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和桥梁美学

桥梁工程和桥梁美学
桥梁工程和桥梁美学

桥梁工程和桥梁美学

桥梁工程的发展概况

早在公元前1世纪,Marcus Vitrucios Pollio 的著作中就有关于建筑材料和结构类型的记载和评述。后来古希腊人创立了静力学的基本原

理,Leonardo da Vinci 、Cardeno和Galileo 等人在工作和应用中也证实了这些原理的正确性。而在15世纪至16世纪期间,工程师们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文字记载,只是单凭经验和传统来建造桥梁和渡槽。到了17世纪末,随着Leibnitz、Newton 和Bernoulli的数学理论的创立,桥梁建筑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Lahire (1695)和belidor(1729)出版的关于结构理论分析的著作为材料力学领域奠定了基础。

Kuzmanovic (1977)指出,石材和木材是桥梁建筑最早采用的材料。在从木材到钢材的转变过程中,铁作为一种过渡材料被用于桥梁建筑中。根据近期的记载。早在1840年,法国就在Grisoles 建造了一座跨度为39英尺(12米)的横

跨Garoyne 运河的混凝土桥梁,但钢筋混凝土桥直到本世纪初才出现,而预应力混凝土到1927年才开始使用。

早在中世纪,罗马和欧洲的其他一些城市开始建造集上下部结构于一体的半圆弧石拱桥,而文艺复兴时期则是坦拱逐渐占主导地位。这种观念在18世纪末有了明显的改进,并发现其在结构上能适应后来的铁路荷载。在材料的分析和使用上,石拱桥至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在17世纪70年代初期(Lahire,1965)引进了压力线的概念,使得拱桥的理论分析得到了改进。通过模型试验,有关拱结构的主要失效形式的理论得到了证实(Frezier ,1739)。对于无铰拱,Culmann (1851 ) 引进了弹性中心的方法,显示了可用三个协调方程求解三个多余参数。

当palladio建造了一座跨度为10英尺的三角形木制框架桥后,16世纪开始,木桁架在桥梁中得到应用。这些设计同样遵循桥梁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方便(实用性)、美观和耐久性(强度)。18世纪50年代西欧建造了若干座支承于石制桥墩上的木桁架桥,其跨度达到200英尺(61米)。19世纪期间,美国和俄罗斯由于其跨越主要河流的需要,而且两国都具有丰富的适用于建桥的木材资源,因此木制桥梁在美、俄两国有可能取得更为显著的成绩。木制桥梁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因为其初期投资较低,施工速度较快。

尽管有文献记载,早在1734年,在普鲁士就修建了第一座横跨Oder河的铁链桥,但从木桥到钢桥的过渡大概开始于1840年。美国于1840年建成了第一座全铁桁架桥,其后,英格兰、德国和俄罗斯分别于1845年、1853年和1857年也建成了铁桁架桥。1840年,第一座铁桁架拱桥出现在Utica的Erie运河上。

理论分析的推动作用

主要从19世纪发展起来的机构分析理论着重于桁架的分析,首部关于桥梁工程的著作于1811年出版。1846年出现了一种Warren 三角形桁架和计算这种桁架精确内力的分析方法。用板件组合而成的工字形梁在英国逐渐普及并在小跨度桥梁中得到应用。

1866年Culmann阐述了悬臂桁架桥的原理,一年后在德国的Hassfurt的

Main 河上就建造了首座主跨跨度达425英尺(130米)的悬臂梁桥。美国的首座悬臂梁桥于1875年建于Kentucky河上。19世纪最引人注目的铁路悬臂梁桥

要数Firth of Forth桥,此桥建于1883年至1890年间,跨度达1,711英尺(521.5米)大约就在这一时期,结构钢在桥梁工程中作为一种主要材料被推广应用,尽管此时钢材的性能大都较差。几个早期的工程实例是:(1)St.Louis 的Eads 桥;(2)New York的Brooklyn 桥;(3)Missouri 的Glasgow 大桥,这些桥都建于1874年至1883年间。

谈起对结构分析河设计理论的改进特别应该提到:Maxwell 所作的贡献,尤其是他在超静定桁架方面的工作;Cremona 关于图解静力学的著作(1872);由Mohr 重新定义的力法以及Clapeyron 提出的三弯矩方程

新材料的推动作用

自从20世纪初起,混凝土就是一直是最有效和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由于混凝土可以较容易地浇注成各种形状的结构物,因此它在建筑上的使用价值几乎是无限的。只要有普通水泥和合适的骨料混凝土就可以替代其他材料建造某些类型的结构,诸如桥梁下部结构及基础等。

另外,在本世纪初,钢筋混凝土在多跨框架结构中的应用对结构分析提出了新的分析要求用19 世纪的古典分析方法不能用来分析高次静定结构。

Manderla (1880)和Bendixen (1914)论证了节点转角的重要性,提出了节点

弯矩和转角之间的关系,从而可求解未知的节点弯矩,这种方法被称为转角-挠度法。Calisev (1923)的工作使得框架结构的分析有可能进一步简化,他利用逐步近似的方法将方程组的求解简化为一个简单表达式的迭代计算。

Cross (1930)进一步改进和归纳了这种方法,从而形成了弯矩分配法。

在结构分析领域的近期发展中最重要的改进之一是将设计的范围延伸到弹塑性

范围,即所谓的荷载因子法或极限状态设计法。Tresca (1846) 根据一些世纪观察结果提出了塑性分析法,Saint-Venant (1870)系统地阐述了这种分析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塑性的概念吸引着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们的注意力,开始主要是在德国。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研学术重心的转移,英国和美国的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概率设计法是一种新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有望替代传统的确定性方法。

一个主要的进步是1969版的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勾践设计准则”中包括了强度和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设计法。这本设计准则是与“美国各州公路工作者协会(AASHO)”1969年的设计规范联合使用的,它的表达方式使其很容易适应极限状态设计规范的发展。根据这本设计准则,钢筋混凝土勾践(包括柱)的配料可以通过其各个阶段的工作性能来限定:弹性的、带裂缝工作的极限状态的。设计是荷载作用效应,所有根据作用荷载计算所得的量叫做设计值,如:设计弯矩、设计轴载或或设计剪力。结构的承载力被认为是结构抗力方面的参数,所有根据材料的理论强度计算得来并经过修正得强度计算值叫做结构抗力值,如:弯矩抗力值(抵抗弯矩),轴力抗力值或剪力抗力值。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需验算构件得挠度、最大裂缝宽度和疲劳强度。

桥型

一种值得注意得桥型是吊桥,首座吊桥1796年建于美国。随着Tacoma大桥得跨塌,动力稳定被作为问题来研究,并取得了显著得理论成果。

Steinman (1929) 总结了全世界建于1741年至1928年间得大约250座吊桥。随着州际体系得建立和结构等级分类的需要,某些桥型在桥梁界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桥型包括混凝土上部结构(板桥、T梁桥、混凝土箱梁桥)、钢梁桥、钢箱

