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干燥实验报告最终版.doc
热风干燥实验报告-最终版

热风干燥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气流常压干燥设备的基本流程和工作原理;2.了解操作条件改变对不同的干燥阶段所产生的影响。
3.测定湿物料在恒定干燥情况下的干燥曲线及干燥速率曲线。
4.研究风速,温度对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1.物料的干燥机制(质热传递原理)在湿物料的干燥过程中,同时发生了两个过程:一是湿分的汽化及其传递(质交换);二是热量的传递(热交换)。
湿物料的干燥,可以归纳为物料内部的质热传递和相界面上边界层中的质热传递。
当热空气从湿物料表面稳定地流过时,由于空气与物料之间存在着传热推动力,空气将以对流方式把热量传递给物料。
物料接收这项热量,用来汽化其中的水分。
而由于水分的汽化,使在物料表面的薄层空气与气流主体之间形成推动力,所以蒸汽就由物料表面传递到气流主体,并不断的被气流带走,而物料的含湿量也不断下降。
当物料的湿含量降到平衡湿含量时,干燥过程结束。
干燥速度随时间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增速干燥阶段、等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
其间的分界点C 称为临界点,对应的物料湿含量称为临界湿含量MC 。
临界湿含量区分等速段与降速段的主要参数。
临界点的出现是由于物料表面湿含量减少到最大吸湿湿含量M Φ的必然结果。
物料厚度越厚,等速段干燥速度越大,则物料表面湿含量与平均湿含量的差值就越大。
相反,等速段干燥较小,内部扩散速度较大,而物料又薄又细时,物料表面湿含量与平均湿含量的差值就很接近。
所以,可以将M Φ为下限,再对物料厚度、干燥速度、内部扩散速度做综合考虑,然后估计C 的数值。
2.物料中瞬间含水率i X 为: iCiC i i G G G X -= 干燥速率定义为:单位干燥面积(提供湿分汽化的面积)、单位时间内所除去的湿分质量,即:CG dX dW U Ad Ad ττ==- kg/(m 2s) 式中,U -干燥速率,又称干燥通量,kg/(m 2s );A -干燥表面积,m 2;W -汽化的湿分量,kg ;τ -干燥时间,s ;Gc -绝干物料的质量,kg ;X -物料湿含量,kg 湿分/kg 干物料,负号表示X 随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新疆番茄热风干燥工艺实验研究(1)

样品外形尺寸 1>?3
重量 193
挂巧克力后重量 193
)$,@-$/@"$/ )$,@-$*@"$2 )$,@-$2@"$/
-* -" --
*,$, -.$/ -($,
-2$-*$) -2$,
-($4 -($* -($2
-2$2 --$( -*$4
干燥后样品柔软, 有弹性, 总蛋白质为 -/$25 , 总糖为 而配方六、 七样品成型后手感发粘, 不易干 -($/5 , 燥, 略有豆腥味, 虽然总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为 -4$/5 但不易切割成块, 柔软程度较差。 +-)$*5 , 从以上的总结分析可以看出, 配方四、 五的 样 品 较为理想, 状态较好。但配方五的总糖含量低于配方 四, 且总蛋白质也较高, 所以, 我们最终确定最佳配 方为配方五, 并进行了小批量涂巧克力外衣实验, 结 果如表 2 。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由于整个样品制 作 过 程 均 为手工操作, 所以, 样品的大小及挂涂巧克力的多少 不等。在实验过程中做到砂糖、 琼脂溶解要彻底, 琼 脂过滤干净, 以防杂质带到产品中影响口感。另外, 成型后, 待坯料冷却彻底, 具有一定的硬度后, 再进 行分割切块, 这时切块后的坯料均匀、 整齐、 无毛边, 易于干燥成型。 干 燥 温 度 要 严 格 控 制 在 //6/7 , 干 燥 时 间 为 干燥温度、 时间不易过高, 过快, 以防坯料干 ",+"-8 , 裂, 影响挂涂巧克力后产品的外观形态, 致使样品的 最终重量大小有所不同。
$
$%$
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设备
新疆番茄, 食盐, 磷酸, ./ 。 干燥实验台 中国农业大学干燥实验室自制;
’%*%,
干燥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干燥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干燥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一、引言干燥是化工过程中常见的操作,它的目的是将含有水分的物质去除,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
干燥过程涉及到一系列的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本实验旨在探究干燥化工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干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 掌握干燥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 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干燥是通过将物质与干燥介质接触,使水分从物质中蒸发出来的过程。
常用的干燥方法包括自然干燥、太阳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等。
