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雪莱和济慈
拜伦、雪莱与济慈

拜伦、雪莱与济慈三位诗人的选篇都探讨了死亡、新生、爱情、自由等主题,探讨了死亡与爱情、死亡与革命、死亡与美等之间的关系。
拜伦与雪莱的激进思想,都体现了生命燃烧的一生,短短人生却留下了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激情的岁月。
1.如早年都受到主流社会的抨击,拜伦在学生时代因出版诗集《闲散的时刻》(hours of Idleness)受到攻击,后来因此事引起轰动。
最后终因离婚事件被迫离开了伦敦,到意大利定居。
雪莱则是在牛津大学读书期间,因印发无神论的必然性(The Necessity of Atheism)而被开除。
也发生过离婚事件,也被迫离开了英国,也到意大利定居。
2.都坚持追求自由(freedom)和英雄豪情。
1823年7月,拜伦前往希腊,支援希腊人们反抗土耳其统治的斗争,死于营地,比希腊人民奉为英雄。
3.强烈的政治和抒情意识体现了诗人的英雄豪情和儿女私情的完美结合,如课文选篇中的拜伦的两首诗。
She Walks in beauty一个姑娘的美丽,会是怎么样的?用哪些形容词可以描述?tender,soft, calm, pure, dear,sweet,peace,innocent.外在的美描述哪些部位?如眼睛(eye),头发(raven tress)(色调),脸庞(色调)(face),面颊(cheek),额际(brow),微笑(smile),容颜(aspect),心灵(peace)(mind and heart)1.What is the word as the central image of the second part of thepoem?2.Would you like to analyze the syntactic structure of part 2?3.The body narrative is apparent in this poem, so how do you thinkbody parts(what are they?) are narrated by Byron?4.除了对有形身体(body parts)的叙述,还有就是对无形的身体叙述。
正高级教师推荐--拜伦、雪莱和济慈

英国三大诗人拜伦(1788 - 1824)拜伦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天生跛足的理想主义者,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
代表作有《恰尔德• 哈罗德游记》、《唐璜》等。
拜伦所创造的一系列“拜伦式英雄”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们都是孤傲、狂热的叛逆者,孤独苦闷的骄傲者。
雪莱(1792 - 1822)雪莱是19世纪英国最富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
雪莱的代表作主要有诗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和《致云雀》等,其作品节奏明快,积极向上,也正因为如此,雪莱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济慈(1795 - 1821)济慈是19世纪初英国浪漫派诗人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夜莺颂》、《秋颂》和《希腊古瓮颂》等。
济慈是一个出身于社会底层且有着坎坷的成长经历的天才诗人,英年早逝,却有多部作品传世。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14年级·语文·第十三课知识链接浪漫主义的兴起与衰落19世纪20-30年代,在欧洲出现了一股狂热的文学浪潮——浪漫主义运动,我们本课所讲的拜伦、雪莱、济慈都是这一运动中的先驱。
熟悉欧洲历史的同学应该知道,此时欧洲已经经历了一场从思想到制度上全面的大解放。
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打破了欧洲大陆上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在这场大的变革之中,不可一世的路易十六成为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被送上断头台的国王。
而后来叱咤风云的军事天才拿破仑,也正是在这场大革命中崭露头角的。
然而这场大变革并没有给大多数人带来他们所渴望的自由、平等和博爱,尤其是拿破仑当政之后穷兵黩武,而其后的复辟王朝又逆行倒施。
种种复杂的情绪汇在了一起,诗歌就成了一个有力的表现武器。
在这样的背景下,浪漫主义运动揭开帷幕了。
在这场持续时间并不长久的文学浪潮中,诞生了一大批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作家:德国的歌德、席勒,英国的拜伦、雪莱、济慈,法国的雨果、乔治桑、梅里美……正如拜伦、雪莱与济慈的诗歌一样,整个浪漫主义运动产生的文学作品都充满炽热的感情,这种炽热来源于人们积累已久的、深厚的感情。
文学史知识:英国文化与文学传统

文学史知识:英国文化与文学传统英国文化与文学传统英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和重要文学史的国家。
