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盟国集团的瓦解-桑盛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3第一单元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共29张PPT)

提问:威尔逊宣称的参战目的是什么?你怎么看? 表面目的:美国的参战是为了捍卫人类的权利,维 护世界和平。
实际目的: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
变化之一: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
①战前,美德关系紧张。
②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
原 日益接近,希望协约国获胜,以保证巨 因 额贷款能归还。
③直接原因: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 战”,使美国的商船遭到重大损失。
③影响了很多其他“中立”国家,加入 协约国集团,也使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 模阶段。
到1918年大战结束时,全世界总 共有31个国家参战,其中参加协约 国作战的有27国,参加同盟国作战 的有4国。战火从欧洲蔓延到亚洲、 非洲、美洲,造成人类历史上第一 次大规模的战争。
变化之二: 中国加入协约国阵营,对德宣战。
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 (3)简况
1918年3-7月,相继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 但是很快受阻。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1、德国西线的攻势 2、协约国军队的反攻 (1)准备:
①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福 煦为西线联军总司令:
②美军陆续开到法国,英帝国各自治领军队也 开往前线。 (2)反攻
①1918年7月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 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三、同盟国集团瓦解的原因:
1、经济劣势: 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远比同 盟国占有优势。
世界制造业产量: 德奥占19.2%
英法俄占27.9%
陆军人数:
德奥达636万
英法俄三国达873万
战争后备力量: 同盟四国人口为1.45亿,
英法俄和意大利人口达2.88亿。
所利用资源: 同盟国只有本国及被占有国的资源;
材料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 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 维护世界和平。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 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 矣。”
实际目的: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
变化之一: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
①战前,美德关系紧张。
②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
原 日益接近,希望协约国获胜,以保证巨 因 额贷款能归还。
③直接原因: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 战”,使美国的商船遭到重大损失。
③影响了很多其他“中立”国家,加入 协约国集团,也使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 模阶段。
到1918年大战结束时,全世界总 共有31个国家参战,其中参加协约 国作战的有27国,参加同盟国作战 的有4国。战火从欧洲蔓延到亚洲、 非洲、美洲,造成人类历史上第一 次大规模的战争。
变化之二: 中国加入协约国阵营,对德宣战。
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 (3)简况
1918年3-7月,相继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 但是很快受阻。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1、德国西线的攻势 2、协约国军队的反攻 (1)准备:
①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福 煦为西线联军总司令:
②美军陆续开到法国,英帝国各自治领军队也 开往前线。 (2)反攻
①1918年7月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 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三、同盟国集团瓦解的原因:
1、经济劣势: 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远比同 盟国占有优势。
世界制造业产量: 德奥占19.2%
英法俄占27.9%
陆军人数:
德奥达636万
英法俄三国达873万
战争后备力量: 同盟四国人口为1.45亿,
英法俄和意大利人口达2.88亿。
所利用资源: 同盟国只有本国及被占有国的资源;
材料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 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 维护世界和平。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 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 矣。”
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17
二、同盟国集团失败原因: 1、经济劣势 2、战略失误 3、同盟国集团内部矛盾 4、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18
战争结束了
持续四年之久的一战到底 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19
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封电报: 1917年1月17日。当时英国海军情报机构截获了一份以德国 最高外交密码0075加密的电报,密电来自德国外交部长亚 瑟· 齐默曼,传送给德国驻华盛顿大使约翰· 贝伦朵尔夫, 冯· 并将继续转发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亨尼希· 艾克哈尔特, 冯· 最后交给墨西哥总统瓦律斯提阿诺· 加汉扎。密件从柏林经美 国海底电缆送到了华盛顿,但接到密件的贝伦朵尔夫却犯了 一个致命的错误:电报用新的0075密码译出后,又用旧的 103040密码加密后发送到墨西哥。而当时英军早已破译了德 国旧密码系统。2月23日,密电内容揭开了:德国将在1917 年2月1日重新开始“无限制海战”,用潜艇攻击战时包括中 立国在内的海上商运船。为了阻止美国因此参战,德国建议 墨西哥入侵美国,并承诺帮助墨西哥从美国手中夺回得克萨 斯、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三州。德国还要墨西哥说服日本共 同进攻美国,德国将提供军事和资金援助。
意大利倒戈(1915年5月) 德国在西线溃退(1918年) 奥匈帝国瓦解投降(1918年3- 10月) 德国革命(1918年10-11月) 德国投降(1918年11月)
13
福煦车厢
11月11日,德国签署停战协定,宣布投降。
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14
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总结一下,有几个方面呢?) 1、经济力量的对比
美 国 的 “ 中 立 ”
4
美国在战争初期采取了怎样的政策?他这样做 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两年半的“中立”使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独占 鳌头。美国工业总产值1914年为二百四十九亿 二千万美元,1919年为六百三十九亿七千一百 万美元,增长156.7%。在大战期间,美国百万 富翁增加了一万七千人。
人教版选修三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课件(22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退出一战的原因?
