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库区和上游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影响_陈鲜艳

长江三峡库区和上游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影响_陈鲜艳
长江三峡库区和上游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影响_陈鲜艳

 第22卷第11期

2013年11月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Vol.22No.11

Nov.2013

 长江三峡库区和上游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影响

陈鲜艳1,2,3,宋连春3,郭占峰3,高学杰3,张 强4

(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4.中国气象局,北京100081)

摘 要:利用1961~2010年逐日气温、降水等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三峡库区和长江流域等地区气象要素的气候长期

变化趋势,并利用监测资料和数值模拟试验初步分析了水库蓄水后对三峡库区附近局地的天气气候的可能影响。

结果表明:近50a来三峡库区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降水量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21世纪以来库区降水转为少

雨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都与长江上游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水库蓄水后对库区附近气温产生

调节作用,夏季降温和冬季增温效应明显;蓄水后库区年降水量没有明显变化。总体上,三峡水库对附近气候影响

范围一般不超过20km。

关键词:三峡库区;气候变化;趋势;影响

中图分类号:X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227(2013)11-1466-06

收稿日期:2012-11-07;修回日期:2013-02-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5053);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0DFA21340);行业专项(GYHY201306023、GY-HY20090601、GYHY201206013);973计划项目(2010CB428400、2012CB955903)

作者简介:陈鲜艳(1975~ ),女,上海人,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气候监测及气候影响评价.E-mail:chenxy@cma.gov.cn

2011年春夏季,全球各地的气候都在经受着不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袭击和考验,欧洲和美国中部一些地区也出现了严重的、持久的气象干旱,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经历了历史上少见的持续性干旱,法国60个省不得不限制用水,高温少雨使农业倍受打击。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发生了近60a来最严重的冬春持续气象干旱。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时空分布出现了变化,特别是暖干事件趋强增多[1]。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在我国政治、经济等领域占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气候一旦发生异常,可能影响着流域内广大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1996年位于长江上游末端的三峡工程建设以来,三峡大坝诱发长江流域极端天气的说法争论不止,三峡库区的气候变化趋势以及三峡工程的气候效应受到广泛关注。有人认为三峡大坝的兴建,在长江上堵住了向四川盆地输送水汽的通道,从而造成长江上游的降水减少;也有人认为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附近的降水有所减少,而大坝和秦岭山脉之间区域的降水有所增加[2]。

三峡库区的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吗?变化趋势与整个长江流域或西南地区相左吗?大型水利工程

的兴建对周边的气候有影响吗?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也存在较大的争议[3~7],一般认为水库的建成蓄水对大范围气候的影响并不明显。位于巴西和巴拉圭两国交界的伊泰普大坝是特大型水利工程,对伊泰普水文站在水库建成(1984年)前后的监测数据分析表明,水库周围的年均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都增加很少,兴建水库并未引起库区周边地区的气候发生任何趋势性的变化。位于埃及境内的阿斯旺水库(1967年建成)是非洲最大的水库,在控制尼罗河洪水、解决干旱区灌溉问题、利用水力发电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阿斯旺水库未对附近地区的气候和大气环流产生明显的影响。

为了分析三峡库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可能影响,本文分别利用三峡库区和长江流域逐日气象站点资料,首先揭示了库区基本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比较蓄水前后水库局地气候变化,并利用高分辨率的数值模式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有无三峡水库的对比试验,分析水库气候效应。

1 资料和方法

长江三峡库区范围内有地面人工气象站33个,

均分布在宜昌至重庆长江干流或支流附近,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监测网络(图1)。采用1961~2010年库区33个站点的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三峡库区的降水、气温、相对湿度等要素近50a来的时空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三峡库区位于我国长江流域上游,在西南地区的东边缘,为了更好地反映出三峡库区与周边大环境的变化异同,本文对长江流域近50a来的气温及降水变化进行分析,

并与三峡库区气候进行比较。长江流域范围监测站点见图2

。图1 三峡库区气象站点分布

Fig.1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ree Gorg

es Reservoirs Are

a图2 长江流域气象站点分布

Fig.2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Yang

tze River Basin 

在本文中,常年平均值指1971~2000年平均值。三峡库区、

长江流域等区域平均值采用算术平均方法计算,由于各区域内气象站空间分布较均匀,采用这种办法也是合理的。在对各区域气候要素的趋势估算时,主要基于1961~2010年历年资料的线性倾向特征计算得到。

在进行三峡水库气候基本特征分析时,计算1961年以来各年代降水、

气温等气候要素值,比较各年代变化特征。在进行三峡库区气候效应分析时,分别在三峡水库外围(远库区)和三峡水库边(近库区)选择趋势变化接近的代表站,计算蓄水后(2004~2010年)和蓄水前(1993~2004年)两段时期近库区和远库区各气候要素的差值和比值,得到两者气温、

降水等要素的相对变化和差异,进行库区局地气候效应分析。文中还使用了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的卫星监测水体变化图,

用以对比三峡水库高水位蓄水期和低水位蓄水期水体差异比较。

在进行三峡水库对附近气候影响范围的影响评估数值模拟时,采用的是RegCM3模式。Reg

CMS系列模式在中国地区有很多应用[8~12]

,表明模式对

中国气候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模式中心点取30°N、108°E,水平分辨率取10km。通过SUBBATS方

法[12]

,将次网格点分辨率增加到2km×2km,范围覆盖三峡地区,因此可以反映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面的变化。模拟时分别模拟水库蓄水前下垫面和蓄水后下垫面的区域气候,利用两者模拟结果差值进行库区气候效应分析。

2 三峡水库蓄水对局地气候的可能影响

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下段,东起湖北省宜昌,

西迄重庆江津区。水库蓄水至175m时,回水长度663km,水库平均水深约70m,坝前最大水深170m左右,干流平均宽度约1.5km,断面窄深,仍然保持狭长的条带河道形状,属典型的峡谷河道型水库。

三峡水库属季节性调控水库,秋冬季蓄水,汛期放水,年水位在145~175m调整。2010年10月22日水位174.37m,接近水库设计的最高水位,2011年7月8日水位145.7m,

接近汛期防洪限制水位,为年内水位最低时期。根据这两个时段卫星遥感监测显示,库区水体面积差异最大的地方为坝区,受水位降

低影响,坝区水体面积由253km2减少至179km

,减少约29%,2011年7月水库干流较2010年10月有所

变窄,同时部分支流入河口变窄,长度退缩,库区其余地方水体面积差异不大。表明库区不同蓄水时期整个三峡水库内河道宽度变化并不明显(图3

。图3 三峡地区水体变化卫星监测图(黄色为2011年7月8日与2010年

10月22日相比消失的水体)

Fig.3 Water Area Change Monitored by 

the MeteorologicalSatallite(Yellow Area is the Chang

e of Water Area) 