本实验选取热风干燥作为研究对象。
热风干燥是利用热风将物质表面的水分蒸发掉的过程。
干燥设备通常由热风发生器、物料输送系统和干燥室组成。
热风发生器产生高温的热风,通过物料输送系统将物质送入干燥室,热风与物质接触使水分蒸发,然后通过排湿系统将湿气排出。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试剂;2. 将待干燥的物质放入干燥室中;3. 打开热风发生器,控制温度和风速;4. 观察干燥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并记录温度和湿度数据;5. 干燥结束后,关闭设备,取出干燥后的样品。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了不同初始含水率的物质进行干燥实验,并记录了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数据。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物质的含水率逐渐降低,直到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干燥速率与热风温度和风速有关。
当热风温度和风速增加时,物质表面的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干燥时间缩短。
同时,我们还发现不同物质的干燥速率存在差异,这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干燥化工原理,掌握了热风干燥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是一种有效的干燥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和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然而,本实验仅仅是对干燥原理的初步探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例如,如何提高干燥效率和降低能耗,如何解决干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变化和损失等问题。
热风干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热风干燥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掌握热风干燥设备的使用方法;3. 研究热风干燥过程中物料干燥速率的变化规律;4. 分析影响热风干燥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热风干燥是一种利用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将物料中的水分蒸发出去的干燥方法。
热风干燥过程中,物料表面水分蒸发速率受物料性质、热风温度、风速、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热风干燥箱、电子天平、温度计、湿度计、风速计、干燥器、干燥箱、干燥物料等;2. 实验材料:玉米、小麦、大豆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玉米、小麦、大豆等干燥物料分别称取100g,置于干燥器中,预热至室温;2. 设置热风干燥箱:将热风干燥箱预热至设定温度,调节风速和湿度;3. 放置物料:将预热后的物料均匀地放入热风干燥箱中,开启干燥箱,记录开始干燥时间;4. 测量干燥速率:每隔一定时间,取出物料,称量其质量,计算干燥速率;5. 分析干燥过程:观察干燥过程中物料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6. 比较不同物料干燥效果:分别对玉米、小麦、大豆等物料进行干燥实验,比较其干燥效果;7. 分析影响干燥效果的因素:改变热风温度、风速、湿度等参数,观察干燥效果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干燥速率曲线:以干燥时间为横坐标,干燥速率为纵坐标,绘制干燥速率曲线。
结果表明,干燥速率随着干燥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呈现下降趋势。
2. 不同物料干燥效果:对玉米、小麦、大豆等物料进行干燥实验,结果表明,玉米干燥速率最快,小麦次之,大豆最慢。
3. 影响干燥效果的因素:(1)热风温度:提高热风温度,干燥速率增加,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物料烧焦;(2)风速:增加风速,干燥速率增加,但风速过大可能导致物料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内部水分迁移不充分;(3)湿度:降低湿度,干燥速率增加,但过低的湿度可能导致物料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内部水分迁移不充分。
六、实验结论1. 热风干燥是一种有效的干燥方法,适用于多种物料的干燥;2. 干燥速率受物料性质、热风温度、风速、湿度等因素的影响;3. 通过调整热风温度、风速、湿度等参数,可以优化干燥效果;4.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物料性质和干燥要求,选择合适的干燥设备和技术参数。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干燥实验研究化工原理中的干燥过程,探究干燥对物质含水率的影响,并分析干燥过程的热力学参数,以便于进一步应用于化工生产中。