梁桥、组合界哦故、正交异性板结构、分段施工的结构、曲线梁桥和斜拉桥。预制构件受到了足够的重视,箱型截面梁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桥梁的外观及桥梁美学

Grimm(1975)考证了历史上首例关于控制建筑环境美学的立法记录,这发生在1647年,当时的新阿姆斯特丹委员会派三名官员负责此事。1954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立法机关有权决定公共场所不但要有利于公众健康,还要做到赏心悦目;不但要干净,还要宽敞;不但要通畅,还要布局均衡。1969年的环境政策法规要求联邦政府各机构对目前尚未量化的环境舒适性指标提出评价方法,在考虑技术经济指标的同时,对美观给予适当的考虑。

尽管在很多土木工程结构中,几乎是凭直观考虑美学问题,尤其在过去,但桥梁工程师们并没有忽略美学方面的训练。最近关于的研究似乎可以得到一种美学设计方法论(Grimm和Preiser,1976)。有关颜色、光线、质地、形状、比例以及其他感知形态的美学研究已经展开,这个方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经验上都是明确的。

美学控制机制一般都与土地使用规则和设计标准结合在一起。除了州政府关心结构美学以外,联邦政府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考虑人工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上,以及制定准则和规范以指导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改进质量和外观。从为了改进结构整体外观而进行的桥型评估中可以看出,提高桥梁结构美学质量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BRIDGE ENGINEERING AND AESTHETICS

Evolvement of bridge Engineering,brief review

Among the early documented reviews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nd structure types are the books of Marcus Vitruvios Pollio in the first century B.C.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tatics w ere developed by the Greeks , and were exemplified in works and applications by Leonardo da Vinci,Cardeno,and Galileo.In the fifteenth and sixteenth century, engineers seemed to be unaware of this record , and relied solely on experience and tradition for building bridges and aqueducts .The state of the art changed rapidly toward the end of the seventeent h century when Leibnitz, Newton, and Bernoulli introduced m athematical formulations. Published works by Lahire (1695)and Belidor (1792) about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structures p rovided the basis in the field of mechanics of materials . Kuzmanovic(1977) focuses on stone and wood as the first brid ge-building materials. Iron was introduced during the transiti onal period from wood to steel .According to recent records , concrete was used in France as early as 1840 for a br idge 39 feet (12 m) long to span the Garoyne Canal at Gri soles, but reinforced concrete was not introduced in bridge construction until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 Prestresse d concrete was first used in 1927.

Stone bridges of the arch type (integrated superstructure and substructure) were constructed in Rome and other European c ities in the middle ages . These arches were half-circular ,with flat arches beginning to dominate bridge work during t he Renaissance period.This concept was markedly improved at t he end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nd found structurally adeq uate to accommodate future railroad loads .In terms of analy sis and use of materials , stone bridges have not changed much ,but the theoretical treatment was improved by introduci ng the pressure-line concept in the early 1670s(Lahire, 1695) . The arch theory was documented in model tests where typ ical failure modes were considered (Frezier,1739).Culmann(1851) introduced the elastic center method for fixed-end arches, and showed that three redundant parameters can be found by the use of three equations of coMPatibility.

Wooden trusses were used in bridges during the sixteenth cen tury when Palladio built triangular frames for bridge spans 10 feet long . This effort also focused on the three basic principles og bridge design : convenience(serviceability) ,ap pearance , and endurance(strength) . several timber truss bri

dges were constructed in western Europe beginning in the 175 0s with spans up to 200 feet (61m) supported on stone subs tructures .Significant progress was possible in the United St ates and Russia during the nineteenth century ,prompted by t he need to cross major rivers and by an abundance of suita ble timber . Favorable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included initia l low cost and fast construction .

The transition from wooden bridges to steel types probably d id not begin until about 1840 ,although the first documented use of iron in bridges was the chain bridge built in 173 4 across the Oder River in Prussia . The first truss compl etely made of iron was in 1840 in the United States , f ollowed by England in 1845 , Germany in 1853 , and Russia in 1857 . In 1840 , the first iron arch truss bridge wa s built across the Erie Canal at Utica .

The Impetus of Analysis

The theory of structures

The theory of structures ,developed mainly in the ninetheenth century,focused on truss analysis, with the first book on bridges written in 1811. The Warren triangular truss was int roduced in 1846 , supplemented by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correcet forces .I-beams fabricated from plates became po pular in England and were used in short-span bridges.

In 1866, Culmann explained the principles of cantilever truss bridges, and one year later the first cantilever bridge wa s built across the Main River in Hassfurt, Germany, with a center span of 425 feet (130m) . The first cantilever bri dge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built in 1875 across the Ke ntucky River.A most impressive railway cantilever bridge in t he nineteenth century was the First of Forth bridge , built between 1883 and 1893 , with span magnitudes of 1711 feet (521.5m).

At about the same time , structural steel was introduced as a prime material in bridge work , although its quality wa s often poor . Several early examples are the Eads bridge in St.Louis ; the Brooklyn bridge in New York ; and the G lasgow bridge in Missouri , all completed between 1874 and 1883.

Among the analytical and design progress to be mentioned are the contributions of Maxwell , particularly for certain sta tically indeterminate trusses ; the books by Cremona (1872) on graphical statics; the force method redefined by Mohr; an d the works by Clapeyron who introduced the three-moment equ ations.

The Impetus of New Material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 concrete has taken its place as one of the most useful and important structural materials . Because of the coMParative ease with which it can be molded into any desired shape , its struct ural uses are almost unlimited . Wherever Portland cement an d suitable aggregates are available , it can replace other materials for certain types of structures, such as bridge su bstructure and foundation elements .

In addition , the introduc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in mul tispan fram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imposed new analytical requirements . Structures of a high order of redu ndancy could not be analyzed with the classical method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importance of joint rotation was already demonstrated by Manderla (1880) and Bendixen (1914) , who develop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joint moments and ang ular rotations from which the unknown moments can be obtaine d ,the so called slope-deflection method .More simplifications in frame analysis were made possible by the work of Calis ev (1923) , who used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s to reduce the system of equations to one simple expression for each iter ation step . This approach was further refined and integrate d by Cross (1930) in what is known as the method of momen t distribution .

One of the most import important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area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is the extension of design t o cover the elastic-plastic range , also known as load fact or or ultimate design. Plastic analysis was introduced with some practical observations by Tresca (1846) ; and was formu lated by Saint-Venant (1870) , The concept of plasticity att racted researchers and engineers after World War Ⅰ, mainly in Germany , with the center of activity shifting to Engl 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World War Ⅱ.The probabilist ic approach is a new design concept that is expected to re place the classical deterministic methodology.