641 第11期 陈鲜艳,

等:长江三峡库区和上游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影响

选取近库区的气象测站(巫山、巴东)与远库区的气象测站(巫溪、兴山)的监测数据,分析库区蓄水前后距离水库不同远近的气温的变化。结果显示,近库区、远库区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但在2003年以后两地气温差值增大,比2003年前的差值增大了0.3℃,并在2009年后两者差值始终维持。进一步分析发现,蓄水后夏季近库区升温小于远库区,导致两者夏季平均气温差值减小0.1℃左右。冬季近库区增温幅度略大于远库区,两者平均气温差增大0.4℃左右(表1)。由于气温差值已经排除了大气候背景对整个库区的影响,可以近似认为这种近、远库区平均气温差值变化是由水库局地气候效应造成,冬季增温,夏季降温。

表1 近库区与远库区气温差值比较

Tab.1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Near-water

and Faraway-water Area

时段冬季温差夏季温差

蓄水后0.9℃0.4℃

蓄水前0.5℃0.5℃

变化增温0.4℃降温0.1℃

选取同样近库区和远库区气象代表站,将两个区域的年降水量相除,去除大尺度变化的影响并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比值变化趋势。近50a来,两地降水比值没有呈现明显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趋势,蓄水后降水比值的波动仍处于正常的变化范围内,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附近地区降水没有明显变化(图4)

图4 近库区与远库区降水量变化(1961~2010年)

Fig.4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of Near-water andFaraway-water Area from 1961to 2010

 

利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对三峡库区气候特征进行模拟,结果显示三峡水库对周边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影响非常小,除引起库区水体上方气温有所降低外,在其他地方均看不出系统性的变化[8]。大范围的陆地覆盖状况的改变,会对局地和区域气候产生明显影响[9],而作为典型的非常狭窄的河道

型水库,三峡水库对区域气候的影响非常小。

图5给出RegCM3模拟得到的沿三峡水库在距水体不同距离下,冬、夏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图。可以看出水库仅对水面上方的气温有明显降低作用,冬、夏季分别为1℃和1.5℃左右,而紧邻水面的陆地降温仅有0.1℃,并迅速衰减至0.01℃以下。这主要是水体引起的蒸发冷却导致的,这个冷却同时会引起空气下沉,减少降水,其中冬季降水的减少值很小,在距水面10km以内的减少程度仅1%~2%;夏季稍大一些,在水面上为10%左右,而到10km的地方已衰减至5%以下

图5 RegCM3模拟得到的距三峡库区不同距离上冬、

夏季降水(a)和气温(b)的变化

Fig.5 RegCM3Simulated Change of Precipitation(a)andTemperature(b)with Different Distances to TGR

 

3 三峡库区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三峡库区南依云贵高原,北有秦岭、大巴山阻挡,北方冷空气不易侵入,这种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终年气候温暖湿润。库区年平均气温为17.8℃,气温自东向西递增;长江以北及重庆市区年平均气温基本上都在18℃左右,而长江以南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基本都在17℃以下。1月平均气温为6.7℃,全年最低;8月平均气温28.2℃,全年最高。

1961年以来,库区年平均气温整体呈升温趋势,平均每10a增加0.08℃,最近10a较20世纪60年代增加0.4℃,与长江上游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04年水库蓄水后这种趋势未有明显变化(图6)。统计表明,

1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22卷 

1961~2010年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变化与长江上游地区变化的相关系数为80.3%,2004~2010年期间其相关系数为73.4%。

库区各地降水丰富,年降水量大多超过1 000mm,沿江河谷降水略少,外围山地降水多;库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的43%,冬季降水仅占5%,5~9月常有暴雨出现。

1961年以来,三峡库区年降水量呈现出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70~80年代降水略偏多;60年代和90年代降水略偏少;21世纪以来降水是近50a来最少的10a,年降水量由原来的1 100多mm减少到1 000多mm,减少了10%左右(图7)。1961~2010年库区降水与长江上游的相关系数为0.53,而2004~2010年间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2,表明库区降水的变化与长江上游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三峡工程建成后几年间库区降水主要受大环境影响。

三峡库区降水日数较多,各地全年降水日数约130~170d,几乎是2~3d一场雨。1961年以来,库区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每10a减少4.6d,与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图8)。

由于三峡特殊的地理位置,库区年平均相对湿度较大,在70%~80%。近50a来,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地区的年平均相对湿度均呈现出弱的下降趋势,但库区相对湿度变化趋势不明显,21世纪以来有所降低,比西南地区、长江上游的变化幅度小(图9)

图6 1961~2010年三峡库区和长江

上游平均气温历年变化

Fig.6 Time Series of Annual Air Temperature

Over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nd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During 1961-201

图7 1961~2010年三峡库区和长江

上游历年平均降水变化

Fig.7 Variation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Over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nd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During 1961-201

图8 1961~2010年三峡库区和长江

上游降水日数变化

Fig.8 Variation of Rainy Days Over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nd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During 1961-201

图9 1961~2010年三峡库区和长江

上游年平均相对湿度变化

Fig.9 Variation of Relative Humidity Over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nd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During 1961—2010

 

 第11期 陈鲜艳,等:长江三峡库区和上游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影响

三峡库区是我国多雾地区,1月和10~12月雾日较多,7月和8月较少。1976年以来,库区雾日数呈下降趋势,每10a减少2.5d,但与西南地区(每10a减少5.3d)、长江上游(每10a减少5.0d)变化趋势相比,下降趋势缓慢。

4 结论与讨论

近50a来三峡地区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近10a来增幅明显,但气温增幅整体低于长江流域。蓄水后,库区气温受气候变暖影响,较蓄水前有所上升,但通过近水域与远离水域气象站气温变化对比发现,受水域扩大影响,近水域地区的气温表现出冬季有增温效应,夏季有弱的降温效应。模式模拟结果表明,三水库仅对水面上方的气温有明显降低作用,冬、夏季分别为1℃和1.5℃左右,而紧邻水面的陆地降温仅有0.1℃。

近年来,三峡地区的邻近区域频繁发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2006年夏季川渝大旱、2007年夏季重庆特大暴雨、2009/2010年秋冬季西南地区干旱以及2011年春季长江中下游严重干旱等。这些极端旱涝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三峡工程诱发气候异常”的争论。统计分析表明,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的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孤立的事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与当时大范围的大气环流变化紧密相关,同时也与大尺度旱涝转换规律和降水演变特征有关。20世纪80年代前后长江流域经历了一个多雨的时期,从1999年开始转为少雨期,近十几年来,长江流域年降水量减少了10%~12%,2011年春季长江流域的干旱正是在这种大的少雨气候背景下发生。三峡库区降水量于2000年以来减少显著,变化趋势明显受到大气候背景影响。