实验原理:干燥是指通过降低物质中的水分含量,达到目标含水率的过程。
在化工原理中,干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水分含量会对化工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实验中常用的干燥方法有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等。
本次实验主要采用热风干燥方法。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待干燥物质样品称取合适的重量,记录下原始含水率,并设定干燥终点。
2. 将样品均匀分布在干燥设备中。
3. 打开热风机,控制风量和温度,开始干燥过程。
4. 每隔一段时间,取出部分样品,快速冷却并称重,记录下质量,并计算出新的含水率。
实验数据与结果: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不同质量的物质样品进行干燥实验,并记录了干燥过程中每个时间段的样品质量。
我们计算了每个时间段的含水率,并绘制了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样品的质量在干燥过程中不断减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干燥速率逐渐减小。
同时,含水率也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样品的干燥速率常数和干燥速率指数,进一步分析干燥过程的热力学参数。
实验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化工原理中的干燥过程,并掌握了干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技术要点。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干燥过程中,样品的含水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质量逐渐减小。
2. 干燥过程中,干燥速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呈现出逐渐趋于稳定的态势。
3. 干燥速率常数和干燥速率指数是评价样品干燥性能的重要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到。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化工原理中的干燥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干燥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干燥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合适的干燥方法和过程控制,可以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引言:干燥是化工过程中常见的操作,它是将物质中的水分或其他溶剂去除的过程。
在化工生产中,干燥技术广泛应用于原料处理、产品制造和储存等环节。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干燥方法的比较研究,探讨干燥过程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 了解干燥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2. 掌握不同干燥方法的操作技巧;3. 分析干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实验验证;4. 总结干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原理干燥是通过升高物体表面的温度,使其蒸发的水分达到饱和蒸汽压,从而实现水分的迁移和去除。
常用的干燥方法有自然风干、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等。
1. 自然风干自然风干是将湿物料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利用自然风力和太阳辐射将水分蒸发。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速度较慢,适用于一些不急需干燥的物料。
2. 热风干燥热风干燥是通过加热空气,将热量传递给湿物料,使其水分蒸发。
热风干燥可以分为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两种方式。
直接加热是将热风直接接触物料,传热效率高,但易使物料变质。
间接加热是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风间接传递给物料,避免了物料的变质问题。
3. 真空干燥真空干燥是将湿物料置于真空环境中,降低环境压力,使水分在低温下蒸发。
真空干燥适用于对物料质量要求较高的情况,但设备复杂且成本较高。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准备不同湿度的物料样品,例如湿度分别为30%、50%、70%的物料样品。
2. 自然风干实验分别将不同湿度的物料样品放置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干燥时间和效果。
3. 热风干燥实验将不同湿度的物料样品放置在热风干燥设备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观察并记录干燥时间和效果。