①腐朽落后,各种矛盾突出。
②工业发展落后于西欧,没有经济实力对抗现代化战争。
③对德战争,引起了国内革命。
④为了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
3.俄国退出战争
俄国退出一战的标志: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定
战局演变:同盟国优势地位逐渐丧失
度(策”?1。)为材什料么一要反采映取出这美种国政对策欧?洲战争采取了怎样的政“中政立策”
利用战争之机,大发战争横财
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 尼亚号。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1917年4月 美国参战的借口。
材料二 1917年4月2日,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 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 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 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 足矣。”而他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 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 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一 、 同盟国集团瓦解的催化剂 ——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美国参战
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 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 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说:“应该 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 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
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同盟国集团的的崩溃
请阅读课文,概括同盟国集团在一战最后阶段采取的措施 及结局。
-- --
①同盟国西线进攻
①腐朽落后,各种矛盾突出。
②工业发展落后于西欧,没有经济实力对抗现代化战争。
③对德战争,引起了国内革命。
④为了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
3.俄国退出战争
俄国退出一战的标志: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定
战局演变:同盟国优势地位逐渐丧失
度(策”?1。)为材什料么一要反采映取出这美种国政对策欧?洲战争采取了怎样的政“中政立策”
利用战争之机,大发战争横财
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 尼亚号。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1917年4月 美国参战的借口。
材料二 1917年4月2日,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 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 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 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 足矣。”而他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 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 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一 、 同盟国集团瓦解的催化剂 ——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美国参战
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 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 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说:“应该 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 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
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同盟国集团的的崩溃
请阅读课文,概括同盟国集团在一战最后阶段采取的措施 及结局。
-- --
①同盟国西线进攻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课件

㈠美国的参战 (5)影响: ①壮大了协约国的阵营。美国参战影响了许多 其他“中立”国家如中国等国也纷纷宣战, 加入协约国集团,协约国扩大到27个国家, 形成了对同盟国的绝对优势。 ②军事上对协约国的直接援助。 ③使战局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
㈡中国参战 (1)时间:1917年北洋军阀向同盟国宣战 (2)影响:大批中国民工到欧洲战场服役,其 中不少人在炮火下牺牲。
4、德国投降 (1)基尔水兵起义(1918.10)揭开了德国 十一月革命的序幕 (2)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逃往荷兰; (1918.11) (3)德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宣布投降。 (贡比涅森林)
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1、经济实力对比:德奥集团处于劣势 2、军事战略:同盟国集团低估了对手实力, 战略失误明显。 3、国内因素:同盟国集团的内部社会矛盾加 剧。 4、国际因素:国际力量的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是由其经济、军事、 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2.协约国集团的反攻 (1)条件:①成立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 福煦为西线联军总司令),协调行动; ②美国援军陆续到达法国,英帝国自治领的军 队开往前线,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二 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2.协约国集团的反攻 (2)反攻: ①协约国军队相继占领德军三个突出部:马恩 河突出地带、亚眠突出地带、圣米耶尔突出地 带。 ②突破“兴登堡防线”:1918年9月 ③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保加利亚、土耳其、 奥匈帝国相继投降
㈢俄国退出战争 (1)原因:战争引起革命——俄国二月革命和 十月革命 (2)标志:1918年3月,苏德签订《布列斯特和 约》
(四)意大利的参战:1915年5月 1915年4月与协约国签订了秘密的伦敦条约,于 一个月后加入协约国作战
㈡中国参战 (1)时间:1917年北洋军阀向同盟国宣战 (2)影响:大批中国民工到欧洲战场服役,其 中不少人在炮火下牺牲。
4、德国投降 (1)基尔水兵起义(1918.10)揭开了德国 十一月革命的序幕 (2)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逃往荷兰; (1918.11) (3)德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宣布投降。 (贡比涅森林)
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1、经济实力对比:德奥集团处于劣势 2、军事战略:同盟国集团低估了对手实力, 战略失误明显。 3、国内因素:同盟国集团的内部社会矛盾加 剧。 4、国际因素:国际力量的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是由其经济、军事、 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2.协约国集团的反攻 (1)条件:①成立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 福煦为西线联军总司令),协调行动; ②美国援军陆续到达法国,英帝国自治领的军 队开往前线,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二 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2.协约国集团的反攻 (2)反攻: ①协约国军队相继占领德军三个突出部:马恩 河突出地带、亚眠突出地带、圣米耶尔突出地 带。 ②突破“兴登堡防线”:1918年9月 ③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保加利亚、土耳其、 奥匈帝国相继投降
㈢俄国退出战争 (1)原因:战争引起革命——俄国二月革命和 十月革命 (2)标志:1918年3月,苏德签订《布列斯特和 约》
(四)意大利的参战:1915年5月 1915年4月与协约国签订了秘密的伦敦条约,于 一个月后加入协约国作战
高中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第1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 1917.4美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2.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同盟国宣战