A main step forward was the 1969 addition of the Federal H ighway Adiministration (FHWA)”Criteria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 Members “that covers strength and serviceability a t ultimate design . This was prepared for use in conjunctio n with the 1969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Highway Offfic ials (AASHO) Standard Specification, and was presented in a format that is readily adapt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ultim ate design specifications .According to this document , the proportion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members ( including colum

ns ) may be limited by various stages of behavior : elasti c , cracked , and ultimate . Design axial loads , or desi gn shears.Structural capacity is the reaction phase , and al l calculated modified strength values derived from theoretical strengths are the capacity values , such as moment capacit

y ,axial load capacity ,or shear capacity .At serviceability states , investigations may also be necessary for deflectio ns , maximum crack width , and fatigue .

Bridge Types

A notable bridge type is the suspension bridge , with the first example built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796. Problems

of dynamic stability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the Tacoma bridg e collapse , and this work led to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c ontributions Steinman ( 1929 ) summarizes about 250 suspensio n bridges built throughout the world between 1741 and 1928 .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terstate system and the need

to provide structures at grade separations , certain bridge types have taken a strong place in bridge practice. These include concrete superstructures (slab ,T-beams,concrete box girders ), steel beam and plate girders , steel box girders , composite construction , orthotropic plates , segmental c onstruction , curved girders ,and cable-stayed bridges . Pref abricated members are given serious consideration , while int erest in box sections remains strong .

Bridge Appearance and Aesthetics

Grimm ( 1975 ) documents the first recorded legislative effo rt to control the appearance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 Thi s occurred in 1647 when the Council of New Amsterdam appoin ted three officials . In 1954 , the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held that it is within the power of the legi slature to determine that communities should be attractive as well as healthy , spacious as well as clean , and balanc ed as well as patrolled . The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 of 1969 directs all agencies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to ident ify and develop methods and procedures to ensure that presen tly unquantified environmental amentities and values are given appropriate consideration in decision making along with econ omic and technical aspects .

Although in many civil engineering works aesthetics has been practiced almost intuitively , particularly in the past , bridge engineers have not ignored or neglected the aesthetic disciplines .Recent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appears to lead to a rationalized aesthetic design methodology (Grimm and P reiser , 1976 ) .Work has been done on the aesthetics of

color ,light ,texture , shape , and proportions , as well as other perceptual modalities , and this direction is both theoretically and empirically oriented .

Aesthetic control mechanisms are commonly integrated into the land-use regulations and design standards . In addition to concern for aesthetics at the state level , federal concer n focuses also on the effects of man-constructed environment on human life , with guidelines and criteria directed towa rd improving quality and appearance in the design process . Good potential for the upgrading of aesthetic quality in bridge superstructures and substructures can be seen in the evaluation structure types aimed at improving overall appear ance .

2018级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专业

2018级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一、专业培养目标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服务于道路桥梁工程等有关行业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一)综合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2.具有专业必须的和文化基础,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能力和礼仪知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3.身体和心理素质 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专业岗位对体质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身态度;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思路开阔、敏捷,善于处理突发问题。 (二)职业能力

(三)职业拓展能力 职业拓展能力是指在达到基本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延伸、扩展或提升,既可以是在现有职业能力上的纵向提升,也可以是在现有职业能力上的横向扩展。 (四)证书 三、就业岗位与就业范围 (一)主要就业岗位 (1)业主单位(建设单位),是指由投资方派代表组成的,全面负责项目筹资、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归还贷款和债券本息的,并承担投资风险的管理班子。 (2)勘测设计单位,是指从事建设项目规划和勘测设计活动的各类勘测设计部门。从事道路桥梁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工作。 (3)施工企业,是指从事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施工活动的各类企业。 (4)监理单位,是指依法成立的从事工程建设监理业务的社会服务性企业,如监理公司、监理中心等。根据监理内容可分为设计监理和施工监理。 (5)其他单位,主要是县区一级的公路行政管理部门,乡镇的公路管理所,从道路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技术行政工作。 (二)主要就业范围

2018桥梁工程重点考试知识点总结

桥梁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如何? 有五大件和五小件组成。具体有桥跨结构、支座系统、桥墩、桥台、基础、桥面铺装、排水防水系统、栏杆、伸缩缝和灯光照明。桥跨结构是线路遇到障碍时,跨越这类障碍的主要承载结构。支座系统式支承上部结构并传递荷载于桥梁墩台上,应满足上部结构在荷载、温度或其他因素所预计的位移功 能。桥墩是支承两侧桥跨上部结构并传递荷载与基础。桥台位于河道两岸,一端与路堤相接防止路堤滑塌,承受土压力,另一端支承桥跨上部结构。基础保证墩台安全并将荷载传至地基的结构部分。桥面铺装、排水防水系统、栏杆、伸缩缝、灯光照明与桥梁的服务功能有关。 名词解释 1)建筑高度:指桥上行车路面(或轨顶)标高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 2)桥下净空高度:指设计洪水位或通航水位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 3)桥梁高度:指桥面与低水位之间的高差或为桥面与桥下线路路面之间的高差。 4)设计洪水频率:是由有关技术标准规定作为桥梁设

计依据的洪水频率。 5)净跨径:对于梁桥是指设计洪水位上相邻两个桥 墩或桥墩与桥台之间的净距离;对于拱桥是指两拱脚截面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6)计算跨径: 对于有支座的桥梁,是指桥跨结构相邻两个支座中心的距离,用l表示;对于拱桥,是指相邻两拱脚截面形心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7)标准跨径:对于梁桥,是指两相邻桥墩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桥墩中心线至桥台台背前缘之间的距离;对于拱桥,则是指净跨径,用b l表示。 8)桥梁全长: 指桥梁两端两个桥台的侧墙或八字墙 后端点之间的距离,对于无桥台的桥梁为桥面系行车道的全长. 9)设计洪水位: 桥梁设计中按规定的设计洪水频率 计算所得的高水位 10)刚架桥:桥跨结构(梁或板)和墩台整体相连的桥梁称为刚架桥。 桥梁按照结构体系分类,各种类型的受力特点是什么? 答:有梁式桥、拱桥、刚架桥、悬索桥、斜拉桥。 梁式桥:梁作为承重结构是以它的抗弯能力来承受荷载的。拱桥:主要承重结构是拱肋或拱圈,以承

最新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以省级示范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工程监理、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工程造价、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4个专业办学水平的提升。在建设期内,本着坚持服务和发展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带动相结合、学校主体和社会多方参与相结合、专业特色与行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更好地为交通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现状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学院1949年建校时设置的骨干专业,2007年被确定为河北省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经过62年的发展变革,形成了师资力量雄厚、实训设备先进、产学结合紧密、能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河北省区域经济和道路桥梁行业技术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专业设立以来,为河北省道路桥梁建设行业累计培养了1.5万余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公路、铁路、市政工程等施工一线,为河北交通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本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567人。 1.形成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调研及研讨,根据行业、企业对毕业生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为生产一线培养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