在英国,文学被认为是人才和智慧的象征,它代表了一种固定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它引领了英国的文化发展。
从中世纪的诗歌、戏剧,到十九世纪的诗歌、小说,英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几乎与英国的社会、政治、历史以及文化密不可分。
英国的文学传统中,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文学体裁之一是诗歌,许多作家的名字都和著名的诗篇有密切的联系。
英国著名的诗人包括莎士比亚、约翰·克利斯托夫、拜伦、济慈、雪莱等等。
他们的作品与英国文学史紧密相连,成为英国文化的精髓和传统。
此外,英国的文学传统也涉及到戏剧、小说、散文等领域,这些文体的发展至今已经历了数百年,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变得成熟和多样化。
在英国,文化传统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与文学发展有关,还与社会和政治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英国的历史与文化是深刻影响了英国文学的发展的。
英国几乎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这些背景也都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到狄更斯的小说,英国文学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社会背景下蓬勃发展。
英国的文学与文化传统的代表性作品非常之多。
在中世纪,贝奇的《坎特伯雷故事集》等作品是历史性的代表。
在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戏剧,笛福的小说等等也享誉全球。
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运动中,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人的诗歌广受欢迎。
在维多利亚时代,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等作家的小说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
总之,英国文化与文学传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它不仅对英国的文学和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世界的文学和文化发展。
从中世纪到现代,英国文学和文化传统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拜伦雪莱济慈3人关系

夏天,与雪莱一起,邀请在英国受到迫害的李·亨特前来意大利,共同筹办文学期刊《自由人》。
7月8日,雪莱溺死于斯塔西亚湾。 拜伦火葬雪莱
济慈代表性的作品有:《恩底弥翁》(1818)、《圣阿格尼斯节前夕》(1819)等叙事诗,还有《夜莺颂》(1819)、《希腊古瓮颂》(1819)等颂歌。
拜伦和雪莱于1816年四月在瑞士日内瓦的莱蒙湖畔相识,雪莱的无神论和乐观主义对拜伦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8月,雪莱夫妇离开日内瓦。 1818年8月,雪莱来威尼斯与其相见。 秋冬之间,雪莱作《朱利安与马达洛》一诗,实际上是对拜伦提出善意的批评和规劝。从拜伦尔后的作品和实际行动来看,他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雪莱的批评。
如今我们再去那片墓地,绕过罗马最南边的城墙,可以发现墓地被石墙隔开分为两个区域,济慈被葬在老区的尽头,而雪莱则在新区的入口。至于去世时间不过相差一年的两人为何被远远隔开,或许只有那个安葬了他们的人才知道。
两年后,1824年,36岁的拜伦身染重病,死于希腊。
【天涯博客】本文地址/blogger/post_show.asp?PostID=18190562&BlogID=394620
现代的评论家多认为拜伦虽有一流的讽刺与叙事才华,但总的说来享受了与其才华不配的名誉。说他伟大,似主要不是诗文本身的缘故,因在所谓六大诗人中,他的文思较缺乏深度,用词、组句、织体的丰富性与文本的平衡感等也不如他人,后来,T·S·艾略特甚至说他对英国语言无任何贡献。其实拜伦无论在思路、意象或词语方面都曾以间接的方式仿效他所蔑视的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有时套用好友雪莱、甚至济慈的灵感,难免显出平庸。
我们注意到,那艘覆没了诗人生命的小船名为“唐璜号”,众所周知,《唐璜》是拜伦最出名的长诗,而他至死也没有完成这部巨著。
英国浪漫主义作家的异同分析

英国浪漫主义作家的异同分析陈达(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英国浪漫主义群星璀璨,特点各异。
除了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之分,区别还体现在题材和主题上。
英国浪漫主义带有鲜明的特征,暨自由主义和自然主义。
浪漫主义作家的共同点是,主观化特征的表述方式。
该文以诗人华兹华斯、拜伦、雪莱和济慈,小说家司各特、简奥斯丁和散文家兰姆的特点出发,对他们创作风格的异同进行分析。