大气中的水分循环包括外循环和内循环,外循环即按地球自转规律水汽随大气环流进行输送的循环,内循环即局部区域内大气局地环流中的水分循环。就自然降雨而言,外循环的水汽对各地降雨的影响占95%,内循环水汽对各地降雨的影响占5%左右。

三峡库区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索马里和中国南海及青藏高原的输送,库区水汽内循环不足5%。水库蓄水虽使附近水汽的内循环一定变化,但这种水汽内循环相对于外循环是微不足道的,不能导致比它面积大很多倍的区域性旱涝灾害的发生。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的暴雨发生需要比它大十几倍以上面积的地区收集或获得水汽。三峡水库不能左右比它面积大很多倍的区域性旱涝过程。实际上,长江流域近几年发生的干旱和洪涝等气象灾害主要是由海洋温度和青藏高原积雪的变化造成大范围大气环流和大气下垫面热力异常所引发[13~15]。

由于气候系统复杂性,加上三峡水库蓄水时间还不长,气候观测网积累的资料较短,水库的气候效应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继续加强三峡库区及周边的气候监测、影响评估和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IPCC.Climate change 1995:The science of climate change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thesecond assessment re-

port ofthe internationalpanel on climate change[M].Cam-

bridge,U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6.

[2] WU L G,ZHANG Q,JIANG Z H.Three Gorges Dam affectsregional precipitation[J].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2006,33:L13806.

[3] 陈鲜艳,张 强,叶殿秀,等.三峡库区局地气候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1):47-51.

[4] 陈鲜艳,张 强.长江三峡局地气候监测(1961-2007年)[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

[5] 陈鲜艳,廖要明,张 强.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三峡气候及影响因子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6] 蔡庆华,刘 敏,何永坤,等.长江三峡库区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7] 李 黄,张 强.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局地气候监测评价[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191.

[8] 吴 佳,高学杰,张冬峰,等.三峡水库气候效应及2006年夏季川渝高温干旱事件的区域气候模拟[J].热带气象学报,2011,27(1):44-52.

[9] 张洪涛,祝昌汉,张 强.长江三峡水库气候效应数值模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3):133-137.

[10] 高学杰,石 英,GIORGI F.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一个高分辨率数值模拟[J].中国科学,2010,40(7):911-922.

[11] 张冬峰,高学杰,赵宗慈,等.RegCM3对东亚环流和中国气候模拟能力的检验[J].热带气象学报,2007,23(5):444-452.[12] GIORGI F,FRANCISCO R,PAL J.Effects of a subgrid-scale topography and land use scheme on the simulation of

surface climate and hydrology.part 1: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water vapor disaggregation[J].Journal of Hydrometeo-

rology,2003,4(2):317-333.

[13] 张 强,罗 勇.‘06三峡库区夏季高温干旱及成因分析[J].中国三峡建设,2007(2):89-91.

[14] 邹旭恺,高 辉.2006年夏季川渝高温干旱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3(3):149-153.

[15] 刘晓冉,程炳岩,杨 茜,等.川渝地区夏季高温干旱变化特征及其异常年环流形势分析[J].高原气象,2009,28(2):306-

1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22卷 

313.

CLIMATE CHANGE OVER THE THREE GORGE 

RESERVOIRAND UPPER YANGTZE WITH ITS POSSIBLE 

EFFECTCHEN Xian-yan1,2,

3,SONG Lian-chun3,GUO Zhan-feng3,GAO Xue-jie3

,ZHANG Qiang

(1.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3.National Climate Center,Beijing 100081,China;4.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81,China)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Gorge Dam(TGD)in the end of upper reach of the Yang

tze Riverresult in a great belt-shape of Three Gorge Reservoir(TGR)in China.Based on the daily meteorologicaldata from 1961to 2010,the linear climate trends of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over the TGR wereanalyzed.The climate variability 

of the Yangtze River was also investigated to be compared with that ofTGR are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mperature was increasing over TGR area,and the precipitationshowed obvious decadal variability 

with a clear decline in rainfall amount after 2001.All the trend andvariability of TGR area were in phase with those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indicating that the climatechange of TGR area was under climate background of a wider area.Generally 

speaking,after the reservoirconstructed and impounded,the water area enlarged greatly,and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n regional climatemight stretch from a few miles to hundreds of mile depending 

on the form of the reservoir and localtopography.The Three Gorge Reservoir is a long and narrow reservoir,thus the climate effect is supposedas not obvious as a round one.By 

the observational data analysis of contrast of temperature changes ofareas which were near and far away from the TGR,the temperatures of areas near the reservoir got warmerin winter but got cooling 

in summer.Analysis with the use of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simulation showedthat,the reservoir only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emperature above the water,but the effect ontemperature of lands which were close to water decreased dramatically.However,there was no obviouschange after TGR impoundment and the impact of TGR on precipitation was not as clear as that ontemperature.The impact range of the TGR on the nearby climate was no more than the distance of 20km.However there was still great uncertainty 

of the climate models.Numerical models simulation results needmore observation data to be validated.It was observed more extreme weather/climate events in recentdecades around the globe.Severe droughts occurred just near the TGR area,such as the Sichuan-ChongqingDrought in summer of 2006,the severe Southwest Drought in winter of 2009/2010.Previous studies haverevealed that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extreme weather/climate events and the large scale of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bnormal in East Asia,the changes in Arctic sea ice cover and sea surfacetemperature,and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hermal anomaly.Specific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particular climate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TGR area lead to a g

reatsignific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climate effect of TGR area.Therefore,it isneeded to make continuous climate monitoring and make further impact assessment research in TGR area.Key 

words:Three Gorge Reservoir;climate change;trend;effect1

741 第1

1期 陈鲜艳,

等:长江三峡库区和上游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影响

(推荐)高二地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考点搜索】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作用及巨大的综合效益,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原因,说明了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教材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分析了三峡水电站的发电效益。最后,教材用了一幅宜昌——重庆段航道剖面示意图和一组数据,形象而具体地阐明了三峡水库对改善川江航运的作用。 ◆知识纲要 自然原因 三洪灾成因 峡人为原因 工提高荆江河段防洪标准 程防洪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 建防洪效益减轻洞庭湖淤积 设大幅度减少分蓄洪造成的损失 的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 意发电变输煤为输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义水电代替火电,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和航运长江航运的重要地位:“黄金水道” 作三峡水库对川江航道的改善作用 用其它效益:供水和灌溉、南水北调、水产养殖、旅游 ◆重要图释 1、图5.3“长江中游防洪形势图” (1)读图后,说出长江中游的主要水文特征: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2)分析“千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措施: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平地,形成“悬河”。一旦发生洪水,堤防漫溃直接威胁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的农田、企业、城市、交通要道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新中国成立后,治理荆江的措施主要有:修建荆江分洪工程,完成了几处裁弯取直工程,加固了荆江大堤。 (3)在图上找出主要分洪区。 2、图5.5“长江三峡图” (1)掌握长江三峡的组成、名称及其在图上的位置:

说明:①长江三峡的长度数据有多种,如192千米、193千米、204千米208千米等。 ②有的著作中把大宁河宽谷划入瞿塘峡,把香溪宽谷划入西陵峡。 (2)在图中找出三峡水利枢纽和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位置。 【学习策略】 1、注重图文结合,要从长江流域的整体去看三峡工程的位置、洪水的成因及其防洪效益、三峡电站的输电范围、三峡工程对川江航道的改善等问题。 2、注意高、初中知识的联系,例如,对长江洪水的成因就要联系高、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 【教学内容】 一、长江三峡和长江三峡地区 1、长江三峡:指长江干流自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之间的200千米 左右的河段。江水在这里切开地貌上的三个背斜构造,自西向东形成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大峡谷,峡谷之间被向斜和构造盆地所隔开,形成较为开阔的宽谷。长江三峡即为这些峡谷和宽谷的总称。 2、长江三峡地区:指自宜昌到重庆的三峡工程淹没区(包括葛洲坝库区)及周围地区,称为三峡地区。它大致以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周围移民安置范围为界线,从湖北宜昌到库区回水末端的重庆市,包括沿岸的20多个县(市、区),实际上就是三峡库区。 二、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和规模 1、位置:位于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距下游(是三峡工程的下游而不是长江 ............. 下游 ..)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千米。 2、规模:当今世界上在建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经典例题1] 下列位于重庆市和湖北省交界处的有()A.长江三峡B.长江三峡地区 C.葛洲坝工程坝址 D.三峡工程坝址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重要地理名称空间分布的题目。识记重要地理名称空间分布的方法基本、有效的方法是“地图法”。考生应经常运用地图熟悉地理事象地理空间分布及其结构和空间联系。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的末端,自上游干流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自西向东形成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大峡谷。三峡地区是指宜昌到重庆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周围地区。葛洲坝位于湖北宜昌。三峡大坝位于湖北西陵峡三斗坪。

长江三峡库区船舶定线制规定(2010)

长江三峡库区船舶定线制规定(201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长江三峡库区水上交通秩序,改善通航环境,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促进航运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航行、停泊和作业于三峡大坝上游禁航线(距宜昌航道里程49.1千米)至李渡长江大桥下沿线(距宜昌航道里程547.8千米)之间水域(以下简称“三峡库区定线制水域”)的船舶,均应遵守本规定。 进行航道维护和搜寻救助的船舶以及经海事管理机构批准的其它船舶,在不妨碍他船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不受本规定的航路条款限制。 第三条三峡库区船舶定线制遵循各自靠右航行、减少航路交叉及过错责任原则。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海事局及其所属分支机构、派出机构(以下简称“海事管理机构”)负责本规定的监督实施。 第二章航路 第五条左岸一侧通航分道为上行船舶航路,右岸一侧通航分道为下行船舶航路,航道中心线为上、下行船舶通航分道的分隔线。 蚕背梁(丰都水位147.0米以下)、塘土坝和黄花城水域,北漕为上行船舶通航分道,南漕为下行船舶通航分道。

第六条在部分航段的通航分道外侧设沿岸通航带(附录1),仅供渡船和短途客船逆相邻通航分道船舶流向航行。 第七条支流(汊)左岸一侧为干流驶入支流(汊)河流的船舶航路,右岸一侧为支流(汊)河流内驶入干流的船舶航路。 第三章航行与停泊 第八条船舶应在规定的航路内航行。 第九条船舶在通航分道内应当尽可能远离分隔线航行,并与在附近沿岸通航带航行的渡船和短途客船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第十条渡船和短途客船在沿岸通航带航行时应尽可能靠本船左舷一侧航行。渡船和短途客船航行方向与相邻通航分道的船舶流向一致时,应使用相邻的通航分道。 第十一条受限船舶通过通航条件受限制的航段(附录2),应当在规定地点及早联系,并尽可能靠本船右舷一侧航行。禁止受限船舶间在通航条件受限制的航段会让。 第十二条船舶通过警戒区(附录3),应当加强了望和通信联系,谨慎驾驶。 第十三条船舶进、出支流(汊)河口,应当在不妨碍他船航行,并按规定显示信号和鸣放声号后,方可驶入、驶出。 第十四条船舶驶经港区、锚地、停泊区(附录4)等水域,应当与停泊或作业船舶、设施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第十五条船舶需横越通航分道时,不得妨碍沿通航分道正常航行的船舶航行,并尽可能与通航分道成直角进行。 第十六条船舶追越应在通航分道规定的水域内进行。 船舶追越时,追越船应当从被追越船的左舷一侧追越。 除快速船外,禁止船舶在通航条件受限制航段内追越和并列

三峡库区的博士论文

[1]彭丽.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结构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2]王珂.三峡库区鱼类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相关因子关系分析[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 [3]徐潇宇.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系统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4]梁学战.三峡库区水位升降作用下岸坡破坏机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 [5]汤罗圣.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稳定性与预测预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6]刘艺梁.三峡库区库岸滑坡涌浪灾害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7]张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 [8]罗力.三峡库区滑坡监测GPS统测构网研究及应用[D].武汉大学,2013. [9]鲁群岷.三峡库区重庆段大气与降水组分分析及其时空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3. [10]熊友胜.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水量平衡研究[D].西南大学,2013. [11]付甜.基于CBM-CFS3模型的三峡库区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计量[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 [12]彭令.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13]邵蕾.后三峡时期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 [14]吴晓.三峡库区重庆东段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15]缪海波.三峡库区侏罗系红层滑坡变形破坏机理与预测预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 [16]葛晓改.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凋落物分解及对土壤碳库动态的影响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 [17]吴磊.三峡库区典型区域氮、磷和农药非点源污染物随水文过程的迁移转化及其归趋研究 [D].重庆大学,2012. [18]王晓青.三峡库区澎溪河(小江)富营养化及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2. [19]郑志明.三峡库区公路碎石土路基渗流弱化机理及其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2. [20]张文春.基于支持向量机—可拓学的三峡库区丰都县水库塌岸预测研究[D].吉林大