人才。 目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围绕着培养目标,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四位一体、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能力,增强了人才的职业针对性和竞争力,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的无缝接轨。 2.师资力量雄厚 (1)“双师”素质的优秀教学团队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及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引导教师既教书育人,又积极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增强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层次,优化了师资队伍的结构,形成了强有力的“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由31名教师组成,28人为“双师型”教师。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9人,在读硕士8人;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9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2人。在31名教师中,有注册土木工程师1人,职业资格鉴定质量督导员4人,职业资格鉴定高级考评员9人、考评员11人,监理工程师13人,造价工程师3人,试验检测工程师8人。本专业的“桥梁工程”教学团队 2010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 图1.1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建设历程 (2)教学、教科研及社会服务成果丰硕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师继承和发扬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的精

道路桥梁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道路桥梁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道路桥梁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通过实地实习认识,使学生对路桥工程的施工现场和施工体系进行考查,了解路桥专业的概念和内涵,了解路桥工程结构和施工的基本知识,建立起初步的工程意识,激发学生对专业后续课程的求知欲,为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路桥专业,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增加学习和从事本专业的自信和自豪感,建立从市路桥工程建设事业的志向。 二、实习方式: 指导教师全程指导,采用集中实习方式。 1、地参观: 指导教师讲解及有关单位专家、术人员介绍等。 2、道路桥梁工程录像专题讲座。 三、实习 第十周 四、实习地点: 日照市已建成道路桥梁工程及路桥施工现场等。 五、实习内容: 1 1.8上午: 晓附近道路工程工地参观。 博文路

博文路是我市一条南北向城市政干路,本次施工段为聊城路至北环路,全长630米。 一、工程概况 博文路规划红线40米,道路横断18米宽主车道,每侧 1.5米宽行道树,4米宽人行道,主车道结构层设计为压实土路基,18m厚水泥稳定土地基层,18m厚水泥稳定碎石土基层,4m中粒式沥青砼,3m厚细粒式沥青砼面层,道路排水采用与污分流方式,管道位于人行道下。 二、主要工程量 挖土6300m3,四填土9500m 3,换填土9800m 3,硬化面积11436m2,铺设各种管径的管道2538m,砌井74座,皮装路沿石1230m。 三、开竣工时间 201X年4月23日至20xx年9月20日。 聊城路 一、工程概况 聊城路硬化排水工程,西起K1+710,东至青岛路,全长88 216米,道路红线宽度40米,道路硬化宽度18米。排水工程:南侧为雨水管道;北侧为雨、污水管道分流。结构为20m水泥稳定土,20m水泥稳定碎石,4m中立沥青混凝土,3m细粒沥青混凝土,其中在K1+980设置桥涵一座,已于201X年12月完成道路排水硬化。 二、主要工程量 硬化面积:

最新《桥梁工程》考试复习知识点总结

1.桥梁四个基本组成: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支座和附属设施 2.下部结构:桥墩,桥台,基础 3.基本附属设施:桥面系,伸缩缝,桥梁与路堤衔接处的桥头搭版和锥形护坡 4.桥梁有梁,拱,索三大基本体系。 5.桥梁分类:1)桥梁按受力体系分类:1)梁式桥2)拱式桥3)刚构桥4)斜拉桥5)悬 索桥 6.拱式桥的主要承重结构是:拱圈或拱肋;刚构桥主要承重结构:梁(或板)与立柱;悬 索桥的承载系统:缆索,塔柱和锚定;斜拉桥由:柱,主梁,斜拉索组成 7.悬索桥形式:地锚式悬索桥,自锚式悬索桥 8.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 9.桥梁的纵断面设计包括:总跨径,桥梁的分孔,桥梁的高程,桥上桥头引道的纵坡以及 基础埋置深度 10.桥梁设计与建设的程序:1)前期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2)正式设 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11.“作用”的定义:引起桥涵结构反应的各种原因的统称 12.作用的分类:一类是直接施加于结构上的外力,另一类是以间接地形式作用于结构上 13.永久作用:结构重力,预加应力,土的重力,土侧压力,混凝土收缩及徐变,水的浮力, 基础变位;可变作用:汽车,人群,风,冰,流水,温度;偶然作用:地震,撞击 14.汽车荷载组成:车道荷载(均布荷载,集中荷载),车辆荷载 15.当桥涵设计车道数大于2时,汽车荷载应考虑多车道折减;当桥梁计算跨径大于150m 时,应考虑计算荷载效应的纵向折减。 16.计入汽车冲击作用:钢桥,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圬工拱桥等上部结构和钢支座、 板式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及钢筋混凝土柱式墩台;不计冲击力:重力式墩台,填料厚度(包括路面厚度)等于或大于0.5m的拱桥、涵洞以及重力式墩台 17.汽车制动力的规定:一个设计车道上的汽车制动力标准值,为布置在加载长度上计算的 总重力的10%,但公路-I级汽车制动力标准值不得小于165KN;公路—II级不得小于90KN。多车道时要考虑横向折减,同向行驶双车道的汽车制动力标准值为一个设计车道制动力标准值的2倍;同向行驶三车道为一个设计车道的2.34倍,同向行驶四车道为一个设计车道的2.68倍。 18.两种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安全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适用性,耐久性) 19.永久作用在各类组合下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可变作用根据不同极限状态分别采用 标准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偶然荷载在组合时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20.桥面部分包括:桥面铺装,排水和防水设施,伸缩装置,人行道,缘石,栏杆,灯柱。 21.桥面布置三种形式:1)双向车道布置2)分车道布置3)双层桥面布置 22.桥面铺装的作用:保护桥面板不受车辆轮胎的直接磨耗,防止主梁遭受雨水侵蚀,并能 对车辆轮重的集中荷载起一定的分布作用。 23.桥面横坡设置的三种方法:1)对于板桥或就地浇筑的肋板式梁桥,将墩台顶部做成倾 斜的再在其上盖桥面板,课节省铺装材料并减轻恒载2)对于装配式肋板式桥梁,课采用不等厚的铺装层,包括混凝土的三角垫层和等厚的路面铺装层,方便施工。3)桥宽较大时,直接将行车道板做成双向倾斜,可减轻恒载,但主梁构造、制作均较复杂。24.桥梁伸缩装置的主要作用:适应桥梁上部结构在气温变化、活载作用、混凝土收缩徐变 等因素的影响下变形的需求,并保证车辆通过桥面时平稳。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规划书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规划书 前言 人生本没有意义,每个人都要给自己规定一个人生的意义,我要思考的结果是:我用我的生命去做我热爱的事情,它不仅让我快乐,而且对人类有所帮助。 在全球金融风暴影响下,我国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市场环境恶劣。职业的日益交替让现代大学生不得不在选择了留校的同时还现身职场,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前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不得不考虑到将来的职业和就业。风暴袭来有危也有机,把危险化为机遇才是当前重点。不管就业形势如何,大学生们都应避免产生恐慌心理,不知所措和焦虑不安都无益于成功求职。走出象牙塔的职场新人们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争取各种机会,用慎重、真诚和勇敢的态度面对职业中的第一次选择,成功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在危机面前做到未雨绸谋、沉着应对,在安定的工作中寻求突破、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是每一位职场达人所追求的目标。而只有当一个人具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和清晰的职业规划时,他才会怀揣愿景,浑身充满着动力,工作才会变得更加有意义,职业生涯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自我认知 .职业价值观 帮助贡献思考成就实现自主独立影响支配报酬财富安全稳定舒适安逸团队融 洽新奇冒险规则秩序 择业时如果有针对性地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选择与自己职业价值观相近的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领域,将有助于激发今后的工作热情,获得事业的成功。比如您的职业价值观是“安全稳定型”,那么竞争激烈或压力很大的工作环境,如民企、外企等,可能就不适合您;但如果您的职业价值观是“新奇*冒险型”,竞争激烈的环境可能反倒适合您 的发展,而一些繁琐、机械重复的工作,可能会制约发展。 .职业兴趣 通过职业兴趣测试运用Holland人格类型论得出我的职业兴趣为: 现实型(Realistic),又译技能型。具有这类倾向的个体,属于技术与运动取向。往往 身体技能及机械协调能力较强,对机械与物体的关心比较强烈。稳健、务实,喜欢从事规则明确的活动及技术性工作,甚至热衷于亲自动手创造新事物。不善言谈,对于人际交往及人员管理、监督等活动不太感兴趣。这一领域的职业有:需熟练技能方面的职业、动植