关键词:自由主义;自然主义;主观化;异同分析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07-0196-021英国浪漫主义19世纪的历史背景,简单讲就是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再就是圈地运动结束后带给社会的持续性影响。
阶级划分明显,无产者出现。
反映在文学上,对逝去的田园生活缅怀以及为受专制压迫代言,就是浪漫主义的两大关注点。
实际上从十八世纪中期起,文学的主观化抒写就已经开始。
布莱克和彭斯被称为先浪漫主义,是因为他们书写的东西符合所以浪漫主义特点。
主观化书写是浪漫主义总领特征,之下的诸如想象、情感、感情、过去和迷信等都是其特点。
浪漫主义虽然与中世纪罗曼斯(romance)词根同源,但中世纪的浪漫书写趣味主要骑士历险和贵族生活等。
从华兹华斯来讲,他认为浪漫主义诗歌需要描写些普通人的日常事物和场景。
浪漫主义于1798年《抒情歌谣集》作为开始的标志。
2浪漫主义代言人华兹华斯作为浪漫主义代言人,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如下:主题应该是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或者场景。
经常用“高尚”来形容华兹华斯,华兹华斯的诗歌趣味是高尚的、崇高的。
华兹华斯认为,语言的使用需要是日常用语,但却需要雕琢后进行呈现。
这反映了他对新古典主义的否定,因为新古典用语的辞藻讲究绚丽、平衡、对称等。
华兹华斯关注人性,诗人需要挖掘普通场景里的人性光辉。
他的诗歌融合联系在与对自然的亲切和细致观察之中,文字使用清新朴实。
华兹华斯复兴了盛行于16世纪17世纪的十四行诗传统(济慈也写)。
三诗人之死

三诗人之死孩子们没有伙伴,出外去的时候,因为国度不同,每每受到邻近渔家的儿童们欺侮。
坐在家里,时常听见他们在外面的哭声,或则流泪回来,有时他们又表现些不好的行为,说出些不中听的话,这当然是从外边濡染来的。
因此我们便立了一个家规:没有大人同路不许他们出去。
但是这又太使他们孤苦了。
晓芙时常对我说:“我们去买匹兔子来喂罢,兔子干净,喂来也不很费事。
”五月中旬的一天傍晚,我们便走到一家养兔园去。
兔子的种类是很多的。
养兔主人说:“兔的繁殖力很大,生后六个月便要生儿,第一胎五六匹,以后每月一胎,一胎七八匹。
”我那时听了这话,很是出乎意外。
我以为这养兔的事业倒是很有利益的一项生意了。
譬如在正月里买一对满了六个月的兔儿来,养到年底就可以产出将近千匹的子孙了。
不过养兔的人又说:“出产太多了,太麻烦,每胎大概只留两匹,要杀死五六匹,——这也是一种无形的生存竞争。
假如不加屠戮时,恐怕全地球要成为兔子王国呢。
”在兔园里我们买了一只怀了孕的母兔。
但我们倒不是希望她在一年之后替我们产出千匹的子孙,我们只希望她产几匹兔子来替儿子们做做朋友罢了。
我们买的母兔是波斯种,这只是据养兔的人告诉我们的,毛是棕褐色的,和我们平常看见的山兔一样。
我们从养兔园里把它抱回寓里来,养在“玄关”里面——日本房屋的玄关就象我们说的“朝门”,大概的结构是前后两道门的进口中间的一个过道,横不过一丈,纵不过五尺。
母兔和我们同居之后,起初异常怕人,但相处一两日,也就和人亲近起来,向人依依求食了。
我们第天的清早在草原里去摘些带着露水的鲜草来喂它,晚上出游的时候,也把它带到海岸上去,任它在草原里闲散。
孩子们非常高兴;邻近的儿童们看见,也觉得非常羡慕。
但是高兴极了,他们又常起争端,因为他们对于它的态度,不能时常一致。
有时一个想作弄它,嗾使它,而别一个又要袒庇它,保护它;小小的保护者时而用出他们最后的武器来,便是放声大哭了。
相处一礼拜了,十日了,十二日了。
欢娱的五月看看便要告终,而我们的母兔娘娘还不见产生儿子。
英美文学史之英国文学 浪漫主义

英美文学史5浪漫主义俩个时期的代表人物:第一代:布莱克、彭斯、华兹华斯第二代:拜伦、雪莱、济慈The Romantic Period(1798-1832)浪漫主义----Romantic writing emphasizes emotionsand feelings instead of reason and logic . 浪漫主义强调的是情感和感觉而不是理性和逻辑。
The time begins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Wordsworth’s Lyrical Ballads(1798),ending with Walter Scott’s death(1832)浪漫主义开始的标志是华兹华斯的《抒情诗集》(他和S.T Coleridge联合发表的)发表,结束于斯科特的去世。
一.俩大派别:Lake poets湖畔派诗人(又称:Escapist poets逃避诗人Negativepoets消极诗人): Wordsworth华兹华斯、Southey骚赛、Coleridge柯勒律治Satanic poets魔鬼派(又称:Active poets积极诗人) :Lord Byron拜伦、Shelley雪莱、Keats济慈二.William Wordsworth威廉.华兹华斯-----poet-laureate桂冠诗人Lake poets湖畔派诗人(又称:Escapist poets逃避诗人Negative poets消极诗人):Wordsworth华兹华斯、Southey骚赛、Coleridge柯勒律治作品: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我孤独的漫游,像云朵一样(选自The Daffodils《黄水仙》)She Dwelt Among theUntrodden Ways她居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mourning悲伤的、Dwelt居住)补充了解:1.