浅谈三峡库区码头管理

浅谈三峡库区码头管理 宜昌巴东海事处彭锦辉 【摘要】三峡成库后,三峡库区航道变深,通航环境、航道条件明显改善,港口码头作为货物装卸、乘客上下不可缺少的中转站,大大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渐渐成为了港口管理的重点,码头管理刻不容缓。 【关键词】库区码头管理 2008年11月5日三峡库区首次试验性蓄水至172.5米,2009年9月15日又即将开始175米历史性蓄水,三峡大坝至重庆港660千米将成为深水航道。万吨级船队可从宜昌至重庆,三峡库区船舶航行更安全。三峡库区港口随着水位的抬升,呈现一片繁荣景色,码头依港口而建,更加成为港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三峡库区码头管理现状 (一)码头的定义 1、法律法规未定义:笔者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未见确切的“码头”定义。 2、互联网有定义:在互联网上百度百科中,笔者查得“码头定义为海边、江河边专供乘客上下、货物装卸的建筑物”。 3、《新华字典》有定义:在《新华字典(第10版)》中,笔者查找“码”字,查得“码头定义为水边专供停船的地方”。 4、笔者定义:笔者认为无论是互联网上还是《新华字典》中码头定义都还不够全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码头已经成为

了船岸之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码头不仅仅是供乘客上下、货物装卸,还具备船舶修造、船上油料补给、船上物资补给、旅游观光、娱乐休闲等等功能。 所以笔者将码头定义为“设臵在海边、江河边供乘客上下、货物装卸及船舶修造、辅助补给可供停靠船舶的建筑物或坡岸,包括供旅游观光、娱乐休闲的趸船及水上设施。” (二)三峡库区码头的种类 1、从码头的功能看,码头分为: (1)客运码头:主要是普通客船、旅游客船、客货船、高速客船、客渡船停靠,供乘客上下及少许货物装卸。如普通客运码头、旅游码头、高速客船码头。 (2)滚装运输码头:主要是汽渡船、滚装船停靠,供汽车上下。如汽渡码头、滚装船码头。 (3)货运码头:主要是货船(包括危险品船舶、集装箱船舶)停靠,供货物(包括危险品、集装箱)装卸。如普通货运码头、危险品码头、集装箱码头。 (4)其他码头:主要是针对船舶修造、油料补给、物资补给及工作管理等辅助需要而设臵的,如船舶修造码头、水上加油站码头、淡水补给码头、海事专用码头、公安专用码头、航道专用码头。 2、从码头的结构看,码头分为: (1)自然坡岸码头:主要供船舶抵坡岸停靠,一般为斜坡式,岸上设臵有系缆桩。如简易的货运码头。 (2)专用趸船码头:设臵有浮式趸船或浮吊趸船与岸连接。如浮吊装卸货物码头、大型客运码头、危险品码头。 (3)水泥斜坡码头:坡岸为水泥引道,比较平整,主要

长江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是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西起巍巍巴山脚下的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公里,其中峡谷段90公里。 三峡地貌奇特,风光旖旎,人文名胜驰名古今,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区。千万年来,长江三峡向世人展示着它那万古不朽的风姿。今天,由于地球上最大的水电站正在三峡中兴建,长江干流在三峡中被截流后,水位最大提高110米,达到海拔175米。三峡中的部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将被淹没,同时,也将产生一批新的景观。 瞿塘峡亦称夔峡,西起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其雄伟壮观著称。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的大宁河口起,到湖北省巴东县的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以幽深秀丽擅奇天下。巫峡分东西两段,西段由金盔银甲峡、箭穿峡组成,东段由铁棺峡、门扇峡组成。峡中多云雾,古人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绝唱。 西陵峡西自宜昌市秭归县的香溪口,东到宜昌城头的南津关,全长66公里。由庙南宽谷把它分割成东西两段峡谷,依次为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黄猫峡等,峡内多险滩急流。 长江三峡工程位于西陵峡内,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兴建。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方案。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每秒排沙流量为2,460立方米,排沙孔分散布置于混凝土重力坝段和电站底部。泄洪坝段每秒泄洪能力为11万立方米。水电站厂房位于泄洪坝段左、右两侧,共装机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总容量1,82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47亿度。左岸的通航建筑物,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双线五级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的客货轮。工程竣工后,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都无法比拟的! 三峡的名胜古迹,源远流长。记载着多少动人的历史事迹。其中白帝城、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和三游洞等,好象把人带进一座灿烂的历史迷宫;三峡的传说故事,优美丰富,从神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初三(10)班何淑珺 长江三峡的建设有利有弊,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实施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宏大工程,其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对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查阅资料发现,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如遇1954年那样的洪水,在堤防达标的前提下,三峡能减少分洪100—150亿立方米,荆江至武汉段仍需分洪350—400亿立方米。如遇1998年洪水,可有效防御。 我查了一下,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装机(26+6)×70万(1820万+420万)千瓦,年发电846.8(1000)亿度。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 根据地理知识知道,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

业远景发展的需要。通航能力可以从现在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水库区蓄水达18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于是至1996年起,国家按期发放保护资金,三峡工程库区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和发掘开始进行。不可否认的是,虽经过大量的突击性的文物保护并抢救发掘,一批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被保存下来,但是不可能保证保住所有的的遗迹,仍有很大一部分文物至此没入了淹没线以下,而且将很难再被发掘出来。 关于三峡建库对生态坏境的影响,主要是以下几点: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洞庭湖的淤积等。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胡经国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指示 在2002年3月10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全面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继续做好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001年7月16~18日,国务院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了三峡工程移民暨对口支援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朱镕基明确指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是关系三峡工程整体和全局、关系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子孙后代的大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要快调查、快规划、快立项、快审批、快实施。”“距2003年6月第一期蓄水只有19个月了,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刻不容缓哪!” 二、库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三峡库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从2000年起,国土资源部组织进行了库区20个县(区、市)1∶5万地质调查工作。进一步查明了库区地质灾害,特别是崩塌、滑坡灾害的基本情况。到目前(2002年10月)为止,已经查出三峡库区两岸存在崩塌、滑坡2490处。此外,还有大小泥石流沟47条。 现已查明,在三峡库区5300多公里库岸线上,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库岸总长度约为440公里;需要实施工程防护的库岸总长度约为139公里。 1982年以来,库区两岸共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70余处。其中,规模较大的有40余处。 三峡库区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原因,主要有: 1、三峡库区地质条件复杂,环境容量有限。就地质灾害而言,三峡库区可以说是“先天不足”。 2、降水充沛,暴雨、洪水频繁,更加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三峡库区概况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三峡库区概况 三峡工程库区作为一个现代地理概念,系指按照位于宜昌县中堡岛的三峡大坝蓄水175米方案,因水位升高而受淹没影响的有关行政区域。根据测算,受三峡工程淹没直接影响的区域共计22个县、市、区,即湖北省宜昌市所属的宜昌县、秭归县、兴山县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属的巴东县;重庆万州区所辖的天城区、龙宝区、五桥区;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忠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丰都县、涪陵市和武隆县,长寿区、渝北区、巴南区、重庆市市区、江津市。以上22个行政区域就是三峡库区的地理范围。 自然地理 山多坡陡、沟壑纵横 三峡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以东、江汉平原以西,大巴山脉以南,鄂西武陵山脉以北的山区地带,地形十分复杂。奉节以东为渝鄂边境山地,崇山峻岭,沟壑纵横,耕地较少,土质很差,生产生存条件恶劣。奉节以西属四川盆地边缘的渝东低山丘陵区,自然地理状况虽比奉节以东为好,但仍是山地起伏绵延,相当部分耕地处于25°左右的斜坡上,土质较差。整个库区,河谷平坝地仅占总面积的4.3%,丘陵占21.7%,山地占74%。 雨量充沛,热量丰富 三峡库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处在南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年平均降雨量1100~1200mm,年平均日照在1500小时左右。海拔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在17~19℃,无霜期300~340天,适宜多种动植物的生长。 地质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 三峡库区,有最古老的变质岩系、结晶岩基底和冰碛岩,保存有自太古代到新生代完整的地层、古生物剖面、以及揭示地球变革的所有运动史资源。自5000多万年前的始新世到10多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早期,即大陆漂移高峰期,对应全球性地震、火山活动,造成三峡