2018年桥梁工程重点考试知识点总结

桥梁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各组成部分的作 用如何? 有五大件和五小件组成。具体有桥跨结构、支座系统、桥墩、桥台、基础、桥面铺装、排水防水系统、栏杆、伸缩缝和灯光照明。桥跨结构是线路遇到障碍时,跨越这类障碍的主要承载结构。支座系统式支承上部结构并传递荷载于桥梁墩台上,应满足上部结构在荷载、温度或其他因素所预计的位移功能。桥墩是支承两侧桥跨上部结构并传递荷载与基础。桥台位于河道两岸,一端与路堤相接防止路堤滑塌,承受土压力,另一端支承桥跨上部结构。 基础保证墩台安全并将荷载传至地基的结构部分。 桥面铺装、排水防水系统、栏杆、伸缩缝、灯光照明与桥梁的服务功能有关。 名词解释 1)建筑高度:指桥上行车路面(或轨顶)标高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 2)桥下净空高度:指设计洪水位或通航水位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 3)桥梁高度:指桥面与低水位之间的高差或为桥面与桥下线路路面之间的高差。 4)设计洪水频率:是由有关技术标准规定作

为桥梁设计依据的洪水频率。 5)净跨径:对于梁桥是指设计洪水位上相邻两个桥墩或桥墩与桥台之间的净距离;对于拱桥是指两拱脚截面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6)计算跨径: 对于有支座的桥梁,是指桥跨结构相邻两个支座中心的距离,用l表示;对于拱桥,是指相邻两拱脚截面形心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7)标准跨径:对于梁桥,是指两相邻桥墩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桥墩中心线至桥台台背前缘之间的距离;对于拱桥,则是指净跨径,用b l表示。 8)桥梁全长: 指桥梁两端两个桥台的侧墙或八字墙后端点之间的距离,对于无桥台的桥梁为桥面系行车道的全长. 9)设计洪水位: 桥梁设计中按规定的设计洪水频率计算所得的高水位 10)刚架桥:桥跨结构(梁或板)和墩台整体相连的桥梁称为刚架桥。 桥梁按照结构体系分类,各种类型的受力特点是什么? 答:有梁式桥、拱桥、刚架桥、悬索桥、斜拉桥。梁式桥:梁作为承重结构是以它的抗弯能力来承受荷载的。拱桥:主要承重结构是拱肋或拱圈,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桥梁工程技术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道路与桥梁工程系 二0一一年三月

序言 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桥梁工程技术方向)建设小组根据行业、企业的调研结果,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总体思路为: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按交通公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按公路建设过程构建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目标;将“公路工程项目”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载体;以公路建设任务作为课程建设的主线;按课程体系的要求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办法。形成了“三结合与路随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学内容与施工过程相结合、教学安排与施工季节相结合,顶岗实习与企业需求、学生就业相结合,公路建设到哪里,实训基地就建到哪里。 该方案是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桥梁工程技术方向)人才培养指导性文件。 道路与桥梁工程系

目录 一、专业简介 (1) (一)专业类别 (1) (二)专业代码 (1) (三)招生对象 (1) (四)学制及学分 (1)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 四、职业岗位群及人才培养规格 (1) 五、毕业条件 (4) 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 (4) (一)专业学习领域设计的原则 (4) (二)专业学习领域设计依据 (4) (三)专业学习领域开发设计 (4) 七、教学活动安排 (12) 八、主要学习领域基本要求 (16) (一)公共学习领域 (16) (二)专业学习领域 (16) (三)拓展学习领域 (25) 九、职业能力培养与教学实施 (26) (一)职业能力培养 (26) (二)教学实施 (27) 十、教师结构与实训条件基本要求 (27) (一)师资队伍基本要求 (27) (二)实训条件基本要求 (27) (三)实训基地 (35) 十一、第二课堂活动设计 (36) 十二、其他 (38) (一)专业建设委员会及专业建设小组 (38) (二)其他说明 (39)

同济桥梁工程期末知识点复习重点

复习提纲 第一篇总论(15%左右) 1、桥梁的基本组成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2、常用术语:计算跨径、标准跨径、净跨径、总跨径、桥梁全长、桥梁高度、建筑高度、容许 建筑高度、桥下净空、净矢高、计算矢高、矢跨比(重点) 3、桥梁分类方式及各类桥梁的名称(重点) 4、阐释梁桥、拱桥、刚架桥、缆索承重桥梁的主要受力特点及其适用条件(重点) 5、桥梁设计基本要求和程序 6、对于跨河桥梁,如何确定桥梁总跨径与分孔(重点) 7、桥梁各种标高的确定应考虑哪些因素 8、确定桥面总宽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9、为什么要尽可能避免桥梁与河流或桥下路线斜交,斜交桥修建的必要性 10、永久作用、可变作用与偶然作用的主要内容(重点):哪些荷载 11、术语:永久作用、可变作用、作用代表值、标准值、频遇值、准永久值、极限状态、作用效 应、作用效应设计值、分项系数、作用组合效应、作用组合效应系数、作用效应基本组合、作用效

应偶然组合、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作用长期效应组合(重点) 12、作用组合的基本原则 13、汽车荷载等级,车道荷载与车辆荷载特点与适用条件(重点) 14、为什么车道很多或者桥梁很长时,汽车荷载效应可以折减 15、汽车荷载冲击力的适用条件与计算方法(重点)冲击系数影响因素 16、公路桥涵设计体系规定了桥涵结构的两种极限状态(重点):组合 17、汽车制动力的计算原则 第二篇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40%左右) 1、简支梁的主要类型及其适用情况(重点) 2、桥面构造包括哪些部分 3、桥面铺装的形式与特点,混凝土桥面配筋的作用,混凝土铺装强度等级要求,桥面横坡的设置方式(重点) 4、为什么要设置桥面伸缩装置,伸缩装置选用的依据是什么(重点)伸缩量的大小包括:哪些内 容 5、桥面连续的概念,与先简支后连续有何异同 6、整体式板桥的受力特点与配筋特点