3.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4. 1918.3 苏俄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合约》,退出一战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1. 1918.3-7 德国发动四次大规模进攻
2. 1918.7 协约国大规模反攻
3. 1918.9-10 协约国全线出击,突破德法边境“兴登堡防线”
4. 1918.11.11 停战协定,一战结束
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1. 经济
2. 军事
3.国内矛盾加剧
1918.11 奥匈帝国民族独立运动,奥匈帝国解体
1918.11 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4.国际力量对比:美国加入协约国
一战大事记:
1914.7.28 一战爆发
1914 马恩河战役东西进入相持
1915 重点:东线对俄
1916 重点:西线三大战役
1917 美对德宣战,中国宣战,俄国十月革命
1918 俄国退出一战,德四次进攻,协约国反攻,协约国全线出击1918.11.11停战协定,一战结束。
1.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课件(人教版选修3)

【名师指津】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中立还是参战、何时 参战、以何种形式参战,取决于能否保持其“利益线”。即在 战时利用战争形势,以中立的地位牟取超额利润,并趁机向世 界扩张;在战后能收回战争贷款,进而以仲裁员身份取得国际 事务的支配权。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是保持中立的利益线被突 破,于是只能以参战去获取中立国不再能有的利益。
2.协约国军队的反攻: (1)准备: ①协约国成立了_最__高__军__事__委__员__会__,法国元帅福煦为西线联军总 司令。 ②1917年6月起美军陆续开到法国,英帝国各自治领军队也不 断开往前线。
(2)反攻: ①1918年7月在西线发动了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 战线推进到_马__恩__河__一线。 ②1918年9月底至10月初,协约国全线出击,突破德军“_兴__登__ _堡__防__线__”。 (3)结果:德军连连败退,_同__盟__国__集团开始瓦解。 3.德国投降:1918年11月11日,在_巴__黎__签订停战协定。
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在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已经飘过大 西洋来到自由女神像的脚下。德国人已经在大不列 颠及爱尔兰的港口、欧洲西部海岸和整个地中海范 围内,用他们无坚不摧的潜水艇不假思索地击沉了 美国的商船和货轮,乃至医船和救济船。美国人的 生命被践踏了,利益被损害。美国总统威尔逊1917 年4月2日正式向国会提请宣战,美国的参战,加速 了同盟国集团的瓦解,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 程。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经济利益 政治要求
美国参 战原因
寻找借口 战争准备
(1)经济利益:德国与美国在拉美的矛盾不断加剧,第一 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激增,战争期间,美 国还供给协约国各种物资和贷款,同协约国的利益已经紧密地 连在一起。
高中历史选修3优质课件: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2)反攻 ①1918年7月在西线发动了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 到 马恩河 一线。 ②1918年9月底至10月初,全线出击,突破德军的“ 兴登堡防线”。 (3)结果: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3.德国投降:1918年11月11日,在巴黎签订停战协定,标志同盟国集团 失败。
[问题思考] (2)据史料概括美国在大战初期实行中立政策的目的。 答案 借机谋取经济利益。
答案
史料三 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 国的利益作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和要求,我们不想征服别 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我们不为自愿的牺牲寻求物质上的补偿。
——威尔逊对德宣战演说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美国参战 (1)原因 ①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②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 协约国 日益接近。 ③德国实施“ 无限制的潜艇战 ”,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 (2)标志: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3)影响 ①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②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 协约国的方面发展。
2.中国参战:1917年,中国 北洋 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3.俄国退出战争 (1)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 的和约。 (2)标志: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 布列斯特和约 》,退出 帝国主义大战。
概念阐释 思维点拨 易混易错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1.德国西线的攻势 (1)契机: 苏俄 退出战争。 (2)目的:企图夺回 战略主动权 。 (3)简况:1918年3~7月,相继发起了四次大规模进攻,但很快受阻。 2.协约国军队的反攻 (1)准备 ①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福煦 为西线联军总司令。 ②美军陆续开到法国,英帝国各自治领军队也开往前线。
【高中历史】同盟国集团的瓦解PPT课件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C.长期的战争导致国家经济濒于崩溃 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作者是如何认识德国战败的原因的?结合今天所学知识,说说 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作者认为 的原因:
德国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与美国的贸易中断; 协约国可以得到美国的贷款,与美国有密切的 贸易来往;美国的参战;德国工业实力不如英 法。
西线从北海 往南延伸到 瑞士边境, 在这里是英、 法对德作战。
东线北起波罗 的海,南至罗 马尼亚,由俄 国对德奥作战
萨拉热窝
马恩河战役
萨拉热窝
日德兰海战
索姆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马恩河战役
萨拉热窝
“啊!我把你变成了 一只多么好的 鸽子呀!”
鹰代表什么?鸽子又代表什么?如果你是一战期间美国的 执政者,你会选择做鹰还是做鸽子?请说明理由。
关于一战,有人说“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 止战争”,这主要指的是哪一典型事件?
1917年“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其最根本 的原因是 A.俄国经济特别落后,战争引起的危机特别严重 B.俄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 C.俄国最早建立工人政党 D.俄国工人政党没有受到机会主义的毒害
俄国退出一战的标志: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定
政策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欧洲战争采取了怎样的政 策?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政策?
利用战争之机,大发战争横财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 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 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 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而他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 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 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 界。” (2)威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宣称的参战目的是什么?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