关于三峡库区问题的思考

区域经济 关于三峡库区生态补偿问题的思考 付琴 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重庆 401147 摘要:三峡工程建成后将发挥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作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现就对加快转变 库区发展方式,建立库区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浅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生态补偿;三峡库区;生态补偿机制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0)06-0207-02 随着三峡库区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特别是三峡水库淹没区移民就地后靠安置,给三峡库区生态带来影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问题将成为“后三峡时代”移民搬迁后续建设的重大课题。现就对加快转变库区发展方式,建立库区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浅谈点认识和思考。 一、在三峡库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1.生态补偿的概念 生态补偿是依靠政府,通过行政、法律、财政、市场等多种手段,让生态保护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是生态保护者受益,以消除生态环境中的外部性,解决生态环境这一特殊公共产品消费中的“搭便车”、只享用权利不承担义务、只利用不保护、只顾着局部利益不顾整体利益、保护成本大损害成本小等等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同时激励人们重视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促使人们投资并使生态资本增至。 2.生态补偿制度 生态补偿机制是政府制定的生态受益方在合法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对生态保护付出代价方支付相应费用的制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恢复、保护其生态功能和价值,其机制应当包括对生态环境损失给予补偿、恢复、综合治理,以及对因环境保护而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内的社会组织、居民进行资金、技术和实物上的补偿等制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要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培育生态保护地区的造血功能,不断提高生态保护区域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建立库区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性 (1)建立库区生态补偿机制是科学发展的需要 三峡库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它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推进的重点开发区,是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的重要承接地,更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和全国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三峡工程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建设三峡工程是我国实施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建设长江流域经济带,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还从整体上提高了国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了国家综合实力,激发了华夏儿女建设国家的信心。17年来实施开发性移民,库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搬迁建设,完善了基础设施,改善了投资环境,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水库蓄水后,使库区7.9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大量良田沃土被淹,就地后靠安置移民生存空间减少,外迁人口有限,生活压力加大,不得不靠开荒垦殖来养家糊口。库区境内山地占幅员面积的88%,土地贫瘠,滑坡、泥石流多,石漠化趋势突出。近年来,后靠移民对库区周边山体的过度耕伐,破坏了库区生态环境,影响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库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大江大河上建坝的成败关键在移民,国内外这方面的教训不胜枚举。三峡工程建设本来就体现了以人为本,自始自终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让移民从工程建设及运行中获益。目前,三峡水库已蓄水至175米高,即将全面投产运行,发电经济效益正逐步显现;然而,三峡库区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房屋被拆、耕地被淹、厂矿关闭、生态破坏,尽管国家对淹没线下移民房屋耕地等进行了补偿,毕竟被淹土地是无法复制的,脐橙、蔬菜等支柱农业产业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就地后靠移民收入普遍下降,生活有每况愈下的趋势。在移民大搬迁中,大量移民失去淹没线以下的良田沃土,移民就地后靠安置加重了库区环境对人口的承载压力,人地矛盾加剧。要让三峡工程利益更多的惠及库区及移民,有效改善和恢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系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势在必行。从三峡电站发电收益中提取资金,用于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后续项目建设,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符合三峡电站及其水库运行需要,也符合“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治理”的开发建设原则;更能够体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核心。 二、库区生态补偿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居民享有均等的发展权利和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如果以生态保护或其他名义取消、限制这种权利,就必须对这一地区的居民进行合适的补偿,否则,对于这些地区的居民是不公平的。而目前,国家缺乏完善有效的生态效益机制,对于我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指导思想上面临“两难”抉择,责任和权利不相对等 三峡库区具有保护自身和国家生态安全和在经济欠发达的基础上缩小与发达差距的二重性,一方面有着强烈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另一方面还需要承担资深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但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承担既保护环境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压力大,困难多。 2.生态管理职责交叉,资金使用不到位,生态保护效率低 生态安全保护是巨大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从现实状况看,部门住到的政策涉及导致责任主题不明确,生态保护效率低,生态保护区居民受益少。 3.补偿标准“一刀切”,执行中存在不均衡和不公平 “一刀切”政策设计,导致政策实施脱离实际。在退耕还林补偿中,我国仅就南北划分两个标准,地处西部的库区得到的补偿标准较低。 4.以项目工程的补偿方式导致生态政策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生态保护缺乏可持续性 5.生态补偿政策制定过程缺乏广泛的公众参与 生态补偿政策的目的是调节生态安全保护者的经济利益。然而,

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

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 一.三峡工程概况 1.三峡工程简介及工期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正式开工。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6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坝区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7年。 一期工程5年(1993――1997年),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等。 二期工程6年(1997―――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等。导流明渠截流是二期工程转向三期工程建设的重要标志。 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届时,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2.水利枢纽—世界之最 2.1.枢纽布置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之后。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大坝即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设有23个泄洪深孔,底高程90米,深孔尺寸为7×9米,其主要作用是泄洪。电站坝段位于大坝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枢纽最大泄洪能力可达102500立方米/秒。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共安装26台水轮发电机组,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 通航建筑物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2.2.枢纽工程量 工程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的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10283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794万立方米,钢筋制安46.30万吨,金属结构制安25.65万吨,水轮发电机组制安26台套。 2.3.水淹范围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重庆市、湖北省的20个县(市)。三峡水库淹没涉及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受淹没或淹没影响的工矿企业1599家,水库淹没线以下共有耕地(含柑桔地)2.45万公顷;淹没公路824.25公里,水电站9.22万千瓦;淹没区房屋面积为3459.6万平方米,淹没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赵霞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案例分析为主,对三峡工程建设从利弊两方面进行评估,分析了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作用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节教学内容着重分析了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和航运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效益:(1)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也是本课教材内容的重点。教材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原因,说明了三峡工程在防洪上的关键性作用,即三峡水库作为长江干流的第一座调控水库,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库容,可以有效地调蓄控制长江上游的全部洪水来量,这对于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具有决定性作用;(2)长江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其发电效益一是社会经济效益,二是环境效益;(3)三峡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川江航道的航运条件,从而提高了长江航运的通航能力,降低了运输成本,使长江真正发挥“低成本、大通量”的黄金水道作用。 教学思路设计 1.通过阅读教材、图表,观看有关实物景观录像,使学生明确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主要设施,从而对三峡工程有形象直观的认识。 2.联系学生初中已学的有关知识及课前收集的资料,分析造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自然、人为原因,明确三峡工程在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破坏方面的作用。 3.分析教材中列举的材料,通过讨论,明确三峡工程的发电、航运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理解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方面是怎样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培养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改造自然,但是改造的措施和结果应该能够促进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三峡工程利弊的评估,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方面的作用和效益。 教学难点 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原因,三峡工程在防洪方面的作用。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巨大综合效益的资料和图表。 【导入新课】