4. 真空干燥实验将不同湿度的物料样品放置在真空干燥设备中,设置适当的真空度和时间,观察并记录干燥时间和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果:1. 自然风干的干燥时间较长,效果一般;2. 热风干燥的干燥时间较短,效果较好;3. 真空干燥的干燥时间较长,但效果最佳。
实验室仪器干燥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室仪器干燥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实验室仪器干燥的基本操作步骤;3. 熟悉实验室仪器干燥设备的使用方法;4. 提高实验室仪器的使用效率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二、实验原理实验室仪器干燥是指将实验室仪器中的水分去除,使仪器达到干燥状态。
实验室仪器干燥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 热空气干燥法:利用热空气流动带走仪器表面的水分,达到干燥目的;2. 真空干燥法:在真空环境下,降低水分的沸点,使仪器表面的水分蒸发;3. 吸附干燥法:利用吸附剂吸附仪器表面的水分,达到干燥目的。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实验仪器:干燥箱、烘箱、电子天平、干燥器、干燥剂、玻璃仪器(如烧杯、试管等);2. 实验药品:无水硫酸铜、无水氯化钙、硅胶等。
四、实验步骤1. 热空气干燥法:(1)将待干燥的仪器放入干燥箱内,关闭箱门;(2)将干燥箱温度设定在100-120℃,预热30分钟;(3)待仪器表面水分蒸发后,关闭干燥箱电源,自然冷却至室温;(4)取出干燥后的仪器,放入干燥器中保存。
2. 真空干燥法:(1)将待干燥的仪器放入烘箱内,关闭箱门;(2)将烘箱温度设定在100-120℃,预热30分钟;(3)打开真空泵,使烘箱内压力降至0.1MPa以下;(4)待仪器表面水分蒸发后,关闭真空泵,自然冷却至室温;(5)取出干燥后的仪器,放入干燥器中保存。
3. 吸附干燥法:(1)将待干燥的仪器放入干燥器中;(2)在干燥器底部放入适量的干燥剂(如硅胶、无水硫酸铜等);(3)将干燥器密封,放置一段时间,使干燥剂吸附仪器表面的水分;(4)取出干燥后的仪器,放入干燥器中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成功干燥了多种实验室仪器,如烧杯、试管、滴定管等;2. 采用热空气干燥法、真空干燥法和吸附干燥法均可达到干燥目的,但干燥效果略有差异;3. 热空气干燥法操作简单,但干燥速度较慢;4. 真空干燥法干燥速度快,但操作复杂,对设备要求较高;5. 吸附干燥法干燥效果较好,但干燥剂需要定期更换。
干燥实训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干燥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使学员熟悉干燥设备的操作原理、操作程序以及干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学员在干燥设备操作方面的实践能力,确保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干燥任务。
二、实训内容1. 干燥设备操作原理及操作程序(1)干燥设备操作原理干燥设备是利用热能将物料中的水分蒸发掉,使其达到干燥目的的设备。
干燥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等。
(2)干燥设备操作程序①启动设备:打开电源开关,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正常。
②预热:根据物料特性,设定预热温度和时间,启动加热系统,预热干燥设备。
③加料:将物料均匀地加入干燥设备中,注意控制加料速度。
④干燥:启动干燥设备,调节加热温度和干燥时间,使物料水分达到要求。
⑤出料:物料干燥完成后,关闭加热系统,待物料冷却后取出。
2. 干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控制干燥温度:根据物料特性,设定合适的干燥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
(2)控制干燥时间:根据物料特性和干燥温度,设定合适的干燥时间,确保物料水分达到要求。
(3)防止物料结块:在干燥过程中,定期检查物料状态,防止物料结块。
(4)防止设备故障:定期检查设备各部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了解干燥设备的分类、原理、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2. 实践操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员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干燥设备操作,并注意观察设备运行状态。
3. 总结交流:实训结束后,学员之间进行交流,分享操作经验。
四、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干燥实训,学员掌握了干燥设备的操作原理、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提高了在干燥设备操作方面的实践能力。
同时,学员对干燥过程中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学员对干燥设备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2. 学员在实训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能力。