毕业论文《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高速四标路基 施工组织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

摘要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在设计招投标、施工阶段必须提交的技术文件 施工组织设计对于能否优质、高效、按时、低耗的完成公路工程施工任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高速公路沿线经过13个行政村。起点桩号K17+255,终点桩号K24+900,路线全长7.645Km。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路基施工方法施工方案

Abstrac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of project is basic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design bidding, construction stage must submit technical documents Whether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for quality, efficient and timely, low consumption of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asks completed plays a decisive role. Zheng Lu highway luoyang to flashed in the 2003-04 standard LNTJ period YiYangXian found in luoyang city village or salt town territory. Along through 13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Starting point K17 + 255 pile, line, no K24 + 900 pile length, route 7.645 Km. Keywords: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subgrade construction method construction scheme

桥梁工程考试知识点总结

桥梁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如何?有五大件和五小件组成。具体有桥跨结构、支座系统、桥墩、桥台、基础、桥面铺装、排水防水系统、栏杆、伸缩缝和灯光照明。桥跨结构是线路遇到障碍时,跨越这类障碍的主要承载结构。支座系统式支承上部结构并传递荷载于桥梁墩台上,应满足上部结构在荷载、温度或其他因素所预计的位移功能。桥墩是支承两侧桥跨上部结构并传递荷载与基础。 桥台位于河道两岸,一端与路堤相接防止路堤滑塌,承受土压力,另一端支承桥跨上部结构。基础保证墩台安全并将荷载传至地基的结构部分。桥面铺装、排水防水系统、栏杆、伸缩缝、灯光照明与桥梁的服务功能有关。 名词解释 1)建筑高度:指桥上行车路面(或轨顶)标高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 2)桥下净空高度:指设计洪水位或通航水位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 3)桥梁高度:指桥面与低水位之间的高差或为桥面与桥下线路路面之间的高差。 4)设计洪水频率:是由有关技术标准规定作为桥梁设计依据的洪水频率。 5)净跨径: 对于梁桥是指设计洪水位上相邻两个桥墩或桥墩与桥台之间的净距离;对于拱桥是指两拱脚截面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6)计算跨径: 对于有支座的桥梁,是指桥跨结构相邻两个支座中心的距离,用l表示;对于拱桥,是指相邻两拱脚截面形心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7)标准跨径: 对于梁桥,是指两相邻桥墩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或桥墩中心线至桥台台背前缘之间的距离; 对于拱桥,则是指净跨径,用l b表示。 8)桥梁全长: 指桥梁两端两个桥台的侧墙或八字墙后端点之间的距离,对于无桥台的桥梁为桥面系行车道的全长. 9)设计洪水位: 桥梁设计中按规定的设计洪水频率计算所得的高水位 10)刚架桥:桥跨结构(梁或板)和墩台整体相连的桥梁称为刚架桥。 桥梁按照结构体系分类,各种类型的受力特点是什么? 答: 有梁式桥、拱桥、刚架桥、悬索桥、斜拉桥。梁式桥:梁作为承重结构是以它的抗弯能力来承受荷载的。拱桥:主要承重结构是拱肋或拱圈,以承压为主。刚架桥:由于梁与柱的刚性连接,梁因柱的抗弯刚度而得到卸载作用,整个体系是压弯构件,也是有推力的结构。斜拉桥:外荷载从梁传递到索,再到索塔。悬索桥:外荷载从梁经过细杆传到主缆,再到两端锚定。 12)桥梁按施工方法分类: 整体施工桥梁,节段施工桥梁 1)什么是三阶段设计,什么是二阶段设计,各自使用条件?(见作业) 2)纵断面设计:内容:总跨径、分孔、高度、基础埋深、桥面标高、桥头引道纵坡等。 3)桥梁分孔:(见作业) 4)桥面标高:(1)泄洪:水、冰、飘浮物 (2)通航:通航和流放木筏 (3)立交桥:应保证桥下通行车辆的净空高度(及视距)。 5)纵坡1)平坡一一小桥 2)排水一一大、中桥,从中央向桥头两端1%?2%的双面坡。 3)限值——《公路桥》:大、中桥,桥上不宜大于4%;引道不宜大于5 %.位于市 镇混合交通繁忙处,上两值均不得大于3%。

级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专业

级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专业

级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一、专业培养目标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服务于道路桥梁工程等有关行业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一)综合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2.具有专业必须的和文化基础,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示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能力和礼仪知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3.身体和心理素质 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专业岗位对体质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身态度;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思路开阔、敏捷,善于处理突发问题。

(二)职业能力 职业拓展能力是指在达到基本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延伸、扩展或提升,既能够是在现有职业能力上的纵向提升,也能够是在现有职业能力上的横向扩展。 (四)证书

(一)主要就业岗位 (1)业主单位(建设单位),是指由投资方派代表组成的,全面负责项目筹资、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归还贷款和债券本息的,并承 担投资风险的管理班子。 (2)勘测设计单位,是指从事建设项目规划和勘测设计活动的各类勘测设计部门。从事道路桥梁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工作。 (3)施工企业,是指从事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施工活动的各类企业。 (4)监理单位,是指依法成立的从事工程建设监理业务的社会服务性企业,如监理公司、监理中心等。根据监理内容可分为设计监理 和施工监理。 (5)其它单位,主要是县区一级的公路行政管理部门,乡镇的公路管理所,从道路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技术行政工作。 (二)主要就业范围 公路、市政、铁路、建筑等企事业单位的施工员、安全员、预算