长江三峡库区

长江三峡库区 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报告 宜昌市交通基本建设质量监督站

2006年12月29日 三峡库区长江三峡库区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 质量监督报告 一、概述 1、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及完成投资 香溪河干流自北向南流经兴山县的高阳镇、峡口镇,于游家河处进入秭归县境内,经贾家店、官庄坪、向家店等集镇,在秭归香溪镇注入长江。干流长37公里,支流建阳河发源于空树坪,长52.6公里,自东向西在峡口镇汇入香溪河,其中建阳坪至峡口段长7公里。 为保证三峡工期蓄水达到135米后,能快速发挥效益,2001年11月8日,湖北省交通厅以鄂交计[2001]669号文下达《关于香溪河、沿渡河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002年7月24日,湖北省交通厅以鄂交基[2002]366号文下达《关于香溪河航道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同意香溪河航道工程设计建设河口至峡口20公里Ⅲ(3)级航道,通航1000吨级1顶4驳船队,航道尺度为2.5×90×500米(水深×航宽×弯曲半经);建设峡口至响滩17公里Ⅳ(3)级道,通航500吨级1顶2驳船队,航道尺度为2.0×50×330米;建设建阳河峡口二桥至建阳坪7公里Ⅳ级航道,通航500吨级机驳,航道尺度为2.5×40×150米。其设计高水位为175米,设计低水位为145米。 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上起响滩,下至香溪河口,全长37公里,其水位涨落受控于三峡大坝蓄水水位,工程主要措施是对局部弯曲半径小,航宽、航深不足的河段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同时辅助布设航行标志。建设重点是香溪河干流平邑口爆破工程、建阳河门坎石爆破工

程以及配套的码头、管理站房和航标工程。经调整后的概算投资1352.93万元,其中:交通部投资760万元,湖北省交通厅投资280万元,其余为地方自筹资金。 2、主要工程量 航道工程:香溪河航道建设工程共完成石方爆破77471.47 m3,清碴工程量102776.2m3, 完成砼挂网喷浆护坡工程228.7 m3,以及配套的航道管理码头、站房、航标、航道维护艇和趸船等工程。其中:平邑口爆破工程位于香溪河干流平邑口航段,通过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按施工图设计完成爆破、清渣工程42422.7 m3,护坡挂网喷浆228.7 m3;后经设计变更,增加爆破工程18366.4 m3,清渣工程40184.5 m3,累计完成爆破工程60789.1m3、清渣工程82607.2m3,护坡挂网喷浆228.7 m3。 门坎石爆破工程位于建阳河门坎石航段,通过采取爆破土石方进行裁弯拓宽,按施工图设计完成石方爆破14750 m3,陆路清渣工程15586 m3,水运清渣4583 m3。 水工结构:航道专用码头1座。 生产生活辅助建筑:航道管理站房1185m2,香溪河河口至峡口段的航标工程20公里。 航道维护艇:1艘。 趸船:1艘。 3、建设及管理 2001年11月8日和2002年7月24日,湖北省交通厅分别以鄂交计[2001]669号文和鄂交基[2002]366号文,下达了《关于香溪河、沿渡河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和《关于香溪河航道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施工图设计由湖北省港路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完成,湖北省港航

浅析三峡库区经济格局与发展

浅析三峡库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 学生姓名:谭喆 学号: 2011812031 专业:经济学 班级: 2011级经济学一班 2012年11月24日

目录 摘要 (1) 第1章绪论 (2) 1.1 导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论文研究的目的 (2) 1.1.2论文研究的意义 (2) 1.2 论文的理论基础 (3) 第2章三峡库区发展条件和发展现状 (4) 2.1 三峡库区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 (4) 2.1.1地理环境 (4) 2.1.2经济状况 (4) 第3章三峡库区经济规划和产业结构 (5) 3.1 三峡库区的城镇化 (5) 3.2 三峡库区的产业结构 (6) 第4章三峡库区的发展建议 (7) 第5章结语 (8) 参考文献 (9)

摘要 库区经济是一种小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因此也就具备了区域经济所具有的一般特点,有着与一般区域经济相似的发展特征。以三峡库区为例,依据比较详实的资料,从其经济规划、城镇化、产业结构发展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三峡库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特征和问题,旨在进一步整合库区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整体经济实力,为库区制定具针对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有益参考。到目前为止,三峡库区的经济已经得到较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成绩斐然。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在扩大,产业结构层次低、效益低、外贸投资环境差的问题仍然突出,与此同时带来的生态威胁也十分严重。因此对三峡库区经济发展进行客观评估是很必要的。 关键词:三峡库区城镇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

关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的报告

关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的报告 三峡水利枢纽的坝址在湖北省宜昌市上游40公里处,由拦江大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等三部分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水电站为坝后式,共装机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由升船机和双线五级船闸组成。 在发电方面,三峡水电站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其年发电量相当于目前全国总电量的 1/10,相当于 7座 240万千瓦的火电站和一个年产5 000万吨原煤的巨型煤矿及相应的铁路运煤能力。 在航运方面,可从根本上改善宜昌到重庆660公里川江航道的航运条件。工程建成后,险滩淹没,航深增大,航道加宽,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将从目前的1000万吨增加到5 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左右。 1992年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会议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决议同时要求,对已发现的问题要继续研究,妥善解决。 当中的影响要素是不行无视的,三峡工程的兴修,次要障碍的要素是文物奇迹的维护、生态维护以及大范围的移民。三峡一带曾经被证明,埋藏着数目十分宏大的文物,许多都是极端贵重并且是如今为止没有发明过的文物。但三峡工程开工以离开蓄水这段工夫,基本不行能有充足的工夫把这些贵重的文物发掘出来。据报道,真正发掘出来的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非常之一,也便是说有百分之九十的贵重文物被埋江底了。这是很令人酸心的事变。另有一些是在三峡沿江的胜景奇迹如张飞庙等都不得不吞没江水当中。这是对中国汗青文明方面的大毁坏。 三峡工程的建设给环境带来影响。①上游水位抬升,使得长江沿岸大面积陆地被淹,一些物种将不复存在;下游水位降低,水流量减少,使得下游气候也将出现变化。②工程建成后长江上游水流速度相对减缓,上游泥沙淤积及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泥沙对三峡大坝也形成了一定的威胁。③由于人为的对自然环境的改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计划及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计划及经费管理 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三峡库区移民计划及经费的管理,提高移民经费的使用效益,妥善安置好库区移民,根据《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国务院《关于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的通知》和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关于批准三峡工程水库移民补偿投资概算总额及切块包干方案的通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三峡工程库区移民经费是三峡工程总投资的组成部分,是专项用于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的补偿经费,全库区移民补偿投资概算总额为400亿元(1993年5月价格水平)不得突破,今后只考虑物价因素调整(具体调整办法另定)。 第三条按照中央统一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的移民管理体制,移民计划及经费管理,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 (以下简称三峡工程移民局),按照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和移民经费,统筹安排全库区的移民计划和经费,川、鄂两省负责本省切块包干方案范围内的移民计划和经费安排,由库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分别组织实施。川、