3. 学员在实训过程中,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帮助理解,这是我自己写的也要给赵老师看,务必不要照抄热风干燥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气流常压干燥设备的基本流程和工作原理;2.了解操作条件改变对不同的干燥阶段所产生的影响。
3.测定湿物料在恒定干燥情况下的干燥曲线及干燥速率曲线。
4.研究风速,温度对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1.物料的干燥机制(质热传递原理)在湿物料的干燥过程中,同时发生了两个过程:一是湿分的汽化及其传递 ( 质交换 ) ;二是热量的传递 ( 热交换 ) 。
湿物料的干燥,可以归纳为物料内部的质热传递和相界面上边界层中的质热传递。
当热空气从湿物料表面稳定地流过时,由于空气与物料之间存在着传热推动力,空气将以对流方式把热量传递给物料。
物料接收这项热量,用来汽化其中的水分。
而由于水分的汽化,使在物料表面的薄层空气与气流主体之间形成推动力,所以蒸汽就由物料表面传递到气流主体,并不断的被气流带走,而物料的含湿量也不断下降。
当物料的湿含量降到平衡湿含量时,干燥过程结束。
干燥速度随时间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增速干燥阶段、等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
其间的分界点 C 称为临界点,对应的物料湿含量称为临界湿含量 MC 。
临界湿含量区分等速段与降速段的主要参数。
临界点的出现是由于物料表面湿含量减少到最大吸湿湿含量 M Φ的必然结果。
物料厚度越厚,等速段干燥速度越大,则物料表面湿含量与平均湿含量的差值就越大。
相反,等速段干燥较小,内部扩散速度较大,而物料又薄又细时,物料表面湿含量与平均湿含量的差值就很接近。
所以,可以将 M Φ为下限,再对物料厚度、干燥速度、内部扩散速度做综合考虑,然后估计 C 的数值。
2.物料中瞬间含水率 X i 为:G i G iCX iGiC干燥速率定义为: 单位干燥面积(提供湿分汽化的面积) 、单位时间内所除去的湿分质量,即:UdWG C dXkg/(m 2s)Ad 2 Ad 式中, U -干燥速率,又称干燥通量, kg/ ( ms );2A -干燥表面积, m ; W -汽化的湿分量, kg ;-干燥时间, s ;Gc -绝干物料的质量, kg ;X -物料湿含量, kg 湿分 /kg 干物料,负号表示 X 随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帮助理解,这是我自己写的也要给赵老师看,务必不要照抄3.干燥过程分析 :X B u C B度率速温 C燥料干物0 0干燥时间 t 物料干基湿度X图 1 X- τ图图 2 U-X 图预热段物料在预热段中,含水率略有下降,温度则升至湿球温度t W ,干燥速率可能呈上升趋势变化,也可能呈下降趋势变化。
预热段经历的时间很短,通常在干燥计算中忽略不计,有些干燥过程甚至没有预热段。
在此阶段有可能出现物料中心部位的湿度增加的现象,是由于温度梯度存在,并且温度梯度带来的导温性现象要比导湿温现象占优势。
物料的增速干燥阶段时间实际上很短的,主要是在等速干燥阶段。
恒速干燥阶段见图 1、2 中的 BC段。
该段物料水分不断汽化,含水率不断下降。
但由于这一阶段去除的是物料表面附着的非结合水分,水分去除的机理与纯水的相同,故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物料表面始终保持为湿球温度t W,传质推动力保持不变,因而干燥速率也不变。
于是,在图2中,段为BC水平线。
只要物料表面保持足够湿润,物料的干燥过程中总处于恒速阶段。
而该段的干燥速率大小取决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汽化速率,亦即决定于物料外部的空气干燥条件,故该阶段又称为表面汽化控制阶段。
在整个等速干燥段内物料表面的温度就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tw。
物料中心的温度则低于湿球温度,物料就存在着温差。
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等速阶段的推动力是定值,给热系数和传质系数也是定值,所以干燥速率是一个定值,与物料的含湿量无关。
而且实验也证明,与物料的类别也没有很大的关系。
当物料表面的水分受热汽化后,物料表面和中心必然出现湿含量的差别,称为含湿梯度。
无论在等速段或降速段,物料内部都有湿含梯度存在。
湿含梯度是一种推动力,能使物料内部的水分扩散至表面。
在等速段内,物料内部水分扩散到表面的速度,可以使物料表面保持充当分的湿度,即表面湿含量大于最大吸湿湿含量,所以干燥速度取决于表面汽化速度。
也就是说等速段是受表面汽化速度控制的阶段。
因此,提高气速和气温,降低空气湿度就都有利于提高等速段的干燥速度。
降速干燥阶段在等速段末期,如果物料表面的湿含量减小到略小于最大吸湿湿含量时,物料表面的蒸汽分压力就将小于饱和蒸汽压力,因而推动力就减小,干燥速率即开始下降。
根据实验已经知道,降速段干燥速率与物料的湿含量有关,湿含量越低,干燥速率越小,这是与等速段不同的第一个特点。
降速干燥段的速率还与物料的厚度或直径有关,厚度越厚,干燥速率越小。
此外,当降速段开始以后,由于干燥速率逐渐减小,空气传给物料的热量,除作为汽化水分用之外,还有一部分使物料的温度升高,且温度越来越高。
在这期间,物料表面与中心的温度差也逐渐减小,有可能温差消失。
在降速干燥阶段,物料内部水分仍然扩散到表面,并且在表面汽化。
随着物料含湿量的不断减小,内部水分扩散到表面的速度也逐渐减小,直到它小于表面速度时,物料的汽化区即开始从表面深入物料内部。
这时,水分在物料内部先进行汽化,然后以蒸汽的形式扩散至表面。