道路桥梁与渡河专业就业前景

道路桥梁与渡河专业就业前景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是应国家交通运输网建设中的需要 而设立的一门专业。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道路桥梁与渡河专 业就业前景,希望大家喜欢! 道路桥梁专业就业前景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国家交通运输网建设 中急需的,能够从事公路、城市道路、机场工程、桥梁及隧道工 程等方向的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 设的高级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建设方兴未艾。截至2008 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73.02万公里,桥梁达59.46万座,隧 道为5426处。根据国务院2005年初审议通过的《国家高速公路 网规划》,我国将在2030年以前建成8.5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总投资达2万亿元。针对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和 庞大公路路网管理及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和工程安全形势的实际需要,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以土木工程基本知识为基础,以道路、桥梁、地下工程(隧道、地铁、地下厂房等地下建筑物)和工 程安全为专业知识背景,结合计算机和实践教学等基本技能训练,培养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的建造师和高级管理工程师。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就业方向:在各类建筑设计研究院、公司等从事建筑设计研究、在各类建设现场从事技术管理、在各 类建设现场从事技术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建造、监理、咨询、管理(检测、评价、维护)等方面的技 术工作,主要就业于公路、民航、铁道、运输、市政、建筑等行 政主管部门及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高 速发展时期,学生就业前景良好。 道路工程方向: 以道路、桥梁并重为原则,以公路、城市道路、机场及 常用桥梁的主体工程结构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交通流特性及 工程管理特点,学习掌握工程结构物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施 工工艺及评价方法和管理的基本知识,面向道路与铁道工程、桥 梁与隧道工程及交通规划与管理等学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桥梁工程方向: 以常用桥梁、特大桥、特殊桥型与隧道的主体工程结构 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工程结构物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施工 工艺与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构成为本专业的知识主线,面向桥 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及结构力学学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这两个专业方向都有大量的实验课,如道路建筑材料实验、土质学与土力学实验、水力学实验、工程地质实验、路基路 面工程实验、测量实验、桥梁工程实验、隧道运营设施实验、检 测技术实验等。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与桥 涵水文、土力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基础工程、建筑材料、隧道与地下工程、道 路施工技术与管理、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等。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专业简介: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主要培养道路和桥梁工程类的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秉承“社会需求就是办学方向,企业满意就是质量标准,适应经济就是专业发展”的办学理念。2011年,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在重庆进入高职高专一段招生,同时也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有着一支结构合理,敬业乐教,为人师表,专业理论和教学水平较高,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4人,讲师以上职称9人,硕士及以上学历12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实践技能,能够具备道桥工程建设的识图、测量、施工、预算、试验检测等基本技能,顺利毕业后可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工程监理、质量检测、公路维护等专业技术工作。 主要课程。道路工程制图与autocad、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桥涵水力水文、道路工程测量、建筑材料、结构设计原理、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桥涵设计、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公路施工技术、桥涵施工技术、公路工程监理、公路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等。 就业方向。主要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与管理、工程监

理、质量检测、公路维护等专业技术工作。 第五篇:土木工程专业职业规划书土木工程专业职业规划书 一、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随着城市建设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升温,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近年持续走高。找到一份工作,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讲并非是难事,然而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国家政策及经济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其行业薪酬水平近年来更是呈现出管理高于技术的倾向,而技术转向管理,也成为诸多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的瓶颈。如何在大学阶段 就为“钱”途做好准备,找到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呢。 木土工程专业大体可分为道路、桥梁工程与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在职业生涯中,这两个方向的职位既有大体上的统一性,又有细节上的具体区别。总体来说,土木工程专 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以下几种: 代表职位。施工员、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等。 代表行业。建筑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路桥施工企业等。 就业前景。就像我们看到身边的高楼大厦正在不断地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向四面八方不断延伸一样,土木建筑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2004年进入各个人才市场招聘工程技术人员的企业共涉及到100多个行业,其中在很多城市的人才市场上,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的人才需求量

桥梁工程师年终工作总结

桥梁工程师年终工作总结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自xx年7月入职以来已有四个月,在这四个月的工作和学 习中,接触了不少人和事,在为自己的成长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也明白自己尚有 许多缺点需要改正。工作四个月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教导和培养下,在同事们的 关心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 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现将本人这四个月来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作简 要总结汇报。 工作方面 怀着对人生的无限憧憬,我走入了xxx路桥养护有限公司。早在大三分专业方向 时老师就说桥梁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就是桥梁的维修和加固。现在自己为能将自 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在工作当中,感到很高兴。有了这样好的平台,我要好好向 前辈学习,不断提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完善自己。 在三个月的试用期工作中,一方面我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严于律己,自觉的遵守各项工作制度。另一方面,吃苦耐劳、积极主动、 努力工作;在完成主管交办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协助其他同事开展工作,并在 工作过程中虚心学习以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刚刚工作时,自己对于报告的编写还不是很熟悉。但是在小范姐等前辈的细心指导下,自己很快熟悉了报告的编写。一方面是报告格式上的一些要求。自己之前 不知道怎么改。在前辈细心的指导下,现在自己对格式的修改有了很大的进步。 另一方面是报告内容的编写。有些报告中要分析病害的成因和编写处置建议,之 前自己对于这方面不是清楚,自己的想法不知道是否正确。在写了一个项目的报 告后,在前辈耐心的指导和自己的不断学习下,现在自己对于一般的桥梁病害成 因和处置建议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例如在前辈的指导和自己的不断学习,现在自己了解了梁底裂缝产生原因有很多种。就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划分如下几种: 荷载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桥梁在常规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荷载裂缝,归纳起来主要有直接应力裂缝、次应力裂缝两种。 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有:设计阶段的不合理和漏算,施工阶段的施工方法不当和使用阶段的超载和外力撞击等。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在设计外荷载作用下,由于结构物的实际工作状态同常规计算有出入或计算不考虑,从 而在某些部位引起次应力导致结构开裂;受力构件挖孔后,力流将产生绕射现象, 在孔洞附近密集,产生巨大的应力集中,引起裂缝。实际工程中,次应力裂缝是 产生荷载裂缝的最常见原因。次应力裂缝多属张拉、劈裂、剪切性质。

道路桥梁工程专业建设总结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总结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一)专业设置情况 建筑工程系现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基础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工程测量、建筑设备安装工程和消防工程六个专业,初步建成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龙头的建筑专业群。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我院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于2007年开设的新专业,本专业每年招收两个班。 (二)专业学生人数(列表)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制为三年。2007年?2008历年招生人数分别为83、81人,累计毕业人数164人,现有在校生164人。 表1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人数

(三)专业师资队伍(含外聘教师)(列表) 经过两年的建设,本专业目前已建成一支年富力强、结构优化、教育观念新、 改革意识强、教学水平较高、实践能力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1、学历结构: 研究生8名;本科7名。其中在读硕士5人,注册资询师1名,注册造价工程师3名,注册建造师6名。 2、年龄结构: 本专业负责人34岁。40?50岁6人、30?39岁8人、30岁以下1人。 3、学缘结构: 本专业教学团队教师来源分布较广,知识结构合理,分别由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济南大学等不同高等院校毕业生组成。 团队成员所学专业既有交通土建工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等专业,又有建筑学等专业,形成了专业相互互补的课程团队。 教学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广泛,涉及到高职教育研究、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建筑施工等领域。 本专业专任教师人数 15人高级职 称 中级职 称 初级职 称 研究 生 (在 读) 双师素质教师69083 历年学生人 数 ?学生人数100 / 2007 2008