其他作品Lines Composed a Few Miles Above Tintern Abbey丁登寺、The Prelude序曲(自传性诗歌Autobiographical poetry)、The Excursion、the Lucy poems《露西诗》2.Symbols are objects used to represent abstract ideas or concepts.符号是用来代表抽象事物的概念His style:simplicity and purity of the language,love of nature,fighting against the conventional forms of the 18th century poetry.简单而纯洁的语言,反传统形式的18世纪诗歌。
英国浪漫主义的乌托邦情结共3篇

英国浪漫主义的乌托邦情结共3篇英国浪漫主义的乌托邦情结1英国浪漫主义的乌托邦情结英国浪漫主义是指19世纪初期英国文学、艺术和思想中的一种思潮。
其代表人物包括诗人拜伦、雪莱、济慈和插画家布莱克等人。
他们反对18世纪启蒙主义的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强调自然、感性和想象力。
浪漫主义不仅是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更是一种乌托邦情结。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英国浪漫主义的乌托邦情结。
一、对自然的崇拜英国浪漫主义者认为,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与自然渐行渐远。
富有强烈自然情结的诗人雪莱在其诗《散文随想:经验论与自然》中写道:“现代社会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则,使人类忘却了自然之美。
”他要求人们要重新回归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重新获得自然是给予我们的能量和灵感。
浪漫主义者通过描绘山河湖海、天地鸟兽等自然风光,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比如,雪莱的《月下的花园》和济慈的《秋日赞歌》。
这些作品中,诗人表现出对美好的自然景象的赞美,试图通过自然中那些真正的美好,来追求乌托邦中理想的世界。
二、对人文主义的追求英国浪漫主义者认为,现代社会已经变得功利和冷漠,人们的生命质量已经被忽略。
在浪漫主义者看来,关心人文是构建乌托邦的关键。
拜伦的《唐璜篇》中,他抱怨现代社会的残酷和虚伪,并且宣扬了人民平等和自由的思想。
这种情感的表达,对于乌托邦的建构至关重要。
浪漫主义者通过抒发对人类苦难和渴求的关切和同情,建立起宏伟而激情澎湃的道德良心。
这种道德良心在浪漫主义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例如雪莱所著的《弃儿》、济慈的《时光之音》等。
三、对乌托邦的憧憬英国浪漫主义者希望重新构造一种更加美好、合理的社会秩序。
拜伦的铺天盖地的诗歌中传达了这种愿望。
他的《法布尔》中就描述了一种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期望通过理性和创造性的力量,呼唤一种美好的乌托邦。
英国浪漫主义者坚信,通过美、爱和友谊,可以实现乌托邦。
在他们的作品中,描绘的一些美好的环境、生活方式等,成为一些人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一种更加完美的生活方式的榜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mpress Catherine to England on a political mission
Harem
Slaves
Bitter satire on the hypocritical society
Style
Fluency in verse
Variety of tone Rhythmic energy Suspense Digression
estate at the age of ten
Educated first at Harrow and then
Cambridge
Took his seat in the House of Lords, and made vehement ['viːɪm(ə)nt]激烈的,猛烈的speeches, attacking the reactionary policy of the English government in 1811 Published in 1812 the first two cantos of 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 and became famous overnight
母异父姐妹
Kept a close contact with Shelley in Italy Joins the Greek war of independence in
1823
Fell ill and died in 1824
Byron’s Life
aristocratic but impoverished first at Harrow then Cambridge
love, war, religion, ethics, politics, etc.