所以降速段的干燥速率完全取决于水分和蒸汽在物料内部的扩散速度。
在降速阶段,提高干燥速率的关键不再是改善干燥介质的条件,而是如何提高物料内部湿分扩散速度的问题。
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物料内部水分移动到表面的速度赶不上表面水分的气化速率,物料表面局部出现“干区”,尽管这时物料其余表面的平衡蒸汽压仍与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相同,但以物料全部外表面计算的干燥速率因“干区”的出现而降低,此时物料中的的含水率称为临界含水率,用Xc 表示,帮助理解,这是我自己写的也要给赵老师看,务必不要照抄对应图 2 中的 C 点,称为临界点。
过 C 点以后,干燥速率逐渐降低至 D 点, C 至 D 阶段称为降速第一阶段。
干燥到点 D 时,物料全部表面都成为干区,汽化面逐渐向物料内部移动,汽化所需的热量必须通过已被干燥的固体层才能传递到汽化面;从物料中汽化的水分也必须通过这一干燥层才能传递到空气主流中。
干燥速率因热、质传递的途径加长而下降。
此外,在点 D 以后,物料中的非结合水分已被除尽。
接下去所汽化的是各种形式的结合水,因而,平衡蒸汽压将逐渐下降,传质推动力减小,干燥速率也随之较快降低,直至到达点 E 时,速率降为零。
这一阶段称为降速第二阶段。
降速阶段干燥速率曲线的形状随物料内部的结构而异,不一定都呈现前面所述的曲线CDE形状。
对于某些多孔性物料,可能降速两个阶段的界限不是很明显,曲线好像只有CD段;对于某些无孔性吸水物料,汽化只在表面进行,干燥速率取决于固体内部水分的扩散速率,故降速阶段只有类似DE段的曲线。
与恒速阶段相比,降速阶段从物料中除去的水分量相对少许多,但所需的干燥时间却长得多。
总之,降速阶段的干燥速率取决与物料本身结构、形状和尺寸,而与干燥介质状况关系不大,故降速阶段又称物料内部迁移控制阶段。
三、实验装置1.装置流程全自动循环热风干燥系统,结构见下图152345167 168 1117 139 1214101 管理机 (上位机 )2 现场控制机 (下位机 )3 数据采集模块4 温度传感变送器5 干燥室6 重量传感器7 数据采集模块 8温度智能仪表9 加热器开关10 加热器 11 加湿器12 出风微调阀门13 进风微调阀门14 风机 15 RS48 网线16 变频器17压力传感变送器四、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1)实验步骤1.量取试样尺寸 (长、宽,厚 )。
帮助理解,这是我自己写的也要给赵老师看,务必不要照抄2.检查天平是否灵活,并配平衡。
往湿球温度计内加水,并打开电源开关开动风机送风。
3.自动控制操作步骤如下:(1)登录和参数设置。
双击桌面快捷方式图标,进入干燥控制系统设置界面。
在用户登录时(实验员 )要通过身份验证,正确输入自己的中文名字和工号,同时进行参数设置,包括干燥过程中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原料的名称、采样周期等。
如果干燥为分段干燥,还要进行每段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时间的设定。
在参数设置好后,点击“Experiment,”进入自动控制的主界面。
(2)开机。
点击图标,启动控制器,计算机将根据“风机电机→加热器→加湿器”的顺序自动开机。
(3)运行。
开机后,使干燥系统预热 30min 左右,然后把物料放入干燥室。
计算机将自动记录干燥过程中的重量、温度、湿度、风速等情况,并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决策控制等。
( 4)结束。
干燥结束后,点击“Stop按”钮,系统将按照“加湿器→加热器→(8min后)风机电机”的顺序自动关机,并生成报表。
干燥过程中记录的原始数据,可以根据用户需要,点击,将数据导入到Excel,生成的数据包括未放入物料和放入物料的数据,未放入物料时重量数据显示全部为零或几乎为零,放入物料。
4.实验结束后,关闭设备电源及计算机。
5.处理数据及分析实验结果。
2) .注意事项1.湿球温度计需要保持湿润:用胶头滴管向湿球温度计加入相同温度的水。
2.热空气的湿度的算法:记下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在湿焓图中读数。
五结果分析恒定温度下的干燥曲线及干燥速率曲线物料名称新鲜的地瓜片,物料表面积≈ 0.016 M2,干燥温度70和90℃,空气流速 3.0及3.5 m/s ,热空气相对湿度50 %。
X1:温度 90℃,风速 3.5m/sX2:温度 90℃,风速 3.0m/sX3:温度 70℃,风速 3.5m/sX4:温度 70℃,风速 3.0m/s12.0011.00) 10.009.00 X1 干8.00 m7.00 x2/6.00水5.00mx3 (4.00x3.00x42.001.000.007 14 21 28 35 4249 56 63 7time(min)图 3 地瓜片的干燥曲线由图 3 可知,在温度 90℃,风速分别为 3.0m/s 和 3.5m/s 时,风速为 3.5m/s 的物料失水率要比 3.0m/s 高,并且达到临界点所用的时间要短;在风速为 3.0m/s ,温度分别为 70℃和 90℃条件下,温度为 70℃时要比 90℃失水率高,且较快达到临界点,可能的原因是温度过高,物料表面结了一层硬壳,阻碍了地瓜内部水分的迁移与蒸发,导致失水率下降。
六、思考题1. 什么是恒定干燥条件?本实验装置中采用了哪些措施来保持干燥过程在恒定干燥条件下进行?答:按干燥过程中空气状态参数是否变化,可将干燥过程分为恒定干燥条件操作和非恒定干燥条件操作两大类。
若用大量空气干燥少量物料, 则可以认为湿空气在干燥过程中温度、 湿度均不变,再加上气流速度以及气流与物料的接触方式不变, 则称这种操作为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