(完整版)桥梁工程知识点总结.doc

桥梁组成及概念 1)上部结构是指桥跨结构,是横越空间的部分,通常包括桥跨结构和桥面结构,作用是跨越障碍并承受其上的桥面荷载和交通荷载。 2)下部结构是桥梁支座一下的支撑结构,包括桥墩、桥台和桥墩台之下的基础,是将上部结构及其承受的交通 荷载传入地基的结构物。 3)跨度也叫跨径或者计算跨径。对梁式桥是指俩相邻墩台支座间的距离,是桥梁结构计算分析的必需数据,对 于多跨桥梁,最大跨度叫主跨。 4)净跨径对于梁式桥,设计洪水水位线以上相邻俩桥墩间的水平净距,各孔净跨径之和称为总跨径,又称孔径。 5)标准跨径公路桥梁对梁式桥是指俩桥墩中线间距离或者桥墩中线至桥台背前缘的距离。铁路桥梁是指计算跨 径。 6)桥下净空高度设计通航水位(桥下线路路面)与桥梁结构最下缘标高之间的垂直距离,其值应根据通航、通车 及排洪要求确定。 7)桥梁建筑高度桥面(铁路桥梁的轨底)到桥梁结构下缘底的距离。公路桥面或铁路轨底标高减去设计洪水水位 标高,再减去通航或排洪所要求的梁底净空高度为桥梁的容许建筑高度。桥梁建筑高度不得大于桥梁容许建筑高 度。 8)桥台指的是位于桥梁两端并与路基相连接的支承上部结构和承受桥头填土侧压力的构造物。 在岸边或桥孔始尽端介于桥梁与路基连接处的支撑结构物。它起着支撑上部结构和连接两岸道路同时还要挡住桥 台背后填土的作用。桥台具有多种形式,主要分为重力式桥台、轻型桥台、框架式桥台、组合式桥台、承拉桥台 等。 桥梁分类 1)按工程规模公路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涵洞;铁路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 2)按结构体系划分最基本的有梁桥、拱桥、索桥。 ( 1)梁式桥包括简支梁、悬臂梁、连续梁。受力特点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处只产生竖向反力,梁部结构只受弯、剪,不受轴向力。 2)拱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处产生竖向、水平反力和弯距。 3)悬索桥又称吊桥,其缆索跨过塔顶锚固于河岸上,是桥的承重结构,其桥面系通过吊杆悬挂于缆索上。缆索, 塔和锚碇构成桥的受力主体。 桥梁设计的内容和基本原则 1)桥梁设计的内容包括:①选择桥位②确定桥梁必须的长度和高度③选择合理的桥梁结构形式并拟定桥跨及墩台 基础的施工方案④ 对桥跨、墩台、基础进行结构式设计,确定桥梁各部分的合理尺寸,保证桥梁在强度、刚度、 稳定性三方面的要求。 2)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适用、经济、安全、美观 3)要求①适用上的要求②经济上的要求③结构和构造上的要求④美观上的要求⑤技术先进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⑦安全上的要求 桥梁设计的程序 前期工作包括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桥梁设计荷载 1)铁路桥梁设计荷载按其性质和发生的几率分为主力、附加力和特殊荷载。组合时应进行“最不利荷载组合”。仅考虑主力与一个方向的附加力组合;根据各种结构的不同组合,应将材料基本容许应力和地基容许承载力乘以 不同的提高系数。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强度和抗裂性计算,应采用不同的安全系数。 2)公路桥梁设计荷载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公路桥涵结构设计应考虑结结构可能同时出现的作 用,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作用效应组合,取其最不利效应组合设计。 桥面铺装即行车道铺装,他是车轮直接接触的部分,作用是保护属于主梁真整体部分的桥面板,防止车轮轮胎 直接磨耗行车道班,保护车俩免受雨水侵蚀,并对车辆轮重的集中荷载起分布作用。 伸缩缝为使车辆平稳通过并满足桥面的变形,需要在梁端与桥台背墙、俩相邻梁端之间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处 还要设置伸缩缝装置。 二.混凝土简支梁桥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是指在灌注混凝土前利用张拉台座等设备先张拉预应力钢筋使其达到设计应力后,临时锚 固在台座上,随后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放松预应力钢筋,通过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将 预应力传给混凝土。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是指先灌筑梁体混凝土,并在混凝土中预留管道,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管道中穿 进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张拉至设计应力后,在钢筋俩端用锚具锚固,阻止预应力钢筋回缩,然后撤去张拉设备, 在孔道内压浆,封端。

桥梁工程知识点总结

1桥梁组成及概念 1)上部结构是指桥跨结构,是横越空间的部分,通常包括桥跨结构和桥面结构,作用是跨越障碍并承受其上的桥面荷载和交通荷载。 2)下部结构是桥梁支座一下的支撑结构,包括桥墩、桥台和桥墩台之下的基础,是将上部结构及其承受的交通荷载传入地基的结构物。 3)跨度也叫跨径或者计算跨径。对梁式桥是指俩相邻墩台支座间的距离,是桥梁结构计算分析的必需数据,对于多跨桥梁,最大跨度叫主跨。 4)净跨径对于梁式桥,设计洪水水位线以上相邻俩桥墩间的水平净距,各孔净跨径之和称为总跨径,又称孔径。 5)标准跨径公路桥梁对梁式桥是指俩桥墩中线间距离或者桥墩中线至桥台背前缘的距离。铁路桥梁是指计算跨径。 6)桥下净空高度设计通航水位(桥下线路路面)与桥梁结构最下缘标高之间的垂直距离,其值应根据通航、通车及排洪要求确定。 7)桥梁建筑高度桥面(铁路桥梁的轨底)到桥梁结构下缘底的距离。公路桥面或铁路轨底标高减去设计洪水水位标高,再减去通航或排洪所要求的梁底净空高度为桥梁的容许建筑高度。桥梁建筑高度不得大于桥梁容许建筑高度。 8)桥台指的是位于桥梁两端并与路基相连接的支承上部结构和承受桥头填土侧压力的构造物。 在岸边或桥孔始尽端介于桥梁与路基连接处的支撑结构物。它起着支撑上部结构和连接两岸道路同时还要挡住桥台背后填土的作用。桥台具有多种形式,主要分为重力式桥台、轻型桥台、框架式桥台、组合式桥台、承拉桥台等。 1.桥梁分类 1)按工程规模公路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涵洞;铁路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 2)按结构体系划分最基本的有梁桥、拱桥、索桥。 (1)梁式桥包括简支梁、悬臂梁、连续梁。受力特点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处只产生竖向反力,梁部结构只受弯、剪,不受轴向力。 (2)拱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处产生竖向、水平反力和弯距。 (3)悬索桥又称吊桥,其缆索跨过塔顶锚固于河岸上,是桥的承重结构,其桥面系通过吊杆悬挂于缆索上。缆索,塔和锚碇构成桥的受力主体。 3.桥梁设计的内容和基本原则 1)桥梁设计的内容包括:①选择桥位②确定桥梁必须的长度和高度③选择合理的桥梁结构形式并拟定桥跨及墩台基础的施工方案④ 对桥跨、墩台、基础进行结构式设计,确定桥梁各部分的合理尺寸,保证桥梁在强度、刚度、稳定性三方面的要求。 2)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适用、经济、安全、美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