鄂两省的计划要具体到项目和任务。列入计划的每一个项目、每一项任务均应按批准的移民规划标准和投资概算进行控制。 第四条为确保三峡工程移民任务的完成,库区各级人民政府及移民管理机构实行以阶段性任务为目标,以年度计划为基础的领导分级负责制。阶段性移民任务由省长负责,年度计划任务由县长负责。移民工程管理实行招标承包制、合同管理制和建设监理制。各个层次、各个环节都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第二章计划管理 第五条依据经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和“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移民进度与工程进度相衔接;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移民宜早不宜晚”的原则,以确保大江截流和坝前水位高程135米、156米、175米阶段蓄水要求为目标,来编制移民年度计划。 第六条移民年度计划按以下程序编报下达。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广告,是指通过网站、网页、互联网应用程序等互联网媒介,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或者其他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 每年九月底以前,由川、鄂两省移民管理机构分别提出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及我国的应对措施探讨本文概述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出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摘要提出了我国应对金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若干建议和总结了引起气候变化的成因,的科学背景,对策。对策成因:气候变化关键词引言 0 气候变化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学科问题,而日渐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全这一变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社会活球气候正在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国际社会加快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推进《公,世纪21动,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进入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履行的步伐。随着《京都议定书》的实施以及气候变化问题谈判进如何认在这样一个新的政治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承担减限排的潜在压力,程的加快,识我国面临的形势,从而提出应对策略,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气候变化的现状 1 再次确认了全球气候变(2007)次评估报告4第(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称,目74.0年前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已经升高了100年止,与2005化事实: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过万年中任何一段时期都高,1前地球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比过去月,全球地表温度更是打4~1年2007%。35万年中任何时候都高,比工业革命前高65去℃。因为人为加剧的温室效应,1年以来的所有记录,平均气温比往年上升了1880破了自地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暖。近年来,世界风暴、洪水和干旱发生的次数明显增加,

异常的暴雨、降雪和严酷的热浪等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频现。变化趋势与全球的总趋中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略高于同期全球增温8"C.0~5.0势基本一致:一是近百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0℃,增暖速率为每1.1年变暖尤其明显,地表气温年均升高50平均值,近℃,22.0年50突出体现在冬季增温、连续出现全国性暖冬和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气候变暖。二是近而区域降水变化波动六大江河的实测径流都呈下降趋势,年来中国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减少,华北大部分地区、西北东部和东北地毫米。9.2年减少10较大。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平均每20---40年减少10区降水量平均每华南与西南地区降水明显其中华北地区最为明显;毫米,年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50毫米。三是近60~20年增加10增加,平均每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地区洪涝华北和东北地区干旱面积扩大,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5.2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为50加重,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四是近毫米,五是中国山地冰川海岸带的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灾害更明显。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并有加速趋势。中国科学家的预测结果表明,中国21快速退缩,西北冰川面积减少了气候变化将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恢如不能有效应对,未来的气候变暖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剧。社会经济发展也将受粮食安全等危机,人类健康、人类社会将面临水资源短缺、复的影响,年来的50次评

浅论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

浅论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 2005地理科学班赵树义 指导教师张军 [摘要]三峡库区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复杂,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三峡大坝的兴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地质、地貌环境脆弱的平衡状态。通过对三峡库区的研究,阐述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并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使三峡水库在对我国发挥防洪和经济等效益的同时,减少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做到三峡工程及其库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对策;可持续发展 一、库区自然环境概况 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下段,包括宜昌、万县、涪陵、黔江4个地区所辖的5个市25个县,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水热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夏热冬暖。本区地质构成复杂,主要由川东隆起褶皱带、大巴山褶皱带和川鄂湘黔褶皱带构成,属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抬升区。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山峰林立,河流深切,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其中。库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土地肥沃,年均温13~18.5℃,年降水1010~1385mm,且降水集中,4~10月份的降水量在宜昌等地占全年降水量的85%,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均日降水量不小于50mm的暴雨日数为2~3天,年均蒸发量为1300~1700mm。 据近期土壤普查资料,库区土地总面积84102.4km2,耕地1.256万km2,该区人口密度达220人/km2,土地被过度开发利用。由于本区未受第四纪冰川侵袭,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据调查有2859种,且多属珍稀种属,天然植被受人为破坏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仅少数陡坡沟谷中有少量存在。在低山丘陵、沿江河谷大量存在的是近几十年人工营造的以马尾松、柏木、杉木、栎类为主,中山以华山松、日本落叶松为主的人工群落。该区经济林植被十分发达,以柑桔、、甜柚、油桐、、茶叶、杜仲、黄蘖、厚朴、板栗、猕猴桃、五倍子等为主要林特产品。 二、库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三峡库区又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水土流失面积达5.1万km2,每年流失的泥沙总量达1.4亿吨,占长江上游泥沙的26%,目前虽然不比西北黄土高原严重,但潜在的石质化威胁则非常大。以水土流失严重的云阳县为例,全区土地面积3649km2,水土流失面积占67.4%,泥沙流失量209.10万吨/年。据观测,土层厚度15~20cm、坡度20°的坡耕地泥沙流失量165.9吨/年。三峡库区大于15°的坡耕地约占耕地面积的56.7%,其中,坡耕地中大部分无灌溉条件,库区泥沙主要来源于坡耕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成为三峡库区的主要产沙源。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三峡库区居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使土壤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严重的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是: 1、土层瘠薄,地力衰退,土地生产力下降 紫色土坡耕地是库区水土流失的策源地,41.6%的泥沙来自坡耕地,土壤被水侵蚀后,侵蚀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