编写计算器程序(模拟Windows计算器)

用JAVA编写计算器程序(模拟Windows计算器)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wt.event.*; public class Calculation extends WindowAdapter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double dResult=0; double dNowInput=0; double dMemory; int n=0; //记载小数位数 int nOperation=1; // 记录运算符类型 int nBitsNum=0; //记录总共输入的位数 boolean alreadyHaveDot=false; //已经有小数点? boolean keyAvailable=true; boolean alreadyClickedEqueal=false; //是否按下过"="? boolean isTempNowInput=false; //是否在计算出结果后直接按运算符将结果赋给了当前输入值? Frame f; Panel p1,p2,p3,p4,p5,p6; TextField tf1,tf2; Button b1,b2,b3,b4,b5,b6,b7,b8,b9,b0; Button bDiv,bSqrt,bMulti,bMinus,bPercent,bPlus,bReciprocal,bEqual,bDot,bNegative; Button bBackspace,bCE,bC,bMR,bMS,bMC,bM; public void display() { f=new Frame("计算器"); f.setSize(280,213);

第02讲 简易计算器的设计

第02讲计算器 2.1 计算器简介 大家都知道,计算器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工具,在Microsoft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附带了一个计算器程序,有标准型和科学型两种模式。Windows XP下的标准型和科学型计算器程序分别如图2-1和图2-2所示。 图2-1 Windows XP下的标准型计算器 图2-2 Windows XP下的科学型计算器 Windows操作系统下附带的计算器程序功能相当的强大,本课我们将模仿Windows的计算器,使用Visual C# 2005开发平台开发一个功能相对简单的计算器应用程序,它能完成加、减、乘、除运算。 接下来详细的介绍简易计算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2.2 界面设计及属性设置 用户界面设计是软件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用户界面的好坏直接影响软件的质量,本节将介绍如何设计简易计算器的用户界面以及界面上各控件的属性设置。 2.2.1 界面设计 打开Visual Studio 2005开发工具,新建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然后在窗体上依次放置1个TextBox和17个Button控件,如图2-1所示(设置好属性后)。 图2-1 计算器用户界面 2.2.2 属性设置 窗体和各控件的属性设置如表2-1所示。 表2-1 窗体和各控件的属性

2.3 编写代码 本程序需要用到一些公共变量,例如用来接收操作数、运算结果,判断输入的是否为小数等,因此首先在代码的通用段声明以下变量: //****************************************************************** double num1, num2, result; // 操作数及运算结果 bool decimalFlag = false; // 判断输入的是否为小数 string myOperator; // 操作类型 //******************************************************************

java课程设计-模拟科学计算器

JAVA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模拟科学计算器 姓名: 学号: 班级:网络工程11-2 山东科技大学 2013年11月7日

目录 1 课设任务及要求 (3) 1.1课设任务 (3) 1.2设计要求 (3) 2 需求分析 (2) 2.1 设计背景 (2) 2.2 需求获取 (3) 2.3 程序功能图 (4) 3 设计思路 (4) 3.1 界面布局 (4) 3.2 类的定义 (5) 3.3变量的定义 (5) 4 详细设计 (6) 4.1整体概述 (6) 4.2 误操作处理 (7) 4.3流程图和结构图 (8) 5 系统调试 (11) 5.1 程序界面 (11) 5.2 运行界面 (11) 6 心得与体会 (15) 7 参考文献 (16) 8 附录 (16)

1 课设任务及要求 1.1课设任务: 要求:界面模拟Windows中的计算器程序。 实现基本数学运算、函数等功能:加、减、乘、除、阶乘、正弦、余弦和指数运算。 实现要点:添加相关组件并进行按钮事件处理。 要求提交Application和Applet两个版本的程序。 1.2设计要求 ①设计的java计算器应用程序可以完成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取余运算,和cos,sin,tan等三角函数功能以及阶乘和指数等运算,且有小数点、正负号、求倒数、退格和清零功能。具体可参考windows附件下的计算器 ②课程设计使用Eclipse4.2等作为程序编译和运行测试的开发平台,采用JDK-7u25作为java开发环境,使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7作为绘图工具。

③认真按时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制作演讲PPT,积极报名上讲台向大家演示和讲解自己的程序。提交打印版的报告以及电子版的原稿和Application和Applet两个版本的程序代码。 2 需求分析 2.1 设计背景 本程序是老师提供的几个课程设计题目中比较中等的题目。要求实现模拟的科学计算器功能,主要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阶乘,三角函数以及指数的运算。具体的功能我参考了Windows7下的计算机小程序,并根据其界面设计了java小程序界面,根据其功能对自己设计的计算器小程序进行了功能的适当增加与修改。在实现了课程设计题目要求的基础上,自己又增添了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取余等我们常用到的功能比较简单的函数。由于本函数涉及的函数以及按键数目较多,故没有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没有对每个功能封装成函数调用,而是针对每个按键的动作事件直接采用了算法的编写。最终实现了全部的功能,但是由于时间有限,许多功能没有坐到很到位的优化,或许还存在着许多了漏洞,欢迎老师和同学的批评指正,我一定会

用java编写简单计算器

用java写了一个简单计算器,能实现简单的数据计算。 一、先写界面代码: 在UI包里面新建一个Class文件,取名自己想,这里我写的是CalculatorFrame package ui; import java.awt.Color; import java.awt.Font; import java.awt.GridLayou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import javax.swing.JButton; import javax.swing.JFrame; import javax.swing.JOptionPane; import javax.swing.JPanel; import javax.swing.JScrollPane; import javax.swing.JTextArea; import javax.swing.border.TitledBorder; public class CalculatorFrame extends JFram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 ersionUID = 1L; public String opt; public String str; private JTextArea show; private ClientContext clientContext;//引用控制器对象 /*因为调用了控制器里面的方法,所以要对控制器的对象进行赋值,否则运行会出现空指针异常*/ public void setClientContext(ClientContext clientContext) { this.clientContext = clientContext; } public CalculatorFrame() { init(); } private void init() { setTitle(" Simple Calculator"); setBounds(533, 184, 300, 400); setContentPane(creatContentPan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