The basic theme
appearance v. reality Natural man v. hypocritical society
It was written in Italy during the years from 1818 to 1823. It has 16,000 lines in 16 cantos and written in ottava rima (八行体). Each stanza contains 8 iambic pentameter lines. The rhyme scheme is abababcc.
father‟s desertion mother‟s abuse, clubfoot
inherited
Life Story
Lyric poems 1807 1824 tour of Europe 1809 romantic verse narratives 1815 1816 8 years abroad unhappy marriage
origin.
With immense superiority in his passions
and powers.
To right all the wrongs in a corrupt society. Rise single-handedly against tyrannical
rules with unconquerable wills and inexhaustible无穷的energies.
The Giaour 《异教徒》 The Bride of Abydos 《阿比多斯的新娘》 Lara 《莱拉》 The Corsair 《海盗》 Parisina 《帕日西纳》 The Siege of Corinth 《攻克考日斯》
fiery passions; unbending will ideal of freedom against tyranny and injustice lone fighters, individualistic ends
His glowing imagination rises and sinks
with the tones of his enthusiasm, roughing into argument, or softening into the melody feeling and sentiments.
He had an intense hatred for all tyrants. He
expressed the spirit of revolt against all existing institutions and standards.
He had violent contempt for social and
religious hypocrisy, but strong sympathy
for the down-trodden people.
He eulogized ['juːlədʒaɪz]颂扬;称赞the
18th-century Enlighteners and attacked the conservative schools of contemporary poetry.
Young Byron
Got married to Anna Isabella Milbanke in
1815
Forced to leave England in 1816 because of
rumors about his incestuous [ɪn„sestjʊəs]乱伦 的relationship with his half-sister同父异母或同
Literary Works
1) Hours of Idleness 《闲暇时刻》《消闲时光》
dealing with childish recollections and early friendship, showing the influence of 18th century traditions
Literary Works
3) 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 《恰尔德· 哈罗德游记》, the first two cantos. (1809) “I awoke one morning to find myself famous.” “我一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出了名。”
Romantic Poetry (2)
I. 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
1. Life and Career
Born into an ancient aristocratic family
Inherited the title of a baron and a large
八行体:每行10或11个音节, 前6行交替押韵,后2行成一组同脚韵。
Don Juan
childhood love affair abroad Greek island
in guise of a woman
capital of Turkey
sold as a slave
Don Juan
camp of the Russian army St. Petersburg
The Prisoner of Chillon
《锡隆的囚徒》a narrative poem 《曼弗雷德》a poetical drama(诗剧)
Manfred
Literary Works in Italy
Accomplishment of Childe Harold Don Juan 《唐璜》masterpiece Cain 《该隐》a poetical drama诗剧 The Prophecy of Dante 《但丁预言》 The Vision of Judgment 《审判的幻景》 a satire parodying (imitating) Southey’s sycophant (flattery) elegy A Vision of Judgment. 语言生动,内容超俗,主题鲜明, Another version to answer Southey’s attack.
The Stanza form is ottava rima, an eight-
line iambic pentameter stanza with the rhyme scheme ab ab ab cc. The final two lines of each stanza form a couplet which Byron frequently uses for a punch line妙语 or comic wind-up结局. Byron also creates comic effects with his use of forced rhymes ("new one" . . . "Juan")
2) The English Bards and Scotch Reviewers 《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 … “taken to task” 责备,申斥 “ran the gauntlet” 受到严厉批评 …celebrities 知名人士
The Frame-breakers Bill
“编织机法案”
充分体现了幻境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3. Major works
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 (1812-18) The Prisoner of Chillon (1816) Manfred (1817) Don Juan (1818-19) The Vision of Judgment (1822)
Haidee and Don Juan
6. Don Juan
A novel in verse based on Spanish legend Purp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